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健康全书(彩图精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饮食细节——不生病的饮食重在细节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物是生存的基础,饮食的安全和健康与人类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只有了解更多的饮食细节,在食物中获得合理的营养,才能有效增进人体健康,而不注重饮食的细节则可能引起疾病。

全麦面包是面包中的“健康明星”

欧洲人把面包当主食,偏爱充满咬劲的“硬面包”,亚洲人则偏爱口感松软的面包。专家表示,从热量上来说,脆皮面包热量最低,因为这类面包不甜,含糖、盐和油脂都很少,法式面包和俄式“大列巴”就属于这一类。而“吐司面包”、“奶油面包”和大部分花色点心面包都属于软质面包,含糖约15%,油脂约10%,含热量较高。

含热量最高的是丹麦面包,它又称起酥起层面包,如同萝卜酥一样,外皮是酥状的。一般要加入20%~30%的黄油或“起酥油”,才能形成特殊的层状结构,常见的如牛角面包、葡萄干包、巧克力酥包等。因为含饱和脂肪和热量实在太多,每周最好别超过一个。

全麦面包才是面包中的“健康明星”。全麦面包是指用没有去掉外面麸皮和麦胚的全麦面粉制作的面包,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其营养价值比白面包高。

专家提醒,有些面包看起来颜色发褐,不是很软,肉眼甚至能看到麦麸的小粒,其实本质上仍然是白面包。有的商家会用精白粉做面包,只是外面装扮一下而已。比如加入少量焦糖色素染成褐色,只添加10%~20%的全麦面粉,或者在面包皮上加燕麦片。这时,注意看一下配料表就能识破商家的小伎俩,如果排在第一位的是面包粉,第二、三位才是全麦粉,那肯定不是真正的全麦面包。

◎全麦面包是面包中的“健康明星”,其营养价值很高。

玉米是最好的主食

众所周知,玉米中的纤维素含量很高,是大米的10倍,大量的纤维素能刺激胃肠蠕动,缩短食物残渣在肠内的停留时间,加速粪便排泄,把有害物质带出体外,对防治便秘、肠癌具有重要的意义。

每百克玉米含叶酸12微克,是大米的3倍;钾为238~300毫克,是大米的2.45~3倍;镁为96毫克,是大米的3倍;并含有谷胱甘肽、β-胡萝卜素、叶黄素、玉米黄质、硒、维生素E等多种抗氧化剂,因此,玉米具有多种保健作用。

◎玉米的纤维素、叶酸、抗癌因子、烟酸等含量均比大米高很多,玉米才是最好的主食。

玉米中含有多种抗癌因子,如谷胱甘肽、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微量元素硒和镁等。谷胱甘肽能用自身的“手铐”铐住致癌物质,使其失去活性并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它又是一种强力的抗氧化剂,可以加速老化的自由基失去作用,是人体内最有效的抗癌物。玉米中还含有硒和镁,硒能加速体内过氧化物的分解,使恶性肿瘤得不到氧的供应而衰亡;而镁,一方面能抑制癌细胞的发展,另一方面能使体内的废物尽快排出体外,从而起到预防癌的作用。玉米中的叶黄素还能够预防大肠癌、皮肤癌、肺癌和子宫癌;玉米黄质则能够预防皮肤癌和肺癌。

玉米中含有丰富的烟酸,烟酸是葡萄糖耐量因子(GT)的组成物,是可增强胰岛素作用的营养素,可见,玉米是最好的主食。

粗茶淡饭≠粗粮+素食

人们常说“粗茶淡饭延年益寿”,那么粗茶淡饭到底是什么?营养学家研究发现,它并非大多数人所指的各种粗粮和素食。正确的理解应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注意粮豆混食、米面混食,并辅以各种动物性食品,常喝粗茶。

“粗茶”是指较粗老的茶叶,与新茶相对,尽管粗茶又苦又涩,但含有的茶多酚、茶单宁等物质却对身体很有益处。因为,茶多酚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能抑制自由基在人体内造成的伤害,有抗衰老作用。它还能阻断亚硝胺等致癌物质对身体的损害。茶单宁则能降低血脂,防止血管硬化,保持血管畅通,维护心、脑血管的正常功能。此外,茶多酚能缓解和减轻糖尿病症状,具有降血脂、降血压等作用。因此从健康角度来看,粗茶更适合老年人饮用。

很多人把“淡饭”和粗粮、素食等同起来看。其实,“淡饭”是指富含蛋白质的天然食物,它既包含丰富的谷类食物和蔬菜,也包括脂肪含量低的鸡肉、鸭肉、鱼肉、牛肉等。

◎粗茶是指含有茶多酚、茶单宁等物质的粗老茶叶,淡饭是指富含蛋白质的天然食物且饮食不宜太咸。

“淡饭”还有另一层含义,就是饮食不能太咸。医学研究表明,饮食过咸容易引发骨质疏松、高血压,长期饮食过咸还可导致中风和心脏病。

虾皮含钙高,不宜晚餐吃

虾皮营养丰富,钙含量高达991毫克/100克(成人的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毫克),素有“钙的仓库”之称。虾皮还具有开胃、化痰等功效。但需注意的是,正是因为虾皮含钙高,因此不能在晚上吃,以免引发尿道结石。因为尿结石的主要成分是钙,而食物中含的钙除一部分被肠壁吸收利用外,多余的钙全部从尿液中排出。人体排钙高峰一般在饭后4~5小时,而晚餐食物中含钙过多,或者晚餐时间过晚,甚至睡前吃虾皮,当排钙高峰到来时,人们已经上床睡觉,尿液就会全部潴留在尿路中,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这样,尿路中尿液的钙含量也就不断增加,不断沉积下来,久而久之极易形成尿结石。所以晚餐最好不要吃虾皮。

◎虾皮含钙高,不能在晚上吃,以免引发尿道结石。

肝脏应和蔬菜一起吃

一提起动物肝脏,很多人是又爱又恨。爱它是因为肝脏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恨它则是顾虑肝脏胆固醇含量太高,摄入过多会使血清中的胆固醇含量升高,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很多老人甚至对各种肝脏“望而生畏”。

其实,只要在吃肝脏的时候和蔬菜、水果、豆类等一起吃,完全不必担心身体会吸收过多的胆固醇。

因为人们吃了含胆固醇的食物,不会直接变成血液中的胆固醇,需要一个吸收与合成的过程。这时和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蔬菜、水果和五谷杂粮等食物一起吃,既可以增加胆固醇的排泄,又可以减少胆固醇在体内的合成和吸收,有效避免了增高血脂、罹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肝脏胆固醇含量太高,和蔬菜、水果和五谷杂粮等食物一起吃,可以增加胆固醇的排泄,并减少胆固醇在体内的合成和吸收。

值得一提的是,动物肝脏在烹调时,千万不要为了追求鲜嫩而“落锅即起”,烹饪的时间应尽量长一点,以确保食用安全。肝中含有的维生素A性质比较稳定,不必担心过分冲洗和长时间烹调而使其营养遭到破坏。

此外,蛋黄、动物脑、墨斗鱼、蟹黄等食物也是富含胆固醇的“大户”,在食用时都应该遵照前面的方法,注意荤素搭配一起吃。

吃肉时应适量吃一点蒜

在平时的生活饮食中,吃肉时应适量吃一点蒜。这是因为虽然在动物肉食品中,尤其是瘦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然而维生素B1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很短,会随小便小量排出。如果在吃肉时再吃点大蒜,肉中的维生素B1能和大蒜中的大蒜素结合,这样可使维生素B1的含量提高4~6倍,而且能使维生素B1溶于水的性质变为溶于脂的性质,从而延长维生素B1在人体内的停留时间。

吃肉时吃蒜,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维生素B1在胃肠道的吸收率和体内的利用率,对尽快消除身体各部器官的疲劳,增强体质,预防大肠癌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吃肉又吃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营养效果。

◎吃肉又吃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营养效果。

动物肉的哪些部位不能吃

虽然一些动物的肉质很鲜美,但是你知道吗?动物的某些部位是不能吃的,否则可能引起疾病。

(1)“三腺”。猪、牛、羊等动物体上的甲状腺、肾上腺、病变淋巴结是三种“生理性有害器官”。

(2)“悬筋”。又称“蹄白珠”,一般为圆珠形、串粒状,是羊蹄内发生病变的一种组织。

(3)“臭腺”。位于外生殖器背面两侧皮下的白鼠鼷腺,紧挨着白鼠鼷腺的褐色鼠鼷腺和位于直肠两侧壁上的直肠腺,味极腥臭,食用时若不除去,则会使肉难以下咽。

(4)“尖翅”。鸡、鸭、鹅等禽类屁股上端长尾羽的部位,学名“腔上囊”,是淋巴结体集中的地方,因淋巴结中的巨噬细胞可吞食病菌和病毒,即使是致癌物质也能吞食,但不能分解,故禽“尖翅”是个藏污纳垢的“仓库”。

(5)“黑衣”。鱼体腹腔两侧有一层黑色膜衣,是最腥臭、泥土味最浓的部位,含有大量的类脂质、溶菌酶等物质。

动物体内不能吃的部位

三腺

甲状腺、肾上腺、病变淋巴结

悬筋

羊蹄内发生病变的一种组织

臭腺

位于外生殖器背面两侧皮下的白鼠鼷腺

尖翅

禽类屁股上端长尾羽的部位

黑衣

鱼体腹腔两侧的一层黑色膜衣

偏食素油并不好

◎吃多种油类能使身体更健康。

炒菜离不开油,一般人都认为吃素油比吃荤油好。但是素油和荤油,各有各的好处,不能偏食。各种素油绝大部分均为不饱和脂肪酸,人体如果缺少它,就会干瘪、黑瘦,皮肤、黏膜都会失去正常功能。而这种不饱和脂肪酸,人体自身无法合成,只能从食物中摄取,其来源就是素油。

