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与点评
圣西尔从1808年11月率军进入西班牙境内,到1809年9月擅自离去,仅在加泰罗尼亚战场待了不足一年的时间。但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让这里的战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首先通过接连的胜利扭转了1808年下半年法军不利的战局,随后在围攻赫罗纳期间因同韦迪耶的糟糕合作给这场围城战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圣西尔冷峻、果断、任性的人格特点在加泰罗尼亚作战期间展露无遗。
【圣西尔的生平】
洛朗·古维翁·圣西尔,出生于1764年,父亲是一名制革业工人,母亲在他不足四岁时就离家出走,据说是加入了里昂的某个共济会组织。年幼时失去母爱、弟弟夭折,父亲的粗暴对待,对洛朗日后的人格造成了极大影响,别人评价他“个人主义强烈,敏感而又专横”。他很少流露自己的真实情感,容易被善意的玩笑激怒。成年后,他不愿继承父亲的职业,于是在18岁那年前往意大利,四年后又回到法国,向着艺术家的方向努力。或许是出于对母亲的怀念,洛朗把母亲名字中的“圣西尔”加入到自己名字中,于是,此后人们便称呼他“圣西尔”。
大革命爆发后,1792年9月,圣西尔参军,加入了共和党猎兵第一营。11月,晋升为中尉。不久,他的绘图才能被屈斯蒂纳将军发现,遂被提拔加入了屈斯蒂纳将军的参谋部。在此期间,德塞结识了圣西尔,并成为圣西尔为数不多的好友。随后的几年,圣西尔辗转各地参与莱茵军团密集的对外战事。1794年6月,他被提拔为准将,5天后又被提拔为少将。1795年,他同表妹安妮·古维翁结婚。1796年10月2日在比伯拉赫战役中,圣西尔同德塞联手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1797年底,临终的奥什将军将莱茵军团和摩泽尔军团的临时指挥权都交给了他。
1798年3月,圣西尔被派往意大利指挥罗马军团,抵达后强令部分法国领事归还了巧取豪夺的珠宝和艺术品,这件事让圣西尔树立了一群政敌,不久后即遭到解职。
1799年初,圣西尔指挥多瑙军团,5月又被调往意大利军团,在8月的诺维战役中指挥右翼,这场战役最终以法军失败告终。但随后在11月—12月的战事中,圣西尔又取得了胜利,尤其是在11月4日—6日。在诺维,他凭借出色的谋略击败了奥地利人,一雪前耻。同年12月7日,圣西尔重回莱茵军团,招来莫罗的不满,两人之间甚至爆发了公开的争执,从此之后,圣西尔“坏同僚”的名声开始流传。但耐人寻味的是,这段时间他同日后的法兰西帝国元帅奈伊成了好友。1800年战事结束后,圣西尔辞职回国。
拿破仑当第一执政期间,圣西尔短暂出任过驻西班牙大使,由于他不属于拿破仑的亲信,甚至还有一些公开的不合作行为,受到些冷落。在后来的回忆录里,他对拿破仑颇多指责与奚落,直到1812年的一次作战会议后两人的关系才有了很大改善。
1805年初,圣西尔获得大鹰级荣誉军团勋章,同年战事重启后,指挥意大利军团右翼,于11月24日在卡斯泰尔夫兰科(Castel-Franco)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12月,当他得知即将受马塞纳元帅指挥时怒不可遏,未经允许便擅自回国,返回巴黎后又被遣回那不勒斯。随后的几年,圣西尔指挥过布伦附近的预备部队,生活悠闲,于是又开始花时间在艺术创作上。
1808年8月,圣西尔受命取代迪埃姆任加泰罗尼亚军团司令,后来,这些部队被重组更名为第七军。直到1809年年初,圣西尔都连战连捷,挽救了法军在加泰罗尼亚的危局,随后于1809年5月开始围攻赫罗纳。得知奥热罗元帅将接替他的位置后,圣西尔像之前那样,在围城战遇挫后再次自作主张离去。
