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自己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章

善待心灵

没有被洗涤过感动过整理过的心灵永远是干涸的

所谓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满足感,它和快乐一样,不是建立在某些世俗之上,而是守候着一份宁静、温馨、平淡。擦亮你的眼睛,善待心灵,仔细地观察生活,你会发现,其实幸福快乐就在你身边,就在那点点滴滴的事情中。

和自己的心灵对话

静心聆听,你会听见自己的声音。这样你不但不会被一些乱七八糟的情绪与感受所困扰,反而能够排除它们。这时,你才是生活的主人、生命的主宰。

“年复一年地过着单调的日子,没意思!难道就这样活着!“”恋人难寻!知己更难寻!有些心事,不知要说给谁听!”你是不是也常常有类似的烦恼与困惑?看似生活很正常,感受上却似走进生活的误区。有点儿茫然,有点儿遗憾,有点儿浑噩,有点儿疲惫,有点儿期盼,有点儿幻想,总之,就是被一些莫名其妙的情绪、感受占据了内心的思想,而懒得去理清。

你之所以会被这样的情绪困扰着,就是因为平时不善于自己与自己沟通、调节感受、清理思绪的缘故。经常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你就会越来越认清自己,越来越认清生活,越来越认清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用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许多纷争,都因心烦气躁而产生。如果能于事发前,让心情平静下来,和自己的心灵对对话,那么许多的纷争就不会产生了。

心理学家们认为与自己心灵对话有如下作用:

1.自己的音调有一种使人镇静的作用,有一种安全感和人际交往的感受。

2.与自己大声对话可以调整大脑中紊乱的思绪,尤其是在紧张劳累时。

3.可以改善睡眠,因为冥思苦想属于混乱的内心对话。

4.把担心和忧虑的事情,自己讲出来就没什么问题了,压在心中的石头就会被搬掉,赶走烦愁,从而达到心理平衡。

5.与自己对话对一些个人问题可以较轻松地解决。就像对待朋友,澄清矛盾冲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解决,各自发表见解,在说的过程中,各种错误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一目了然,最后决定就比较容易了。

关照心灵,与自己对话,问问自己:满意这样的生活吗?我要的自己是现在的自己吗?我希望自己是什么样子?生命如果这样走完,我会不会有遗憾?我的待人处事哪里有错?我是不是还要追求工作上的成就?我让生活压垮了或埋没了吗?我快乐吗?人生至此,我得到了什么、失落了什么?我还想追求什么……

平静下来!将琐碎的事情、生活的烦忧暂时抛到九霄云外。清净的心灵是美好生活、完整生命的基础。内心必然影响外在。想走出混乱、枯竭的过去,营造新生活吗?你不必急于寻求专家,学会自己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吧!当它是知己,当它是恋人,当它是导师,经常与它沟通,与它畅所欲言,它必会给你满意的解答!

乐观还你一片心灵的晴空

乐观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涵养,一种对人生的透视和彻悟。人只有在保持乐观时,才会有完整的自我、积极的创造,才会永葆青春、魅力永恒。

乐观是指人们在遭受挫折打击时,仍然坚信情况会好转:“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乐观的人在逆境中不悲观,不绝望,信心坚定,斗志旺盛。他们充满活力,以豁达的态度生活,因此他们总是具有感染力与号召力,几乎所有成功的人都具有乐观的精神。

乐观是一种生活态度,真正的幸福来自内心,它不能以财富、权力、荣誉和征服来衡量。乐观是一种积极的处世态度,是以宽容、接纳、愉悦的心态去看待周边的世界。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如真空状态简单纯一,不如意的事情是难免的。

美国有一对兄弟,一个出奇的乐观,一个却非常悲观。他们的父母希望兄弟俩的性格都能改变一些。

有一天,他们把那个乐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屋子里,把悲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放满漂亮玩具的屋子里。

一个小时后,他们的父母走进悲观孩子的屋子时,发现他坐在一个角落里,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在哭泣。原来,他不小心弄坏了玩具,怕父母会责骂自己。

当父母走进乐观孩子的屋子时,却发现孩子正在兴奋地用一把小铲子挖着马粪,把散乱的马粪铲得干干净净。看到父母来了,乐观的孩子高兴地叫道:“爸爸,这里有这么多马粪,附近肯定会有一匹漂亮的小马,我要给它清理出一块干净的地方来!”

这个乐观的孩子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从报童到好莱坞明星,再到州长,直至当上了美国总统。这中间,乐观的性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同一环境下的两种不同心态的人,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是不同的。人性的乐观和悲观,其实主要还是自己的心态问题。就好像两种性格的人走进同一片森林,悲观的人可能会说这里蚊子太多,闹哄哄的,影响了他欣赏花草的雅兴;而乐观的人可能会说这里除了美丽的花草,还有蚊子在唱歌,真是太美妙了。如果两个人再走出这森林,悲观的人可能又会说无聊、郁闷和压抑之类的话了;而乐观的人就会觉得四周一片明亮,自己的内心世界豁然开朗。

乐观是一种性格或倾向,让人能看到事情有利的一面,期待最有利的结果。乐观与悲观的最大区别就是对有利和不利事件原因的解释。乐观主义者认为,有利的、令人愉快的事情总是永久的、普遍的,他们能够促使好事发生,而一旦不利事件发生,他们也能将之视为是暂时的。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活中,事业不顺心、爱情变异、人际关系紧张等矛盾,难免找我们的麻烦。在这些变故面前,我们能否做到临变不乱,遇乱不惊,泰然处之?乐观是至关重要的。面对现实,以及面临生存的竞争,我们怎样才能将自己的心理调整到快乐状态,使乐观成为不可或缺的维他命,来滋养自己的生命?

第一,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的心境。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不必太在意,太苛求,更不要怨天尤人。因为世界上让所有人都注意的事情太少了。

第二,不攀比,不嫉妒。只要我们尽了力,发了光,问心无愧,虽然所处的境况还大有改进的余地,但也要怡然自得。

第三,要学会幽默和自嘲。遇到困难或不幸时,不要捶胸顿足,呼天喊地,痛不欲生,一蹶不振,而是要运用幽默或自嘲,驱走痛苦,保持达观洒脱的精神境界。

第四,要注意处理好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保持乐观的客观条件之一。处理好人际关系需注意的环节很多。最重要的是克服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不苛求别人先接受自己,要先接受别人。“屈己从人”,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分析他的合理性。

第五,不为功利所累。人只有真诚地生活过了,经历过了,真的追求过,破灭过;真的爱过、恨过;才能有大智慧,才能真的看破何为虚枉,而不是一味追赶时髦,受功利实用的目的左右,才能够步伐稳健地走向自己的本色,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拓展。

第六,把主要精力用在工作上。松下助之幸认为:“假如你发现工作适合自己的能力和个性,而拼命地工作,我认为这才是人生真正的乐趣。”因为事业上的追求,个人才能的充分发挥,常常是人们保持良好心态的原因。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是在追求的过程中。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也正是他专心致志从事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并取得成绩的时候。

人生既有阳光也有风雨,一个人要想赢得人生,就不能总把目光停留在消极的事情上,那只会使人沮丧自卑、徒增烦恼,让人生被生活的阴影遮蔽它本该拥有的光辉。

其实一时的困境并不意味着你的整个人生都是灰暗的,只要你永远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笑迎人生的一切,那么风雨过后,你一定能见到绚丽的彩虹。

随时自我反省,抚去心灵的灰尘

反省是对心灵之镜的拂拭,是精神的洗濯,它涵盖了我们整个生命的全部内容。小到我们个人,大到人类社会,从内在欲求到外在言行,无不在反省的范围之中。

古人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这就是说,看到别人的优点,就要设法使自己也具有同样的优点;看到别人的缺点,就要反省自己,看自己是否也存在类似的缺点。这就要求我们要经常反省自己,并从反省中获取前进的力量。

美国乔治大学的一名教授作了一项调查。在调查中,他选择了1000名在各自的领域非常成功的人士,针对“获得成功的方法”这个问题作了一份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得知:这1000名成功人士中,有900多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做自我反省。这名教授根据这一发现,提出“随时做自我反省,可以助你获得成功”这一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回应。