不饱和脂肪酸被人体吸收后,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刺激肝脏产生较多的高密度脂蛋白。这种脂蛋白就像血管“清洁工”,不停地把滞留在血管壁上多余的胆固醇“收容”起来,再“押送”出境,防止它们在血管里引起动脉硬化。

荤油(主要是猪油)中含的都是饱和脂肪酸,它虽然不能起到素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作用,但猪油的脂肪很容易被人体中的酶水解,变成三酰甘油等物质,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它比吃同样的蛋白质、淀粉所产生的能量要多1倍以上,也是人体各组织细胞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物质。所以,除了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血脂过高、高血压等患者以外,猪油同样也是很好的营养品。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偏食荤油或素油的害处曾做过许多研究。一般认为偏食荤油,易患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素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虽不是致癌物质,但它有助长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偏食不饱和脂肪酸的一组,较荤素油都吃的一组,患结肠癌和乳腺癌的比例要大得多。所以希望身体健康的人,还是吃多种油类为好。

猪肉也有“克星”

猪肉含有丰富的营养,味道很鲜美,既能单独做主菜,也可以在烹饪其他菜肴时做配菜,是我们平时最常食用的食品之一。

但是,猪肉与其他菜搭配也有禁忌。

1 猪肉与羊肝不能共食

羊肝气味苦寒,补肝、明目,治肝风虚热,“猪肉滋腻,入胃便作湿热”,从食物药性讲,搭配不宜。而且,羊肝有膻气,与猪肉一起烹饪,容易产生怪味。因此,从烹饪角度来看,也不相宜。

2 猪肉和牛肉不能共食

猪肉酸冷、微寒,有滋腻阴寒之性。牛肉气味甘温,能补脾胃、壮腰脚,有安中益气之功。二者一温一寒,一补中脾胃,一冷腻虚人,性味有所抵触,所以不宜共食。

3 猪肉与大豆不能共食

大豆中的植物酸含量很高,60%~80%的磷都是以植物酸的形式存在的,它们容易与猪肉中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形成复合物,影响人体对二者的吸收利用。另外,豆类还会与瘦肉、鱼类等荤食中的钙、铁及锌等矿物质结合,干扰和降低人体对这些元素的吸收。

4 猪肉与香菜不能共食

猪肉滋腻,助湿热而生痰,香菜则性辛温,耗气伤神。香菜与猪肉二者,一耗气,二无补,所以二者同煮,对身体有害。但是香菜可以驱腥味,最好与羊肉一起吃。

◎羊肝、牛肉、大豆和香菜都是猪肉的克星,不能共食。

适当吃些肥肉对身体有益

健康专家经科学研究发现,只要烹调得法,肥肉是一种长寿食品,同时也是防癌的食品,无论男女老少,适当吃些肥肉对身体均有益处。

动物脂肪中含有一种能延长寿命的物质—脂蛋白,这种物质非但不会促进血管硬化,反而可以预防高血压等血管疾病。缺少这类营养可能导致贫血、癌症与营养不良等疾病。

另外,肥肉里含有丰富的脂肪,脂肪不仅可以帮助人体储存热能,还可以保护脏器,构成细胞,补充蛋白质,提供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如果身体缺乏脂肪,就会出现体力不足、身体免疫功能下降等不良症状。

因此,平时需要适量进食一些肥肉,保持脂肪在体内的进出平衡,既不可积累过多,也不应入不敷出。只有在摄入过多或人体代谢紊乱时,肥肉才是导致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如何才能降低肥肉中的脂肪和胆固醇,而保留其有益健康的营养成分呢?用植物油将猪肉或牛肉炒熟之后,再淋上热开水,可以除掉肉中8%的脂肪和50%的胆固醇,而味道保持不变。

食用鲫鱼比鲤鱼更安全

南方人认为鲫鱼好吃,北方人却觉得鲤鱼好,与其争论哪种鱼好,不如先来看看两种鱼的营养价值与食用利弊。

鲫鱼肉质细嫩,肉味甜美,含大量的铁、钙、磷等矿物质,其营养成分很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

每百克黑鲫鱼中,蛋白质含量高达20克,易于消化吸收,经常食用能够增强抵抗力。鲫鱼对肾脾虚弱、水肿、溃疡、气管炎、哮喘、糖尿病患者有很好的滋补食疗作用;产后妇女可用鲫鱼补虚下乳。民间有“冬鲫夏鲇”之说,意思是鲫鱼的味道在冬季最鲜美。

◎鲫鱼与鲤鱼的营养价值各有所长,但是鲫鱼忌口人群较少,所以食用更安全。

但感冒发热期间则不宜多食鲫鱼,阳虚体质和素有内热者不能食用,易生热而生疮疡者也应忌食。此外,鲫鱼不宜和大蒜、砂糖、芥菜、蜂蜜、鸡肉以及中药麦冬、厚朴同食。

鲤鱼体态丰腴,肉质细嫩,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A和维生素D。能消肿胀、黄疸、脚气、喘嗽、湿热之病,煮食下水气,利小便。

但淋巴结核、支气管哮喘、恶性肿瘤、荨麻疹、皮肤湿疹等疾病患者要忌食鲤鱼;由于鲤鱼是发物,上火烦躁及疮疡者也要慎食。此外,鲤鱼忌与绿豆、芋头、甘草、南瓜、荆芥、赤小豆、鸡肉、猪肝、狗肉和牛羊肉同食,也忌与中药朱砂同服。

鲫鱼与鲤鱼二者虽然皆属鲤科,营养价值各有所长,鲫鱼虽忌口人群较少但体小刺多,所以更适合做汤。

酱油最好还是熟吃

酱油在生产、贮存、运输和销售等过程中,因卫生条件不良而造成污染在所难免,甚至会混入肠道传染病致病菌。而它们在检测时,对微生物指标的要求又比较低,所以,一瓶合格的酱油中带有少量细菌,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有实验表明,痢疾杆菌可在酱油中生存2天,副伤寒杆菌、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能生存23天,伤寒杆菌可生存29天。还有研究发现,酱油中有一种嗜盐菌,一般能存活47天。人一旦吃了含有嗜盐菌的酱油,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还会脱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虽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为了安全着想,酱油最好还是熟吃,加热后一般都能将这些细菌杀死。

如果想做凉拌菜,最好选择佐餐酱油。这种酱油微生物指标比烹调酱油要求严格。国家标准规定,用于佐餐凉拌的酱油每毫升检出的菌落总数不能大于3万个,这样即使生吃,也不会危害健康。

◎为了食用安全酱油最好还是熟吃,加热后一般都能将这些细菌杀死。

尽管酱油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多达17种氨基酸,还有各种B族维生素和一定量的钙、磷、铁等,但它的含盐量较高,平时最好不要多吃。酱油的含盐量高达18%~20%,即5毫升酱油里大约有1克盐,除了调味以外,主要是为了防止酱油腐败变质而添加的。患有高血压、肾病、妊娠水肿、肝硬化腹水、心功能衰竭等疾病的人,平时更应该小心食用,否则会导致病情恶化。

鸡头、鸭头少吃为妙

许多人喜欢吃鸡头、鸭头、鹅头以及鱼头等。确实,这些鱼、禽类的头很好吃,而且营养价值也很高。可是,这些“头”的害处也不少。就拿鸡头来说,俗话说:十年的鸡头赛砒霜。这意思是说,鸡越老,它的头毒害就越大。其原因是,鸡在啄食中会吃进含有害重金属的物质,这些重金属主要储存于脑组织中,鸡龄越大,储存量越多,毒性越强。鸡头不宜多吃,鸭头、鹅头等,也不宜多吃,其道理大同小异。那么鱼头呢?据有关医学专家说,近年来整体环境恶化,导致水源污染,使有害物质侵入鱼体;加之有的养殖者在饲料里添加化学物质,更增加了鱼体内的有害物质。而这些物质主要蓄积在鱼油相对集中的鱼头内,难以排出。所以,奉劝那些喜欢吃“头”的食客,还是少食此类食品为好。

◎鸡头、鸭头的脑组织中储存有重金属,毒性强,少吃为妙。

吃香油有利于软化血管

老人体质差,新陈代谢也会减慢,加之高血压、高血脂等老年疾病的影响,血管壁会慢慢老化变脆,失去弹性。因此,许多老年人不吃带“油”字的食物。其实,这完全没必要,老人适当吃些香油,还能起到软化血管的作用。

香油中富含维生素E及亚麻酸,其中,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和正常功能,具有促进细胞分裂、软化血管和保持血管弹性的作用,因而对保护心脑血管有好处。香油中的亚油酸、棕榈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容易被人体吸收,有助于消除动脉壁上的沉积物,同样具有保护血管的功效。

此外,香油有浓郁的香味,可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食欲,促进体内营养成分的吸收。

老人食用香油时,可先滴几滴在凉菜或菜汤中,然后搅拌均匀食用,也可拌在做好的热菜或米饭中。一般情况下,每日的食用量控制在2~5毫升。香油中油脂含量丰富,热量多,所以老人还应根据自己的身体调整食用量,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患者尤其不宜多食。

芹菜叶比茎更有营养

芹菜营养十分丰富,其中蛋白质含量比一般瓜果蔬菜高1倍,铁元素含量为番茄的20倍左右,常吃芹菜能防治多种疾病。

嫩芹菜捣汁加蜜糖少许服用,可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取芹菜汁煮沸后服用,有降血糖作用;经常吃鲜奶煮芹菜,可以中和尿酸及体内的酸性物质,对治疗痛风有较好效果;若将150克连根芹菜同250克糯米煮稀粥,每天早晚食用,对治疗冠心病、神经衰弱及失眠头晕诸症均有益处。

不少家庭吃芹菜时只吃茎不吃叶,这是极不科学的,因为芹菜叶中所含营养成分远远高于芹菜茎。营养学家曾对芹菜的茎和叶进行13项营养成分测试,发现芹菜叶中有10项指标超过了芹菜茎,其中胡萝卜素含量是茎的6倍,维生素C的含量是茎的13倍,维生素B1是茎的17倍,蛋白质是茎的11倍,钙含量是茎的2倍。

