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别人的秘密知道得多,麻烦也多
虽然波浪永远在我们的头顶喧哗着,但我们的内心深处却永远都保持着沉默。
——纪伯伦
每个人的内心之中都有不为人知的隐私,这些秘密有时候无法与人分享,就算对方是最亲密的朋友,乃至自己的父母,都无法向他们倾诉。小时候,我们很多人都有写日记的习惯,虽然其中写的都是一些生活的琐事,可是一旦日记被父母偷看,就会引起我们极大的不满,很多人甚至有因此与父母起激烈冲突的经历。反思这些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本质,我们会发现那些日记之中的琐事并不能称之为隐私,它们也不足以成为我们的秘密,可是被“窥视”之后却会那么愤怒,正是因为我们感到自己的领地被人侵犯,认为自己的人格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从自己身上最真切的体会出发,在20多岁步入社会之后,我们就应该提醒自己注意保护隐私,不仅是针对自己,更要针对别人的隐私,为自己树立一道警醒的保护墙。一个人将自己的秘密与你分享,一方面是出于倾诉心理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更多的是因为对你的信任,而这样的秘密与你分享得越多,你所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因为秘密是每个人内心之中的隐私堡垒,作为这个堡垒的主人不能容忍自己的隐蔽物被暴露,当这种情况真的出现时,会导致人们内心缺乏安全感,变得慌乱,甚至出现报复行为。从这个层面来看,你所了解别人的秘密越多,给他人带来不安全感,甚至为自己带来不必要麻烦的概率也就越大。
美国心理协会(APA)著名的心理学专家雷蒙德·A.穆迪博士在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之后发现,一个人的隐私和他的名誉是密切相关的,这也是为什么人们那么坚定地保护自己的隐私的原因。当别人愿意与你分享他的秘密,就是将自己的名誉安全交付在你的手中,一旦出现损害,就会使双方的关系变得恶化。对于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分享秘密是他们拉近彼此关系的一种方式,获知别人的秘密才能证明彼此亲密无间,也有人通过分享自己的秘密来达到维系关系的目的,但雷蒙德·A.穆迪博士忠告每一个年轻人: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之中,要谨慎处理自己所知道的秘密。
保护别人和自己的隐私,也是保护自己的方式,用别人的隐私来开玩笑是一种非常不明智的行为。朋友将自己的秘密告知给你,就算没有明确地提出要你保密的要求,你自己也应该知道这是在社会规则的隐性要求之中,作为真正的朋友,你有分忧解难的义务,却没有将朋友的隐私散布出去的权利。如果向这一社会隐性规则进行挑战,将别人的秘密散播或者拿别人的隐私开玩笑,不仅会失去朋友的信任,更易成为他人眼中不值得交往的人,最终成为被人抛弃的“孤家寡人”。
穆迪博士所采集的一个案例是他的一位朋友,这位女士在工作和生活之中都拥有很多的朋友,她总是可以成为每个人的倾听者,不管别人有什么烦心事,她都会认真倾听,并守口如瓶。有一次,当穆迪博士和她共进晚餐的时候,忽然看到她的老板带着一个羞涩的女孩一起来到餐厅,这位女士立刻要求穆迪博士和自己离开这里,他好奇地问:“为什么我们要避开你的老板呢?”
这位聪明的女士坦言:“我的老板所带的女伴显然并不是他的妻子,他们之间的关系很亲密,我不想了解这个秘密,因为这会给我带来很大的压力。与其这样,还不如悄悄离开这里,让这个秘密和我擦肩而过,大家在工作之中相处会更加轻松。”
穆迪博士认为这是一种很聪明的做法,避免了解别人的秘密是为自己纾解压力的最佳方式,他也就此开始明白为什么这位女士在生活之中那么受人欢迎了。
不去随意地打听别人的秘密,也不去透露自己的秘密,是20多岁的人需要学习的社会生存法则之一。
在工作和生活之中遇到了烦心事,很多人都希望可以找人倾诉一番,获得他人的安慰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也为自己埋下了一个隐患,敞开心胸的同时也失去了安全感。所以,保守秘密,就是建立安全感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