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大哉中华(2)
在中国,“合”的思想那是普遍存在的,不仅仅是天人合。我们分析问题、看事情、做学问都在运用合的思想,不像西方那样分,分科也是他们想出来的。
《易经》还告诉我们阴阳变化之道——所有一切一切的变化,不外乎阴阳的变化,其他也就没什么了。世界上再怎么复杂的事情,易经上四个字就讲完了——错综复杂!还能怎么样吗?所有事情,看了七千年还看不懂吗?历史的积淀和厚重,它的好处就在这里,我们能够非常精准地提炼要点,很短的一句话,甚至三两个字就把事情总结得清清楚楚了。全世界不管什么学问,从过去到现在,以至于还没发生的将来,我们都可以用一句话把它全部说完,就叫作“一阴一阳之谓道”。
那我们现在要问:一阴一阳,到底是一个东西还是两个东西?凡是回答“是一个东西”,或者“是两个东西”的人,那都没得到真传,还算不得标准的中国人。不是一就是二,那是西方人的二分法。“亦阴亦阳”“一而二,二而一”这才是标准中国人的答案,大概也只有中国人才看得懂。
阴阳未发动之前叫太极,太极是一切的总根源,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太极一动就生阴生阳,而且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一动,变成两仪、四象、八卦、十六卦、三十二卦、六十四卦。太极就叫“一”,“一”就是“中”,未发叫中,已发叫动。这样,已发之后,上面的两仪、四象、八卦、十六卦、三十二卦、六十四卦就是“华”。“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天下什么样的动都有,但,那都是太极的动。
所以,了解了《易经》,才能真正体会什么叫万变不离其宗,宗只有一个,就是太极。也才了解阴阳是不可分的,像白天跟晚上,我们就不好明确划分,它并不像开灯关灯那样,突然亮了突然黑了。现代科学不是也证明:男人身体里有女性荷尔蒙,女人身体里有男性荷尔蒙吗?可见纯阴纯阳很难,如果男人身体里完全是男性荷尔蒙,女人身体里完全是女性荷尔蒙,那么干脆就是男人类、女人类算了。阴阳是一体两面而已,我们细想几乎所有的东西大概都有阴有阳,只有这样才能互动,才动得起来,才能演化,才能周流不止、循环往复。
由此,我们很容易想到中国人的态度——经常是模棱两可,很少明确表态。不像西方人那样赞成就说赞成,反对就说反对;我们大多时候都是“很难讲”。其实,也是真的很难讲,很多事情对错是不容易分的,我们只赞成它对的部分,反对它错的地方,既不是完全反对也不是完全赞成,本来就是“很难讲”嘛。
中国人想得很周全,本能地奔着阴阳兼顾去走,在阴阳兼顾中、在通盘考虑后,寻求那条最合理的道路。因为阴阳也是合的,太极本来就是一嘛,咱们就是太极的民族。
当今世界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激烈冲突。地球村逐渐形成,全球化是必然的趋势,挡是挡不住了;同时,大家也看到,很多全球性的活动遇到激烈的抗争,这又是为什么?因为,全球化会引起人们的疑虑,大家很担心,全球化会把本土的文化整个消灭掉,而又没有哪个地区的文化愿意被消灭掉。当此之时,大家就会了解到只有像《易经》这么广大包容的东西,才能做到“求同存异”。
在中国,一个家庭里可以同时供奉观音菩萨和太上老君,而从来不担心他们会吵架,只是觉得多一个神仙保护有什么不好;不同宗教的信徒也可以做邻居,而且生活的很愉快;甚至和尚和老道都可以同游,还有说有笑不亦乐乎。不像西方那样,为了宗教打得头破血流。
我们能够做到尊重每一个地区的文化,同时,我们又能找出一个最大公约数,把它变成大同的因子,使得各个地区能够愉快和谐地接受。这个只有《易经》做得到,只有秉承易学思想精神的中华文化做得到!中华民族的历史就证明了这一点。我们中华文化那个“化”的功夫绝对了得,这正是《易经》的精神和太极的功夫。
改变的只是习惯与人性无关
都说中国上下五千年,那是从有史记载开始算的,其实还不止这么长。就像一个老人,饱经风霜,阅历丰富。曾经无比强盛辉煌,备受尊崇;也曾经无奈的颓唐衰落,备受凌辱。而我们现代人是距离那辉煌神气的时代比较远,而距离衰落屈辱的时代却很近。那种衰落屈辱下的矛盾和疑虑心理至今似乎还没有去,对中国人民族性的谩骂之声还依然不绝于耳,当然,相反的声音也总是有的。
骂也好、捧也好,中国人几千年来,永远还是中国人!