芹菜叶最好在开水中烫一下,捞出后与豆腐干拌一下,这样做既可以保证芹菜叶的营养,又可以吃到清香可口的菜肴。

香椿吃前先用开水烫

香椿鲜香味美,并且富含多种营养,是价廉质优的大众蔬菜。我国民间自古就有“食用香椿,不染杂病”之说。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香椿有抗氧化作用,具有很强的抗癌效果。

香椿虽好,但食用它一定要避免亚硝酸盐中毒。平均每千克香椿中含有30毫克以上的亚硝酸盐,老叶中更是高达53.9毫克,容易引发亚硝酸盐中毒,甚至诱发癌症。试验结果表明,用凉水洗过的香椿中,亚硝酸盐含量为每公斤34.1毫克,而用开水烫后仅为每公斤4.4毫克。因此,香椿食用前,一定要先用开水烫一烫。

◎香椿中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为了避免亚硝酸盐中毒,一定要先用开水烫一烫再食用。

香椿的吃法很多,现介绍几种常见做法:

香椿芽炒鸡蛋:将香椿芽洗净,切碎,打入几个鸡蛋,加适量食盐和作料拌匀,放热油锅内炒熟即成。

香椿拌豆腐:将香椿芽洗净,加少许食盐,放入碗内,倒入开水盖严,浸泡5分钟后取出切成碎末。将豆腐切成2~3厘米的丁,拌入香椿末,再加香油、味精、食盐调匀即可。

香椿辣椒泥:将香椿芽洗净,加食盐、辣椒适量,然后捣烂如泥状,吃时再放点香油调拌即成。

炸香椿鱼儿:将香椿芽洗净,用盐水浸一下,加面粉、团粉、鸡蛋、香油及味精、盐,拌匀。锅中放油烧至温热,将香椿带糊入锅中炸成金黄色,捞出装盘,即可食用。可以下酒,也可蘸花椒盐,夹薄饼吃。

香椿豆:是用黄豆和香椿做成的,黄豆要用温水浸泡,加盐后用开水煮熟,香椿芽要洗净切成细末。然后,将两者拌在一起。具有北方菜肴的乡土风味,作为下酒菜是很适合的。

香椿蒜汁:将香椿芽洗净,配适量大蒜瓣,一起捣烂成糊状,放入香油、酱油和凉开水拌匀即成,用来浇拌捞面,鲜香味美。

香椿的常见吃法

香椿芽炒鸡蛋

香椿拌豆腐

香椿辣椒泥

炸香椿鱼儿

香椿豆

香椿蒜汁

吃胡萝卜可改善皮肤干燥

胡萝卜是一种家常蔬菜。众所周知,它有保护视力的功能。但是你知道吗?在干燥的冬季,吃些胡萝卜还有滋润皮肤的作用。

胡萝卜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它在小肠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维生素A对皮肤的表皮层有保护作用,可使人的皮肤柔润、光泽、有弹性。饮食中如果缺乏维生素A,会使皮肤干燥,角质代谢失常,易松弛老化。

因为β-胡萝卜素存在于胡萝卜的细胞壁中,而细胞壁是由纤维素构成的,人体无法直接消化,唯有通过切碎、煮熟等方式,使其细胞壁破碎,β-胡萝卜素才能释放出来,为人体所吸收利用。因此,吃胡萝卜要注意烹调方式。此外,β-胡萝卜素属于脂溶性物质,只有当它溶解在油脂中时,才能转变成维生素A,被人体吸收,所以胡萝卜应用油炒,或和其他含油脂类食物同食。还可将胡萝卜切成块,加入调味品与猪肉、牛肉、羊肉等一起炖,但注意烹调过程中不可放醋,因为醋会破坏β-胡萝卜素,降低胡萝卜的营养价值。

贪吃荔枝当心低血糖

荔枝不仅味美,而且其营养十分丰富,含有大量的果糖、维生素、蛋白质、柠檬酸等,对人体有补益作用。然而中医认为荔枝属湿热之品,民间有“一颗荔枝三把火”之说。所以尽管美味可口,也不能多吃,否则很可能会患上荔枝病。

荔枝病的实质是一种“低血糖症”,荔枝中含大量的果糖,果糖经胃肠道黏膜的毛细血管很快吸收入血后,必须由肝脏内的转化酶将果糖转化为葡萄糖,才能直接为人体所利用。如果过量食入荔枝,那么就有过多的果糖进入人体血液,“改造”果糖的转化酶就会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果糖充斥在血管内却转化不了能被人体利用的葡萄糖。与此同时,进食荔枝过量影响了食欲,使人体得不到必需的营养补充,致使人体血液内的葡萄糖不足,就会导致荔枝病。

荔枝病通常的临床表现为:头晕心悸、疲乏无力、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有些患者还可出现口渴和饥饿感,或发生腹痛腹泻症状,个别严重患者可突然昏迷,阵发性抽搐,脉搏细弱而速,瞳孔缩小,呼吸不规则,呈间歇性或叹息样,面色青灰,皮肤紫绀,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一旦发生荔枝病,应该积极治疗,如仅有头晕、乏力、出虚汗等轻度症状者,可服葡萄糖水或白糖水,以纠正低血糖,补充生命必需的葡萄糖。如果出现抽搐、虚脱或休克等“荔枝病”重症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静脉推注或静脉点滴高浓度的葡萄糖,可迅速缓解症状,治愈后不留后遗症。

◎食用太多的荔枝会使得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足,导致低血糖症。

吃豆腐过量对肾脏不利

中医理论认为,豆腐味甘性凉,入脾、胃、大肠经,具有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赤眼、消渴、烧酒毒等。豆腐虽好,但吃多了也会对肾脏产生不利影响。

1 使肾功能衰退

在正常情况下,人吃进体内的植物蛋白质经过代谢变化,最后大部分成为含氮废物,由肾脏排出体外。人到老年时,肾脏排泄废物的能力下降,此时若不注意饮食,大量食用豆腐而摄入过多的植物性蛋白质,势必会使体内生成的含氮废物增多,加重肾脏的负担,使肾功能进一步衰退。

2 引起消化不良

豆腐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白质,一次食用过多不仅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泻等。

3 导致碘缺乏

制作豆腐的大豆含有一种叫皂角苷的物质,它不仅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还能促进人体内碘的排泄。长期过量食用豆腐容易引起碘缺乏。

4 促使痛风发作

豆腐含嘌呤较多,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多食豆腐易导致痛风发作,所以,痛风病患者要少食豆腐。

老年人和肾病、缺铁性贫血、痛风病、动脉硬化患者更要控制食用量。中医认为,豆腐性偏寒,胃寒者和易腹泻、腹胀、脾虚者以及常出现遗精的肾亏者不宜多食。

◎豆腐性偏寒,胃寒者和脾虚、肾虚等体质虚弱者不宜多食。

花生可养胃,但不是人人皆宜

吃生花生有一个突出的好处是能起到养胃的作用,因为花生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不含胆固醇,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是天然的低钠食物。每天吃适量生花生(不要超过50克),对养胃有一定好处。

吃生花生时要连着花生红衣一起吃,女性朋友,尤其是处于经期、孕期、产后和哺乳期的女性更应该常吃,对于养血、补血很有好处。同时,花生红衣还有生发、乌发的效果,常吃能使头发更加乌黑。

虽然吃花生有这么多好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花生,有些人最好别吃:

1 高脂血症患者

花生含有大量脂肪,高脂血症患者食用花生后,会使血液中的脂质水平升高,而血脂升高往往又是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

2 胆囊切除者

花生里含的脂肪需要胆汁去消化。胆囊切除后,储存胆汁的功能丧失。这类病人如果食用花生,没有大量的胆汁来帮助消化,常可引起消化不良。

3 消化不良者

花生含有大量脂肪,肠炎、痢疾等脾胃功能不良者食用后,会加重病情。

4 跌打淤肿者

花生含有一种促凝血因子。跌打损伤、血脉淤滞者食用花生后,可能会使血淤不散,加重肿痛症状。

水果早上吃更营养

“早上吃水果是金,中午吃是银,晚上吃就变成铜了。”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

水果是人们膳食生活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水果中所含的果胶具有膳食纤维的作用,同时水果也是维持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不可缺少的。“金银铜”换言之就是早上吃水果营养价值最高,晚上吃水果营养价值最低。其中的道理是,人在早起时供应大脑的肝糖耗尽,这时吃水果可以尽快补充糖分。而且,早上吃水果,各种维生素和养分易被吸收。

但是从消化方面来看,有胃病的人不宜早上空腹吃水果。选择吃水果的时间要有讲究,并不是说早上吃就特别好,晚上吃就特别不好。

在餐前食用水果有利于刺激食欲,在餐后食用水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水果内含酵素,如想让酵素在身体中产生不同的作用,最好考虑食用的时间,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而定。

◎早上供应大脑的肝糖耗尽,这时吃水果可以尽快补充糖分,各种维生素和养分也易被吸收。

1 香蕉

香蕉含有很高的钾,对心脏和肌肉的功能有益,同时香蕉可以辅助治疗便秘、小儿腹泻等,适合餐前食用。

2 菠萝

新鲜菠萝含蛋白酶,如果空腹食用,菠萝的蛋白分解酶会伤害胃壁,少数人还会引起过敏反应,宜在餐后食用。

3 柿子

柿子中含有大量的柿胶粉和红鞣质,早上空腹食用,胃酸会与之作用,形成凝块,即“胃柿石”,严重影响消化功能,宜饭后或晚上食用。

4 山楂

山楂无论是鲜果还是其制品,均有散淤消积、化痰解毒、防暑降温、增进食欲等功效。但是空腹食用或者是脾胃虚弱者则不可以在清早进食,胃炎和胃酸过多者要少食。

5 红枣

含有大量维生素C,故有“天然维生素C丸”之美称。但是胃痛腹胀、消化不良的人要忌食,建议餐前食用。

几种水果的最佳食用时间

香蕉

餐前食用

菠萝

餐后食用

柿子

饭后或晚上食用

山楂

空腹食用或者是脾胃虚弱者则不可以在清早进食,胃炎和胃酸过多者要少食

红枣

餐前食用

水果不可以取代青菜

有些人不爱吃蔬菜,以吃水果来代替。水果真的可以取代蔬菜吗?

