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思路 好方法 好经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不断创新,成功就会降临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人是可悲的人,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人是缺少希望的人。一个人若想改变当前的境遇,必须不断创新。只有锐意创新,成功才会降临到你头上。

不断创新,成功才会降临到你的头上。如果你一直守成不变,那你就永远也不可能成功。

日本有一家需高脑力劳动的公司。公司上层发现员工一个个萎靡不振,面色憔悴。经咨询多方专家后,他们采纳了一个最简单而别致的治疗方法——在公司后院中用圆滑光润的800个小石子铺成一条石子小道。每天上午和下午分别抽出15分钟时间,让员工脱掉鞋在石子小道上随意行走散步。起初,员工们觉得很好笑,更有许多人觉得在众人面前赤足很难为情,但时间一久,人们便发现了它的好处,原来这是极具医学原理的物理疗法,起到了一种按摩的作用。

一个年轻人看了这则故事,便开始着手进行他的生意。他请专业人士指点,选取了一种略带弹性的塑胶垫,将其截成长方形,然后带着它回到老家。老家的小河滩上全是光洁漂亮的小石子。在石料厂将这些拣选好的小石子一分为二,一粒粒稀疏有致地粘满胶垫,干透后,他先上去反复试验感觉,反复修改了好几次后,确定了样品,然后就在家乡批量生产。后来,他又把它们分为好几个规格。产品一生产出来,他便尽快将产品鉴定书等手续一应办齐,然后在一周之内就把能代销的商店全部上了货。将产品送进商店只完成了销售工作的一半,另一半则是要把这些产品送进顾客手里。随后的半个月内,他每天都派人去做免费推介员。商店的代销稳定后,他又开拓了一项上门服务:为大型公司在后院中铺设石子小道;为幼儿园、小学在操场边铺设石子乐园;为家庭装铺室内石子过道、石子浴室地板、石子健身阳台等。一块本不起眼的地方,一经装饰便成了一块小小的乐园。

紧接着,他将单一的石子变换为多种多样的材料,如七彩的塑料、珍贵的玉石,以满足不同人士的需要。

800粒小石子就此铺就了一个人的成功之路。

不要担心自己没有创新能力,慧能和尚说:“下下人有上上智。”创新能力与其他能力一样,是可以通过教育、训练而激发出来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高的。它是人类共有的可开发的财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并非为哪个人、哪个民族、哪个国家所专有。

因此,人人都能创新。

你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多一些想法,多一些创造。那么成功迟早会来临。

思路突破:培育创新能力

培育创新能力要克服创新障碍,更要懂得方法。该如何培育创新能力呢?下面的4个步骤将给你提供帮助。

1.全面深入地探讨创新环境

创新不是在真空中产生,而是来自艰苦的工作、学习和实践的。如果你正为一项工作绞尽脑汁,想在这个具体的问题上有所建树,那么,你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对其关键的问题和环节做深入的了解,对这项工作进行批判的思考,通过与他人讨论来搜集各种各样的观点,思考你自己在这个领域的经验。总之,要全面深入地探讨创新环境,为创新准备“土壤”。

2.让脑力资源处于最佳状态

在对创新环境有了全面的认识之后,就可以把你的精力投入到手头的工作上来了。要为你的工作专门腾出一些时间,这样你就能不受干扰,专注于你的工作了。当人们专注于创新的这个阶段时,他们一般就完全意识不到发生在他们周围的事,也没有了时间的概念。当你的思维处于这种最理想的状态时,你就会竭尽全力地做好你的工作,挖掘以前尚未开发的脑力资源——一种深入的、“大脑处于最佳工作状态”的创新思路。

让脑力资源处于最佳状态,对于“思想做好准备”是很必要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做到让脑力资源处于最佳状态。

(1)调节。当我们进入教堂,我们就会使自己适应这里的气氛,表现出专注和认真。你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调节你在学习环境中的注意力,在选择学习环境时,要考虑到它是否有利于你专心。

(2)心理习惯。每个人都具有大量的习惯性的行为,有的行为是积极的,有的则是消极的,大多数则居于两者之间。学习需要全身心地集中和投入,这意味着你要改掉影响全身心投入的坏习惯,如同时总想做好几件事,或用有限的时间去完成很重要的任务。同时,要使脑力资源处于最佳状态,还包括要养成新的心理习惯:找一个合适的地方,调配足够的时间,以及进行认真的和有创意的思考。这些新的习惯可能需要你付出更大的努力,耗费更大的心血,但是,这些行为很快就会成为你自然的和本能的一部分。

