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商业顶层设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互联网+创业创新

“互联网+创业创新”是《指导意见》中11项重点行动的第一项,可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性。为此,本章重点强调的是,创业创新必须懂得互联网思维的内涵,关注用户习惯,了解O2O的经营方式才行,用移动互联网来改变企业内部工作流程。

互联网+开启草根创业创新黄金时代

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38次提到“创新”,13次提到“创业”,尤其2次专门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7月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互联网+”的11个领域,“互联网+创业创新”被列为第一项,可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性。

草根创业创新,要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激发创业创新热情,认识到互联网对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也应该准确地理解什么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时代脉搏,从而在思想上和精神上获得前进的动力。

●激发中小企业和创业者的热

中小企业和创业者始终是推动我国互联网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更是我国互联网保持创业创新活力的重要来源,中小企业、创业者和大企业一样,都是实施“互联网+”行动的主力军。因此,推动“互联网+”行动的实施,一方面要发挥好大企业的作用,全世界前十家互联网企业中我国占4家,要发挥好这4家企业引领作用,但同时绝不能忽视中小企业的作用。

充分发挥好中小企业和创业者的作用,也是“互联网+”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指导意见》专门部署了“互联网+”创业创新行动。该项行动包括三点:

1.鼓励大型互联网企业和基础电信企业向小微企业和创新团队开放资源,为小企业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障”的服务,打造创业创新的支撑环境。因为中小企业创新资源相对缺乏,让大企业、基础电信企业向他们开放平台和资源,这个非常重要。

2.支持创新工厂、创客空间等新型众创空间发展,推动传统创业孵化机构转型,鼓励国家创新平台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线开放,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创业载体。

3.支持中小微企业利用互联网来创新组织方式和发展模式,现实由中心化、封闭式向扁平化、开放式的转变。

二是在政策支持上努力营造宽松活跃的创新创业环境,为创业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非常重要。《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在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审批流程、优化融资环境、加强人才培养,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方面,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的支持。这些政策都有利于构建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开放包容的环境。

比如,《指导意见》提出要制定实施各行业互联网准入负面清单,允许各类主体依法平等进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前准入限制,同时,加强事中事后规范管理;支持开展股权众筹等互联网金融创新试点,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降低创新型、成长型互联网企业的上市准入门槛,支持处于特定成长阶段、发展前景好但还没有盈利的互联网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等等。

三是利用互联网优势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要发挥好电子商务的平台作用,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面向全国,甚至全球的销售平台,来缓解线下宣传推广成本高、见效慢、渠道有限等制约。

2.要发挥好大数据分析的支撑作用,为中小微企业准确预判市场,及时获得市场反馈信息来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通过采集和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瞄准未来趋势,挖掘潜在用户,拓展发展空间,助力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关于个性化定制,未来将更多依靠中小微企业发挥作用。

3.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保障作用。没有金融保障,企业很难发展得快,通过互联网金融拓展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的门槛和成本。比如通过网络借贷、众筹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可更好地满足中小微企业,包括创新型企业、个人投融资的需求。比如众筹平台,我国到2014年底已经有128家众筹平台,覆盖17个省市,这些众筹平台有力促进了小微企业的创业创新。另外,国内一些主要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和信用大数据,已经累计为80多万家小微企业放贷超过2000亿元,为解决我国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融资难问题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做出了很大贡献。

●资源配置是草根创业的前提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上一直是一个强调集权,强调权威,强调中心化的国家,而“互联网+”所带来的变革恰恰就是一种反对权威,去中心化的思维转变。这种思维方式在西方国家可能是顺其自然的发展,而在中国就注定要打上一种新思维的标签。这种做法无论对于推广互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实际应用,还是改变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互联网+”带来的新时代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去中心化,它将全面改变现在人们的思维模式和以往的商业模式和政府服务体系。

就商业模式而言,在工业化时代,我们的商业核心要求是大规模生产,其本质思想是通过提升产量降低成本。而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低成本的定制化和个性化;或者能够为一种个性化的产品低成本地找到“长尾”市场。所以,未来将变成定制化和个性化的时代,设计环节、生产环节、营销环节被完全打通,客户即是消费者,也是营销者,还能是设计师。在这样的模式下,经济结构会从以前的由行政手段配置资源这种单一中心运营方式,转向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多中心运营方式。以后的企业想成功,靠的是对市场的把握,而不是对权力的崇拜。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改变了对于成本的理解。这要通过两个角度来理解:第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极大地降低了人们在物质和时间两方面的试错成本;第二,互联网时代的很多产品,真正进入了边际成本趋近于零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企业边界的理解和对于企业估值的理解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很多新兴的高估值公司都不再需要依靠行政资源的帮扶,而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就能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同时,更多的专业化企业能够在某一个极小的细分领域内获得成功,并且把大部分的成本放到企业之外。这种变革显示出我们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新活力,也体现出我们改革的方向: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

