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指南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书法源流

上古时没有文字,用结绳来记事。伏羲画八卦,也不过是对自然界的重要现象用符号来表示,其他方面则没有记录。到黄帝时,左史仓颉开始创造文字,这就是古文,也称为古篆。

《论书帖》

唐代怀素作,草书墨迹,纸本,纵38.5厘米,横40.5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怀素为唐代最著名的草书书法大家,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全帖浑圆高雅,法度谨严,《宣和书谱》、《清河书画舫》、《墨缘汇观》等中均有著录。

周宣王时,太史籀又将古篆简化,创造出大篆,也叫籀文。秦代李斯又进一步简化,创制小篆。同时程邈又对篆体作了简化,书写更加简单,创作了隶书。

草书七言诗扇面

明代祝允明作,水墨金笺,纵18厘米,横49.5厘米。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2003年7月拍卖,成交价19.8万元。

祝允明是明代大书法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号称“吴中四才子”。

列国纷争时,天下动荡不安,篆隶的字体工整,难于快速写成,开始创制草书。春秋时的裨谌、西汉时的史游都很擅长写草书,东汉的杜度尤其善于书写草书。汉章帝喜欢草书,命令大臣上表章都要用草书,所以草书又被称为“章草”。张芝的草书,卫瓘的藁草,“二王”的今草、小草,蔡襄的散草、飞草,他们都以草书而著名。

东汉时期,王次仲又创造“八分书”,说是割除程邈隶字的八分而取二分,割除李斯小篆的二分而取八分,所以叫“八分书”。以后又顺其自然而演变,形成今天的楷书,也称为“真书”。

“分书”是真书的前身,而隶书是分书的从出。简而言之,今天楷书就是由隶书演变而来。东汉的蔡邕又将隶书变为“飞白书”,书写时笔墨枯槁而笔画中多空白露底,汉魏时期宫阙、署衙的匾额许多都用这种字体。刘德升创造出行书,非草非真,亦草亦真,带有真书特点的被称之为“真行”,带有草书特征的被称为“行草”。

总之,各种书法都有自己的体式,篆、隶、真、草是正体书法。字体以正体为主而兼有其他体式的,或一体之内而稍带异形的,都归为杂体。孔安国的隶古,以古文体为主,带有隶书的特点,是隶书兼篆书体。卫瓘的藁草,采用张芝草书的方法而糅合行书而成,是行书兼草书体。唐碑上多用行楷书,世间称之为“小王体”,是楷书而兼有行书的字体。元代周伯琦创造草篆体,将古今不同的字体糅合在一起,看起来似篆体,实质上是隶体,书写时再加以发挥,成为篆书兼草书体。这些都是正体兼有他体的书体。

像晋元帝写凤尾诺书,即签字时画一个凤尾图形。王羲之写龙爪书,齐武帝写花草书,河东山胤写云霞书。这些都是以所书写的文字的形状而得名。南朝梁代孔敬通写反左书,即用左手反写。唐代韦陟写五云书,署名如五朵祥云。吕向写连绵书,能够一笔环写百字,像头发缠绕一般。后主李煜写撮襟书,写字不用笔,把丝帛卷起来作笔书写,也能做到随心所欲,所以称之为“撮襟书”。他还将字写成颤笔曲折的形状,遒劲如寒松霜竹,称这种字体为“金错刀书”。宋徽宗写瘦金体书。陈尧佐写堆墨书,他的字点画肥重,像是墨堆在一起。上述各种字体都是在正体之中以一体而稍稍改变形状,各立名目,以标新立异。

至于创兴时间短未能通行的,有太昊庖氏获景龙而作的龙书,炎帝神农氏因嘉禾有八穗而作的八穗书,黄帝受云霞启发而作的云书,少昊所作的鸾凤书,帝喾所作的仙人形书,帝尧所作的龟书等,都是未能盛行而没有得到流传的书法。

秦代以前的文字,是用漆书写的,头粗尾细,形状像蝌蚪,被称为“蝌蚪文”。古文篆字见于秦以前的铜器款铭上,其既不同于古篆,也不同于大、小篆,汉代人称为“奇字”,今天称之为“钟鼎文”,又称“金文”。唐朝时,发现了十个西周石鼓,石鼓上的文字都是大篆,人们称之为“石鼓文”。战国时有“诅楚文”。

以上都是先秦时期的古篆或大篆文字,不过它们出现的时间有先后,所以字体不完全相同。至于有专门用途而字体不同的,其种类就更不胜枚举。比较著名的有悬针篆、填篆、绞篆、鸟篆、金剪书、方填书、鹤头书、雕虫书、鸟虫书、偃波文、鹄头文、徵信文、回鸾文、符书文、云头文、鸟脚文、鱼文、龙文、虎书等,只是在古代器具上见过,后世并没有推广开来,所以没有详细探讨的必要。

总之,中国文字是由篆书变为隶书、由隶书变为行书、楷书。行书、楷书为演进的最后阶段,不可能再变化了。自魏晋时期钟、王发明行、楷以后,所有书籍都以行、楷为主,其他的钟鼎、篆、隶等字体,很少使用。

唐、宋、元、明几个朝代,完全以草书、行书和楷书为书写的基本字体,所以著名书家的真迹以这些字体最为多见。清代开创的馆阁体,以黑、大、圆、光、富丽堂皇为特点。不过,馆阁体只用于科举考试的试卷,其他文字书写仍以行、草、楷占多数,不过风格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