(3)冥想。大脑充斥着思想、感情、记忆、计划——所有这一切都在竞争,想引起你的注意。在你整日沉浸于来自方方面面的刺激,需要从身心上做出反应时,这种大脑“吵架”的现象更为严重。为了专注于从事创新,你需要净化和清理你的大脑。做到这一点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冥想练习。

3.运用技巧促使新思维产生

创新的思考要求你的大脑松弛下来,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寻找联系,从而产生不同寻常的可能性。为了把自己调整到创新的状态上来,你必须从你熟悉的思考模式,以及对某事的固定成见中摆脱出来。为了用新的观点看问题,你必须能打破看问题的习惯方式。为了避免习惯的束缚,你可以用以下几种技巧来活跃你的思维。

(1)群策攻关法。群策攻关法是艾利克斯·奥斯伯恩于1963年提出的一种方法:与他人一起工作从而产生独特的思想,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一个典型的群策攻关期间,一般是一组人在一起工作,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提出尽可能多的思想。提出了思想和观点以后,并不对它们进行判断和评价,因为这样做会抑制思想自由流动,阻碍人们提出建议。批判的评价可推迟到后一个阶段。应鼓励人们在创造性地思考时,善于借鉴他人的观点,因为创造性的观点往往是多种思想交互作用的结果。你也可以通过运用你思想的无意识的流动,以及你大脑自然的联想力,来迸发出你自己的思想火花。

(2)创造“大脑图”。“大脑图”是一个具有多种用途的工具,它既可用来提出观点,也可用来表示不同观点之间的多种联系。你可以这样来开始你的“大脑图”:在一张纸的中间写下你主要的专题,然后记录下所有你能够与这个专题有联系的观点,并用连线把它们连起来。让你的大脑自由地运转,跟随这种建立联系的活动。你应该尽可能快地思考,不要担心次序或结构,让其自然地呈现出结构,要反映出你的大脑自然地建立联系和组织信息的方式。一旦完成了这个过程,你能够很容易地在新的信息和你不断加深理解的基础上,修改其结构或组织。

4.留出充裕的酝酿时间

把精力专注于你的工作任务之后,创新的下一个阶段就是停止你的工作,为创新思想留出酝酿时间。虽然你的大脑已经停止了积极的活动,但是,你的大脑仍在继续运转——处理信息,使信息条理化,最终产生创新的思想和办法。这个过程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酝酿成熟”的阶段,因为它反映了创新思维的诞生过程。当你在从事你的工作时,你从事创新的大脑仍在运转着,直到豁然开朗的那一刻,酝酿成熟的思想最终会喷薄而出,出现在你大脑意识层的表面上。最常见的情况是这样的,当参加一些与某项工作完全无关的活动时,这个豁然开朗的时刻常常会来临。

换一个角度,换一片天地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我们的痛苦不是问题本身带来的,而是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而产生的。”这句话很经典,它引导我们学会解脱,而解脱的最好方式是面对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思路去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因为事物都是多面性的,视角不同,所得的结果就不同。

有这样一则故事:

人们听说有位大师花费几十年来练就了移山大法,于是有人找到这位大师,央求他当众表演一下。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然后说表演完了。众人大惑不解。大师微微一笑,说道:“事实上,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移山大法,唯一能够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有时候,人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思路,人生的前景、工作的效率就会大为改观。

当人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会这样鼓励自己:“坚持就是胜利。”有时候,这会让我们陷入一种误区:一意孤行,不撞南墙不回头。因此,当我们的努力迟迟得不到结果的时候,就要学会放弃,要学会改变一下思路。其实细想一下,适时地放弃不也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吗?改变一下方向又有什么难的呢?

