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推荐家庭必备秘方(珍藏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4章 消化科疾病(5)

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为临床常见的急症,是由胆囊出口梗阻和细菌感染所引起的胆囊急性炎症。按病理变化分为单纯性、化脓性及坏疽性3种,可为初发,也可为慢性胆囊炎的急性发作。其发病较急,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可有阵发性加剧,并常放射到右肩及背部疼痛;常有恶心、呕吐及发热,感染严重时可有轻度黄疸;右上腹有压痛及轻度肌紧张;当胆管完全梗阻时,可见灰白色粪便;当胆囊化脓或坏疽时,右上腹压痛和肌紧张程度加剧,范围扩大;并发穿孔时,有弥散性腹膜炎体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多见于中年女性。本病中医属“胁痛”、“腹痛”、“结胸发黄”、“黄疸”、“胆心痛”等范畴,常因情志不舒、饮食不节、过度劳累或外邪侵袭等所致。湿热、热毒、秽浊之邪内侵肝胆,致使肝失疏泄,气机不畅,逼迫胆汁外溢,中焦气机升降失常,导致腹痛剧烈、发热、恶心、呕吐等。临床治疗多以清热解毒,祛湿泄浊,疏肝利胆,活血消积,通腑导滞等法为主。

【必备秘方】

1.茵陈、金银花、蒲公英、连翘、赤芍各30克,柴胡、鸡内金、黄芩、大黄、姜半夏、生甘草各10克,猪胆汁2毫升。每日1剂,水煎服。内热炽盛者,加黄连、栀子:肝胆实热者,加龙胆;腹满燥实者,加厚朴、枳实:大便干结者,加芒硝;痛甚者,加延胡索、乌药;湿偏重者,加玉米须:气虚者,去大黄,加黄芪、党参;血虚者,加当归;病重痛甚者,每日2剂,4小时服1次。

2.金钱草、金银花各30克,柴胡、郁金、连翘各15克,香附、黄芩、大黄(后下)、枳壳、芒硝各10克。每日1剂,水煎服。腹痛剧者,加延胡索15克,川楝子10克;高热者,加生石膏30~60克,龙胆10克,大青叶10~15克;恶心呕吐者,加生姜、半复、竹茹各10克;黄疸重者,加茵陈30克;由蛔虫所致者,加使君子、槟榔各15克。主治急性胆囊炎。

3.桃仁20克,桂枝15克,大黄、黄芩、黄连、枳实、甘草各6克。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煎液,分4次服。痛甚者,加白芍15克,延胡索10克;发热者,加栀子10克,金钱草15克。主治急、慢性胆囊炎。

4.金钱草、郁金、金银花、大黄各30克,威灵仙、姜黄、黄芩、鸡内金各15克。每日1~2剂,水煎15分钟,滤出药液,加水再煎20分钟,去渣,两次煎液兑匀,分服。主治急性胆囊炎。

5.陈皮、山楂、鸡内金各100克,乌梅6克,蜂蜜少许。将陈皮、鸡内金研末,山楂肉、乌梅肉捣烂,与蜂蜜调匀,用开水冲服,每日1次。主治急性胆囊炎。

【名医指导】

1.注意饮食:食物以清淡为宜,进食应限于低脂肪、低蛋白、少量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随着病症的消退可逐渐加入少量脂肪及蛋白食物,如瘦肉、鱼、蛋、奶和水果及鲜菜等。少食油腻和炸、烤食物,禁食过冷过热的食物。

2.保持大便畅通。

3.要改变静坐生活方式,多走动,多运动。

4.养性:长期家庭不睦,心情不畅的人可引发或加重此病,要做到心胸宽阔,心情舒畅。

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以腹痛为主要症状。本病中医属“胁痛”、“胆胀”、“黄疸”等范畴。其病因以情志不调、饮食不节、感受外邪、感染虫积等为主要因素,地理水土对发病亦有一定影响。其病位主要在肝、胆,涉及脾胃大肠。病机为肝胆失疏,胆汁排泄不畅,结石阻塞,胆府不通。主要病理产物为胆石形成,结石一旦形成,或充塞胆腑,或堵塞胆道,而致肝胆气机不畅。临床常见脘痛连胁、嗳气腹胀等,甚则可致胆腑气滞血瘀而发生绞痛。结石阻塞胆道,胆汁瘀积而泛滥不循常道,或因湿热交蒸于肝胆,以致胆汁外溢肌肤,形成黄疸。若又为热毒所侵,或因湿热化火,热毒内燔,则高热寒战;若热毒进而内陷心包,扰乱神明,临床可见谵语、神昏,故病理因素有气滞,血瘀、湿阻,热毒。急性期以邪实为主,静止期或慢性期(包括术后残余结石)以正虚为主或虚实夹杂。

