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申论命题热点与高分攻略(第11版)(2017)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高分攻略二 申论考试的基本技巧与方法

名师串讲

根据申论命题的结构和特点,可以将申论应试的整个过程分为六个环节:阅读归纳、概括概述、分析评论、对策建议、论证论述、查漏补缺。每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解题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这不是什么玄妙的方法,但确实是申论备考最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也是在考场上无法回避的步骤和过程。考生只有按照这六步在平时强化训练中、在考场上逐一向前推进,才能最终完成整个申论试卷,取得一个好成绩。

第一节 阅读归纳

阅读归纳,就是对申论考试给定的材料进行仔细地阅读、理解、分析和梳理,以确定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实质问题等,从而为下一步作答做好准备。阅读归纳是申论考试最基础的环节,是完成其他各个环节的前提条件,也是判断应试者综合素质高低和能力强弱的基本手段。申论考试给定的材料大多不是完整的文章作品,只是一些杂乱无章的“半成品”,甚至连“事件报道”“情况简报”都算不上。应试者首先要做的,就是阅读这些材料,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和加工。只有认真地读懂读通全部给定材料,才能把握材料所反映事件的实质,才能准确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才能针对主要问题,就给定材料所涉及的范围和条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案;才能充分利用给定材料,抓住主要问题,全面阐明、论述应试者本人对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把握时间

在进行阅读的时候,两种问题要避免:一是太慢,二是太快。给定材料一般在5000—8000字,阅读量大、内容复杂,给定时间最大限度只有40分钟,因此要求考生必须有较快的阅读速度,要争取在20—30分钟内完成全部材料的阅读和归纳。当然,也不要为了追求速度而忽视了对材料内容的分析、理解。有的应试者在考试的时候匆匆看过一遍材料就急于做题,这往往会给答题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这种情况一定要注意避免。

(二)着眼整体

在拿到给定材料后,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理解材料每一部分的要义,快速抓住材料的关键,找出给定材料的隐含信息和命题者所要考查的本质问题。扣住原材料的中心议题,是审读材料的基本原则。如果不从总体去掌握材料的寓意,而只是抓住只字片语就盲目下笔,急于做题,常常容易陷入误区,抓住芝麻,丢了西瓜,甚至会跑题。

(三)区分主次

申论给定材料中并不是每一个段落、每一句话都有出题点,有些材料很可能包含着许多迷惑信息、多余信息。有的段落、有些话甚至是凑数、混淆视听的,考生必须加以鉴别,不要为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分散了时间和精力;找出哪些是重点段落,哪些是次重点段落,哪些是枝节,哪些是鱼目混珠的段落,合理分配考试时间。

(四)辩证思维

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要注意把问题归类、分层;善于区分轻重缓急,善于捕捉材料之间的相同与区别之处;在阅读中要做到读懂、读深、读透;要运用辩证思维,多角度分析给定材料。很多资料的字里行间都体现着命题者的考查意图甚至潜藏着解题的钥匙,很多考生因为没有细细体会,找不到答题的方向甚至因理解不到位而失分。

二、基本方法

关于申论阅读的步骤和方法,有人认为应当读两遍,先粗读再精读;有人认为应当读三遍,先粗读再精读然后再粗读;还有人认为都是中国字,又不是英语阅读理解,一遍就差不多。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考生可根据个人的情况作出选择,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阅读一定要有清晰的步骤,每一步都要有明确的目的,以取得最好的阅读效果。如果感觉自己还没有很好的方法,笔者推荐使用“三步两遍法”来阅读材料:分三步、读两遍,完成对材料的阅读和归纳,每遍侧重点不同,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

第一步,浏览申论要求。

拿到试卷先快速浏览一下材料后面各道试题的内容,也就是“申论要求”,以便在精读时有针对性地在资料中查找相关线索,“带着问题来阅读”。

第二步,精读第一遍——细节精读。

在阅读时一是要关注资料要点的表述,注意一些敏感词、关键词等提示性的词汇内容,如“状况”“情况”“特点”“实质”“前景”“首先、其次、再次、最后”“另外”“同时”“据某媒体报道”“某某指出”“据数字显示”等等。这些词汇后面紧接着的内容,是对词汇内容的展开和说明,可能就是我们所要找的答题点。