由于试错成本的降低和经济结构的变革,我们也迎来了一个创新创业的黄金时代,也迎来了一个草根逆袭的时代。人们都知道创新和创业是一个成功率很低的事情,人们不敢去做是因为失败的成本概率太高,付出的成本太高。而现在的“互联网+”时代能够让试错的成本大幅度降低,也就是失败的代价降低了,这将根本上掀起一股创业的浪潮。同时,以前创业机会不足,是因为资源配置的相对扭曲,生产结构必须是大规模、重资本的。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只要产品够新、够好,想创业的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找到市场。他们只要在某一个细分领域获得成功就能够生存,这完全改变传统创业的内涵,我们真正进入了大众创业的时代。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内涵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的是推动经济良性良好发展。李克强总理说:“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一方面,只有通过万众创新,才能创造出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也就才能提高经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只有通过大众创业,才能增加更多的市场主体,才能增加市场的动力、活力和竞争力,从而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引擎。

“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是相互支撑和相互促动的关系。一方面,只有“大众”勇敢的创业才能激发、带动和促动“万众”关注创新、思考创新和实践创新,也只有“大众”创业的市场主体才能创造更多的创新欲求、创新投入和创新探索;另一方面,只有在“万众”创新的基础上的才可能有“大众”愿意创业、能够创业、创得成业,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包含“创新”的创业才算真正的“创业”,或者说这种创业才有潜力和希望。

总之,互联网的去中心化和低试错成本,加之“互联网+创业创新”,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火如荼的在中华大地上开展起来,从而开启了草根创业创新黄金时代。“互联网+”排山倒海、迅猛前行的时代大潮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因此草根创业创新只有顺应潮流,才能傲立潮头。让我们和国家一道,顺势而为,共同迎接“互联网+”的大时代!

创业创新必须懂得互联网思维的内涵

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认为,互联网不是技术,而是一种观念和方法论,其要义是“专注、极致、口碑、快”。有的将“互联网思维”归纳为用户、简约、极致、迭代、流量、社会化、大数据、平台、跨界9大思维。还有的将“互联网思维”提升到精神层面,认为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机会,来指导、处理、创新工作的一种思想。

●互联网思维的内涵

从互联网与人、物、社会等关系来看,“互联网思维”应包含以下六个层次:

1.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发展演进的内在规律,如迭代中创新,试错中发展。

2.互联网的媒介属性带来的媒体传播和舆论生成的新规律和新特点。

3.人们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表达意见、沟通交流、消费购物等形成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4.企业基于互联网特点和人的需求,进行商业运营的营销模式。

5.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互联网深度运用所形成的逻辑运算和分析预见能力。

6.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人脑即时互联互通所形成的群体思维。

从这些层次上讲,所谓“互联网思维”,是指运用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的特点,改善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信息以及物与物之间关系的规律和方法。同时,“互联网思维”还应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新和迭代,其内涵与外延还将不断改变和深化。

●互联网思维的特征

互联网极大地压缩了信息横向传输的空间和时间,改变了过去信息与人、物之间的时空关系,蕴藏着带动经济社会多向发展的可能性,而“互联网思维”就是把握和挖掘这些潜在可能性的方法,其特征大致包括以下方面:

1.平等性,即人们在网上平等对视、对话的表现形态和基本态度。首先,在网络平台上,人们的身份、职业、地域、年龄等社会标识都被淡化、忽略和剥离,每位网民都化身为一个简单的“ID”;其次,网络互联的过程就是将话语权打碎、均衡分配的过程,网上的每个人不以势大而言重,不因位卑而权弱;再次,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发展,人际关系因此而重组,人们依据兴趣爱好、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在网上聚合、平等对话。

