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先秦政变,鸡毛蒜皮要你命(7)
胡亥惊诧,还没来得及理清是怎么回事,一队人马杀了进来。领头的是赵高的女婿,咸阳县令阎乐,他带头喊道:“足下骄奢,诛杀无道,自裁吧。”胡亥求饶,要见赵高,不允。最后愿为布衣,只祈活命的愿望都没达成,被逼自杀。
到这个时候,赵高已经扫清了所有的障碍,他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大秦“三世”。当他自己想加冕的时候,却发现群臣沉默,造反可以,自立不行。无奈之下他想了个应急的法子,拥立始皇帝的弟弟、胡亥的皇叔子婴为帝。不过现在六国复自立,大秦不再一统,不得称皇帝,乃称秦王。
赵高让子婴继位,之前要斋戒,然后去宗庙祭祀,接受玉玺。不料子婴不来,赵高派人去请多次,就是不见人来,赵高怒了,亲自去请。刚进门不待发话,手起刀落,赵高命丧子婴斋宫。
至此大秦两次政变的主角赵高走完了他风云的一生。我们回头看看他的夺权之路:杀皇长子扶苏、杀重臣蒙氏兄弟、杀左丞相李斯、杀二世皇帝胡亥,最后,是他自己被杀。
赵高死后46天,秦王子婴向汉王刘邦投降。
再之后,项羽入咸阳,杀秦王子婴。
四年后,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翌年,即公元201年,刘邦称帝,史称西汉。
3.赵武灵王饿死沙丘
回过头来再看看上一个死在政变之中死在沙丘的帝王: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是战国中后期赵国的君主,名雍,嬴姓赵氏。赵雍十五岁时登基大宝,当上了赵国的军政一把手。刚刚上位屁股还没坐稳,赵国的几个仇敌就纠集了几万大军浩浩荡荡而来,此次行动美其名曰“吊唁”,说白了就是想趁素侯新葬之时从赵国捞点好处。没想到赵雍人小能力不小,在大臣肥义的帮助下镇定地退走五国之兵。年少的赵雍就有如此作为,长大后更是了不得的人物。赵雍在位数十年,通过推行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一系列政策,使赵国的实力得到了空前的加强,一举跃居为北方草原上的霸主。
赵武灵王这一辈子,英雄的事迹数不胜数,但因为一项错误的决策,不仅让他称霸中原的野心落空,还因此憋屈地结束了自己光辉的一生。
事情还要从公元前299年说起,这一年,正值春风得意的赵武灵王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外的决定——禅位。他不顾大臣们的劝阻,将王位传于小儿子赵何,即赵惠文王,并且派三朝元老肥义辅佐自己的儿子。赵武灵王本人则自号“主父”。
赵武灵王禅位的本意是将繁琐的政务交给自己的儿子打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与天下诸侯的争霸战争之中。这个想法的初衷虽好,但赵武灵王在处理继承人一事上的犹豫不决最终还是酿成了大错。
赵武灵王先后立过两个太子。第一任太子是韩夫人所生的公子章,也是长子。第二任是吴娃所生的公子何。两个儿子中赵武灵王更偏爱公子章一些,因为这个儿子无论是性格还是相貌都和自己很像。但由于公子何的生母吴娃是赵武灵王最宠爱的女人,所以最终赵武灵王还是废掉了公子章,立公子何为自己的继承人。
虽说废长立幼有违古理,但既然是英明神武的赵武灵王做出的决定,大家也都只好默默接受。公子章也知道父亲说一不二的脾气,因此渐渐打消了做赵王的念头。
坏事就坏在两个人身上。第一个是公子章的辅臣田不礼,此人本来是失势的齐国贵族,一直都幻想着东山再起。他最初被派来辅佐公子章时满心欢喜,以为这位被贬的前太子一定和自己一样野心勃勃,将来重新夺回赵国大权也未必不可能。但和公子章相处时间一长,田先生就感到失望了,这位被废黜的太子一点都没东山再起的愿望,对自己父亲的命令言听计从。田先生这下子不干了,你不想当赵王可不是你自己一个人的事,我这辈子可还都指望着你呢!于是,我们敬爱的田先生,充分发扬了古代教师诲人不倦的精神,开始不分昼夜地向公子章灌输抢班夺权的思想。在田先生猛烈的思想攻势下,公子章本已淡去的权力梦又死灰复燃。
常言道,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仅仅是田不礼在劝说,也许公子章的定力还能把持得住。但之后一尊大神的出马,让公子章心中的权欲之火彻彻底底燃烧了起来。这尊大神就是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虽然立了小儿子做赵王,但心中总觉得对公子章有所亏欠。这个儿子太像年轻时的自己了,如果不是因为吴娃弥留之际的央求,恐怕今天坐上王位的就是公子章了。正是因为心里有亏欠,所以赵武灵王才一直对公子章关爱有加。赵武灵王行兵打仗的时候,常常让公子章跟随左右,公子章平时的仪仗用度,完全和赵武灵王是一个规格的。他的做法在自己看来是对公子章的弥补,在群臣的眼中却可能关系到未来赵国国君真正的归属。于是乎,一群墙头草两边倒的大臣开始私下里接触公子章。久违了的权力又再次找上门来,这一次,公子章决定要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英明一世的赵武灵王,已经准备好了玩火自焚的所有条件,就差最后点上一把火,将自己一生的努力烧得一干二净了。而最后的这一把火,又恰恰是赵武灵王自己烧起来的。
