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舍卒保车,鸡蛋不必硬碰石头
面对“皇亲国戚”,有理也要吃“哑巴亏”
志强是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但是因为得罪了“皇亲国戚”,受到领导冷落、同事孤立。于是,他将自己的苦闷通过信件的方式,向一位记者倾诉,以下是信件内容:
Lydia:
你好。
最近实在太郁闷了,但又不知道该怎么排遣心中的抑郁。从一个朋友那里听到你正对冷暴力进行调查研究,冒昧给你写信,希望能得到你的帮助。
我之前一直在外企工作,来这家民营公司才三个月。公司里面的很多员工不是老板的亲戚就是经理的朋友,总之有很多人都不是靠本事来公司的,而是靠关系在这里当寄生虫。我十分反感和厌恶这种人,他们没什么真本事,但在公司里十分嚣张。公司的管理人员对他们也敬而远之。
作为人力资源部的主管,我一直都认为公正是最重要的,不公正的待遇对一些认真工作的员工而言是一种伤害,所以我在工作中力求做到公正。在年终绩效考核的时候,我按照章程实事求是地对那些“关系户”进行了考核。由于他们平时总是无所事事,并且无视公司的规章制度,经常迟到早退,有时候好几天都找不到人,更谈不上什么业绩了,所以我给他们的初步考评的成绩都很低,没有一个及格的。我自认为“秉公执法”,没什么不妥。
但是,当我把考评结果拿给上级主管看的时候,他相当不满意,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并且责令我重新考评。我觉得非常委屈,我是按规定办事的,并没什么错。但当时无法抗拒部门主管的要求,只好重新做了一份绩效考核。此后我的工作更加艰难,那些“皇亲国戚”不时给我难堪,同事对我也不像以前那么热情了,我很苦恼。
信中,不难看出志强是一个追求公正、按章程办事的人。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看起来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在很多时候,很多问题并不能通过硬性的规章制度来解决。
经常有人感慨:人在江湖,难做事,难做人。其实,难就难在人际关系的协调上。不按制度办事觉得有违规定,按照制度办事又会给自己带来不少烦恼。因此,如何对待有背景的人是很需要技巧的。
例如,公司中有背景的职员犹如企业中的“皇亲国戚”,是公司中一个特殊的团体,他们与领导的关系非比寻常,常常仗着自己的特殊身份在公司中搞特例。他们的存在往往给一般员工和中层管理者带来很大的困扰,有很多人对这种人心生埋怨、颇有微词。但由于他们跟领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时甚至还能左右领导的决策,所以大家对他们敢怒而不敢言。在工作中能够按章程办事是一种美德,但有时候更需要变通。因为有很多规矩是不写入章程,但是又必须遵循的,那就是人情世故的潜规则。
其实,人际关系中难免会有一些潜规则,不损害“皇亲国戚”的利益,不与他们为敌,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与有背景的人交往的基本原则。千万不要在言语上刺激他们,也不要在利益上与他们发生纷争,尤其不要为所谓“正义”而揭发他们,这样做没有什么好处,相反只会害了你自己。
此外,想要较为安全地避开他们这片雷区,不要轻视和怠慢他们,同时也不要与他们交往过于密切,保持一般的关系就可以了。不管他们的为人怎么样,毕竟身份特殊。见面说些“今天天气不错”之类的话就可以了,而谈别人的隐私、聊某人的不是、发些牢骚,都是不合适的。不要跟他们“拉帮结派”,这样只会让你越陷越深,最终无力自拔。
责任伴随权利,担起责任换权利
在当今个人利益非常受重视的现实世界里,不少人认为自己负了什么责任,就是在吃亏。其实,在一个相对公平的集体当中,责任和权利是相伴随的,勇于担起责任,才可以换取权利。
