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说话禁忌
表达禁忌:避免表意不明引歧义
人说话的目的就是要让别人听懂自己,理解自己。一个人之所以开口说话,令人清楚明白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说的话别人听不懂,语言不准确或者意思表达不清楚,就不能反映出自己的真实面貌和思想实际,听者也就不能理解和接受,结果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不少麻烦,甚至还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战期间,由于德军经常空袭伦敦,所以英国空军总是保持高度警惕。在一个浓雾漫天的日子,伦敦上空突然出现了一架来历不明的飞机,英国战斗机立即升空迎击,到飞临对方时,才发现这是一架中立国的民航机。
英国战斗机向地面指挥部报告了这一情况,请求指示。地面指挥部回答:“别管它。”于是,英国战斗机发出一串火炮,把这架民航机打落了。后来,英国为此支付了一笔巨额赔偿才了事。
在这一事件中,英国地面指挥人员和战斗机驾驶员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是地面指挥部,不该用“别管它”这样语义不明的言辞来回答。这既可以理解为“别干涉它,任它飞行”,也可以理解为“甭管它是什么飞机,打下来再说”。其次是战斗机驾驶员的责任,在听到这种可作完全相反理解的命令后,他应该再次请示,然后再采取行动。这样就不致铸成大错了。
在遇到这种存在歧义的言辞时一定要慎重处理,切勿模糊不清,否则它会成为你与人沟通的障碍,甚至会得罪人。例如在一家公司中,人事流动是正常的,对一个高明的部门主管来说,当有人走了以后,他要做的事情应该是如何通过自己的语言影响力来稳住留下来的人。但是,有很多部门主管并不注意这一点。
某公司的部门经理手下有6名职员。有一天,2名职员提出辞职,这位经理感到很不安,他对留下来的4名职员说,“那些精明能干的人都走了,我们的将来真是前途未卜!”显然,这句话得罪了留下来的4名职员,使部门的气氛更加紧张。
也许这位部门经理对留下来的4名职员并无贬低之意,可是由于他的不准确表达,使这4名职员心理上产生阴影,在日后的工作中,肯定会产生对抗情绪。
一个说话准确的人,总可以准确、流利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也能够把道理说得很清楚、动听,使别人很乐意接受。当然,说话能够做到雅俗共赏是最理想的,那将使你拥有更多听众。但无论如何,为了准确传达你的信息,应尽量避免说那些会使人误会的言辞。
下面3点能够让我们尽快掌握表达禁忌的方法。
1. 从语言上来讲,说话要通俗易懂。例如涉及某些专业问题时,如果听者不是专家学者,应改用浅显、平易、朴实的语言,少用专业术语,更不可咬文嚼字,故作高深。如果听者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语言可以稍微文雅些,让自己的谈吐适应他们的水平。
2. 少说套话,最好直入主题,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但不要为了省话而只说简短的语言,以免让别人产生误会。
3. 经常朗读优秀的文章,练习写作,以修炼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在说话前深呼吸,仔细思考所说之言的顺序,避免发言时逻辑思维混乱。
说话禁忌:勿在别人面前话不休
说话能安慰一个人,也能伤害一个人。当你管不住嘴巴,没完没了地自说自话时,你就如同一只苍蝇一样,令倾听者感到厌烦,你将很难给任何人留下好印象。
一百多年以前,美国著名的罗克岛铁路公司打算建一座大桥,把罗克岛和达文波特两个城市连接起来。当时,轮船是运输小麦、熏肉和其他物资的重要工具。所以,轮船公司把水运权当成上帝赐予他们的特权。一旦铁路桥修建成功,自然也就断了他们的财路。因此轮船公司竭力对修桥提案进行阻挠。于是,美国运输史上最著名的一个案子开庭了。