夏朝时候,一个背叛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抵抗,结果伯启被打败了。他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伯启却说:“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缘故。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从此以后,伯启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饭,照顾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自我反省对人生来说有很多的帮助。比如:可以发现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需要改善;而哪些地方虽然做得已经很好了,但是里面还有很多值得继续努力挖掘的潜力,所以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时,在自我反省时,用已经获得的成功鼓励自己,可以增强一个人的自信心,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凯因斯是华尔街著名的经济学家,同时也是投资公司的著名高级顾问。凯因斯一生非常成功,年纪轻轻就已经是百万富翁了。当记者要他谈一谈自己的成功之道时,凯伊斯却说:“我有一个习惯,喜欢为自己制订计划。计划包括每一年的计划,也包括每一个月的计划,甚至还落实到了每一天。可以这样说,我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这些计划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记者问:“计划?怎么利用这些计划呢?”凯因斯说:“只有计划是不行的,还要严格地执行计划。这就涉及到自我反省。我每天都要自我反省,看一看今天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凡是没有做好的地方,必须得想办法弥补。同时,再想一想今天的成绩,用他们来鼓励自己来继续努力。用同样的方法,每一个月、每一年都要做这样的反省。”凯因斯最后补充说:“自我反省真的很有效果,既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又可以知道自己的优点,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与人生,这对于获得成功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个具备反省能力的人,一定是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人。因为,反省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心智不断提高的过程,是一个人心灵不断升华的过程;也是我们对所遵循的标准不断反思和不断提高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决问题、处理麻烦;在不断失败和挫折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明白哪些地方需要不断纠正,哪些地方需要不断改善。

一个具备反省能力的人,一定是具有自我否定精神的人。自省的第一前提,就是要勇于认错,每个人都会有错误和缺点,有了错误,主动接受批评和自我批评,既不自负自傲,也不过分谦卑,认真反省自身缺点,从而不断改进自己、追求卓越。

一个具备反省能力的人,一定是可以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的人。他们不会害怕自我批判和自我否认,因为他们知道自我否认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他们总是能够找到自己的不足,力求改正这些不足;他们总是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别人的批评中汲取营养,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因此,在自我否认的背后,他们实际上有着充分的自信,相信能够使自己变得更优秀。

人的一生中,沉沉浮浮、起起落落是经常有的事情,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随时做自我反省。反省的目的是,修正自己的错误,继续发扬自己的长处,尽量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创造美好的人生服务。

调适自己的情绪

人们都愿意处于欢乐和幸福之中。然而,生活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并且经常发生祸不单行的事。频繁而持久地处于扫兴、生气、苦闷和悲哀之中的人必然会有健康问题,甚至减损寿命。善待自己的心灵,就必须调适自己的情绪。

我们常常会逗泪眼汪汪的孩子说“笑一笑呀”,结果孩子勉强地笑了笑之后,跟着就真的开心起来了。情绪改变导致行为改变。心理学家艾克曼的实验表明,一个人总是想象自己进入某种情境,感受某种情绪,结果这种情绪十之八九真的会到来。一个故意装作愤怒的实验者,由于“角色”的影响,他的心率和体温会上升。

一位初探歌坛的歌手寄出自制的录音带给某位非常著名的制作人后,就日夜守候在电话机旁等候回音。

第一天,因为他满怀期望,所以情绪好极了,逢人就大谈抱负。第17天,他因为情况不明,所以情绪起伏,胡乱骂人。第37天,他因为前程未卜,所以情绪低落,闷不吭声。第57天,他因为期望落空,所以情绪坏透了,拿起电话就骂人。没想到电话正是那位制作人打来的。为此他自毁了期望,自断了前程。

人不会永远都有好情绪,但情绪是可以调适的。只要你随时提醒自己,鼓励自己,你就能让自己常常有好情绪,从而使坏情绪不常来打扰你。那么,我们应如何调适情绪呢?

1.转移情绪。人生的道路崎岖不平,难免有挫折和失误,也少不了烦恼和苦闷。此时此刻,应迅速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方面去。比如说,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或在家中与亲属发生争吵,不妨暂时离开一下现场,换个环境,或者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或者同别人去侃大山。这样很快就会把原来的不良情绪冲淡以致赶走,而重新恢复心情的平静和稳定。

2.宽以待人。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朋友之间也难免有争吵、有纠葛。只要不是大的原则问题,应该与人为善,宽大为怀。绝不能有理不让人,无理争三分,更不要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脸红脖子粗,甚至拳脚相加,伤了和气。

3.忆乐忘忧。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时铺满鲜花,有时忧心如焚,有时荆棘丛生,有时其乐融融。对此应进行精心的筛选,不能让那些悲哀、凄凉、恐惧、忧虑、彷徨的心境困扰着我们。对那些幸福、美好、快乐的往事要常常回忆,以便在心中泛起层层涟漪,激发人们去开拓未来,而对那些不愉快的事情,诸多的烦恼则尽量要从头脑中抹掉,切不可让阴影笼罩心头,而失去前进的动力。

4.淡泊名利。生活中有很多人把名利看得很重。得陇望蜀,欲壑难填,财迷心窍,官瘾十足。有的人为了名利,不择手段,一旦个人目的没达到,或者耿耿于怀,疑窦丛生;或者心事重重,一蹶不振。不要斤斤计较,更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否则,容易导致心理失衡。

5.憧憬未来。追求美好的未来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经常憧憬美好的未来,才能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不管现实如何残酷,都应该始终相信困难即将克服,曙光就在前头,相信未来会更加美好。不管命运把自己抛向何方,都应该泰然处之。

6.拓宽兴趣。兴趣是保护人们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条件。一个人的兴趣越广泛,适应能力就越强,心理压力就越小。比如,同样是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有的人觉得无所事事,很容易产生无用、被遗弃等失落感。而有的人则觉得退下来后无官一身轻,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看书、写字、创作、绘画、弹琴、舞剑、养鸟、钓鱼、种花等等。总之,兴趣越广泛,生活越丰富、越充实、越有活力,会觉得生活中到处充满阳光。

7.向人倾诉。心情不快却闷着不说会闷出病来,有了苦闷应学会向人倾诉。首先可以向朋友倾诉,这就需要先学会广交朋友。如果经常防范着别人的“侵害”而不交朋友,也就无愉快可谈。如果没有朋友,不仅遇到难事无人相助,也无法找到可一吐为快的对象。把心中的苦处能和盘倒给知心人并能得到安慰甚至计谋的人,心胸自然会像打开了一扇门一样明朗。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向亲人倾诉,学会把心中的委屈和不快倾诉给他们,也常会使心境立即由阴转晴。

除此之外,还要经常锻炼身体,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对于调适自己的情绪也是至关重要的。坏情绪会来,也会去。没什么了不起的,也没什么值得恐慌的。轻松地面对它、接纳它,它会感谢你的盛情,不再打扰你。

浮躁葬送美好的人生

只有拭去心灵深处的浮躁,才能找到幸福和快乐,那么,幸福和快乐在哪里?幸福和快乐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只要你愿意,你随时都可以支取。

我们常常心不在焉,我们常常坐卧不宁,我们常常没有耐心做完一件事,我们常常计较自己的得失,我们常常感到身心疲惫……我们到底是怎么了?原因很简单——我们太浮躁了。

浮躁,按照字面理解,它是轻浮急躁之意。我们的人生因浮躁而虚浮,乃至肤浅、平庸。浮躁是人类所面临的普遍状态。

为什么我们的心境会反复振荡于得意、狂喜、傲慢、迷茫、不安、沮丧、焦虑、恐惧甚至绝望之间?我们为什么会如此浮躁?浮躁是因为我们缺乏幸福感,缺乏快乐,太过于计较得失。其实说白了,浮躁就是失衡的心态在作祟。当太闲太忙、缺乏信仰、压力太大、急于成功、过分追求完美等问题出现并不能得到满意的解决时,便会滋生浮躁。

在现实生活中,浮躁既是一种不理智的情绪,又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还是一种不良的精神面貌。而这种情绪、心态和精神面貌,在不少人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又影响着人们,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就需要重视了。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想学武术。于是,他就找到一位当时武术界最有名的老者拜师学艺。老者把一套拳法传授于他,并叮嘱他要刻苦练习。一天,年轻人问老者:“我照这样学习,需要多久才能够成功呢?”老者说:“10个月。”年轻人又问:“我晚上不去睡觉来练习,需要多久才能够成功?”老者答:“10年。”年轻人吃了一惊,继续问道:“如果我白天黑夜都用来练拳,吃饭走路也想着练拳,又需要多久才能成功?”老首微微笑道:“那你今生与武术无缘了。”年轻人愕然……

年轻人练拳急于求成,反而延缓了成功的期限,这就是急躁的负面影响。无论是治学为人,还是做事、管理,如果沾染了浮躁,不但出不了成果,解决不了问题,还会陷入盲目性,导致新问题的发生。

浮躁的心态是要不得的,它是获取幸福生活和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必须铲除。一个人只有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事,才不会被浮躁所左右。下面是一些在你出现浮躁的情绪时,用以调整的方法:

一、运动。

运动可使心率加快,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机体对氧的吸收利用,从而使人精神振奋。

