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国考4年联考考点分类解读系列: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分类精讲1000题(2016最新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节 态度理解题

考点梳理

【提问方式】这段文字中,作者认为;作者的观点;作者的看法

【解题方法】

1.明显观点:我认为、我觉得、笔者认为

2.隐含观点:关联词、辅证、感情倾向、标点符号

3.没有观点:客观引用他人观点不做评论

4.1 态度理解达标训练

1.翻译时,“直译”偏重于对原文的忠实,“意译”偏重于译文语气的顺畅。哪种译法更妥当,人们各执己见。依我看,直译和意译的分别根本不应存在。忠实的翻译必定能尽量表达原文的意思。思想感情与语言是一致的,相随而变的,一个意思只有一个精确的说法,换一个说法,意味就完全不同。所以想尽量表达原文的意思,必须尽量保存原文的语句组织。因此,直译不能不是意译,而意译也不能不是直译。

这段文字中,作者认为()。

A.应随原文意思灵活选择翻译方法

B.忠实于原文思想是翻译的最高艺术

C.人为划分直译、意译本无必要

D.翻译时应尽量减少译者个人风格的影响

2.对后现代文化有一种概括,就是:中心变成了边缘,系统变成了断裂,整体变成了碎片,深度变成了平面,价值变成了虚无。在后现代艺术中,复制取代了原创,操作取代了想象,破碎取代了整体,过程取代了作品。艺术形象完全变成了模型的模型、模仿的模仿。

这段文字反映出作者对后现代文化的态度是()。

A.欣然认同

B.不能接受

C.勉强接受

D.不置可否

3.今日日本,学生们最钟情的“考试服”的颜色是藏青色。学生们认为,藏青色是“吉祥色”,有助于考出高分。心理学家也认为,藏青色有助于稳定情绪,对发挥水平起积极作用。而校方说,要考好主要靠水平,与服装颜色无关。现考生们仍对藏青色“考试服”一往情深。每年考试前藏青色“考试服”都热销。

作者认为藏青色“考试服”的时兴有无科学道理?()

A.作者并未评论

B.有道理,因为藏青色是“吉祥色”

C.有道理,因为藏青色有助于稳定情绪

D.没道理,因为考试成绩与服装颜色无关

4.目前,IBM公司研发的电脑沃森战胜了美国电视智力节目《危险边缘》的两名人类常胜将军,一时间,很多网友担心,电脑越来越像人了,将会超越人类智慧。从深蓝到沃森,人工智能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电脑会代替人脑吗?近几年,每次有电脑战胜人脑的事发生,都会有“终结者”之类的担忧。甚至有人认为,电脑的计算速度正变得越来越快,不久的将来电脑将能够模拟人脑、产生意识,并最终替代人类。

作者对于“电脑替代人脑”这种观点的态度()。

A.作者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实现电脑模拟人脑

B.看不出作者是否认同“电脑替代人脑”这种观点

C.认同这种观点,因为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超越人类智慧

D.不认同这种观点,因为人类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主宰者

5.今年,11名高考“状元”因面试成绩不理想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这与内地高校追逐高分考生、为招收到“状元”而津津乐道、各地大捧高考“状元”等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举引来轩然大波,媒体纷纷将矛头指向“应试教育”。笔者认为,香港大学招生和“素质教育”并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要求录取学生,这种标准只是香港的标准,至于是否优异或是否适合内地情形,那就见仁见智了。

作者支持的观点是()。

A.香港大学的录取标准并不是挑选学生的最佳标准

B.香港大学有自主招生的权利,媒体不应过多批评

C.香港大学选择学生的标准并不与内地现有情形相符

D.香港大学不录取“状元”的原因是他们不符合该校的录取标准

6.听莫扎特的音乐能够提高智商,这被称为“莫扎特效应”。无论“莫扎特效应”有无这样的神奇效果,音乐在陶冶情操、抚慰心灵上的作用正在逐渐显现出来。人类离不开音乐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通过这段话可以知道作者的观点是()。