1812的征俄战役让圣西尔再次出彩,他指挥巴伐利亚人居多的第六军,但巴伐利亚人显然对拿破仑帝国的忠诚度不够,进入俄国仅数周第六军就因士兵开小差导致实力大幅缩水。8月,在第一次波洛茨克战役中,减员严重的第六军支援乌迪诺元帅的第二军,两位军长又发生了争执,圣西尔甚至对乌迪诺说:“您是拿破仑封的元帅,我是谁?一个将军而已,怎能给您建议?”第一天的战斗两人都负伤,乌迪诺的伤势更重,他认为这一仗败局已定,干脆把两个军的指挥权全交给圣西尔。但圣西尔却在第二天独立指挥时赢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作为嘉奖,拿破仑授予他元帅手杖。两个月后,俄军卷土重来,在第二次波洛茨克战役中,圣西尔再次负伤,部队顶不住俄军的进攻,只好撤退。接下来到11月底,法军且战且退,最后总算保留了足够别列津纳战役用的部队。不久,伤寒让圣西尔回国休养,直到1813年8月。
1813年8月,圣西尔再次回到大军团担任第十四军军长。他奉命驻守德累斯顿,在德累斯顿战役初期面对反法联军来势汹汹的攻击。他在重压之下从容指挥,为拿破仑主力援军的到达争取了宝贵时间。进入9月,局势恶化,圣西尔依旧防守德累斯顿,莱比锡战役后,守军于11月投降。但联军故意违反投降协议的规定,没有放他们回国,而是作为战俘押至波西米亚。
直到1814年6月,圣西尔才获释归国,波旁王室封他为贵族,但他没有指挥军队,回到自家庄园过日子,百日王朝期间也没有站在任何一方。路易十八第二次复辟后,圣西尔代替达武成为战争部长。他试图保护百日王朝期间支持拿破仑的一些人,召开军事法庭审判奈伊元帅就是他的主意。他本意是利用这样一个正式程序保住奈伊的性命,同僚们或许会同意对奈伊从轻处罚。不幸的是,事与愿违,奈伊被带到贵族院受审,圣西尔投了驱逐票,但在波旁王室的压力下,奈伊还是被投票处决了。对波旁王室大失所望的圣西尔退休回家,之后在1817—1819年间短暂出任战争部长,随后再次退休回家,于1830年去世。
不可否认,圣西尔小时的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性格和发展。多数同僚不喜欢他,认为他高傲自大、不可理喻,连拿破仑也对他不满。同样,圣西尔也不喜欢多数同僚,包括前面提到的莫罗、马塞纳、韦迪耶和乌迪诺等人。由于掺杂了太多个人好恶,圣西尔回忆录里很多地方的描述并不属实。
圣西尔同他人合作时常常因为不和而带来麻烦,比如赫罗纳围城战。圣西尔是名义上的总指挥,内心肯定不愿意同韦迪耶真心合作,这也或多或少导致法军在这场残酷的围城战中付出了惨重代价。当然,圣西尔也有与人成功合作的经历,比如比伯拉赫战役同德塞联手取胜。
同不太好的合作能力相反,圣西尔的独立指挥能力异常出众,像第四次诺维战役、卡斯泰尔夫兰科战役、加泰罗尼亚诸战役、第一次波洛茨克战役,都是他个人用兵艺术的完美体现。他在危急时刻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白自己的战略意图,善于抓住对手的失误。进入加泰罗尼亚时,法军的情况非常艰难,没有任何天时地利人和,交通线被切断、补给跟不上、增援部队又不充足。在巨大的压力下(包括拿破仑的催促),圣西尔明白他不可能先停下来围攻赫罗纳要塞,因此只能把赫罗纳丢在身后,但又必须攻克罗塞斯要塞,保证后方菲格拉斯的安全。罗塞斯投降后,圣西尔破釜沉舟,不携带任何火炮和多余辎重,一头扎入并不熟悉的山区快速行军,逼迫敌人接受战斗,在卡德德乌一举击溃西班牙军。解救巴塞罗那后,他又闪电般地清除洛布里加特河一带的敌军,把巴塞罗那周边平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2月,双方重整旗鼓再次进入战场,圣西尔抓住雷丁分兵的错误,在巴尔斯击溃敌人。到这时,西班牙在加泰罗尼亚的主力正规部队可以说已不再是威胁,布莱克也暂时把注意力放在阿拉贡,圣西尔终于可以腾出手来解决后方的心腹大患——赫罗纳要塞。结果,拿破仑的一纸命令改变了这一切,圣西尔被解职,但由于奥热罗身体原因他还要担当总指挥。不满之下,他同韦迪耶出现嫌隙擅自离去。
