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炼金术Ⅰ:打造畅销产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产品风格化

风格化将产品从索然无味中拯救

“潮流易逝,风格永存。”

自从可可·香奈儿(Coco Channel)女士说出这句话,风格就成为时尚的标签。

超越潮流的风格究竟是什么东西?品味?设计师?品质?审美?色彩?造型?构图?还是思想?

风格是一种恒常性的内在气质与外在表现。所谓事物或人的风格,就是从自发到自觉地遵守这种恒常不变的元素,并自觉地将与这些核心元素相反或不相容的元素予以摒弃,风格意味着纯粹性、独立性、排他性。

风格并非时尚产业的专属,任何产品都可以借助风格化方法,使产品变得有趣。

真正需要考量的是:顾客在什么情况下愿意因为风格而购买产品?以及产品风格化是否可以令消费者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

上述两个问题才是风格化的关键:前者是确定风格是否可以成为购买驱动力,后者是确定风格是否可以成为产品溢价的驱动力,两者有关系但本质上并不相同。

百事可乐以蓝色风暴对抗可口可乐的红色霸权,借蓝色诉诸幻想、年轻、激情、大海等。百事可乐的这个风格化策略是奏效的,不仅建立了对抗性区隔(差异化),而且形成共生关联:从顾客心智角度看,红色与蓝色会产生自然关联,百事可乐凭借风格化方法变成可口可乐无法摆脱的“影子”。

百事可乐的风格化只能让蓝色成为消费者购买的驱动力,却不可能使百事可乐具有比可口可乐更强的溢价能力。

从李宁引进这个品牌开始,背靠背(Kappa)代表的就是意大利式时尚休闲运动装,2005年由中国动向经营后,运动休闲的产品风格更加清晰。

Kappa成为运动服装与休闲装之间的一个“中间风格”——运动、时尚、性感、品味。粉色/紫色、毛绒面料、醒目logo的运动套装,成为街头醒目的潮流风向标,“扮嫩”小女人们追捧的潮装,“Kappa女”甚至因为一个网络事件,成为漂亮、大胆、张扬、新潮的女人标签。

Kappa的风格化,不仅构成一种新的驱动力,而且实现了比李宁运动服装更高的溢价。2007年10月,中国动向登陆香港主板,成为当时市值最大的体育用品企业,短短3年超越了15年历史的李宁。

与产品用途化相比,产品风格化是更加困难的一个产品“智造”方法。困难在于,它受产品设计者的眼界、审美视野与趣味、设计能力及产品制造工艺水平等限制。

无数的案例说明,风格化是将产品从可怕的索然无味中拯救出来的法宝,是企业摆脱无休止的价格战和同质化的武器。

美的的产品风格化使其成为中国小家电行业第一品牌。美的小家电坚持轻松的、生活化的风格,并融入了多种风格化的元素,如“中国元素”等,品质上乘、价格适中、性价比高,赢得了消费者的口碑。

美的的案例中,美的传递的是一个风格化的产品信息,而不单是产品的性能或功能,占据宣传画的核心的是色彩、艺术品位等风格化元素,这些元素使单调的产品变得与人亲近。

产品的风格化,其实就是消费者生活的风格化。

消费者每天衣食住行用到的每一种产品,都可以变得风格化一些,让消费者产生超越物质利益的精神愉悦感,或者说某种风格化消费癖好。

营销的终极归宿是美学。企业像对待艺术作品一样对待自己的产品。在产品中增加美学的元素,从美感素材到美学风格,是拯救产品同质化、庸俗化的真正途径。风格化方法是增强产品驱动力、溢价能力的一座用之不竭的“武器库”。

风格化的两个核心:品级与品相。品级指风格的档次感,这是社会审美习惯形成的认知;品相指风格的统一、协调与持续。

风格化的“品级”难以界定,需要各品牌根据行业特点寻找“高端或高档”的风格符号,风格化品相是所有产品都可以采用的“智造”方法。

风格化方法一:产品变性与装嫩

时尚风格的内容包罗万象,具有颠覆性的风格化方法有两个:改变产品的性别诉求、让产品年轻化。

让产品变性。

万宝路由女士烟引入西部牛仔的形象,变性成功,成为代表男人气概的符号,万宝路的烟味比较“呛”,不符合女士吸烟的需求;女士烟以细小、气味清淡、入口清凉为特点,如韩国的ESSE。

让产品装嫩。让产品风格年轻化,年轻消费永远是最强的购买力。

以服饰品牌鳄鱼(Lacoste)为例。Lacoste1933年创立,是早期以男性POLO运动T恤为主要产品的品牌。2005年Lacoste决定以新生代15~25岁消费群为目标客户,发起品牌“装嫩”革命:产品线跨越男装、女装、童装,覆盖目标消费群的主要时尚品类——服饰、鞋类、香水、皮包、眼镜、手表、家用、皮带等;色彩选择诸如纯白、嫩叶绿、山脊灰、海军蓝、月蚀蓝和薰衣草紫这些较为鲜艳的色彩,零售店铺全部变脸,年轻时尚新潮风格跃然呈现。