专家并不赞成这种做法,因为:

其一,水果的热量比蔬菜高,糖分含量也高,有些慢性病人,如糖尿病、血脂异常者需要控制摄取量。有些人用喝果汁代替吃水果,更加错误,因为少了重要的纤维素,更糟糕。

其二,蔬菜中的矿物质含量比较高,尤其是深绿色叶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及植物性化学物质,每天不能少,相较之下,水果里含量较高的是维生素。

其三,健康饮食的基础之一是“多元化”,也就是每天吃的食物种类愈多愈好。专家提醒,即使蔬菜本身,也不是只吃绿色叶菜就能满足,还要摄取红、黄、橙、紫等各种不同颜色的蔬菜;水果也是,每天2种,经常换,才能充分摄取不同水果中不同的营养素。

不过,水果最大的优势是能生吃,不经过高温烹调,比从蔬菜里容易多摄取到一些遇热容易遭破坏的维生素,例如维生素C、B族维生素。

◎蔬菜中的矿物质含量比水果高,每天不能少,而且健康饮食的基础之一是“多元化”,所以不能用吃水果来代替蔬菜。

鳝、藕合吃更能滋养身体

鳝鱼身上有一种黏液。这种黏液是由黏蛋白和多糖类结合而成的。它不但能促进蛋白质的吸收和合成,还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钙等。吃鳝鱼的时候,最好能同食些藕。这是因为藕的黏液也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并含有维生素B12、维生素C和酪氨酸等优质氨基酸,还含有大量食物纤维,是碱性食品,而鳝鱼则属酸性食品,两者合吃,保持酸碱平衡,对滋养身体有较高的功效。

◎鳝鱼和藕合吃,可保持酸碱平衡,对滋养身体有较高的功效。

喝水多了也会中毒

喝水过多会引起水中毒,这是由于人体内盐分丢失的缘故。血液中的盐丢失过多,吸水能力就降低,水分就会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使细胞水肿,人就会出现头晕、眼花等“水中毒”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昏迷、抽搐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水中毒的发生,应该注意:

1 少量多饮

一般每天喝8杯水较为适合,且要分几次喝。一下子饮水过多,即使不发生水中毒,大量的水积聚在胃肠中,也会使人胸腹感到胀满,不利健康。

2 未渴先饮

如果感到口渴,实际上你的体内已出现脱水状况。

3 喝水不要喝得太快太急

喝水太快太急,无形中会吞咽很多空气,容易引起打嗝或是腹部胀气。如果是肠胃虚弱的人,喝水更应该一口一口慢慢喝。

4 水温30℃以下最好

一般建议喝30℃以下的温开水最好,比较符合胃肠道的生理机能,不会过于刺激肠胃道造成血管收缩或刺激蠕动。

◎一般每天喝8杯水较为适合,且要分几次喝。一下子饮水过多,不利健康。

水果削了烂处也不能吃

一般来说,大部分水果采摘后鲜食的营养价值最高,卫生问题最少。但在采摘、贮藏、运输、销售以及选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使果皮组织受到机械损伤,微生物就会从水果的伤口处侵入,从而产生食品卫生问题。

水果H值一般在4.5以下,属酸性食品,适宜多种霉菌和酵母的生长。某些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会由破损的果皮侵入果质内部,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常见的致鲜果变质的霉菌有青霉、黑曲霉、灰葡萄孢霉、根霉等,在距离腐烂部分1厘米处的正常果肉中,仍可检查出毒素。所以,水果烂了,削去坏的部分后继续吃是不妥当的。

◎水果削了烂处也不能吃,因为微生物会从水果的伤口处侵入,即使削去坏的部分,仍会有毒素残留。

白开水过了三天不宜饮用

很多人认为白开水无论放多久都能饮用,其实,白开水超过三天之后就不宜饮用。

水储存过久,就会被细菌感染产生亚硝酸盐,装在保温瓶里的开水变温后,细菌繁殖得更快,还原的亚硝酸盐更多。亚硝酸盐一旦大量进入人体,能使组织缺氧,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心慌等症状,严重的还能使人缺氧致死。亚硝酸盐在人体内还能形成亚硝胺,促发肝癌、胃癌等。

◎水储存过久,会被细菌感染产生亚硝酸盐,对身体有害,所以白开水超过三天之后不宜饮用。

蒸锅水含有致癌性物质,千万不能喝

蒸锅水是指家庭中蒸馒头或蒸小菜的水。这种蒸锅水是不能喝的,也不能煮饭或烧粥。我们知道,水里含有微量的硝酸盐,当水长时间加热,由于水分不断蒸发,硝酸盐的浓度相对地增加,而且它受热分解就变成了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对人们的健康是极为有害的。它能使人体血液里的血红蛋白变性,不能再与氧气结合,进而造成人体缺氧。亚硝酸盐还会导致人体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引起虚脱。现代医学已证明,亚硝酸盐还是一种强烈的致癌性物质。因此,蒸锅水是不能喝的。

饮用水并非越纯越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纯净水成了很多人的饮水首选。但有关专家表示,水并非越“纯”越好,纯净水不应长期饮用。

采用蒸馏、反渗透、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得的水被称为纯净水,含很少或不含矿物质。由于水中细菌、病毒微生物已被除去,纯净水可生饮,口感较好。

“但对饮水来说,水并非越纯越好。”水中的无机元素是以溶解的离子形式存在,易被人体吸收,所以水是人体摄取矿物质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而纯净水无法为人体提供矿物质。因此,喝纯净水时,要多补充矿物质,多吃富含钙、镁、钾的食物。

专家介绍,与纯净水相比,天然矿泉水是健康饮水之冠。天然矿泉水含有一定的矿物盐或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具有保健价值,是一种理想的人体微量元素补充剂。

全脂奶比脱脂奶更有益健康

全脂牛奶的脂肪含量是30%,半脱脂奶的脂肪含量大约是15%,全脱脂奶的脂肪含量低于0.5%,国外有一种“浓厚奶”,脂肪含量可高达40%以上。哪种奶更好呢?

1 牛奶中香气全部来自脂肪

专家指出,牛奶之所以有特殊的香气,全靠脂肪中的挥发性成分。如果没有了脂肪,香味就会不足,牛奶喝起来也会没有味道。

2 维生素A、D、E、K藏在牛奶脂肪中

牛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脂溶性维生素A、D、E、K都藏在牛奶的脂肪当中。如果把牛奶中的脂肪除去,这些维生素也就跟着失去,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利。

3 多喝全脂奶不易得癌症

牛奶脂肪中富含抗癌物质CLA,因此多喝全脂奶的人不容易得癌症。CLA能抑制多种癌细胞,还能阻碍致癌物在体内发挥作用,对预防乳腺癌特别有效。

这里建议:如果给老人选牛奶,不妨选半脱脂奶;如果给孩子选牛奶,就一定要选全脂奶。

瑞典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与脱脂奶制品相比,长期食用全脂奶制品不仅不会使人体重增加,反而有助于保持体形。所以,即使在减肥时期也要选择全脂奶制品,而不宜选择脱脂奶制品。

◎相对而言,全脂奶比脱脂奶营养更丰富,更有益身体健康。

啤酒温度过低易伤身

冰冻的啤酒温度应控制在5℃~10℃,因为啤酒中所含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是随温度高低而变化的,啤酒中所含的各种成分在这一温度区间协调平衡,才能形成最佳口味。

温度过低的啤酒不仅不好喝,而且会使酒中的蛋白质发生分解、游离,使营养成分遭到破坏。

纯生啤酒通过无菌膜滤除酵母和杂菌,最后经无菌灌装而成。

在5℃~10℃之间,纯生啤酒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和风味也最稳定。

喝酒人士还需注意,喝了烈性白酒又喝啤酒,或者将啤酒与白酒掺在一起饮用,这样对消化道会产生联合刺激,容易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啤酒温度过低,会使营养成分遭到破坏,不利于身体健康。

多饮啤酒易致癌

啤酒具有健脾开胃、强肾利尿、软化血管等功效,所以不少人常用作日常软饮料,甚至誉之为“液体面包”。有的人还把啤酒当水喝、当饭吃,每顿饭都离不开啤酒。但美国癌症专家却发出了令人震惊的警告:啤酒中不同程度地存有致癌物质亚硝胺,大量饮用啤酒的人患口腔癌、食道癌和直肠癌的危险性要比喝烈性酒者高3倍!