A.作者认同“莫扎特效应”

B.作者认为音乐能提高智商

C.看不出作者是否认同“莫扎特效应”

D.音乐在大脑的开发方面起关键作用

7.总会有些人是白手起家,总会有些人崛起于社会的底层,总会有些传奇人物从生命的低谷爬上了事业的高峰。所以有一句长盛不衰的励志口号叫:苦难成就人生。可是,我们不要忘了,泯灭于苦难之中的人何其多,升起的永远是佼佼者。苦难常常只是性格的催化剂,它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智者更智,愚者更愚。

作者对苦难的看法是()。

A.苦难能够改变命运

B.苦难能够保持生命的热忱

C.苦难决定人的性格

D.苦难并不能成就人生

8.考试技术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但高校招考制度很难说有先进和落后之分。1993年,学者研究指出:考试制度与各国的国家教育制度及社会情况密切相关,有些国家的考试制度具有高度持久性,而且不易改变;有些国家的考试制度则正在经历实质、甚至快速的改制。此外,各国考试制度的改革方向也不尽相同。

这段文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A.对考试制度应进行历史的客观的评价

B.高校招考制度各有千秋,很难区分优劣

C.应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改革高校招考制度

D.国外的考试制度历史悠久,值得借鉴

9.西方现代文论认为,一部作品产生后就是独立的文本,和作者无关。然而,这个原则却不适用于中国传统文学。中国古代的文学家,很多是朝廷的官员或预备官员,至少是读书人,是文明的传承者,他们的言行是社会风尚的风向标,文学承载着移风易俗的责任,因此社会价值体系对文学家的人格有较高的要求。如汉代的扬雄写过赞美王莽的文章,因而被宋人看不起;严嵩的诗写得好,但是后世读的人少,诗集也少有刊刻——怎能让祸国殃民的罪人立言不朽呢!古人虽也说过“孔雀虽有毒,不能掩文章”的话,但仍坚持“德艺双馨”的文艺评论原则。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哪项符合传统上中国古代对中国文学作品的看法?()

A.文如其人

B.文以载道

C.知人论世

D.诗以言志

10.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即认为中国古典美学注重美与善的统一。言下之意则是中国古典美学不那么重视美与真的统一。笔者认为,中国古典美学比西方美学更看重美与真的统一。它给美既赋予善的品格,又赋予真的品格,而且真的品格大大高于善的品格。概而言之,中国古典美学在对美的认识上,是以善为灵魂而以真为最高境界的。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观点()。

A.正确而不流行

B.流行而不正确

C.新颖而不流行

D.流行而不新颖

答案及解析

1.C 【解析】这是一道态度理解题。文段重在说明作者对“直译”和“意译”二者关系的看法。从明确的表达观点的引导词“依我看”可看出,作者的观点是“直译和意译的分别根本不应存在”。随后进一步解释,并在尾句用“因此”引导的因果复句重申观点,即“直译不能不是意译,而意译也不能不是直译”。不难看出,作者认为,人为划分直译、意译本无必要。因此,本题答案为C项。

2.B 【解析】这是一道态度理解题。文中通过“变成了,取代了”形成两组排比句对比说明了后现代文化将好的东西全部都变成坏的了,由此推知,作者对后现代文化持否定的态度。答案为B项。

3.A 【解析】这是一道态度理解题。文段首先介绍了藏青色“考试服”热销这种现象。对于这一现象,作者列举出三方观点,即学生、心理学家以及校方的不同看法,最后陈述现状,藏青色“考试服”依然热销。在整个文段中作者只是对客观事实的陈述,对于“藏青色考试服热销有无道理”这一问题,作者并未做任何评论。因此,本题答案为A项。

4.B 【解析】这是一道态度理解题。从“很多网友担心”、“甚至有人认为”这样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作者只是在客观地陈述一些人认为电脑将代替人脑。而作者对此观点是否赞同,文段中没有任何体现。因此,本题答案为B项。

