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巴菲特右手李嘉诚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现金流量表里面的9个秘密

自由现金流充沛的企业才是好企业

向巴菲特学习,认真估算每一只股票每年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状况。虽然这样比较保守,也无法做到非常精确,但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够找到真正适合投资的企业。

2000年巴菲特在致股东信里写道:“扣除税负因素不考虑,我们评估股票和企业的方法并没有两样,从古到今,我们评估所有金融资产的方法就从来没有改变过。这个方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的伊索寓言。在伊索寓言里,那不太完整但历久弥新的投资理念就是‘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如果进一步弄明白这个理念,就有三个问题需要作答:树林里有多少只鸟?这些鸟什么时候会出现?捕捉一只鸟的成本是多少?如果你能够考虑清楚以上三个问题,那么你就可以知道这个树林最高的价值是多少,以及你可以拥有多少只鸟。当然了,这里的鸟只是比喻,真正实际的标的是金钱。”

巴菲特认为,一个企业是否值得投资,要分析该企业的自由现金流是否持续充沛。上市公司就好比“树林”,自由现金流就好比“树林里的小鸟”。而投资者的目标就是以最少的成本在树林里捉到尽可能多的小鸟。只有当你了解树林里一共有多少只小鸟,你才能了解该股票具有多大的投资价值;只有当你了解树林里的小鸟有几只会出现在你面前,什么时候会出现在你面前,你才能了解你能获得多大的投资报酬。除此之外,你还需要考虑你的捕鸟成本。如果你用很高的成本捕捉到了这些小鸟,那么这样的“捕鸟”行为依然是不值得的。其实也就是说,你要把你的投资成本和国债报酬率进行对比,只有当你的投资回报率超过了国债报酬率,你才值得投资该企业。当然了,自由现金流这一投资理念不仅仅适合于股票投资,同样适合于农业、油田、彩票、企业投资等方面。

在巴菲特看来,很多股票分析员喜欢用所谓的技术指标来分析股票是否值得投资,例如股利报酬率、成长率、本金收益比等,这样的分析是没有道理的。巴菲特认为,除非这些指标能够为计算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入流出提供一些线索,否则这些技术指标没有任何意义,甚至还会误导投资者。巴菲特认为,只有自由现金流是投资者能够真真实实拥有的东西。

虽然现在股票市场上很流行投机主义,很多人只关心会不会有别人以更高价格把股票从自己手上买走,但这不是他喜欢做的事情。巴菲特觉得就像如果树林里没有鸟,你捕不到鸟一样,如果企业根本不产生自由现金流,投资者怎么能奢求从中获利呢?获利的只可能是那些利用市场泡沫创造出来的泡沫公司而已。只有企业拥有充沛的自由现金流,投资者才能从投资中获得回报。

有雄厚现金实力的企业会越来越好

在选择投资企业时,我们要充分考虑企业的自由现金流是否充沛。另外,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也应该尽量保持手中拥有比较充沛的现金。这样不仅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安稳一些,也可以避免我们碰到合适的投资机会却没有钱进行投资。

1996年巴菲特在致股东信里写道:“在‘霹雳猫’保险业务中,我们主要有三个竞争优势。首先向我们投保再保险的客户都相信我们的能力。他们知道即使在最糟糕的情况下我们也会履约付款。他们知道如果真的发生什么大灾难,也许金融危机就会接踵而来。到那时可能连一些原本享有盛誉的再保险公司也拿不出钱来。而我们之所以从来不把风险再转嫁出去,因为我们对灾难发生时其他再保险公司的支付能力持保留态度。”

巴菲特之所以对其他再保险公司支付能力持保留态度,是因为巴菲特觉得其他再保险公司的自有资金流都远远比不上伯克希尔公司。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购买的股票其自由现金流是否持续充沛,这是考察该公司是否值得投资的最重要的一方面。企业只有拥有充沛的自由现金流,才可以在该领域更好地施展伸手。

一直以来,巴菲特对保险业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在巴菲特看来,保险公司可以产生充沛的自由现金流。保险客户支付保费,提供了庞大的经常性的流动现金,保险公司可以把这些现金再加以投资。巴菲特认为,投资保险业,一来可以获得稳健经营的保险公司,二来可以获得投资所需的丰厚资金。