当然,圣西尔在半岛的军事成就同西班牙军大批高级将领的无能是分不开的。西班牙军的历任最高司令都没有过人的军事才能:帕拉西奥侯爵和比韦斯将军由于懈怠错失了最初的良机,雷丁将军的责任感和勇气毋庸置疑,但同圣西尔对垒时暴露了他在战略调度和战术指挥上的缺陷。在赫罗纳要塞被围困期间,其余地方的西班牙军没能给予更大帮助,布莱克的行动多半是无奈之举,除了冒险送增援和补给外,他根本没有实力完全解除围困。半岛战争期间,西班牙军队指挥艺术出众的高级将领屈指可数。
顺便提一句,在1813年春季战役中丢掉汉堡的法军将领是克劳德·卡拉·圣西尔将军,不是本文的主角洛朗·古维翁·圣西尔。
【关于补给】
毫不夸张地说,补给是法军在整个半岛战争中最大的问题,拿破仑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拿破仑征服半岛的计划中有一个错误,就是他坚持把西班牙当作德意志或意大利,认为西班牙完全可以养活他的军队。大军团在德意志和意大利已经习惯以战养战,因此到了伊比利亚后,除了抢劫外似乎没有其他养活自己的好方法。但在西班牙只有屈指可数的地区可以这样办:在安达卢西亚或者巴伦西亚平原和更肥沃的莱昂盆地,一支军队可以不带着大的运输车队前行,但在半岛其他土地上,一支军队试图靠那些少得可怜的乡村生存一定行不通。西班牙没有很多富裕的村镇,道路状况也极为糟糕,山脉遍布,再加上民兵游击队的活动,补给部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法军补给绝大部分都要翻山越岭从比利牛斯山的另一侧运来。加泰罗尼亚的法军一直缺衣少粮,想运送补给要么从法国本土走路上交通,要么走海上路线。然而在战争初期,赫罗纳要塞卡死了唯一一条可以大规模运输物资的道路,海上也被英国海军封锁了,法军行动因此受到极大牵制。
然而,拿破仑始终没能认识到这一点(或许是不愿承认),他在离开西班牙之前,曾留给苏尔特元帅一份追击约翰·摩尔爵士的命令。他告诉苏尔特,如果他在1月9日到达卢戈(Lugo),英国人安全地从海上撤退,那么他就要立刻向波尔图进军,并且应当于2月1日左右抵达波尔图,然后在2月10日左右占领里斯本。事实上,苏尔特在英国人撤退后,于1月19日占领拉科鲁尼亚,但他的士兵已疲惫不堪,物资也已耗尽,寒冬降临的加利西亚省没多少战争资源可以提供给他。他们一直休整到1809年2月20日才再次进军,于3月29日到达波尔图。苏尔特还没占领里斯本,亚瑟·韦尔斯利爵士就第二次来到半岛,突然向苏尔特进攻,并于1809年5月12日把法军赶出了葡萄牙。1809年结束对奥地利作战后,拿破仑决心终结伊比利亚的战事,派出马塞纳元帅统领葡萄牙军团第三次入侵葡萄牙。这一次,法军的阵容可谓强大,但在威灵顿子爵(韦尔斯利爵士在塔拉维拉战役后受封子爵)坚壁清野的策略下,补给又一次出了问题。威灵顿在里斯本外面设置了一条铜墙铁壁般的要塞防线,马塞纳对此毫无办法,僵持数月后只能选择撤退。从此之后,法军再也没有对葡萄牙这个英军大本营造成威胁。
谈到半岛战争中的补给和管理,必须要提的一个人就是絮歇将军,絮歇是一位军事指挥和行政管理能力都出众的统帅。他接任第3军军长后在阿拉贡的管理非常有效,任用当地人担任行政官员,安抚民众恢复生产,重建社会秩序,废除了很多陈腐封建的规章制度,对付游击队也有一套。他成功让阿拉贡在战时为法军提供了大量战争资源,并且陆续征服了加泰罗尼亚和巴伦西亚。这些成功让他成为唯一一位在西班牙受封元帅的法军将领。此外,他还获得了阿尔布菲拉公爵头衔。当然,他所做的一切还是没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格局,反抗军的实力仍然一天天壮大,到1813年已经有了师级规模。远征加泰罗尼亚和巴伦西亚期间,阿拉贡的抵抗力量牵制了絮歇的很多行动。同交战双方种种骇人听闻的战争暴行相比,絮歇的所作所为无疑是残酷战争中闪耀的光芒。“囚徒国王”费迪南七世被放回前亲自感谢絮歇的善举。絮歇去世后,萨拉戈萨的市民甚至为他举行了弥撒。当时的西班牙国王在给絮歇遗孀的信中称:“阿尔布菲拉公爵获得阿拉贡人民的爱戴是多么的当之无愧。”
【关于集结】
