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胜于能力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章 用负责精神填补责任空白

没有不该承担的责任,只有不愿承担的责任

珍妮是一家外贸公司的普通职员,负责递交文件、打扫环境卫生、清理垃圾等杂务。工作琐碎且辛苦,不过她总是尽心尽力、没有怨言。

珍妮连续5年上班全勤,无论刮风下雨从未迟到早退过,而且乐于助人,年年当选优秀员工。她自愿放弃每两周一次的周六休假,也从未填报加班费。珍妮经过的公司角落,你不会看到不该亮的灯、滴水的龙头,或是地上的纸屑。

珍妮还是公司环境的维护者。清理垃圾时她坚持实施垃圾分类;印坏的纸张或是一些背面空白的废纸,她都裁成小张分给同事做便条纸;其他废纸只要是可以回收的,就一一摊平后与废纸箱一并捆绑卖掉,得到的钱捐给工会。

显而易见,珍妮已经把企业视为自己的家了。她赢得了同事们由衷的敬佩,尤其当拥有高学位的员工抱怨工作不顺时,看到她每天很认真地做事,也就无话可说了。两年后,珍妮靠着把自己当做企业“主人”或“合伙人”的责任感,在那些学士、硕士们羡慕的目光中被破格提升为总务主任,进入了公司中层主管的行列。

珍妮的行为也是一个用主人翁精神填补“责任空白”的例子,在别人抱怨工作不顺利,在工作中出现“责任空白”的时候她并没懈怠自己的责任,而是尽职尽责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她的行为还影响了其他人,使公司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可见,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那么企业就不会出现那么多责任缺失的现象了,企业也必然会健康、稳定地发展下去。

只有具有主人翁意识,你才会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只有具有主人翁意识,你才会感觉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那么地理所当然。具有主人翁意识的员工,不管你现在如何,都会比那些只把自己当做雇员的人更容易成功。

曾任外交学院副院长的任小萍说,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每一步都是组织上安排的,自己并没有什么自主权。但在每一个岗位上,她都有自己的选择——那就是要比别人做得更好。

大学毕业那年,她被分到英国大使馆做接线员。在很多人眼里,接线员是一个很没出息的工作,然而任小萍在这个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把使馆所有人的名字、电话、工作范围甚至连他们家属的名字都背得滚瓜烂熟。当有些打电话的人不知道该找谁时,她就会多问,尽量帮他(她)准确地找到要找的人。慢慢地,使馆人员有事外出时并不是告诉他们的翻译,而是给她打电话,告诉她谁会来电话,请转告什么,等等。不久,有很多公事、私事也开始委托她通知,使她成了全面负责的留言点、大秘书。

有一天,大使竟然跑到电话间,笑眯眯地表扬她——这可是一件破天荒的事。没多久,她就因工作出色被破格调去给英国某大报记者处做翻译。

该报的首席记者是个名气很大的老太太,得过战地勋章,授过勋爵,本事大,脾气也大,甚至把前任翻译给赶跑了,刚开始时她也不接受任小萍,看不上她的资历,后来才勉强同意一试。结果一年后,老太太逢人就炫耀:“我的翻译比你的好上10倍。”不久,工作出色的任小萍又被破例调到美国驻华联络处,她干得同样出色,不久即获外交部嘉奖。

当你在为公司工作时,无论老板安排你在哪个位置上,都不要轻视自己的工作,都要担负起工作的责任来,而且尽可能多地承担责任。那些在工作中推三阻四,老是埋怨环境、寻找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的人,对这也不满意、那也不满意的人,往往是职场的被动者,他们即使工作一辈子也不会有出色的业绩。他们不知道用奋斗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而自身的能力只有通过尽职尽责的工作才能得到完美的体现。能力,永远由责任来承载,而责任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你承担多大的责任,你的能力也会随之有多大的提升,于是也就能取得越来越多的成功。

韩国某知名公司有这样一个非常独特的管理制度——“一日领导”制,即员工轮流当经理,全权管理公司大小事务。

这些轮流当的经理和真正的经理没什么本质区别——拥有一切处理公司事务的权力。他们担任一日经理时,如果发现员工有不正确的地方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就必须详细记录在工作日记上,分发给所有员工收看,并让大家发表意见。而公司其他的部门经理、主管等,在收到这一记录文件后,必须根据批评、意见随时审核、查看自己的工作是否也存在记录中所说的失误。所以他们必须竭尽全力才能在经理这个位置上表现得最好。