一位中国商人在谈到卖豆子时,显示出了一种了不起的激情和智慧。

他说:如果豆子卖得动,直接赚钱好了。如果豆子滞销,分3种办法处理:

第一,将豆干沤成豆瓣,卖豆瓣。

如果豆瓣卖不动,腌了,卖豆豉;如果豆豉还卖不动,加水发酵,改卖酱油。

第二,将豆子做成豆腐,卖豆腐。

如果豆腐不小心做硬了,改卖豆腐干;如果豆腐不小心做稀了,改卖豆花;如果实在太稀了,改卖豆浆。如果豆腐卖不动,放几天,改卖臭豆腐;如果还卖不动,让它长毛彻底腐烂后,改卖腐乳。

第三,让豆子发芽,改卖豆芽。

如果豆芽还滞销,再让它长大点,改卖豆苗;如果豆苗还卖不动,再让它长大点,干脆当盆栽卖,命名为“豆蔻年华”,到城市里的各间大中小学门口摆摊和到白领公寓区开产品发布会,记住这次卖的是文化而非食品。如果还卖不动,建议拿到适当的闹市区进行一次行为艺术创作,题目是“豆蔻年华的枯萎”,记住以旁观者身份给各个报社写个报道,如成功可用豆子的代价迅速成为行为艺术家,并完成另一种意义上的资本回收,同时还可以拿点报道稿费。如果行为艺术没人看,报道的稿费也拿不到,赶紧找块地,把豆苗种下去,灌溉施肥,3个月后,收成豆子,再拿去卖。

如上所述,循环一次。经过若干次循环,即使没赚到钱,豆子的囤积相信不成问题,那时候,想卖豆子就卖豆子,想做豆腐就做豆腐!

换个思路,换个角度,变通一下,总会有新的方向和市场。一条路走到黑只会是头破血流,不妨绕道而行,自己的状况也会取得突破。

思路突破:拓展思维的新视角

对于每个人来说,思维定式使头脑忽略了定式之外的事物和观念。而根据社会学、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来看,思维定式似乎是难以避免的。不过经实验证明,人类通过科学的训练还是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削弱思维定式的强度的,那么,这种训练方法是什么呢?答案是:尽可能多地增加头脑中的思维视角,拓展思维的空间。

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是“头脑风暴法”的发明人。为了促进人们大胆进行创造性想象、提出更多的创造性设想,奥斯本提出著名的思想原则,以激励人们形成“激烈涌现、自由奔放”的创造性风格。

1.自由畅想原则

指思维不受限制,已有的知识、规则、常识等种种限定都要打破,使思维自由驰骋。破除常规,使心灵保持自由的状态,对于创造性想象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从事机械行业的人习惯于用车床切割金属。在车床上直接切割的部件是车刀,它当然要比被切割的金属坚硬。那么,切割世界上已知最硬的东西该怎么办呢?显然无法制出更硬的车刀,于是,善于进行自由畅想的技师发明了电焊切割技术。

2.延迟评判原则

指在创造性设想阶段,避免任何打断创造性构思过程的判断和评价。日本一家企业的管理者在给下属布置任务时指出:只要是有关业务的合理性建议,一律欢迎,不管多么可笑,想说就说出来。但他强调,绝不允许批评别人的建议。虽然开始大家有些拘谨,但后来气氛越来越活跃。结果,征集到了100多条合理性建议,企业的发展因此出现了大幅度的飞跃。

3.数量保障质量原则

指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出一定的数量要求,会给设想的人造成心理上的适当压力,往往会减少因为评判、害怕而造成的分心,提出更多的创造性设想。在实践中,奥斯本发现,创造性设想提的越多,有价值的、独特的创造性设想也越多,创造性设想的数量与创造性设想的质量之间是有联系的。数量保障质量原则就是利用了这一规律。

4.综合完善原则

指对于提出的大量的不完善的创造性设想,要进行综合和进一步加工完善的工作,以使创造性设想更加完善和能够实施。

奥斯本的4项原则,虽然是用于小组创造活动的,但是,这4条原则保障创造性设想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因此,对于个人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启发是巨大的。

善于打破游戏规则

我们知道很多的游戏规则是我们自己制订的,结果这些规则反而使我们丧失了创造力。因此,你一定要记住:做任何事,没有规则不行,但过于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也不行,要善于改变众人所遵循的规则,开辟出新的蹊径,去创造辉煌的人生。

研究营销管理的专家们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竞争会造成限制。这个意思是说,传统上一般人习惯用“硬碰硬”的方式与人正面竞争,但是这种短兵相接的方式并不见得是最有效的制胜之道。因为当你正面去竞争的时候,等于你完全认同这个游戏,并愿意遵守某些固定的规则与观念,你的思想就会受制于某一个框框,反而阻碍你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绝大多数人宁愿相信,遵守既定规则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否则,如果人人都想打破规矩,岂不是天下大乱?然而,管理专家强调,这只是一种鼓励突破思考的方法,让你更精确、有效地达到目标。换句话说:“要打破的是规则,而不是法律。”