时任轮船公司的辩护律师韦德,是当时美国法律界很有名的铁嘴。法庭辩论的最后一天,听众云集。韦德站在那儿滔滔不绝,足足讲了两个小时。
等到罗克岛铁路公司的律师发言时,听众已经显得非常不耐烦了。这正是韦德的计谋,他想借此击败对手。然而,大令韦德意外的是那位律师只说了一分钟——不可思议的一分钟,这个案子就此闻名。
只见那位律师站起身来平静地说:“首先,我对控方律师的滔滔雄辩表示钦佩。然而,陆地运输远比水上运输重要,这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事实。陪审团,你们要裁决的唯一问题是,对于未来发展而言,陆地运输和水上运输哪一个更重要?”片刻之后,陪审团作出裁决,建桥方获胜。那位律师高高瘦瘦,衣衫简陋,他的名字叫做亚伯拉罕·林肯。
韦德之所以用两个小时滔滔不绝,既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口才,也是存心在拖延时间,好让林肯在发言的时候让听众感到厌烦。但是他不仅错估了听众厌烦的剧烈程度,而且也低估了对手林肯的机智反应。这样一来,相比较林肯的言简意赅,韦德的慷慨陈词不但没能加深陪审团的印象,反而愈发显得惹人生厌。
如何以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最清楚的意思,是说话的一个难题。在推销中这方面也显得尤为突出。当一个素不相识的推销员向你推销时,你一般都不会轻易接受,如果他喋喋不休,则更加令人难以忍受。所以言简意赅是谈话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原则。
著名推销员克里蒙·斯通说:“起初,我一直试着向每一个人推销。我赖在每一个人面前不走,直到把对方烦得累垮。而我在离开他之后,也是筋疲力尽。”很显然,这样做的效果对于推销业绩无所助益。
后来,克里蒙·斯通决定:“并不一定要向每一个我拜访的人推销保险。如果推销的时间超过预定的长度,我就要转移目标。为了使别人快乐,我会很快地离开,即使我知道如果再磨下去他很可能会买我的保险。”
谁知这样做竟然产生了奇妙的效果,克里蒙·斯通的订单竟然与日俱增。因为有些人本来以为他会磨下去的,但当他愉快地离开他们之后,他们反而会来找他,并且说:“你不能这样对待我。每一个推销员都会赖着不走,而你居然不再跟我说话就走了。你回来给我填一份保险单。”
任何人都不喜欢别人喋喋不休地向自己宣传,也不希望对方夸夸其谈,毫不在意自己的感受。在有些场合,你在发表自己的言论时,其实决定权在对方的手中,因为他是受众,当他肯定了你的言论,你说的话才是有效可行的。
喋喋不休只会让人心烦,对你失去信任与耐心,由此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所以如果你经常啰唆不已,就要记得提醒自己不要去浪费别人的时间。
声调禁忌:避免音高避免乱回答
谁也不能否认,说话是一门高深的艺术,一段话出自演讲家的口中和出于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口中,对受众所产生的效果绝对是不一样的。因为演讲家懂得用最适当的语速、最优美的声调、最清晰的语音来吸引听众。
一个真正会说话的人,不仅要把自己的言辞修饰好,其表达方式也是经过锤炼的。大凡能够吸引人的对话或演讲,通常都是充斥着智慧和活力的,这产生于说话者很好的表达能力。所以,如果你的声音足够优美且富有活性,可以使人对你产生极美好的幻觉,它能在你疲倦时让别人感到你仍精力旺盛,能在你70多岁时还使人觉得你仍然年轻。
声音的质感是天生的,即使先天的条件使你无法拥有优美的声音,但你也一定要学会如何让语言抑扬顿挫。声音优美、停顿有力并不够,我们还要把握好说话时的音量。什么情况该用多大的声音说话,吐字清不清晰,这也都决定了我们的语言是否能够感染别人。