关于这一点,动物界的狼为我们做了非常好的榜样。狼是具有强烈责任感的动物。狼群的领导者主要是由一对处于最高阶级的阿尔法公狼和母狼担任,并由一对次高级的贝塔公狼和母狼担任组织的管理中坚,其余基层组织的狼群,都属于社会组织最低阶级的奥米伽狼。不管地位如何,每只狼都毫不犹豫地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绝不违背自己应尽的义务。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责任从一出生开始就伴随着我们,但是每个人的责任感程度不尽相同,责任感弱的人就表现在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这种人活着只是作为社会的蠹虫而存在着,他甚至远远不及一匹奥米伽狼。责任感是人走向社会的关键品质,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重要资本。在生活中,不负责的人会失去身边的亲人、朋友的信任。在工作中,一个单位绝不希望将工作交给责任心不强的人。没有责任感,你就等于被孤立、被遗弃。看似不用负责任的行为可以让你解脱,但是其实它却是害苦你的祸根。一个叫弗兰克的老木匠做了一辈子的木匠工作,他因敬业和勤奋而深得老板的信任。当他年老力衰,对工作力不从心时,他对老板说,自己想退休回家与妻子儿女共享天伦之乐。老板十分舍不得他,再三挽留,但是他去意已决,不为所动。老板只好答应他的请辞,但希望他能再帮助自己盖一座房子。弗兰克自然无法推辞。
弗兰克归心似箭,心思已全不在工作上了,用料也不那么严格,做的活也全无往日的水准。老板看在眼里,却什么也没说。等房子盖好后,老板将钥匙交给了弗兰克。
“这是你的房子,”老板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老木匠愣住了,悔恨和羞愧溢于言表。他一生盖了那么多豪宅华亭,最后却为自己建了这样一座粗制滥造的房子。同样一个人,可以盖出豪宅,也可以建造出粗制滥造的房子,不是因为技艺减退,而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最后一项工作不再有责任感。本以为是在敷衍老板,最终却糊弄了自己。
真正有责任感的人,是善始善终而非半途而废的,既然承担了这份责任,就要认真去做,而不能怠懈下来。因为,当肩上担负起某些责任以后,你自然而然地就可以享受所对应的权利了。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蒙蔽自己的双眼,只看到眼前的苦难和该承担的责任,而看不到它带给我们的利益呢?
眼光放远,吃眼前亏换长远利
人们总喜欢用“鼠目寸光”来形容那些没有长远眼光的人,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做人如果有“心机”,有时候为环境所迫,就必须要吃“眼前亏”,否则可能要吃更大的亏。一天,狮子建议9只野狗同它一起合作猎食。它们打了一整天的猎,一共逮了10只羚羊。狮子说:“我们得去找个英明的人,来给我们分配这顿美餐。”
一只野狗说:“一对一就很公平。”狮子很生气,立即把它打昏在地。
其他野狗都吓坏了,其中一只野狗鼓足勇气对狮子说:“不!不!我的兄弟说错了,如果我们给您9只羚羊,那您和羚羊加起来就是10只,而我们加上一只羚羊也是10只,这样我们就都是10只了。”
狮子满意了,说道:“你是怎么想出这个分配妙法的?”野狗答道:“当您冲向我的兄弟,把它打昏时,我就立刻增长了这点儿智慧。”俗话说,“好汉不吃眼前亏”,可是寓言中说的则是好汉要懂得在不利于自己的形势之下吃点亏。倘若野狗们坚持一对一地分配羚羊,它们极有可能会激怒狮子,不仅吃不了羚羊,甚至有可能断送了生命。而第二只野狗的做法,不仅保全了自己,还为以后能继续和狮子一起猎食提供了保障。
假设这样一种情况:你开车和别的车擦撞,对方只是“小伤”,甚至可以说根本不算伤,可是对方车上下来4个彪形大汉,个个横眉竖目,围住你索赔,眼看四周荒僻,不可能有人对你伸出援助之手。请问:你要不要吃“赔钱了事”这个亏呢?
