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心界,看到自己的价值
《庄子·逍遥游》中记录了庄子和惠子的一段对话。说的是惠子家里有一个大瓠瓜,他却因为它太大而发愁,因为他不知道拿它做什么。庄子就说道:“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在这里,庄子批评惠子,为什么不把大瓠瓜晒干了挖空当作一条简易的船呢,那样可以方便出行。结果你还担心瓠瓜太大了没有用,真是“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庄子的这一句话可谓发人深省。尤其是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的心界总是太小,总是纠结在世俗的“有用”、“无用”的成见中,正是跳不出这一成见,所以我们总是看不清自己的价值。
正如惠子拘泥于以能否做瓢来衡量葫芦的价值一样,我们总是跳不出对自己的狭隘价值判断:某专业是有用的,某专业是无用的,我不幸学了某专业,所以我是无用的;懂这个是有用的,懂那个是无用的,我不幸懂那个,所以我是无用的;钱多是有用的,钱少是无用的,我不幸钱少,所以我是无用的……如果一直沉溺在这样的思想中,我们永远只能跟着别人走,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何不把心界放大,跳出已有的成见,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如果一个葫芦大到了不能做瓢,那它就一定可以做成一艘美丽的小船。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一个完全没有价值的人,只有一大群找不到自己价值的人。
罗素说过,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无论是幸福还是成功都是多元化的。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的眼界太低心界太小,没有看到更多样的选择,以为所谓的“价值”就是别人为我们定下的条条框框。
但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任何一条路都可以通往成功,有人擅长卖纽扣,有人擅长写软件,有人擅长炒股票,最后,他们的成功殊途同归。会炒股票是“有用”,难道会卖纽扣就是“没用”吗?
即便如此,这样的“心界”依然是不够大的。我们还需要跳出“成功学”的立场——难道“成功”就有用,不“成功”就是无用吗?须知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成功更加值得令人值得回味的追求,那就是幸福。如果说成功还有客观的条件制约,幸福就是主观的感受了。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幸福的权利,每个人都有幸福的能力,就看你能不能跳出“有用”与“无用”、“成功”与“不成功”的框架,找到自己幸福的能力。
除了关于大葫芦用途的辩论之外,庄子和惠子之间还有一段对话,是这样的:
惠子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人们都叫它“樗”。它的树干疙里疙瘩,它的树枝弯弯扭扭。几乎没有任何实用的价值,那些木匠连看也不看,总而言之,是大而无用,正如你庄子的言论一样,你说我们该拿它怎么办呢?
庄子的回答出乎惠子的意料之外,庄子说:你有这么大一棵树,为什么要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呢?如果他成不了木材,甚至当不了柴火,那为什么不把它栽种在“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每天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优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呢?
在这则寓言里,庄子展现出来的境界非同一般,惠子只看到了树的实用价值,正如有些人只看到一个人“成功”的价值一样,但是,庄子却看到了这棵树另外的价值:它能给我们提供一种闲适的生活。这是心灵意义上的价值。
每个人都是上天独特的创造,我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眼界或者心界不够开阔,看不到自己的价值而已。换一种眼光,你会发现自己其实具备成功的潜能,换一种心境,你会发现至少自己拥有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