2.互动性,即信息的双向互通。这是互联网实现人人互联的前提条件,也是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网上信息不再是流水般的单向流动,而是不同观点和意见的交流、交锋和交融,既改变了传统的静态单一的交流模式,也改变了舆论参与的方式和频率,舆论生成的路径和规律,网上评论、新闻跟帖成为舆论新形态。同时,信息的跨时空实时互动,改变了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关系,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互动,将网络世界与现实社会充分“链接”,网上网下即时同步,网上网下交融互通。线上的发布与线下的反馈、线上的质疑与线下回应成为移动互联时代新常态。

3.多元性,就是形形色色现实社会中的人在网上的本真呈现和自然绽放的状态。互联网是一面折射和反映现实社会的多棱镜,因为反映的角度、立场和取向不同而多元多态。一是话语权分散。一元与多元,大众与小众,主流与边缘并存,多元性带来互联网内容的丰富性,但也让网络信息纷繁复杂、良莠不齐。二是表达渠道多元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应用的多样,在表达渠道、表达方式上也呈现多元多性的状态。三是表达主体多元化。互联网既是个体价值观表达的渠道,也是群体利益诉求“争取”的平台。

4.体验性,互联网分享的便利,使“身临其境”和“现身说法”者的体验和感受更具真实性、说服力一是见证者与参与者角色转换更频繁。互联网生活中,网民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旁观者,而是在社会事件中不经意完成角色转变的参与者和体验者。二是网络“随身性”促进体验参与。随着移动互联网与社交网络的兴起,网民不再满足于表态与附和式的意见表达,便捷的移动网络可以让参与者实时发布相关感受至互联网,让更多的人参与或关注。三是“现场感”“参与感”越来越受到重视。每一位网民都有可能是产品的体验者、推销者,也可能是突发事件的报道者、见证者,真实感受和“瞬时呈现”使“体验”更具说服力。

5.开放性,信息传播无边界、进入低门槛,使互联网一诞生就天然地成为汇聚和分享的平台。互联网的开放,不仅是一种空间形态,更是一种的观念和态度。因为开放所以汇聚,使得互联网上存在不同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大量信息,网络空间成为一个丰富多样的世界;因为开放所以“零门槛”,只要有网络,你便可使用和进入互联网;因为开放所以“分享”,“上传”和“下载”是互联的基本形式,这意味着你不仅能贡献自己的想法和主意,也能借鉴别人的创意和思路。“共享”和“免费”成为这个时代每一位网民的信息“福利”,开放精神也成为“互联网思维”的内核,与时代精神高度契合,相互促进与推动。

6.个性化,相对于现实社会,互联网更低限度的约束,更自主的表达,成为人们自我展示的最佳平台。个性化是互联网的活力所在,也是中国网民鲜明的标签。一是网民构成。这个主要“由80”、“90后”等群体组成的网络主体,也因其群体本身的“个性鲜明”而极富色彩。二是社会背景。当下社会思潮交融交锋激烈,交通的便利和通讯的发达进一步加深了这样的交流和碰撞,社会层面的个性化通过互联网得以凸显和放大。三是网上人人表达、众声喧哗,为了在芸芸网民中凸显自我,在巨量信息中不被湮没,网民更会为个性而“个性”地求关注、求点赞。展示“我”的个性化和满足个性化的“我”,使互联网更加纷繁复杂。

创业创新必须与国家的政策不谋而合。现在正是互联网时代,未来的生意离不开互联网,离不开互联网思维,不要玩理想主义,现实才是王道!草根创业创新必须懂得这一点。

互联网+时代,创业创新须关注用户习惯

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和以前是不一样的,所以必须关注用户习惯。只有深度理解用户,实施个性化定制,才能生存发展。正所谓没有认同,就没有合同。尤其是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与逐步深入,创业创新者必须做到这一点,否则,其他的一切思维都毫无意义。

关注用户习惯,首先需要搞清楚一些问题,然后按照具体的步骤来实施,这样才有助于真正了解用户。

●调查问卷不适合创业创新者使用

创业创新者会面临很多问题,其中一值得注意的问题必须明确,这就是“调查问卷”。事实上,创业创新者做调查问卷是不会帮你发现需求的。这是因为,所有的调查问卷都是基于当前的技术和当前的市场做的,这对于成熟行业很合适,而对于大部分有创新业务特别是破坏性创新的创业公司来讲并不适用,因为用户并不熟悉你的技术和想法,他们甚至无法理解你的意图。

在iPod发明之前,绝大部分用户永远无法理解,为什么要放一个月能听的歌曲到他的MP3播放器里面,所以市场调查问卷会告诉你,绝大部分用户只要携带一天上下班路上能听的音乐就够了——如果乔布斯真的照这个思路做,他显然失去了成就今天的Apple的机会。

