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寅以来的倭寇
1350年是庚寅年,高丽将在这一年之后大兴的倭寇叫做“庚寅以来倭寇”。与13世纪的倭人海寇相比,这个时间段之后的倭寇战斗力和组织能力均相当强大。随着日本“观应之乱”,九州的军事冲突越发激烈。日本九州的高级军事贵族,在将目标转投邻国来补充自己粮食、物资;乃至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将其军事力量投入倭寇行动中。因此,“庚寅以来倭寇”,其组织和战斗形式,带有很深的镰仓末期——室町初期日本国内战争的色彩。
检索庚寅以来倭寇的战法,高丽侧的史料中有一下几条:
“贼步骑千余登幸安山,我兵四面攻之,贼徒奔溃,遂大破之”
“贼至灵山,据险自固……贼众狼狈登山(智异山),临绝崖,露刃垂槊如猬毛,官军不得上……倭又寇班城县,登椎山顶,树栅自保”
“倭自智异山逃入无等山,树栅圭峰寺岩石间,三面峭绝,唯小径缘崖(而上),仅通一人”
“南秩击智异山余倭,斩四级,并捕获马十六匹”
“时倭贼千余人陷沃州、保宁等县,遂入开泰寺,据鸡笼山”
“太祖曰:贼穷可哀,勿杀生擒之,余贼入千佛山”
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在倭寇从船上登陆之后,当战况不利之时,便退入山地丘陵地带,利用有利地形,树立木栅以自固。这种战法非常类似日本国内流行的“恶党之战法”,当官军势大,退入山地修筑工事,然后借助地形,逼迫官军进行耗时日久所谓“笼城战”,从而使逼迫当时应后勤能力低下,而无法长期在外作战的日本政府军退却。“临绝崖,露刃垂槊如猬毛”、“登椎山顶,树栅自保”、“树栅圭峰寺岩石间,三面峭绝,唯小径缘崖(而上),仅通一人”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南北朝日本国内,乃至战国时代末期的日式小型山城要塞,或者说“村の城”的影子。
持刀枪而野战,胜了就蝗虫过境,败了就进山修工事,进行长时间的顽抗。这些组织严密,战法娴熟的倭寇,明显有着当时著名的被镰仓和北朝称为恶党,后世被喻为“日本军神”的楠木正成色彩。倒幕战争中的楠木正成,便是在赤坂城、金刚山等地修筑小型城寨,依托山地地形,来对抗在平原旷野中无法战胜的幕府大军的。
◎ 1600年江户城复原图
◎ 一般来说镰仓末期至室町中前期的所谓日式“城”并没有这些战国末期城大,1360年至1400年,西日本豪族大内氏的居馆最盛时,面积仅为东西160米,南北170米。
这些大规模的跨海劫掠,在日本国内已经公开化了,《太平记》中这样写道“四十余年间,本朝大乱,外国亦不安宁,山有山贼,旅客不敢过树荫,海有海盗,船民不敢戏白浪……最后,这些盗贼备置数千舟,拥向元朝、高丽的港口,劫掠明州、福州的财宝,焚毁官衙、寺院。元朝、三高丽之吏民,为防此寇而内迁,各国濒海之郡县,已荒无人烟。”
对面来的是挂着恶党名号的日本南朝军队,猝不及防的高丽损失惨重。国难当头,而十四岁的小孩子,明显掌控不了这个复杂的局面。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倭寇袭击京畿道后,忠定王下海追讨倭寇的命令,得到了这样的回答“臣非将,又不食禄,不敢奉命,固辞不行。”于是十月,忠定王的叔父在元朝的支持下流放了自己的侄子,即位为恭愍王。
日本南朝正平七年(1352年)二月人称“半将军”的幕府将军之弟足利直义,战败后被其兄长毒杀。室町幕府内讧的“观应之乱”结束。将军的弟弟虽然死了,但其义子足利直冬成了观应之乱后失败方的独苗,跟直冬成为亲家的少贰赖尚自然分外紧张。这个紧张的表现下的军队兵粮米确保,体现在1352年中更大规模的倭寇袭击高丽上。