当然可以不吃,如果你能“说”退他们,或是能“打”退他们,而且自己不会受伤。
如果你不能说又不能打,那么看来也只有“赔钱了事”了。因为,“赔钱”就是“眼前亏”,你若不吃,换来的可能是更大的损失。
所以说要眼光放远,敢于吃“眼前亏”,因为“眼前亏”不吃,可能要吃更大的亏。
一个人实力微弱、处境困难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受到打击和欺侮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抗争力最差,如果能避开大劫也算很幸运了。假如此时遭到他人过分的“待遇”,最好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先吃一下眼前亏,立足于“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用“卧薪尝胆,待机而动”作为忍耐与发奋的动力。
汉朝开国名将韩信是精明地吃“眼前亏”的最佳典型。乡里恶少要韩信爬过他的胯下,韩信什么也没说,爬了。如果不爬呢?恐怕一顿拳脚,韩信不死也只剩半条命,哪来日后的统领雄兵、叱咤风云?他吃点亏,为的就是保住有用之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所以,当碰到对自己不利的环境时,千万别逞血气之勇,也千万别认为“士可杀不可辱”,宁可吃吃眼前亏。
以和为贵
孟子说:君子之所以异于常人,便是在于其能时时自我反省。即使受到他人不合理的对待,也必定先反省自己本身,自己是否做到仁的境界?是否欠缺礼?否则别人为何如此对待我呢?等到自我反省的结果合乎仁也合乎礼了,而对方强横的态度仍然未改,那么,君子又必须反问自己:我一定还有不够真诚的地方。再反省的结果是自己没有不够真诚的地方,而对方强横的态度依然故我,君子这时才感慨地说:他不过是个荒诞的人罢了。这种人和禽兽又有何差别呢?对于禽兽根本不需要斤斤计较。
每个人都生活在人群中,有人的地方自然会有矛盾。有了分歧,不知怎么办,很多人就喜欢争吵,非论个是非曲直不可。其实这种做法很不明智,吵架伤和气又伤感情,不值。不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俗话说,家和万事兴,推而广之,人和也万事兴。人际交往中切不可太认死理,装装糊涂于己于人都有利,善于变通的人会选择“以和为贵”的方式来待人处事。
事实上,按照常情,任何人都不会把过去的记忆抛掉,就某些方面来讲,人们有时会有执念很深的事件,甚至会终生不忘。当然,这仍然属于正常之举。谁都知道,怨恨会随时随地有所回报。所以,为了避免招致别人的怨愤或者少得罪人,一个人行事需小心。《老子》中据此提出了“报怨以德”的思想,孔子也曾提出类似的话来教育弟子:“以德报怨,以德报德。”其含义均是叫人处事时心胸要豁达,以君子般的坦然姿态应付一切。
《庄子》中对如何不与别人发生冲突也作了阐述。有一次,有一个人去拜访老子。到了老子家中,看到室内凌乱不堪,心中感到很吃惊,于是,他大声咒骂了一通扬长而去。翌日,又回来向老子道歉。老子淡然地说:“你好像很在意智者的概念,其实对我来讲,这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如果昨天你骂我的话我也会承认的。因为别人既然这么认为,一定有他的根据,假如我顶撞回去,他一定会骂得更厉害。这就是我从来不去反驳别人的缘故。”
从这则故事中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在现实生活中,当双方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对于别人的批评,除了虚心接受之外,还要养成毫不在意的习惯。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太多了,因此,一定要心胸豁达,有涵养,不要为了不值得的小事去得罪别人。而且生活中常有一些人喜欢论人短长,在背后说三道四,如果听到有人这样谈论自己,完全不必理睬这种人。只要自己能自由自在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又何必在意别人说些什么呢?
