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金融课,揭开隐藏在背后的金融秘密(4)
银行将贷款贷给低收入者,目的是为了转移风险,希望尽快回笼资金。银行以住房抵押为基础,将次级贷款实行证券化,将这些贷款发行成债券,即次级债。当然,此类次贷债券的利率也高于通常意义上的债券。因为利率较高,使得很多国际投资机构纷纷买入次级贷款债券。
国际投资机构中的投资银行进一步创新,将次级债再次证券化,设计出次级抵押证券,然后将它们卖给保险公司和对冲基金。而保险公司和对冲基金再次转卖这些次级抵押证券,层层推进,风险渐渐蔓延到各个金融机构。
如果房价能够保持持续上涨,这样的利益链是能够保持正常运转的。但是,任何物品也不能只涨不跌,房价也不例外,当经济进入滞胀期,通胀泛滥的时候,房价的下跌就无法避免。
2006年开始,美国楼市开始出现下滑,房价逐步下跌,加上利率上升,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次级贷仿佛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般,一块倒塌,后面的相继也会跟着倒塌。随着低收入者无法偿还贷款,大量的违约房产被银行收回拍卖,使得贷款银行出现了巨额亏损。当然,那些国际投资机构也无法幸免,逐渐演变成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
(二)谁是次贷危机的推手与糊涂的羔羊
从次级贷款危机逐步蔓延的链条来看,最初使得次级市场发展起来的经济主体,以及一环扣一环加入到这条链条中的经济主体,都有着逐利这一共同特点,那么,究竟谁才是次贷危机的幕后推手呢?谁在这场危机之中成了糊涂的羔羊呢?下面我们来逐一分析。
(1)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兴起和迅速发展,完全是美国金融管制宽松、金融产品创新、政府住房政策、税收政策和住宅抵押信贷经营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为次级贷款是向信用等级较低、没有收入证明、负债较重的人提供住房贷款。这种宽松的方式,本身就存在很大的漏洞。
(2)次级贷款的申请者头脑不够清醒。其实,次级贷款的实质就是对经济实力不强的人提供代价高昂的提前消费能力。对于贷款申请者来说,宽松的金融机制赋予其透支未来的消费能力,而对于未来的期望,应源自于对自身发展潜力的合理评估。
当房价不再上涨,当利率不再下降,在市场发展的方向和借贷者下注的方向相反时,最先出局的就是那些承担了自己不应该承担的风险的个人。个人次级抵押贷款者是首先受到伤害的,因为他们要承受了更高的利率,而本身又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按期偿还贷款,最终只能是房子被放贷银行收回。
(3)次级贷款的发放者贪婪而放纵。次级贷款对放贷机构来而言,是一项高回报业务,相比普通抵押贷款6%~8%的利率,次级贷款的利率甚至高达10%~12%。
2001~2004年,美联储实施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美国人的购房热情不断升温,次级抵押贷款成了信用条件达不到优惠级贷款要求的购房者的选择。放贷机构间竞争的加剧,甚至推出“零首付”,购房无需提供首付款,全部购房资金皆可从银行贷款。而且前几年可以只付利息而不用偿还本金,以此来吸引借款客户。
但是,由于次级贷款对借款人的信用要求较优惠,借款者信用记录不高,因此次级房贷机构面临的风险也自然更大,据统计,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还款违约率是优惠级贷款市场的7倍。
(4)次级贷款的中转站步步推进。在美国,个人贷款者是向抵押贷款公司而不是直接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因而次贷在经济中的第二站是商业银行或者投资银行。抵押贷款公司将抵押贷款出售给商业银行或者投资银行,他们将抵押贷款重新打包成抵押贷款证券后出售给再购买抵押贷款证券的投资者,进一步转移风险。同时,银行会与抵押贷款公司签署协议,要求抵押贷款公司在个人贷款者拖欠还贷的情况下,将抵押贷款回购。银行还会购买一些信用违约互换合约,相当于购买一种对抗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的“保险”,来进一步降低自己的风险。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种做法也将更多的经济主体牵扯到次级债之中。
(5)次级债券的购买者愚蠢至极。次级房贷债券的大宗购买者是避险基金、公募基金、退休基金或者保险公司。当次级贷款人的违约率攀升之后,次级房贷债券的价格便会大跌,次级债券的购买者将遭受了很大的损失,而且只能砸在自己手里,不会有人接手。