但巴菲特也深刻明白:投资保险业务,拥有充沛的自由现金流是非常重要的。自由现金流持续充沛的上市公司必然具备强大的财务实力,而这种财务实力反过来又会促使该企业承接到实力较小的同行所无法企及的业务,显示出强者更强的“马太效应”来。正因为伯克希尔公司拥有强大无比的自由现金流,接下了许多别人不敢接的大订单,例如一些超大型特殊风险,通常是其他再保险公司无法承担的灾难性风险,如加州大地震,以及其他一些非常特别的保单,使伯克希尔公司成为美国最大的再保险公司。

2003年百事可乐公司举办过一次中奖活动,活动的每位参加者都有机会获得10亿美元的大奖。10亿美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于是百事可乐公司就想到了找一家保险公司来分散这种风险,而他们最先想到的就是伯克希尔公司。伯克希尔公司独立承担了这次中奖活动的所有风险。2003年9月14日中奖活动正式举行,令伯克希尔公司感到幸运的是10亿美元大奖并未被抽走。如果某位幸运顾客真的抽到了10亿美元大奖,即便是分期付款,伯克希尔公司也要马上掏出数亿美元。放眼望去,能够马上拿出数亿美元现金的公司真没有几家。

巴菲特曾经说过,伯克希尔公司在保险方面的最大优势就是,公司拥有雄厚的现金实力作保证,几乎可以将所有风险独自承担下来,而不像大多数再保险公司,很多风险都还要与其他再保险公司共同承担。这样风险自然小了,但与之相应的是利润也降低了。

自由现金流代表着真金白银

投资者在选择企业时要注意:如果一个企业能够不依靠不断的资金投入和外债支援,光靠运营过程中产生的自由现金流就可以维持现有的发展水平,那么这是一个值得投资的好企业,千万不要错过。

巴菲特用他2.3亿美元的现金流购买了斯科夫·费策公司,在15年时间里他就赚取了10.3亿美元的利润。而这10.3亿美元的现金流,又被巴菲特投资到其他企业赚取了几十亿美元的利润。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巴菲特会坚持认为自由现金流是真金白银的原因吧。

在巴菲特眼里,真正值得投资的好企业就是这样。在企业运转的过程中,企业自身就可以产生充沛的自由现金流,不用靠投资者后续投入,也不用靠企业负债经营,就可以实现稳定发展,甚至推动经营业绩和自由现金流的增长。

很多人经常预测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根据国家政策和经济形势的变化来选择投资的股票。但巴菲特认为,拥有充沛的现金流是他选择企业考虑的重要因素。宏观经济形势并不太影响他作出投资的决定。

巴菲特购买时思糖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972年当伯克希尔公司准备购买时思糖果公司的时候,巴菲特就听闻政府要对糖果实施价格管制,但他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决定。果不其然,当他购买后不久政府就实施了价格管制。可是巴菲特一点都不后悔。如今回头来看,如果当初伯克希尔公司因为政府实行价格管制而放弃时思糖果公司,那么一个绝好的投资机会就会与他擦肩而过。毕竟当初巴菲特以2500万美元购买的时思糖果公司,现在每年的税前利润高达6000万美元。

1987年,巴菲特在给股东的信中提到:伯克希尔公司投资的7个主要的非金融行业企业,获得高达1.8亿美元的税前收入。就算扣除了所得税和利息,也还有1亿美元的净利润。这些企业的股东权益投资报酬率平均高达57%,远高于账面价值增长率。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巴菲特认为这与企业能够产生源源不断的自由现金流是密切相关的。

再比如巴菲特罕见的一次高科技投资案例,看重的也是其充沛的自由现金流。1999年当巴菲特买入TCA电信时,巴菲特觉得其价格已经不太具有诱惑性,但TCA电信每年1亿美元以上的自由现金流成功地吸引了巴菲特的目光。当然对于巴菲特来说,这依然是一次成功的投资。2005年COX电信巨资收购了TCA电信,巴菲特大赚一笔后成功退出。

伟大的公司必须现金流充沛

自由现金流非常重要。在选择投资对象的时候,我们不要被成长率、增长率等数据迷惑,只有充裕的自由现金流才能给予我们投资者真正想要的回报。这是巴菲特用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的,我们一定要铭记于心。

