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大道至善,以和为贵
与人为善,利物利人,这是老子对人际交往最核心的主张。任何时候都要怀着一颗善心,以爱己之心爱人,克己让人,以德报怨,坚持德行的修炼,这样才能方便别人,也方便了自己。道家的理想状态是,彼此友爱亲善、和谐地相处,共同生活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之中。
1.厚道做人,广结善缘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箴言】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道德经》
【译文】
有大德的人以宽厚的品格处世,不给人浅薄的感觉。凡事都坚持实实在在的态度,即使有才华也不飞扬跋扈。
【解读】
“圣人”是怎样的人呢?“圣人”注重的是内在的修养,而不求外表的华丽显赫,是“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的。从外表来看,“圣人”像普通人一样平淡无奇,但是他们的思想、精神、意志是伟大的,与“道”、“天”、“地”合一,显示了非凡之处。
在老子眼里,圣人少私寡欲,实而不华,既“观其妙”也“观其所徼”,有比一般人深刻得多的对社会的认识,所以尽管他们穿得像乞丐,但实际上却怀抱宝玉,了解主宰万物、孕育万物的“道”。
因此,老子建议人们学习圣人的处世之道,即“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也就是以一种厚道之品为人处世,从而给人一种信任感、踏实感。这其实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做人要厚道”。
厚道不是愚钝,而是以诚待人、以实处世的策略。所谓“贵人话语迟”,“迟”在对一人、一事的评价沉着稳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君子讷于言”。尤其在别人蒙羞之际,“迟”的评价保全了别人的面子。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总是喜欢老实人,道理就在于此。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的稳固、厚重,给人一种安全感。在发展关系的过程中,厚道是基石,这对于朋友之间建立信任是极其重要的。处世本无方法,以厚道待人,最经得起考验,也会帮你赢得好人缘。
交朋友,说到底是建立信任的过程。老子认为:事物得到同一,便有了顺利与祥和;事物失去同一,也就失去了和平与安宁。表现在人际关系中就是,厚道做人,表里如一,讲求信誉,才能广结善缘,赢得更多朋友的帮助和支持。
以商场上的交朋友为例,厚道的人更容易做成买卖。经商盈利有“道”,有规律可循,然而“德”是“道”的化身——懂得如何做人,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才能把生意做大。在尔虞我诈的商业环境中,人们会担心投资能否收回成本、是否会遭遇商业诈骗,这样无疑增加了交易成本,让买卖双方都不放心。因此,在合作中表现出厚道、真诚的一面,更容易实现合作。
在这个世界上,精明、会计算,会有更多成功的机会。但是,这种精明必须建立在厚道做人的基础上才有价值。老子认为,不负于人,不欺于人,就叫厚道。“厚道”不是“呆头呆脑”,不是“僵化愚钝”,而是在明确各种利害关系后,能够与人为善,做到体谅朋友,从而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成就大业。
【智慧人生】
厚道是河水深层的劲流,它有力量,但表面不起波浪。厚道的人自有主张。和稀泥,做好人,是乖巧之表现,与“厚”无关。无准则、无界限,是糊涂之表现,与“道”无关。厚道的人也有可能倔强,也可能不入俗流,宁可憨,而不巧。
做人要以忠厚为本,只有厚道才能给人以信任感,建立起牢固的合作关系,从而早日成功。一个成功的人必定是君子,而不是小人。那些表面上看来猴精鬼灵的人,是很难有大作为的;就算是取得了一点成绩,也不过是一些空架子罢了,终究不会长久。
好人缘祝你早成功
许仁旭,台湾凌航科技集团董事长,他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也没有很高的学历,完全靠人缘竞争驰骋商界。