自从“一日领导”制在公司实行以后,公司员工的工作状态大为改观,公司的向心力增强,而且仅开展后的第一年就节约了近500万美元的生产成本。

让公司的所有员工都试着做一次老板,他们就会对“我是公司的主人,我应该做主人应该做的事情,承担主人翁责任”这一意识有深刻体会。员工有了这种主人翁精神,当企业发展或者自己的工作中出现了“责任空白”的时候,才能够主动地填补责任上的空缺。

主人翁精神对于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每一个人都有主人翁精神,都把公司内部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做的话,公司无形当中会产生强大的竞争力。大家会把所有可能的成本降低,包括信息的成本、合约的成本、监督的成本、实施的成本,都会大幅度地下降;对于公司的发展,大家也能够献计献策,对自己的工作也能够尽职尽责。这一切,都保证了企业的竞争力。

以主人翁的精神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的员工永远不用担心失业,因为企业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具有主人翁意识的员工。

铁人精神:实干负责,爱企创收

在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发现了一个大油田——大庆油田。当时面对物资和技术的匮乏,中国发动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一个普通的钻井工人——王进喜,在这场会战中成了当时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事迹其实很简单,面对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王进喜和他的同事下定决心:即使有天大的困难,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尤其是在一次危急的油井井喷事件中,王进喜奋不顾身地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重晶石粉,被人们誉为“铁人”——当时并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发生井喷时该由谁承担责任、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更没有任何具体的说明——在这种紧急状况下,需要用人的身体在冰冷的泥浆中充当搅拌机的作用。

王进喜这种奋不顾身、不计个人得失的行为正是以极大的“主人翁精神”填补“责任空白”的生动例子。

几十年前,一群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带着“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来到了茫茫的大草原——大庆。

他们深知国家需要石油,决心“把贫油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然而到了大庆,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却是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和住都成问题。但王进喜和所有的石油工人下定决心:即使有天大的困难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

他们吃的是野菜和土豆,睡的是地窝子;没有吊车,工人们用肩扛、杠子撬,使钻机尽快到位;缺少运水车,大家就用脸盆端水,争取钻机早一天开钻……

在重重困难面前,王进喜带领全队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苦干5天5夜,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在随后的10个月里,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和1202钻井队,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克服各种障碍,双双达到了年进尺10万米的奇迹。

“责任空白”会随时随地出现在企业中,我们无法采用面面俱到的规章制度来解决“责任空白”的出现。这时候我们就应当主动发挥主人翁精神,用自己的实干来填补责任上的空白,为企业创造利润、创造收入。

2004年2月,在1205钻井队进尺向200万米大关突破的关键时刻,井架立管油壬突然刺漏。井架立管油壬就像人的动脉血管一样,一旦受到损伤,钻井液就不能正常循环。这时井已打到1000米的下部油层,如果不及时修复,不仅迅速突破200万米进尺大关的计划泡汤,还将造成卡钻的严重事故。李新民带领几名技术骨干立即成立抢修小组,迅速查出刺漏原因,马上组织排除故障,可是在油壬旋紧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只见李新民系上安全带爬上井架,双腿盘住槽钢,一只手抓住保险绳,另一只手抡起十几斤重的大锤奋力砸紧油壬。戴手套用不上力,他就甩掉手套,在凛冽刺骨的寒风中一下一下地砸……20多分钟过去了,油壬终于被砸紧了,钻机开钻了,可李新民的双手已经冻得麻木了。工人们劝他休息一下,可他二话没说,又投入了紧张的钻井生产之中。

2005年4月份,1205队在大庆油田南一区胜利村钢材大市场院里打井。由于连续几天下雨,加之地面翻浆严重,给搬家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井场上的地面设备,包括活动房、爬犁等都深深地陷在泥水里,挂不上绳套。李新民第一个蹚进泥水里,把手伸到淤泥里,摸索着把一个个绳套挂好。泥水浸透了工鞋、湿透了衣裳,他全然不顾。职工们看到队长如此果断,也都纷纷下到泥水里拖拉设备,使整个搬迁工作赢得了主动,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担任队长后,李新民把全部心血倾注到了工作上,坚持常年驻队。有时打井的地方即使离家很近,他也坚持与当班的工人一起吃住在井场,共同劳动。特别是每逢节假日,他都尽量安排职工回家休息,而自己却坚守在井场上。

2003年5月,1205钻井队安装全公司第一部变频钻机,厂家来人把设备安装完就离开了。没有操作经验,李新民就带领大家按图纸边琢磨边操作。为了尽快熟练掌握操作规程,他一直住在井队,一个多月没有回家。多日见不到他身影的儿子和妻子来到井场看他,他只是利用午休时间领着他们到附近商场买了些吃的,就打发他们回去了,自己又急忙回到井队。