说中国人改变了,似乎没有。我们不是自己都常常抱怨中国人不改农业社会的习性吗?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又有什么办法呢?
说中国人没有改变,似乎也不对。我们有不少国粹主义者时常担心,中国人变了,变得越来越失去中国人的味道了。正所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时代不同了,中国人也改变了。
这不是很奇怪吗?一点儿也不奇怪。全世界的民族还不都是这样?有不变的部分,就一定有变迁的部分。从社会文化发展的过程来看,不可能完全稳定下来,维持不变;也不可能变得完全失去了原来的面目,因为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传统文化已经变成了民族的基因。
然而,中国人却又比较特殊。我们有那么悠久的历史,而且从未中断过,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这总有它值得引起注意的深层次原因。中国人似乎有一种特殊的功夫,那就是“在持续中有变化,在变化中又有持续”!
中国人一直在变,却又永远没有变。
所以,实在不必紧张,也不用怀疑“怎么样才算是中国人”。凡是认同中华文化而又正在实践中华文化的,都是中国人,他们都具有中国人的特质。这也是我们民族自古以来划分你我的标准。
如果不认同中华文化,失去中国人的本性和特质,就算你拥有中国人的血统,中国话说得很流利,而且面貌就是中国人,恐怕也已经算不得中国人了。
当然,认同与否,一定是出乎自愿,中华文化也从来不勉强谁去认同它。可是,中华文化就是有这样的魅力,只要你进来,就很难不被它吸引,进而化于无形。所以,有人笑称中国越是被侵略地盘儿越大,只要你敢来。
我们中国人是最了解人性的,我们祖先的设计也是按照人性来的,所以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人会感觉到幸福和快乐,尤其是从容。你看我们文化昌明的时候,那是万国来朝的,很多外国人络绎不绝地来到中国,有的甚至是长期居住下来。感受、学习、研究之下,他们也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好处,随即拿到他们本国去照葫芦画瓢,模仿实践起来,也大都很有效果。
别说公认的优秀特质,即使今天被很多人诽谤中伤的缺点,细想也有它设计之初的深意。更有意思的是,我们一边矛盾着,还一边习以为常地做得自自然然,很可能还包括那些诽谤中伤者。
比如,你功课考了第一,别人夸奖你“学习好用功哦”或赞美你“脑筋真好使”,你怎么说?你敢回说:“是啊,确实是这样的。每次我都是课前充分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好好复习,再加上脑筋也不差,所以每次都考得很好”吗?作为中国人,应该没人傻到这么说。我们大概都会说:“没有啦,不过是瞎猫碰到死耗子,刚好老师出的那几道题被我复习到”。同样,某人升了官,别人去道喜:“恭喜啊,高升了!”要是回答说:“是呀,三年前我就开始计划了,精心准备很久了,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了!”那这人就肯定不是中国人。中国人都会说:“哎,没办法啦,老早就请我,实在推不掉啊”。你看,我们都是“推不掉”才去当的。
你会不会说,哎呀,中国人真虚伪?可是,各位,上面的两种回答,你更喜欢听哪一种?听了哪一种心里更舒服些?不必回答,问问你的内心就好了。你是怎样思考怎样做的呢?做的时候自然吗?
