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中国人的迷惘(4)
我知道,网上有一些意见领袖,以及形形色色之希望成为网上意见领袖引起关注、提高知名度、实现人生价值的人。
谈开去几句——人类除了爱看“热闹”还更爱出名。爱看“热闹”由于古老基因一直在作祟,彻底改掉很难。并且,有些“热闹”爱看之凑之,倒也不伤人类作为顶级动物之大雅。知名度也确乎与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否关系密切。但有一个事实乃是,不仅有知名度者的人生才有价值。大多数人类的父母并没什么知名度,谁敢说他们的人生没有价值呢?每年或几年一次选出的“中华小姐”、“亚洲小姐”、“世界小姐”必然出名。但谁又能说她们此后的人生比千千万万默默无闻却被公认的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小学中学教师的人生价值大得不得了呢?
现而今的中国人中的不少,似乎抱定了这么一条“真理”——知名度百分百等于由名而利的绝对前提,故绝对等于人生价值。
并且问题是,当他们一旦认准那才是“真理”,就连别的许多普世的道理都不承认了。
我不是说网上的意见领袖们都是以上一种人,而是说他们的情况那么的鱼龙混杂、良莠俱在。所以要在网上成为有价值的意见领袖,实在非是容易之事。他们的有价值之意见的导向作用,每被一地鸡毛般的无价值的集体扯闲篇式的“意见”所淹没。嘻哈的无聊的泡沫话题淹没严肃的有价值的话题,在中国的网上每如盲目的集体无意识而忽东忽西的人潮踩踏一颗丹柯的心。
于是情形仿佛网上的言论大集,一位颇值得爱护的意见领袖正说着颇值得一听的话,呼呼啦啦地围过来一大群各自手持话筒的意见“党徒”,一阵呼噢喊叫之后,便又呼呼啦啦地围向别处的正说着什么的别人去了。
尽管如此,我这个中国人,对于经常在网上发表有利于国家进步、有利于社会文明、有利于大众权宜之意见的人士们,是持力挺的态度的,不上网的我,虽不能在网上挺他们,以这种字纸的方式支持他们,使他们多一个网下同志,于心安也。
我知道网上很有些义士,热胆侠肠,哪里有不平之事,总是第一时间在网上挺身而出,伸张正义,弘扬正气。
我以文字的方式向他们躹躬。
我知道网上很有些中国的福尔摩斯,对于某类蹊跷怪异、悬疑吊诡之事,如孙悟空般天赋了火眼金睛,善于洞察。收集情况,归纳线索,提供证据,可迅速向公众给出真相,可信率八九不离十。尤其事关贪官污吏时,他们给出的真相,每使后者们无隙遁形。
我爱死他们了,钦佩之至。
我知道网上很有些好人,他(她)们善良,富有同情心。哪里有弱势的、不幸的人需要帮助,他(她)们总是率先在网上传播济助贴,并以实际行动唤起善举。
没有了他们中国像北极了,同胞都将像北极熊了——除了对自己的崽子有爱心,对别的北极熊咆哮敌视,野兽凶猛。
在我心目中,他(她)乃是上帝谴往中国的天使。
我常想天堂里不腐的天使估计也不多了,他们眼见中国人拿中国的腐败似乎没辄了,便也跟着学坏了吧?上帝还能谴往中国一些经得起腐败腐蚀的天使,估计那是他唯一能做的好事了吧?
我替中国感恩于他们。
我听说中国有四亿多网民,但以上几类人士,该是四亿多的多少分之一呢?
十分之一吗,那么当是四千多万——我压根儿不信有那么多。
百分之一吗,那么当是四百多万——我只听说过网上有几百万人参加选秀;转发变态“新闻”、淫秽图片的事,从没听说过有几百万义士或好人拧成一股绳的事。也没听说过哪位启蒙者的有思想价值的文章被点击了几百万次之多的事。
千分之一吗,那么当是四十多万——我希望有这么多。但冷静想想,觉得也没四十多万。
万分之一吗,那么当是四万多人——我估计,经常参与网上正能量体现的我们亲爱的同胞,也就是那么多吧。
相对于中国四亿多网民,万分之一,多乎哉?不多也。
那么,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中国网民,通常都与网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网对他(她)们起工具的作用;
网对他(她)们起服务的作用;
网对他(她)们起交友聊天的作用(往往还是交滥友、聊贫天);网对他(她)们起消谴娱乐的作用;
网是他们找乐子、看“热闹”、凑“热闹”、起哄,通过语言暴力发泄心中暴力意念的所在……至于那些骗子、意淫者、炫富者、自大狂、有祼露癖的人、心理变态者、精神病患者、挖空心思推销自己的男女、不择手段沽名钓誉的人,还暂且不论。
而我认为,中国之四亿多网民中,其实尤以“看客”为最多。另外再加上为数也不少的“哄客”。
毛的诗词有几句是——“夏日消融,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若改为——“网络时代,热闹真多,人或为看客”——窃以为,大约并不离谱。
网络当然改变了世界。
网络也当然改变了中国。
但若将中国进步之大希望寄托在四亿多中国特色的网民身上,我认为纯粹是无望之望的寄托罢了。
不——我这个中国人才不那么傻!