井队作过统计,一年当中,李新民有270多天守在井上,有2800多小时跟班作业。

正是凭借对铁人王进喜“实干”精神的传承,李新民带领1205队先后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十年成就奖”等称号。李新民荣获集团公司“十大杰出青年”、“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工作中的实干精神是优秀员工的必备素质。事实上,无论是趁机偷懒还是谨慎无奈地继续自己的工作,都不是正确的做事方法。尽管后者仍然努力,但那也只是防止有人打小报告、告自己的状而已。

被动地且敷衍地工作最多只能完成老板交代的任务,然后心安理得地拿自己的薪水,对一个优秀的员工而言,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要知道企业需要的不是嘴上说得漂亮的人,而是踏踏实实肯干的人,无论嘴上说多少遍,也比不上一次行动。认真实干的人,才是走到最前面的人。

航天精神:攻克难关,无私奉献

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七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喜讯传来,举国欢腾。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致电祝贺,全世界中华儿女无不为之感到骄傲与自豪。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载人航天工程尤其如此,中国航天人以“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的航天精神,取得了一个个辉煌成果。

马利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下属的首都航天机械公司总装车间的二组组长,主要任务是负责装配工作,他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30年。装配工作是一份又苦又累的活,但是马利说:“看着自己亲手装配的火箭顺利地升上太空,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有一次,由于一项特殊任务的需要,马利和他的工友们必须在两天之内将一枚实验用火箭清洗改装。由于6年未正常使用,火箭舱内积满了灰尘,最厚处,按照马利的说法,能插进一根手指。时间紧,任务重,在一般人眼里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马利他们却保质保量地按期完工。

马利多次被总部评为“先进工作者”、“技术标兵”、“岗位模范”,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作出了非凡的贡献,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大事业,不仅是马利的行为准则,也是全体航天人的行为准则。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是人们对参加载人航天工程的所有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评价。没有这样一种精神,就没有载人航天工程今天的辉煌。载人航天工程中每个系统都能讲出特别能攻关、特别能战斗的故事。

航天工作是如此,那么对于我们员工来说,又该怎样学习这种航天精神?中国航天人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用一丝不苟、科学求实的工作态度,将“中国航天”烙在了浩瀚无垠的太空中。在航天精神的带动下,一大批献身航天事业的年轻人以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为我国航天事业实现新的突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孔祥瑞是天津港(集团)公司煤码头分公司操作一队队长。他在工作中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技术非常熟练,所以大家送给了他一个称号——蓝领专家。

这个名号也是有来由的。几年前,公司曾购买了一些德国设备。出人意料的是,在试用的前半个月里,这批进口产品就出现了问题。很多技术工人都对此束手无策,孔祥瑞也十分着急。

情非得已之下,总部将该德国企业驻北京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请来,查看机器的故障。没想到,人家看了机器之后,却来了一句:“你们为什么不按照说明书操作?说明书上明明写清楚了电压不能太高,可你们这里电压这么高,又没有变压,它怎么能正常工作?”原来问题出在这里!

虽然说明书上已经标明了电压的详细要求,但是由于员工的知识水平低,根本就没看明白这些文字!

这件事给了孔祥瑞很大的刺激,听着德方工作人员的嘲讽,孔祥瑞心里非常不是滋味,他对自己说:“绝不能当设备的奴隶,不能再被动地让机器牵着鼻子走。”于是,只有初中文化的孔祥瑞找来设备说明书,找来德文字典,一页一页地钻研,一点点地查资料,一遍遍地操作。

终于有一天,他弄清楚了全部设备的操作过程。而此时,他已经不再满足只是了解机器,他还要彻底让机器为他服务!渐渐他开始着手进行一些技术创新,使得机器设备更加完美、工人们用起来更加安全顺手。

从此以后,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机器,只要出了毛病,工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孔祥瑞,只要找到他就一定能解决问题,因为,没有人比他更熟悉那些设备了。

孔祥瑞并不是天生就聪明,而是他负责任的精神,使得他一次次主动攻坚克难,去啃那些工作中的硬骨头。

叶剑英元帅诗云:“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只要有舍我其谁的主人翁精神,就一定能攻克苦难、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抗震精神:坚守职责,义不容辞

荆利杰,1989年出生在河南省武县一个叫东营的村庄。汶川地震发生时,他入伍才5个多月。虽说是个新兵,且刚满19岁,但是他却十分成熟、懂事,平日的表现也特别突出,是个有责任心、特别勇敢的消防战士。

