第7章 为人处世篇(1)
一个人只要在社会上生存,就必须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想和别人和睦相处,就必须掌握必要的生存技巧。凡事要自己多动脑,多思考,多向别人请教,只要自己不断努力,相信每个人都会做得更好。
13.做人还是谦虚点好
满招损,谦受益,这是亘古不变的良训。只有那些谦虚谨慎的人才能够在累积中不断进步,到达人生的巅峰;那些骄傲自满的人只能会一辈子自欺欺人,聊以度日。
在一个经常交织着风雨雷电的古老星球中,住着两位仙人,一位叫自负,另一位叫谦虚。有一次,自负仙人自认为自己比谦虚仙人了得,就想去挑战谦虚,想战胜在这唯一能与他抗衡的仙人。见到谦虚,自负自认为一定能战胜谦虚,总纠缠着他不放,谦虚为了不伤和气,也就勉强接受了他的挑战,不过不是动武,而是提出要赌一场。赌什么呢?经过一番讨论后,他们决定要赌:谁能在另一个星球中走向成功。主意已定,两人便一同向未来的地球飞去了。来到地球后,他们各自化作一个寻工者,来到同一家公司应聘,当踏进此公司时,自负就向谦虚夸下海口说他一定会被这家公司聘用。自负什么也没说。进入面试室后,自负改不了自身的毛病,一坐下来就翘起二郎腿,滔滔不绝地说着他的宏伟蓝图,还把工作员递给他的一份企划案批得一无是处;而谦虚保持着他一贯的态度,对企划案礼貌地提出不同的意见,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还虚心地询问工作人员。面试后,自负很是得意,认为自己留给工作人员的印象一定不错,肯定能被聘用。心里越发瞧不起谦虚,甚至想象着回到星球后如何大张旗鼓地庆祝自己赌赢了。过了一会儿,面试结果出来了,工作人员宣布正式聘用谦虚。听到这个宣布,自负很不服气地对工作人员说:“我哪样不比他强,为啥不选我呢?”工作人员只说了一句话:“因为你太自负了。”最后自负低着头,灰溜溜地走出了这家公司。自负仙人知道自己输了,沉着脸,低着头,飞回那古老星球。以上这个小故事向我们昭示着一个道理:自负招损,谦虚受益。因此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务必要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
一个人如果谦虚谨慎,那么他就会尊重别人的意见,倾听别人的见解,从而寻求不足,发现问题,马上纠正;相反,一个人如果骄傲自负,那么他会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盛气凌人,言谈举止中表现出傲慢的态度,长此以往他只能是不求进取,毫无建树。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虽然家境优越,出生贵族,却置上流社会鄙视普通百姓的作风于不顾,主动和社会上的各阶层人士交往。在他的眼中,任何人都没有上流社会中约定俗成的等级观念,因此他的朋友不仅有上层社会中的重要人士,也有普通的农民、仆人等等。通过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接触,他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难怪他说只有亲自到普通民众家里走一走,看一看,才会了解到群众的不满。当他竞选成为美国总统后,采取了许多利国利民的措施,因此他也受到了广大人民的爱戴。
在社交场合,谦虚的人受到人们的欢迎,博得人们的好感。他们言谈举止彬彬有礼,落落大方,易于与别人进行沟通,肯于接受别人的建议。“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通常谦虚的人会找到志同道合的真心朋友,当他遇到困难时,朋友会帮助他渡过难关;有了朋友的帮忙,他的事业也会蒸蒸日上,芝麻开花节节高。
当取得一些成就,面对别人的鲜花与掌声,是淡然处之还是到处炫耀?有的人在荣誉面前不沾沾自喜,在成绩面前不好大喜功,而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而另外一些人则是居功自傲,浅尝辄止,令人汗颜不已。他们取得一点小成绩,就以为自己天下无敌,所向披靡。其实他们需要的是再接再厉,而不是沾沾自喜。居里夫人因发现镭而获得诺贝尔奖,但她并不满足现状,继续研究,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女儿和女婿也从事了科学研究,也获得了诺贝尔奖。居里夫人一家两代三次获奖,在世界科学史上实属罕见。她那种谦虚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笛卡儿是法国乃至世界上赫赫有名的数学家,同时他还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有人曾经这样问他:“你博学多识,竟然还感叹自己的无知,是不是谦虚过度了?”笛卡儿引用了哲学家芝诺的一段话,回答道:“我画了一个圈,圈内是已经知道的东西,圈外是浩瀚无边的未知世界。知道的东西越多,圆圈就会越大,圆周与外界的接触面也越大,因此未知部分当然就显得更多了。”