二是要关注和试卷后面的申论要求有关的词句、段落,前后部分都要仔细精读,认真寻找潜在的答案。特别是要注意将涉及题目的内容用笔重点标出来,以在做题时快速查找。

三是要关注对策方面的表述,注意查找资料中为解决问题所提出的有关对策。在查找“对策”时,要注意“措施”“办法”“作法”“方针政策”“必须”“要”“将”等词汇后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可能就是对“对策”具体内容的说明。“对策”的内容,一般集中在某一段落中阐述,在其他段落中有零星内容,而这些内容对某些对策类题型和申论文写作有很大的参考、借鉴意义。

当然,上述三个关注点根据申论要求的不同而侧重点不同,核心是要着重关注和申论要求有关的内容。对上述内容一定要注意边看边随手勾画,圈点画线是做申论阅读时非常重要的方法,把关键的、重要的材料标出来,让它们以醒目的方式呈现在眼前,可以帮助你在做题时迅速回过头来找到材料中相应的解题点,节省阅读时间。

第三步,精读第二遍——脉络精读。

这一遍阅读的目的是要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提炼段落大意,理清材料脉络,明确中心思想,为以下各环节做好准备。与第一遍不同,这一遍考生不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而是要有选择性,有的一扫而过,有的则要逐词逐句地读。考生要在这一轮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一是要由点到面,根据每段材料主要观点,把每一段的中心大意简单提炼出来。在整理段落中心的过程中发现在事实、问题、原因、措施或者并列、正反、类比、递进等层面上有着“亲密关系”的段落,就把它们连接起来。

二是要由面到线,根据每段的中心及上述段落之间的关系对所有段落进行梳理、分类,把内容相近的段落编为一类;看看可以把全部材料分为几类,不一定要完全区分清楚。理清全部材料的脉络关系既可以深刻把握材料,也能为解答概括概述题奠定充分的基础。

三是要由线到纲,通过对材料脉络关系的梳理明确全部材料的核心要义,而完成这一任务离不开对以下三个问题的把握:第一,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第二,该问题的实质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哪一类重大问题;第三,材料对解决该问题的主要倾向是什么。把握好这三个问题基本上就能把握住材料的中心。

这三个方面是由段意到层意再到中心层层推进的。

三、注意事项

(一)准确把握考试意旨

在阅读给定材料之前,考生一定要仔细阅读申论要求,以便正确领会命题者的意图,准确把握考试的意旨。一些应试者在准备公务员考试期间粗略地翻阅了一下历年的申论试题,就笼统地认为每年申论考试的格式雷同,要求也没什么区别,参加考试时也粗枝大叶,结果往往会因为审题不准而影响到答题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到考试的成绩。

(二)把握好速度

贪快是申论考试的大忌。阅读材料不要贪快,否则欲速则不达,对资料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偏离主题,就会丧失进行概括、提出对策、论证论述的基础。缺乏耐心是很多考生的毛病,生怕时间不够用。考生一定要谨记:只有阅读完了、阅读懂了、阅读透了,才能了解文义,掌握其中的信息,理解其中的思想。

(三)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申论给定的材料是一堆“半成品”,这些“半成品”所反映的问题的实质部分往往被掩盖了。阅读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只有把握住了本质,才能明确材料的针对性。申论考试给出的资料本身就有针对性,但在阅读时还要通过归纳、梳理、更集中地分析资料的针对性。对所给的背景资料,尽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立意,但是总有一个角度是最理想的,也是命题者最希望考生选取的。公务员考试一般要求应试者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阅读时一定要弄清资料的针对性,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节 概括概述

归纳概括,就是根据申论要求,对给定材料的主题、内容、观点及反映的主要问题进行总体归纳的过程。概括材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它一方面是对阅读环节的小结,另一方面又是提出对策、扣住政策、论述问题的基础和出发点。因此,归纳概括材料在申论考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个环节完成得好不好,会直接影响后面环节的正确性。特别是在2006、2007年的国考中,概括题的比重都占到30%,命题者对考生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材料的能力考查越来越注重,这就要求我们考生必须注重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一、基本原则

(一)准确掌握申论要求

做题时一定看清楚申论要求,严格按照要求来答题,不能答非所问,如要求概括主要问题,却概括了主要内容。准确性还要求分清主要问题与次要问题,问题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不能主次不分,更不能主次颠倒,如要求概括主要问题,却概括了次要问题。把握住这一点概括时才能有主有次,准确到位。