通常情况下,具有突破性思维的人,他们和行业规则格格不入,对每件事都产生质疑,不喜欢墨守成规,偏爱自由闯荡。

专门从事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伯特·克利杰在他的著作《改变游戏规则》中指出:“在运动场上,很多运动同创造的佳绩,都是因为打破了传统的比赛方法。”杰出的运动员普遍具有这种“改变游戏规则”的特征。

根据罗伯特·克利杰的结论:突破思考是一种心态,可以鼓励人不断学习,不停地创造。所以,如果你想改变习惯,尝试新的挑战,那就突破规则,改变游戏方法吧!

所谓改变游戏规则,就是要掌握主控权。要改变规则不难,关键在于有没有求变的决心。一般人遇到没有把握的状况常常会犹豫,所以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通常情况下,你决定“变”还是“不变”的标准是,如果你从以前的经验中找不到任何成功的例子,你就做最坏的打算——可以赔多少?只要赔得起你就做,更何况你可能会赢。

是否求变,还有一个规则:越是有许多人说不,就越该改变。在1993年美国大选中,克林顿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要改变游戏规则!”而老布什总统却说:“我有丰富的经验!”也许老布什落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输在“往后看”,而不是“向前看”。

思路突破:开辟新蹊径

这个世界里充满了追随者、依附者、模仿者,他们喜欢遵循旧的轨道,喜欢以他人之思想为思想。但是社会所需要的却是那些有创新精神的人,能够抛弃走熟了的途径,而闯入新天地的人——那些离开了先例旧方而医治病人的医师,那些用别出心裁的方法办理讼案的律师,那些把新的理想、新的方法带进教室的教师等等。

不要害怕你自己成为“创始人”。不仅仅要做一个人,还要做一个新的人,独立的人,不要老想仿效你的祖父、你的父亲、你的邻居。要知道,没有人能够因仿效他人而得到成功。成功是不能从抄袭、模仿中得来的。成功是个人的创造,是由创始的力量所造成的,所以我们要勇于去做成功路上的创始者。

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就是这样一位富有智慧、善于洞察未来的成功人物。每当人们问及他成功的秘诀时,他总是说:“靠的是比别人稍微走得快了一点。”1917年,松下幸之助在确立自己事业的方向上,靠的就是在自己智慧基础上形成强烈的超前意识。严格地讲,松下幸之助能同电器结下不解之缘并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他的祖上经营土地,父亲从事米行,而他进入社会首先是涉足商业,所有这些都与电器制造业相隔甚远,况且有关电的行业在当时是凤毛麟角的。然而,松下深信电作为一种新式能源,在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需求。因此,投身电器制造,也一定会前途灿烂。尽管在创业伊始,他就受到挫折和打击。然而,这种超前意识使松下有了坚强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正是由于“稍微走得快了一点”,“松下电器”从无到有,从小变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又恢复了和平。遭受战争创伤的人民,在新的和平环境里又重新燃起生活和工作的热情。松下幸之助看到“新文明”将带来世界性的家电热。对于“松下电器”,既是一次发展壮大难得的机会,也是一次艰巨而又严峻的挑战。松下幸之助正是凭借着“稍微走得快了一点”,大刀阔斧地进行机构调整和技术改革,从而使“松下电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松下幸之助第一次访问美国和西欧时发现:欧美强大的生产主要基于民主的体制和现代的科技,尽管日本在上述方面还相当落后,然而这一趋势将是历史的必然。松下幸之助正是把握住了这一超前趋势,在日本产业界率先进行了民主体制改革。管理上给予产业充分的自主权,建立了合理的劳资体制和劳资关系。经济上他改革了日本的低工资制,使员工工资超过欧洲,接近美国水平,并建立了必要的退休金,使员工的物质利益得到充分满足。劳动制度上实现每周5天工作日,这在当时的日本还是第一家。改革之后,“松下电器”的生产突飞猛进,效益日新月异。

“时势造英雄”,被改变了的环境就是一种新的时势,新的发展机遇。无论是地理环境、交际环境,还是职业环境、人文环境,每一次改变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广阔的发展空间。