5.D 【解析】这是一道态度理解题。文中由“笔者认为”引出作者的观点,即香港大学不招收“状元”是因为其不符合香港大学的招收标准,因此D项正确。但作者并没有对香港大学的招生标准做评论,因此A项和C项的表述无从得出。文中提到“媒体”时只是陈述一个客观现象,并没有质疑其对与错,因此B项表述不妥。故选择D项。

6.C 【解析】这是一道态度理解题。根据文段中“无论莫扎特效应有无这样的神奇效果”可知看不出作者对“莫扎特效应”的态度,故选择C项。

7.D 【解析】这是一道态度理解题。转折词“可是”之后是作者的观点,“苦难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智者更智,愚者更愚”表明作者认为苦难不能成就人生,故选择D项。

8.B 【解析】这是一道态度理解题。文段属于“总—分”结构。首句以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但”引导主题句“高校招考制度很难说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后文援引学者观点来进一步解释说明各个国家的教育制度及社会情况不同,因此其考试制度及改革方向也不同,即很难对高校招考制度进行区分。同义替换,本题答案为B项。

9.A 【解析】这是一道态度理解题。根据态度观点题的解题技巧,首先定位设问主体,为“中国古代”,从原文第二句之后阐释了中国古代的观点。文段中间举了大量的例子,最后一句,阐释了中国古代对文学作品的观点,即“德艺双馨”。由此可知,中国古代认为,文章即作者人格、立场和世界观的代表,文如其人。因此,本题答案为A项。

10.C 【解析】这是一道态度理解题。文中首先援引一种流行的观点,接着用“笔者认为”引出作者不同的观点,由此可知作者的观点必然不流行。加上根据文段的表述不能推断谁对谁错,“正确”无从得出。故正确答案为C项。

4.2 态度理解高分训练

1.在人类寻求安定的社会秩序的过程中,法律始终只是一种实现路径,并不是所有的社会关系都能依靠法律有效调整,也并不是所有的立法都能解决现实中的复杂问题。轻视立法固然不可取,但把眼界过于集中在立法的书面活动上,动辄呼吁加强规则制定,也未必是一种追求法治的理性态度。

根据这段文字,作者批判的是什么观点或态度?()

A.重立法而轻执法

B.重法治而轻道德

C.社会问题应当通过立法解决

D.完善的法律体系是法治的前提

2.团购行业确有“病入膏肓”之忧,从团购行业现实环境来看,短期内,资本日益枯竭,内生发展乏力,行业洗牌风暴日渐临近。在一个混乱的格局中,只有死亡案例不断上演,才能澄清市场,才能防止劣币驱逐良币,才能“吹尽黄沙始见金”。我们相信,"死者"的惨重教训,将能激发生者的求生欲望。但愿在“死亡”开始降临于团购行业时,同行的倒下,能触及有价值生存者的灵魂,推彼及己,心存悲悯,从而反躬自省,以求强身之道。对资本的鞭笞,团购行业从业者别指望公众会对你同情:好的产品、有价值的服务,才是与公众互动沟通的最好媒介;唯有创新灵魂不死,才能凤凰涅磐。

下列不符合作者对“团购”态度立场的是()。

A.充满期待

B.善意忠告

C.指责批评

D.理性分析

3.数字化阅读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已经成为重要的阅读方式之一,也成为当下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学习知识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然而,与传统阅读方式相比,数字化阅读华丽的外表下面,却有一种触手可知的冰冷感。古人讲开卷有益,但当开卷变成了开机,当纸张变成了按键,当厚重的二十四史变成了电脑里一个小小文档,我们又该何处寻找开卷阅读的乐趣呢?

