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我的四幅自画像
赵谦翔[1]
从教多年,一直为“名”所累。前20年孜孜求名,却默默无名;后12年蓦然成名,又往往虚名。久经“名”的冷冻和热炒,唯恐忘乎所以,故扪心自绘四幅画像,以求正名。
[1]赵谦翔:《我的四幅自画像》,载《中学语文教学》,2003(9):62~63
第一幅:自我感觉良好的“讲课机器”
1980年,我有幸调入吉林省永吉县第五中学教高中语文。此前,我教过高中俄语、初中政治,担任过中心小学的“二把手”,唯独没有教过语文。而我当时的学历,仅仅是读过两年高中的“早产毕业生”。我没有读过师范,也没有拜过师傅,我的语文教学,就是在听过语文组内所有老师的一节课后,便奋不顾身地开始“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
那时,我的全部教学内容就是《教学参考书》搬家:先搬到我的教案上,再搬到教室的黑板上,再由学生搬到自己的笔记上,最后当然是搬到大大小小的试卷上。我的唯一教学方法就是“满堂灌”“填鸭式”,除了讲还是讲,忠实继承了韩愈的“师说”:“传道授业解惑”,以教师为中心。
唯本至上,唯考是图;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这种教学使我变成了十足的“讲课机器”。“机器”的优势在于马力大、速度快,而它致命的缺陷在于没情感、没灵魂。“教参”至上,教师的头脑何在?师道至尊,学生的见解何待?分数至优,全面的素质何论?“机器”,是人制造的,用来为人服务的;如果人类自己异化为机器,那岂不是莫大的悲剧?
然而更为可悲的是,我对自己这种“匠气”足、“人味”少的“讲学”,一直自我感觉良好:自信而自赏,自赏而自负。记得有一次教务主任巡视晚自习,发现我还在教室里口若悬河,便把我叫到门外,严肃地批评我:“你怎么还在讲?要给学生多留点自学的天地!”我反唇相讥:你知道我在讲什么?你知道我是怎么讲的?只要学生喜欢听,我就是要讲!直噎得领导答不上话来。
在漫长的13年内,我就这样自负地“讲”着,“填”着,“灌”着,结果如何呢?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可是学生却越学越死板,老师也越教越狭隘,高考成绩也没有突破。后来,是全新的素质教育理念仿佛当头棒喝惊醒了我,我终于从心底里爆出一声:再也不能那样活!
第二幅:特立独行的教改“过河猪”
自命为语文教改的“过河卒”,是从1993年的“改良”开始的。战战兢兢,“摸着石头过河”,只敢在统编教材上开一个小口,增补些唐诗宋词鉴赏。可验收的成果却格外喜人:我班75人中有29人自选以旧体诗的方式写命题作文《窗中画》,平均成绩竟达85分!“推轩清风至,檐下燕子鸣。探身欲抚画,我已入画魂。”——这首代表诗作更赢得验收专家们的击节叹赏!
即使粗浅的“改良”也使我确信:只要不是“挂羊头卖狗肉”,教改就绝不会“误人子弟”,就一定能赢得“素质”与“分数”的“双赢”。从此,我越过楚河,不再回头。
1996年,我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突破统编教材的束缚,开创了创造性阅读课:把余秋雨、余光中、周国平、王小波引入课堂,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开创《东方时空》感悟课,我让弟子们成了“东方之子”的追星族:“东方之子,从前我羡慕你,如今我学习你,将来我成为你”。开创“做人”走进“作文”的班会感悟课,我让弟子们把“心动”“笔动”“行动”统一起来,写出“纯天然”“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作文”。“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我把语文奠基在“人”上,我让教学充满了诗意。
1998年7月28日,吉林省“语文素质教育现场会”上,我的那节观摩课是研讨弟子们推荐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那节课的开场,不是师生例行的问候,而是弟子们为衷心爱戴的师娘默哀一分钟……这节课天缘巧合地成为只有我一个人心里知道的对亡妻的悼念——她和我一样,也属猪,也很特立独行:在我还是“黑五类”人人避之唯恐不远的时候,她硬是以“舍得一身剐”的勇气嫁给了我,然而在扶助我攀上辉煌的教坛高峰之后,她却默默地走了……
此后,我更乐于自称为“过河猪”。论本性,我是头柔弱窝囊的猪,很难长成强悍狂放的猪,但改革让我悟得,我应该也必须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有幸生逢这绽放个性的时代,大狗小狗尽可以叫,红花绿草尽可以生。如果我们自身丧失了发展个性的勇气,又何谈鼓励学生开发个性、追求创新呢?