二、观花。

花草的颜色与气味有调节心情的作用。青、蓝、绿色明快而幽静,可减轻人的紧张与焦虑;烦躁、愤怒时不宜看红色;沮丧、悲伤时应避免紫、黑色;另外,茉莉、柠檬、玫瑰等花香,可沁人心脾,调神益智。

三、赏乐。

音乐可促进大脑产生更多的类似镇静剂的内啡吠的化学物质,以镇静安神。情绪不佳时,可先听两三支与你心情相近的曲子,再逐步调节,以达到你希望获得的心情。例如,忧郁不悦时,不妨先听几段较为哀伤低沉的乐曲,然后再听些明快昂扬的旋律,便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四、逗笑。

这是一种令人笑口大开的欢乐艺术,它有利于调节情绪,消除身心疲劳,家庭中若常有欢声笑语洋溢其间,那你和你的家人一定少有忧愁烦恼。

五、阅读。

阅读能转移人的思想,带你进入另一个天地,冲淡你的烦恼。

六、游玩。

情绪忧伤苦闷时,不妨涉足户外,置身于春光明媚、青山绿水、莺歌燕舞的自然景观之中,心情自然会好转。

七、慢呼吸。

放慢呼吸频率,深吸气并尽量延长屏气的时间。

八、倒数数。

从20起倒数,或者闭上眼睛想象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九、散步。

如果条件允许,到办公室外散散步。

十、回忆。

回忆你处理类似局面的成功经历,或者回味过去成功时所经历过的美好感觉。

十一、转移。

将注意力集中在周围的具体事物上,比如路上行人的面孔、办公桌上的文具等,试着观察一下细节。考虑你今天即将开始的工作,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转移对情绪的注意力。

十二、打招呼。

进办公室前放松脸部肌肉,面带微笑,立即开口向同事问好,即使不愿意也要强迫自己这样做。

十三、倾诉。

如果明确是什么事致使你心情浮躁时,可以对自己进行一下安慰:凡事想开点;也可以把不开心的事情讲给同事听,释放内心压力。

处在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中,人人都有过浮躁的心态,这也许只是一个念头而已。一念之后,人们还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迷失了方向。然而,当浮躁使人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时,往往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是成功、幸福和快乐的绊脚石,是人生的大敌。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人都不可浮躁,如果一个企业浮躁,往往会导致无节制地扩展或盲目发展,最终会失败;如果一个人浮躁,容易变得焦虑不安或急功近利,最终迷失自我。

淡泊名利,知足长乐

过分自满,不如适可而止;锋芒太露,势必难保长久;金玉满堂,往往无法永远拥有;富贵而骄奢,必定自取灭亡。而功成名就,急流勇退,将一切名利都抛开,这样才合乎自然法则。善待自己的人会懂得淡泊名利,知足者常乐。

有了一颗知足的心,人才会有真正的喜悦、真正的宁静、真正的幸福。知足常乐,是一种与世无争而又安于平凡的心境,也是一种不经意间的幸福。

知足可以理解为:别人有花园洋房、名牌时装,我不羡慕,房小可以安排得紧凑点,照样收拾得窗明几净,衣服穿不起名牌,青衣布衫也舒适;别人的钱比自己多,我不嫉妒,钱少可以俭朴点、量入为出;别人吃山珍海味,我不眼馋,粗茶淡饭也照样吃得健康结实,并且同样香甜。

常乐可以理解为:有一份糊口的工作,虽然薪水不高,但能维持日常的生活,想想也欣慰。有一位爱自己的配偶,也许是一个最普通的人,没有权、钱与美貌,但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比什么都珍贵。还有孩子,也许学习成绩平平,但身体健康,活泼可爱……这些难道说不是乐事吗?其实,仔细想想,身边的乐事数也数不清。这是多数人的一种最实际的生活。

真正的喜悦不是每天都追求到了什么,而是每天都怀有一颗满足的心愉快地生活。满足的秘诀,在于知道如何享受自己所有的,并能驱除自己能力之外的物欲。既然“遍地黄金”的日子还没有到来,既然注定目前只能“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既然我们都是普通人,那么,其他就显得无足轻重,还是安心、脚踏实地过平民百姓的生活,知足者常乐!

假如能闭上眼睛想想自己的生活,我们就会觉得自己拥有的太多了。但如果我们不懂得珍惜已经拥有的东西,得到的再多又有什么意义。

很久以前,有一个樵夫,每天上山砍柴,日复一日,过着平凡的日子。

有一天,樵夫跟平常一样上山砍柴,在路上捡到一只受伤的银鸟,银鸟全身包裹着闪闪发光的银色羽毛。樵夫欣喜说:“啊!我一辈子从来没有看过这么漂亮的鸟!”于是把银鸟带回家,专心替银鸟疗伤。

在疗伤的日子里,银鸟每天唱歌给樵夫听,樵夫过着快乐的日子。

有一天,邻人看到樵夫的银鸟,告诉樵夫他看过金鸟,金鸟比银鸟漂亮上千倍,而且,歌也唱得比银鸟更好听。樵夫想,原来还有金鸟啊!

从此,樵夫每天只想着金鸟,也不再仔细聆听银鸟清脆的歌声,日子越来越不快乐。

有一天,樵夫坐在门外,望着金黄的夕阳,想着金鸟到底有多美。此时,银鸟的伤已康复,准备离去。银鸟飞到樵夫的身旁,最后一次唱歌给樵夫听,樵夫听完,只是很感慨地说:“你的歌声虽然好听,但是比不上金鸟的动听;你的羽毛虽然很漂亮,但是比不上金鸟的美丽。”银鸟唱完歌,在樵夫身旁绕了3圈告别,向金黄的夕阳飞去。

樵夫望着银鸟,突然发现银鸟在夕阳的照射下,变成了美丽的金鸟。梦寐以求的金鸟,就在那里,只是,金鸟已经飞走了,飞得远远的,再也不会回来。

人常常在不知不觉之中成了樵夫,自己却不知道。不知道原来金鸟就在自己身边。

只希望大家都不要无意间变成了樵夫。

有些人总是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利害得失,结果总是跟在成功者的后面跑来跑去,两手空空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知足者能够认识到无止境的欲望和痛苦。由于人太贪婪了,欲望太强了,而其自身的能力又有限,这样必然会导致自己应有的下场。

你愈是拒绝在你现状中寻求可以令你满意的事物,你的不满就会持续得越久。你愈不满,就愈沮丧,愈乞求于憧憬、期望。与其埋怨你目前的处境,倒不如珍惜目前所拥有的一切,愉快地过平常人的生活。

“知足者常乐”,这是人们通常说服自己求得心理平衡的道理,也是糊涂修身的原则之一。老子也说:“知足之足,常足矣。”

享受寂寞

一个人活着就得体验生活,就得品味生活。善待心灵,就要学会品味生活中寂寞的美丽,其实,这是人生的一种滋味,一种风景。

一个人静静地坐着的时候,让躁动的心情平复下来,享受寂寞带来的宁静和恬淡。人生中有无数次的等待,也有无数次的寂寞。有一首歌中唱道:“长长的站台,寂寞的等待”,是啊,在长长的生命旅程中,我们不知要在多少站台上寂寞地等待自己的未来,而忍耐寂寞,我们要学会在寂寞中寻找身边的每一份快乐,而不是想以往不开心的事,快乐和忧伤都只是一个过程,只是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要好好把握每一个片段,忘却烦恼,抛除杂念,分享快乐。有时候,你不寻找,快乐就会稍纵即逝。

寂寞往往能够产生巨大的创造力。古今中外许多作家、艺术家、科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就是在寂寞中埋头于事业,发奋钻研创造,在心灵的世界体会到无穷的乐趣。

命运的坎坷、离群索居、漂泊异乡等等是许多人都曾体会过的寂寞;先天独特的个性,再加上环境的压抑,教育的影响,风俗习惯的潜移默化和经历的磨难,会使人得不到世人的理解,也将产生难以排遣的寂寞感。我们大多数人容易将寂寞看成是一种压力,使自己处于一种不良的心态中。其实,换个角度,寂寞未尝不是一种有益的体验。

人原本就是个体,因而,应该具备独处的能力,并且要善于享受寂寞。寂寞并不可怕,它就像个沉默寡言的朋友,虽然不会对你谆谆诱导,但会引领你认清生活的本质及生命的原貌。

然而,不少人却害怕亲近它,而借热闹来躲避它,麻痹自己。PUB里,歌手在台上驱赶寂寞,顾客在声色中收集虚假的活力;KTV里,经营者将寂寞摒于门外,点唱者则放声高歌:我怕寂寞!寂寞别来烦我!

有的人一生都在躲避寂寞,临死了还想不开,不仅丧礼办得热闹,还要活人陪葬。古代的富贵人家和现代的某些部落的族人就都是这样。然而,这样真的能驱逐寂寞吗?若那些人死后有知,真的能因此而不寂寞吗?