地震发生当日,荆利杰所在的绵竹消防中队由绵竹消防大队指导员陈军带领,赶往武都教育中心实施救援。

武都教育中心受灾最为严重的是武都小学的教学楼,荆利杰和战友面对的是坍塌了大半部分的教学楼,许多幸运逃生的师生围在教学楼外面,哭泣不止。看到这个场面,大家的心里都很着急,但是战士们手中没有工具,也无法利用器械进行大面积救援,时间紧急,在大型器械调来之前,领队的陈军命令战士用手救出埋在废墟底下的人。

就在战士们用手刨出了十几个孩子和几十具尸体,准备深入内部继续施救时,因为余震,教学楼未坍塌的部分发生剧烈摇晃,有可能再次发生险情,陈军命令所有人员马上撤离。这时,他听到有个人高喊里面还有幸存者,并还要往里钻,被几名战士拦住了。这个人突然跪下,大哭起来,随后他说出的一句话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求求你们,让我再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几天后,这句话通过网络的传播也深深震撼了所有的中国人,喊出这句话的人就是荆利杰。但是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如果不马上撤离,后果将不堪设想。无奈之下,荆利杰不得不撤了下来,但余震一过,他又迫不及待地冲了上去……

有记者问荆利杰,到底救了多少人,荆利杰说已经记不起来了,当时只考虑,作为一名战士,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是自己的职责所在,他要坚守自己的职责,尽自己的力量救出一切可以被救出的人。

从荆利杰身上,我们看到了坚守职责这一震撼人心的力量。坚守职责是天赋的使命。一个人无论担任何种职务,做什么样的工作,他都要对他人负责,这是社会法则,是道德法则,也是心灵法则。当我们坚守职责时,我们也是在坚守人生最根本的义务。坚守职责,就是守住生命最大的价值。

工作中,只有那些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也更是那些承担责任的人,坚守岗位,为汶川地震后快速抢险救灾赢得了宝贵时间。

彭州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对于地震幸存的每一个人来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首先想到的就是第一时间向家人报平安。但是就在那一刻,彭州的通讯中断,电话打不进来,也打不出去。彭州市公安局的民警蒋敏虽然心急如焚,2岁的女儿随外婆住在北川不知是什么状况,但是她没有犹豫,没有等待,而是在第一时间和战友们紧急集结,出门抢救伤员、上街维持秩序……

有关地震的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震中在汶川县,与北川县仅一山之隔……当天19时10分,巡逻回来待命的蒋敏再次拨动那串再熟悉不过的电话号码,却始终是令人揪心的忙音。

天渐渐黑了下来,一如人们心头那越来越浓厚的灾难阴影。不知是谁的收音机声音在耳边沉重地回荡:“北川县地震现场相当惨烈,整个县城几乎被泥石流掩埋……”蒋敏按捺不住内心的牵挂,继续拨打北川县家里亲人的电话,周围很嘈杂,但气氛死寂。她默默祈祷,希望家人平安。这一夜,和战友们一样,蒋敏没有睡,一直在执勤。

13日凌晨6时许,蒋敏接到在北川的舅舅打来的电话,被告知自己女儿在内的全家10口人已经确认遇难……听到这个消息,蒋敏感觉眼前一黑,要不是扶着桌子,她会就倒下去。领导和同事们都劝蒋敏回家看看,但遭受了重创的蒋敏却强忍悲痛说道:“道路不通,通讯不通,我回去也没有用,还不如在这里做些事,帮帮和家人一样的灾民。”

天彭中学安置了4000多名来自龙门山、九峰山的灾民。一整天,蒋敏都在这里维持秩序,帮助送水、物资。傍晚,又和几位同事为刚到的灾民搭帐篷。

因为连日的劳累和悲伤,蒋敏晕厥过去。同事们赶快把蒋敏扶到板凳上,用手托着她的头。医生检查发现,她的血压非常低。在医生的坚持下,蒋敏被送进医院输液。5月17日,蒋敏坚持出院,她的同事试图将蒋敏送回家休息,但蒋敏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回家,她坚持要求再次回到天彭中学安置点,继续为灾民服务。

“坚守”,既是对职责的坚守,也是对希望的坚守。抗震救灾,坚守岗位就是对生命本身的坚守!