(二)全面把握材料

做好概括题还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尽可能涵盖全部内容,要求对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的各个要点都要进行概括,如问题、原因、对策或者材料涉及的各个主题等,不能有重要内容的遗漏。

(三)忠实于原文

概括材料忠实于原文,即忠实于所给定的材料,一般不得随意改变原文的中心和要点,也不能随意改变原文的观点、倾向或者意见,仅凭个人感觉而胡乱概括主题是申论考试的大忌。但是,忠实于原文也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在不改变原文中心思想、主要内容的前提下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提炼,完整、准确、提纲挈领地体现出材料的精髓。概括材料就如同画漫画肖像,既不能把原型画成一个骷髅架,又要以极为简约的传神之笔勾勒出原型的典型特征。

总之,对上述三个原则既要坚决贯彻,又要有所侧重。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要“准”;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要“全”;概括材料所反映的实质或主旨,要“深”。

二、基本方法

在阅读环节完成理解材料细节、把握材料脉络、明确材料中心的基础上,考生就可以着手作答概括题。那么,对于一段材料而言,如何才能简洁、明朗、直接和全面地将其内容及其背后所反映的问题概括总结出来呢?

近几年来,申论概括概述题变化很大,题型很多样,因而答题的模式并不固定,要因题而异。一般来说,一道题主要由以下两部分构成:

(一)总述

总述一句话,按照申论要求高度概括全文主要内容、主要问题、主要观点或思路、影响、原因等。总述句的详略要视具体情况来定,尽量简洁明了。

(二)分述

就是要把总述句里涉及的主要内容、主要问题、主要观点或思路、影响、原因,根据并列或递进关系分条分类地整理出来。这时候,可以根据材料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套路。

1.递进式分析法

对于那些以纵向思路和结构写的给定材料,也就是以时间上的阶段渐进性为序或逻辑上逐次深入为序的文章,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2.主体分析法

某个事件或行为可能有好几方的主体参与。在分述句里,我们可以按照事件各方主体的角度进行分述答题。

3.关系分析法

有时候,一则材料中所涉及的事件是一环扣一环的,各个事件之间有明显的关系,比如正反、并列、对比等,这时就可适用关系分析法。

4.分类分析法

有些材料是由不同的意见、态度、观念的表现形式组成,对于这些材料,我们可以采取分类归纳的方法,即对于相同意见或方法进行整合,对于不同的意见或方法进行归类,然后概括出主题。

三、注意事项

(一)要言不烦

要言不烦是指概括材料要言简意赅、剪裁适当。结构要完整,前后要连贯,不能把材料概括变成没有特点的文章提纲,给人以干瘪、呆板之感。这就要求应试者必须惜墨如金,哪些材料该取,哪些材料该舍,哪些地方要详,哪些地方要略,都必须仔细斟酌。

(二)字迹工整

字迹工整与卷面整洁对于评卷人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所以考生一定要在这方面下点工夫。

(三)字数恰当

申论试题作答要求有字数限定。如何用限定的字数表达对材料的理解,这不仅是对应试者概括能力的量化要求,也是应试者文字表述能力在结构形式上的体现。字数的限定是对试题评阅的基础标准,考生应当老老实实按照试卷要求的字数来答题。

第三节 分析评论

近年来,分析评论题在各类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主流题型。对于分析评论题,要根据不同题型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这里简单给大家列举几项原则,供大家参考领会。

一、纠错类

材料是根本;比较是关键;逻辑是辅助;理由要明晰。

二、定义类

把握词语本意;联系前后信息;紧扣材料作答。

三、启示类

明确现象或问题;分析原因及影响;悟道理、提对策。

四、评论类

确定对象性质;层层分析切入;正确阐明观点。

五、基本要求

总体来说,解答分析评论题都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紧扣材料,时刻注意从材料中找答案;

(2)认真审题,特别注意申论要求的主干词语;

(3)多维思考,十分注意运用辩证分析;