创新思维是创造活动的前提

创新是21世纪最热门的话题,各行各业都在大力倡导创新。创新决定发展,不创新就意味着淘汰出局。而所有的创新都源于思维:没有灵活的头脑,一切创新都无从谈起。因此,提升头脑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每一个现代人都无法回避的当务之急。

千百年来,人类正是凭借着创新思维在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新思维给人类前进和创造财富提供了原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成果,都是创新思维的物化。古往今来,人们赞美创造,崇尚科学发明,敬仰策划大师,但对人类这种创新思维的本质、物化及其发展等问题,却了解甚少。

人一般都具有正常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形式,但一般的思维不一定能产生创造。创新思维与一般思维尤其是逻辑思维大不相同。

创新思维指的是开拓、认识新领域的一种思维。简单地说,创新思维就是指有创见的思维,是人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从某些事实中更深一步地找出新点子、寻求新答案的思维。

创新思维是潜伏在你头脑中的金矿,它绝不是什么天才之类的独特力量和神秘天赋。运用创新思维,你可以顺利解决大到宏伟的计划,小到日常纠纷中的难题。

那么,什么是创新思维?举个例子,一个艺人举着一块价值9美元的铜板叫卖:价值28万美元。人们不了解,就问他怎么回事。他解释说:“这块价值9美元的铜板,如果制成门柄,价值就增为21美元;如果制成工艺品,价值就变成300美元;如果制成纪念碑,价值就应该达到28万美元。”他的创意打动了华尔街的一位金融家,结果,那块铜板最终被制成了一尊优美的雕像——一位成功人士的纪念像,最终价值为30万美元。从9美元到30万美元,这就是人的创新思维的功劳。

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接受的教育基本上都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在现有知识、经验之内的思维活动,虽然有时候它可以导致一些发现、发明,但是,它们一般都拘泥于已学过的知识,只是在某个范围内按照已知的规律进行判断和推理,从而得出一些结论。

创新思维与逻辑思维相比,不同点主要在于它具有新颖性、独创性及突破逻辑思维的严谨性。与逻辑思维不同,创新思维要突破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的局限,常常是在看来不合逻辑的地方发现突破口。创新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直观、猜测和想象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光凭逻辑思维是不能使一个人产生新思想的。有人说:“对科学行动与积累进行逻辑分析实在是科学发展的一大障碍;科学家越推崇逻辑,他们推理的科学价值就越低,这样说是绝对不过分的。逻辑学所关心的是正确性与确实性,与创新思维完全无关。”这些论述虽有一些局限性,但却进一步说明了创新思维与逻辑思维是不同的。

创新思维本质上就是各种不同思维形式的对立统一,它是一种辩证的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人是靠大脑解决一切问题的。”头脑中的创新思维是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一切需要创新的活动都离不开思考,离不开创新思维。

有人说创新思维就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它是人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从某些事物中更深一步地找出新点子,寻求新答案的思维;也有人说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还有人说创新思维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不管是哪种解释,总之一句话,凡是能想出新点子、创造出新事物、发现新路子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因此,我们要学好、用好创新思维,融会贯通,充分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美国心理学家邓克尔通过研究发现,人们的心理活动常常会受到一种所谓“心理固着效果”的束缚,即容易只把已存在的看成是合理的、可行的,因而在看待某些事物,思考某种问题时,很容易沿着原有的旧思路延伸,受到传统模式的严重羁绊而无法突破创新。

要想培养创新思维,必先打破这种“心理固着效果”,勇敢地冲破传统的看事物想问题的模式,通过全新的思路来考察和分析问题,才有可能产生大的突破。

思路突破:磨砺创新的能力

创新就是看到别人所还未看到的,想到别人还未想到的,站在上升、前进和发展的立场上,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的思维状态,突破思维的定式,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促进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成长和壮大,实现事物的发展。

缺乏创新思维往往是由于自我设限造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亲身经历的各种现象和事件,一个个都进入到我们的头脑中而构成了思维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指引我们快速而有效地应对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问题,然而另一方面,它却无法摆脱时间和空间所造成的局限性,让人难以走出那无形的边框而始终在这个模式的范围内打转转。创新对于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在生活中不断训练和深化自己的创新思维。但是培养创新思维也是有条件的,我们在此之前还必须得具备两种能力。