早年,他从彰化县鹿港镇出发,只身到竹科去寻求商业机会。经过一番努力,加上经营有方,公司业绩开始出现喜人的景象。现在,他年过半百,已经有身价上亿的财富,被家乡人称为创业者的典范。
为人和善,是许仁旭的一大特点。因此,生活中他喜欢跟别人交流他成功心得。有一次,媒体采访他,询问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许仁旭说:“很简单,就是靠朋友。身边的朋友越聚越多,机会就越来越多,真可谓‘千金难买的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
能够有今天的成就,是许仁旭当初未曾想到过。他把这种胜利看做是机缘,或者说都是人缘。那么,这个“机缘”是什么呢?说的简单一点,就是看重朋友关系,注重义气、情谊的累积。
专业技能属于智商范畴,而人际关系应算作情商,二者相辅相成。专业到位了,再加上高情商,一个人就可以如虎添翼。如果光有专业,没有好人缘,个人获得成功可能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是,如果还有人缘的巨大推力,那么获得成功必将是“一分耕耘,数分收获”。
做人千万要厚道
清朝末年,扬州有一家祥瑞珠宝店,店老板叫柳秋实。虽然家财万贯,但是柳秋实老来得子,因此把儿子柳福祥当做心肝宝贝。久而久之,这孩子养成了刚愎自用、自私刻薄的性格,柳秋实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到了民国十年,柳秋实得了一场大病,差点去见阎王。看着儿子不争气,他是在放心不下。“祥儿不吃一次大亏,是不可能接受教训的”,柳秋实对老婆说着,还真就应验了。
这天下午,一位十二三岁的男孩来卖东西。柳福祥打开包裹一看,是一只宋代汝窑制品,双兽耳瓷瓶,这可是价值连城的宝贝。看到小孩子不在行,柳福祥起了贪念,最后花了100块大洋买下来。
晚上,父亲柳秋实知道了这件事,大为震惊:“祥儿呀!你要闯大祸啦!有这宝贝的人家,肯定不一般啊。人家大人一旦发现这件事情,能饶了你吗?”
果然,第二天一大早,几个官兵就闯入了柳家,把柳福祥抓进了大牢。原来,那个小男孩是驻军部队徐师长的儿子,这不是太岁头上动土吗?到了这时候,柳福祥才知道自己太黑心了,结果引来杀身之祸。
母亲四处打点,最后用二十万大洋赎回了儿子,家里几乎倾家荡产。柳福祥在监狱里吃尽了苦头,经过了这场劫难,从此一改往日的不良习性,老老实实打理起祥瑞珠宝店来。
转眼间五年过去了,柳福祥不仅结婚生子,还将珠宝店的生意做得有声有色。柳秋实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又过了一年,老人家寿终正寝。临终前,他拉住儿子的手,又指了指老婆,似乎有什么话要说。
办完父亲的丧事后,柳福祥找到母亲,询问其中的缘由。母亲苦笑了一下,说出了实情。原来,徐师长的儿子卖双兽耳瓷瓶的事,是柳秋实一手导演出来的。这只双兽耳瓷瓶是柳家的传家之宝,徐师长听到了风声,于是派手下来买。柳秋实心里明白,对方其实是来要的,不给是不行的。
最后,柳秋实请求徐师长帮一个忙,把柳福祥抓进牢里,借此来教育儿子。徐师长也有些感动,便答应了。听完母亲的叙述,柳福祥潸然泪下。他彻底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也懂得了做人不能太贪心,尤其是做生意必须厚道,才会平平安安挣钱,开开心心做事。
2.慈悲是最大的美德
——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箴言】
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道德经》
【译文】
杀的人太多,就应该悲哀哭泣,即使打了胜仗,也应该以丧礼来处理。
【解读】
老子认为,一切兵器都是不祥的东西,人们都厌恶它,所以有道义的人不使用武器。在战争中,杀的人太多,就应该悲哀哭泣,即使打了胜仗,也应该以丧礼来处理。这是道家对慈悲心的追求。
对于胜利的态度,老子也与那些好战的人不一样,他提出了“胜而不美”的观点。打了胜仗,并不值得高兴,应该对杀戮有忏悔的心。
慈悲,不仅是佛家的修为,也是道家大力倡导的主题。具体来说,慈悲就是要爱生、护生。爱生是爱惜和珍视世间一切有情众生,护生是除了要保护他们的性命,还要帮助他们健康生长。