我还是宁愿将希望寄托于“一小撮”对中国有责任感、使命感,并且注定了举步维艰、孤独前行的改革家们。
我不相信“人民创造历史”。
但我相信“英雄与人民共同创造历史”。
倘说“英雄毕竟也来自人民”,几乎等于说“英雄毕竟也是人类”——强词夺理显而易见。
中国到了该出现改变中国“体内之痛”的一些人物的时候了!
只要他们以真作为证明自己的决心和能力,那么我相信,中国之庞大的看客群体中,将至少有一半不再看中国的种种“热闹”,而会或迟些或早地相信他们、拥护他们,随他们为中国的明天,也是中国人子孙后代的明天而共同前行。
谁愿一直看自己国家的热闹呢?
唉——中国之看客,是沮丧极了才成为看客的呀!……
3.改革是“顶层设计”的出路
关于我们中国,我曾听到过几种比喻。
八十年代特流行的比喻是——亮左灯,向右拐。
这无疑是将中国比喻为汽车了。意思是国家理念分明矛盾:在意识形态方面仍以宁左勿右进行控制,而在发展经济方面打破计划经济的条条框框,在市场经济的道路上超速行驶。
当年,这一种比喻是很形象的。
现在,回望来路,那时的治国理念促使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成就,却也导致政治体制改革几成口号;于是,体制掣肘国家各方面发展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复杂。累积层叠,终使稍有头脑的人都看了出来:这样子怎么能“长治”又怎么能“久安”呢?
关于我们中国,我也在不同时期作过不同的比喻,写在我的不同时期的文章里,或说出在不同场合的发言中。
在改革开放初期,也就是在“亮左灯,向右拐”这一比喻不胫而走之前,我曾将中国比作巨鲸。此比喻出现在我的《同代人赋》中。
为什么比作巨鲸呢?
因为受到巨鲸在海洋中的一种常见“动作”的启发——它们每每将后半身高高竖起,尾部如旌,然后猛地朝水面拍击下去,浪花高溅,其响大焉。鲸研究专家们认为,鲸的这一种“动作”,一是愉悦的体现,二是“自我保健”本能的促使。人们都知道的,由于鲸的巨大,它们难以避免地成为海洋中可以被别的物种长期且安全地寄生的活动“载体”。鲸研究专家们曾发现,某些老鲸的躯体上,寄生物竟多达数百斤。而这必然影响鲸的速度,也就必然影响其进食能力,最终影响其健康及寿命……正是鲸的“自我保健”本能,使我联想到国家也应如此——鲸通过不断地竖起身躯重重地拍向水面,得以去除身体上的寄生物,从而健康长寿。那么,中国肯定能通过不断深化的体制改革,得以去除寄生于体制不良环节的形形色色的“寄生物”,从而清洁自身,也轻捷自身,与时俱进。
但我只在文章中作过这么一次比喻,以后再也没这么比喻过第二次。因为,“亮左灯,向右拐”的结果是,使体制的不良环节处反而吸附住了更多的形形色色的寄生物,并且寄生得肥肥胖胖,成为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国家者,人民之国也。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与人民之间是没有任何互利关系可言的,当然与国家之间也便丝毫没有。他们只不过互相利益而已。每互相利益一次,必以侵占并损害人民的亦即国家的利益为前提。他们能那么做到,皆靠权钱交易得逞。于是在这种交易中,一部分受人民委托的行使国家权力的“公仆”,也蜕变为体制寄生者了。
连续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对“两会”代表和委员提出了替国家“顶层设计”出主意想办法的要求。据说提案是很多的,但还没见国家“顶层设计”有什么令人欣慰的变革,权钱交易也就仍“层”出不穷,使国人愤懑万分。
今年年初,中央有关部门,向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发通知——再次鼓励对国家“顶层设计”出主意想办法,并承诺不扣帽子、不打棍子,还“不设防火墙”,也就是没有禁区。那些主意和办法究竟是怎样的,因从未公开,国人也就不得而知。