很多人不理解拿破仑为什么在半岛时不集中主力一鼓作气把英国人赶下大海,这里做一下解释。半岛战争中,由于地形、道路和补给原因,双方集结军队都不是容易的事。在持续数个星期的行军作战前要花几个月的准备时间,并且当军队集结完毕开始行动后,他们只能维持到粮食吃光,随后就不得不解散去谋生。这应了那句老话:“在西班牙,大规模的军队挨饿,小规模的军队挨宰。”上文提到的马塞纳远征葡萄牙就是例证,法军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做准备,出发后还要一路围攻西葡边境上重要的城市和要塞,这都给了威灵顿充足的时间。1809年威灵顿第二次来到半岛,奇袭苏尔特把法军赶出葡萄牙后快速行军刺入西班牙中心地带,同西班牙军在塔拉维拉取得了一场胜利。但胜利后的威灵顿也面临不少麻烦:战线过长、补给不力、同西班牙人合作不愉快,再加上苏尔特的包抄,他不得不在胜利后退回葡萄牙。
1811—1813年,交战双方多数战役采取的策略都是秘密收集补给、集结军队,然后在敌人收拢部队之前突然打击战线的关键地带。如果行动得当,攻击方可以用大约两周的时间在敌人集结前击败敌人,或者占领一些重要的地点和城镇。1811年,马尔蒙元帅就给威灵顿玩了这样的把戏——趁威灵顿不在,解除对罗格里戈城的围攻,差一点在援军到来之前捉住英军的几个师。但他们错过了最初的攻击机会,给了威灵顿时间撤回外围的军队,因此,法军最终无功而返。1812年,威灵顿成功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首先在北部集结军队,在马尔蒙来到之前用了11天的时间强攻占领罗德里格城,然后又急忙南下花了19天攻打巴达霍斯要塞(Badajoz)。当然,这次攻城战公认是半岛战争中最血腥的,因为留给威灵顿的时间不多,他必须要抢在敌人援军赶来之前拿下巴达霍斯,否则将功亏一篑。这时,还在安达卢西亚的苏尔特得知威灵顿行动的消息后试图北上支援,但他得先要花时间收集补给,等准备就绪,刚出发不久就得到了巴达霍斯陷落的消息。这或许是威灵顿生平最出彩的一次战略行军,随后在萨拉曼卡战役中,英军大破马尔蒙元帅指挥的法军,乘胜将约瑟夫国王赶出马德里。
【关于围城战】
整个拿破仑战争期间,同其他地方相比,伊比利亚战场的围城战显得格外夺目。拿破仑时代的围城作战大体上沿用沃邦时代的方式,进攻方利用平行战壕战术接近要塞,用密集的炮火压制要塞火力,在城墙上打开缺口后适时采取强攻一举拿下。守城方则想方设法在枪林弹雨下修复要塞、设置障碍,凭险据守。在这方面,法军做得非常出色,革命战争以来,法军的炮兵勇冠欧陆,是围城战胜利的基本保障。但法军指挥官常常错误估计西班牙人的抵抗决心,战争初期,他们认为简单的强攻能征服一座城市。1808年的第一次萨拉戈萨之战、蒙塞元帅远征巴伦西亚和迪埃姆第一次攻打赫罗纳要塞,法军将领都抱着这样的想法,草率命令部队直接登城攻击,结果遭到顽强的抵抗。第二次萨拉戈萨围城战,法军改变策略,采取传统方式逐步推进,西班牙人也加固城中的房屋死战不退。最终,法军采用爆破推进,大量房屋都毁在炸药和炮火下。由于疾病的流行,萨拉戈萨坚守到1809年2月后投降。法军占领萨拉戈萨后可能有过不同规模的抢劫行为,但大规模的屠杀肯定是谣传。此战,绝大多数平民伤亡来自于瘟疫。除此,法军还取得过一连串的围城战胜利,比如1810年围攻罗德里格城、阿尔梅达要塞。苏尔特元帅围攻加的斯是失败的一例,但看过地图的人都明白在没有制海权的情况下围攻那座城市有多困难。
相比之下,威灵顿的英军在围城战中的表现要逊色得多。缺乏有效的重型火力和充足的工兵,使英军在很多要塞面前都遇到困难。比如1812年3月—4月血腥的巴达霍斯围攻战,威灵顿在一个晚上付出3700人的惨重代价后才靠强攻拿下了这座关键的要塞。随后在萨拉曼卡战役,威灵顿大破法军,乘胜进入马德里,但北上围攻布尔戈斯要塞时再次受阻。这一次,威灵顿的攻城炮少得可怜,强攻被法军击退,再加上苏尔特威胁着他的后路,他只好后撤退回葡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