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人生有志向,职业有指向(3)
说到成龙,人们想到的就是国际巨星和巨额的票房收入。然而,有多少人知道,这位影界大哥大刚出道时遭遇过多少挫折。
成龙很小就开始在电影圈中混,他深知自己相貌不俊朗,所以特别努力,演戏拼命。但是十余年过去了,拍了数十部影片的成龙却依旧不红不紫。心灰意冷之下,成龙离开了香港影坛,远赴澳洲投靠父母。
其实,成龙已经很努力了,并且他也不是没有明星的潜质,他之所以没能声名鹊起,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适合拍什么样的电影。也就是说,他无法给自己一个准确的职业定位。
当时李小龙的演艺事业蒸蒸日上,每个人都想照搬李小龙的路子,做李小龙第二。然而,李小龙有自己的特点,成龙也有自己的优势,两人截然不同,成龙要照搬李小龙的套路,失败是必然的。
后来,香港吴思远公司的导演袁和平慧眼识珠。武术指导出身的袁和平发现,成龙虽然身形魁梧、粗犷,但却并没有那种冷峻、刚烈的肃杀之气,在他看来,成龙不适合演那类具有叛逆性的英雄,也不适合演那种英俊潇洒的正面英雄,不过,成龙身上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特别味道——幽默感。最后袁和平决定让成龙扮演喜剧人物。
于是成龙和袁和平合作拍摄了功夫喜剧《蛇形刁手》,该片使成龙的喜剧天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蛇形刁手》上映15天,便收入港币270万元!成龙便凭借此片一鸣惊人。
尝到甜头的成龙再接再厉,自编自导了同类型的功夫喜剧《醉拳》。《醉拳》的上映,迅速掀起了一阵观影热潮。观众如潮般涌向影院。
最后,《醉拳》连续上映了一个月,30天的票房收入达670多万港元,成绩直追李小龙的《精武门》。
成龙成为了功夫巨星,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人们还是称他为“李小龙第二”。
如果是别人,也可能就满足了,尽管是“第二”,但是能与当时的武打巨星挂上钩,也算是不错了。但是这个人不是别人,而是成龙。成龙不要做“李小龙第二”,他要做真正的成龙。接下来,他先后拍摄了《A计划》系列、《警察故事》系列等电影,确立了自己的风格,走出了李小龙的阴影。李小龙在电影中是打不死的英雄,永远不会有痛苦的表情,而成龙在电影中则不同,除了独具一格的幽默元素外,还有独特的武打风格,虽然成龙演的角色也是打不死的,但是却很有平民气质,挨了打会疼,打不过会跑,有普通人物的喜怒哀乐,更有不少亡命动作,成为成龙电影的特色之一。
1995年,成龙的电影《红番区》在美国公映,取得了3000多万美元的票房,使得成龙打开了美国市场,其后拍摄的《尖峰时刻》系列电影,全球票房达到7亿美元,更是将成龙推向了全球,使成龙成为真正的国际巨星。
成龙的成功在于他确立了自己的电影风格,即使他佩服别人,也不再去盲目跟从。他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动作电影中加入了喜剧元素,从而大获成功,得到全世界影迷的喜爱。
电影中角色的风格就像职业的定位,社会上有千千万万的职业,要给职业做一个准确的定位,最终找到最适合我们自己的职业。
索尔格纳夫说:“每一个人不要做他想做的,或者应该做的,而要做他能做得最好的。拿不到元帅杖,就拿枪;没有枪,就拿铁铲。如果拿铁铲拿出的名堂比拿元帅杖要强千百倍,那么拿铁铲又何妨?”能做得最好的就是最擅长的,不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工作是愚蠢的,就相当于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竞争,结果必然是失败。
此外,要选择自己有兴趣的职业。对工作产生兴趣是很重要的,对工作有兴趣才能产生激情和力量,工作才能做好。
22UP成长宣言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如果能够看清自己的长处,对其进行重点经营,则必定会使你的人生增值;相反,如果你分不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或者误将不足当成长处去经营,则必定会使你的人生贬值。
适时合理地调整自己的志向
志向代表了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所能取得的成就。正是因为它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一旦发现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自己树立的志向越来越显得不合适时,我们就应该悬崖勒马,对其进行适时地调整。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曾几度调整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马克·吐温曾有过经商的经历。第一次他从事打字机的投资,结果因受人欺骗而赔了19万美元;第二次他办出版公司,结果又因为不懂经营而赔了近10万美元。这两次经商失败后,马克·吐温不仅把自己多年呕心沥血换来的稿费赔了个精光,还欠了一屁股债。马克·吐温的妻子奥莉姬已经看出丈夫不是经商的材料,不过丈夫的文学天赋实在无人能及,于是她就劝马克·吐温放弃经商的道路,重新振作精神,走创作之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马克·吐温最终认为自己应该当一名作家,于是他很快摆脱了失败的痛苦,从而迎来他在文学创作上的辉煌。
志向的调整可以说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我们确立志向时,料不到后面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随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很多原先预想不到的问题会突现在眼前,阻挡在我们前进的路上。那么,此时就要求我们适时合理地调整自己的志向,以符合自己当时的实际情况,变不利为有利。
懂得变通是人生的智慧,一成不变是自取灭亡。
我们在调整自己的志向时,应当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自身特长
每个人有多种才能,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就要找到自己的最佳才能。成功是最佳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结果。姚明有身高,有篮球天赋,就要去打篮球,去打NBA才能实现他自身的价值。如果让姚明去打乒乓球,那成功与否就很难说了。