对于一个国家,“顶层设计”应有所改进而尚未有明显改进,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列车或巨轮的种种“硬件”需要更新改良而尚未更新改良。
故2000年后,我听到的对我们中国的最经常的比喻是列车或巨轮。
列车也罢,巨轮也罢,都是要有方向、有目标的。即不但要有,还要令国人较一致地感觉到有,感觉到在逐渐接近着。
但许多国人的感觉恰恰相反——权钱交易之丑闻仍层出不穷;滥用公权的现象仍此消彼现;掌握公权力而不作为的混迹于官场的人仍不见少,贫富差距也似乎更加大了……我自信“仍”字我用的是准确的,而“似乎”两个字,表明我清楚,我的结论显然掺杂了个人感觉的成分。而感觉往往与事实并不相符。比如有时有些人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吃亏了,很可能只不过由于占便宜之事那么的少,却一再落在别人头上,一再没自己的份儿。
但一个社会若一再有少数人不断地占便宜的事发生,某种便宜又一再地没大多数人的什么份儿,那么大多数人有理由质问:这个社会怎么了,是否在公平原则方面出了什么毛病?
当然,中彩票之事不在此例。
不管是列车之比喻,还是巨轮之比喻,比喻者们在有一点上却是相同的:倘比作列车,那么是这样的列车——20%的或官或富的同胞占据了80%的车厢,那80%的车厢是那么的豪华,其中的消费是那么的奢侈;20%的或官或富的同胞在那些车厢里过着唐璜般人生得意之时那一种随心所欲甚至荒淫的生活。而80%的同胞却拥挤在20%的车厢内,过着只有傻瓜才会感到幸福的生活。倘比作巨轮,情形类似,只不过80%的同胞是拥挤在容积仅占20%的最底舱。而最令80%的同胞难以容忍的是——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包括他们的子女,不管靠知识还是靠个人奋斗精神,改变命运的机会少得接近于零。看不到豪华车厢里的情形心情还好些,但想看不到都不可能。豪华车厢与“中国特色”的普通人的车厢之间的玻璃门是防弹的,透明且坚固。靠近那门又在80%这一边的,是传媒人士和不受门那边的人士们待见的知识分子。传媒人士不断地嚷嚷看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声调中往往流露出羡慕。有些时候,传媒人士甚至为了照顾门那边的阶级情绪还有意识地集体“沉默”地屏蔽了很多看到的自己羡慕已久的东西。不受待见的知识分子则从旁评论,指出如此不公平的现象,连猴子都难以容忍。于是,80%这一边的同胞们,不必看都知道了20%那一边过的是多么可憎的生活。比作巨轮更令80%的同胞恼火的是——20%的绝对少数的同胞,终日是在他们的头顶上作威作福。
20%与80%的区分,比喻“灵感”显然来自这样的数据:20%的中国人拥有80%以上的国内银行的存款,而80%的中国人仅拥有20%。这还没算上存在国外银行的美金、英镑、欧元之类,以及20%的中国人置买于国外的豪宅、别墅以及庄园、矿山。
冷静地想一想就会明白——以上两种比喻其实是存在概念置换问题的。因为,20%的国人拥有80%以上的银行存款,并不等于拥有80%以上的国家财富,更不等于占有80%以上的实际生存空间。
但是要求80%还多的大受贫富悬殊差别刺激的同胞们冷静,几乎会被认为与20%的人狼狈为奸,所以很少有人用冷静不冷静来劝80%的绝大多数同胞。
是的,2000年以后,我确实经常听到对于我们中国的以上两种比喻。
而且,以上两种比喻,又往往激起以下同仇敌忾似的言论:
妈妈的,干脆翻车拉倒球的算啦!
等着瞧吧,泰坦尼克不是都沉了吗?
这便是后来被概括为“地火在运行”的民间心理图画。在我印象中,“地火在运行”五字乃是已故老文化界领导陈荒煤的一部散文集之集名。民间是不熟知陈荒煤其名的,更不会知道他有过那么一部散文集。又可以肯定,“地火在运行”,实则为敏感的知识分子们的概括,说是“坊间”的概括也未尝不可。在从前年代,出版社曰刻印坊。“坊间”有“文化圈”的含意。“洛阳纸贵”便是相对于“坊间”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