科学研究发现,啤酒中的致癌物亚硝胺含量比其他饮料高。喝啤酒过多时,其中的酒精可直接损害口腔与消化道黏膜。如果酿制啤酒所产生的酒精不纯,喝啤酒时常用的佐菜,如咸鱼、腊肉、香肠、卤味等熏制品中所含色素和亚硝胺及其他化学物质,在与酒精的相互作用下,更易损伤口腔与消化道的黏膜,亚硝胺等化学成分会乘虚而入,进入肝脏,损害肝细胞。所以啤酒也勿多喝。

◎啤酒中不同程度地存有致癌物质亚硝胺,大量饮用啤酒易致癌。

为了健康,喜欢喝酒的人应该控制啤酒的饮用量。一般每天不宜超过3杯,下酒菜应以新鲜蔬菜、鲜鱼及肉、蛋为佳,尽量少用卤腊熏制品。

如果喝酒时伴随吸烟,那么烟草中的有毒物质更易溶解于酒精中,产生较强的致癌作用。

喝汤应该在饭前

很多人习惯饭后喝一碗鲜汤,其实这样容易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吸收和消化,喝汤最好在饭前进行。

有人说“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方”,这话是有科学道理的。这是因为,从口腔、咽喉、食道到胃,犹如一条通道,是食物必经之路。吃饭前,先喝几口汤,等于给这段消化道加点“润滑剂”,使食物能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

肉汤可以是鸡汤、牛筋汤、猪蹄汤、鱼汤、肉皮汤、羊蹄汤、牛肉汤、排骨汤等。肉汤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效价不同,不同的汤可以起到不同的抗病防疾效果。

鸡汤抗感冒:鸡汤,特别是母鸡汤中的特殊养分,可加快咽喉部及支气管膜的血液循环,促进黏液分泌,及时清除呼吸道病毒,缓解咳嗽、咽干、喉痛等症状。煲制鸡汤时,可以放一些海带、香菇等。

排骨汤抗衰老:排骨汤中的特殊养分以及胶原蛋白可促进微循环,50~59岁这10年是人体微循环由盛到衰的转折期,骨骼老化速度快,多喝骨头汤可收到药物难以达到的功效。

鱼汤防哮喘:鱼汤中含有一种特殊的脂肪酸,它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治疗呼吸道炎症,预防哮喘发作,对儿童哮喘病最为有效。

另外,急性病人要喝鱼汤;慢性病人不仅要喝鱼汤,也要喝牛肉汤;癌症病人不仅要喝鱼汤和牛肉汤,而且要喝牛筋汤;糖尿病和血黏稠的病人不仅要喝鱼汤和牛肉汤,还要吃肉皮冻等。

要想健康,就一定要先喝肉汤后吃饭。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饭前喝汤并不是说喝得多就好,要因人而异,一般中晚餐前以半碗汤为宜,而早餐前可适当多些,因经过一夜睡眠后,人体水分损失较多。进汤时间以饭前20分钟左右为好,吃饭时也可缓慢少量进汤。总之,进汤以胃部舒适为度,饭前饭后切忌“狂饮”。

◎饭前喝汤使食物能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饭后喝汤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吸收和消化。

喝汤不当易致病

喝汤对人体有很多好处,现代饮食似乎进入了一个“汤补”的阶段。但是,汤喝得不对路,也会导致疾病。

1 不要喝60℃以上的汤

喝温度太高的汤,百害无一利。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能忍受60℃的食品,超过此温度,会烫伤黏膜。虽然喝汤烫伤后,人体有自行修复的功能,但反复损伤极易导致上消化道黏膜恶变,甚至诱发食道癌。因此,喝50℃以下的汤为宜。

◎不要喝温度太高的汤,以免对口腔、食道、胃黏膜造成伤害。

2 汤不能与饭混在一起吃

很多人喜欢用汤泡饭一起吃,这种习惯非常不好。在吃饭咀嚼的时候,口腔会分泌大量的唾液,润滑食物,同时唾液有帮助肠胃消化食物的功能。如果长期泡汤吃饭,日久天长,会减退人体的消化功能,导致胃病。因此,汤不能与饭混在一起吃。

我们知道,每种食品所含的营养素都是不全面的,即便是鲜味极佳的高含氨基酸的“浓汤”,仍会缺少若干人体不能自行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因此提倡用几种动物与植物性食品混合煮汤,不但可使鲜味增加,也能使营养更全面。

有些人不宜喝鸡汤

鸡汤尤其是老母鸡汤作为“天下第一汤”,味道鲜美,是补虚益气的佳品,历来为人们所钟爱。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不少人不适宜喝鸡汤。

1 高胆固醇血症

血液中胆固醇升高的病人,多喝鸡汤,会促使血胆固醇的进一步升高。血胆固醇过高,会在血管内膜沉积,引起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2 高血压

经常喝鸡汤,除引起动脉硬化外,还会使血压持续升高,难以下降。而长期高血压,又可引起心脏的继发性病变,如心肌肥厚、心脏增大等高血压性心脏病。

3 肾脏功能较差

鸡汤内含有一些小分子蛋白质,患有急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的患者,由于肾脏功能较差,肾脏对蛋白质分解产物不能及时处理,如多喝鸡汤就会引起高氮质血症,从而进一步加重病情。

4 胃酸过多者

鸡汤有较明显的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患有胃溃疡、胃酸过多或近阶段有胃出血病史的人,一般也不宜多喝鸡汤。

5 胆道疾病患者

胆囊炎或胆石症经常发作者不宜多喝。因为鸡汤内脂肪的消化需要胆汁参与,会刺激胆囊收缩,从而加重病情。

酸奶饮用过量伤身体

虽然饮用酸奶有很多好处,但在喝的时候仍要注意适可而止,否则很容易导致胃酸过多,影响胃黏膜及消化酶的分泌,降低食欲,破坏人体内的电解质平衡。尤其是平时就胃酸过多,常常觉得脾胃虚寒、腹胀者,更不宜多饮酸奶。对于健康的人来说,也不宜一次大量饮用,每天喝一两杯,每杯在125克左右比较合适。

◎酸奶食用过量容易导致胃酸过多,影响胃黏膜及消化酶的分泌,降低食欲,破坏人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喝酸奶的时间最好在饭后,因为这时人肠胃中的环境最适合酪氨酸生成,能让它发挥更多的健康功效。特别是饭后2小时内饮用酸奶,效果最佳,长期坚持,能起到改善体质的作用。

饮用酸奶要注意以下两点:

1 酸奶不能加热喝

酸奶中的活性乳酸菌,如经加热或开水稀释,会大量死亡,使营养成分损失殆尽。

2 酸奶不要空腹喝

空腹时饮用酸奶,乳酸菌易被杀死,保健作用会被减弱。饭后2小时左右饮用酸奶为宜。

喝酸奶时要记住,酸奶中的某些菌种及酸性物质对牙齿有一定的损害,喝完后应及时用白开水漱口或刷牙,以利于牙齿保健。

吃汤圆要记得“原汤化原食”

汤圆是很多人喜爱的传统食物。但是,汤圆大部分含有较多的糖分及油脂,所含热量很高,再加上皮用糯米做成,黏性较大,不利于消化,患有糖尿病、肾病、慢性胰腺炎、胆囊炎的病人不宜食用。想减肥的人也要尽量少吃。

吃汤圆时最好能搭配一些如山楂、大麦芽汁、陈皮、生萝卜等有助于消化的食物。其中生萝卜是最好的搭配食物,其含有芥子油和粗纤维,可以促进肠胃蠕动,能消积滞、下气宽中,有助于体内废物的排出。凉拌是最好的方式,因为其爽口的味道还能解除汤圆的甜腻感。

最重要的一点是,吃汤圆千万别忘了“原汤化原食”。糯米粉中含有较多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尤其是维生素B1,能促进人体乙酰胆碱合成,从而保证正常的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据测定,在汤圆的煮制过程中,有45%~50%的维生素B1都溶解在汤中了。因此,吃汤圆一定要喝汤圆汤,不仅能促进营养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还能获得更多的营养成分。

豆浆饮用不当,也会诱发疾病

中医理论认为,豆浆性平味甘,滋阴润燥,“秋冬一碗热豆浆,驱寒暖胃保健康”,常饮豆浆,对身体大有裨益。但是饮用豆浆一定要注意,否则很容易诱发疾病。那么,饮用豆浆要注意什么呢?

1 忌喝未煮熟的豆浆

豆浆中含有两种有毒物质,会导致蛋白质代谢障碍,并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引起中毒症状。预防豆浆中毒的办法就是将豆浆在100℃的高温下煮沸,就可安心饮用了。

2 忌在豆浆里打鸡蛋

这是因为,鸡蛋中的黏液性蛋白质和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会产生一种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大大降低了人体对营养的吸收。

3 忌冲红糖

豆浆中加红糖喝起来味道甜香,但红糖里的有机酸和豆浆中的蛋白质结合后,可产生变性沉淀物,大大破坏了营养成分。

4 忌装保温瓶

豆浆中有能除掉保温瓶内水垢的物质,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以豆浆作为养料,瓶内细菌会大量繁殖,经过3~4个小时就能使豆浆酸败变质。

5 忌空腹饮豆浆

饮豆浆的同时吃些面包、糕点、馒头等淀粉类食品,可使豆浆中蛋白质等在淀粉的作用下,与胃液较充分地发生酶解,使营养物质被充分吸收。

6 忌与药物同饮

有些药物会破坏豆浆里的营养成分,如红霉素等抗生素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当生豆浆加热到80℃~90℃的时候,会出现大量的泡沫,很多人误以为此时豆浆已经煮熟,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假沸”现象,此时的温度不能破坏豆浆中的皂甙物质。正确的煮豆浆方法应该是,在出现“假沸”现象后继续加热3~5分钟,使泡沫完全消失。

◎豆浆性平味甘,滋阴润燥,秋冬一碗热豆浆,驱寒暖胃保健康,常饮豆浆,对身体大有裨益。

熬夜提神,茶比咖啡好得多

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熬夜加班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事。不过人们到了夜里就会精神不济,所以很多熬夜的白领们喜欢喝浓咖啡来提神。虽然咖啡中所含的咖啡因会刺激大脑皮质,消除睡意,能作为调节心脏机能的强心剂,当你喝下一杯咖啡,半个小时以后就会觉得神清气爽,工作起来也更带劲儿,但是长此以往,身体会消受不了。

通常一杯咖啡含咖啡因60~65毫克,如果摄取过多的咖啡因,就容易发生耳鸣、心功能亢进,你会觉得心脏跳动过快,有慌张的感觉。经常这样就会伤害到你的心脏。本身熬夜就很伤身体,再加上几杯浓浓的咖啡,你的身体自然吃不消了。