第一,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在风风雨雨的事业之路上闯出一片天地。独立思考是一个人成功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心理素质,做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并且在所进行的创造中获得无穷的乐趣!一位学者指出:“人们只有在好奇的引导下,才会去探索被表面所遮盖的事物的本来面貌。”好奇,可以说是创造的基础、动力。创造性思维构想的事物有如火花般闪现一瞬,稍纵即逝,这种稍纵即逝的思维的火花就是灵感。所以我们在工作中一旦发现有利于事业发展的意念、灵感,就要赶快抓住。

第二,敢于付诸行动的能力。具有创造性的员工,绝不会仅仅是个空想者,如果你拥有了创新的观点,必须立刻付诸行动。马上去做,放手去做,你就会有力量,可以克服眼前的困难,克服恐惧,达到全新的境界。如果员工总给老板提意见,而不去勤奋刻苦地工作,也不敢尝试新的方法,就会因恐惧失败而不敢迈向成功的高峰。

总之,创新是成功的牵引力,它牵引着你的梦想之旅,促使你踏上成功之路、快乐之途,创造出双赢的局面。

思想超前方能无中生有

昨天的努力,今天的奋斗,都是为了赢得明天的辉煌。明天是未知的,是不可猜测的,但我们却可以利用超前思维预知和把握未来。综观无数成功案例,杰出人士就是靠超前思维拨开了现实的层层迷雾,突破了发展道路上的重重障碍,最终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思想超前,就是未雨绸缪,以长远的眼光,对未来早做谋划。思想超前的人,能够洞悉种种隐匿未现的机遇,从而早做准备,果断出击,实现“无中生有”的目标。

要走无中生有的路,就要运用超前思维以“见人所未见”,“为人所未为”。套用鲁迅名言:“无路处本来就是创新的路。”要走无中生有的路,就要有魄力、有决心、有方法,搭别人的车走自己的路,或借用别人的路,行自己的车。要走无中生有的路,还要有很高的心理素质。

思想超前的人,能高瞻远瞩地看清时代的发展方向,所以能引领时代的潮流。青年时期的比尔·盖茨就是个具有超前思维的人物,下面我们来看看比尔·盖茨的成长经历。

比尔·盖茨中学毕业后如愿以偿地被哈佛大学录取。但是程序员的工作和计算机的魅力深深吸引着他,他每日和保罗一起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们的技能和知识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希望。

比尔·盖茨一边在哈佛大学读书,一边想着计算机领域的发展,而且把主要的心思用在了计算机上。而他的好友保罗则是一旦发现计算机在国际领域的新动向,就跑来告诉比尔·盖茨。有一次,保罗在一份杂志上见到了一台微型计算机照片,就拿着它来找比尔·盖茨。比尔·盖茨见说明中写着:“世界上第一部微型计算机,可与商用型号的计算机相匹敌。”比尔·盖茨超前的思维能力使他有意识地对保罗说:“看来计算机像电视机一样普及的时代就要到来了。”两个人为此兴奋不已。他们在朦胧中看到了自己的事业和梦想,这两个天才少年用他们的兴趣和天才的头脑,预见到了一个庞大的新兴科技领域的出现,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希望。

比尔·盖茨和保罗在喜出望外之后,下决心大干一番。他们决定为新诞生的微型计算机编制语言,也就是系统软件。他们超前的思维已经意识到,如果没有便于应用的程序,计算机就毫无价值可言。比尔·盖茨和保罗抓住这个机会,立即进了哈佛大学的计算机中心。两个孩子昼夜奋战,一刻不停地干起来。经过连续8个星期的奋战,他们为微型计算机设计了一个取名为“登上月球”的游戏程序。在实验后,他们认为可以让这个程序工作了,于是,保罗带着这个刚刚诞生的程序,乘飞机到新墨西哥州微型计算机诞生的公司去试用。结果是,第一次实验就获得了成功。

在这个时候,比尔·盖茨已经意识到,一个大好的商机已经来临了。为此,他决定离开哈佛,和保罗一起开办软件开发公司。这样,比尔·盖茨没有毕业就离开了哈佛,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1975年7月,比尔·盖茨和保罗在亚帕克基市创立微软公司。最初名字为Mi-crosoft,不久其中间的连字符即被去掉,“微软”之名出自“微电脑软件”之意。虽然,比尔·盖茨并不认为构思一个名字就是一项成就,但是他对这个由他亲自替公司起的名称感到十分得意。他认为,“微软”之名用于一个专门开发微电脑软件的公司最合适了,何况,整个电脑软件行业目前只有唯一的一家微软公司。