(4)准确精练,一定注意答题的全面、有条理。

最后,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做分析评论题时,要适当注意联系实际。为什么要联系实际呢?因为申论考试所给定的材料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性,这就要求我们大家在分析评论材料时,对一些需要发挥的题目应适当注意密切联系实际,准确把握命题者的意图,把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对照、比较,这样对问题的分析评论才能够真正做到入木三分。但是,大家也一定要注意,在联系实际时切忌胡乱联系、牵强附会、追风赶潮。所以,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应当多看看报纸、杂志,多浏览一下中央政府网、新华网,多读一些政府文件,了解一下当前的社会形势和国家的大政方针。

第四节 对策建议

如果说“阅读”“概括”是分析问题,那么提出对策就是解决问题,它建立在对材料问题的分析与理解、概括与综合的基础之上。提出对策是申论的关键环节,重点是考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应试者可以在材料所涉及的范围内以给定的角色施展自己的才华,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提出对策的前提是在阅读、概括的过程中能够全面把握材料的要点、层次和中心。虽然自2004年以来,提出对策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中已不再作为一个单独的题型来考查,但是在地方公务员考试中,这仍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题型。而且,在申论文写作中,核心内容就是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因此,各位考生仍然必须高度重视提出对策的训练。

一、基本原则

(一)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就是要针对问题提出对策,是指应试者所提对策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性主要是指提出的对策要紧紧围绕前面概括材料所归纳出的主要问题,切中要害。如果说概括材料是总结问题的话,那么提出对策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前面所提出的问题。

(二)可行性

对于任何政府部门而言,对任何社会问题的一个对策,不管它看上去有多完美,如果没有现实的可行性,那就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可行性是制定对策的突出特征。解决问题可以有多种对策,但每种对策所达到的效果并不相同,因此应当选择效果较好的对策;如果有多个对策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就要选择不仅具有可行性,更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如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等。应试者在构想对策时,要通盘考虑,尽力克服与之相悖的因素,使对策合理、具体、便于落实,切忌脱离实际、坐而论道,提出一些很难付诸实施的对策,力避大而空、难以操作的虚话、套话。

(三)合情、合理、合法

申论考试提供的材料的主旨是明确的,是非标准一般也非常清楚,或者经过分析是可以得出正确结论的。考生提出的对策应既要涵盖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又要体现国家法律法规的权威性,还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面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切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墨守成规。尤其对尚有争议的或暂无定论的问题更应注意。

二、基本方法

提出对策要建立在阅读材料、归纳概括环节的基础之上,根据申论要求,依照假定的身份,通盘考虑,在限定的字数内提出对策,并使对策合情、合理、合法、具体、便于落实。

(一)四要素

一般而言,起草对策时可以从下几个方面着手:

(1)谁来做,即制订出来的对策由谁去执行。也就是说,问题要有明确的“归口”,对策要有直接解决问题的政府部门或职能机构去处理与落实。

(2)怎样做,即制订出来的对策怎样执行。也就是说,对策不能只是大的原则,让人感到无所适从,而是要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步骤、办法,要能够付诸实施。

(3)什么时候做,即制订出来的对策何时实施。也就是说,对策要认真考虑其时效性,它不是遥遥无期的许诺,而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办法。

(4)能不能做,即制订出来的对策具不具有可行性。也就是说,对策的提出必须充分考虑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如果提出的对策在现实中不具备实施的主客观条件,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二)对策方案

根据当下中国解决社会问题的一般性措施和方法,总结历年来申论考试提出对策方案的规律,对给定材料中的社会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方案:

思想认识方面——教育、提高;

体制机制方面——改革、完善;

监督管理方面——加强、严格;

制度法规方面——制定、健全;

财政投入方面——增加、保障;

科技创新方面——重视、促进;

宣传教育方面——扩大、深化;

违法乱纪方面——追究、惩处。

这几个方面是提出对策方案可以参考的角度,但并不是说对任何题目、任何问题都必须从这几个方面提出,而是说对于申论的对策题,我们可以在阅读材料、把握中心、归纳概括、总结问题的基础上,根据这几个方面并结合材料提出具体、明确、贴切的对策方案,一般选择五条左右即可。

三、注意事项

在申论考试中,应试者在完成提出对策这一步骤时,以下几点是需要特别予以注意的。

(一)身份要适当

应试者必须看清题目对自己虚拟身份的要求,一定要先把个人定位搞清楚:是以普通公务员的身份提出建议,还是要求以领导、决策者的身份发号施令;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还是提出克服弊端的建议。不同的身份,所提对策的角度是有明显区别的。一旦应试者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失当,很容易跑题。明确身份之后,应试者思考问题的角度,甚至包括语言都要与自己的虚拟角色相吻合。