你看游山玩水的旅人寂寞吗?你看埋首研究的专家寂寞吗?你看专心练琴的钢琴师寂寞吗?别急着评断!因为你不是他们。须知,寂寞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心的!

一名离婚的中年男子每逢假日便泡在保龄球馆或舞厅。他并不爱打保龄球或跳舞。他要的是人群,是热闹,误以为这样就不会寂寞。殊不知,如此更加深了他内心的寂寞。因而,每次疯狂过后回到家,就更寂寞难耐,简直要被寂寞掐死了。

寂寞,是一种感受。当你想要躲避它时,表示你已经深深感受到它的存在。而越是躲避,感受就越深;越是躲避也就越寂寞。寂寞有时也像醋心极重的精灵!你越不欢迎它,它越会使坏作恶!

寂寞是很珍贵的。面对寂寞不用逃避,要去拥抱它、享受它。难得寂寞与我相伴,伴随我无忧无虑,不用担心上司变化无常的脸孔,不用面对同事尔虞我诈的争斗。在家打开电脑散散心,再为自己泡杯香茶,听听悠扬的乐曲,让自己尽情享受这份恬静的寂寞,什么尘世间争名夺利的事事非非,大喜大悲的恩恩怨怨,像云烟一样灰飞烟灭。几十年的劳累而得到今天的寂寞,会使你有说不出的轻松与舒畅,真正体验到寂寞的享受。所以寂寞并不可怕,只要学会积极地利用它、享受它,所有的烦恼就会从寂寞中消失掉。

乐由心生,福由心造

西方哲人柏拉图曾经说过:“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在环境,而在心境。”人们都希望能够幸福快乐地工作和生活,除了物质财富能够“买”来一些暂时的幸福快乐外,更多更长的幸福快乐应该是乐由心生,福由心造。

鲁迅笔下的阿Q自出生那一天起,一直是人们诋毁和鄙视的对象,但是,他的那套生存哲学却值得人们学习。他始终能把悲哀的情绪化解开,使之变成快乐的理由;把失败的过程反过来看成是成功的结果,进而获得胜利的喜悦。这样的人生能不快乐吗?

米拉奇是一个乐观者,于是,凯特决定去拜访他。

米拉奇乐呵呵地请凯特坐下,笑嘻嘻地听她提问。

“假如你一个朋友也没有,你会高兴么?”凯特问。

“当然,我会高兴地想,幸亏我没有的是朋友,而不是我自己。”

“假如你正行走,突然掉进一个泥坑,出来后你成了一个脏兮兮的泥人,你还会快乐么?”

“当然,我会高兴地想,幸亏掉进的是一个泥坑,而不是无底洞。”

“假如你被人莫名其妙地打了一顿,你还会高兴么?”

“当然,我会高兴地想,幸亏我只是被打了一顿,而没有被他们杀害。”

“假如,你在拔牙时,医生错拔了你的好牙而留下了患牙,你还高兴么?”

“当然,我会高兴地想,幸亏他错拔的只是一颗牙,而不是我的内脏。”

“假如你正在打瞌睡时,忽然来了一个人,在你面前用极难听的嗓门唱歌,你还会高兴么?”

“当然,我会高兴地想,幸亏在这里嚎叫着的是一个人,而不是一匹狼。”

“假如你的妻子背叛了你,你还会高兴么?”

“当然,我会高兴地想,幸亏她背叛的只是我,而不是国家。”

“假如你马上就要失去生命,你还会高兴么?”

“当然,我会高兴地想,我终于高高兴兴地走完了人生之路,让我走近死神,高高兴兴地去参加另一个宴会吧。”

“这么说,生活中没有什么是可以令你痛苦的,生活永远是快乐组成一连串乐符?”

“是的,只要你愿意,你就会在生活中发现和找到快乐——痛苦往往是不请自来,而快乐和幸福往往需要人们去发现,去寻找。”米拉奇快乐地说道。

你是否能够对自己的心下达命令?倘若生气时就生气,悲伤时就悲伤,懒惰时就偷懒,这些只不过是顺其自然,并不是好的现象。你必须掌握好自己的心舵,下达命令,来支配自己的命运,操纵自己的快乐。

释迦牟尼说过:“妥善调整过的自己,比世上任何君王更加尊贵。”这也就是说,妥善调整自己比什么都重要。任何时候你都必须勇敢地掌握好自己的心舵,把自己调整得明朗、愉快、欢乐而有希望。

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如果你把自己看成弱者、失败者,你将郁郁寡欢;如果你将自己看成强者,你将快乐无比。你可以快乐,只要你希望自己快乐。

其实,掌控你心灵的,并不是上帝,而是你自己。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牢牢地记住这句话,每个人的手里都握着关系成败与哀乐的大权。世界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

学会善待自己,才对得起自己

别人可以对不起你,但你不可以对不起自己。对自己好,珍惜自己,爱自己,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皮尔·卡丹给年轻人的忠告:不要对自己不满意,更不要虐待自己,这是一种很不明智的做法。我们要学会善待自己,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

善待自己,并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

善待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求我们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要学会为自己修枝、浇水、施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为一枝笔直葱茏的树。

善待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暗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光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束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情感和愿望活下去,坚定地迎来一个又一个崭新的清晨。

让我们本着爱心、同情和宽厚的态度对待自己。视自己为友,而不要用没完没了的苛评来妄自菲薄。别人的赞美与鼓励是那么的难以掌握,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多赞美与鼓励自己呢?毕竟,自己比任何人都更容易控制,也会很轻松就可以做得到。我们应该珍视自己的健康,学会爱自己。爱自己是非常重要的。这么说吧,这是你唯一的自己,无可替代。所以要以朋友之道待己,就像你友善地对待他人一样。要是你的为人之道是慈悲为怀,随遇而安,那么以一种慈悲心对待自己,就是在为善之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善待自己和自私不同。自私公开排斥对他人的真诚关切,自私者只对自己感兴趣,他替自己攫取一切,给予令他痛苦,而掠夺使他快乐。他对外在世界所持的唯一立场是:我能从中获取什么?他对他人的需要漠然置之,对他人的尊严无所顾忌。他心目中仅有他自己。他评判每一个人和每一事物的唯一标准是看其是否于己有利,他根本无意于爱他人。

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爱自己,不爱自己的人,怎么会真正地爱别人呢?反之,不爱别人的人,又怎能期待别人爱自己呢?可事实往往是:不爱自己的人,却又非要别人爱自己,喜欢自己不可,别人若不能满足自己的期待,则对别人会有不满的情绪。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

上帝是不会爱那些不爱自己的人。在人生的旅途中没有人可以陪伴我们走完一生,除了你自己!对于自己在意的朋友,我问心无愧!对于自己,心有惭愧!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会善待自己,因为只有自己可以陪伴你走过一生一世!

善待自己就是要善待自己的身心,要通过不断地锻炼身体和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树立奋发有为和知足常乐的健康心态,对自然界永远保持一种良好和谐的互动关系,使我们的身心得到充实和快慰。这种身心正是我们不断地从善待他人的过程中得到的最大的回报。

秉持阳光心态,成就美好未来

积极的心态对于我们做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积极的心态能够使你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再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一直坚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拥有一份阳光心态,就会舒畅很多,什么叫阳光心态?简单地说,阳光心态就是成功学+阿Q精神。同样是一片天空,有的人看到的满是乌云,有的人看到的却是乌云背后的灿烂阳光。最后的结果是,前者的人生愁云惨淡,后者的人生阳光明媚。

二战时期,法国被德国占领了,二十几万军队从敦刻尔克进行大撤退,整个法国弥漫在失败的消极情绪中,而有一海相隔的英国在空军和海军方面也是不及德军。这时,英法的政治家中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主张继续抵抗德军,另外一种是主张和谈。但是后来持抵抗德军的观点渐渐占了上风,整个英法人民团结一心,抱着坚决抵抗的积极心态,并未屈服于德军的狂轰滥炸。当时,英国伦敦被轰炸得惨不忍睹,但是,正是由于人们的积极的心态,使英国一直都未屈服,最终使德国不得不放弃了征服英国的计划,也正是从此以后,英法抗击德国的战争才慢慢扭转了不利的局势,直至最后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可以想象,如果当时反抗侵略的国家和人民没有积极的心态,心中充满了消极的情绪,那么,整个战争的结果会怎样,整个战争的历史恐怕要重新改写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积极的心态可以使你的能力得到最大的释放,也许你平常没有能力完成的事情可能在积极心态的鼓励和支撑下,却完成了。比如说: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很多时候你可能遇到的对手是很强的,也许比你强很多,这时如果你觉得对方强,你就对比赛的结果放弃了,那么你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比赛中取得胜利的。而如果你抱有积极的心态,对于强劲的对手,不言放弃,积极争取,努力拼搏,很可能最终的胜利就是属于你的了。