他们创办公司的宗旨是:要为各种各样的微电脑开发软件。当时,比尔·盖茨还不到20岁。

比尔·盖茨的经历只是一个特别的个案,但是他带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极其深远的。他少年时期的超前思维以及前瞻性的眼光,对我们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及影响。我们也应向比尔·盖茨学习,努力培养自己的超前思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希望,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

思路突破:“无中生有”,要不畏惧失败

创新意味着机会,同时也意味着风险。要走无中生有的路,要想做出无米之炊,没有点胆量、气魄是万万不能的,因此,谁要想走出前人所未走之路,谁要想成人所未成之功,谁就要不畏惧失败,要勇于承受风险。

威尔士是美国东北部哈特福德城的一位牙科医生,是西方世界医学领域对人体进行麻醉手术的最早试验者。在威尔士以前,西方医学界还没有找到麻醉人体之法,外科手术都是在极残酷的情况下进行的。

后来,在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笑气(氧化亚氮)以后,1844年,美国化学家考尔顿考察了笑气对人体的作用,带着笑气到各地做旅行演讲,并做笑气“催眠”的示范表演。这天他来到美国东北部哈特福特城进行表演,不想在表演中发生了意外。在表演者吸入笑气之后,由于开始的兴奋作用,病人突然从半昏睡中一跃而起,神志错乱地大叫大闹着,从围栏上跳出去追逐观众。在追逐中,由于他神志错乱,动作混乱,大腿根部一下子被围栏划破了个大口子,鲜血涌泉般地流淌不止,在他走过的地上留下一道殷红的血印。围观的观众早被表演者的神经错乱所惊呆,这时又见表演者不顾伤痛向他们追来,更是惊吓不已,都惊叫着向四周奔去,表演就这样匆匆收了场。

这场表演虽结束了,但表演者在追逐观众时腿部受伤而丝毫没有疼痛的现象,却给现场的牙科医生威尔士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于是他立即开始对氧化亚氮的麻醉作用进行实验研究。

1845年1月,威尔士在实验成功之后,来到波士顿一家医院公开进行无痛拔牙表演。表演开始,威尔士先让病人吸入氧化亚氮,使病人进入昏迷状态,随后便做起了拔牙手术。但不巧,由于病人吸入氧化亚氮气体不足,麻醉程度不够,威尔士的钳子夹住病人的牙齿刚刚往外一拔,便痛得那位病人“啊呀”一声大叫起来。众人见之先是一惊,随之都对威尔士投去轻蔑的眼光,指责他是个骗子,把他赶出了医院。威尔士的表演失败了,他的精神也崩溃了。他转而认为手术疼痛是“神的意志”,于是他放弃了对麻醉药物的研究。

可是他的助手摩顿与其不同,摩顿开始了自己的探索。1846年10月,摩顿在威尔士表演失败的波士顿医院当众再做麻醉手术实验。结果在众目睽睽之下,他获得了成功。

“无中生有”是需要气魄、胆识和毅力的,在“无中生有”的创新之路上,往往有失败和风险同行。成功属于能够不畏艰险,善于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并坚持到底的人。

形成创新思维的习惯

如何保持创新思维,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事业成败,因为只有创新才能激活自己全身的能量,才能更好地投入到事业中去。

邹衡教授说过:“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能拯救自己,始终陷入痛苦的挣扎中呢?就是因为他们有健康的身体,却无健康的大脑,没有认真思考的能力,完全不能根据自身条件和时机寻找一条有创意的道路。创新思考是你在百般无奈时、沉思默想时意外的发现,是一种细致的观察,是一种才智的爆发!”

生活中,思维创新更是不可缺少的。以求职为例,职业的多样性,给每个求职者提供了可能。那种认为只有一种职业适合自己的观点,肯定是错误的,因为它本来就缺少创意,仅仅是一种不愿努力改变自身被动状态的懒惰心理而已。

“唯有工作改变才能创新人生。这就是说,现代人试图改变人生的方法就是把智慧用在工作的创新中,力戒一种工作适合于自己的观点。用不同的工作挑战自我,就是最大的创新!”