慈悲的人符合天地之间的大道,所以能够承载更多责任,推动社会发展、进步。那么,慈悲是怎样一种情形呢?古代的圣人说,天下有受饥饿的人,如同自己受到饥饿;天下有落水的人,如同自己落水,这就是慈悲的胸怀。
事实上,世间的每个人都应该心存爱心、悲天悯人。做到这一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修养。
第一,有自爱之心。爱人的前提是爱自己,先有自尊心、羞耻心,然后才会有责任心、宽容心。人若没有自爱心,生命便缺乏根基。正如鲁迅所说:“无论何国何人,大都承认‘爱己’是一件应当的事。这便是保存生命的要义,也就是继续生命的根基。”
第二,有爱人之德。一个人如果只能自爱而不能爱人,只是一种低层次的爱;只有做到爱人如己,以爱己之心爱人,才算有了爱人之德。
第三,有利人之行。有了爱心还不够,还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在生活中乐于付出,给他人提供无私的帮助,对弱小者给予慈善的关怀。这样一来,慈悲才有了归宿。
【智慧人生】
道家的清净慈悲要求大家在生活中满怀希望,满怀期待,但是不为失望和失败所伤,充满理性地生活。要求大家小我之外不能罔顾大我,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处处自私利己。小者是孝养父母,赡护妻儿,敬爱亲朋,尊师守教;大者则是敬仰天地,爱惜山水树木鸟虫;大人物要爱国爱民,小人物则要善护家庭,真诚见信,然后世界可以大同。
最能体现慈悲心的,就是宽容。宽容是一种艺术,宽容别人,不是懦弱,更不是无奈的举措。在短暂的生命中学会宽容别人,能使生活中平添许多快乐,使人生更有意义。因此,无论是陌生的人,还是你的朋友、亲戚、下属等等,只要你有一颗容他人之心,没有害人之意,同样,你收获得多的也是宽容和理解,平安与幸福。
慈爱的种子能长成大树
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师,在高墙边发现一把椅子。他猜测,肯定有人从这里爬到墙外边去玩了。于是,他搬走了椅子,一个人在这儿等候。
到了午夜时分,外出的小仆役爬上墙,再跳下来,踩着“椅子”到了院墙里。这一次,有点不一样,他感觉“椅子”不像以前那么硬,软软的,甚至还有点弹性。
小仆役定了定神,仔细一看,才知道刚才踩着牧师的背下来的。他二话没说,就匆忙跑回自己的屋子里了。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小仆役诚惶诚恐地等待牧师的责罚。但是,牧师并没有这么做,压根儿没提这件事。
显然,小仆役后来明白了牧师的良苦用心,也从这份宽容中得到了最好的教育。从此,他收住了玩乐之心,再没有去翻墙乱闯。经过多年刻苦学习和历练,小仆役成了教堂里的佼佼者,若干年后成为了这里的牧师。
宽容的人心怀一颗慈悲心,从而在关怀体谅中度化他人。遇事不去计较、责备,而是用慈悲心去帮助他人,在宽容中给予关怀,这样既能帮助别人成长,也拓展了自己的善心和善念。
拿破仑替士兵站岗
无论是生活中赢得好人缘,还是在一个团队中得到众多人的追随,如果不能用一颗善心赢得人心,就无法感化他人。
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拿破仑养成宽待他人的美德。作为全军统帅,批评士兵的事经常发生,但每次他都不是盛气凌人的,他能很好地照顾士兵的情绪。士兵往往对他的批评欣然接受,而且充满了对他的热爱与感激之情,这大大增强了他的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有一次,拿破仑带领士兵攻打意大利。这场战役进行得很惨烈,士兵们都很辛苦。晚上,拿破仑巡岗查哨,发现一名站岗士兵倚着大树睡着了。他没有喊醒士兵,而是拿起枪替他站岗,持续了半个多小时。
后来,哨兵从沉睡中醒来,看到拿破仑替自己站岗,顿时惶恐不安。出乎意料,拿破仑没有发怒,而是和蔼地说:“朋友,这是你的枪,你们艰苦作战,又走了那么长的路,打瞌睡是可以谅解和宽容的。不过,眼下一定要小心,因为一时的疏忽就可能断送全军。”
不训斥士兵,不摆出元帅的架子,而是款待士兵的错误。结果,士兵自然心存感激,必然英勇作战。用慈悲的爱心感化他人,这其实是最伟大的力量。
3.不为名声故意做好事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箴言】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道德经》