地震是天灾,非人力能阻止,而“坚守”是信念,虽然简单质朴,却是对人内在生命力最直接最严峻的考验。

坚守职责是人生最根本的义务和使命,是我们实现个人价值和人生理想的前提,把责任心融入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你的事业和人生必将因此而变得更加辉煌。

一个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勇敢地去承担、实践,这样的人无论是对于自己还是对于社会都是问心无愧的。人可以不伟大,人也可以很清贫,但不可以没有责任感。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肩上的责任,扛着它,就是扛着自己生命的信念。

罗文精神:自动自发,勇挑重担

安德鲁·罗文,美国陆军一位年轻的中尉。时正值美西战争(1898年4月至12月美国与西班牙之间发生的争夺殖民地的战争)爆发。美国总统麦金莱(美国第25任总统)急需一名合适的特使去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军事情报局推荐了安德鲁·罗文。

在孤身一人没有任何护卫的情况下,罗文中尉立刻出发了,一直到他秘密登陆古巴岛,古巴的爱国者们才给他派了几名当地的向导。那次冒险经历,用他自己谦虚的话来说,仅仅受到了几名敌人的包围,然后设法从中逃出来并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将军——一个掌握着决定性力量的人。

整个过程中自然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偶然因素与个人的努力相关联,但是,在这位年轻中尉迫切希望完成任务的心中,却有着绝对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了表彰他所作的贡献,美国军方为他颁发了奖章,并且高度称赞他说:“我们要把这个成绩看做是军事战争史上最具冒险性和最勇敢的事迹。”

这一点当然毫无疑问,但人们更应该意识到,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因为他杰出的军事才能,而是在于他勇挑重担、不屈不挠的精神。因此,罗文中尉将永远为人们所铭记。

自动自发就是在没有人要求、强迫你的情况下,自觉而且出色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罗文接受任务后,没有问这问那,而是凭着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适应环境和形势,随机应变,审时度势,顺利完成了工作任务。

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在《致加西亚的信》一文中如此写道:

“我钦佩的是那些不论老板是否在办公室都会努力工作的人,这种人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必为了加薪而罢工。”在这里我们特别要强调这一点——一个优秀的员工应该是一个自动自发地工作的人,而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则更应该努力培养员工的主动性。

拒绝借口,自动自发地去做好一切吧!千万不要等到老板来向你交代任务的时候再去准备。做一个敬业、忠于职守的员工,并且看准了的事就要大胆去干,而不是一味地墨守成规。

目前,我们的工作也是如此,当上级把事情交给我们的时候,他只提出了目标和要求,如何处理好这件事情,如何把事情办好、办细,就需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在独当一面的时候,每项工作都需要我们自己独立思考。只有在工作中具备这种强烈的主动性的员工,才是现代企业需要的具备责任心和自动自发精神的好员工!

自动自发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责任。无所事事、懒散松懈的习惯使天赋很好的人步入平庸,这样的例子并不在少数。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之中,许多成功的人并不一定天赋很高,而是勤奋使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与卓越。

老板不在的时候,自动自发地工作吧!这样一种工作习惯可以使你不断地超越自我,成为像老板一样优秀的人。那些获得成功的人,正是由于他们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敢于承担责任而让人倍感信赖。

自动自发地去工作,而且愿意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承担责任,这就是那些成就大事业者和平庸之辈的最大区别。要想获得成功,你就必须敢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没有人会给你成功的动力,同样也没有人可以阻挠你实现成功的愿望。

两个青年同时到一家企业面试。两个人的表现都很出色,难分伯仲,但是公司只能录取一个人。老板说:“这样吧,我给你俩一个任务,你们试着把我们这次生产的皮鞋推销到非洲某个岛上,然后把你们的答案给我。”

一个青年自告奋勇地先去了。

一个月之后,他回来了。他说:“并不是我推销不出去我们的皮鞋,问题的关键是那个岛屿上的人根本就不穿鞋,我也没办法。他们那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市场,到那里去推销皮鞋,简直是白费劲。如果您事先告诉我那个地方的人根本不穿鞋,我就不会去了。我认为聪明的人应该到一个适合他工作的地方去,而不会走弯路。这就是我的答案。”

另一个人也去了那个非洲岛屿。过了一个月,他也回来了。他高兴地对老板说:“那个地方的市场太大了,简直超乎我的想象。那里的人根本就不知道穿鞋的好处,我请他们尝试一下,如果好就付钱,如果不好,没关系,可以退回。没想到,他们穿上之后就不想再脱下来了。这次生产的皮鞋被订购一空,我还带回来很大一笔订单。”第二个人用自己的行动给了老板一个完美的答案。

结果已经很清楚了。老板说:“一个真正的人才,绝不是自封的,而是的确能够创造出自己的价值。第二个人用行动告诉我,他是一个值得被委以重任的人,因为他对工作负责。”

第二个人的确值得委以重任,因为他是一个能够为工作负责到底的人。他没有强调整个推销过程的辛苦,而是把最终完成任务的结果告诉了老板。由于他负责的态度,他最终赢得了赏识。

对我们而言,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一旦领悟了这一道理,人们就掌握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能处处以主动尽职的态度工作,即使从事最平庸的职业,也能增添个人的荣耀。

