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不如求己 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节 膀胱经大药房——让排毒通道畅通无阻

正说膀胱经大药

在中医里,膀胱经号称太阳,是很重要的经脉,它起于内眼角的睛明穴,止于足小趾尖的至阴穴,交于足少阳肾经,循行经过头、颈、背、腿、足,左右对称,每侧67个穴位,是十四经中穴位最多的一条经,共有一条主线,3条分支。

申时(下午3点到5点)为膀胱经当令的时段。因为膀胱经经过脑部,而此时膀胱经又很活跃,这使得气血很容易上输到脑部,所以这个时候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效率都是很高的。古语就说“朝而授业,夕而习复”,就是说在这个时候温习早晨学过的功课,效果会很好。如果这个时候出现记忆力减退、后脑疼等现象,就是膀胱经出了问题,因为下面的阳气上不来,上面的气血又不够用,脑力自然达不到。也有人会在这个时候小腿疼、犯困,这也是膀胱经的毛病,是阳虚的象,很严重。

《黄帝内经》中说:膀胱经有问题人会发热,即使穿着厚衣服也会觉得冷,流鼻涕、头痛、项背坚硬疼痛,腰好像要折断一样疼痛,膝盖不能弯曲,小腿肚疼,股关节不灵活,癫痫、狂证、痔疮都会发作,膀胱经经过的部位都会疼痛,足小趾也不能随意运动。缓解这些症状就要经常在申时刺激膀胱经,但是膀胱经大部分在背部,所以自己刺激时,应找一个类似擀面杖的东西放在背部,然后上下滚动,这样可以有效刺激相关穴位,还能放松整个背部肌肉。也可以在脊柱两旁进行走罐,对感冒、失眠、背部酸痛的疗效很好。在头部,循着膀胱经的循行路线用手模仿梳头动作进行刺激,能够很好地缓解头昏脑涨。

另外,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无时不在传输邪毒,而其他诸如:大肠排便、毛孔发汗、脚气排湿毒,气管排痰浊,以及涕泪、痘疹、呕秽等虽也是排毒的途径,但都是局部分段而行最后也要并归膀胱经。所以,要想去驱除体内之毒,膀胱经必须畅通无阻。

足太阳膀胱经

小腿抽筋,点压承山穴即可缓解

生活中,不少人经常会突然出现小腿抽筋。别小看小腿抽筋,厉害时,还真让人难受,使人动弹不得。发生在小腿和脚趾的肌肉痉挛最常见,发作时让人疼痛难忍,尤其是半夜抽筋时人往往会痛醒,好长时间不能止痛,且影响睡眠。此时如果采取中医的点穴法,还真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就是点按承山穴。

具体操作方法:当发生小腿抽筋时,患者首先选好椅子取轻松的坐姿,自己或请他人帮忙,以大拇指稍用力点按患腿的承山穴,用力要大,力达肌肤深层,接着按顺、逆时针方向旋转揉按各60圈;然后,大拇指在承山穴的直线上下擦动数下,令局部皮肤有热感;最后,以手掌(虚掌)拍打小腿部位,使小腿部位的肌肉松弛。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后,小腿转筋症状即可消失。

承山穴是位于人体小腿后面,腓肠肌两肌腹之间的凹陷顶端,左右小腿各一穴。“承”指承接,“山”指山路,其所处位置形如山谷,因而得名。承山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有疏通经络、散热通积的功效。对治疗痔疮、肛裂、下肢疼痛麻木、肩周炎、无器质性病变的便秘都有很好的疗效。

这个穴位找起来也比较方便,顺着小腿后面往下推,肌肉变薄处或者感觉到一个尖儿的地方就是。在进行点按时小腿会感到酸、胀或者疼,但点完之后效果很好。

承山穴的位置

时常晕车,敲膈腧穴、吃核桃就能解决

生活中有些人坐上汽车后没多久就觉得头晕,上腹部不舒服、恶心、出冷汗,甚至呕吐;尤其当汽车急刹车、急转弯或突然启动时更厉害,下车休息片刻即可逐渐减轻或恢复。有的人这种晕车症状还可持续几天,真是痛苦不堪。这是怎么回事呢?