【译文】
具有上乘品德的人,从来不追求形式上的“德”,这才是真正具备了“德”;而下乘品德的人,从来不放弃在形式上追求“德”,实际上没有真正具备“德”。
【解读】
一个人求名、求利,立功立德,必须首先从不求名利做起,不能自持有德,表现出沽名钓誉的姿态。假如处处表现自己的有德,唯恐失去自己的“善”名,那就背离了荣誉、名望本身,实际上就已失去了德、名。
太阳照耀大地,提供光和热;河水灌溉大地,滋养万物。它们都默默奉献这自己,只有付出不问收获。但是,人们都感谢它们,牢记它们的功劳,这种大名不是靠吹捧而来的,而是甘于付出的回报。
因此,老子认为,具有上乘品德的人从来不追求形式上的“德”,这才是真正具备了“德”;而下乘品德的人,从来不放弃在形式上追求“德”,实际上没有真正具备“德”。
真正具备“德”的人,顺应自然大道,干好自己的本分,即使做了好事也不会四处张扬。而有的人干了点好事就想被关注,如果大家不响应就恼羞成怒,露出本来的面目,这样做好事不是发自内心,不如不做。
不考虑是否合乎礼仪,而一味地奉承别人的人是谄媚的人。不辨是非,却喜欢听别人赞扬的人是最愚蠢的人。真正有才德、有智慧的人,听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和过失就非常高兴。就连和盗跖一样的人,也认为喜欢当面奉承他人的人,也一定喜欢在背后诋毁别人。因此,要赞美别人,必须分清是非,别人称誉自己,则一定要倍加小心。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实际上是说抛开功利心,自然而然地去做善事,为他人提供帮助,这样心灵才能得到升华,才能“养护精神,享尽天年”。
如果凡事都喜欢听到赞美的声音,以至于得意忘形,必然会因为他人的赞誉而失去了内心的平静。一旦对方批评几句,则会无法接受,大动肝火,不但心灵无法安宁,与他人的关系也会恶化,这就背离了老子倡导的大道。
【智慧人生】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能够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境遇,而不可以为之,那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成人之美,是一种个人修养,也是一种美德。作为一种高超的交友艺术和处世智慧领导艺术,成人之美不仅体现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还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运用。与人为便,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也是一种让人感动的“成全”。
成人之美
在中国历史上,“管鲍之交”是成人之美的典范。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适逢战乱,他们辅佐了不同的王子。经过一番较量,鲍叔牙辅佐的公子小白最终获胜,登上王位,这就是有名的“齐桓公”。
登基以后,齐桓公让鲍叔牙担任丞相,负责治理国家的大事。但是,鲍叔牙很有自知之明,他清楚自己能力有限,于是举荐被囚禁在狱中的管仲。鲍叔牙说:“治理国家,我不如管仲。他宽厚仁慈,才华横溢,是不可多得的栋梁。”
就这样,管仲回到齐国,加官进爵,执掌丞相大权。另一方面,鲍叔牙却甘心做管仲的助手。两个人珠联璧合,齐心协力,很快恢复了齐国的国力,而齐桓公则成为诸侯王中的霸主。
鲍叔牙成人之美,让管仲充分施展了个人才华,而齐国也有了强盛的机会。成人之美,就是照顾到现实需要,努力帮助别人获取成功。这种肯做他人嫁衣的善心、善举,在成全他人的同时,也会成就自己。
不苛求朋友的回报
真正的朋友,贵在相知,拔刀相助而无需邀约或酬谢。不苛求朋友的回报,能有这样的知己,确实是人生的一大快事。那么,这样的朋友怎么去判断呢?
有一个人广交朋友,为人侠义。临终前,他对儿子说:“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
儿子不明白父亲的话,就问这句话怎么理解。然后,父亲说:“你装作有难的样子,去见见我的这一个半朋友,就懂得其中的玄机了。”
于是,儿子先去了“一个朋友”那里,对他说:“我是某某的儿子,现在正被人追杀,情急之下才来投奔你,救救我吧!”