在剿灭中山国,收复林胡、楼烦之后,赵武灵王已经基本解决了北方边境的隐患。此时的赵国强盛无比,而中原诸国经过多年混战实力下降,入主中原称霸的时机已经成熟。而想要与中原争霸,赵武灵王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重新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此时距赵武灵王放弃王位已经过去了多年,现在赵国的一号人物是他的儿子赵王何,而不是这个常年在边境打仗的老国君。
赵武灵王找来了重臣肥义,表面上说想替公子章讨一块封地,其实是想借助此举重新夺回权力,当回赵国的一号人物。肥义是个老实巴交的胡人后裔,他是这么认为的:既然我已经开始辅佐赵王何,就一定要把忠诚进行到底。前任赵王?对不起,我只认你的儿子。于是,洞悉了赵武灵王意图的肥义,不仅拒绝了他冠冕堂皇的理由,还暗示了这么做的危险性。
回到宫中之后,肥义又把这件事和赵王何一五一十都说了。赵王何虽然性格上不像他父亲,但对于权力的占有欲却是一样的。已经到了嘴里的权力,还有吐出去的道理?赵王何表示我不是软柿子。他当即召来了李兑、赵豹、公子成、信期等几位心腹大臣,开始对可能发生的政变做好防备。
赵武灵王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找到了公子章,把讨封地被拒一事告诉了他,试图引起兄弟间的不睦,自己好趁机从中调解,夺回权力。公子章本来就对自己这个弟弟有怨言,听过了这番话之后,抱怨已经发展成了仇恨。他和田不礼一直伺机发动政变,但无奈赵豹早已做好准备,邯郸城戒备森严,想发动政变难于登天。
赵武灵王当英雄当了一辈子,没想到到头来还要受儿子的气,这激起了他心中的斗志。现在,他已经不把赵王何当作自己的儿子,而是自己生平最大的对手。“你不给我权力,那好办,我自己把权力拿回来。”赵武灵王暗下决心。
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以巡查陵墓的名义,召来公子章和赵王何共游沙丘宫。父子三人此行都有自己的打算:赵武灵王是想杯酒释兵权;公子章是想发动政变,让弟弟卷起铺盖卷走人;赵王何则是紧紧捂着王位,死也不想撒手。
几班人马到了沙丘之后,赵王何单独住一宫,赵武灵王和公子章住一宫。各方开始暗自准备行动,一场大戏即将正式开演。
最先沉不住气的是公子章方面。我们的田不礼田先生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看到了东山再起的曙光,真是一分一秒也不想再多等了。于是田先生向公子章献计,借用赵武灵王的令符,把赵王何请到主父宫来议事,然后杀之以后快,再控制住赵武灵王,以侍奉赵武灵王的名义称王。
公子章派来的假使者拿着赵武灵王的令符来到了赵王何的宫殿,看到的是一群心怀戒备的君臣。使者尽量使自己的心情平复一些,说明了此行的来意。赵王何接过使者手上的令符看了又看,然后对信期说:“信期,你怎么看?”信期摇了摇头,又把令符传给了肥义。肥义大人真是老实厚道的人,接过令符后对使者说:“我代替赵王前去谒见主父。”赵王何脸上浮现了感激的神色,肥义则是一脸视死如归的表情。
不知道肥义大人走之前有没有人为他吟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反正这次他是真的一去不复还了。公子章和田不礼想权力已经想红了眼。肥义刚刚招来就被杀,然后两人再次遣使者去召见赵王何。赵王何也不是傻子,去了一个肥义没回来,没人想当第二个肥义,于是拉起军队,直接杀进了主父宫,和公子章的人马打了起来。
公子章虽然平时训练了一些打手,但毕竟赵王何的部队是正规军,更何况没过多久李兑和公子成就带兵赶到了沙丘,三下五除二摆平了公子章那几个虾兵蟹将。见到大势已去的田先生脚上抹油,果断开溜,逃到宋国避难去了。公子章则躲进了主父的内宫,被赵武灵王收留。天真的公子章,恐怕还认为主父能保住他的一命。没想到赵王何手下的几个浑人,直接砸了大门杀将进来,将他和残余手下杀得一干二净。而一生戎马的赵武灵王,只能在一旁干看着管不了。
李兑和公子成当着赵武灵王的面弄死了他的儿子,当时觉得挺痛快,事后也开始后怕起来。怎么办呢?事办到这个份上,两人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主父宫里的人都放了出来,唯独留下了赵武灵王。没错,这就叫软禁,我们不敢杀你,难道还不敢关你不成?
高大巍峨的城墙里,从此只有主父一个人。出去是不可能的,食物也拜托自己找吧。这种恶劣的处境,换成一般人也许几天就崩溃了,但赵武灵王不愧是赵武灵王,性格刚硬,在这种情况下竟然还死撑了三个月,最后形如枯槁,饿毙于沙丘宫中。此时,一直对主父被围不闻不问的赵王何,也“适时”地得知了父王暴毙的消息,哭得死去活来。下令收敛尸体,实行厚葬。
赵武灵王死后,赵国虽然在赵王何的治理下政治清明,国力强大,但再也不能继续中原争霸的大业了。赵武灵王倾尽一生心血拼出的赵攻秦守的战略格局被一点点地平衡,直到最后被逆转。
公元前229年,秦国大将王翦,领六十万大军伐赵。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没过多久就攻陷邯郸,俘虏了赵幽缪王。赵嘉逃到代城称王。
公元前222年,赵代王降秦,赵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