雷锋精神:无私奉献,永不变色

雷锋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好榜样,他甘于奉献的精神始终鼓舞着我们每一个人。

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湖南望城县一个贫困家庭,7岁就成了孤儿,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他进入学校读书。1960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工程兵运输连。入伍后,他刻苦学习,努力工作,苦练军事技术。他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还经常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做好事,助人为乐。他在日记里写道: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并全心全意地实践“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

雷锋的“螺丝钉精神”的形成源于一件小事的启发。

一天,在望城的山间小道上,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同时映入了张书记和雷锋的眼帘。小雷锋蹦蹦跳跳,一脚踢飞了螺丝钉。张书记却上前几步,弯腰捡起来,把螺丝钉上的灰擦干净,郑重地交给雷锋:“留着,会有用处的。”

就这样一弯腰、一句话,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言行竟然影响了一个年轻人的一生。在后来雷锋写的日记中,螺丝钉被雷锋反复提到,终于形成了独特的“螺丝钉精神”。

1960年1月12日,雷锋写道:“虽然是个细小的螺丝钉,是个细微的小齿轮,然而如果缺了它,那整个的机器就无法运转了,莫说是缺了它,即使是一枚小螺丝钉没拧紧,一个小齿轮略有破损,也要使机器的运转发生故障的。尽管如此,但是再好的螺丝钉,再精密的齿轮,它若离开了机器这个整体,也不免要当做废料,扔到废铁料仓库里去的。”1962年4月7日,雷锋再次写道:“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螺丝钉的联结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人的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

这就是雷锋,一个甘于为组织无私奉献的人。现在的企业,仍旧呼唤雷锋式的好员工,他们总能够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无私地奉献给企业,做企业最需要的工作。

一天,外面下着大雨,时而传出隆隆的雷声。在一栋住宅楼里,三层的一个房间,一个未满一岁的婴孩儿在大声地哭着,含混不清地叫着“妈妈,妈妈”。抱着孩子的是他的奶奶——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老人一边哄着孩子,让孩子不要再哭,一边焦急地向窗外张望着。

这对祖孙盼望的人就是周亚敏。她经常为了保证粮食的质量而加班加点。今天,因为这场大雨,她不得不再一次留在仓库组织粮食的防潮工作。已经晚上9点了,打电话催了儿媳两次了,可还不见她的人影儿。

老人越发着急了,孙子发烧了,儿子出差不在家。老人想把孩子送医院,但有老寒腿病的她有点力不从心。

这时,楼道里传来“噔、噔、噔”跑上楼的声音,门开了,她终于回来了。周亚敏来不及擦掉头上的雨水,便跑到卧室看孩子到底怎么样了。婆婆把孩子递给周亚敏,一边心疼地帮她擦头上的水,一边埋怨着:“亚敏啊,别怪我说你,你工作忙我可以理解,你加班我也支持,但今天孩子生病了啊,你就不能早点回来吗?再说,今天也不应该是你值班啊!”

听了婆婆的埋怨,周亚敏明白老人心里的焦急,一边为送孩子去医院做准备,一边安慰婆婆:“妈,我知道您心里着急,我也着急啊!可是,今年的雨水特别多,今天的雨又特别大,库里那么多粮食如果受潮可怎么办啊?国家得有多大的损失啊!新来的小张业务还不熟悉,我不帮他谁帮他啊?妈,您说是不?”

老人并非真心抱怨什么,只是一时着急才会数落几句。现在,给孙子看病是最要紧的,她点点头,便催着儿媳赶快带孩子去医院。

在周亚敏出门的那一刻,她看到婆婆的眼角有两滴泪水慢慢地滴了下来。

周亚敏后来说,类似的事情已经发生过不下四五次了。每一次家里人都给出了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她也觉得对家人有些歉疚,但为了工作,为了粮食不受潮,为了国家不受损失,她只能这么做。

责任无处不在,将责任根植于内心,让它成为我们脑海中一种强烈的意识,在日常行为和工作中,这种奉献意识会让我们表现得更加优秀。

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非但不会过时,还是指导我们行动的指南。

亮剑精神:赴汤蹈火,使命必达

《亮剑》创造了中国电视剧历史上的奇迹:自2005年底面世以来,《亮剑》在中央电视台和各地方电视台连续重播,至今没有停止。据央视索福瑞的收视率调查显示,《亮剑》播出后,收视率最高时达到14点,创下了2005年央视一套电视剧收视率的新纪录。江西电视台创造了重播35次的纪录。就连一向青睐偶像剧的凤凰卫视竟然也播放起了《亮剑》。