【必备秘方】

1.茵陈、连翘,大青叶、金银花各15克,延胡索、青蒿、柴胡、川楝子各12克,栀子、青黛、黄芩各10克。每日1剂,水煎服。急性发作,加大黄、龙胆各9克;有胆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各15克;胆道有蛔虫者,加乌梅、槟榔、花椒、细辛各6克;食少纳呆者,加山楂、六神曲、麦芽、鸡内金各10克;腹胀呕吐者,加青皮、枳壳、半夏、佛手各10克,胁背肩痛者,加木香、郁金、姜黄各10克;右上腹刺痛者,加蒲黄、五灵脂各10克;病程长、肝区疼痛者,加当归、白芍、生地黄各10克;黄疸者,加栀子15克,并加重茵陈用量。主治慢性胆囊炎。

2.黄芪18克,白芍15克,柴胡、白术、陈皮、茯苓、泽泻各12克,党参、半夏、防风、炙甘草、生姜、大枣各10克,羌活、独活各8克,黄连6克。每日1剂,水煎服。血瘀者,去茯苓、泽泻、羌活、独活,加炒蒲黄、五灵脂各12克,丹参15克。主治慢性胆囊炎。

3.金钱草20~30克,金银花10~20克,厚朴、海金沙、芒硝(冲服)、郁金各10~15克,鸡内金、枳实、大黄(后下)各6~10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胆囊术后综合征、胆道功能性疾病、泌尿系结石及合并感染。

4.黑豆、郁金、半夏、枳壳、木香、白术各15克(共研末),鲜黑牛胆1枚。共将药末装入牛胆内封口,待胆汁将药物浸透后,置瓦上焙干,研末过筛。每日2~3次,每次3~6克,以开水送服。1剂为1个疗程,症状消失后继服1剂。主治慢性胆囊炎(忌油腻腥物)。

5.枸杞子、佛手、马料豆、黑木耳各10克,粳米100克,冰糖、蜂蜜各15克。每日1剂,将黑木耳用清水泡发、洗净,与佛手一同切碎;将粳米、马料豆洗净,加水煮至五成熟时,入枸杞子、黑木耳、佛手、冰糖煮熟,调入蜂蜜,分3次服。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名医指导】

1.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2.慢性胆囊炎的膳食,应根据病情给予低脂肪、低胆固醇的半流质食物或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软食。低脂肪是指脂肪总量以每日20~30克为宜,并把这些脂肪总量分在各餐中。低胆固醇是指忌食用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蛋黄、脑、肝及鱼子等。因鱼油中含大量多烯酸,能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平日可多食鱼类食物。

3.避免便秘发生,因其能影响胆汁的排出,所以适当用些含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

4.多饮水,多活动,适当的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同时避免过度劳累及经常熬夜。

5.调节情志,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避免烦躁易怒。

胆道蛔虫病

胆道蛔虫病是指蛔虫钻入胆道而引起的急腹症。发病以儿童及青壮年多见,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患者有吐蛔虫及便蛔虫史;突然出现的剑突下偏右阵发性钻顶样剧痛,伴恶心、呕吐,可吐出蛔虫;十二指肠液镜查有蛔虫卵,钡透视可见十二指肠内有条索状虫影指向胆总管开口十二指肠乳头;由粪便排出黄染虫体(或有环状虫体),是蛔虫曾钻入胆道的佐证;经静脉胆道造影、B超检查和ERCP检查均可发现胆道内的蛔虫。

【必备秘方】

1.茵陈30克,生大黄(后下)、厚朴15克,芒硝(冲服)、枳实各12克。大便秘结者,煎沸即可;便溏者,煮沸后煎5分钟。先饮苦酒(米醋)10~15毫升,再服中药100毫升,每日3次,每日1剂,小儿酌减。呕吐者,以生姜汤止呕;腹痛、剧烈呕吐、服药困难者,先予针刺合谷、足三里、胆囊穴,再服中药;合并胰腺炎,加败酱草20克。主治胆道蛔虫病。

2.茵陈、乌梅、苦楝皮各30克,槟榔15克。每日1剂,水煎,空腹分3次服。合并胆道感染、恶寒发热者,加柴胡9克,黄芩15克,金银花30克;呕吐重者,加半夏9克,竹茹6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克;痛剧者,加延胡索10克。主治胆道蛔虫病。一般1~2剂即可止痛排虫,最多不超过8剂。

3.槟榔、苦楝皮、白芍、使君子各15克,黄芩各12克,枳实10克,柴胡、大黄、乌梅、川楝子、车前子各9克,花椒6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主治胆道蛔虫病并发胰腺炎。

