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人用人管人并不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欲得真正的千里马,自己先做伯乐(5)

长实参与政府官地的拍卖,原本由李嘉诚一手包揽,全权掌握,而现在呢?同行和记者经常看到的长实代表,却是周年茂那张文质彬彬的年轻面孔,而李嘉诚那张老面孔则不常见了,只有资金庞大的项目出现时,大家才见得到李大超人的尊容。

周年茂虽然看起来像一位文弱书生,却颇有大将风范,指挥若定,调度有方,临危不乱,该进该弃,都能较好地把握分寸,收放自如,这一点正是李嘉诚最为放心的。

除了他们二人外,洪小莲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长实上市之初,洪小莲就作为李嘉诚的秘书随其左右,后来出任长实董事。洪小莲在长实内部称得上是个大人物,她是有名的“靓女”。不仅相貌姣好,而且颇具风度。另外,洪小莲的为人处世之道也值得人们称赞。她对人非常热情,让人们能够感觉到她的平易近人;做事的时候,她好像换了一种风格,变得异常果敢坚定,给人留下一种泼辣的形象。长实是个超级商业帝国,每年与其合作的单位和个人数以万计,业务往来跨越大半个地球。日常事务自然繁多,然而洪小莲却能够将这些千头万绪的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要处理日益庞杂的事务,需要有旺盛的体力、精力和智力,需要有日理万机的工作效率,然而洪小莲做到了。提起洪小莲,在地产界,在中环各公司,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商业界称她为“洪姑娘”。

洪小莲不但勤奋过人,她还非常务实,工作作风颇似李嘉诚。就连一些琐事比如面试一名信差、会议所需的饮料、境外客户下榻的酒店房间等,她都要亲自过问。

跟洪小莲有过交往的记者说:“洪姑娘是个‘叻女’(有本事的姑娘),是完全‘话得事’(说话算数,能拍板)的人。”

正因为自己的出色能力和勤奋敬业,洪小莲不到40岁时,就已经得到了李嘉诚的充分信任,开始全面负责长实楼宇销售工作。

霍建宁、周年茂和洪小莲三人在三个不同的领域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才能,他们如同李嘉诚的左膀右臂,为长实的发展和辉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其实,人才的搭配并不局限于中心骨干,而是包括了方方面面。比如,企业需要多种人才,如技术工人、研发人员、市场开拓人员、财会人员,等等。企业在搭配人才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人才的多样性,还要考虑到各种人才的比例。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最佳的人才互补。

用人管人一点通:

无论是成就雄霸天下的大业,还是成就一番事业,都需要人才的合理搭配。所以,管理者一定要多方面选拔人才,这样才能够加速企业壮大的速度。

9.不怕才大,就怕无才

管理者大多会有一种莫名的忌讳,就是怕下属的能力超过自己。他们认为,一旦下属的能力超过了自己,自己的位置就会动摇。当然,这里所说的位置包括很多方面,比如经济地位、在企业中的个人声誉、威信、个人魅力,等等。其实这是完全没必要的担忧,有句话说得好“不怕才大,就怕无才”,尤其是企业中,越是有这样的人才激励着你,你进步得就越快,这样,更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德皇威廉一世与气焰嚣张、桀骜不驯的宰相俾斯麦多年以来颇能相安共处,因为他知道俾斯麦坚强刚毅,具有强有力的铁腕实力,能把普鲁士和散漫的德国统一起来,成为一个世界强国。事实证明,德皇威廉一世的观点是正确的,在俾斯麦强有力的执行下,德国终于走上了统一的道路。

然而德皇威廉一世的孙子威廉二世却不愿意任何人的才能和功劳超过自己,他的身边多是对他唯命是从、诺诺谦恭的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他的总参谋部里几乎全是这些人掌权,最终导致了莫茵一战的失败。

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鸟市上,一位老者的面前摆了三个鸟笼,每个笼子里各装了一只鹦鹉。一位顾客走上前来,指着其中的一只鹦鹉问价钱,老者回答说300元;他又指着一只鹦鹉,老者回答说500元。最后,他又指着剩下的那只鹦鹉,老者说是700元。

这位顾客很是奇怪,他向老者问明原因。老者如此作答:“卖300元的鹦鹉能够讲三种语言,卖500元的鹦鹉能够讲五种语言……”

顾客突然打断老者的话:“难道卖700元的这只鹦鹉能够讲七种语言?”