如果要熬夜,最好选择茶做你的提神饮料。《本草纲目》中有:“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清则上清矣。”这说明茶能降火。不仅如此,茶归心、肺、胃经,有醒脑清神、生津止渴、利尿止泻的功效。熬夜最易让人上火,喝茶不仅提神,还可以降火。胃肠不好的人,最好改喝枸杞子泡的茶,可以解压,还可以明目。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茶有延长动物平均寿命、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茶能够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茶还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抗辐射和减肥等作用。临床观察也发现饮用乌龙茶可以降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强其抗力,改善血液的黏滞性和微循环,防止血栓的形成,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所以,不仅熬夜的时候可以喝茶提神,我们平时也可以喝茶养生。

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熬夜很消耗人体气血,工作一族若是不得不加班熬夜,就一定要控制频率,每周最多一两次。另外,白天要充分休息,最好是靠午休来补觉,但时间不可过长,以免让生物钟颠倒,夜间又难以入睡了。夜间比较凉,要注意室内保温,同时应该让室内空气保持通畅。熬夜时加餐忌生冷,食物要加热后再食用,同时最好不要吃得过饱,熬一些稀粥既不会给肠胃造成过多负担,又能补充元气。

◎熬夜提神,茶比咖啡好得多。因为咖啡饮用过量会伤害心脏,而茶有醒脑清神、生津止渴、利尿止泻的功效。

咖啡对女性健康伤害多

健康专家认为,女性不宜多饮咖啡,咖啡对女性健康有许多伤害。

1 增加心梗危险

医学专家的研究表明,每日饮5杯或更多的咖啡,可使妇女患心肌梗死的危险增加70%,而且危险性随着饮咖啡的数量增加而增加。

2 易引起糖尿病

日本人的咖啡消费量在世界上是最少的,糖尿病患者也最少。研究者分析认为,咖啡饮料中含有的咖啡因可以透过胰脏而沉淀到胎儿组织中,尤其是胎儿的肝脏、大脑,使出生后的婴儿可能患糖尿病。

3 易引起骨质疏松症

美国研究者发现,长期每天饮2杯以上咖啡而不饮牛奶的老年妇女,不管年龄、肥胖程度如何,其髋骨、脊椎的骨密度都会降低,且降低的程度与习惯延续的时间长短和饮用量的多少有关。

4 孕妇饮咖啡对胎儿不利

科学家实验发现,每天给小白鼠饲喂相当于成人12~24杯浓咖啡的量后,妊娠鼠就会生育出畸形的小鼠。

5 易引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这是孕妇特有的一种疾病,患者表现为水肿、高血压和蛋白尿,如不及时防治,可危及母胎安全。

6 其他危害

另外,不论男女,饮咖啡均可增加患心脏病、高血压的危险性,还会导致成瘾现象。

鉴于喝咖啡能够引起上述种种病症,健康专家建议,为了优生优育与防病保健,妇女不宜长期、过量饮用咖啡。

饮茶不当也会“醉人”

人们都知道,喝酒过量会使人酩酊大醉,而饮茶不当也会醉人。

茶叶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它具有兴奋大脑神经和促进心脏机能亢进的作用,同时茶叶中还含有大量茶多酚,暴饮浓茶会妨碍胃液的正常分泌,影响食物消化。那些平时多以素食为主、少食脂肪的人如果大量饮用浓茶,就可能导致醉茶;空腹饮茶以及平时没有喝茶习惯,偶尔大量饮用浓茶的人,也可能引起醉茶。醉茶表现为心慌、头晕、四肢乏力等症状。发生醉茶时也不必紧张,立即吃些饭菜、甜点或糖果,都可起到缓解作用。

此外,由于新茶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对人的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易引发胃病。所以新茶要少喝,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更应忌喝。

◎茶叶中含有咖啡因和茶多酚,饮用过多会导致醉茶,即表现为心慌、头晕、四肢乏力等症状。

吃完烧烤可用绿茶来解毒

很多人都喜欢吃烧烤,烤羊肉串、烤鱼片等烧烤食品以其鲜而不腻、嫩中带香、风味独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但是肉类食品在烧烤、烟熏和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致癌物质—苯并芘,经常食用这类烧烤食品会给健康带来损害。

著名的中医朱丹溪曾经说过:“相火易起……变化莫测,无时不有,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人类的许多疾病是阴不足所致,而烧烤、油炸食品一般含热量都比较高,我们知道热量摄入过多可使相火妄动,火属阳,灭火就要动用人体的阴,难怪会阴虚而病了。

以我们爱吃的油炸食品为例,油炸就是脱水的过程,这类食品虽然吃起来口感不错,但是这些脱了水的食物一旦进入我们的身体就像吸血鬼一样吸收我们身体里的水分、津液,所以吃多了会口干舌燥、上火,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疾病的入侵。

危害我们说完了,但要每个人都完全戒掉这类食品似乎不可能,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呢?可以吃完烧烤后喝绿茶。每次吃完烧烤后喝杯绿茶,便可以防止上火。

《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个人特别爱吃烧鹅,别人都怀疑他会生痈疽,他却始终未生,原来他每次吃完烧鹅后都喝绿茶,而绿茶能够除炙烤之毒。所以,如果你忍不住吃了烧烤、油炸食品,一定要记得喝上一杯绿茶。

◎绿茶能够除炙烤之毒。

每顿少一口,能活九十九

现代社会物质文明中,饮食文化更为丰富,温饱已不再是奢求。但这个不愁吃不愁穿的年代,“富贵病”却日渐增多,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症、心脑血管硬化等皆呈上升趋势。医学家研究证实,这些疾病的根源之一就是饮食无节。

研究表明,以节制饮食的方法来减慢生理性衰老速度,是维护健康长寿的好方法。因为饱食易损伤细胞,使人早衰。科学研究证明,饱食后,大脑中有一种叫“纤维芽细胞”的生长因子会比不饱食时增长数万倍,而这种生长因子会使脂肪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大,促使脑动脉硬化,脑皮质血氧供应不足,脑组织萎缩和脑功能退化,最终出现痴呆而缩短人的寿命。少吃点能减轻肠胃负担,而饱食则使大脑代谢紊乱。长期饱食会使人肥胖,引起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癌症等一系列疾病。

饭后八不急,疾病不上门

饭后请记住以下禁忌,以确保你的健康和安全。

1 不急于散步

饭后“百步走”会因运动量增加,而影响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特别是老年人,心功能减退、血管硬化及血压反射调节功能障碍,餐后多出现血压下降等现象。

2 不急于松裤带

饭后放松裤带,会使腹腔内压下降,这样对消化道的支持作用就会减弱,而消化器官的活动度和韧带的负荷量就要增加,容易引起胃下垂。

3 不急于吸烟

饭后吸烟的危害比平时大10倍,这是由于进食后,消化道血液循环量增多,致使烟中有害成分被大量吸收而损害肝、脑、心脏及血管。

4 不急于吃水果

因食物进入胃里需长达1~2小时的消化过程才被排入小肠,餐后立即吃水果,会被阻滞在胃中,长期可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5 不急于洗澡

饭后洗澡,体表血流量会增加,胃肠道的血流量便会相应减少,从而使肠胃的消化功能减弱。

6 不急于上床

饭后立即上床容易发胖。医学专家告诫人们,饭后至少要休息20分钟再上床睡觉,即使是午睡时间也应如此。

7 不急于开车

事实证明,司机饭后立即开车容易发生车祸。这是因为人在吃饭以后,胃肠对食物进行消化需要大量的血液,容易造成大脑器官暂时性缺血,从而导致操作失误。

◎饭后立即吃水果,会被阻值在胃里,长期可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8 不急于饮茶

茶中大量鞣酸可与食物中的铁、锌等结合成难以溶解的物质,人体无法吸收,致使食物中的铁元素白白损失。如将饮茶安排在餐后1小时就无此弊端了。

不吃早餐加速衰老

现在的大都市生活节奏很快,很多白领因为早上贪睡而耽误了吃早餐。殊不知,不吃早餐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不吃早餐容易使人变老,因为早餐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在全天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吃早餐或早餐质量不好,人体只得动用体内贮存的糖原和蛋白质,久而久之,会导致皮肤干燥、起皱和贫血等,加速人体的衰老,严重时还会造成营养缺乏症。

不吃早餐不但能使人迅速变老,而且还有以下危害:

1 不吃早餐容易发胖

早餐不容易转变成脂肪,不吃早餐对脂肪的消耗没有帮助,人体一旦意识到营养匮乏,首先消耗的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最后才是脂肪。况且,不吃早餐还会使午饭吃得更多,造成身体消化吸收不及,反而容易造成皮下脂肪堆积,影响形体。

2 不吃早餐容易便秘

在三餐定时情况下,人体内会自然产生胃结肠反射现象,有利身体排毒;反之,若不吃早餐成习惯,就可能造成胃结肠反射作用失调,产生便秘。

3 不吃早餐容易得病

不吃早餐,容易引发各种慢性疾病:胃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容易造成胃炎、胃溃疡;不吃早餐会使血液中的血小板较容易黏聚在一起,从而增加心脏病发生的几率。

适当吃辣更有助于健康

虽然不是所有人都对辣的食物感兴趣,但科学研究发现,适当吃辣更有助于健康。

1 生姜排汗降温

生姜性温味辣,能增强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促进消化、健胃、增进食欲。此外,生姜还能杀灭口腔和肠道的病菌,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在炎热的夏季,吃姜还可以起到排汗降温、提神的作用,并缓解疲劳、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所以在我国民间流传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的谚语。值得注意的是,生姜虽好,但阴虚内热以及痔疮患者要忌食。

2 大蒜能抗病毒

大蒜性温味辛,具有杀虫、解毒、消积、行气、温胃等功效,对饮食积滞、脘腹冷痛、痢疾、疟疾、百日咳、痈疽肿毒、水肿胀痛、虫蛇咬伤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此外,吃大蒜还可以防流感,治疗霉菌感染,并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和较强的抗癌作用。它是目前已经知道的效力最大的植物抗生素之一,有“地里生长的青霉素”的美称。但那些阴虚火旺、腹泻、痔疮、胃肠道出血以及眼病患者不宜食用。