在次级贷款这一链条上,涉及了贷款申请者、放贷机构、银行和投资机构。在房价只涨不跌的情况下,链条上的参与者都会获利。然而房价涨到一定程度就会下跌,这是必然规律。在房地产市场投机气氛浓烈的时候,房产价格的下跌会迫使房产投资者竞相出价急于逃脱。最终的结果是个人贷款者在危机中破产,这一链条上的金融机构在危机中举步维艰,甚至纷纷倒闭。
次贷危机,就是经济主体有意甚至恶意忽略风险因素而参与到交易中来,使得一开始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演变成一环扣一环的传球游戏,并不断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游戏之中。当外在经济因素良好的时候,众参与者都能获利。但是在这一游戏的过程中,经济个体只是将风险传递下去,而对于整个金融及经济体系来说,风险无法再转嫁,也没有被消化掉。于是,在参与者皆贪的冒险行为中,整体经济体系的风险因素不断累积、不断膨胀,承受不住的时候,就成了金融界的“大风暴”。
·金融泡沫: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泡沫一旦破灭,首当其冲受损失的人将是在地产业中的投资者。这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因为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这也是我们为了获得可以在任意市场上投资的自由而付出的代价。
——埃里克·马斯金
埃里克·马斯金: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教授。
正常情况下,资金的运动应当反映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运动状况。但是只要金融市场存在,金融投机就必然存在。如果金融投机交易过度膨胀,同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成长脱离得太过严重,便会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
(一)金融泡沫是怎么形成的
“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当一种或一系列资产在一个连续过程中突然涨价,一开始的价格上涨会使人们产生还要涨价的预期,于是会吸引更多新的买主。这些买主一般只是想通过买卖牟取利润,而对这些资产本身的使用和产生赢利的能力都没有兴趣。当涨价之后预期逆转,价格就开始暴跌,最后只能以金融泡沫的面目呈现。
“炒股炒成股东,炒房炒成房东”。这就是在金融泡沫破灭之后,对投资者的形象描述。在金融泡沫膨胀的过程中,几乎投什么都赚钱,股市一天可以有几百支股票上涨,涨停者也不在少数。基金销售也异常火热,即使对基金没有概念的人也会在里面捞上一把。当大量的资金涌进股市,使得股市一片飘红。当金属的价格不断上涨,期货市场一片高涨。于是,人们纷纷囤货,待到高位的时候抛出。在价格疯涨的背后,价格与价值已经严重脱离了。
金融泡沫的形成虽然复杂,但是根源在于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偏离,主要有以下两个重要原因。
第一个原因:宏观环境较为宽松,炒作资金可以进来。金融泡沫都是发生在国家对金融放得比较松,经济发展较为快速的阶段。因为社会经济表面上一片繁荣,给金融泡沫提供了炒作的资金来源。一些手中拥有资金的企业和个人总是会把手中闲置的资金投到有保值增值潜力的资源上,这就是金融泡沫得以成长的基础。
第二个原因:对金融泡沫的形成和发展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当数支股票已经连续拉上几个涨停的时候,当一支股票的市值已经有几十倍的市盈率的时候,当可以投机的商品价格已经被投机商炒到一个非常高的位置的时候,金融泡沫已经渐渐形成了。
(二)金融泡沫的主要表现
金融泡沫是什么?金融泡沫是指经济过热所造成的不正常膨胀,主要表现在房地产和股票两个方面。房地产和股票往往先是急剧反常地上涨,涨到最后,当价格严重背离其实际价值时,价格就会突然暴跌,资产猛然收缩,灾难性的经济危机就出现了。
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个金融泡沫发生在日本。
东京银座在当时是全球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在1989年金融泡沫的最高峰时,其地价每3.3平方米达到1.2亿日元,仅仅一个东京的地价,就相当于整个美国的地价。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是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量投资者将资金投进房地产行业,使得日本的地价一路飙升。自1985年起,东京、名古屋、京都、大阪、横滨和神户六大城市的土地价格每年以两位数的百分比迅速上升。