在某次会议上,因发电影票问题,引起与会者的不满。有几个人怒气冲冲地来到会务组兴师问罪。会务组组长是位语言心理战老手,他向对方解释时的声音越来越小,嘴巴也越来越靠近对方的耳朵,最后简直就是贴在对方的耳朵上说悄悄话。对方的脸色也由阴转多云,多云转晴,最后,组长拍拍对方的肩膀,亲热地问了一句:“明白了吧?”对方点了点头,微笑着告辞了。事后,有人询问组长:“组长,您跟他说了些什么,这么见效?”组长的回答令人大吃一惊:“其实我什么也没说!”“那对方为什么消了怒气呢?”“我跟他说话的方式使他消了气。”
中国有句俗话说:有理不在声高。如果你天生就是大嗓门,那就只有尽量降低自己的音量,每个人的耳朵都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并不是人人都想听你在一旁打雷。倘若你是因为气愤而大声怒吼,那么生气也是于事无补,对方也未必惧怕你;如果你很有礼貌地说话,反而会使对方感到自己有失风度。
说话就是这样一门有趣且难以掌握的艺术,如果你能够尽数掌握这些本领,相信什么难以开口的语言,在你的口中都会变成一篇优美的文章。掌握以下5点方法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帮助。
1. 要注意重音,使自己的声音充满活力。即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把重要的音、句或语意强调说出,使说话者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清楚明晰,以引起听者留意并加深他们的印象。
2. 不可千篇一律。要想声音活泼生动,首先得遵照呼吸原则,如果一句话非常长,那么就要断句说。
3. 声音色彩是感情色彩的外部体现。一个人说话的声音色彩浓烈,很容易感染他人。不过运用声音色彩进行表达时,却不能采用简单的见喜用喜声,见怒用怒声的“对号入座”的办法。
4. 说话时要注意语音停顿。恰当地处理语言交流中的停顿,不仅是表达说话意图的需要,而且是增强语言表现力和精确性的需要,是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必要手段。
5. 声音适度,语速适中。说话不能太大声,这样会产生共振效果,令人听不清楚。因此应训练你自己,说话时声音要清楚,快慢合度。
心态禁忌:别让恐惧扼住了喉咙
千万不要小看恐惧对一个人谈吐的影响。至少有90%的人,在公众环境发表讲话时,都会产生恐惧和紧张感,出现各种表达不清晰、不恰当的情况。所以千万别让恐惧掐住我们的喉咙。
恐惧是阻碍人说话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我的老师在每堂课上都喜欢提问。无论何时被叫到,我都会口干舌燥。如果是一对一闲谈,我会稍微感觉好一点,但仍然紧张。”
“没有比求职更糟的了。在等待会见时,我总是冒冷汗,额头布满汗珠,腋窝也湿了。还没进办公室就这副样子!”
是什么使所有这些恐惧落在我们的身上?简单来说,每个人都想获得尊重、招人喜爱。可信和令人喜爱是实现自如说话的两个重要因素,几乎每个人都想从这两点中获益。不管我们已有多少,永远也不会觉得足够。为了这两样东西,人们就会不自觉地产生紧张感,这种紧张感的出现源于以下两种心理因素:
第一种,不想献丑。这些人的想法是,一旦在众人面前说话,自己的粗浅根底、拙劣看法都会暴露出来,那么从此以后,哪里还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所以,不说话或少说话更稳妥。
不过,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应该想一想,一个人尽量不暴露自己的短处,相对的,其长处也就无法尽显出来。其实只要你认真地发挥全力,诚诚恳恳地把话说出来,相信必会有不错的表现。
第二种,不知道该如何组织说话的内容,所以会感到惊惶。有的人产生此种感觉是先天原因:如生来性格内向,他们说话低声细语,见到生人就脸红。还有一些教育不当的因素也占其中:儿童时期因长辈不加引导,孩子见到生人或到了陌生的地方,便习惯性地害羞、躲避,没有自信心。等到长大之后,便羞于与人接触,更羞于在公开场合讲话。
害怕当众讲话,没有谁会是特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人都可能在说话前后或说话过程中出现紧张、恐惧心理;即便演说专家、能言善辩者也不例外。世界上没有天生的演说家。