作者对数字化阅读的态度是()。

A.肯定性

B.否定性

C.批判性

D.怀疑性

4.“缩略”是赶路人与时间搏斗的一种方式。也许,赶路人自有不得不缩略的苦衷,其中也许不乏积极因素,但从根本上说,所谓缩略.就是把一切尽快转化为物,转化为钱,转化为欲,转化为形式,直奔功利而去。缩略的标准是物质的而非精神的,是功利的而非审美的,是形式的而非内涵的。缩略之所以能够实现,其秘诀在于把精神性的水分一点点挤出去,像压缩饼干似的,卡路里倒是足够,滋味却没有了。对一次性的短暂人生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这段文字着重抒发怎样的感慨?()

A.急于实现目标,必然付出代价

B.淹没在物欲中的人生是枯燥无味的

C.人们只重目的,忽略了过程的享受

D.时间可以转化为钱,却无法转化为美

5.曾几何时,网络被视为只言片语的集散地、道听途说的原产地。这些对网络的陈旧认识,正在随着网络的发展而逐步被抛弃。今天,我国网民的数量已超过1.5亿,因特网全面渗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网络文化产业正在赶上并超过传统文化产业的规模,网络文化变得日益丰富,网络理性的力量正在成为主流,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尤甚。那种忽视网络价值、贬低网络影响的观点,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是违背历史唯物论的。

可以推知,作者对网络的态度是()。

A.肯定

B.否定

C.中立

D.不清楚

6.过去几十年,中国社会淡化了民族民俗。随着人们生活富裕,需要用一个个节日掀起娱乐高潮,这时发现我们的传统节日“贫乏”,难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于是,那些富于人情味的洋节便顺理成章地钻入了中国人的生活。

这段话对洋节进入中国人生活的态度是()。

A.理解

B.赞成

C.反对

D.无所谓

7.科学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认为,金钱能激起人们的排他心理,这很可能是人的本能反应,就像爱情具有排他性一样。当互相合作存在金钱利益关系的时候,人们就会本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于是会以反感的态度回应对方,并产生一定程度的厌恶心理。由此便有了金钱毁灭爱情、污染亲情和斩断友情的种种现象,显示出人情味真的难敌铜臭味。不过,实验还证实,人们在金钱面前产生排他心理的同时,独立性和创造性也都明显增强了。而且金钱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产物还要一直存在下去,回避它显然是不现实的。

通过这段文字,可以判断作者的观点是()。

A.金钱是把双刃剑

B.应该正视金钱的作用

C.金钱会影响人际关系

D.要处理好金钱与情感的关系

8.很多人都认为癌症是“现代病”,因为“从前听都没听说过”。最近,貌似又有些研究支持这一观点。近日,英国《每日邮报》一则报道被引入国内,并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两位科学家通过研究木乃伊,发现古人无癌,癌症是“人造现代病”,甚至说“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死亡率开始急速飙升”。对医学史以及癌症稍有了解的人大概都会觉得这个结论非常怪异,“人类的死亡率”从来都是100%,何来“飙升”;自然界中的各种致癌因素,比如紫外线、环境毒素、霉变食物、致癌病毒等,也都古已有之。不过,报道所描述的研究倒是真实存在的,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癌症综述》。

作者认为()。

A.癌症与工业化关系密切

B.现代人患癌症的比例增大

C.癌症应归咎于环境污染

D.癌症从古到今都是存在的

9.提到保健品,首要问题不是为什么要买,而是为什么不买。在每个日渐老去的人身上,都潜伏着若隐若现的苦恼——关节炎、老年痴呆症……这催生了一个试图阻止病痛的庞大产业——保健品产业。去年,美国人花在保健品上的钱约为280亿美元,比购买健身房会员卡的钱还要多出50亿美元。但保健品真的有用吗?保健品介于食品和药品之间,是一种定义模糊、范围很广却缺乏监管的消费品。据说有了它们,人们不吃食物和药物,也能同时拥有营养和健康,因此又被称为营养保健品。