还要明确一点,用户的需求是无限的,你的资源是有限的,你要做的不是调查所有目标市场用户的需求,并从中做出遴选。恰恰相反,你要用你有限的资源尽快找到突破口和卖点,找到一个值得深耕的市场。

●关注用户习惯的具体步骤

厘清了“调查问卷”问题后,就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来了解用户的习惯。下面我们以游戏产品为例,来展示这个过程:

1.第一步:按照创业想法用最快的方法做出一个非常粗糙的游戏原型,这个原型甚至只是一个没有功能的空壳(软件用户界面,或者纸板搭出来的硬件原型),让你们的团队自己用用看,把自己放在非常苛刻的用户的角度,看看是否会接受(不是界面本身,而是所表达的功能)?并用“快速迭代”的互联网思维来改进设计。例如,Kickstarter上的一个基于Android很有名气的游戏平台OUYA,他们的游戏手柄是先用木头做的快速原型,在内部试用。目的是什么?在初期用尽可能小的代价,发现产品的不足,错误和不足发现的越晚,改正的代价就越昂贵。

2.第二步:找出具有创新意识愿意和你一起玩的几个非典型用户,做出一个只有简单的核心功能的原型请他们试用。能找到这种用户并不容易,可以有各种方式,比如许诺第一批产品出来以后免费赠送给他们。但首先这些用户一定是非典型的,极端用户。比如,OUYA就会请一些游戏高手来试玩。OUYA的创始人也会陪着一个游戏玩家一起玩游戏。这些用户是极其宝贵的,他们不仅会指出很多你没有考虑到的地方,帮你拓展思路,甚至会帮你打翻原有的设计!在这过程中,你要注意观察这些极端用户的行为,不仅听他们说,还要琢磨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在这个基础上,你可以发现很多新的需求,甚至产品的独到卖点,因为很多用户需求是用户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可见你找到的极端用户陪你走这一程,他们是多么宝贵!

3.第三步:根据上面的需求分析,再反馈回来,做新的改进,并进一步完善产品。也就是说重复第一步和第二步,直到非常确信这就是用户想要的东西,而且产品也可以做公众测试了。这时候基本功能就稳定了,但是还有很多故障或缺陷,没有关系,因为你下一步要做的是寻找更多用户验证需求,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技术性地排除故障或弥补缺陷。

4.第四步:可以寻找更广泛的友好测试用户群体,通过观察和倾听,了解更多的需求。这时候大部分需求都是比较细微的,比如“那个颜色的遥控器我不喜欢”等,若有重大的需求改变,就需要要做出取舍,因为这时候做改进已经非常昂贵了。提问的时候多问开放型的问题如“你为什么喜欢”,而不要仅仅问“你喜欢吗”这样弱智的问题。

5.第五步:是把产品做稳定,安排市场推广等常规流程。

整个流程的思路就是先针对一群极端用户,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游戏原型,渐进式地深挖需求,找到产品卖点和新的市场需求,在此过程中尽量把重大改进提前放到小众群体中试错,而不是针对大众市场去做一个大家都能想到的产品。

上述步骤对绝大多数创业者都是适用的,即使你原来就做游戏软件一行看到后也不要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已经充分理解用户需求了,我们要尽早接触到用户,在产品还没有做出来的时候就要“厚着脸皮”去见用户,和他们讲你的愿景和产品规划,谦虚地从他们那里学习,用户会告诉你很多有意思的信息。也许一个非常前瞻性的朋友(当然这里可以理解为“用户”)会告诉你,你提的方案他以前就考虑过,而且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他是怎么解决的,那么这个信息就会更有价值。

总之,上述步骤对互联网+时代的创业创新者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许多挑战,比如中国人不喜欢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更需要通过观察和开放型的问题来理解用户习惯和需求。

创业创新须了解020的经营方式

O2O模式就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从而实现了移动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结合。无论是对行业巨擘还是草根创业者,O2O都是惹人垂涎的“香饽饽”。O2O给多个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活力,创业创新需了解O2O的经营方式才行。

●O2O经营方式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开展O2O模式的电子商务,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自建“官方商城+连锁分子店铺”的形式,消费者直接向门店的网络店铺下单购买,然后线下体验服务,而这过程中,品牌商提供在线客服,及随时调货支持(在缺货情况下),加盟商收款发货,适合全国连锁型企业。好处是可以线上和线下店铺一一对应。