大凡闻名全世界的成功推销员、演说家并非一开始就对说话习以为常,无所畏惧。一名成功的推销员很可能在历经多次失败之后才建立起说话的勇气,著名的演说家也是从无数次演说经验中才掌握了演讲的技巧,才能赢得满堂彩。所以,第一次尝试总是比较艰难,但是一回生、二回熟,熟悉之后就能泰然处之,游刃有余。
做到以下五点,会让你快速进入说话的最佳状态。
1. 关于如何克服当众怕羞的心理,卡耐基的意见是:“你要假设听众都欠你的钱,正要求你多宽限几天;你是神气的债主,根本不用怕他们。”所以,树立自信是客服恐惧感的第一步。你要这样认为,当你开口说话时,听众当中有人相信你的能力,相信你对议题有十分精通的判断。
2. 抓住机会努力练习口才。只要是不会让你感到紧张的场合,你都可以练习,甚至你可以选择一块石头作为听众。然后循序渐进地把家庭成员、亲近的朋友,然后是任何人当成练习的对象。
3. 主动营造说话的气氛。如果在与别人说话时的气氛好,或者当时所谈论话题人人感兴趣,那么人们的谈话兴致便高,回应的速率也会很快,这样就避免了自说自话的尴尬,无形中减少人在发言时的恐惧感。
4. 效仿名人的谈吐方式,可以学习他们发言的风格。
5. 身体克服恐惧法。多进行深呼吸式的减压练习以及放松摆臂练习,来减少精神引发的肌肉紧张感。只要人的身体放松,说话就会慢慢变得流畅。
沟通禁忌:上帝给你两耳一张嘴
许多人喜欢让别人听他说话,却不太喜欢听别人说话,如果你在无意中也存在这样的情况,那么请记得,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我们有权说话,他人也一样,当你要求他人倾听你时,你也要懂得倾听他人。
例如在求职就业中,大多数人常犯的最大错误就是高谈阔论,普遍缺少倾听的耐心,很可能因此失去工作的机会。
有一合资单位的经理到某大学去招聘职员,他对二十多名大学生进行了反复核查,从中挑选出了三名大学生进行最后的面试。其中有两名大学生在经理面前,夸夸其谈,提出一大堆的建议和设想。而另一名学生则与他们相反,在面试时,一直耐心倾听经理的见解和要求,很少插嘴,只有当经理询问时,他才回答,而且很简练,在面试结束时,他委婉地说道:“我很重视您的要求,也非常赞同您的见解。如果我能被录用的话,还望您今后多多指导。”三天后,这位善于倾听的大学生接到了录用通知,而那两位夸夸其谈者则被淘汰了。
在推销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如果推销员在推销产品时,70%的时间是他在讲话,顾客只能得到30%的讲话时间。这样的推销员业绩平平。而顶尖的推销员,早就总结出了一条规律:如果你想成为优秀的推销员,建议你把用于听和说的比例调整为2∶1,70%时间让顾客讲话,你倾听;30%时间自己用来发问、赞美和鼓励他说。这就是“两只耳朵一张嘴”法则。
在与别人交谈时,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耳朵快关闭了,那么请当机立断,闭上嘴巴。谈吐不一定总能让你受到尊敬,而耐心倾听总是会轻易为你挣得别人的青睐。以下是4点需注意的地方。
1. 不要说个没完。当对方脸上露出不太愉快的表情时,你应知道是到了你该闭嘴的时候了。
2. 多做性格修炼。平时看书、饮茶,都是修养心性的好方法,这些事情会让你变得更加有耐心,有助于说话时能安静下来聆听别人。
3. 尽量克制自己打断他人的习惯。有效且巧妙的打断会让你找回正题,而无礼的打断只会让你名誉受损。
4. 配合对方的谈话。经常用感叹词或肯定词来肯定和赞美他人的话,这也是倾听的方式,还能为你赢得他人的欢心。
隐私禁忌:避开同事的隐私问题
每个人都有不想让大家知道的事情,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与人相处中,要极力避免谈论别人的隐私,否则就会使你人格受损,缺乏修养,甚至破坏你与他人的和睦关系。
避免谈论别人的隐私,一是不可在谈话中拐弯抹角地打听别人的隐私,二是不可知道了别人的一点点隐私就到处宣扬。宇宙之大、谈资无所不有,何必非要以他人的隐私当做谈资呢?