塑造阳光心态可以从4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养成一种习惯,发现生活的美好方面。要学会欣赏每个瞬间,要热爱生命,相信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第二步,宽容过去。要学会忘记、谅解、宽容。不原谅等于给了别人持续伤害你的机会。帮了别人的忙要立刻忘掉,不要让自己对别人的恩惠成为自己的包袱。

第三步,学会利用现有资源把事情做成而不是消极等待。身在曹营心在汉,做事不投入,你将失去另一个机会,你现在走的每一步都是通向未来的进步的阶梯。

第四步,服务他人。金钱的价值在于使用,人的生命价值在于被需要。有时要定一些格言来激励自己。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懂得关怀获得朋友,懂得放心获得轻松,懂得遗忘获得解脱。

积极的、阳光的心态,能够不断地改善我们的生活态度,进而改变我们的命运,让我们有一种始终生活在晴朗天空下的快乐之感。让我们始终拥有一种向上的不可战胜的力量,有了这种心态,即使遇上了会影响我们一生的不幸或是灾难之事,我们也依然能够从不幸的阴影中走出来。

吃亏就是占便宜

俗话说:“好汉不吃眼前亏。”在许多人的眼里,把“吃亏”看作是蠢人的行为,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判断都是错误的,一些“亏”只不过是事情的表象而已。

任何一个有作为的人,都是在不断吃亏中成熟和成长起来的,从而变得更加聪慧和睿智。倘若有谁一旦吃亏便愁肠百结,郁郁寡欢,甚至捶胸顿足,一蹶不振,受伤者只能是自己。这种伤害,服用任何宫廷秘方都无济于事,诊治的特效药方是:吃亏就是占便宜!

如果知道以后能获得利润的话,吃点眼前亏又算得了什么?换句话说,我们不该只顾眼前,必须顾全大局。话虽这样说,做起来却是相当不容易。

日本奇士达公司,其经营理念是:“吃亏就是占便宜,所以情愿选择吃亏。”对于以利益为目标的企业来说,这种经营理念,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

竞争对企业来说,是绝对不可避免,可是这家公司,却像是出来行善般地经营,不免令人怀疑:公司开得下去吗?会有利润吗?实际上,奇士达公司却快速地成长,成为年营业额2000亿日元的绩优公司。那些好听的经营理念,成了公司的发展商机。

企业最怕赔钱,吃亏的生意是不做的,而奇士达公司将这些没人愿意做的生意承接下来,反而没了竞争对手,生意自然好。社长铃木清一先生的良心经营,为社会提供了物品,也为自己带来财富。许多公司不愿遭受损失,而奇士达却因为做亏本的生意,反而带来商机。

吃亏,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自律和大度,是一种人格上的升华。德不高者不甘吃亏,心不诚者不愿吃亏,品不正者不肯吃亏,行不端者不能吃亏!人不能把钱带入坟墓,但钱能把人送往坟墓。人的欲望能成就一个人的事业,也能毁灭一个人的性命,成就事业的时候,辉煌无限,毁灭性命的时候,惨不忍睹!

据说有个砂石场老板,没有文化,也没有背景,但生意却出奇地好,而且历经多年,长盛不衰。说起来他的秘诀也很简单,就是与每个合作者分利的时候,他都只拿小头,把大头让给对方。

如此一来,凡是与他合作过一次的人,都愿意与他继续合作,而且还会介绍一些朋友,再扩大到朋友的朋友,也都成了他的客户。人人都说他好,因为他只拿小头,但所有人的小头集中起来,就成了最大的大头,他才是真正的赢家。

吃小亏占大便宜。但是吃亏也是有技巧的,会吃亏的人,亏吃在明处,便宜占在暗处,让你被占了便宜还感激不尽,这也是经商的智慧。人都有趋利的本性,你吃点亏,让别人得利,就能最大限度调动别人的积极性,使你的事业兴旺发达。

现实生活中,能够主动吃亏的人实在太少,这并不仅仅因为人性的弱点,很难拒绝摆在面前本来就该你拿的那一份,也不仅仅因为大多数人缺乏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不能舍眼前小利而争取长远大利。能不能主动吃亏,有时会和一个人的实力有关,因为吃亏以后利润毕竟少了,而开支依然存在,就很可能出现亏空,如果你所吃的亏能够很快获得报答那还挺得住,反之,吃亏就等于放血,对体弱多病的人来说,可能致命。

生活中,有些人把吃亏看作是无能的、贬义的、弱势的,可这要看是怎样的吃亏,主动的、讲方法的、有目的的吃亏就像军事中运用的战术一样,我们应该认同和效仿。这种吃亏具有以下特点:

1.善于吃亏,指的是讲求对象、方式和方法,这是很重要的。清楚地知道什么样的亏“好吃”,什么样的亏“不需要吃”,什么样的亏“坚决不能吃”。

2.有勇气吃亏,指的是主动性。力拔千钧、一往无前、势如破竹地达到目的固然让人佩服和羡慕,可一旦回过头来看,就会发现,在一路前行中失去的已经很多、甚至得不偿失了。

3.要有信心吃亏,指的是目的性。相信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生活给每个人的都是相对公平的,你得到多少与你付出的多少成正比。相信暂时的失去会赢得将来更多、更大的回报,有“以眼前的小亏换取将来的大得”的信念,所有的付出无论早晚都会有回报,没有回报是因为时候未到,或是努力不够。

功名利禄,皆为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想开点,培养自己的宽厚大度,与同事相处,气量要大些,不要斤斤计较,要学会吃亏!这样做可以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

化解嫉妒,自得其乐

人生在世,一定要有一颗平静和睦的心,切不可心怀嫉妒。俗话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别人有所成就,我们不要心存嫉妒,应该要平静地看待别人所取得的成功,这是获得心灵快乐、拥有幸福人生的秘诀。

嫉妒心理的产生是差别和比较的产物,属于一种内心情绪体验。差别和比较的结果是形成心理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常常是消极的。嫉妒心理总是与不满、怨恨、烦恼、恐惧等消极情绪联系在一起,构成嫉妒心理的独特情绪。

不同的嫉妒心理有不同的嫉妒内容,但主要是在4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名誉、地位、钱财与爱情。有的还表现为一种综合性的笼统内容,即只要是别人所有的,都在其嫉妒之内。

佛经上有一则故事。在古远时代,摩伽陀国有一位国王饲养了一群象。象群中,有一头象长得很特殊,全身白皙,毛柔细光滑。后来,国王将这头象交给一位驯象师照顾。这位驯象师不只照顾它的生活起居,也很用心教它。这头白象十分聪明、善解人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已建立了良好的默契。

有一年,这个国家举行一个很大的庆典。国王打算骑白象去观礼,于是驯象师将白象清洗、装扮了一番,在它的背上披上一条白毯子后,才交给国王。

国王就在一些官员的陪同下,骑着白象进城看庆典。由于这头白象实在太漂亮了,民众都围拢过来,一边赞叹、一边高喊着:“象王!象王!”这时,骑在象背上的国王,觉得所有的光彩都被这头白象抢走了,心里十分生气、嫉妒。他很快地绕了一圈后,就不悦地返回王宫。一入王宫,他问驯象师:“这头白象,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艺?”驯象师问国王:“不知道国王您指的是哪方面?”国王说:“它能不能在悬崖边展现它的技艺呢?”驯象师说:“应该可以。”国王就说:“好,那明天就让它在波罗奈国和摩伽陀国相邻的悬崖上表演。”

隔天,驯象师依约把白象带到那处悬崖。国王就说:“这头白象能以三只脚站立在悬崖边吗?”驯象师说:“这简单。”他骑上象背,对白象说:“来,用三只脚站立。”果然,白象立刻就缩起一只脚。

国王又说:“它能两脚悬空,只用两脚站立吗?”“可以。”驯象师就叫它缩起两脚,白象很听话地照做。国王接着又说:“它能不能三脚悬空,只用一脚站立?”

驯象师一听,明白国王存心要置白象于死地,就对白象说:“你这次要小心一点,缩起三只脚,用一只脚站立。”白象也很谨慎地照做。围观的民众看了,热烈地为白象鼓掌、喝彩!国王愈看心里愈不平衡,就对驯象师说:“它能把后脚也缩起,全身悬空吗?”

这时,驯象师悄悄地对白象说:“国王存心要你的命,我们在这里会很危险。你就腾空飞到对面的悬崖吧!”不可思议的是这头白象竟然真的把后脚悬空飞起来,载着驯象师飞越悬崖,进入波罗奈国。

波罗奈国的人民看到白象飞来,全城都欢呼了起来。国王很高兴地问驯象师:“你从哪儿来?为何会骑着白象来到我的国家?”驯象师便将经过一一告诉国王。国王听完之后,叹道:“人为何要嫉妒一头象呢!”