李云龙说:“如果人人都不敢承担责任,那我们这支部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哪怕剩下一兵一卒,也要誓死保卫阵地。”李云龙风尘仆仆地赶到厦门A兵团指挥部后,火烧火燎地顾不上寒暄,就急着要知道自己部队的位置。刘主任告诉他,福州战役和漳厦战役都刚刚结束,金门战役马上就要打响了,李云龙的师已在莲河口集结准备参加越海登陆。李云龙一听就急了,扭头就走。刘主任说:“你急也没用,赶不上了。现在也没车可派,公路上不太安全,工兵正在连夜排雷,你只能明天走了。”李云龙无奈,只得住下。但是当晚他显得很暴躁,像关在笼里的野兽一样来回走动,后来在床上也辗转反侧。

正是李云龙这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得他在时势造英雄的年代里纵横驰骋。责任感是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都应具备的品质,是否具有责任感,决定了其决胜能力的强弱。

亮剑不但是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更是一种人性的升华。凡事争取就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不争取结局就只能为零。只有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和更广阔的视角里去筹划一件事,去洞察周围的世界,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蒙牛选择的第一个重点市场,不是家门口的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也不是附近的首都北京,而是需要辗转3300公里才能将货送达售点的深圳——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在深圳叱咤风云的经销商乌日娜,起步时却不知道“分销”为何物,但她愣是成长为蒙牛经销商中的“三大闯将”之一。我们来听听她本人在接受《蒙牛内幕》作者张治国采访时叙述的酸甜苦辣:

1999年4月29日乌日娜给杨文俊及牛根生打电话,决定开始做牛奶。

那时市场不太好,伊利在深圳没几天就失败了。乌日娜对牛根生说:“相信我吧,我一定能干好。”

5月8日,牛、杨、邓,拎着十几箱牛奶来到深圳,到(孙先红)先行人广告公司落脚。大家一起在市场上买了各种品牌的牛奶,进行盲测,结果每个人都感觉蒙牛是最好的。大家充满了信心。

一个月后,乌日娜穿着皮鞋将所有商场走了一遍,一说内蒙古的产品,都不要。人家说,我们老板就喝澳牛,喝保利,内蒙古的牛奶不喝。

万事开头难,没有促销费,乌日娜自己做T恤衫,登报纸广告,印DM单,穿蒙古袍促销……

沃尔玛当时就要1件小奶,1件大奶。第三次,要了3件。没有送货车,乌日娜就坐公共汽车送,骑自行车送。

一天走十件八件货。第一批10吨牛奶,乌日娜没卖出去。但不想让大家对她失去信心,又进了第二批货,20吨。

困难接踵而至,乌日娜咬牙坚持。由于是先赊货,后付钱,十几个分销商中,有两家欠了八九万元,始终没给钱。有个被辞掉的分销商还开车撞乌日娜的房门。

刚开始做促销时缺乏经验,用低工资雇佣的促销员,卷走了货款,住宅小区内做促销丢得更多。7、8月间,深圳下大雨,箱底都开始长毛,又损失了一批货……

但乌日娜没有被困难打倒,她从失败中做总结,找教训。第一年下来,300万的合同,她完成了600万。第二年,合同一下就订了3600万。这可是个“天文数字”!听了这样的消息,本来应该在呼市治疗脚疾的乌日娜,当日就赶回了深圳。当时,原先的一批骨干听了这样的合同,几乎都走了,只留下了一个人。

但这一年下来,乌日娜把“天书”做成了“地书”,3600万的数字也不是什么神话!

乌日娜用这种“敢死队”式的亮剑精神打开了蒙牛深圳市场,将深圳战役演绎成了传奇。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面对看似难以跨越的障碍和挫折,这时如何调整心态、“跨越”挫折,而不被其压垮,是未来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经常听到有些员工这样说:“对于工作我已经尽了力,我尝试了多次,可就是不见成效。”尽管他尝试得很多,却总是在觉得事情已经没有希望时放弃了再尝试的念头,结果失败了。缺乏自信的人遇到困难时,便会停下工作,而不会去寻找是否有别的可行的办法。“敌人越强大,越要敢于亮剑”,在战争中,这是一条铁血法则。因为战争的结果只有两个:要么消灭敌人,要么被敌人消灭。那些畏缩不前、只想逃离战场的士兵,肯定会被敌人消灭;那些瞻前顾后、从不主动出击的士兵,最终也将被敌人消灭。

现实职场中情形虽然没有战场那样残酷,但也需要我们发扬面对困难、毅然亮剑的精神,以乐观和自信的心态面对工作中的一切挑战。事实上,面对困难我们要做到乐观自信并不难,只要平时敢于肯定自己的优点,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以积极的心态尽快找出解决的办法就可以了。只有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你的上司才能对你也充满信心,你才能在工作中减少失败的几率,高效地完成任务。