4.金钱草30克,木香、苦楝皮各15克,乌梅、郁金、枳壳、槟榔、黄芩、大黄各9克,使君子仁10克。水煎15分钟,滤出药液,加水再煎20分钟,去渣,两次煎液兑匀,分服,每日1~2剂。主治单纯型胆道蛔虫病。

5.花椒(去椒目,研细末)10克,鸡蛋1~2枚,花生油少许(香油最佳,猪油亦可)。将花生油烧热后放入花椒末,略炒,打入鸡蛋炒熟,顿服,每日3~4次。主治胆道蛔虫病。连服3~6次。止痛后,即可驱虫(最好不用山道年),便可将虫排出体外。疼痛重者,加食醋30~50克、温水适量。小儿量酌减。

【名医指导】

1.全社会动员,做好管水、管粪等卫生防治工作,积极宣传,把好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不洁之生菜瓜果,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3.肠道有蛔虫的患者,在进行驱虫治疗时,用药剂量要足,以彻底杀死,否则因蛔虫轻度中毒而运动活跃,到处乱窜,极有可能钻入胆道而发生胆道蛔虫病。

4.驱虫药应选择清晨空腹或晚上临睡前服用。

5.胆道蛔虫病应遵医嘱彻底治疗,以免虫卵、虫体残骸在胆道内滞留导致胆结石。

急性肝炎

急性肝炎是常见的肝脏急性炎症病变,以急性肝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为病理特点。临床主要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甚者可突发为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成年人较儿童为多见。本病中医属“黄疸”、“胁痛”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与疫毒传染、饮食、饮酒、感受外邪、劳倦、情志不畅等有关,主要由于内外感时邪(湿热)疫毒,侵犯脾胃,郁蒸肝胆所致。病机方面,黄疸的形成多归因于湿热,有湿热并重,湿重于热,热重于湿之分。无黄疸型多与肝郁、肝胃不和、血瘀、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有关,也有不同程度的湿热象。

急性黄疸型肝炎

【必备秘方】

1.茵陈、板蓝根、蒲公英各30克,栀子、大黄、柴胡、枳壳、半夏、郁金、车前子各12克。每日1剂,水煎服。热偏盛者,加龙胆、木通、黄柏、滑石各5克;湿偏盛者,加苍术、广藿香、猪苓、泽泻各10克;胁痛者,加木香、延胡索、川楝子各10;腹胀者,加厚朴、青皮、佛手各10克;皮肤瘙痒者,加苦参、土茯苓各15克;阳虚湿盛者,去蒲公英、板蓝根、栀子加薏苡仁30克,桂枝、白术各10克,附子、干姜各5克。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

2.茵陈、白茅根各30克,生何首乌、连翘、牡丹皮、大青叶、板蓝根、半枝莲、茜草、丹参各15克,柴胡12克,甘草6克。每日1剂,冷水浸泡,连煎2次(加水高出药面3~6厘米),每次水煎30分钟,滤出药液,合并,分3次服完,连服50~60日。主治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

3.板蓝根、白花蛇舌草、虎杖、丹参、黄芪各30克,栀子、当归、白术各15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明显者,加连翘30克,山楂15克;黄疸伴胆囊炎,加赤芍、金钱草各30克。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

4.茵陈、板蓝根各30克,白茅根、车前子、山楂、六神曲、麦芽各15克,黄芩、栀子各9克。每日1剂,水煎15分钟,滤出药液,加水再煎20分钟,去渣,两次煎液兑匀,分服。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

5.虎杖500克,五味子250克,蜂蜜1000克。将虎杖、五味子洗净,加水浸泡30分钟,以中火煎开后改用文火煎30分钟,滤出药液,加水再煎,去渣,合并煎液加热浓缩,加入蜂蜜混匀,冷藏保存。开水冲服,每次1勺,每日3次,连服80~60日。主治急性肝炎胁痛及转氨酶增高。

【名医指导】

1.适当休息:肝炎症状明显期特别是有黄疸者应卧床休息,直至症状和黄疸明显消退方可起床活动,逐步增加活动量或延长活动时间,以活动后不觉疲乏为度。

2.合理饮食:以流食为主,少量多餐,保证水分的供给以利于利尿排黄,应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黄疸严重者注意维生素K的补充。

3.避免饮酒、过度劳累和使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急性肝炎患者还应该注意禁食辛辣、油腻物,禁烟戒酒,忌食生冷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4.急性肝炎的传染性一般较强,为了避免传染,急性肝炎患者最好与家人隔离,分开用餐。

5.急性肝炎患者暂时不要过性生活: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加重肝炎患者的肝脏负担,防止病情恶化,另一方面是因为急性期传染性较强,避免通过性接触传染给配偶。

6.如果感染的是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家人可以及时去医院接种乙肝疫苗。但在产生足量乙肝表面抗体前,还应注意避免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