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历史沿革
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皆因华山而得名。
《尚书》里就有有关华山的记载,《史记》中也有黄帝、尧、舜华山巡游的事迹。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十数位帝王也曾到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祭祀活动。
(一)华山名称的由来
华山名字的来源说法很多,华山山名最早出现在《山经》和《禹贡》中。也就是说在公元前3世纪以前就有这个山名了。
人类从游牧生活改变成定居的农耕生活,可能是一个个居民点定名下来的关键。居民点的定名又会引起附近山川的定名。华山地区是我国民族最早活动的地方,所以华山得名是比较早的。
也有人说,华山的得名同华山山峰像一朵莲花是分不开的,古时候“华”与“花”通用,正如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渭水注》中所记载的,华山“其高五千仞,削成而四方,远而望之,又若华状。西南有小华山”,所以称之为华山。也有人说,华山起名于山顶的莲花池。
《华山记》中也记载:“山顶池中,生千叶莲,服之羽化,因名华山。”
远望华山主峰状如金元宝,与周边环绕的几个小山远望形似莲荷,西峰翠云宫前又有倒扣莲花花瓣石,称“花山”。又因为近临黄河是华夏发源地,因为人们口音等原因,称为“华山”。
华山一共有五座山峰,紧紧聚在一起,东、南、西、北四座山峰像四个大花瓣,中峰就像花蕊一样被包在中间,说它像一朵花,真是名副其实。
有了“华山”的名字,连它周近的地名也受到影响。比如华山北面的县名就因位于华山的阴坡而取名为华阴县,在华山南坡的则取名为华阳。甚至说,中华民族的得名亦与华山的名字分不开。
清代的著名人物章太炎就认为,“我国民族旧居雍梁,即今陕西境内二州之地,东南华阴,东北华阳,就华山以定限,名其国土曰华。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
也有人说,我国古代也叫华夏。夏是由于夏族,曾居住在满目花簇的华山地带而得名。这两种说法并非无稽之谈,“中华”或“华夏”的得名是与“华山”有关。则使得华山这座名山更增添了几分光彩。
(二)各朝时期的华山
华山不仅雄伟奇险,而且山势峻峭,壁立千仞,群峰挺秀,以险峻称雄于世。自古以来就有“华山天下险”“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正因为如此,华山多少年以来吸引了无数勇敢者。
奇险能激发人的勇气和智慧,不畏险阻攀登的精神,使人身临其境地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
最早记述华山的古书,据说是《尚书?禹贡》篇。《史记》也曾记载,黄帝、虞舜都曾到华山巡狩。
华山被称为西岳与东岳的泰山并称,最早见于《尔雅?释山》一书。西岳这一称呼据说是因周平王迁都洛阳,华山在东周京城之西,所以称“西岳”。
以后,秦王朝建都咸阳,西汉王朝建都长安,都在华山之西,所以华山不再称为“西岳”。直到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建立了东汉政权,华山就又恢复了“西岳”之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据记载,秦昭王时命工匠施钩搭梯攀上华山。魏晋南北朝时,还没有通向华山峰顶的道路。直到唐朝,随着道教兴盛,道徒开始居山建观逐渐在北坡沿溪谷而上开凿了一条险道,形成了“自古华山一条路”。
华山从得名到现在,大约已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尚书》记载,华山是“轩辕皇帝会群仙之所”,汉唐以前华山虽然有名,但是由于华山太险,很少有人登临,可说是处于探险阶段。历代君王祭西岳,都是在山下西岳庙中举行大典。
唐宋时代,修道求仙的隐士们开始在华山凿洞为祠,也引来了少数的诗人和画家,这是开发的初期。
到了元明时代,山上营建起楼阁殿宇代替了山洞。山路也因此得到修整,有的成了石级,有的加上了铁链栏杆,大大方便了登山的游人,这是开发的盛期。
到了清代,群众上山的不计其数,文人画家来到华山的更是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