兵王精神:永不抛弃,永不放弃

一张憨笑脸,两排大白牙,这就是许三多。2007年11月7日,他那张标志性的脸登上了“百度”首期“封面”。许三多从《士兵突击》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一时间占据了媒体的半壁江山。

连长高老七走了,空空的营房只留下许三多一个人——一个傻孩子,一个永不放弃的傻孩子。一个人打扫着整个连队的卫生,一个人唱着整个连队的歌,一个人开着班务会,一个人在训练场上孤独地奔跑,一个人朗诵着“钢七连”的入连仪式,一个人与自己对话。在别人眼里,甚至在许三多自己眼里,他很傻,也很笨。半年的时间,他不懂自己在坚持什么,不懂坚持为了什么。但是他知道,他是“钢七连”第四千九百五十六个兵,他还活着,所以就要坚持。

在老A选拔赛场上,终点就在几步之外,名额只剩下一个,冲过去就赢得了机会,但许三多没有抛弃队友伍六一,他想扛起战友一起向前。即便是到了另外一个组织,许三多也没有忘记“钢七连”的文化,反而将“不抛弃、不放弃”这六个字深深地刻入了自己的骨髓中。在老A部队的初步筛选中,许三多告诉自己“不能输”,要坚持;在毒气巷战的考验中,他在队友全部牺牲的绝境下没有放弃,而是冒着生命危险脱掉防护服开走了装满TNT炸药的车;在袁朗因成才之前的表现而拒绝选用成长时,许三多没有抛弃成才,并几次三番地找袁朗理论,力争给成才一次机会;在对抗演习中,受伤的许三多没有放弃战斗,而是拖着疲惫的身躯捣毁了对方的中枢控制系统。

他面对困难从来不说“放弃”,而是默默地承受,慢慢地解决,毫不抱怨,绝不气馁,当一个又一个问题被他以执著的劲头解决之后,他俨然成长为一个巨人。

正如电视剧《士兵突击》中所揭示的那样,最后攀上顶峰的全都是“不抛弃、不放弃”的人。投机取巧者半途落马,暴发户终究成不了真正的贵族。从这个意义上讲,许三多无论对职业还是对人生,都是抱着投资而不是投机的态度。不断投资才有最终的成功,投机只能换来短暂的收获。

对企业管理者来说,许三多无疑就是一个既忠诚又富有责任感的人,在危难时刻,这种责任和忠诚会显现出它更大的价值。当企业遭遇“冰山”时,能与企业同舟共济、信守“不抛弃、不放弃”精神的人,才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一个成功总统“不必做的事情,一定不要做”。但要确保政务的顺利实现,妥善完成,总统必须打造一个“训练有素的队伍”,而其中的每个人必须承担一个领域的责任。为了确保任务的有效完成,需要依靠一个有责任感的团队,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并能够忠诚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创造一个富有责任感和忠诚度的团队,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这样的团队才能够真正地实现领导者的计划和决策,把企业带到一个更高的发展层次上去。

今天的张瑞敏说起海尔可以谈笑风生,可有多少人知道1984年他刚刚到海尔时承受的压力?那时的海尔,设备简陋、员工素质低劣、工作环境一塌糊涂、工作制度形同虚设,怎么也让人想象不到20年后的它会有什么出息。

在张瑞敏之前,已经陆陆续续更换了四届厂长,每一个来时都踌躇满志,离任时又万般无奈。张瑞敏也算是临危受命。为了生存,为了企业的发展,他开始顶着压力进行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后来我们熟知的“海尔十三条”。从此,海尔开始步入了正轨。

在海尔艰难的时候,在众人都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张瑞敏有没有动过“放弃”的念头,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看到的是他冲破了一切压力,带领海尔走到了今天,走向了世界。

每个人都有失败,可是失败后是选择从头再来还是放弃却决定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未来。失败是正常的,没有谁不曾失败过,不尝试是最可怕的。“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刘欢用他粗犷、豪迈的歌声告诉我们,重新起跑确实不是一件坏事,我们完全可以准备好从头再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往往习惯于为自己找太多太多的借口,面对困难常常选择了“放弃”,而当你很庆幸自己聪明地作出了新选择时,失败往往也选择了你。“不抛弃、不放弃”是企业需要的一种精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员工的成长是企业发展的基石,而企业的发展壮大又为员工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在变革面前、在困难面前、在危机面前,企业和员工只有“不抛弃、不放弃”,相互支撑,共同面对,才能共同发展,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