从中医角度讲,晕车的症状根源在胃。人坐在车上,车子在前进过程中必然会颠簸,人也不免随着摇晃。摇晃即震动,人体脏腑之中,胃为燥土,就仿佛那沙土地,受了震动就会有沙子滑落,所以脏腑之中,胃最怕震动。当胃受到震动后,本来应该在胃内安静蓄积的胃气沿经络直上于脑。而当人的脑部受到干扰,造成气积过多时,就会出现头昏脑涨的感觉。

这时候你可以选择后背的膈腧穴进行按揉,可使眩晕快速缓解。但是这种方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要想根治晕车症,每天吃几颗核桃就行了。

每日取生核桃4颗,早晚各2颗,把核桃仁用水煮熟后吃,如果家里煮稀饭,也可以放进稀饭里煮熟吃。坚持3个月,晕车症状可明显改善。年轻人消化力强,一次可以多吃些,这样好得更快。核桃像脑,能补益脑气,使脑气填实大脑,并且使胃受震动后溢出的胃气不至于窜向大脑,这样,乘车时眩晕症状就不会再出现了。

一般,经常晕车的人会在乘车前备有晕车药,但是,提醒大家的是,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服用晕车药。因为晕车药之所以能抗晕车,是因为它把胃受震动而溢出的气分散掉了,这是很伤胃气的,同时也给人体健康埋下了其他隐患。所以,经络疗法和食疗法才是治疗晕车最稳妥的方法。

得了心肌炎,按摩心腧穴有疗效

老年人身体虚弱、免疫功能下降,患感冒后病毒侵入心肌,导致心肌炎,甚至出现心绞痛、心衰等致命疾病。若抢救不及时,就会危及生命。这时,只要快速按摩心腧穴,就可起到缓解病情的良好疗效。

中医认为,心腧穴是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主治心肌炎、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心内膜炎、心膜积液、心包炎、胸痛等疾病。因此,患心肌炎时按摩此穴是对症施治的。

具体操作方法:患者脱掉上衣后,趴在平板床上,双下肢并拢,双上肢放入肩平横线上。术者或家属可利用双手大拇指直接点压该穴位,患者自觉局部有酸、麻、胀感觉时,术者开始以顺时针方向按摩,坚持每分钟按摩80次,坚持每日按摩2~3次,一般按摩5次左右,可起到明显疗效,再按摩2~3天可起到治疗效果。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杜绝烟酒及任何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及豆制品和海产品。另外,坚持每晚用热水泡脚25分钟,可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心腧穴的位置

人流手术后,用肾腧和京门来暖肾

现代医学发达了,无痛人流也日益普遍,因为痛苦小,对工作影响不大,使得很多女性在做完手术后,仍然像平时一样照常上班,饮食上也没有顾忌,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

人流又叫“小月子”,如果不注意休息保养,就很容易损伤肾阳,使肾气严重亏损。肾阳是全身阳气的根,根基不稳,全身的阳气又怎么能旺盛呢?因此有的女性在月经期间就出现了一系列的不适症状,如腰腿酸痛、全身乏力、怕冷怕风、腹痛、腹泻等,其实这都是由肾阳虚引起的。

要改善这些不适症状,就要给自己的肾送温暖,这时就要借助肾腧和京门这两个穴位了。

京门、肾腧两穴的位置

肾腧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一个穴位,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与肚脐在同一高度。京门穴,别名气府、气腧,在侧腰部,第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方,属足少阳胆经,是肾的募穴,相当于肾脏忠实的幕僚,可以把艾灸的补阳作用传达给肾脏。肾腧和京门这两个穴位一个在背部,一个在腹部,一阴一阳,相辅相成,同时按揉就可把温暖送给自己的双肾了。

养肾最好的方法是艾灸,经前一周开始,在每天下午5~7点肾经运行最旺盛的时候艾灸每个穴位5分钟,但是如果在夏天怕上火的情况下,可以改用手指按揉,也可以取到同样的效果。

除了穴位疗法外,女性在人流术后还要特别注意休息、补充调养,可以多吃一些莲子,喝姜枣红糖水、小米粥,多吃鸡蛋、肉类,冬季可适当多吃点牛羊肉等;还要注意保暖,不要碰凉水。

补脾气虚,脾腧、足三里最好用

说起脾虚,想必很多人还是一头雾水,其实这种症状很常见:脘腹胀满,食后为甚,口不知味,甚至不思饮食,大便溏薄,精神不振,形体消瘦,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苍白,或肢体浮肿,舌淡苔白,脉缓软无力。

这些表现体现了两个方面的病理变化:一是脾脏运化功能的减弱,脾失健运,精微不布,水湿内生,故纳少腹胀,便溏;脾虚失运,水湿泛滥,故肢体浮肿。二是气血生化不足,脾主四肢肌肉,脾气不足,肢体失养,故肢体倦怠;气血亏虚,中气不足,故精神不振,少气懒言,形体消瘦,面色萎黄。

脾气虚证的治疗以益气健脾为主,在经络治疗方面,应该选用脾腧和足三里两个大穴。

脾腧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是脾脏的精气输注于背部的位置,和脾直接相连,所以刺激脾腧可以很快恢复脾的功能。《针灸大成》中说它可治“善欠,不嗜食”,也就是老打呵欠,总是昏昏欲睡。