而这些,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实现。想成功就要开动大脑,思考自己的未来,才会有所突破,你的人生才会多姿多彩。

一位教授说过:“考试的时候,你们把我讲的内容全部复述出来,最多也只能得‘良’,我要的是你们自己的思想。”这种学术上的包容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影响到他们的学生时代,而且对他们日后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都是一个启迪、一份宝贵的思想财富。

如果你想成功,一定要养成思考创新的习惯,因为它是成大事的催化剂。你要不停地思考,在学习前人优秀的东西的同时,要用创新思考的习惯,突破前人的束缚,突破那张网。

18世纪化学界流行“燃素学”。这种认为物体能燃烧是由于物体内含有燃素的错误学说,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许多科学家都去积极寻找燃素,没有一个人对此表示怀疑。瑞典化学家舍勒也是热衷于寻找燃素的人,他从硝酸盐、碳酸盐的实验中,得到了一种气体,实际上就是氧气。但他却以为自己找到了燃素,命名为“火气”,并解释为火与热是火气与燃素结合的产物。舍勒如果不受燃素说的影响,当时就得到了氧气的发现权。英国人普利斯特在实验中也得到了氧气,可是也因为笃信燃素说,而把氧气说成“脱燃素的空气”,遭到了和舍勒同样的命运。

后来,普利斯特把加热氧化汞取得“脱燃素的空气”的实验告诉了拉瓦锡。拉瓦锡却未从众,他不受“燃素说”的束缚,大胆地提出怀疑,经过分析,终于获得了氧气的发现权,使化学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要善于思考、敢于否定前人,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学习新知识,不能完全依靠老师,也不能盲目迷信书本,应勇于质疑。勇于提出问题,这是一种可贵的探索求知精神,也是创造的萌芽。由于知识的继承性,在每个人的头脑里都容易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概念世界,而当某些经验与这一概念世界发生冲突时,惊奇就开始产生,问题也开始出现。而人们摆脱“惊奇”和消除疑问的愿望,便构成了创新的最初冲动,因此“提出问题”是创新的重要前提。

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创新而向历史发出了挑战,或许人们已经把他们的容貌淡忘了,但他们的精神,他们对历史做出的贡献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你应把创新作为自己思考的特质之一,努力成就自己的事业。

思路突破:思维创新的5个阶段

知识改变命运,创新成就未来。如果没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乃至我们的国家就不可能赢得未来竞争中的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我们将不得不处处受制于人。因此,自主创新之路,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我们要学会创新,善于创新。我们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创新的工作,完成创新的使命。

创新活动共分5个阶段。

1.最初的观念

你有一个问题要解决或有一件事要做,你想找一个更好的工作,你的房子需要重新装修一下,你想把你们公司里的废料做成有用的副产品等,这些都属于最初的观念。

2.准备阶段

现在你要寻找一个发展这个处在萌芽状态下的观念的所有可能的方法。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资料,阅读有关书籍,记笔记,和别人交谈,提出问题。要善于接受新东西。这些都是开动我们想象力的跳板。

3.酝酿阶段

可让你的潜意识活动起来。散散步、小睡一会儿、洗个澡、做做其他的工作或娱乐一会儿,把问题留到以后再解决。正如作家埃德娜·弗伯说过的:“一个故事,要在它自己的汁液里慢慢炖上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成熟。”

4.开窍阶段

这是创新过程的最高阶段。思维豁然开朗,一切东西都突然变得井井有条。达尔文一直在为写作《进化论》收集材料,直到有一天,当他坐在马车里旅行时,这些材料突然一下子融为一体了。达尔文写道:“当解决问题的思想令人愉快地跳进我脑子里的时候,我的马车驶过的那个地方我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开窍是创新过程中最令人兴奋和愉快的阶段。

5.核实阶段

不管你的见识多么高明,但开窍时得到的启示可能是根本靠不住的,这时便要发挥理智和判断的作用。你的预感或灵感都要经过逻辑推理加以验证。你要回过头来尽可能客观地看待你的设想。你要征求别人的意见,对这出色的设想加以修正,使之趋于完善;而且,经过核实,你往往会得出更新、更好的见解。

为帮助你进行创新活动,这里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

首先你必须激发自己,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一个强烈的愿望。最好的主意往往出自那些渴望成功的人。爱迪生为了能继续工作,就以拼命多赚钱来激励自己。在成了百万富翁以后,他说:“任何不能卖钱的东西我都是不会发明的。”

其次你还必须为自己制造一种紧迫感,戒除拖延的恶习。给自己规定一个期限以提出新的思想。期限规定不但要合理,而且要有鞭策性,以造成必要的压力。期限规定后要坚决贯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