巴菲特在2007年致股东信里说:“伯克希尔公司一直在努力寻找能够在特定行业中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如果这些企业具有成长性我们自然非常高兴。不过如果没有成长性也没有关系,只要企业能产生源源不断的自由现金流,我们也愿意投资。因为伯克希尔公司可以把从这些企业获得的自由现金流重新投入到其他企业再赚取利润。”

巴菲特认为,现金流就好像企业的血液,那些依靠不断输血的企业必然活不长久,只有血液旺盛的企业才能够活的更久。真正伟大的业务不仅仅能够从有形资产中获得巨大回报,而且不需要依靠后续的投入就能够维持业务的正常运转。因此具有充沛的自由现金流是一家真正伟大的企业必备条件之一。这样企业就可以把获得的利润重新投资赚取更多的利润。

伯克希尔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价之所以能够全球第一,这与伯克希尔公司始终拥有相当比例的现金是分不开的。因为伯克希尔公司具有充沛的自由现金流,所以伯克希尔公司可以在股市低迷时抄底股市,获得更好的投资良机和更高的投资回报率。而伯克希尔公司充沛的现金来源于它控股或者投资的几十家企业。

在巴菲特的心目中,时思糖果公司就是一个伟大的公司。当1972年巴菲特收购时思糖果公司时,由于美国人均消费巧克力量非常低,时思糖果公司所在的盒装巧克力行业发展缓慢,当时时思糖果公司的税前利润还不到500万美元,所以巴菲特花费了2500万美元就把时思糖果公司买下了。在收购的几十年里,巴菲特只在最初的时候投了3200万美元对时思糖果公司进行改造,后来就没有再投入过一分钱。现在时思糖果公司的税前利润已经达到13.5亿美元。而这些利润大部分都上交给了伯克希尔公司,巴菲特用这些资金再继续进行投资。由此可见,时思糖果公司在某个程度上就是伯克希尔公司的取款机,为伯克希尔公司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的血液。时思糖果的伟大之处就在这里。当大多数企业需要4亿美元的投入才能够实现税前利润从500万美元增长到8200万美元时,时思糖果不仅不需要投资,还为伯克希尔公司提供源源不断的自由现金流。

如果企业成长速度很快,可是却需要大量资本投入才能维持其原有发展速度,在巴菲特眼里就是不值得投资的糟糕公司。美国航空公司就是巴菲特眼中的糟糕公司。巴菲特曾在2008年致股东信中这么评价航空业:“自从第一架飞机诞生以来,航空业就需要投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来维持。很多投资者受到其增长率数据的吸引,不断地将资金投入到这个无底洞中,直至他们对这个行业感到厌恶。”1989年巴菲特购买了美国航空公司绩优股,但没过几年,美国航空公司就陷入了失控的局面,不断亏损,都无法全额支付伯克希尔公司的股利,这伤透了巴菲特的心。

有没有利润上交是不一样的

在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时,如果企业是另外一个企业的子公司,那么一定要注意观察该企业有没有把利润上交给母公司。如果该企业把大部分利润上交给母公司后,在账面上还有和同行业公司相同的业绩表现,那么你可以选择投资它。

1997年巴菲特在致股东信里写道:“很多人可能无法真正体会到伯克希尔旗下的企业的表现到底有多么出色。从表面看,水牛城日报公司或是斯科特·费策公司的表现和其他同行的获利都不相上下,没有任何突出之处,但是有一点需要大家注意,大部分上市公司为了维持公司的成长,通常都会保留2/3以上的利润,而伯克希尔旗下的大部分子公司却将其所有盈余都交回了母公司。正是他们上交的资金,让伯克希尔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巴菲特认为,在考察企业的自由现金流时,一定要特别注意该公司有没有向母公司上缴利润。利润上交与否,和企业的经营状况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公司把利润留在企业用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这对该公司未来的业绩表现会有累积作用。但是如果子公司把所有利润上交给母公司,这样就使得本该属于这些子公司的未来业绩表现的很大一部分被转移到母公司的业绩表现上。

