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云小诗/宗白华
《宇宙的灵魂》
宇宙的灵魂
我知道你了,
昨夜蓝空的星梦,
今朝眼底的万花。
《题歌德像》
你的一双大眼睛,
笼罩了全世界。
但也隐隐地透出了
你婴孩的心。
《月落时》
月落时
我的心花谢了,
一瓣一瓣的清香
化成她梦中的蝴蝶。
《系住》
那含羞伏案时回眸的一粲,
永远地系住了我横流四海的放心。
《我的心》
我的心
是深谷中的泉:
他只映着了
蓝天的星光。
他只流出了
月华的残照。
有时阳春信至,
他也幽咽着
相思的歌调。
·作者简介·
1980年宗白华教授在书斋
宗白华(1897~1986),原名之櫆,字伯华。1897年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小南门方宅,原籍江苏常熟, 1905年随父母迁居南京,就读思益小学,15岁考入南京金陵中学。1914年,同表妹虞芝秀恋爱,开始创作旧体诗《游东山寺》、《别东山》等四首。1916年毕业于同济医工学堂中学部,秋,升入同济大学医预科同济医工学堂。1918年夏,从同济医工专门学校毕业,6月与同仁发起“少年中国学会”。1919年被“少年中国学会”选为评议员,并成为《少年中国》月刊的主要撰稿人,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1919年8月受聘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任编辑、主编。1920~1925年留学德国,先后在法兰克福大学、柏林大学学习哲学、美学等课程。1922年6月在《学灯》上发表新诗《流云》八首,7月《流云》(第二组)在《学灯》上发表。1925年回国后在南京东南大学哲学院任教,之后数十年始终置身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教授。1986年1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作/品/赏/析
1921年冬天,正在柏林求学的宗白华,因着一种特殊感动,苏醒了心中深藏已久的诗歌创作欲望。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宗白华进入了他一生中诗歌创作的最旺盛期,连续写了40多首格调清新雅丽、意味深隽启人的小诗。
1924年1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将宗白华发表在《时事新报·学灯》上的部分诗作及其他一些未曾发表的作品,共49首(大都无题),辑成《流云》,正式出版。1928年9月,《流云》经宗白华重新编过,为每首诗加了标题,改名《流云小诗》,由东亚图书馆再版印行。
宗白华的小诗,风格独标,意趣深远,以一种玲珑剔透的哲学般的宁静,有别于当时一般新诗中的反抗与破坏色彩,因此在这一时期的新诗运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宗白华在新诗创作方面,就如他的那些理论文字一样,常常用一些非常俭省的笔墨,创造出耐人寻味的优美意境,使人能够经常地反复咀嚼、回味。《宇宙的灵魂》寥寥四行,在意象转换之间,呈现出了廓大灵致、大化流行的宇宙气象,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感悟、对于宇宙万象的体会,鲜活地呈现于目前。《题歌德像》诗中既有理智的清醒与深邃,又有情绪的纯真与感动。在诗里,写出了诗人自己对人生究竟的探询渴望,传达了诗人自己的人生立场与情怀。
宗白华对诗歌意象的独特构造以及对诗歌意境的特殊把握,为中国新诗运动吹入了一丝悠远明丽的新鲜气息。在宗白华的《流云小诗》里,大多是吟颂个人对于人生、自然、爱情等真情感受、内心体悟的作品。星空、明月、流云、朝霞、细雨、森林、大海、暮霭……在诗中,宗白华把自己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情、对宇宙万象的含情关照,浸润于一个个客观具体的自然物象之中,在心与物的交融互渗之中,使自然物象呈现为富个人情调的艺术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