21世纪伊始,我来到人杰地灵的清华附中,立即把“感悟清华”确定为三年一贯的教改主旋律。我带领弟子们在“荷塘月色”里徜徉,在王国维纪念碑前流连,在九十年校庆展览上思索。辉映着清华园的灿烂星光,弟子们写下一篇篇激情四射的“绿色作文”。
在《寻隐者不遇》的“绿色鉴赏”中,我提出了“清华境界说”:清华,说到底,是一种境界,一种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为代表的人生境界。如果你仅仅是喜欢、羡慕、向往,那你便像那个“寻隐者不遇”的诗人一样,即使走进了校门,也不过是来到了“松下”;即使走遍了清华园,也不过是涉足于“此山中”。而作为人生境界的那个“清华”,依然隐藏在“云深不知处”。诗人贾岛,如果真的想寻到隐者,只要彻底摆脱尘世的羁绊,自己也作个隐者就可以了。同理,如果有人真的想成为“清华人”,那就必须首先用“清华精神”把自己头脑里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置换出去;否则,无论怎么向往,最终还是望其高墙却不得其门而入。
毕业之际,弟子们寄语拳拳:“三年来最丰富的是语文课,最活跃的是语文课,最难忘的也是语文课。为什么呢?因为我也跟着老师——诗意地生活了三年。希望有朝一日,中国教育的‘森林覆盖率’达到百分百!”“祝愿特立独行的猪,永走金光大道。”
第三幅:自得其乐的“笨鸟”
我自比笨鸟,许多人误以为谦虚。而我历来认为:恰如其分的自夸绝不是骄傲,矫揉造作的自谦只能算虚伪。我的自称笨鸟确实因为我是个“智商”低而“情商”高的人。
我一向仰慕那些理论专家,新概念、新思想、新建构,层现叠出,峨峨如高山,而我从小“缺奶”,元气不足,无力“凌绝顶”,只能徒唤奈何。我历来艳羡那些文章高手,倚马立就,文不加点,洋洋洒洒若江河,而我不过是个“苦吟派”,只好望洋兴叹。于是,我所能做的只是“笨鸟先飞,一个劲儿地飞”:硬背《古文观止》,死抠《说文解字》,穷翻《辞源》《辞海》,朝朝暮暮沉浸在古今诗文的鉴赏里。倾心教学于学校,潜心思考在家中,典型一个“油瓶子倒了也不扶”的“甩手当家”,夫人戏称为“大熊猫”“老狒狒”。我有一个秘密,如今也斗胆公开,即使领导“秋后算账”也豁出去了:几十年来,大大小小的监考没有一次我不是“一心二用”的。眼睛巡视着考生,可心里不是背诗就是作文,别人最难以忍受的监考,却成了我含英咀华、咬文嚼字的难得良机。
我始终确信:换个智商高的人,功夫下到我这程度,早就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了;可我直到如今,每教一篇古文还得翻书查典,解读一首新诗还得挖空心思,写作一篇千字文还得煎熬几天甚至几周——即使如此苦苦用功,还是常常叫不准、搞不清、写不好,这不是笨鸟是什么?有人夸我“学问渊博”,真叫我哭笑不得;夸我“写东西快”,简直令我气急败坏。嗨,谁知道我这笨鸟的苦衷啊!