对待别人的隐私,要切忌人云亦云,以讹传讹。首先你要明白,你所知道的关于别人的事情不一定确凿无疑,也许另外还有许多隐情你不了解。要是你不加思考就把你所听到的片面之言宣扬出去,难免不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话说出口就收不回来,事后你完全明白了真相时才后悔不已,但此时已经在同事之间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如果有人在谈到某同事时说“我只跟你说”,对这样的话你可别太当真了。
假使你对某同事不具好感,按捺不住对上级说:“这些话只跟您提而已……”这样随意地大发议论,正中上级下怀,你所说的话会立刻传入该同事的耳中。
对于造谣中伤,大多数人都是深恶痛绝的。而对于隐私方面的流言飞语,虽然大多数人也表示厌恶和排斥,但不少人总爱在不知不觉中加入进去。
一句“今天我看见业务科的小赵在咖啡厅和一个年轻姑娘坐在一起。”其结果经过无数人的嘴,传到最后时会变成“业务科的小赵在咖啡厅和一个漂亮姑娘搂搂抱抱,可亲热呢!”甚至说那姑娘还是本公司的××小姐。实际上呢,小赵只不过是在咖啡厅同妹妹商量搬家的事。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如果不知内幕,就不可信口雌黄,以免招惹是非。
现实生活中有一种人,专好推波助澜,把别人的隐私编得有声有色,夸大其辞地逢人就说,人世间不知有多少悲剧由此而生。你虽不是这种人,但偶然谈论别人的隐私,也许你无意中就为别人种下祸患的幼苗,其不良后果并非你所能预料到的。
要是有人向你说某人的隐私,你唯一的办法就是,像保守你自己的秘密一样,不可作传声筒,并且不要深信这片面之词,更不必记在心上。说一个坏人的好处,旁人听了最多认为你是无知;把一个好人说坏了,人们就会觉得你存心不良。
人们好说女人最爱谈论别人是非,其实男人当中也不乏这种人。如果你茶余饭后要找谈话的资料,那天上的星河、地上的花草,无一不是谈话的好题目,不必一定要说东家长、西家短才能消遣时间。
要是同事能将自己的隐私信息告诉你,那说明你们之间的友谊肯定要超出别人一截,否则他不会将自己的私密全盘向你托出。
要是同事在别人嘴中听到了自己的秘密被曝光,他肯定认为是你出卖了他。被出卖的同事肯定会在心里不止千遍地骂你,并为以前的付出和信任感到后悔。因此,不随意泄露个人隐私是巩固职业友情的基本要求,如果这一点做不好,恐怕没有哪个同事敢和你推心置腹。
尽量避开私人问题,也别议论公司里的是非长短。否则,用不了几个来回就能“烧”到你自己头上,引火烧身,那时再“逃跑”就显得很被动。
地域禁忌:避开别人的地域禁忌
我国地域广阔,方言习俗各异。一个规模较大的单位,不可能只由本地人组成,一定还会有各地的同事,要特别注意这点。不同的地方,语言习惯不同,自己认为很合适的语言,在其他不与你同乡的同事听来,可能很刺耳,甚至认为你是在侮辱他。
小齐是西北某地区人,而小秦是北京人。一次两人在业余时间闲聊,谈得正起劲,小齐看见小秦头发有点长了,就随口说:“你头上毛长了,该理一理了。”不料小秦听后勃然大怒:“你的毛才长了呢!”结果两人不欢而散。
无疑,问题就出在小齐的一个“毛”字。小齐那个地方的人都管头发叫做“头毛”,小齐刚来北京时间不长,言语之中还带着方言,因此不自觉地说了出来。而北京却把“毛”看做是一种侮辱性的骂人的话,无怪乎小秦要勃然大怒了。
还有许多其他的语言习惯,如北方称老年男子叫老先生,但如果上海嘉定人听来,会当是侮辱。安徽人称朋友的母亲为老太婆,尊敬她,而在浙江,称朋友的母亲为老太婆那简直就是骂人了。各地的风俗不同,说话上的忌讳各异。在与同事交往的过程中,必须留心对方的忌讳话。一不留心,脱口而出,最易伤同事间的感情。即使对方知道你不懂得他的忌讳,情有可原,但至少你还是冒犯了他,在双方的友谊上是不会有增进的,因此应该特别留心。
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所以各地的习俗也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因此,当我们在和外地人交谈时,首先就要了解一下该地域的文化背景,尤其是当地的禁忌,以免在洽谈中使用了不恰当的语言,触犯了他们的忌讳,从而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甚至妨碍了有效的人际交流。