我们可以用很简单的一个例子来表现二者之间的差别。假设甲、乙两人每个月都能赚取2000元的利润。甲是上班族,每月领2000元工资。乙是个体经营者,每个月卖货物赚取2000元利润。虽然他们赚取的都是2000元,可是乙每个月都需要从利润中拿出1000元用来进货,乙真正可以消费的是1000元。

伯克希尔公司的强劲发展,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功劳就是其旗下子公司创造的利润。斯科特·费策公司等三家企业在1997年以前的几年中就上交了高达18亿美元利润给伯克希尔公司。正是这些资金,使得伯克希尔公司在适当时机投资了一些优秀企业,得到了很高的投资回报。难怪巴菲特经常说,伯克希尔公司非常感谢下属子公司的经理人。这些经理人创造的成就绝不仅仅是我们在账面上所能看到的业绩,他们创造的实际成绩要比这大很多。

伯克希尔公司的充沛现金流还有一个重大来源,那就是其旗下保险公司上交的浮存金。虽然浮存金不属于公司盈利,却可以随时随地地归伯克希尔公司投资之用。据说巴菲特当时之所以投资保险业,很大原因就是他看好浮存金。目前伯克希尔公司旗下企业有一半都是保险公司,可供伯克希尔公司使用的浮存金也自然不容忽视。1967年伯克希尔公司的保险浮存金仅为2000万美元,而2005年年末已增长到490亿美元。显而易见,巴菲特手中拥有越多保险浮存金,就越有利于伯克希尔公司的发展。

资金分配实质上是最重要的管理行为

在挑选投资的股票时,我们要注意观察企业的盈余资金流向。不同的企业管理层有不同的资金分配方式。运用巴菲特的资金分配法则来衡量你所选择的企业的资金分配是否合理。

巴菲特在1983年致股东的信里写道:“我们非常希望可以通过直接拥有会产生现金且具有稳定的高投资报酬率的各种公司来达到上述目标。如果做不到,我们只好退而求其次,让我们的保险子公司在公开市场购并这种公司或者买进这种公司的部分股权。保险公司为此付出的股票价格和投资机会所需要的资金,将会决定伯克希尔年度资金的配置。”

巴菲特这里所提到的目标,指的是股票的内在价值年增长速率,在不低于美国企业的平均水平下尽可能越来越大。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在巴菲特看来,只有通过合理的资金分配才能达到上述目标。

如何分配公司的资金,是与公司所处的生命周期密切相关的。在公司发展初期,由于公司要设计和生产新产品以及开拓产品市场,需要大量资金,所以盈利产生的大多数资金自然会被继续投入公司运营中。当公司到了快速增长阶段,一般来说公司很难完全靠盈利的资金来支撑这种快速增长,大多数公司都会通过发行证券或者借贷资金来弥补资金缺口,这时候也不存在资金分配问题。当企业进入成熟期,企业的增长速度变慢,企业盈利资金收入将会高于其运营和发展所需的资金。这时候如何分配资金就是一个难题。

这时候企业管理层有三种选择:一是继续把这些过剩的资金全部用于内部再投资;二是把这些剩余资金投资于其他公司;三是把这些剩余资金以股利形式返还给股东。

巴菲特认为,如果公司把这些资金用于内部的再投资,可以获得高于一般水平的证券回报,那么这时候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把所有利润全部用来进行再投资;相反,如果再投资的投资报酬率低于一般水平,这时候再进行再投资实际上就是不合算的。如果公司管理层不重视这个现实,还一意孤行地进行内部再投资,用不了多久,公司的现金就会变成无用的资源,公司股价就会下跌。通俗地说,这样的投资越多,效益反而会变得越来越差。

很多公司经理人选择第二种投资方式:投资其他公司。通常这种投资行为就是收购其他公司。但巴菲特认为,这种收购交易大多是以过高的价格达成的,不是很划算。而且在公司整合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也容易作出错误的决策,这样付出的代价有些太大了。

巴菲特觉得这时候最好的资金分配方式就是把利润返还给股东。这里有两种方式:一是提高股息,多分红;二是回购股票。巴菲特最赞同回购公司股票这种形式。

现金流不能只看账面数字

巴菲特告诉我们:不要完全信赖企业的会计账目。会计账目并不能完全体现整个企业的经营风貌。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不能根据股票的价格来判定股票的好坏,股票价格的高低并不能完全代表股票的价值。