嫉妒的人总是拿别人的优点来折磨自己。别人年轻他嫉妒,别人长相好他嫉妒,别人身材高他嫉妒,别人风度潇洒他嫉妒,别人有才学他嫉妒,别人富有他嫉妒,别人的妻子漂亮他嫉妒,别人学历高他嫉妒……德国有一句谚语:“好嫉妒的人会因为邻居的身体发福而越发憔悴。”所以,好嫉妒的人总是40岁的脸上就写满了50岁的沧桑。

适度地羡慕是可以理解的,但过度地羡慕往往就会变成了嫉妒,这就需要格外注意了。从古至今,嫉妒者似乎永远是一个小丑的角色,沦为人们的笑料。

东汉末年的周瑜便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在孙、刘对垒中,周瑜数次在计谋上输于诸葛亮,在“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凉感慨中郁郁而死。周瑜的嫉妒心可谓世上少见,嫉妒而死也不值得人们去叹惜。现实生活中,为了别人评上了比自己高的职称而指桑骂槐;为了别人得到领导的厚爱而愤愤不平;为了别人的条件比自己好而郁郁寡欢的也大有人在,给本已不大平静的生活平添了几多烦恼和些许忧愁。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嫉妒心强的人易患心脏病,而且死亡率也高;而嫉妒心较少的人群,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其他人,只有前者的1/3~1/2。此外,如头痛、胃痛、高血压等,易发生于嫉妒心强的人,并且药物的治疗效果也较差。

嫉妒实在是一把双刃剑,伤人亦害己。一个人若有一点嫉妒心,本属正常,它或许还是自己前进的动力,奋发的源泉。可这种情绪犹如野草,稍一放纵便蔓生滋长,遍布整个心灵,同时也给自己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因此,我们必须走出嫉妒的阴影,下面几种方法你不妨参照一下:

1.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上,不去或少去关注别人的成败是非,辛勤的汗水定会为你带来可喜的佳绩。

2.人须有“度”,能容纳别人,乐观处世。容纳是一种美德,靠个人的修养意识。有“度”方能无妒,才能控制嫉妒之心滋生。

3.善于转移自己的注意点。看到别人的成功,就去想别人为成功所付出的代价;看到别人的优势,就告诫自己,外在的客观条件并非成功的第一要素,自己内在的才智、毅力并不比别人差多少,关键是有无自信心。

4.工作及社交中的嫉妒心理往往发生在双方及多方的比较中,因此注意自己的性格修养,尊重与乐于帮助他人,尤其是自己的对手。这样不但可以克服自己的嫉妒心理,而且可使自己免受或少受嫉妒的伤害。同时还可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又能感受到生活的愉悦。

其实,芸芸众生,大千世界,由于每个人的机遇与境遇不同,人难免分出个三六九等,或飞黄腾达、意气风发,或穷困潦倒、默默无闻。对于他人的成功,可以羡慕,但不要嫉妒。羡慕,就是积蓄你自己大量的精力、时间、智慧去产生应该属于你范围内的积极嫉妒心理,这会让一个人充满了向上的动力,从而促成自己的成功;不嫉妒,就是要洒脱和不甘于落后,给予他人真挚的祝福,对自己充满必胜的信心,这才是强者的风度。

学会低调做人

有品位的人不一定低调,有内涵的人也不一定低调,成熟的人也可以不低调,但是低调的人,更有品位,更有内涵,更加成熟。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这是禅语用来形容人的一句话。用现代词汇来解释就是两个字:低调。低调不是安贫乐道,也不是贫乏单调的朴素,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低调是精神强大者的一种聪明智慧的处世方略。剔除那些假冒伪劣者,低调主义者早已悄无声息地壮大成一支数量可观的队伍。

比尔·盖茨工作的时候总是随随便便一条牛仔裤,一件T恤衫,这是世界首富的低调,中学生也这么打扮,那只能算刚刚合体;小超人李泽楷的腕上总是一块SWATCH,这是香港巨富的低调,写字楼里的白领也喜欢经常换着SWATCH的新款玩,那已经是“小资”们品位不低的时尚了。这些低调的类比,换到做学问的路子上,换到商界里,一样适合。

低调代表着成熟,代表着理性。高歌猛进是一时冲动的选择,急功近利容易结出青涩的果实。而唱出高调,需要年轻的激情,在经历沧桑后,才可能从高调降成雄厚的低音。

低调代表着高品位,低调代表着内涵。只有浅薄的人才急于把自己展露无遗,中国的老话说得好:“满瓶子不响,半瓶子晃荡。”刚看过几场艺术电影,开口闭口就是费里尼、北野武几个名字,要他多说一个都难;小资流行的时候赶紧买本《挪威的森林》;一上饭桌就说自己只喝红酒,特别的原则是必须有雪碧汽水兑上一半,再加几块柠檬;一听人说背包客,马上要表白自己朝思暮想魂牵梦系的地方就是西藏……

低调主义者有个性,却不张扬,有欲望却不浮躁,你尽可以说这是一种世故,可在这种世故的背后所渗透出的,是带点骄傲的矜持,是一种深厚的底气。低调的人们所追求的和已经获得的,是经受得起时间耐心的推敲的。低调并不能等同于谦虚,谦虚是摆在人前,而低调在出现之前就已经冷处理过,在人前走过,他们不会让你注意。

《麦田守望者》完成后,作者塞林格即隐居山林,拒绝出版商对其作品的宣传,不允许媒体刊登任何一张个人照片及介绍任何私人信息,而采访者、仰慕者更是一次次受冷遇,吃闭门羹,领受种种的尴尬和难堪。对塞林格来说,重要的是内心的和谐,所以,大众的欢迎和小说的成功是两码事。

低调到塞林格这样遗世独立的极端程度,实在不是常人可以望其项背的,尤其是现在,高调创造名气,名气就是价值,谁会轻易放弃出名的机会。正所谓成功难,要成功的人保持低调难上加难。

低调更是务实社会的战略指导方针。出现在《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上的100人,他们中的大部分能够名列其中,低调的姿态功不可没。他们埋头做事,把虚无的东西弃之如敝屣,所有的时间花在经营产业,经营财富,经营学问,经营人际关系……低调的方式,使他们的投入产出比率远远高出常人,从而成为了财富英雄。而以同样务实的姿态诞生的新兴阶层,更是低调生存方式的成功。

如今,“低调”这个词也快流行成一个时尚关键词了,不幸的是,低调的人是从来不会说自己低调的。但是,低调背后所代表的生活格调进化的方向,却应该为正在富起来的社会所看到,所学习。

以成熟的心态,经过理性的思考,低调主义者不再把自己置身明处,不再去追求风光无限的中间过程,更看重的是用最简洁的途径,最稳妥的方式获得最理想的结果。“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等,这些古老的道理也许在付出相当代价之后,人们才会明白。

打开自闭的心灵,寻找快乐的天堂

有些人总是习惯于为自己筑起一道特别的“篱笆墙”,别人走不进去,自己也走不出来。看不见的篱笆墙就是自我封闭。可想而知,“自我封闭”这堵墙会让自己本来姹紫嫣红的世界日益荒芜。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过于自我封闭,或自命清高,不善于交往;或过于自卑,缺乏积极从事交往活动的勇气,总以为别人瞧不起自己,因而孤僻内向,离群索居。

心理学家认为:自我封闭的性格有碍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因而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同时还会使人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形成退缩感和孤僻感,从而也有碍于身心健康。

多年前的一个傍晚,一位叫汤姆的青年移民,站在河边发呆。这天是他30岁生日,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必要。

因为汤姆从小在福利院里长大,身材矮小,长相也不漂亮,讲话又带着浓厚的法国乡下口音,所以他一直很瞧不起自己,认为自己是一个既丑又笨的乡巴佬,连最普通的工作都不敢去应聘,没有工作,也没有家。

就在汤姆徘徊于生死之间的时候,与他一起在福利院长大的好朋友亨利兴冲冲地跑过来对他说:“汤姆,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好消息从来就不属于我。”汤姆一脸悲戚。

“不,我刚刚从收音机里听到一则消息,拿破仑曾经丢失了一个孙子。播音员描述的相貌特征,与你丝毫不差!”