2.借助全国布局的第三方平台,实现加盟企业和分站系统完美结合,并且借助第三方平台的巨大流量,能迅速推广带来客户。

3.建设Micronet微信商城系统,开展各种促销和预付款的形式,线上销售线下服务,这形式适合本地化服务企业。

与传统的消费者在商家直接消费的模式不同,在O2O平台商业模式中,整个消费过程由线上和线下两部分构成。线上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消费指南、优惠信息、便利服务(预订、在线支付、地图等)和分享平台,而线下商户则专注于提供服务。在O2O模式中,消费者的消费流程可以分解为五个阶段:

1.引流。线上平台作为线下消费决策的入口,可以汇聚大量有消费需求的消费者,或者引发消费者的线下消费需求。常见的O2O平台引流入口包括:消费点评类网站,如大众点评;电子地图,如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社交类网站或应用,如微信、人人网。

2.转化。线上平台向消费者提供商铺的详细信息、优惠(如团购网站、优惠券)、便利服务,方便消费者搜索、对比商铺,并最终帮助消费者选择线下商户、完成消费决策。

3.消费。消费者利用线上获得的信息到线下商户接受服务、完成消费。

4.反馈。消费者将自己的消费体验反馈到线上平台,有助于其他消费者做出消费决策。线上平台通过梳理和分析消费者的反馈,形成更加完整的本地商铺信息库,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使用在线平台。

5.存留。线上平台为消费者和本地商户建立沟通渠道,可以帮助本地商户维护消费者关系,使消费者重复消费,成为商家的回头客。

●8点建议

关于O2O领域的创业,这里有8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做垂直行业。对于一般创业者来说,尽量不要试图去挡巨头的路,选择一个垂直行业,做出巨头们不能达到的深度。

2.小城市创业。在短时间内或者说较长一段时间内,巨头们基本上无暇顾及一些小点的城市,它们基本上都把火力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所以二三线城市的O2O对创业者来说会有一定的“窗口期”,若能利用这个机会发展起来,即使日后巨头们的手伸到了二三线城市,本地的创业团队也是有实力与其抗衡的,像很多大型的全国性的团购网站,在很多城市就是一败涂地的。

3.整合闲置资源。类似短租、易到用车、e代驾这些项目,他们的切入点有一个共同点,即所面向的服务基本上没有线下实体门店。这种服务提供者对线上营销的需求会更为强烈,另外,这些服务也确实存在一定的资源闲置,而且大部分是个人资源。这其实有些类似淘宝的C2C模式了,只不过它们不是产品而是服务。淘宝之所以先C2C,再发展天猫,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这些小卖家更好整合一些,刚开始的时候要撬动那些大公司是很难的。

4.轻决策的位置。O2O之所以成为关注的热点,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移动互联网近两年来的快速发展,因为O2O是大家所公认的移动互联网少有的几个主要盈利模式之一。而通过移动互联网来实现O2O基本上只有“位置”这一条路稍微靠谱一些,但它并不是全能的。哪些服务,用户会通过手机来选择、购买?基本上会是一些比较“轻”的决策,吃饭、唱歌、做spa或美甲等,而很多时候用户就在外面,且急于找到合适的商家,这时他们对位置的要求自然比较苛刻。而对那些比较大的决策比如拍婚纱照、找装修等服务,可能就很少有人通过手机来决策了,而且用户对这类服务的位置要求也并不高,比如城西的用户完全有可能选择城东的商家去拍婚纱照。

5.痛点较大的行业。很多服务行业都存在一些痛点,但是有的痛点会稍微小一点,而不少行业的痛点还是比较大的。像餐饮行业,整体上来说因为大众点评等平台对商家的约束,已经把消费体验比以前提升了不少,痛点相对也就小一点了。哪些服务行业痛点较大较多呢?简单一点来说,至少58同城等分类信息网站上的那些服务行业基本上都是属于痛点较大的,因为这些服务,即使是非真实交易的点评也没有,只是一些又杂又劣质的信息罗列而已,对这类服务的O2O,用户体验的提升空间是比较大的,这也就意味着能更容易吸引用户甚至改变用户的原有习惯。