那些自以为是的人听了这番话一定会觉得内疚,这个比喻恰如其分地说明了学无止境,一个人懂得越多,越会觉得自己无知。一个人知道得越多,他就会知道世界还有很多奥妙,那些正是自己需要探索的领域。而无知的人如坐井观天,学识浅薄。事实上,只有那些对自己事业没有把握的人,才会在别人面前自吹自擂,以掩饰自己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只有那些稍有成就就自我满足的人,才会经常自我炫耀,向别人显示自己的成绩。世界上每个人都会有过人之处,过去的成就像流星一样流逝,他的特长不应成为他炫耀的资本,羁绊他的成长,相反应成为其自信的基石,成为他进步的力量。
往往一个成功人士是不会自我吹嘘的,因为他们明白一个道理:事业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即使事业成功以后,也没有必要自我炫耀,保持冷静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尽管知识渊博,才高八斗,但相对于人类有史以来浩瀚的知识海洋,他所学到的只是沧海之一粟,因此他更应该奋发图强,谦虚好学,不断进取。
三人行必有我师,其意在讲每个人身上都有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的确如此,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中只要认真揣摩,就会发现自己的无知。
14.一半清醒一半醉
俗话讲,“聪明反被聪明误”。因此过于精明的人未必会有好下场。所以难得糊涂,也是人生的一门高深的学问。
人一生要经历无数的风风雨雨,如果事事都要认真盘算,势必会使自己精疲力尽。所以,在一些小事上最好糊涂一点,尤其是面对个人的名利问题时,不要过分强求。要做到该清醒时清醒,该糊涂时糊涂。
关于何为糊涂,鲁迅先生认为“糊涂主义,唯无是非观等等——本来是中国的高尚道德。你说他是解脱、达观罢,也未必。他其实在固执着什么,坚持着什么……”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在坚持着什么”。之所以要“糊涂”,是因为将世上的一些事情看得太明白、太清楚、太透彻,只会增加烦恼,索性放下包袱,轻松、潇洒地生活。
说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实中能够做到“小事糊涂”的人其实非常有限,因为大部分人无法达到超然的境界,自己的生活包袱里装满了大事小情,而且还被琐事所困扰与牵绊着。
糊涂看世界,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这就要求人们在观察社会上的大事小事时,对一些不要紧的事情糊涂处之,而涉及至关重要的原则性问题时要清醒对待。如:对待个人的名利,该糊涂时糊涂,该聪明时聪明,在糊涂与聪明之间,不能丧失做人原则和起码的人格。
如果能做到像大肚弥勒佛那样“笑天下可笑之人,容天下难容之事”,说明已经进入了忘我的境界。纵观古今,达到这种境界,拥有这种智慧的人也有很多。晋代的裴遐就是其中之一。
有一次,裴遐到东平将军周馥的家里做客。周馥命家人设宴款待裴遐,他的司马负责劝酒。由于裴遐下围棋正在兴头上,司马递过来的酒没有及时喝,为此司马非常生气,以为裴遐是故意怠慢他,顺手便推了裴遐一下,不料裴遐没有留意,被推倒在地,其他人见状都吓了一跳,以为裴遐会难忍这种“羞辱”而对司马勃然大怒。谁知裴遐慢条斯理地爬起来,神情自若,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继续与人下棋。后来王衍问起裴遐,当时为什么还能镇定自如、举止安详。裴遐回答说:“仅仅是因为我当时很糊涂。”
将视线从古人的身上转移到现实生活中,会发现很多人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要剑拔弩张、恶言相向,这些人不懂得小事需糊涂的真谛。有一次,许多老人围在一起下棋、观棋。其中下棋的两位老人,只为一步棋而争得面红耳赤,双方互不相让,他骂他是臭棋篓子,他骂他是卑鄙小人,骂得不过瘾还动了手,结果大家不欢而散。从此以后,双方成了仇人,再不一起下棋,即使双方见面也彼此翻白眼。