或许有人问:这么苦,你干吗还要自作自受?原因只在:苦多,乐更多。
永吉县城东山坡。因“家居斗室,地仅容膝,在昼犹昏”,我便在这天然书房里“捧手为案,漫步当椅”,“俄语温故知新,《离骚》背诵如流”,苦学五年,赢得函授大学文学学士——“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笨鸟则不改其乐。
吉林市委礼堂。舞台上正在演奏着“感悟苏东坡”的交响乐:我俨然挥洒自如的乐队指挥,九十名弟子则是德艺双馨的乐手,在感悟文学与人生的乐章中,默契地交流,激越地撞击。台下上千人,笑声不断,掌声不断,赞声不断。课后,我感而填词:“老夫偏发少年狂,携纸笔,弃药囊,革履西装,抖擞上课堂。率我九十过河卒,斗应试,逞豪强。”弟子们喜而和词:“琼苞玉蕊始开张,无字书,待新章。咫尺明朝,桃李惊四方。不负艰蹇八百里,创伟业,看孙郎!”——“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孟子之言,于我心有戚戚焉!
清华附中校园。5月22日“非典高三”复课日记:今天百忙千忙皆不为过。下班前,回想一天的忙碌与快乐,不禁诗兴大发,遂草拟打油诗一首。回家途中,忽得佳句,得意忘形之际,乐极生悲:飞车冲进地下车库,不巧刹车失灵,遂撞西墙,左手立刻见血。然进得家中,不顾手疼,急捉灵感落笔。反复推敲,再三琢磨,终于夜半杀青。妻笑我痴,更嗔我呆,不知此中有足乐者也。——这正是“诗意地栖居”,“痛,并快乐着”。
第四幅:幸运多多的“风筝”
回首杏坛之旅,心中洋溢着不尽的幸运感。我曾写过一首以风筝自喻的诗:
逍遥彩云里,自在艳阳天。
有风方起舞,无线不翩跹。
诗中暗藏着我的名字。“谦”翔者,“牵”翔也;牵而翔之,非风筝而何?“风”者,改革开放、与时俱进之英明国策也;“线”者,赏识我扶持我之无私“贵人”也。若非幸遇“春天的故事”,怎能结束那“百步九折萦岩峦”的苦难历程?又怎能开启这桂冠顶顶不请自来的幸运之旅?知遇之恩,没齿难忘!
在机遇垂青之外,我更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选择:选择了教师,选择了语文,而且从一而终,无怨无悔!如果当初选择了当官,我肯定会在宦海沉浮中屡屡呛水,至多只能做个不清不浑的庸官;如果当初选择了文学,我肯定苦苦追求也难登艺术的大雅之堂,至多做个不疼不痒的末流作家;如果当初选择了俄语翻译,我肯定皓首穷经于青灯黄卷,哪能像如今这样终生徜徉于“祖国花朵”之中?如果当初选择了工人,我肯定早被“一刀切”下岗,也许至今还在“职业介绍所”的大门外徘徊……幸亏我选择了语文教学:它赐给我一片绿色的田野,让我淋漓尽致地展示我的所爱和所长;它赋予我至善至美的特权,让我在事业与人生交融的诗意之旅上,永不下岗。
面对这充满灵性的语文教学,我的心底怎能不悠然飘逸着诗仙的佳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名既正,言则顺,言既顺,事则成。这四幅自画像时时提醒我、告诫我、抚慰我、激励我,继续走好未来的教坛诗旅。
作者简介:
赵谦翔,1948年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88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函授。1993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香港柏宁顿教育基金会孺子牛金球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各种教育刊物上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绿色语文案例集锦》《绿色作文实例实说》《赵谦翔与绿色语文》《绿化语文》《赵谦翔讲语文》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