“真的吗,我竟然是拿破仑的孙子?”汤姆一下子精神大振。联想到爷爷曾经以矮小的身材指挥着千军万马,用带着泥土芳香的法语发出威严的命令,他顿感自己矮小的身材同样充满力量,讲话时的法国口音也带着几分高贵和威严。

第二天一大早,汤姆便满怀自信地来到一家大公司应聘。他竟然一应即成。

20年后,已成为这家大公司总裁的汤姆,查证自己并非拿破仑的孙子,但这早已不重要了。

在行为上,自我封闭者与其他人没有明显的区别,突出的表现是自我封闭者缺乏自信,认为别人所干的事比自己要出色,而自己则很平庸。对外界的信息,自我封闭的人往往不愿主动地分析和接纳,认为那些与自己无关,认为自己无力操纵外界的事物,即使自己努力接受外界信息,也不如别人。这种思想可能从社会交往中逐渐扩展到单位或者家庭里,同时感到有很多事不是自己能够应付的。

造成自我封闭状态的原因,后天因素占很大比重,很多行为实际上是他们在现实的生活和工作中“习得”的。一方面,社会生活中的“惰性”也有可能为自我封闭创造条件,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现代人在思想上和行为上跟上时代的脚步是很重要的,有的人可能迷恋过去那种安逸的生活,不主动去接受外界的信息,随着时光的流逝,可能有一种“一步赶不上,处处赶不上”的感觉,久而久知,就有可能落入自我封闭的泥潭;另一方面,一个性格上怯懦、保守的人在生活中往往追求稳妥,没有勇气去主动承担一些责任与挑战,把自己局限于一个相对安逸和舒适的境界里,这样,久而久之,为自我封闭状态提供了形成的温床。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改变自我封闭的性格呢?

1.适应环境,告别怯懦。有的人在某些场合可能是环境的主宰,而在另一些场合只能与沉默的大多数一样,是听众。任何一个人都要学会适应以上两种情境的任何一种。

2.努力求知,主宰生活。建议大家培养自己旺盛的求知欲,跟上时代的节奏和脉搏。同时,应学会适应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广交朋友,做生活的主宰。

3.脚踏实地,自信交往。不要将实践中的专业知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混为一谈,要多把注意力集中在现实生活中,提高自信心,相信自己不仅在专业知识上,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也有相当的能力。

为了使你生活得更快乐,更有意义,请不要再封闭自己了。

把握当下,快乐至上

不要总是为过去叹息,过去的已经无法追回,就让它成为美好的回忆吧;也不要总是想着明天,这样往往会错过今天,把握即是拥有,好好把握和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那就是对自己心灵最大的善待,也是最大的幸福。

简单地说,“当下”指的就是:你现在正在做的事、待的地方、周围一起工作和生活的人;“活在当下”就是要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这些人、事、物上面,全心全意认真去接纳、品尝、投入和体验这一切。

“当下”给你一个深深地潜入生命水中,或是高高地飞进生命天空的机会。但是在两边都有危险。“过去”和“未来”是人类语言里最危险的两个词。生活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当下几乎就好像走在一条绳索上,在它的两边都有危险。但是一旦你尝到了“当下”这个片刻的甜蜜,你就不会去顾虑那些危险;一旦你跟生命保持在同一步调,其他的就无关紧要了。

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认真地活在当下。要知道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不论顺境、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排。人生的事,没有十全十美。但是,我们应认真活在当下。过去与未来并不是“存在”的东西,而是“存在过”和“可能存在”的东西。唯一“存在”的是现在。

一天早餐后,有人请佛陀指点。佛陀邀他进入内室,耐心聆听此人滔滔不绝地谈论自己存疑的各种问题达数分钟之久,最后,佛陀举手,此人立即住口,想知道佛陀要指点他什么。

“你吃了早餐吗?”佛陀问道。

这人点点头。

“你洗了早餐的碗吗?”佛陀再问。

这人又点点头,接着张口欲言。

佛陀在这人说话之前说道:“你有没有把碗晾干?”

“有的,有的,”此人不耐烦地回答,“现在你可以为我解惑了吗?”

“你已经有了答案。”佛陀回答,接着把他请出了门。

几天之后,这人终于明白了佛陀点拨的道理。佛陀是提醒他要把重点放在眼前——必须全神贯注于当下,因为这才是真正的要点。

假如你时时刻刻都将力气耗费在未知的未来,却对眼前的一切视若无睹,那么你永远也不会得到快乐。一位作家这样说过:“当你存心去找快乐的时候,往往找不到,唯有让自己活在‘现在’,全神贯注于周围的事物,快乐便会不请自来。”

活在当下是一种全身心地投入人生的生活方式。当你活在当下,而没有过去拖在你后面,也没有未来拉着你往前时,你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这一时刻,生命因此具有一种强烈的张力。

当生命走向尽头的时候,你问自己一个问题:你觉得一生没有遗憾了吗?你认为想做的事都做了吗?你有没有好好笑过、真正快乐过?

仔细想想,你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年轻的时候,你拼了命想挤进一流的大学;随后,你急切盼望毕业找一份好工作;接着,你迫不及待地结婚、生小孩;然后,你又整天盼望小孩快点长大,好减轻你的负担;后来,小孩长大了,你又恨不得赶快退休;最后,你真的退休了,不过,你也老得几乎连路都走不动了……当你正想停下来好好喘口气的时候,生命也快要结束了。这是大多数人的写照,他们劳碌了一生,时时刻刻为生命担忧,为未来做准备,一心一意计划着以后发生的事,却忘了把眼光放在“现在”,等到时间一分一秒地溜过,才恍然大悟“时不我待”。

你可能会说:“这有什么难的?我不是一直都活着并与它们为伍吗?”话是不错,问题是,你是不是一直活得很匆忙,不论是吃饭、走路、睡觉、娱乐,你总是没什么耐性,急着想赶赴下一个目标?因为,你觉得还有更伟大的志向正等着你去完成,你不能把多余的时间浪费在“现在”这些事情上。

大多数的人都无法专注于“现在”,他们总是若有所想,心不在焉,想着明天、明年,甚至下半辈子的事。有人说“我明年要赚得更多”,有人说“我以后要换更大的房子”,有人说“我打算找更好的工作”。后来,钱真的赚得更多,房子也换得更大,职位也连升好几级,可是,他们并没有变得更快乐,而且还是觉得不满足:“唉!我应该再多赚一点!职位更高一点,想办法过得更舒适一点!”

这就是没有“活在当下”,就算得到再多,也不会觉得快乐,不仅现在不够,以后永远也不会觉得够。他们忘了真正的满足不是在“以后”,而是在“此时此刻”,那些想追求的美好事物,不必费心等到以后,现在便已拥有。

人生的意义,不过是嗅嗅身旁每一朵绮丽的花,享受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而已。毕竟,昨日已成历史,明日尚不可知,只有“现在”才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许多人喜欢预支明天的烦恼,想要早一步解决掉明天的烦恼。明天如果有烦恼,你今天是无法解决的,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人生功课要做,努力做好今天的功课再说吧!

为自己高兴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优缺点,其实没必要因为某些世俗的观念,就将自己改造成他人。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别人怎么看我们那是他个人的问题,与我们没有多大关系。而我们怎么样看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要为你自己高兴,你的个子最适合你,你的相貌为你所独有,你的身体状况即使不佳,即使有残疾那也无碍于你内心的自尊与自爱,因为你在认真地工作,在赚得你应得的一份,在享受社会应该为你提供的那一份快乐。在每天晚上问心无愧地安睡,在每天清晨兴致勃勃地迎来又一个平凡而充实的日子。是的,你不一定要成为维纳斯,不一定升为耀眼的明星,但是你可以尽情欣赏维纳斯星座;你不一定要出现在电视上,但是你在生活中完全可以拥有比那更多的乐趣……

开电梯的小张有一天刚从发廊理完发来上班,楼里乘电梯的人们都说她这下更像电视里经常出现的某位明星了。说一次也就罢了,后来有的人确实出于好心,出于善意,往往也是出于无聊,没话找话,更有出于起哄的,便不断地用这类话来刺激小张,比如说你为什么就不去试一试,也当个明星,也上电视啊;你为什么就甘心窝在这只小笼子里啊;你有这么好的相貌和这么活泼的性格,为什么不去当一个广告模特啊……有一天,众人正在电梯里哄着,小张高声宣布道:“你们说的那位,顶多算个三流歌星,我可是个一流的电梯工!不是我像她,是她长得像我!”说完哈哈大笑起来。小张在为自己高兴。她高兴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平凡,自己的不必上电视,自己的适得其所,自己的不为他人所左右……

只有真实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才能发挥出自己的特色,才能活出真实快乐的自我。一个人放弃自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去模仿别人,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跑。像这样把别人的特色误以为是自己应该追逐的东西,多半不能成大事,即使能有所成,恐怕也是无法持久的,这一点,对于想要成功的人来说,是一大忌讳。