作者对保健品的态度是()。

A.怀疑其功效

B.认为有益健康

C.反对人们食用

D.认为该产业前途光明

10.进入马年,“马上就有”这一句式迅速流行:“马上有钱”“马上有房”“马上有份好工作”。“马上就有”的祝福语,是马年才有;“马上就有”的社会心态,却早已在不经意间造访我们的时代。一毕业马上要有高薪工作,一工作马上让全家人凑钱买房,别人有了自己也马上要有,希望不能“马上兑现”就立刻抱怨。“马上就有”,倾诉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急切期盼,也在一定程度上映照出当今社会中的焦虑、浮躁与喧嚣心态。

这段话对“马上就有”所持的态度是()。

A.肯定

B.否定

C.有肯定也有否定

D.不置可否

答案及解析

1.C 【解析】这是一道态度理解题。从提问方式上来看,可以得出要考查“作者不赞同的观点”,意思就是考查作者的态度。从文段中可以看出,对于“社会问题如果一味地强调立法”作者是不赞同的,文段最后一句,“未必是一种追求法治的理性态度”可以看出作者批判的内容。正确答案为C项。

2.C 【解析】这是一道态度理解题。文段是一个肯定的态度,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的倾向不同,故由排同法即可知C项不符合作者对“团购”态度立场。第一、二、三句是理性的分析,D项符合;第四、五句充满了期待,A项符合;最后两句是善意忠告,B项符合。故本题答案为C项。

3.C 【解析】这是一道态度理解题。作者通过转折词“然而”引出关键句,“数字化阅读华丽的外表下面,却有一种触手可知的冰冷感”,由此可知作者对数字化阅读持批判的态度。末尾“我们又该何处寻找开卷阅读的乐趣呢”再次用疑问形式强化了批判的态度。作者对数字化阅读首先提出了肯定,所以并非否定性的态度,因此选C项。

4.B 【解析】这是一道态度理解题。通过阅读可知作者对于“缩略”这种生活方式是持否定态度的,文段开篇先阐明了“缩略”的含义,接下来讲述了“缩略”是物质的,类似压缩饼干,枯燥无味。文段的最后一句体现了作者的观点,表明“‘缩略’对于这种一次性的短暂人生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换言之即“淹没在物欲中的人生是枯燥无味的”。因此,本题答案为B项。

5.A 【解析】这是一道态度理解题。文中提到“网络文化变得日益丰富,网络理性的力量正在成为主流”,可以看出作者对互联网的态度是肯定的。后面又提到“那种忽视网络价值、贬低网络影响的观点,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是违背历史唯物论的”说明作者不赞成贬低互联网,故本题答案选A项。

6.A 【解析】这是一道态度理解题。文段解释了洋节进入中国人生活的原因,“顺理成章”一词表明了作者对洋节进入中国人生活的现象是接受的,可以理解的,但并没有表示是否一定赞成。因此,本题选择A项。

7.B 【解析】这是一道态度理解题。文段开头利用观点引导词引出了一个观点,即金钱能激起排他心理。接下来,运用“不过”转折,强调了金钱能提高独立性和创造性,后面又运用递进连词“而且”强调其不可回避,意思就是要积极应对,故选B项。

8.D 【解析】这是一道态度理解题。作者的观点出现在最后一句话“对医学史以及癌症稍有了解的人大概都会觉得这个结论非常怪异,‘人类的死亡率’从来都是100%,何来‘飙升’;自然界中的各种致癌因素,比如紫外线、环境毒素、霉变食物、致癌病毒等,也都古已有之,不过,报道所描述的研究倒是真实存在的,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癌症综述》”。可以看出作者对“癌症是‘人造现代病’”的结论持消极倾向,并且认为癌症古已有之,D项正确。A、B、C三项体现不出来。

9.A 【解析】这是一道态度理解题。作者对保健品的态度在转折关联词“但”之后,根据转折之后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保健品定义模糊,范围很广却缺乏监管,因此,作者对保健品是否有用是持怀疑态度的,故本题选A项。

10.C 【解析】这是一道态度理解题。根据最后一句话,“也”表示并列关系,作者在“也”之前肯定了“马上就有”积极的一面,在“也”之后表现了否定的态度,因此对“马上就有”既有肯定也有否定,故选择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