比如,到内地来投资的香港商家很多,他们说话时都爱讨个吉利,所以,我们在与港商进行洽谈时,港商认为不吉利的话就不要说。像“四”与“死”谐音,在他们面前说“四”就会犯忌讳。他们对六、八、九这三个数字颇有好感,因为听起来很像大吉大利的“禄发久”。掌握了这一点,你讨价还价时,不妨向他们讨个吉利。
“金利来,男人的世界”——这句广告词可谓家喻户晓,令“金利来”领带风靡神州。殊不知,它也曾有过被消费者拒之门外的经历。
“金利来”,原名是意大利文的意译——“金狮”。有一天,“金狮”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宪梓先生,将两条“金狮”领带送给一个亲戚,亲戚一脸不高兴地说:“我才不戴你的领带呢。金输金输,什么都输掉了。”原来,粤语中,“狮”与“输”读音相近。为了避免犯这个忌讳,曾先生当晚一夜未眠。冥思苦想,绞尽了脑汁,终于想出了万全之策。
他将GOLD依然意译为“金”,却将LION音译为“利来”,即“金利来”。这个名字体现了曾先生对消费者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消费心理的尊重。终于使“金利来”这个名字一叫即响,人见人爱。可见,只有“入乡随俗”的商业活动,才能真正抓住顾客的消费心理。
恭维禁忌:拍马不要拍在马蹄上
任何人都需要被肯定,因此“肯定”这个行为便被运用为横向及纵向人际关系的“处方”——不管这些“肯定”是真诚的还是虚假的。
一个聪明的下属知道如何去恭维自己的老板,看下面这个故事:
韩昭侯有一晚酒醉,睡着了,负责冠冕的人怕主人着凉,就拿件衣服给昭侯盖上。后来昭侯醒来,很高兴部下这番心意,就问左右:“是谁为我盖上衣服的?”
有人说:“是负责冠冕的人。”
昭侯不但没有奖赏负责冠冕的人,反而还将他与负责衣服的人一同处罚了。
又有一次,昭侯出去打猎,马车的缰绳松了,马车内有人提醒说:“缰绳松了。”
驭者也说:“好像是松了。”
紧缰绳本该是驭者的事,可是到了狩猎场,马车的陪乘者趁着昭侯打猎的机会,把缰重新调整好了。
昭侯打完猎,踏上归途时,发现缰绳被调整好了,就问:“缰绳是谁调整好的?”
陪乘者说:“是我。”
昭侯回来后,就处罚了陪乘者。
昭侯说:“即使再小的事,都必须严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即使再小的事,如果是自己分内的工作,不可让别人插手;即使是做得对的,也不能越俎代庖。”
昭侯的处理是对的。拍马屁拍得太明显了反而不好,所以不要时时处处都争着表现自己,超越自己的职守范围,去做别人应该做的事,这样不但不会有明显的效果,同时还会让应该做的人认为你在抢占他的机会。
应该记住,不要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拍马屁要拍得不可让人察觉,而不是刻意去拍。
所以,恭维要讲究艺术。只图效果,搞得太露,让人感到肉麻,最后弄得不好,可能连被拍的人也接受不了,产生反感,那还不如不拍。
方法禁忌:说话必须避免的恶习
人们在日常说话时,由于场合简单,人员熟悉,所以随意性过大,难免存在一些不好的说话习惯。这些不好的习惯在一定范围的小圈子内无伤大雅,有时还能增进彼此间的关系,但是如果放到一个正式场合,这些不好的习惯就可能给你带来负面的影响。以下几点将提醒我们说话的坏习惯给我们在表达上带来的不便,进而指出我们应该采取的方法。
1. 是否使用鼻音说话
用鼻音说话是一种常见且影响极坏的缺点,当你使用鼻腔说话时,你就会发出鼻音。如果你使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你所发出的声音就是一种鼻音。在电影镜头里,如果演员扮演的是一种喜欢抱怨、脾气不好的角色,他们往往使用的就是鼻音的说话方式。如果你使用鼻音说话,当你第一次与人见面时,就很难吸引他人的注意。你听起来像在抱怨、毫无生气、十分消极。不过,如果你说话时嘴巴张得不够,声音也会从鼻腔而出。当你说话时,上下齿之间最好保持半寸的距离。鼻音对于女人的伤害比对男人更大,你不可能见到一位不断发出鼻音,却显得迷人的女子。如果你期望自己在他人面前具有极大的说服力,或者令人心荡神移,那么你最好不要使用鼻音,而应使用胸腔发音。
2. 改变过于尖的声音