“把东京的地皮全部卖掉就可以买下美国”,这是当时大多数信以为真的豪言壮语。于是老百姓还纷纷把银行存款拿到房地产之中。在这样的形势下,银行拿出大把大把的金钱来劝人买地,地价也的确在不断上涨。
日本人一向务实,对投机、股票向来没有什么好感,但是在那一时期居然超过一半的日本人都购买了股票。当时的股票,也的确让有些人大赚特赚。在当时,日本股市的市盈率曾高达80倍(当时美国、英国、香港的市盈率仅为25~30倍)。
在“地市”和“股市”高涨的神话里,日本人们欣喜若狂。在泡沫经济之前,花5亿日元购买的一套房子到了1990年中期一下子降到了1亿日元,贬值情况非常惨重。尽管地价和房价越来越低,但是大批的土地和房屋还是卖不出去。
随着金融泡沫的膨胀,日本房产和股票的价格早已远远超过了它的实际价值,多数人的买卖已经演变成了纯粹的投机和炒作行为。从1990年市场交易的第一天起,日经股价便一路狂跌,其跌势之快令人瞠目结舌,随后的十年,日本股票惨不忍睹。
日本金融泡沫的破灭后果非常严重,使得股价、地价大幅下跌,不动产业萧条,股市长期低迷,欠息欠账等不良债务急剧增加,企业对风险产业的投资热情越来越淡。经济萧条、政局动荡、犯罪率上升是日本金融泡沫爆破后最真实的写照。
(三)金融危机的危害与防范
金融泡沫危害虽然严重,原因却极为简单,就是没有做好风险控制造成的,对一个国家而言是这样,对个人投资而言也是这样。如果你从银行里贷出款然后去投资,也不管你的投资将来是否能够回收,只是怀着美好的期望,这样的话你的投资血本无归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总之,金融泡沫,就是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一种经济现象。金融泡沫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繁荣的虚假假象,形成看上去很美的泡沫,是泡沫,最终就会走向破灭。金融泡沫破灭不是一破了之,而是有诸多后遗症,轻者引起社会震荡,重者成为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使得经济全面崩溃。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以及金融市场自由化、国际化的程度加深,使得金融泡沫现象的发生速度迅速加快,波及范围更加广泛,危害程度更加惨重,应对策略更为复杂。
要想对金融泡沫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约束,关键是要对促进金融泡沫成长的各种投机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但是这种监控手段目前还是很匮乏。因为多数投机活动是发生在投机当事人之间,是两两交易的活动,没有一个中介机构有权利去监控它们,这使得金融泡沫得以越胀越大。
·通货膨胀:说到底就是一种货币现象
通货膨胀的风险在于导致长期通货膨胀的预期上升,因为一般性的通货膨胀预期是具有高度的自我实现性,一旦形成了长期高通货膨胀的预期,政府需要花很多的功夫和很长的时间去改变这种预期。经济体也会面临长期滞胀的风险。
——刘遵义
通货膨胀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从古今中外都发生过通货膨胀。当发生通货膨胀的时候,100元本来能够买一袋米,最后却连买一包盐都买不了,这在历史上曾经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有这样一个笑话,说某地发生了通货膨胀,有个老太太提着一篮子的钱去买米。走在半路上,遇到了抢劫,劫犯没有抢劫篮子里的钱,而是把装钱的篮子抢走了!原来一篮子的钱根本买不了多少东西,远远比不上一个篮子的价值。
虽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但却简单明了地道出了通货膨胀的实质性问题。
(一)究竟什么是通货膨胀
究竟什么是通货膨胀?它到底对人们的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通货膨胀就是指经济生活中,整体物价水平持续性的上升。
当发生通货膨胀的时候,全社会总的消费品和生产品等所有可供交易的物品的价格会发生整体上涨。如果你今天去农贸市场,发现苹果的价格上涨了,是由于今年苹果欠收所引起的,但是其他水果的价格却没有明显地上涨,这就不能算作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条件之一就是:整体价格水平的上涨。
通货膨胀的情形下,会让人们觉得,钱不值钱了,以前能用很少的钱就能买到的东西,现在用很多的钱也买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