足三里、脾腧两穴的位置

刺激脾腧最好的办法是拔罐,其次是按揉,也可以艾灸,但是因四季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早春和晚秋最好拔罐,夏末和冬季应该艾灸。夏冬两季艾灸不但可以温补脾气,还可以祛湿,尤其是夏末,这时候的天气有湿有寒,艾灸最为合适。其他时候则以按揉为主。

每天晚上8点左右刺激最好,因为这是脾经精气最旺盛的时候,这时,一天的工作已基本结束,而且运转了一天的“脾气”已经有些疲惫了,这时补,一来可以缓解白天的劳累,二来可以为第二天蓄积力量。

脾腧在脊柱旁开两指的直线上,平对第十一胸椎棘突(肚脐正对着脊柱的地方为第二腰椎,向上4指处即为第十一胸椎)。

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所入为合”,它是胃经经气的必经之处,要是没有它,脾胃就没有推动、生化全身气血的能力。古人称“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民间流传“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可见足三里对身体的重要性。

足三里一定要每天坚持刺激,也可以找一个小按摩锤进行敲击,力量要以产生酸胀感为度,每次至少揉3分钟。冬天的时候也可以艾灸。

具体操作方法:每天饭前饭后各半小时的时候按揉两侧足三里穴3分钟,可以左右交替着刺激,然后晚上8点左右再在两侧脾腧上拔罐15分钟,起罐之后喝一小杯温开水。

另外,在饮食上,脾气虚的患者宜多吃具有补气健脾功效的食物,如山药、莲子、大枣、黄豆、薏仁、胡萝卜等;还要注意调整心态,让精神振奋起来,豁达、乐观的精神状态对于治愈疾病有很好的辅助效果。

防止心阴虚,给心腧拔罐就可以了

现代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为了保住“饭碗”,不得不放弃休息时间而拼命工作,又没有时间锻炼身体,从而使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常常感到心慌、心烦、头晕耳鸣、工作时不能集中精力、睡眠质量也很差,这些都是典型的亚健康状态。而在中医看来,亚健康的根源就是心阴不足,也就是心阴虚了。

在五行中,心属火,火属阳,五脏又属阴,所以心是阴中之阳。在心阴心阳中,心阴的力量更为薄弱,也就更容易受到侵袭。现代人在工作和生活的重压下,极易耗费心血。血属阴,心血就是心阴,所以,心血耗费的多了,就会导致一些我们前面说的“虚热”症状。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在经络中的流通要靠气的推动,而气也要靠血来当它的运载工具,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所以,当心血阴虚的时候,气就没有可以搭载的工具了,不能运行到全身各处,出现诸如心慌、气短等症状也就不奇怪了。另外,“心主神明”,在心气血两虚的情况下,心脏的功能必然会下降,那么它就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控制人的精神意志了,人也就相应出现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所以,当出现心阴虚的症状时,一定要注意补心血,而在人体的经穴中,补心血的最佳穴位是心腧。

心腧位于人体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或左右约1.5寸),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还是心的背腧穴,具有宽胸理气、宁心安神、通调气血的功效。因此,当心血阴虚时,每天晚上坚持在两侧心腧穴上拔罐10分钟,就可以补足心神气血,也就不会有心慌意乱、精神恍惚的症状发生了。

为配合经络疗法,我们还可以采用食补的方式来补心血,桂圆莲子粥就是不错的选择。取莲子、桂圆肉各30克,百合15克,麦冬10克,冰糖适量,加水适量,煮到莲子酥烂时即可。其中,百合和麦冬最好先用水泡上一两个小时,这样更容易煮烂。此粥在睡前一小时喝最好。

最后,还要注意加强锻炼,内外结合,才能更好更快地恢复健康活力。

经期腹泻,灸脾腧穴祛虚寒

小芬是一个职业女性,每次来月经都不能上班。连续几天肚子疼得厉害,还拉肚子,一天上好几次厕所,身上出虚汗,有时还会浮肿,月经量多,颜色淡,来一次月经就像经历一次大磨难似的。一次,她不得不去看中医,医生告诉她每天灸背部就能治好,她按照医生的叮嘱实行了,没几个月经期腹泻就好了。

之所以会出现经期腹泻的状况完全是脾气虚的缘故,这在年轻女孩子的身上比较常见,因为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很多女孩子都会节食减肥,常吃一些青菜水果之类的食物,而远离肉类和主食,时间长了就会使脾虚寒。当来月经的时候,气血就会充盈冲脉、任脉,脾气会变得更虚。因为脾是主运化水湿的,脾不能正常工作了,那么水湿也会消极怠工,不好好工作,也就不能正常排泄了,所以就会出现腹泻,如果泛滥到皮肤就会出现脸部浮肿。

可见,要想经期不腹泻就要补脾气,而补脾气最好的办法就是灸脾腧穴。脾腧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每天坚持灸此穴就能缓解经期腹泻的症状。灸此穴最好在上午7~9点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