老者微笑着说:“不,它只会两种语言。”顾客惊讶,正在深思,老者接着说:“它的价值在于那两只鹦鹉总是叫它老板。”

与下属相比,老板的价值是最大的。他的价值不在于自己有多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在于他的管理能力。老板是一个管理者,如果他不善于管理,尽管他的操作能力再强,还是不能够提高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懂得如何去管人用人,而不是要与属下比操作能力。因此,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会不断总结管理经验,然后灵活运用比自己操作能力强的人,也就是所谓的能人。

摩根的成就举世公认,他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敢于起用强过自己的人。

萨缪尔·斯宾塞出生于乔治亚州,是个土生土长的美国南方人,曾是南北战争时南方军的一个骑兵。战争结束后,他在乔治亚大学攻读工程学。毕业后,他进入巴尔的摩俄亥俄铁路公司。他凭借自己非凡的才能,很快就升任为总裁室的特别助理。由于工作出色,不久他又被提升为副总裁。而就在此时,这条铁路由于赤字濒临破产。萨缪尔·斯宾塞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使这条铁路起死回生。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卓越管理才能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

当债务人依赖摩根救济时,摩根从斯宾塞的经营与管理中很快发现了他的过人之处。他告诉自己,他要的人才就在眼前,于是摩根就把斯宾塞纳入了自己的麾下。

摩根非常欣赏斯宾塞的才华,将他提升为总裁。斯宾塞也没有辜负摩根的一番用心,负责偿还了八百多万美元的债务。

杨元庆成为联想集团总裁的经历也是颇具典型意义的。

1988年,杨元庆在联想找了一份工作,职务是销售人员。在那个时候,销售人员的工作非常繁杂,他们不单单要做销售,还要负责谈用户、签订单、发货、收款、调试、安装、维修等,就这样,杨元庆在联想默默地工作了三年之久。

渴望发展的杨元庆不满足现状,想找一份更具挑战性的工作,于是在1991年,他向公司递交了辞职报告,打算自费留学。柳传志认为杨元庆是个可塑之才,一向求才若渴的柳传志把他留了下来,不久就提拔他为一个代理产品部门的经理,主要负责HP、Sun等公司产品的代理业务。刚做经理时,他并不是很熟悉业务,认为只要能带好头,给大家做个好榜样就能管理好部门;他的思想观念也不是很成熟,觉得抓住了销量、登好广告就等于有了市场。慢慢地,通过与国际上有名大公司的合作,杨元庆不断摸索,虚心学习,掌握了很多先进的公司管理经验和各种经营模式。工夫不负有心人,杨元庆所领导的部门营业额飞速上涨,年营业额从3000万元骤升至近2亿元。

1993年,国家降低了电脑进口关税,国外大的IT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冲击力很大,中国的PC产业处于一个危机四伏的环境中。联想集团同样面临困境,无论是上层领导还是普通员工,无不为联想捏把汗。就在这紧要关头,杨元庆再一次面临人生的抉择:虽然他在联想奋力工作,可是他始终没有放弃出国深造的愿望,而此时公司可以安排他到国外参加培训,学习先进的东西;同时,公司刚成立了一个微机事业部,决定让杨元庆担任这个部门的总经理。经过思考,他毅然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要与联想、与中国的PC产业共存亡。这时的杨元庆刚刚30岁,正是创事业的好时机。

接任微机事业部后,杨元庆敢于突破常规,勇于创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生产和销售是一个公司的两大重要环节,它们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利润。在生产这一环节,他以市场的购买力作为参考,市场上需要多少,他就生产多少。这样,产品不会超量生产,公司的资金也不会被捆绑在积压产品上,在紧急状况下可以调出来作为周转资金。这种计划生产的好处就在于不会因供需关系的严重失衡而给公司造成不利的影响。在销售这一环节,杨元庆同样做了大幅度的调整:销售方式上,一改以往的直销方式,到全国各地找代理商;人员变动上,他刚上任就大刀阔斧,精简机构,把原来的几百人锐减到一百多人,销售部的裁员更是厉害,由一百多人一下子减到十几人;产品价格不断调整,进行了四次大幅度降价。就在进行各方面改革的同时,杨元庆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任何一种新事物的发展乃至繁荣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杨元庆没有退缩,没有向困难低头,他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不辞辛苦,和业务代表一起踏遍了全国各地,去和代理商商谈。当时,中国的IT界面临的市场环境极为恶劣,代理商多倾向于代理外国产品,在他们眼中,中国的产品从哪个方面看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和国外产品不能比。这无疑又是一个不小的困难,可杨元庆不言放弃,经过努力,联想在全国成功地建立了一个销售网络,这对联想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精简后的联想工作人员经过艰苦环境的考验和磨炼,业务能力大大提高,成为一支更为强大、更有生命力的队伍。

