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特文明
约公元前3300年
中国大事记:
良渚文化开辟了饲养家蚕和生产丝织品的新领域,其玉器制作与使用达到了一个高峰。
克里特文明是由地中海东部克里特岛的古代克里特人(或称米诺斯人)创造出来的文明。早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克里特岛就出现了新石器文化。公元前3000年中期进入金石并用时代,原始社会开始分化解体。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克里特岛进入青铜器时代,出现了早期的奴隶制国家。克里特文明分为早王宫时代和后王宫时代。
早王宫时代(约公元前2000~前1700年)是克里特文明的初级阶段。当时奴隶制城邦刚刚兴起,在岛屿中部的米诺斯、法埃斯特、马里亚等地先后出现了王宫建筑,宫殿都用石料砌成,有宽敞的大厅、宫室、仓库、作坊等。青铜器制造技术已相当先进,手工业和农业也已分离。这一时期制造的青铜双面斧、短剑、矛头、长剑以及金质和银质的碗等工艺品,都十分精美。这一时期也出现了文字,并由图画文字发展为象形文字。
◎黑皂石公牛奠酒器
该器皿用来盛圣液,对米诺斯人来说,公牛有特殊的宗教意义,他们将巨大的石雕牛角放置在神庙和宫殿周围,以表明该地是神域圣地。
后王宫时代(约公元前1700~前1400年)是克里特文明的繁荣阶段。原来被毁的王宫又重新修建起来,而且比以前更加壮观。农业、手工业和海外贸易都很发达。农业上使用犁耕,农作物有大麦、小麦和大豆等;园艺作物有橄榄、葡萄等;手工业方面已经能够制造出一种高头低舷的远航船只。克里特岛同爱琴海诸岛、希腊半岛、小亚细亚、腓尼基、埃及以及西部地中海地区,都有密切的贸易联系。海外贸易成了克里特岛的经济命脉。另外,此时还出现了书写古代克里特语的音节文字——“线形文字甲种”(或“线文A”)。
◎米诺斯王朝的王宫遗址壁画
湿壁画是一种绘于泥灰墙上的绘画艺术,这种创作手段是米诺斯文明的主要艺术形式。
后王宫时代,克里特岛上的城邦比以前大大增加,此时的克里特岛有“百城”之称。“百城”之中米诺斯的势力最为强大,称霸于克里特岛,并控制了爱琴海中的一些岛屿。已被完整发掘出来的米诺斯王宫,占地2公顷,一般多是三层建筑,并有供水、排水设备;宫中设有“宝殿”、寝宫、神坛、粮仓、地窖、牢房、作坊、武器库等,结构复杂,曲折通达,有“迷宫”之称。
王宫坐落在爱琴海南端的克里特岛的一座小山的缓坡上,占地面积27000平方米,是一组围绕着中央庭院的庞大而复杂的建筑群。王宫内大小房间约有1500间,宫内楼阁密接,楼道走廊迂回曲折多变,加之许多厅堂馆室在设计上的不对称性,外人很难知道这座错综复杂的王宫的布局。
公元前3000~前2300年
世界大事记:
爱琴海地区克里特文明出现。
整个王宫以中央庭院为中心,中央庭院长约60米,宽约30米,是宫内最大的庭院。中央庭院靠西边的楼房是国王办公、祭祀的场所。这里神龛神坛排列整齐,办公集会的厅堂和祭祀大厅金碧辉煌、富丽豪华。此外还有贮藏油、酒,收藏财物的陶罐、库房;中央庭院东边的楼房是国王及王后的寝宫、接待厅及学堂、作坊等生活机构和设施。那上粗下细的圆柱形结构和冬日保暖、夏天通风的折叠门扇,宽敞的浴室内精巧的陶制浴盆及冲水设备,以及从宫外10千米远的山上把泉水引入宫内的陶制管道和抛物线形的引水沟槽等,无不闪耀着古代科学技术的光辉。
在王宫的墙上,发现了许多壁画。虽然历经几千年,但是它的色泽还很鲜艳,就像艺术家刚刚完工一样。在长廊中,有庆典游行的画卷。在国王宝殿和王后寝室里,有表现国王、贵族的活动和集会以及自然景物的壁画。壁画中的男子们捧着金银器皿,妇女们则穿着镶宽边的长袍。在造型方面,人物一律都呈侧面像,个个体态轻盈,神态逼真;在用色方面,男人被饰以红色,而女人则被绘成白色。
克里特文明衰落后,爱琴文明转入以迈锡尼文明为主的阶段。
·爱琴海的传说·
远古的时候,有个名叫米诺斯的国王,他建造了迷宫一般的克诺索斯王宫。为了报复杀死他儿子的雅典人,他强迫雅典人接受每年送九对童男童女作为王宫的贡赋。那些儿童一送到米诺斯王宫,不是因为迷路后饥渴而死,就是被宫内的一头怪兽吃掉。雅典国王爱琴的儿子特修斯不忍,便主动随进贡的童男童女一起到米诺斯王宫,立志要为雅典人民除害。他临别前与父亲约定:如果事情成功了,船只返航时,将黑帆换成白帆。特修斯一行到达克里特岛之后,得到了该国公主的爱情与帮助。聪明而勇敢的特修斯最终杀死怪兽并带上公主,登上了回国的船只。特修斯沉浸在胜利与爱情的喜悦之中,竟然忘了换白帆。当国王爱琴看到驶近的船仍然挂着黑帆时,绝望之中,便跳海自杀。从此,人们就把爱琴国王投海的那片水域称为“爱琴海”。
◎米诺斯王宫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