这个人听完,二话不说找来自己的儿子,跟眼前这个并不相识的年轻人互换衣服。这时,儿子明白了:在你生死攸关时刻,那个能为你付出一切,甚至不惜割舍自己亲生骨肉搭救你的人,是你的“一个朋友”。
接着,儿子又来到“半个朋友”那里。了解了情况以后,这“半个朋友”对眼前求救的“危险人物”说:“孩子,我会给你足够的盘缠,赶快远走高飞逃命吧,我保证不会告发你的。”
儿子又明白了:在你患难的时刻,那个不落井下石加害你,但是也明哲保身的人,可以当做“半个朋友”。
朋友之间,贵在以诚相交,真心相待。你可以广结朋友,也不妨对朋友用心善待,但绝不可以苛求朋友给你同样回报。善待朋友是一件纯粹的快乐的事,其意义也常在如此。
4.万事以和为贵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箴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
【译文】
自然法则“道”使人类认识到了象征整体的“一”,整体“一”又分成运动关系的阴阳“二”,由阴阳的混合又组成了人们对静止空间“三”的认识。由这三者形成的自然规律演化了大地上的万物。万物总是包含着阴和阳两方面,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生成和谐状态。
【解读】
“道”的原始状态是阴阳未分的“无极”,然后才有了阴阳初分而仍纠缠的“太极”,接着是太极生阴、阳两仪,阴阳化合能生万物的“和气”,乃至从和气中繁衍出天下万物。
老子认为,万物需要调控、调和,这就是“冲气”;万物消长平衡的结果是实现“和”,能够共处存在。无论是整个自然界或是生活中的事务,都在这种动荡的调节中维系着自身的平衡。因此,万事以和为贵,追求和谐的关系。
在与人打交道时,难免与人发生口舌之争,然而聪明的人以和为贵,尽量避免争论,赢得别人的好感。如此,在茫茫人海中,就不再孤立无援。为人做事应和和气气,如果有损别人面子的事情一定不要做,有损别人面子的话一定不要说,这样,就有更多的人成为我们的朋友,实现万事顺畅。
第一,拥有平和的心态。世界就像是一张网,每个人都身处其中,拥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才有成功的可能性。想得到好人缘,必须有一颗自然、平和一点的心。待人诚恳平和,就容易有更多朋友,也就提高了成功的几率。正所谓:“平和为首,人缘自有。”
第二,世事洞明,内方外圆。《菜根谭》里说:“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内方外圆,是一种处事的哲学,是一种内省的人生态度。交往中,经常需要许多合理的妥协。如果不学会如何以“圆”处世,在人生的道路上往往碰得焦头烂额;如果不以适当的“方”立世,就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
总之,道家主张万物顺应自然,达到和谐的局面,大家相安无事。其实,贵“和”的思想不仅是道家大力倡导的,也会儒家极力推崇的。《荀子·天论》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论语》记载:“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从这一点来讲,可以看出儒道两家是殊途同归的。
【智慧人生】
生活中,你给人一个微笑,别人也会给你一个微笑;你热心帮助别人,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自然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善有善报,和和气气是绝对没有坏处的。
能建立丰功伟业的人,大多都是谦虑形圆的人。要做到这一点,需苦练内功,加强学习,让自己变成有内容、有内涵的人,这是“外圆内方”的基础。否则,事事斤斤计较,处处制造摩擦,不懂形圆且又缺乏驾驭情感,这样的人哪怕有壮志凌云,也会一败涂地。
狗猛酒酸的故事
宋国有一个卖酒的商人,酿制的酒香味醇厚。另外,他做生意时注重和气、公道,待客人殷勤周到。按说,他的生意应该很兴隆,但真实的情况与之相反,买卖很清淡。
这一天,商人站在店外,看着酒旗高高飘扬,迎风招展,想到门可罗雀,他心里就难过。这是怎么回事呢?由于酒卖不出去,放着放着就变酸了,这赔本的买卖谁也撑不下去,必须找出解决的方法才行啊!