2.社会需要
社会需要哪种人才,必然会为这些人才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待遇,并且发展空间大,竞争较小。有些领域人才的需求达到了饱和,竞争非常激烈,即使非常有才能的人,也要费一番工夫才能取得成功。如果没有市场,没有空间,就会出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情况。好钢用在刀刃上,人才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才算是人才。所以,调整志向时,一定要考虑到社会的需要,要顺应潮流,识时务。
3.个人兴趣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选择自己的兴趣,就成功了一半。爱迪生选择了自己的兴趣,发明了留声机和电灯泡,最终成为发明大王。选择目标,调整志向时,一定要考虑到自己的兴趣。选择兴趣会让你动力无限,并且乐于其中,无怨无悔。
4.性格优势
选择职业时要考虑到自己的性格,要让职业与性格相匹配。一般说来,乐观开朗、热情活跃的人,比较适合于当演员,或者从事社交活动;好问、严谨的人,比较适于治学;沉着、果断、顽强,比较适于管理。立志成才的人应该权衡自己的性格特征,发挥“性格优势”,扬长避短。
上述几方面考虑好后,就可以适时合理地调整志向了,具体方法如下。
1.纵向调整
这是不变更方向而变更层次的调整。志向太高或者太低时,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调整自己的志向。
2.横向调整
这种调整意味着方向的改变。当目标出现大的方向性问题时需要用这种方法。比如一个人适合进行文艺创作,他却选择了当科学家作为自己的志向,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做横向调整。
3.预测调节
这是通过预测未来以调整目标。如果一个人从小立志当田径运动员,那么,当他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就要求他在四五十岁以前做出预先调整目标。
4.反馈调节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调整方式。就是说按照原定的目标实践,根据实践结果的好坏来调整。
22UP成长宣言
志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对年轻人而言,今后的路还很长,一旦发现当下的志向不适合自己的发展,就应该果断做出调整。
将努力始终集中在最重要的事上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是生物学伟大的奠基人之一。生物学一词就是他发明的,他最先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学说,是进化论的倡导者和先驱。可是,他早年却走了不少弯路,直到24岁时遇到卢梭,他才找到了自己一生的追求——生物学研究。
拉马克的父亲希望他长大后当个牧师,所以送他到神学院读书。但是拉马克却想当个军人,将来做将军,因此,16岁那年他参了军。因病退伍后,他又对气象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整天仰望着天空,做着气象学家的梦。
后来,拉马克在银行里工作,又想当个金融家。没过多久,他又开始对音乐着迷,整天拉小提琴。
看他三天两头,总是拿不定主意,他的一位哥哥就劝他去当医生,于是拉马克听从了哥哥的建议,学医4年,终因没有兴趣而选择了放弃。
直到24岁的拉马克遇到了卢梭,才开始把兴趣转向了生物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拉马克花了整整26年的时间,系统地研究了植物学,后又研究动物学,成为无脊椎动物学的创始人。他的研究成果为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科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拉马克在涉足生物学领域前,兴趣广泛,做牧师,当兵,钻研气象,想当金融家,专注于音乐,还学医4年,浪费了很多时间,却碌碌无为,没有成就。直到最后找到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研究生物学,从而取得了大成就,成为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
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倘若每件事情都去做,则会导致每件事都做不出色。就像拉马克那样,找准适合自己的事情,尔后倾注全部精力,则你就可能成为某一领域的集大成者。其实,年轻时迷茫的人又何止拉马克一个呢,我们现代人熟悉的NBA球星乔丹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
乔丹曾在自己篮球职业生涯的巅峰期选择了退役,改打棒球。但是他刻苦训练并未能给他带来好成绩。一个赛季下来,他在参加的127场比赛中51%击打成功,击打成功率仅仅有20.2%,30次盗垒,114次被三震出局。在436次击球中只打出三个本垒打,50个有效击球,一度徘徊在“门多托线”附近,这是棒球上传说中的挫败底线。
挫败之下,乔丹知道自己不适合打棒球,重新选择回到NBA,回到对他来说最重要也是最擅长的事情上来。每天都花好几个小时泡在训练场上,努力锻炼自己的力量,刻苦训练,提高自己的球技。每次在比赛时,他都特别专注,经常从别人手里断球,创造了376次的季后赛断球纪录。每年夏天的休赛期,其他的球星都选择度假放松,乔丹却选择在训练场上继续训练以提高自己。最终乔丹六夺总冠军,在篮球场上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纪录,成为NBA的超级巨星,在球场外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22UP成长宣言
一位著名的学者指出:“如果你能够将自己的努力始终集中在你的目标和最重要的事情上面,就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止你了。”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把劲儿往一处使,才会更有力度。选定重要的事,努力坚持下去,就一定有“水滴石穿”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