当我们受到惊吓或者恐惧时,当我们大发脾气时,当我们呼唤孩子时,往往会提高嗓门,发出一种尖叫的声音。女人尤其如此,这也许是因为她们整日面对着无数的刺激。尖锐的声音比沉重的鼻音更加难听难受,也许人们老远听见你的声音就避而远之。你可以通过镜子发现自己的这一缺点,你说话时脖子是否感到紧张?血管和肌肉是否像绳索一样凸出?下颚附近的肌肉是否看起来明显紧张?如果出现上述情形,你可能就会发出像海鸥一样的声音。
3. 克服讲粗话的毛病
任何事情,一旦形成习惯,就会自然地发生。讲粗话也是同样的道理。一旦沾上讲粗话的恶习,往往是出口不雅,自己还不知道。
(1)要认识到讲粗话是一种坏习惯,是不文明的表现,从思想上强化克服这种习惯的动机。实践表明,动机越强烈,行动越迅速,效果越明显。
(2)找出自己出现频率最高的粗话,而后以最大的决心将其改正。可以通过改变讲话频率、每句话末停顿一下、讲话前提醒自己等办法,改变原有的条件反射。改掉了出现频率最高的粗话,克服其他粗话也就简单了。
(3)要有实事求是的思想准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克服说粗话的恶习当然也要一些时间,操之过急只能越改越多。
(4)请别人督促。由于有时自己讲了粗话还不知道,那么就有必要请人对自己进行监督。当然,这里的“别人”最好是了解自己的人,这样督促起来可以直截了当。
4. 克服说话结巴的毛病
结巴是口吃的通称。口吃就是说话时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的现象。有些人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时会出现结巴的情形。其实,结巴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结巴对于极个别的人来说是一种习惯性的语言缺陷,是一种病态反应,他们也被称为口吃患者。要想治愈他们的结巴,除药物治疗外,更重要的是去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对待他们,首先不可取笑,更不能以此逗乐。其次要努力创造条件,不断变换方式,消除其自卑心理,培养其说话的兴趣。例如,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和他们交谈,态度要和蔼,放慢速度,耐心倾听,不时加以赞赏。可以请他们说一些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事,这样会增强他们说话的信心。
另外,有口吃的人不能消极地一味依靠外部力量,还要不断地训练自己。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少年时代就是口吃患者,为了克服这个缺陷,他常常朗诵,慢读课文,为了发音准确,就对着镜子纠正口形,后来他成了一个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有口吃的人不妨试一试这个方法,只要坚持不懈并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一定会产生好的效果。
5. 检测说话的速度
即使是一些职业演说家或政治家,有时也不容易把握好自己说话的速度,如果你说话太快,别人就听不懂你在说些什么,而且听得喘不过气来。如果太慢,人们就会根本不听你说,因为他们缺乏一种耐心。适当的说话速度约为每分钟120~160个字之间,当我们朗读时,其速度要比说话快。而且说话的速度不宜固定,你的思想、情绪和说话的内容会影响你表达的快慢。说话中把握适度的停顿和速度变化,这会给你的讲话增添丰富的效果。
为了测量自己说话的速度,你可以按照正常说话的速度念上一段演讲词,然后用秒表测出自己朗读的时间。如果你说话的速度每分钟不到110个字,那说明你说话的速度需要调整,否则,你最适合的工作就是去当保姆了,因为你很快就会令人入睡。
6. 铲除“口头禅”
在我们平常与人讲话或听人讲话之时,经常可以听到“那个、你知道、他说、我说”之类词语,如果你在说话中反复不断地使用这些词语,那就是口头禅。口头禅的种类繁多,即使是一些伟大的政治家在电视访谈中也会出现这种毛病。
有时,我们在谈话中还可以听到不断的“啊”、“呃”等声音,这也会变成一种口头禅,请记住奥利佛·霍姆斯的忠告——切勿在谈话中散布那些可怕的“呃”音。如果你有录音机,不妨将自己打电话时的声音录下来,听听自己是否出现这一毛病。一旦弄清自己的毛病,那么在以后与人讲话的过程中就要时时提醒自己注意这一点,当你发现他人使用口头禅时,你会感到这些词语是多么令人烦躁,多么单调乏味。