后来,他去请教村里的一位长者。这位长者来到商人的店面外,又走到店里转了转,最后给出了这样的回答:“你养的那条狗太凶了,人们害怕狗咬,所以都不敢过来买你的酒。酒变酸了,也就可想而知了。”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生意,都要秉承以和为贵的原则。不过,在执行过程中,仅仅待客和气、服务周全还不够,你必须考虑顾客的心理感受,以及采取怎样的对策。如果像上面的宋国人一样不明白问题的症结,那就不会挣到钱。
关羽丢荆州
三国名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耳”。然而,这位威震三军的一世之雄,下场却很悲惨,居然被吕蒙奇袭,兵败地失,被人割了脑袋。
想当初,诸葛亮离开荆州之前,曾反复叮嘱关羽,要东联孙吴,北拒曹操。但是关羽对这一战略方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瞧不起东吴,也瞧不起孙权,致使吴蜀关系紧张起来。
关羽驻守荆州期间,孙权派诸葛瑾到他那里,替孙权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求结两家之好”、“并力破曹”,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以婚姻关系维系补充政治联盟,历史上多有先例。
显然,关羽如果放下高傲的架子,认真考虑一番,利用这一良机,进一步巩固蜀吴的联盟,两家的关系会更加紧密。但是,这位当家人不从大局考虑问题,而是狂傲地回绝对方:“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这下可闯了祸。
不嫁就不嫁嘛,又何如此出口伤人?试想这话传到孙权那里,孙权的面子往哪放?又怎能不使双方关系破裂?果然,孙权兴兵,奇袭荆州。最后,关羽白走麦城,中途遇难。一个人太高傲,破坏了合作的氛围,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关羽的教训可以引以为戒。
5.以德报怨,路越走越宽
——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
【箴言】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道德经》
【译文】
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宽容的,宽容就会坦然公平,公平就能周全,周全才会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则能长久,就永远不会失败。
【解读】
大海容纳百川,所以成就了自己的伟大;高山聚集了乱石,所以变得更加巍峨险峻。一个人必须以厚德包容他人的缺点、错误,甚至对自己的伤害,才可以迈开大步,走得更快更远。很难想象,一个处处斤斤计较的人会有好人缘,更不要说得到众人相助了。
当别人对你误解、伤害的时候,不妨用一颗仁慈的心宽容对方,学会以德报怨。老子认为,以德报怨,就是以恩德来报答别人曾给予自己的怨恨。显然,没有与人为善的愿望,没有博大的胸怀和宽宏的气度,不容易做到这一点。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意思是宽厚待人,容纳非议,那么事业更容易有成,家庭也会幸福美满。这是因为包容了一切的人,不会患得患失,生活中也就少了不必要的烦扰,不会活得那么累了。
用宽容心对待他人的非议、怨恨,这其实是“放下”,从而实现和睦的关系。亲人之间的误会、矛盾,就如同挡在人们面前的一堵墙,只要轻轻地绕过去,才可以走进彼此的心灵。朋友之间的误会和矛盾也是如此,日后再回头看看,你会发现它们不值一提,但是如果当时不能以德报怨,而是睚眦必报,那么双方的关系就好不到哪里去。跟身边每个人都这样,你会寸步难行。
“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即使是一个心胸非常宽广的人,也往往难以容忍别人对自己的恶意诽谤和伤害。但唯有以德报怨,把伤害留给自己,埋在心底,以大度宽广的胸襟包容一切,才能赢来一个充满温馨的世界和明天。
【智慧人生】
做人也好,做事也罢,最重要的是眼下打开局面,给未来铺好路。因此,无论昨天发生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都应该着眼当下、关照明天。