这就是文化,民族的性格早已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它会从人的一言一行中很自然地表现出来,无法掩藏。更不必觉得丢脸,倒是可以深一层思考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做。原来它自有它的道理。我们说的可能不是实在话,但我们说的是妥当话,是给别人面子,是尊重别人,不把人家惹毛。
伏羲氏老早就会仰观俯察,注意象的变化;孔老夫子更是明确要我们跟人说话一定要看着对方——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不看着人家脸色乱讲话简直就是瞎子。不体察别人的心思自说自话,其实是不顾及别人,是自大的表现,或者直接就叫作“目中无人”。
中国人是最懂人性的,我们的思想和文化始终是以人为本的,我们世世代代一直这么做下来,做得那么的自然,叫作民日用而不知。做得时间太久了,熟练到我们都不用去找理论支撑,大家都自觉地、得心应手地在日常运用。而近代百年的屈辱和西方“先进”文明的冲击,使我们开始信心不足,开始自我怀疑了。所以,现在我们有必要整理一下我们的思路,还原到中华文化、中国思想的本真。
的确,论科技,西方这400年来引领世界;若论思想文化,中国却未必输给他们。只是自汉朝以来,我们太重视“道”,而忽略了“器”,偏离了“道器合一”的精神。而西方人在近400年的迅速崛起,恰恰是因为他们专门从“器”上谋发展,换用现代的话来说就叫作“科技”。西方人正是凭借科技的强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造成我们刻骨铭心的百年屈辱,简直要把中国人的自信心整个压垮。
好在,我们中国人有一种永远不服输的精神。你看我们的足球队就好了,明明这次输了,还都说:下次再来!这次是我们远道而来,没休息好,水土也不服,又是客场,拉拉队呼声也不高……总之,我们有一大堆理由,没有谁肯服服帖帖地低头认输!想想我们自己平时是不是这样?我们中华民族也就是靠这股永远不认输的精神,才能在无比艰难困苦,甚至是绝境中一次次地再爬起来!这绝不是简单的所谓阿Q精神。
中国人还是天底下最喜欢自作主张的民族,这一点到现在恐怕也没有变过。在中国,有时候,照着原来的施工图去检修地下管道,很可能找不到。因为,施工的时候不知遇到了什么实际问题,几个施工人员一碰头儿:“这图纸谁设计的?根本不合理嘛,改!”得,临时一商量就改了道儿。
你说,哎,这也太随便了吧,简直是无组织无纪律。没错儿,可你看到的只是一方面,还要考虑另一方面——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有尊严,有尊严就是自己可以做决定,也就是要有自主性。如果一个人样样听人家,那不成了人家的奴才了。当然了,我们不是鼓励随便改图纸,但是这种要自主的精神是很可贵的。尤其,在变化越来越快的社会时段里,快速准确的判断和决策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按部就班在这时候就有点赶不上节奏了。
有人说,百年的屈辱使我们开眼看世界了,使我们民族觉醒了,也让我们的生活更文明了。我们变化很大呀,你看,我们剪了发辫,我们不随地吐痰了,我们也建起了高楼大厦,我们连衣服都换了西式的,几乎人人都会说英语了……
我们确实变了,而那变得更多的是习惯而不是人性。要知道,我们中国人对于有形的东西向来是不怎么在乎的。我们好像不太重视什么老房旧屋,对于申遗也不像人家那样的“积极”和“用心”;我们的服装也可以改来改去,到今天连一套自己的衣服都没有;外面的新鲜玩意儿来了,我们学得也很快,生活方式早已不是从前的样子。但是,对于无形的东西就完全不一样了,要想改变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改变中国人的性格特质,真的很难很难。
然而,这又有什么不好呢?生物科学已经证明,多样性有利于动植物的生存发展。这条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文化也需要多样性,多样就必然各有特点,而特点其实不能说是优点或缺点,它只是特点。有特点才可以互补,所以,要求同存异。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时间不同,总有一种文化当令,在这段时期内,该种文化有它的责任,也应该尽到这种责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会发现,中华文化是值得发扬光大的。现在全世界都知道,科学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科学如果不能导正方向的话,很可能导致人类的毁灭。只有回归“道”才能拯救人类,而这个“道”恐怕还得到中国来找。当然,“道”是包括“器”在内的,“合”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如今,很多外国人都在学习、研究我们传统的经典——《易经》《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等等。孔子、老子等先贤早就成了全世界的圣人,而不仅是在我们本土。在未来的世界,在快速全球化的21世纪,极具广大包容特性的中华文化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