6.不打价格战。很多人做O2O都还是团购的思维,似乎只知道用优惠来吸引用户,动不动就让商家优惠、打折、再让利。除了优惠,难道真就没有其他的可吸引用户的价值?肯定不是这样的,其实有很多价值点可以去挖掘,如贴心的体验;快捷,让用户用尽量短的时间选择、购买服务;社交;服务质量有约束有保障;交易安全;享受特权等。当然适当的优惠驱动也不是完全不可以考虑,只是应该尽量少的去拼优惠,尽可能地维持合理的、不以牺牲商家服务质量为代价的优惠。

7.小而美。很多人当初创业是奔着融资、被收购的目标而来,自然也就禁不住规模的诱惑了。而O2O创业则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做小一点,做好一点,慢慢形成口碑,不靠优惠也能吸引来用户,这样利润空间起来了,对商家的价值也更大了,最后不靠融资也能活得不错。

8.卖给谁的问题。O2O卖谁主要有以下两个方向:一是卖给线上公司。这个方向可以参考给众多电商公司提供第三方服务的机会。随着O2O方面的项目越来越多,这方面卖谁的条件也已经越来越成熟了。二是卖给对商家。未来,线下数百万的服务业商家都将走到线上来,这个趋势是必然的。

以上切入点主要是对O2O创业者如何选择行业和方向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分析。在选好切入点后,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做网站,而是实实在在地深入到线下,深刻理解这个行业,不然,切入点再好,可能也很难切进去。

用移动互联网来改变企业内部工作流程

创业方向是怎么样做一些企业级的应用,尤其是中小企业,但是也可以考虑大型的企业怎么样用移动互联网来改变企业内部的工作流程。移动互联时代都在讲转型、颠覆式创新,企业在面临一种动态经营环境以及移动互联的新技术革命时,如何用移动互联网来改变企业内部的工作流程,以适用于新的变化,产生新的价值?流程就是企业业务的载体,只要有业务运转,流程就必然是存在的;只要存在多个岗位的协同运作,企业就需要流程管理。

在“互联网+”时代,流程作为企业战略落地的工具,在流程的设计和优化上,也必须遵循新的战略和业务变化需求。下面,我们通过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几个关键词,来看看互联网+时代对企业的业务模式以及对流程管理的新要求。

●第一个关键词:“用户体验”

这个和流程管理最本质的“为用户创造价值”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在很多企业把流程管理当成制度规范,流程优化更多的关注谁审批、谁负责,久而久之让大家对流程产生了误解,流程成了“官僚”的代名词。因此,是时候让我们回归流程的本质,来认真思考流程该如何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

1.建立与用户的互动。移动互联的新技术应用,使企业可以随时随地、全网络、全渠道地与用户建立互动,用户不再是被动的产品购买,而是可以通过全流程的接触点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中来。这要求企业流程中建立更多的与用户的互动,认真倾听用户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响应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对企业来说,每一次互动都是打动用户的机会,每一次的互动对产品和服务提供的整体成功都至关重要。因此,企业需要好好想想他们希望如何与用户进行互动,在流程的绩效目标设计上,对用户体验指标进一步具体化,并通过流程环节的互动设计,更好地实现价值的传递。

2.对用户的快速响应。海尔、华为,还有新兴的小米,大家不约而同都在提“扁平化、去中心化”,核心就是从“听命于老板”改变为“倾听用户”。这样在组织的设计上要求减少中间层,在流程设计上尽量减少层层审批汇报的非增值环节,通过从用户需求到用户满意的端到端紧密衔接的流程链条,通过流程上游对下游用户的服务承诺,使用户需求的传递更准确直接,对用户的服务交付更快捷高效。

3.用户服务化转型。云计算、云服务不仅是一个IT术语,同时也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广义的云服务概念里,一切都是服务,随时、随地、全天候,而用户可以按需使用和付费。这样促进了两方面的变化趋势,一方面是“制造业服务化”,如某设备制造企业,以前是设备销售+售后维保服务,现在通过物联网和云计算,可以持续监控设备的运行情况,并通过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全天24小时为用户提供在线技术支持,大大降低了用户维护检修成本。这种服务化转型,通过销售和服务流程再造,使服务从传统的被动的售后服务,转变为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后市场服务,为用户带来更好地体验,同时通过服务的附加值提高,为企业带来新的利益增长点。另一方面,服务的发展,促进企业更多的BPO(业务流程外包),即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供应商,并由供应商对这些流程进行重组。如AMT目前可以为企业提供IT外包、人力资源外包、知识管理运营外包、电子商务运营外包、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营销运营外包等。