1983年巴菲特在写给股东的信里说:“账面数字并不会影响我们投资企业或资金分配的决策。当购并成本相近时,我们更愿意选择那种依据会计原则未显示在账面上的两块钱盈余,而不是那种完全列示在账面上的一块钱盈余。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愿意以更高的价格购买整个企业而不是购买企业的一部分的原因。长期来说,我们更喜欢这些依据会计原则不可列示的盈余能够通过长期资本利得反映在公司账面之上。”

巴菲特认为,自由现金流是衡量企业内在价值的重要指标。但是要观察一个企业产生的自由现金流,不能仅仅看会计账本上的数字。

在巴菲特看来,一个有两元钱盈余却未显示在账面上的企业,比一个账面上有一块钱盈余的企业更具有吸引力。如果这两个企业的购并成本差不多,他更愿意购买那个有两元钱盈余却未显示在账面上的企业,就好像他更喜欢购买整个企业而不是企业的一部分一样。巴菲特觉得,卖家总比买家精明。不论买家花多大精力去了解企业,总不如卖家对企业了解。如果你购买企业的一部分,卖家很有可能会把那些账面上很漂亮但实际经营业绩不太好的那部分卖给你,而把真正赚钱的一部分留给自己。

就像前面提到的水牛城日报公司。如果单从账面数字来观察,我们就会觉得这个公司和同行业内的其他公司的业绩水平相当,没有让人眼睛为之一亮。但是水牛城日报的大部分利润上交给了伯克希尔公司,而不是像其他公司一样留存着为未来作积累。水牛城日报的利润被伯克希尔公司用作再投资产生更高的回报率,可是这并不会在水牛城日报公司的账面上显示。

由于伯克希尔旗下的子公司把大部分利润都交给了伯克希尔公司来进行再投资,而投资的业绩在子公司的账面数字上无法体现出来,巴菲特为了让股东对这些公司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就在每年伯克希尔公司的年报中,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做公司年度业绩报表,用更清晰更透彻的方式来反映旗下子公司中每个主要经营行业的获利情况。

巴菲特觉得,人们不能过于信赖账面数字。如果过于信赖账面数字,有时候人们就会被账面上的乐观数据迷惑,而忘记危险会随时出现。很多保险公司就是这样,对迫在眉睫的损失处理过于乐观,看着账面上的盈利金额洋洋得意,但不知道也许只是一场飓风就可以让整个公司马上破产。和其他人的过度乐观相比,巴菲特总是非常谨慎。像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保险公司MedPro公司就提取了非常充足的损失准备金,时刻以稳定安全作为企业发展的前提。

利用政府的自由现金流盈利

一个国家想要保持自己的坚挺势头,就要像企业一样产生源源不断的自由现金流。作为普通投资者的我们,自然无法控制国家货币价值走向,但我们可以像巴菲特一样,利用国家货币的升值或贬值,为自己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

2007年巴菲特在给股东的信里写道:“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人都在讨论主权财富基金,讨论它们如何大量购买美国公司的股份。其实这并不是外国政府的什么阴谋,而是我们美国自己造成的,事实上,我们贸易平衡很大程度上依赖着在美国的巨额外国投资。既然我们每天都把20亿美元强加给其他国家,那么他们必然要在这里做点什么。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抱怨他们选择股票而不是债券呢。”

所谓主权财富,与私人财富相反,是一种由政府控制支配的、以外币形式持有的公共财富,指的是一个国家政府通过一定的税收与预算分配渠道,以及可再生自然资源收入和国际收支盈余等方式,逐步积累形成的财富。主权财富基金就是由国家专门设立的一个管理主权财富的独立机构,该机构通常独立于中央银行和财政部。毋庸置疑,它代表的是国家政府理财方式。在巴菲特的眼里,国家和企业一样。一个伟大的企业需要充沛的自由现金流,同样,一个伟大的国家也需要充沛的自由现金流。