从前,有一对圣人兄弟名叫伯夷、叔齐,二人互相推让王位退隐到山林里,最后饿死了。还有一位商朝的宰相伊尹,也很著名。孟子把孔子、伯夷和伊尹三人的人生观加以比较后,他说:“不同道。非莫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使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及所愿,则学孔子也。”
孔子、伯夷、伊尹三人,各有不同的人生观,但却都能坚守仁、义,所以孟子认为他们都是圣人。换言之,只要能够忠实地坚守原则,那么采取什么手段、方法都无关紧要。
这种处世态度对生活中的人们很有借鉴意义。人们往往因为别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应对态度与己不同,因而排斥对方,认为唯有自己才正确。其实,只要能够遵守做人的原则,那么采取什么生活方式都无所谓。我们不可能要求别人在生活方面处处和自己一样,或是事事如己愿,这是极不现实的,如果能认清这个道理,人的心胸就会豁然开朗。圆融变通为人,就会允许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存在,这样的人才是受欢迎的人。
做事要分轻重缓急
不会变通的人在处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分不清哪个更重要,哪个更紧急。他们以为每个任务都是一样的,只要时间被忙忙碌碌地打发掉,他们就从心眼里高兴。
会变通的人是根据事情的紧迫感,而不是事情的优先程度来安排先后顺序的。
而把一天的时间安排好,这对于一个想克服做事不会变通的人是很关键的。
在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和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之间,你首先去办哪一个?面对这个问题你或许会很为难。
实际上,懂得生活的人都是明白轻重缓急的道理的,他们在处理一年或一个月、一天的事情之前,总是按分清主次的办法来安排自己的时间。
1.把重要事情摆在第一位
商业及电脑巨子罗斯·佩罗说:“凡是优秀的、值得称道的东西,每时每刻都处在刀刃上,要不断努力才能保持刀刃的锋利。”罗斯认识到,人们确定了事情的重要性之后,不等于事情会自动办得好。你或许要花大力气才能把这些重要的事情做好。而始终要把它们摆在第一位,你肯定要费很大的劲。下面是有助于你做到这一点的三步计划:
(1)估价。首先,你要用目标、需要、回报和满足感四原则对将要做的事情作一个估价。
(2)去除。第二步是去除你不必要做的事,把要做但不一定要你做的事委托别人去做。
(3)估计。记下你为达到目标必须做的事,包括完成任务需要多长时间,谁可以帮助你完成任务等资料。
2.精心确定主次
在确定每一年或每一天该做什么之前,你必须对自己应该如何利用时间有更全面的看法。要做到这一点,你要问自己四个问题:
(1)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肩负着一个沉重的责任。可能再过20年,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公司的领导、大企业家、大科学家。所以,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要明白自己将来要干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持之以恒地朝这个目标不断努力,把一切和自己无关的事情统统抛弃。
(2)我需要做什么
要分清缓急,还应弄清自己需要做什么。总会有些任务是你非做不可的。重要的是你必须分清某个任务是否一定要做,或是否一定要由你去做。这两种情况是不同的。非做不可,但并非一定要你亲自做的事情,你可以委派别人去做,自己只负责监督其完成。
(3)什么能给我最高回报
人们应该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能给自己最高回报的事情上,即他们会比别人干得出色的事情上。在这方面,让我们用帕雷托定律(80/20)来引导自己:人们应该用80%的时间做能带来最高回报的事情,而用20%的时间做其他事情,这样使用时间是最具有战略眼光的。
有些人认为能带来最高回报的事情就一定能给自己最大的满足感。但并非任何一种情况都是这样。无论你地位如何,你总需要把部分时间用于做能带给你满足感和快乐的事情上。这样你会始终保持生活热情,因为你的生活是有趣的。
在确定了应该做哪几件事之后,你必须按它们的轻重缓急开始行动。大部分人是根据事情的紧迫感,而不是事情的优先程度来安排先后顺序的。这些人的做法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懂得生活的人不能这样,而是按优先程度开展工作。以下是两个建议:
1.每天开始都有一张优先表
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在教授别人期间,有一位公司的老板去拜访他,看到卡耐基干净整洁的办公桌感到很惊讶。他问卡耐基说“:卡耐基先生,你没处理的信件放在哪儿呢?”