◎ 恭愍王像
“捕倭使金晖南,以战舰二十五,御倭至枫岛,遇贼船二十,不战而退至乔桐,又望见贼船甚盛,还西江,请济师”
“乙卯,金晖南及副使张成一,与贼战于窄梁安兴长岩,获贼船一”
“倭屠巴音岛”
“丙辰,瑞州防护所获倭船一,歼之,献二人”
“己未,倭船大至,金晖南兵少不能敌,退次西江告急,调发诸领兵及忽赤,分遣西江、甲山、乔桐以备之,妇女当街痛哭,都城大骇”
“庚申,倭焚乔桐甲山仓,前代言崔源与战,获贼船二”
“丙寅,倭寇全罗道茅头梁,知益州事金辉,领舟师击之,不克”
“倭寇江陵道”
“秋七月壬申,全罗道都巡问使,获倭船二”
“丁亥,合浦万户献倭”
“丁卯,捕倭使印×帅禁军,及东西江、乔桐水手一千人御倭,以逗留不进,下狱”
“倭船五十余,寇合浦”
年长的叔叔即便取代了侄儿,也并不能改变长期以来抑制武人,以及土地兼并下府兵赤贫化所造成的高丽军队战斗力低下的情景。金晖南以战舰二十五,遇贼船二十,结果却是不战而退,形容是“贼船甚盛”。后面倭船大至,兵少不能敌,各地调兵抵御,分遣西江、甲山、乔桐以备之,乃至“都城大骇”,结果备敌之地的乔桐却是“倭焚乔桐甲山仓”。
相比有数量的倭船“二十”、“大至”、“五十余”来说,高丽方的战果却不怎样,一共才缴获了六条船,两名以上的俘虏。此时的高丽受蒙古影响注重骑兵和陆军,加之本身军队疲弱,因此水军也不像后世的李朝水军那样强大,捕倭使带领禁军却不敢出征,乃至下狱。倭寇以船为马,沿着朝鲜半岛的海岸线,如同骑马奔袭一般,登岸劫掠。对比倭寇的数量和高丽方的损失,六条破船跟两个以上的俘虏,与其叫做战果,不如说是安慰来的恰当。
直到这时,高丽王室和文臣们,才觉悟到因为自己多年对武人的打压,使得倭寇都打到京城了,国家却找不到堪战之兵。于是冷落多年的高丽军人们,在京师戒严的紧张气氛下,终于得到了朝廷的赏赐。“倭贼寇边,屠烧室屋、夺漕船;皆由防守失律,储将无素。其有能为策者,许令条奏,择善从之,优加赏赉。前后征战有功者,典理军簿,加官爵。自募追捕者,两班超三等官之贱者,赐钱。”
虽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军人也是需要精神激励的。恭愍王二年(1353年)十月,“海寇连年为边患,每念何日报平,今省卿申报擒倭至十余级,予甚嘉之,赐卿酒及银五十两。所管军士有功者,以名闻予,将录用。”区区十余人,国王都要赐酒赏银犒劳全军提拔有功,可见少贰赖尚确保军粮的行为,给带来了高丽多大的损害。
◎ 李氏朝鲜早期漕运船(出自《各船图本》)
本来,按高丽朝廷的一贯流程,遇到无法对抗的外敌,本来应该是求助元朝。但是这会元朝可顾不上高丽,因气候异常,黄河决口,元朝强征民夫修堵黄河。平心而论,修整黄河是一项很好的事,但是这项工程工期紧而工程量巨大,如同隋炀帝修筑大运河一样。元廷在短短190天内,一共开挖修整黄河故道280余里,修整新建河堤850多里,石料2000船。于是,“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轰轰烈烈的反元大起义爆发了,天灾中,蒙古人造就了埋葬自己的人祸。
恭愍王三年(1354年),正在被倭寇搅的焦头烂额的高丽接到了元廷的命令,要求高丽调集军队,讨伐张士诚。元顺帝亲自点名,把高丽现存的名将精锐抽调一空,惊惧之下的恭愍王,开始扩充军队。由于元朝不顾高丽死活,在倭寇逼近高丽首都的同时还在强征高丽军队的行为,让高丽的恭愍王,开始慢慢有了自己的小心思。
