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形文字
就在古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记录他们的历史的同时,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也在正在使用他们发明楔形文字记录苏美尔文明的辉煌。
公元前2500年的一天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照耀着苏美尔人的城邦尼普尔。城中的贵族子弟们吃过早饭后,骑着马或乘着车在仆人的陪同下来到城中心神庙旁的学校上课。早来的学生正在温习昨天学的知识。他们拿着厚厚的“书”——重约1千克的泥板——大声地朗读,拿着“笔”——削尖的芦苇秆或木棒——在半湿的泥板上练习写字。
苏美尔楔形字的泥板
这块插在泥封中的泥板文书记录的是一桩诉讼案:一个名叫阿般的人和他的妹妹白塔提分割财产。这桩诉讼案由公元前18世纪的国王尼克美帕判决。
泥板上早已划好了一个个整齐的格子,学生们拿着笔一笔一画认真书写。由于泥板很松软,所以芦苇秆和木棒在书写时,落“笔”处印痕比较深比较宽,提“笔”处比较狭比较窄,文字的每一划头尖尾宽,形状很像木楔,所以这种文字就叫楔形文字。英语cuneiform一词,是cuneus(楔子)和forma(形状)两个单词构成的复合词,“楔形文字”这个名称就来源于此。
不一会,老师走进了教室。老师是一位穿羊毛短衣、圆脑袋、短脖子,头发和胡子都刮得光光的中年男人。他走上讲台,清了清嗓子,对下面的学生们说:“同学们,现在我们开始上课。”老师拿出一块半湿的泥板,在上面写了一个“牛”字和一个“山”字。一个学生奇怪地问道:“老师,你写的第一个字是牛,第二个字是山。可这两个字合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啊?”老师说:“你想想啊!不是家里养的牛,山上的牛是什么牛啊?”那个学生恍然大悟,说:“是野牛!”老师笑着说:“不错!不错!你很聪明。对,这个字就是野牛的意思。”
老师又写了一个“鸟”字和一个“蛋”字,然后问学生:“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字?”学生们都陷入了冥思苦想之中。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说:“噢!老师!我猜出来了,是‘生’! ”老师赞许地点了点头说:“对了。其实我们苏美尔人的很多字都是两个字组合在一起的。比如‘天’字加‘水’就是‘雨’字,‘眼’字加‘水’字就是‘泪’字。”
老师微笑着看了学生们一眼,提起笔在泥板上写了一个“足”字和“犁”字。学生们齐声说:“老师,这两个字我们已经学过了,是‘足’字和‘犁’字啊。”老师说:“不错,是‘足’和‘犁’字。但‘足’字除了可以表示足的意思之外,还可以表示‘行走’和‘站立’的意思。而‘犁’字除了表示‘犁’之外还有‘耕田’和‘耕田的人’的意思。这是一字多义,大家要记住啊。另外‘箭’字还有‘生命’的意思,它们的发音也相同,大家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大家都是男的,在写自己的名字时应该在前面画一个倒三角形作为标记,表示你是男人。”
“下面我讲一讲我们苏美尔人的书写规则。”老师继续说道,“在很多年以前,我们的书写规则时从右向左,从上向下书写的。但是这样手臂和袖子很容易把刚刚写好的字抹掉,所以我们现在就改为从左往右书写,这样就不会在出现那种情况了。”
“老师,我们的文字好复杂啊,真让人头疼啊!”学生们愁眉苦脸地向老师诉苦。
“不要紧!大家多加练习就一定能掌握。”老师笑着说。他拍了拍手,几个奴隶抬着很多块大泥板走了进来。
“这块是词汇表,发音相同的词汇都写在这上面。大家如果搞不清楚可以来看看,也可以抄下来回家复习,这都是拼写的规范。”老师说,“这一块是植物名称表,这一块是动物名称表,这一块是矿物名称表,这一块是地理名称表……”
学生们开始埋头在泥板上抄写。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抄完了。”老师走过去一看,说:“你的字写得很好,将来肯定是一个合格的书吏。现在你把你写的拿到太阳地下晒干,然后再放在火上烤烤,就是一本很好的书了。”
除了苏美尔人以外,亚洲西部的阿卡德人、埃兰人、胡里安人、赫梯人、乌拉尔图人、巴比伦人、亚述人等许多民族也使用楔形文字。随着巴比伦和亚述的强大,楔形文字成为西亚地区的通用的国际文字,但巴比伦和亚述的灭亡,加上这种文字极为复杂,公元1世纪时就消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