●第二个关键词:“平台化”

平台商业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完善的、成长潜能强大的“生态圈”。它拥有独树一帜的精密规范和机制系统,能有效激励多方群体之间互动,达成平台企业的愿景。纵观全球许多重新定义产业架构的企业,我们往往就会发现它们成功的关键——建立起良好的平台生态圈,连接两个以上群体,弯曲、打碎了既有的产业链。

互联网催生了很多平台型的企业,从而重塑了产业链,使企业内和企业间的流程发生重组。事实上,不管是致力于成为平台型的企业,还是想要通过与平台企业合作找到更多机会的企业,都需要认真考虑如何建立有效的运作机制和横向协同的流程,从而促进合作联盟,实现流畅的产业链运作和价值交付。

●第三个关键词:“大数据”

大数据是移动互联时代一个非常火热的词,但大数据不是人们追求的目的,人们真正需要的其实是通过大数据带来的决策支持和行动改进。打个比喻,数据如同食材,但人们真正需要的是一盘可口的饭菜。虽然冰箱里储存的食材已经琳琅满目,但对于一个不善厨艺的人来说,可能面临不知道该加工出哪些菜品;或者当想要做一个菜的时候,发现所需的食材还差一样。所以最有效的方式是先确定需要做什么菜,然后再去确定如何做食材的选择和采购。同理,如何让大数据真正服务于我们的决策和行动,首先要了解有什么样的决策分析需要,而对应的决策分析需要哪些数据,再接下来考虑这些数据应该在流程的哪些环节被采集。

哈默流程管理的九大原则中提到“从信息来源地一次性地获取信息”依然适用,即最有效的数据采集方式是在流程上的活动发生的时候,所需要被采集的数据就可以及时的被储存下来,以备不同部门不同的人进行分析所用。比如说,我们以前通过购买环节的POS机知道了什么样的用户在什么时间买了什么衣服,但现在我们想要知道他们为什么不买这件衣服,可以通过在顾客试衣环节的数据采集,来分析什么原因导致顾客放弃了购买。所以在流程设计优化的时候,就要多一个考虑因素,即面向未来决策支持需要,哪些数据应如何被采集和存储。让数据采集工作不要变成一个业务流程之外额外附加的工作,而是流程环节上一个自动化的过程,这也是解决很多企业基于数据的决策支持和经营分析工作推行阻碍的一个有效方法。

●第四个关键词:“快速迭代”

全球化的动态经营环境,新技术带来的商业革命,使一切都在快速地发生改变。按照达尔文的理论:“那些能够生存下来的并不是最聪明和最有智慧的,而是那些最善于应变的。”因此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成功没有可以完全照搬的经验,只有不断的试错,通过试错之后的迅速优化、改进与再执行,从而形成一个“快速迭代”的执行与优化循环。

快速迭代不是没有流程了,而是流程更潜移默化了。流程管理工作者的关注重点,不再是将流程漂亮的梳理呈现在书面文件里,而是切实推动以用户为中心的流程意识、面向流程的协同方法贯彻落实在员工的行为里,形成面向流程整体目标的有序的分工协作,让改变发生!

传统的流程优化的做法,反复漫长的论证过程,层层审批会签的流程文件生效过程等已经不再适用,因此,不管是业务流程的设计,还是流程管理持续优化机制的设计,都需要引入快速迭代的思想。

1.引入实时化管理手段。实时化、互联网化的IT技术手段,打破了时间和区域的限制,使我们无须回到办公室就能执行流程,使信息沟通和决策的过程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因此,在流程的设计上需要引入更多的实时化管理手段,如可以通过微信请求指示、接收指派任务、分享信息、寻求资源协助等;如通过在线会议及时的沟通决策,形成改进方案和优化后的新流程。

2.刚性管控。流程的设计减少刚性的管控节点,增加更多的柔性的知识型活动。比如对于促销管理,对于预算总额的管控是刚性的,对于具体的促销活动创意方案设计,鼓励一线人员更多的创新,给予更灵活的授权,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同时,要增加一个新流程,即对最佳促销方案的识别和快速推广,推动新一轮的迭代优化,从而改善整体的绩效。这样也促使总部职能组织、后方管理人员从权力管控向管理输出的服务职能转变。

上述的四个关键词,强调的是企业的业务模式和管理理念的调整。其中涉及的战略制定、运营流程、人员使用等,是互联网+时代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