◎生姜排汗降温;大蒜能抗病毒。

3 花椒缓解疼痛

花椒性温味辛,有温中健胃、散寒除湿、解毒杀虫、理气止痛的作用,对治疗积食、呃逆、嗳气、呕吐、风寒湿邪所引起的关节肌肉疼痛、痢疾等有一定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还发现,它有一定的局部麻醉和镇痛的功效,对各种杆菌和球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支气管哮喘、糖尿病、痛风、癌症患者和孕妇要慎用。

4 胡椒祛风健胃

胡椒有黑、白两种,可以治疗消化不良、肠炎、支气管炎、感冒和风湿病等。现代药理研究还发现,胡椒所含的胡椒碱、胡椒脂碱、挥发油等有祛风健胃的功效。糖尿病、痛风、关节炎、痔疮、癌症、支气管哮喘等患者最好不要食用胡椒。

◎花椒缓解疼痛;胡椒祛风健胃。

四种食物不适合新鲜吃

我们通常认为吃东西要趁新鲜吃才好,但是有些食物是不适合新鲜吃的,下面我们就对几种常见食物做一介绍:

1 鲜海蜇

新鲜的海蜇含水多,皮体较厚,还含有毒素。只有经过食盐加明矾清洗两次,使鲜海蜇脱水两次,才能让毒素随水排尽。人们到海蜇产地旅游,会遇到兜售不经处理或只经1~2次腌渍处理的海蜇,这样的海蜇千万不要去品尝或选购。

2 鲜黄花菜

又名金针菜,没有加工的鲜品含有秋水仙碱。秋水仙碱本身无毒,但吃后在体内会氧化成毒性很大的二秋水仙碱。实验表明,只要吃3毫克秋水仙碱就足以使人恶心、呕吐、头痛、腹痛。若吃的量多,可出现血尿或便血,20毫克可致人死亡。干品黄花菜是经蒸煮加工的,秋水仙碱会被溶出,无毒,可食用。

◎鲜海蜇、鲜黄花菜不适合新鲜吃。

3 鲜木耳

鲜木耳中含有一种叫卟啉的感光物质,食用后若被太阳照射可引起皮肤瘙痒、水肿,严重的可致皮肤坏死。若水肿出现在咽喉黏膜,会出现呼吸困难。干木耳是经暴晒处理的成品,在暴晒过程中会分解大部分卟啉,而在食用前又经水浸泡,其中含有的剩余毒素会溶于水,从而使水发的木耳无毒。

◎鲜木耳、鲜咸菜不适合新鲜吃。

4 鲜咸菜

鲜蔬菜都含有一定量的无毒硝酸盐,在腌渍过程中,它会还原成有毒亚硝酸盐。一般情况下,腌4小时后亚硝酸盐开始明显增加,14~20天达到高峰,此后又逐渐下降。因此,要么吃4小时内的暴腌咸菜,否则宜吃腌30天以上的。亚硝酸盐可引起面部青紫等缺氧症状,还会与食品中的仲胺结合形成致癌的亚硝胺。

哪些食物不能生吃

科学家统计,世界上可食植物中有70%是可以生食的。生食,能够提高人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甚至能治疗某些疾病。但是,有些食物是不能生吃的。

1 活鱼活吃

无论从营养价值或口味上,烹鲜活鱼或刚死不久的鱼,均非最佳选择。一般来讲,夏天放置2~3小时,冬天放置4~5小时,即可烹煮食用。

◎活鱼活吃、吃七八分熟的涮羊肉都不科学。

2 七八分熟的涮羊肉

吃涮羊肉,不少人喜欢只涮到七八成熟,这很容易感染上旋毛虫病,引起恶心、呕吐、腹泻、高热、头痛、肌肉疼痛以及腿肚子剧痛、运动受限等。幼虫若进入脑和脊髓,还能引起脑膜炎症状。

3 半生不熟的蔬菜

不少人还喜欢吃半生不熟的蔬菜,其实这样的蔬菜可能会有毒素。如未成熟的青西红柿中含有大量的生物碱,多食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鲜芸豆中含皂苷和血球凝集素,食生或半生不熟者都易中毒。

4 生吃鸡蛋

生鸡蛋内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和“抗胰蛋白酶”,前者能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利用,后者能破坏人体的消化功能,所以鸡蛋应煮熟吃。

科学的生食,须把新鲜的蔬菜或瓜果反复洗净,再用冷开水冲淋。刀子、砧板、榨汁机等也应洗净。生吃必要时可加点米醋、大蒜等作料。

生食宜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多,让胃肠有个适应过程。如患有胃病、肠炎等,则宜慎用或暂停生食,以免诱发腹痛、腹泻等病。至于生鱼、醉蟹等动物性食物生食方式则不足取。

◎吃半生不熟的蔬菜、生吃鸡蛋也不科学。

吃过多蔬菜也有害

蔬菜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食物纤维也很丰富。吃适量的蔬菜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促进排便,提供机体所需的微量营养素,发挥抗氧化作用和保证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但是摄入过多的蔬菜也会有害,具体危害包括:

1 阻碍体内钙、锌的吸收

怀孕的妇女和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大量摄入蔬菜会阻碍体内钙、锌吸收,影响孩子智力发育和骨骼生长。女性尤其要注意避免因为过度素食导致的缺铁性贫血和缺钙。

2 造成蛋白质营养不良

如果为“节食”、“饱腹”而大量食用蔬菜,减少或禁食肉类、鱼类,还会影响机体摄取和吸收必需脂肪酸、优质蛋白质,造成蛋白质营养不良。

3 易形成结石

某些蔬菜含较多的草酸,易形成结石,如菠菜、芹菜、番茄等含有较多的草酸,与其他食物中的钙结合,容易形成草酸钙结石,这是很多喜欢吃素的女性易患结石病的原因之一。

4 导致胃肠疾病

粗纤维含量高的蔬菜,如芹菜、春笋、西红柿等,大量进食后很难消化,胃肠疾病患者不宜多食。粗纤维还容易使肝硬化患者胃出血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等,加重病情。

◎芹菜、春笋、西红柿等粗纤维的蔬菜食用过多,可能会引起胃肠疾病。

生活中,我们不能为了单纯追求蔬菜的新鲜,而忽视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对于新鲜蔬菜,我们应适当存放一段时间,等残留的有害物质逐渐分解后再吃也不迟;而对于那些不宜存储的蔬菜,也应多次清洗之后再食用。

吃水果时间最好放在饭后两小时

当食物进入人们的胃以后,必须经过一到两个小时的消化过程,才能缓慢排出。如果人们在饭后立即吃水果,就会被先到达而又不易消化的脂肪、蛋白质“堵”在胃里,水果在胃里“驻扎”时间过长,就会影响消化功能。

所以,饭后立即吃水果是不明智的,要吃也要在两小时以后再吃,把水果作为两餐之间的零食才是最佳的做法。

此外,吃得过饱的时候,吃点菠萝能起到助消化的作用,还可以缓解便秘,所以饭后最好吃菠萝。

◎饭后立即吃水果会影响消化,最好在饭后两小时再吃水果。

吃过烫的食物隐患多

有的人喜欢吃很烫的食物,其实这种习惯很不好。过烫的食物易损伤口腔黏膜,引起溃疡,而且还会引起牙龈过敏及其他多种过敏性疾病。太烫的食物会刺激食管黏膜增生,留下瘢痕和炎症,长久下去可能会引起恶性病变。专家指出,食道癌的发生可能与吃过烫的食物有关。而且养成吃过烫食物的习惯还会破坏味觉,影响味觉神经,减退食欲。

◎吃过烫的食物可能会引起口腔溃疡、牙龈过敏、食道炎、破坏味觉等问题。

过食瓜子会致病

不同的瓜子不仅具有不同的风味,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如葵花子含有的维生素E,有抗衰老作用;西瓜子具有利肺、润肠、止血功效;南瓜子具有驱虫作用等。但在连续过量嗑瓜子后,常会有舌头肿痛、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现象的产生,有人称之为“瓜子病”。

一次性嗑瓜子量太多,持续的时间又长,瓜子与舌尖部的摩擦加剧,易引起舌尖部疼痛、红肿、血泡等。

在正常情况下,舌尖部组织有一定的耐磨性,但如果超过了舌尖的承受能力,就会出现上述症状,少数严重者甚至说话、吃饭时都受万影响。

时常听到一些人说:吃了一个上午瓜子,肚子都吃痛了。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空气不断随着吞咽嚼碎的瓜子仁进入胃肠,导致胃肠道内胀气而引起嗳气、腹胀、腹痛等腹部不适症状。

诱人的瓜子香味,不停地刺激胆囊收缩,亦会引发腹痛。

此外,由于各种瓜子的吸引力极大,如一次性嗑瓜子量太多,必然会消耗掉大量唾液和胃液,影响正常食物的消化,导致节日期间消化不良等疾病的发生。所以一次不要吃太多的瓜子。

◎过食瓜子可能会导致舌尖部疼痛、红肿、血泡等、腹痛以及消化不良等疾病。

哪些食物易致癌

俗话说“病从口入”,饮食和疾病的关系早已在医学研究中得到了证实,许多我们每天都吃的东西,恰恰是被忽视了的致癌物质,如果不多加小心,毒素日积月累,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常常是难以预料的。

(1)茶垢。茶垢中含有镉、铅、汞、砷等多种有害金属和某些致癌物质,如亚硝酸盐等,可导致肾脏、肝脏、胃肠等器官发生病变。

(2)水果中烂掉的部分。水果腐烂后,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有害物质,特别是真菌的繁殖加快。有些真菌具有致癌作用,可以从腐烂部分通过果汁向未腐烂部分扩散。所以,尽管去除了腐烂部分,剩下的水果仍然不能吃。

(3)用报纸包的食品。油墨中含有一种叫作多氯联苯的有毒物质,如果用报纸包食品,这种有毒物质就会渗到食品上,然后随食物进入人体。

(4)霉变的大米。花生和玉米:其中含有黄曲霉素,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强致癌物质,容易引起肝癌和食道癌。