卡耐基说:“我所有的信件都处理完了。”
“那你今天没干的事情又推给谁了呢?”老板紧追着问。
“我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完了。”卡耐基微笑着回答。
看到这位老板困惑的神态,卡耐基解释说:“原因很简单,我知道我所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但我的精力有限,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于是我就按照所要处理的事情的重要性,列一个优先表,然后就一件一件地处理。结果,完了。”说到这,卡耐基双手一摊,耸了耸肩。
“哦,我明白了,谢谢你,卡耐基先生。”几周以后,这位公司的老板请卡耐基参观其宽敞的办公室,对卡耐基说:“谢谢你教给了我处理事务的方法。过去,在我这宽大的办公室里,我要处理的文件、信件等等,都是堆积得和小山一样,一张桌子不够,就用三张桌子。自从用了你说的法子以后,再也没有处理不完的事情了。”
这位公司老板找到了做事的好办法,几年以后成了美国社会成功人士的佼佼者,如果你对大量事务感到手足无措,那么不妨列一个优先表。
2.把事情按先后顺序写下来,定个进度表
把一天的时间安排好,这对于你成就大事是很关键的。这样你可以每时每刻集中精力处理要做的事。但把一周、一个月、一年的时间安排好,也是同样重要的。这样做给你一个整体方向,使你看到自己的宏图,从而有助于达成你的目标。做人要变通,一定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才能把事情处理好,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条理。
善于趋福避祸
善于断然退避,是一个人心怀博大、大智若愚的谋略的具体体现。一个人,尤其是一个领导者、管理者,在客观条件不允许继续前进,或再前进时就危及自身的情况下,应当自觉地、主动地断然退避。
这是保存自己的一个很重要的谋略思想。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具备较高的修养,善于克制、约束自己;而缺乏一定修养的人,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历史和现实都一再表明,善于退与善于进,具有同等的谋略价值,只善于进而不善于退的人,决非高明之人,而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加以机动灵活运用的人,才称得上高明。 隐避不是消极地避凶就吉,而是暂时收敛锋芒,隐匿踪迹,养精蓄锐,待机而动。就是说退是迫不得已的,即使退也要做到主动、自觉不露声色地壮大实力,以便时机成熟时,奋起继进。可见,这种退不是逃跑,而是进的一个环节,是下一步进的准备和前奏。只有这样的退,才称得上谋略。懂得变通为人的人善于趋福避祸。
明朝年间,在江苏常州,有一位姓尤的老翁开了个当铺,有好多年了,生意一直不错,某年年关将近,有一天尤翁忽然听见铺堂上人声嘈杂,走出来一看,原来是站柜台的伙计同一个邻居吵了起来。伙计连忙上前对尤翁说:“这人前些时典当了些东西,今天空手来取典当之物,不给就破口大骂,一点道理都不讲。”那人见了尤翁,仍然骂骂咧咧,不认情面。尤翁却笑脸相迎,好言好语地对他说:“我晓得你的意思,不过是为了过年关。街坊邻居,区区小事,还用得着争吵吗?”于是叫伙计找出他典当的东西,共有四五件。尤翁指着棉袄说:“这是过冬不可少的衣服。”又指着长袍说:“这件给你拜年用。其他东西现在不急用,不如暂放这里,棉袄、长袍先拿回去穿吧!”
邻居拿了两件衣服,一声不响地走了。当天夜里,他竟突然死在另一人家里。为此,死者的亲属同这个人打了一年多官司,害得别人花了不少冤枉钱。
这个邻人欠了人家很多债,无法偿还,走投无路,事先已经服毒,知道尤家殷实,想用死来敲诈一笔钱财,结果只得了两件衣服。他只好到另一家去扯皮,那家人不肯相让,结果就死在那里了。
后来有人问尤翁说:“你怎么能有先见之明,向这种人低头呢?”尤翁回答说:“凡是蛮横无理来挑衅的人,他一定是有所恃而来的。如果在小事上争强斗胜,那么灾祸就可能接踵而至。”人们听了这一席话,无不佩服尤翁的聪明。
这就是善于趋福避祸之利。有时为了趋福避祸做适当的忍让是必要的。
当然,讲究趋福避祸之道并不是说一看前方有危险,便急忙后退,一退再退,以致放弃原来的目标、路线,改变方向、道路,而这个方向、道路与原来坚持的方向、道路已有本质的区别,那就不具有什么谋略价值,而是逃跑主义了。所以,在趋福避祸的问题上也要分清勇敢与怯懦、高明和愚笨。
小帮助大改变
做人要变通就不要忽视给他人带去小小的帮助,小小的帮助可能给你或他带来巨大的改变,让你我的生活充满惊喜,所以变通为人,记得带去你对他人的小帮助。
有一天,一个美国儿童俱乐部的代表要一个人以很少的赠予帮助美国儿童俱乐部,他拒绝了。这个俱乐部的唯一目的就是对孩子们进行品德教育。
“滚出去!”他说,“我病了,讨厌人们向我要钱!”