李·索克博士是纽约康乃尔大学的儿科教授、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在提及母亲早年对自己的影响和教育时,他这样写道:母亲小时候为躲避哥萨克人的骚扰和迫害,被迫背井离乡、漂洋过海来到了美国。在我结婚生子后,她每天依然为生计而奔波。母亲总让我们多去想想“我们有什么”,而不要想“我们缺什么”。她还告诫我们,美是无处不在的,即使在最简朴的生活里也不例外。母亲执着地传授给我们她的人生态度,那就是:不要为自己没有的而悲伤,要为自己拥有的而欢喜。要相信:天真的黑下来的时候,星星就会出现。后来,每当我心情沮丧的时候,就自然会想到人生中美好的一面,从而精神振作。

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常常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时候,我们努力扮演自己并不喜欢的角色,这是因为我们以为这样可以使我们的事业成功,可以让我们活得更愉快。可实际上以真实的自我活着才是最为轻松自在的。如果我们患得患失,把真我隐藏起来,那样不仅可能会使事情的结果和我们的期望南辕北辙,更会使我们自己受累无穷。

人们常说:“人在福中不知福。”的确如此。就幸福而言,一些人往往是身受时不知,失去后才意识到自己曾拥有过。或许在不幸降临之前,我们一直在不断地追求幸福,但殊不知,事实上我们早已拥有幸福。难道不是吗?当你走进病房,见到许多病人还在为生命而奋斗,当你参加亲友的遗体告别仪式,你不觉得自己正生活在幸福之中吗?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我们从来就不是别人的从属和附庸。我们应该以本色示人,以本真行事,活出真实的自我来。我们应该认清自己的需求,重新排列自己价值观的优先顺序,把自己摆在第一位。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成自己想成为的人,这样我们才会干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事业。退一万步,就算我们失败了,也会获得一种无与伦比的成就感和自我归属感。

卸掉烦恼的包袱

每个人都曾有过烦恼的时候,其实,这些烦恼都是我们自找的。一个浮躁的人往往乐于自寻烦恼。你可以寻找甜蜜的爱情,你可以寻找美好的生活,但千万不要自寻烦恼。

你可曾听到过,人们从烦恼中得到好处吗?它可曾帮助过任何人改善他们的生活吗?难道不就是这个恶魔随时随地都在损害人们的健康,摧残人们的活力,降低人们的工作效率,使人们的生活陷入不幸之中的吗?

原始人在宗教礼拜中,往往用种种残酷的方法,残害自己的身体,还以此作为虔诚的标志。对于这种做法,我们难道不觉得既可怜又可笑吗?然而,在嘲笑他们的同时,我们发觉自己也并不高明。我们往往用种种精神的刑具来折磨自己,我们常常怀着各种无谓的杞人忧天和不祥的预感,在我们的一生中自寻烦恼。

生命的过程就如同一次旅行,如果把每一个阶段的“成败得失”全部都扛在肩上,今后的路还怎么走?为你的“旧包袱”举行一场葬礼,将它埋葬,与过去的不愉快说再见,跟往事干杯吧,用乐观的思想代替悲观,以镇定代替不安,用愉快代替烦恼。这样,你将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轻装上阵,生活会更加轻松而有质量。

有一个叫亨利的人,虽然他已经成了大商人,每年都有上百万的收入,但是,他却常常情绪不稳,因为他心里总是提防着周围的人,包括自己的助手和家人,于是心里就会产生许多莫名其妙的烦恼,他十分痛苦。有一天,他的一位好朋友真诚地对他说:“亨利,相信人总比怀疑人更让心绪安宁。”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亨利,他这样做了,从相信这位朋友开始,他发现自己的烦恼每天都在减少。

一个人在心绪不定的情形下工作,效率自然不会高。人的各种精神机能,一定要在丝毫不受牵制的时候才能发挥最高的能力。困于烦恼的头脑,尽管仍在思考,但往往不清楚、不敏捷、不合逻辑。

各种各样的烦恼充斥着人的心灵,不要把烦恼藏在心中,许多人感到烦恼时,总是深藏在心底,不肯坦白地说出来。其实,这种方法是很愚蠢的。内心有烦恼,应该尽量坦白地说出来,这不但可以给自己从心理上找出一条出路,而且有助于恢复头脑的理智,把不必要的烦恼除去,同时找出消除烦恼的方法。

如何才能淡化和化解烦恼呢?你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1.现实的观点。就是勇于承认现实,坦然面对现实,对任何既成事实的过失以及灾祸,不要过多地后悔和烦恼,也不要因此而责备自己或他人,应把思想和精力放在努力弥补过失、最大可能地减少损失方面,否则过多的后悔、无休止的责备,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会扩大事端,增加烦恼。

2.换位的观点。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就烦恼之事来说,也是如此,置身于烦恼之中的人,往往执著一点,甚至钻“牛角尖”,千丝万缕难找头绪,甚至自己无法控制自己,此时,置身局外的旁观者的劝导,往往可以起到指点迷津、化解烦恼的作用。如果你正处于烦恼之中,你不妨做一下自己的旁观者。

3.比较的观点。比如,在NBA的世界里,如果人人非要跟篮神乔丹比较,那真的是很不现实的事情。很多人只能望其项背,所以只能以他为最高,做最真实的自己,否则,那肯定是件极度烦恼的事。

4.时间的观点。遇到烦恼事,倘若能主动从时间的角度来考虑一下,心中对此烦恼之事的感受程度可能就会大大减轻。受了上级的当众批评,面子很过不去,心里难以承受,不妨试想一下,三天后,一星期后,甚至一个月后,谁还会把这当回事,何不提前享用这时间的益处呢?

因此说,烦恼就像天空中的一片乌云,如果你的心中是一片晴空,那么烦恼就不会对你有丝毫的影响。

甩掉虚荣,你的生活会更美丽

虚荣是心灵的毒药。虚荣的人外强中干,不敢袒露自己的心扉,给自己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虚荣在现实生活中只能满足一时,长期的虚荣会导致非健康情感因素的滋生。

社会上流行吃喝讲排场,住房讲宽敞,玩乐讲高档。在生活方式上落伍的人为免遭讥讽,便不顾自己客观实际,盲目任意挥霍,弄得劳民伤财,负债累累。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虚荣心理可以说正是社会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所带来的恶化和扩展。

虚荣心强的人,在思想上会不自觉地渗入自私、虚伪、欺诈等因素,这与谦虚谨慎、光明磊落、不图虚名等美德是格格不入的。虚荣的人为了表扬才去做好事,对表扬和成功沾沾自喜,甚至于不惜弄虚作假。他们对自己的不足想方设法遮掩,不喜欢也不善于取长补短。

《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个讽刺人虚荣心的故事。一天,乌鸦找到了一块肉,飞到树上,准备慢慢地吃。一只狐狸从树下经过,抬头看见乌鸦嘴里衔着肉,眼珠儿一转,心想:我一定要想办法把肉弄到手。

狐狸笑眯眯地说:“啊!美丽的乌鸦,你的眼睛多么灵活!羽毛多么漂亮!身材多么好看!你的嗓子一定很甜美,你能给我唱支好听的歌吗?”

乌鸦听了狐狸恭维的话,心里美滋滋的,它想,唱歌还不容易!连忙张开嘴,“哇”地叫了一声,哪知嘴一张,肉就掉了下去,狐狸一口把肉接住了,说:“谢谢你!乌鸦,你的歌声真好听!”

伟人也好,普通人也罢,都有一种虚荣心。富贾大商、政坛巨擘、落魄书生各色人等,大都爱听奉承话,大都会在“奉承话”中陶醉。

实际上虚荣心很强的人,他们的心灵总是痛苦的,是没有幸福可言的。为了追求面子,打肿脸充胖子,内心是很空虚的。表面的虚荣与内心的空虚总是相斗争的。因此有虚荣心的人,至少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心灵折磨,一是没有达到目的之前,为自己的不如人意的现状所折磨;二是达到目的之后,为唯恐自己的真相露馅而所受折磨。

有虚荣心的人为了夸大自己的实际能力水平,往往采取夸张、隐匿、欺骗、攀比、嫉妒,甚至犯罪等手段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其危害于人于己于社会都很大,因此我们必须克服虚荣心。现在,教你几种克服虚荣心方法:

1.人应该追求内心的真实的美,不图虚名。一个人追求真善美,就不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炫耀自己,就不会徒有虚名。

2.要正确地对待舆论,正确看待他人的优越条件,不要因为嫉妒而影响自己的进步,而应把嫉妒转化为促使自己前进的动力。

3.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分清自尊心和虚荣心的界限。

4.诚实正直是做人最起码的要求,我们绝不能为了一时的心理满足而丧失人格,只有做到自尊自重,才不至于在外界的干扰下失去人格。我们要珍惜自己的人格,崇尚高尚的人格可以使虚荣心没有抬头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