7. 停止过于频繁的动作
检查一下自己,你是否在说话时不断出现以下动作:坐立不安、蹙眉、扬眉、歪嘴、拉耳朵、摸下巴、搔头皮、转动铅笔、拉领带、弄指头、摇腿等。这都是一些影响你说话效果的不良因素。当你说话时,听众就会被你的这些动作所吸引,他们会看着你的这些可笑的动作,根本不可能认真听你讲话。
在你讲话时,完全可以自我提示,一旦意识到自己出现这些多余的动作,赶紧改正。
8. 运用有风度的言辞
风度是一个人涵养的外在表现,说话风度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言语表现。增强自己说话魅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增加自己说话的风度。一个说话有风度的人,会令人仰慕不已、倾心无比。正如德国戏剧家莱辛所说:“风度是美的特殊再现形式。”
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风度正是外在语言和内在气质的恰当配合。首先,风度是一种品格和教养的体现。如果一个人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没有优雅的个性情趣,其说话必然是粗俗鄙陋、琐碎不雅。其次,风度是一种性格特征的表现。比如性格温柔宽容、沉静多思的人,往往寥寥几句的轻声细语就能包含浓烈的感情成分;而粗犷豪放、性情耿直者,则说话开门见山、直来直去。再次,风度是涵养的一种表现。这主要表现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卑不亢,雍容大度。最后,风度是一个人说话的遣词造句、语气腔调、手势表情等的综合表现。如法官在法庭说话时,往往会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咬文嚼字、逻辑缜密。
说话的风度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洋洋洒洒、侃侃而谈是风度,只言片语、适时而发也是风度;谈笑风生、神采飞扬是风度,温文尔雅、含而不露也是风度;解疑答难、沉吟再三是风度,话题飞转、应对如流也是风度;轻声慢语、彬彬有礼是风度,慷慨陈词、英风豪气也是风度。每个人在培养自己的说话风度时,应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情趣爱好、思维能力、知识结构等有所选择。另外,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下,其说话的风度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课与在家里跟家人闲聊时,就会表现出两种相差甚远的风度。
说话的风度是人的一种自然特色,是与时代相吻合的。我们反对脱离时代追求风度;我们也反对脱离自己的个性、身份去讲究风度。任何东施效颦、搔首弄姿、没有个性的说话都毫无风度可言。
由上述言论我们应该看到,是风度决定了语言的高度和延续程度。跟一个完全没有风度的人说话,就正应了“话不投机半句多”的老话。所以,培养良好的谈吐风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
口才加油站
王熙凤不露声色拍马屁
《红楼梦》中王熙凤算是拍马屁的个中好手。林黛玉初入府时,为了让贾府最大的人物——贾母高兴,王熙凤拉着林黛玉的手可劲儿地夸:“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一句话逗得贾母直乐,还同时取悦了三方人士:一面夸了林黛玉的美丽风韵;一面又没有得罪贾母的三个亲孙女:迎春、探春和惜春;还拐了弯儿地称赞了贾母。既是像嫡亲孙女,又有大家风范,那真正的嫡亲孙女迎、探、惜自然也非俗物,而这些又都源自贾母的优良遗传,可见贾母当年也是不同凡响,通身气派,乃大家之闺秀也。
如此简单的一句话,竟被王熙凤说得如此曲折、恰到好处,又火候适宜,还让听的人个个高兴舒服,欢喜非常;自己又显得不卑不亢,不媚不谄……真是令人忍不住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