这位代表扭头就走,刚刚走到门口,他又停住脚步,转过身来,亲切地望着书桌后的那个人说道:“你不想同这些贫困的人分担疾苦,但是我愿意同你分享我所有的一部分东西——一句祷文:愿上帝祝福你。”说罢他就迅速地转身出去了。
过了几天,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说过“滚出去”的那个人敲着儿童俱乐部办公室的门,问道:“我可以进来吗?”他随身带着一张50万美元的支票。
就像那位儿童俱乐部的代表一样,你可能没有钱,但是你能同别人分享你所拥有的一部分东西,你也能像他一样成就伟大事业的一部分,哪怕分享的只是微不足道充满情感的话语。
圣诞节前夕,16岁的比利一直忙着扮演帮圣诞老人跟小朋友合照的一个小精灵,以便凑足自己的学费。随着圣诞节的来临,圣诞节的工作越发繁重,但经理玛丽总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一个足以鼓舞士气的微笑,使他取得了最好的业绩。为了感谢经理玛丽,比利决定在圣诞夜送一份礼物给她。但下班的时候就6点了,当他冲出去时,却发觉周围几乎所有的店都关门了。但比利实在想买个小礼物送给玛丽,虽然他没有多少钱。
回去的路上,比利看到史脱姆百货公司还开着门,于是他以最快的速度冲了进去,来到礼品区。等冲进去后,比利才发现自己跟这里格格不入,因为这个店是有钱人光顾的地方,其他顾客都穿得很漂亮,又有钱,在这个店里,比利怎么指望会有价钱低于15元的东西呢?
这时,一位女店员向比利走过来,亲切地询问能否帮他。此时,周围的人都转过头来看他。比利尽可能低声说:“谢谢,不用了,你去帮别人吧!”女店员看着他,笑了笑,坚持道:“我就是想帮你。”于是,比利只好告诉她他想买东西给谁,以及为什么买给她,最后羞怯地承认自己只有15元。而女店员呢,似乎很开心,思考了一会儿,就开始动手帮他选。然而百货公司的礼物也所剩无几了,她仔细地挑着,很快就摆成了一个礼物篮,一共花了14元9分。当一切完成后,商店就要关门,灯已经熄了。
当时,比利站在那里迟疑了一会儿,想回家怎么能包装得更漂亮点。女店员似乎猜到了比利在想什么,问他:“需要包装好吗?”“是。”比利回答。此时,店门已经关了,一个声音在询问是否还有顾客在店里。女店员没有丝毫的犹豫,就走近后场,过一会儿她回来了,带着一个用金色缎带包裹得非常精美的篮子。比利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当他向女店员道谢时,她笑着说:“你们小精灵在购物中心为人们散播快乐,我只是想给你一点小小的快乐而已。”
“圣诞快乐!”当他把礼物送到玛丽的面前时,她竟欢喜地哭了,比利感到很开心!
一个假期,比利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那个女店员微笑的面容,一想到她的善良以及带给自己和玛丽的快乐,比利总想为她做点什么。能做什么呢?比利唯一能做的就是给百货公司写了一封感谢信。
比利觉得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但一个月后,突然接到芬尼,也就是那个女店员的电话,请他吃顿午餐。当碰面时,芬尼给了比利一个拥抱,一份礼物,还讲了一个故事。
原来,因为这封信,芬尼成了史脱姆百货的服务之星。当宣布芬尼得奖时,芬尼很兴奋,也很迷惑,直到她上台领奖,经理朗读了比利的信时,她才恍然大悟,每个人都报以一阵热烈的掌声。
芬尼的照片被放在大厅,而且还得到一个14K金的别针和100元奖金。然而更棒的是,当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亲时,父亲定定地看着她说:“芬尼,我实在为你骄傲。”
芬尼激动地握着比利的手,说:“你知道吗?我长这么大,父亲从来没对我说过这句话!”
那个时刻,比利一辈子都记得。它让比利了解到一个微不足道的帮助将会给他人带来最大的改变。芬尼漂亮的篮子,玛丽的快乐,比利的信,史脱姆百货的奖励,芬尼父亲的骄傲,整件事至少改变了三个生命。
圆融变通的人知道小帮助带给别人和自己的影响可能会是巨大的,生活中记得经常给他人一些小帮助,你给别人的,别人一定会回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