杨元庆领导着微机事业部的员工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干着,等待着他们的是喜悦、是回报。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在两年之内出现了一次大飞跃,到1996年,联想电脑红遍中国。

联想集团的总裁柳传志也是一个敢用强人的人。

2001年4月20日,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由杨元庆接替联想集团总裁的位置并兼任首席执行官。从此,柳传志退居二线,杨元庆成了集团的核心人物。其实,柳传志做出这个决策自有他的道理,正是因为杨元庆具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能够领导联想集团走进下一个辉煌,柳传志才放心让他去做的。也正如柳传志所想,杨元庆做得很出色。这充分体现了柳传志的眼光犀利,能够任用有能力的人。

不只是这一件事,柳传志一直都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他深知21世纪是个需要人才的世纪,人力资源不充沛,必然会影响到整个集团的发展。于是他早早就做了准备。从1990年开始,联想集团就采用了种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断地培养年轻人,让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潜能,把自己的能力完全发挥出来,逐渐地培养出了一支年轻化的强大队伍。到现在为止,联想集团的总经理当中,年轻人有几十位,占总经理人数的80%左右。联想是以什么样的标准来选拔人才的呢?业绩的大小能很好地体现一个人的工作能力的好坏,它可以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否担当重任的标准,另外,柳传志还会从一个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上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强弱。慢慢地,联想集团有了健全的人才机制。柳传志手下的得力干将也逐渐增多,无论是事关大局的大变动还是一个常见的小小任务,无论是新项目的开发还是新市场的开发,他们总能办得妥妥当当。

对杨元庆和郭为的提拔和任用,无疑是柳传志的“得意之作”。

2001年,联想正式分拆为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集团,杨元庆成了联想集团的掌门人。上任后一年,他为联想足足挣了“10亿港元纯利”,这个惊人的数字充分说明了杨元庆的实力,他有资格有能力胜任这个职位;也说明了柳传志没有看错人,是他发展了自己的事业。

郭为同样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出生于河北省秦皇岛,勤奋好学,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获MBA硕士学位,就在同一年,他成了联想集团的一名员工并且是第一位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员工。郭为进入联想后就给柳传志做秘书,很快柳传志就发现了他的才能,提升他为公关部经理;两年后任办公室主任;1991年任集团公司业务二部主任经理,在这一时期,他的管理能力充分显露出来,具体负责对分公司的清理整顿工作,成绩显著;第二年,由公司业务部主任经理转任公司企划部总经理。

经过几年工作经验的积累,郭为敢为人先,提出了自己的管理理念,他认为一个好的企业必须具备一个好的管理模式,管理过程非常重要。他提出的“四赢战略”为公司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联想产品要不断改进,公司也要和供应商、代理商以及产品的使用者用户形成一个和谐的关系链,从而达到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

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干,郭为后来转任公司副总裁,联想分拆后,他成了神州数码公司的掌门人,和杨元庆并驾齐驱。

从此,杨元庆和郭为两位少帅各尽其职,带领柳传志的商业巨舰乘风破浪,去打造一个又一个辉煌,柳传志的心终于可以平静下来,不愁自己的事业后继无人。

接任后的郭为同样表现非凡,就在2001年,他引领的神州数码集团在供应链、网络和软件领域的发展突飞猛进,其电子商务交易系统的网上交易额已突破25亿美元。

从联想公司两位少帅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人才的重要性。一个企业或公司能否起用有能力的人,关系到它自身的兴衰成败。有了能人,再加以培养、深造,他们会以自己的特有才干去管理企业,去发展企业,给企业注入鲜活的力量,最终使企业不断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