俗语说:“吕端大事不糊涂。”就是告诉人们在小事上不妨糊涂一些,不要太计较,而真正遇到大事时还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关键时刻表现出大智慧。尤其是在交际会话和发表演说的时候,自找台阶,故作不知,装一装糊涂是非常重要的。英国首相威尔逊在一次发表演说的时候,有一个故意捣乱的人突然大喊道:“狗屎!垃圾!”遇到这种不及预防的干扰,如果换为别的人,采取的措施可能就是对那个故意捣乱的人大声的斥责,或者就是充耳不闻,但威尔逊却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为了使演讲能圆满的成功,威尔孙很镇静地说:“这位先生请不要急,你所不满的脏乱差问题我马上就会谈到。”通过对捣乱人意思的故意曲解,威尔逊移花接木的安全渡过险滩,使得演说顺利的进行。由此以可以看出,装糊涂也是应付别人刁难的一种好方法。
现实生活中,也要适时地装糊涂,有些话没有必要说得太实太死,太过于绝对很可能让不怀好意者钻了空子。遭受他人刁难,面对两难问题时,冥思苦想毫无意义,而是要反其道而行之,用含糊的语言回答他含糊的疑问,借此摆脱困境,让对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王元泽是宋朝文学家王安石之子,年幼时就表现出其过人的智慧。有一次,一位客人把一头獐和一头鹿放在一个笼子里,让王元泽分辨哪个是獐,哪个是鹿。王元泽的回答不但说得头头是道,还显示出他的聪明才智,他说:“獐旁边的那头是鹿,鹿旁边的那头是獐。”那位客人对王元泽的回答已没有了说辞。尽管王元泽回答得含糊其辞,但是事实就是如此,不但回击了刁难他的客人,也表现了自己的聪颖之处。假设王元泽老老实实地回答“不知道”,不但显示不出他的过人之处,得不到客人们的赞赏,还会给王安石丢脸。遇到像这种模棱两可的问题的时候,回答它最好的方法非含糊其辞莫属,因为这样不但可以顺利脱身,还显示出自己的聪明才华。
15.人生要外方内圆
古语云:取象于钱,外圆内方。这不是老于世故的表现,实际上,圆是为了减少阻力;方是立世之本,是实质。
人生就像大海,处处有风浪,时时有阻力。我们是与所有的阻力较量,拼个你死我活,还是积极地排除万难,去争取最后的胜利呢?有些人面对这个人生疑问时,选择了消极地逃避而不是积极地面对。
为了绚丽的人生,需要许多痛苦的妥协。必要的合理的妥协,这便是这里所说的“圆”。不会“圆”,没有驾驭感情的意志,往往碰得焦头烂额,一败涂地。
旧中国,在封建高压之下,为了维护人格的独立,许多正直而又明智的知识分子,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逐渐形成了外圆内方的性格。
当然,在今天的社会条件下,我们面临更多的是“人民内部矛盾”,但有时也同样要来点“外圆内方”。也许某些人是可恶的,他是这样的小家子气,如此的自私,这般的狂妄,出奇的愚昧,让人无法忍受的独断专行等等。可是朋友,可能你是一个很高尚的人,有知识、有修养、长得也漂亮,容忍他人吧,容忍他人的怪癖甚至丑陋,就像容忍自己的阴影一样。
鲁迅是一个反愚昧、反迷信、反封建的斗士,可是,据周建人回忆,他祖母死时,鲁迅也披麻戴孝,跪在祖母灵前,烧香化纸……在此境此情中,鲁迅也“圆”了一下。
他人的觉悟程度,是他人人生经历的结果。改变他人就像改变自己一样,是一个艰难的痛苦的过程。我们固然需要对他人的劣根性的批判,然而,我们更需要的是对他人施以自己诚挚的厚爱。
愤恨他人的人,其内耗是极大的。这是否也是一种自我的丧失?丧失在自己偏激的怒海之中。内心坚定的人,没有工夫叹息,没有时间愤恨,他把别人用来品头论足的时光,都花在对事业田野的辛勤耕耘上!
圆,是一种豁达,是宽厚,是善解人意,是与人为善,是心脑的宽阔,是生活的轻松,是人生经历和智慧的优越感,是对自我的征服,是通往成功的坦荡大道。
做人就要像古代铜钱一样,“边缘”要圆活,要能随机而变,但“内心”要守得住,有自己的目的和原则。例如,对周围的环境、人物,假如有看不惯处,不必棱角太露,过于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来,“处世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既可以保全气节,也可以保护自己。
16.太直易伤人,含蓄好相处
讲话太直白经常会伤及别人的自尊,让别人在公众场合出丑,因此学会含蓄做人是人生的必修课。只有含蓄做人,才会让别人觉得你会体谅别人,长时间与你相处。
直白做人犹如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晶莹透彻,深可见底。它可以表现一个人坦荡的胸襟和透彻的心灵,然而直白讲话的人口无遮拦,极易将别人的私人小事作为自己津津乐道的故事大肆宣扬,闹得满城风雨。因此,直白的人容易伤害别人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