图1-2 Lacoste的店面

风格化的核心是舍弃与聚焦,大多数产品之所以平庸,与中性化及过于中规中矩有关,也就是在风格上不敢采用鲜明的性别诉求及装嫩。这恰恰说明,这两个风格化方法可以有出奇制胜的效果。

风格化方法二:色彩文化的选择与运用

色彩过去是作为一种辅助元素,但今天的设计理念正在将单一色彩升格到品牌核心的高度,以吸引眼球。

色彩背后,是某种群体性的文化价值及其审美感受的沉淀,认识色彩的文化内涵,对于运用色彩实现产品风格化,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中国的主流(大众)颜色文化是四种:红色文化、蓝色文化、绿色文化、白色文化。

1.红色文化

红色代表民族化的、强势的、张扬的、热烈的、男性的气质。长虹、TCL甚至SONY的Bravia都采用红色为主识别元素,但在彩电市场,他们没有抵挡住LG、三星、日立等品牌的进攻。

红色元素的负面是强势、坚硬、缺乏情感,因此,很多品牌在红色主色调上,通常加入蓝色、白色进行调和,让大气之中蕴含着内敛的气质,比如茅台酒、红花郎、红西凤、王老吉(罐装)等。

红色变体的紫色就很好地中和了红色的张扬与贵气,也得到不少追求个性品牌的青睐,如明基BenQ。

2.蓝色文化

天空与海洋是蓝色文化最坚实的自然基础,在世界范围内,蓝色实际上是最通用的色彩元素,中国人对蓝色的偏好弱于西方。

蓝色内敛、深沉、包容,视觉耐受时间较长,被耐用消费品、科技产品广泛使用,如福特、通用电气、IBM、微软等,在快消品中宝洁、联合利华、百事可乐等也将蓝色作为主识别元素。

科技公司使用蓝色很多,如联想、海尔(早期)、方正(集团),但中国的蓝色风暴却是由洋河蓝色经典引发。它不仅突破了白酒使用红色、金色等传统的用色习惯,而且让蓝色成为一种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里最缺乏的海洋文化气质。

3.绿色文化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同样是来源于大自然,来自春夏秋冬更替带给人类的感受。但绿色在产品上的运用,如果不是牛奶这个品类,实际上并不多见。

蒙牛、伊利、光明都使用绿色作为产品包装的主元素,是希望将洁净(牛奶白),自然、安稳(绿色)注入品牌文化之中。

绿色元素总体代表了生命意志、健康、自然等偏向女性柔美风格的气质,亲和性是绿色元素的最大优点。在啤酒这样希望带给人清凉感受的品类中,绿色的使用是主流,如喜力、嘉士伯、雪花、青岛等。

4.白色文化

将白色文化带入主流殿堂的,不能不首推苹果。一家公司,用单色统一全球消费者的审美品味,苹果是唯一品牌,苹果创造的不仅是营销神话,更是一次文化的奇迹。

服装、休闲运动品类广泛使用白色为主元素,白色家电、数码产品更是给白色注入了科技、简洁等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关白色的文化记忆,都与消极的事物关联,但当代白色文化已经变得国际化、普世化。

作为白色变体的银(白)色,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几乎成为科技的标准色。白色、银色代表了平等、信赖、洁净以及高贵。

如果说黑色是时尚品、奢侈品永恒的主色,那么白色则是时尚品、奢侈品的王冠之色,只有顶级品牌、顶级产品才敢于使用白色,如GUCCI的手表、CHANNEL的化妆品等。实际上,整个化妆品都是白色(包括银色)元素的超级拥趸。

中国的小众颜色文化有三种:黄色文化、青色文化、黑色文化。

1.黄色(金色)文化

皇帝垄断了黄色,包括金色,使黄色在中国变成了权贵、皇家的象征。中国本土的奢侈品喜欢用黄色为主识别元素,就是这个原因,如香烟里的天子、黄鹤楼等。

橙色有黄色的热情,却比黄色多了一些高贵稳重的气质,橙色在服务行业应用广泛,如桔子酒店、当当网等。

2.青色文化

青色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具有典型中国文化特色:由水墨丹青、青花瓷共同制造的雅文化气质。“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这是一种似有若无、似有实无的“空灵”感受,是中国独特的“士文化”的核心。

中国的白酒、化妆品、时尚品等很多已经在运用青色作为主识别元素。仿青花瓷的包装更是成为高雅的符号,如青花瓷汾酒、茅台不老酒等。

3.黑色文化

西方有悠久的以黑色为主色的传统,西装、威士忌、葡萄酒等高档商品都是以黑色为主元素,如杰克·丹尼(Jack Daniels)等。

黑色在西方是庄重、正式的颜色,是时尚品、奢侈品的永恒主色。中国人对黑色普遍较为排斥,只有极小众、高端的产品,才会使用黑色(包括黑色的变体赭色)为主元素。

小众色彩文化的核心特征是孤芳自赏,缺乏与大众沟通的能力,因此主要为一些以个性、独特价值为主要诉求的品牌所采用。

潮流易逝,风格永存。

风格化元素是产品差异化、溢价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用之不竭的创意宝库。用心寻找产品风格化的元素吧,将你的产品从索然无味中拯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