为什么主权财富购买美国股票的行为是美国自己造成的呢?巴菲特认为,这主要是价格原因,美国人对其他国家的产品的热爱程度,已经超过了对美国本土的产品的热爱程度。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美国每天都向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输出大约20亿美元。时间久了,流通在国外的美元越来越多,美国的自由现金流就越来越少了。从而相对于世界其他货币来说,美元就越来越贬值了。当然了,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美元一旦贬值,又会降低美国产品的价格,这样相对来说其他国家的产品价格就显得比较高了,于是又有人开始购买美国的产品,从而间接地缓解美国的贸易赤字。总的来说,一方面,美国人大量购买其他国家的廉价产品使得美元大幅度贬值;另一方面,美元大幅度贬值又会降低美国产品价格,相应缓解贸易赤字。巴菲特所在的伯克希尔公司的大部分投资和收益都在美国,这在某个程度上也为美国的自由现金流作出了一定贡献。

但面对美元的贬值,巴菲特也多次表示他将利用这个机会,尽可能从国外市场获得更多的利润。巴菲特在2008年致股东函里提到,伯克希尔公司2007年只拥有巴西货币雷亚尔这一种直接的外汇头寸。在2007年,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谁也不会奇怪。可是如果在几十年前,谁把美元换成雷亚尔,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个人是个疯子。因为在20世纪末,由于多达5个版本的巴西货币,让雷亚尔快变成狂欢节里撒的小纸片了。当货币真实出现像许多国家一样的情况:货币陷入发行、贬值,退出流通的周期性中,富有的巴西人为保护他们的财富,有时将大笔的钱转移到美国。但近些年,由于美元的贬值,雷亚尔相对来说升值很多。2002年雷亚尔对美元的外汇指数为100,2007年年末就已经升到了199,与此同时美元却在步步下跌。就这一种直接外汇头寸,在过去5年中为巴菲特带来了23亿美元的税前收益。

自由现金流有赖于优秀经理人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持续充沛的自由现金流不仅依赖于其所从事的业务,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企业管理层的英明领导。所以,在选择投资的企业时,关注一下企业经理人的表现,也是非常重要的。

1988年巴菲特在给股东的信里写道:“1988年费切海默想要进行一项规模颇大的购并案,查理·芒格和我对他相当有信心,所以我们就马上同意了这项购并案,连相关协议都没看。很少有人能得到我们这样的信任,就连很多世界500强企业的领导者也不能。由于这项购并案会推动公司内部的成长,所以我预计费切海默的营业额会有很大增长。”

巴菲特认为,优秀的企业之所以能产生源源不断的自由现金流,与该企业拥有优秀的经理人密不可分。只有足够优秀的经理人,才能够为企业创造如此佳绩。

20世纪70年代末,巴菲特大量买入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股票。用巴菲特的话来说,他之所以购买该公司股票,主要就是看中了以杰克拜恩为首的公司管理层的能力。巴菲特觉得他们能够带领公司走出困境,实现公司业绩的稳定增长和自由现金流的持续充沛。事实上也幸亏有杰克拜恩。要不是杰克拜恩,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能不能走出困境都是个未知数。20世纪70年代初期,该公司管理层管理不善,保险理赔成本被错误低估,使得对外销售保单价格过低,公司做了很多赔钱的生意,差点让公司濒临破产,也使得公司股票价格越来越低。1976年杰克拜恩开始掌管该公司。他临危不惧,马上采取一系列紧急补救措施,最终使得公司幸免于难。正是看到了杰克拜恩的杰出表现,伯克希尔公司于1976年下半年开始大量买入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股票,然后持续增持,到1980年年末共投入4570万美元取得该公司33.3%的股权。在接下来的15年中,伯克希尔公司一直持股不动。而由于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在此期间进行了股票回购,使得伯克希尔公司的持股份额达到了50%。1995年,巴菲特又以近乎天价的23亿美元的代价买下另一半原来不属于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份。

B夫人是巴菲特特别爱提及的一个经理人。1984年该店业绩达到1.3亿美元,是10年前的3倍,独霸了整个奥马哈地区。1994年,该店年销售额增至2.09亿美元。1998年8月,B夫人去世,时年104岁。她从未上过学,但她创立了一个企业。巴菲特不止一次说过,商学院的学生从B夫人那里几个月能学到的东西比在商学院待几年学的还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