(5)碱性食品中的味精。味精遇碱性食品会变成谷氨酸二钠,使其失去鲜味;当它被加热到120℃时,会变成致癌物质焦谷氨酸钠。因此,在有苏打、碱的食物中不宜放味精;做汤、菜时,应在起锅前放味精,避免长时间煎煮。

(6)烧焦的鱼和肉。鱼和肉里的脂肪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种强度超过了黄曲霉素的致癌物。因此,烹调鱼肉时应注意火候,一旦烧焦,千万别再吃。

(7)腐烂的白菜。腐烂和没腌透的白菜中,都含有致癌性亚硝酸盐。

(8)烧烤食品。所有的烧烤食品中,都容易出现一种致癌能力相当强的物质—苯并芘,这和油炸食品中的油反复使用所产生的是同一物质。

(9)用卫生纸或毛巾擦过的水果。许多卫生纸的消毒不彻底,携带大肠杆菌、致病性化脓菌、真菌、乙肝病毒等;其中的填料和粉屑残留在餐具、水果上,也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10)涂在筷子上的油漆。油漆筷子的使用现在仍然很普遍,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油漆中含有铅、苯等化学物质,常常随着油漆的剥落被我们吃进体内,对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营养打折的罐头要少吃

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喜欢吃罐头食品,但多吃罐头食品对健康并无好处,所以专家提醒你,最好别常吃罐头食品。

无论是鱼、肉类罐头,还是水果、蔬菜等素罐头,为延长保存期,罐头食品在制作过程中要加入防腐剂(常用的如苯甲酸)。一般而言,罐头食品所加防腐剂经过检验对人体无毒害作用,少量短期食用是相对安全的,若经常食用则对肝、肾均有损害。

另外,罐头中还含有添加剂,是为了使食品味美。在加工过程中,罐头中加入的添加剂包括香料、色素、人工调味剂等,会影响身体的健康,甚至还可因某些化学物质的逐渐积累而引起慢性中毒。

◎罐头食品中加入了防腐剂和添加剂等对身体有害的物质,而且罐头加工后损失大量的维生素,所以少吃为宜。

再者,罐头加工后损失维生素C大约10%~60%,维生素B1损失20%~80%,维生素B2与维生素损失不到10%,泛酸损失20%~30%,维生素A损失15%~20%。据研究,罐头食品经过加热处理后,50%以上的维生素C被破坏掉。所以,吃罐头食品也不利于维生素C的补充。

油炸食品越薄越有害

调查发现,油炸食品越薄越有害。因为食物越薄,它在油炸时接受的温度就越高;温度越高,产生的有害物质如丙烯酰胺等就越多。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就比薯条高10倍。长期食用含丙烯酰胺食品后,人会出现嗜睡、情绪与记忆改变、产生幻觉和震颤等症状,并伴随末梢神经症。

除了炸薯条、炸薯片是年轻人和儿童的“最爱”以外,有些年纪大的人也喜欢吃炸得又薄又脆的油饼。老年人新陈代谢缓慢,幼儿的身体尚在发育中,解毒能力较差,皆不宜长期吃含丙烯酰胺的油炸食品。油炸会破坏食物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而变成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不仅易引发肥胖、高血压等疾病,对本身较胖的中老年人和患高血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来说都不适宜。饼干和曲奇等小点心,也是易产生丙烯酰胺的食物,很多白领甚至把它们当成了办公室的必备小吃,长此以往,就有一定的危害性。

◎食物越薄,它在油炸时接受的温度就越高;温度越高,产生的有害物质如丙烯酰胺就越多。

用水果和新鲜蔬菜来代替这些油炸食物,对健康更有好处。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还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在家做饭时,也最好采用炒、炖、煮等烹调方式,尽量少用油炸。即使使用,也不要将要炸的食物切得过薄,或将油温烧得过高。

常吃酸菜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酸菜是流行于我国民间的一种风味菜肴,但是长期贪吃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常吃酸菜有可能引起泌尿系统结石。酸菜在腌制过程中酸度较高,所含的草酸进入胃肠后,会与其中的钙质发生反应,在肾脏排泄时会产生不易溶解和吸收的草酸钙而形成结石。

再者,蔬菜在腌制过程中,由于腌制食物常被微生物污染,使其还原成亚硝酸盐。食用含亚硝酸盐过多的酸菜,会使血液中血红蛋白变成失去带氧功能的高铁血红蛋白,造成人体缺氧中毒。

除此之外,酸菜还是癌症的诱因。蔬菜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致癌的亚硝酸化合物和它的前体物质。而霉变的酸菜,其致癌作用更为明显。我国医学工作者曾对国内某些长期食用腌制各种酸菜的地区流行病调查表明,食管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的一个主要致病因素便是长期大量进食酸菜,发病率与食用酸菜的量和持续的时间成正比。

清晨起来先饮一杯白开水

◎晨起先饮水,对机体既是一次及时的补偿,又是一种有效的净化。

晨起先饮水,对机体既是一次及时的补偿,又是一种有效的净化。清晨,胃内食物已经排空,随着身体的运动,水在胃内如同清洁剂荡涤着胃壁的残渣,病原菌因此无处安身,难以形成致病的群体,失去了兴风作浪的机会。即使有炎症的胃壁,经过每日清晨的洗涤,也会减轻症状。水在胃内做短暂的停留,除少量被吸收外,80%以上在小肠内被吸收入血。新饮进的水约经过21秒钟就能到达身体的每一个角落,促进全身的吐故纳新。

但清晨这杯水喝起来也是有讲究的,那么这杯水该怎么喝才更健康呢?

1 要喝什么样的水

新鲜的白开水是清晨第一杯水的最佳选择。白开水是天然状态的水经过多层净化处理后煮沸而来,它里面所含的钙、镁元素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早晨起床后的第一杯水最好不要喝果汁、可乐、汽水等饮料,这些碳酸饮料中大都含有柠檬酸,长期饮用会导致缺钙,故晨起不宜饮用。另外,也不要喝淡盐水,因为盐水会使人口干,还会使血压升高。

2 喝多少水为宜

一个健康的人每天至少要喝7~8杯水(约2.5升),运动量大或天气炎热时,饮水量应相应增加。清晨起床时是一天身体补充水分的关键时刻,此时喝300毫升的水最佳。

3 喝何种温度的水为宜

有的人喜欢早上起床以后喝冰箱里的冰水,觉得这样最提神,其实这是错误的。早晨,人的胃肠都已排空,过冷或过烫的水都会刺激肠胃,引起肠胃不适。早晨起床喝水,喝与室温相同的开水最佳,以尽量减少对胃肠的刺激。冬季以煮沸后冷却至20℃~25℃的白开水为宜,因为这种温度的水具有特异的生物活性,容易透过细胞膜,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力。

清晨喝水必须空腹,也就是在吃早餐之前喝水。否则,就起不到促进血液循环、冲刷肠胃等效果。最好小口小口地喝,若饮水速度过快,可能会引起血压降低和脑水肿。

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导致维生素流失

一些人为了防治维生素缺乏,补充了大量的维生素,却没有看到明显的成效,他们不禁疑惑起来:难道是我进补的方式不对?该吃的都吃了,该补的都补了,为什么还会营养失衡呢?其实一些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都会影响维生素耗损的速度,让你消耗的量比吃进去的还多。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体内的维生素悄悄溜走了呢?下面是造成维生素流失的八大原因。

1 香烟偷偷“吸”走维生素C

只需一支香烟,就可以耗损掉你体内25毫克的维生素C,这是因为香烟中的焦油等物质不但是致癌物,还是维生素C的大敌。所以,有抽烟习惯或经常会吸到二手烟的人,要多吃番茄等食物来补充维生素C。

2 电脑“偷”走维生素A

如今,电脑和人们的工作、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电脑一族也越来越多。但在电脑前面连续待3小时,你体内的维生素A就会悄悄流失,这就是你的眼睛开始疲累的原因。电脑一族应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及多种奶制品。

◎电脑一族应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及多种奶制品。

3 酒精“吃”掉B族维生素

嗜酒是造成B族维生素缺乏的重要原因,这是因为身体要代谢酒精,就必须消耗大量的B族维生素。因此,人们要远离酒精,尤其是不能嗜酒,在不得不喝酒的情况下要多补充B族维生素。

6 运动“流”掉多种维生素

许多人爱好运动锻炼,尤其是青少年,但在运动的同时也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大量运动会加速细胞的新陈代谢,同时也消耗了维生素,要记得在运动后及时补充维生素。

4 某些药物会加大维生素的流失量

某些药物和维生素有“抵触情绪”,不是影响维生素的吸收,就是吃掉体内的维生素,或者是加速维生素的流失。比如,利尿剂会导致体内的钙质、钾、水溶性维生素大量流失;避孕药会阻碍维生素C、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叶酸的吸收;吃阿司匹林会让人体比平常多排出三倍的维生素C;止痛剂和感冒药会让体内的维生素A减少;长期服用抗生素会流失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抗癫痫药、降胆固醇药、磺胺类药会妨碍人体吸收叶酸。

◎常吃避孕药会影响维生素和叶酸的吸收。

5 压力加速B族维生素的消耗

成天处于神经紧张的压力环境下,人们体内的B族维生素在飞速消耗,因为缺乏维生素而加剧精神的紧张。比如,缺乏维生素B1会引起精神错乱,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则会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引发忧郁症。

7 温度“耗”掉多种维生素

维生素中的某些成员不是怕高温,就是怕低温,温度太高或太低都会消耗体内维生素,而且环境温度一旦升高,人就会流汗,维生素自然会随着汗液排出。

8 生理变化改变维生素需求

专家建议补充维生素时,孕产妇的维生素补充量要高于常人,这是因为孕乳期对维生素的消耗量比较大。此外,某些疾病也会影响身体吸收维生素的能力,造成体内的维生素不足。

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导致维生素在不知不觉中快速流失,人们要审视自己有无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及时补充维生素,防止其悄悄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