有些东西要放下,比如对别人的伤害,你无法释怀,只能说明你被憎恨牵引,让过去事情压着现在的你喘不过气来。这是一种悲哀,“懂得宽容的人,实质上已经领悟了生命的真谛。”面对他人的错误,不善于宽容对方,就很容易钻进牛角尖。学会宽容别人,才能懂得宽容自己。
宽恕别人对你的伤害
二战期间,一支盟军部队在森林中与敌人展开了激战,结果两名士兵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他们互相鼓励、安慰,在森林中艰难跋涉,希望得到解救。
已经过了半个月,他们仍然联系不上部队,身上的食物早就没了。这一天,他们打死了一只鹿,靠着鹿肉又艰难度过了几天。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再也没遇到任何动物,剩下的一点鹿肉成了救命稻草。
真是雪上加霜,他们又遇到了几个敌人,侥幸逃脱。到达安全地带后,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士兵中了一枪,后面的士兵急忙跑过来,抱着战友泪流不止。还好,只伤到了肩膀。
两个人都以为逃不出绝境了。尽管饥饿难忍,可是谁也没动仅够一个人吃的鹿肉。幸运的是,他们在第二天被部队救了。
几十年以后,这两个人都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那个受伤的士兵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身后的战友。当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了他发热的枪管。当晚我才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来。我宽容了他,以后再也没有提及此事。”
“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家,就去世了。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此后,我们做了一辈子的好朋友,一直到老。”
以德报怨的老人
在一家小餐馆里,坐着三位客人: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还有一个中年妇女。因为客人不多,照明灯没有完全打开,显得有些昏暗。
中年女人坐在一个靠窗的角落里,年轻人手捧一碗汤面,坐在靠近门口的位置,和那位老人紧挨着。
女人在等着上菜,于是环顾四周。她发现年轻人的注意力似乎不在吃饭这件事上,因为他的眼睛余光,一刻都没离开过旁边的老人,以及桌子上的手机。
果然,老人侧身点烟的时候,年轻人快速而敏捷地伸出手,拿走了手机,并把它装进自己的上衣口袋里,试图离开。
很快,年轻人已经来到门口,准备伸手开门。老人显然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他站起来,朝门口的年轻人走过去。
女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替老人担心,如果年轻人反抗,很可能伤到老人。结果,只听见老人说:“小伙子,请你等一下,帮我一个忙。”
年轻人显然感觉很意外,急忙说了一句:“怎么了?您有什么事?”
老人不紧不慢地说:“昨天是我七十岁生日,女儿送给我一个手机,虽然它很一般,但是那代表了女儿的孝心。我刚才把它放在了桌子上,可是找不到了,肯定是被我不小心弄到地面上。我的眼睛看不清,求求你帮我找一下吧!”
听到这里,年轻人刚才紧张的表情消失了,他擦了擦汗水,然后对老人说:“好,非常乐意帮忙。您先坐下,我来帮您找。”
说完,年轻人走到刚才老人坐的那张桌子旁边,弯下腰去找东西。过了一会儿,他把手机递过来:“老人家,我找到了,您看是这个吧!”
老人微笑着点点头,高兴地说:“对,就是这个手机。谢谢你!真是不错的小伙子,很高兴认识你。再见!”
看完眼前的一幕,女人对老人的睿智、大度佩服得五体投地。老人本来可以报警,但是他用宽容挽救了那个年轻人。这是何等的智慧。
6.美好的言行让人尊敬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箴言】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道德经》
【译文】
自然法则是世间万物的核心。善良的人视之为宝贝,不善良的人也受它的保护。华美的言辞可以赢得众人的爱戴,优良的行为可以广泛地影响一批人。遵循道的教化,就算是原本不善良的人(也可以被感化而走上正道),哪里还有什么没有用的人啊?