恭愍王四年(1355年),“四月辛巳,倭掠全罗道漕船二百余”,高丽却连基本的应对都无法做出,因为军队还在元朝境内而没回来。“五月,征南万户权谦元颢印还自元云:南贼日盛,我军陷六合城又移防淮安路。”用来奖励杀敌的重赏,成了敌人的军费,而堪用的勇夫,却在为他国征战。元朝不顾高丽死活的行为让恭愍王感到绝望。恭愍王五年(1356年),高丽正式停奉元朝的至正年号,开始与元朝为敌,高丽军队越过鸭绿江,攻打辽东婆娑府等处,并收复了高宗时代被元朝吞并的咸州以北地区,排除国内的倾向元朝的官员,打击地方豪强。
“贼臣之奴,倚其主势,占夺土田,役使平民。多聚良家子女,成群逞恶。(朝廷)存抚按廉,究治渠魁,撤毁屋舍,量罪罪之。良家子女,归其父母。籍没家产,以赡国用!所占民户,仍令安业,以从公役。漕运不通,凡所转输皆从陆路。宜令有司量地远近,营立院馆,复其土田。”恭愍王的目的很明确,打击土地兼并,保障公田,这样维持府兵战斗力的基础就有了。同时将原有供给中央国库的漕运船只,改由陆路运输,以避开倭寇的劫掠。
高丽为了自保,这样做无可厚非,但是这毕竟是背叛了宗主国。因此,在元朝的军事威胁下,高丽的军事力量不可避免的往陆军和北方转移。因此,自恭愍王五年(1356年)后的高丽,将军事重心转向防范以颠覆高丽为目的的元朝军队,以及后来的红巾军。至于以登岸劫掠为目的,并且在海上活动为主的倭寇,高丽朝廷就只能任而听之了。
于是,恭愍王六年(1357年),倭寇两次打到了开城附近的乔桐,攻入升天府,掳走了忠宣王的画像。京师再一次戒严,前往迎敌的高丽军队根本不敢和倭寇交战。倭寇打到首都旁边,连先王的画像都保不住,对高丽而言可以说奇耻大辱。恭愍王在不久后怒斥前来庆祝节日的地方军政长官,并将其下狱,“今国家多难,西忧红贼,东患倭奴,沿边之民,不获宁居,若等何敢擅离所管耶?!”
恭愍王的发怒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丽的现状。恭愍王七年(1358年),“三月己酉,倭寇角山戍,烧船三百余”。就在这一年,朝鲜历史上最著名的将领之一崔莹,正式站在了历史的前台。“辛巳,以大将军崔莹,为杨广、全罗道倭贼体覆使,仍命不能御贼者,按廉以下,悉以军法论”。
崔莹就是在庚寅以来倭寇最早几年,高丽那堪称狼狈的应对上,以武勇击贼闻名全军的。最开始的那区区二位数的擒获里,就有崔莹的一份。随着元朝征调高丽军队镇压红巾军,崔莹随高丽军队在高邮前后二十七战,随即转战八里庄、淮安等地,回国后又参与高丽进攻鸭绿江以西元朝辽东行省。可以说崔莹是恭愍王亲自提拔起来的,在高丽末期少见的,有相当军事才能的嫡系将领。
崔莹主政朝鲜半岛南方地区时,其所辖范围内,各地开始使用新的方法应对倭寇沿海四处劫掠。直面倭寇最严重的全罗道地区开始把沿海官仓内迁,漕运船只也摒弃了以往数百条、由中小型船只组成的大规模船队,改用从中国招募的水手和购买的中式帆船来冲破倭寇的封锁,以一船士兵150人这样的集中兵力重点保护的模式,前往首都运送税赋。这些方式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全罗道各地开始有捷报上传,漕运虽然没能打通,但是赋税也没被对方夺取,战果虽然不大,但是情况已经开始好转。但是毕竟高丽那会只有一个崔莹,倭寇没在全罗道捞到多少好处,于是绕过全罗,直接进攻京畿地区。
“辛亥,倭焚乔桐,京城戒严,发坊里丁为战卒。”其他人并不是崔莹,首都门户乔桐又一次沦陷了。如同朝鲜战争中麦克阿瑟的仁川登陆那样,倭寇从海上绕过了高丽重兵布防的南方,将把两国家力量向南北两面伸出的高丽,来了一招狠狠的黑虎掏心。满载而归的倭寇收获丰盛,而这一年的高丽首都却财政崩溃,连京城官员俸禄都无法支出,仓促征发的京城“战卒”们,仅仅过了六天时间就因为粮饷不足,而被迫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