【解读】
“道”是客观存在的宇宙根本法,它是无偏私的。老子认为,“道”既保护善人,也不抛弃不善人,它有求必应,有过必除。善人就是遵循“道”的人,善就是循道而行。循道而行不仅对自己有利,而且还会造福于人类和社会;不善人就是不能遵循“道”的人。
其实,从“道”的角度来看,不善人也是“潜在”的善人,是未觉醒的“善人”。虽然不善人违反了“道”就会招来种种灾祸,但只要他们能够及时醒悟,用“道”来保护自己,也能减轻或消除灾祸对自己的影响。
对于不善人来说,“美言”是非常重要的。虽然“道”本身是“信而不美”的,但为了教化的方便,就有必要使用“美言”了。因为美好的语言可以赢得对方的尊重和信任,产生思想和语言上的有效交流。所以,在与人交往时,要以诚待人,不要说一些过激的言语。否则,只会招来彼此的不快。正所谓,嘴上留情,脚下才会有路。
要想做到嘴上留情,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揭人短。
揭人疮疤,只能让人勾起不愉快的回忆,其他的于事无补。这不仅让被揭疮疤的人寒心,旁人也会不大舒服。
(2)不说过头话。
说话必须留有余地,如果把话说绝了,就没有了回旋的余地,就会陷入语言的“绝境”,其被动、尴尬之情可想而知。因此,说话的艺术在于让人进退有余。
(3)指责他人过错时,切忌太尖锐。
每个人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在与人交往时,尖锐的责备不仅不能改变对方的意见,反而会使对方产生憎恨的想法。即便对方错了,一旦伤了彼此的感情,也会毁灭原本正常的道歉氛围。
(4)不逞口舌之快。
有的人反应快,口才好,心思灵敏,在生活或工作中和别人有冲突时,不管自己有理无理,往往能充分发挥其辩才,把你说得哑口无言,还会转移战场,四处攻击,让你毫无招架之力;虽然你有理,他无理,但就是拿他没办法。
【智慧人生】
在老子的哲学体系里,教化“不善人”是“身教重于言教的”。不仅要用美好的语言去开导他们,更要用美好的行为去引导他们。
有“道”的人,可以用自己美好的行为,使他人仰慕而跟从。言教加上身教,社会上的不善人就很少了。这也正是“道”被天下人奉为“大道”,从而引得他人敬重的主要原因。
总之,只要遵循“道”就会得益,违反“道”就会遭殃。不论原来是“善人”或是“不善人”,只要愿意服从“道”,就可以从中获益匪浅,提升个人竞争力。
会说话赢得好人缘
有两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同时进入一家销售公司。他们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上不相上下,但是性格差异很大,为人处世方式也不同,这影响到他们的发展。
甲嗓门大,见到人要么直呼其名,要么喊“小张”、“小王”。有一次,销售经理接待客人,甲在门口喊起来:“老李,你的电话。”年轻的销售经理竟被下属喊“老李”,而且当着客人的面,换了谁都难以忍受。这位经理阴沉着脸走出来,心中十分气愤。
乙就不同了,见人毕恭毕敬,小心翼翼地喊“X经理”、“X主任”,对没有职务的则以“哥哥”、“姐姐”相称。上面交代下来的任务,乙都立即行动,出色完成。而且,下班以后看到有人没走,就主动留下来聊聊天,话话家常。甲与之相反,下班就走人,形单影只。
过了一段时间,销售经理的助理调到其他部门就职,公司决定采用公开竞聘的方式选拔新人。甲乙两人都是业务骨干,自然参加了竞聘。结果,乙以绝对优势击败了甲,成为公司最年轻的中层干部。
好口才带动推销业绩
有一次,张先生和一个不曾谋面的小姐在咖啡厅见面。交谈了一阵,他才知道对方是一个日语录音带的推销员。张先生想告辞,然而对方实在太厉害了,三寸不烂之舌让人无法脱身。
当时,张先生这样对她说:“我只想报日语补习班,来完成日语学习。”显然,他无意购买日语会话录音带。这位小姐不动声色地说:“的确,在补习班学日语的效果肯定好,但是那样会占用你更多宝贵时间,而且我们这套录音带正是配合补习班教程而录制的,用起来非常方便。”
接着,张先生说:“哦,可是价钱太高了。”小姐这样回答:“这叫物有所值,这套带子是花了很大精力才做出来的,在内容设计上非常切合学习要求,能让日语自学事半功倍。而且,考虑到顾客购买能力,我们还提供了分期付款的方式,并有良好的售后服务。”
无论张先生找任何借口,这位女推销员都不急不躁,紧紧跟随张先生的意见,并巧妙地表达产品的优势。就这样,张先生始终无法说出拒绝的话,最后干脆接受这位小姐的建议,买了一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