(二)尽量避免空话、套话

政府行政的根本是要解决问题,因此应试者所提对策必须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明白这一点,对于应届毕业生尤为重要。人们习惯于称学校为“象牙塔”,生活于其中的学生对社会现实接触较少,喜欢坐而论道,解决实际问题远非其所长。但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它所关注的不是“应该”做什么,而是现在“能”做什么。应试者在提出的对策中对存在的问题大声疾呼,慷慨激昂,或者严厉谴责都是没有用的,对策必须是具有建设性、切实可行的措施。

(三)主次要清晰

应试者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时,一定要牢牢抓住前面分析概括出来的主题或主要问题,摒弃枝节,把握主干,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果应试者感到头绪纷乱、无从下手,一定要认真反复分析材料,回过头来仔细看一下自己对材料的概括,分解出其中的层次,抓住给定材料的核心思想和主要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第五节 论证论述

论证论述是申论考试的最后一个环节,但在一定意义上,这才算是申论的真正开始,因为论证论述才是申论考试的核心,它要求应试者充分利用给定资料,紧扣主要问题,通过文字表达来全面阐明、论证自己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的基本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论证论述是前三个环节的理论升华,前面三个环节尽管也非常重要,但相对于最后这个环节来说,都只是铺垫。总体上看,这一环节是应试者综合素质的全面体现。它所占字数多,分值相对较高,而且一个人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准、思维品质、文字表达都将在这个环节得到更全面、更充分的展示。因此,应试者需要在这个环节发挥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一、基本原则

(一)主题的鲜明性

与其他文章形式不同,申论的论证论述是由给定材料限定的,论证论述问题时必须充分利用给定的材料,紧紧抓住主题或主要问题,突出主旨进行论证,而不可以天马行空、任意挥洒。考生在论述时必须切记:一定要在显眼的位置写出申论文的主题句。

(二)立意的独到性

紧扣主题论述问题,是说文章立意首先应以准确为前提,离开了准确性,论证便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但在“准”的基础上,应试者还应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倘若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再好的素材做起文章来也会大打折扣。

(三)结构的严谨性

由于申论文章的内容不同、作者看问题的角度各异,文章的结构形式也必然是多姿多彩的。不过,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是申论文章的最基本要求。作为一种论文文体,申论考试中对问题的论述部分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考生在谋篇布局的时候,首先要确定中心思想与材料之间、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精心安排好各部分、各要素在整个结构中的位置。谋篇布局,就是要根据文章各部分的地位和作用,合理地确定它们在整体结构中的位置,把材料组织得严密周详、无懈可击。

(四)层次的条理性

一篇好的文章,层次要明确,条理要清楚,让人一目了然。首先,层次之间要有一定的顺序,哪个部分在前,哪个部分在后,要有主有次,有条不紊,否则就会显得颠三倒四、主次不清、逻辑混乱。其次,层次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连贯性,或承接,或转折,或并列,或因果,都必须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加以酌定。层次的确定,段落的划分,先后的交代,上下的衔接,首尾的照应,也都要安排得恰当、得体、自然、和谐,使通篇论述顺理成章、浑然一体。最后,层次与层次之间界限要清楚,意思要分明,不可彼此重复或相互矛盾。层次之间一旦夹缠不清,就会出现逻辑混乱,论述问题的思路就会受到阻滞。

二、基本方法

(一)四个步骤

第一步:审题。

就是要仔细阅读论证论述问题部分的具体要求,根据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和基本倾向,联系党和国家当前的工作重点、相关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揣摩出题人的意图。切忌未看清题目要求,甚至不看要求就匆匆下笔,这在阅读材料部分已经反复强调了。

第二步:立意。

如前所述,就是按照试卷的要求,确定自己的观点、角度和题目。

第三步:列纲。

就是草拟出写作提纲,包括文章的结构、层次、基本脉络等。草拟提纲因人而异,可以是腹稿,也可以写出简单的文字稿。建议考生最好采用文字稿,这样有利于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检查、修改和补充。提纲草稿可以勾画得非常凌乱,但正是在这一涂抹圈点的过程中,你的思路会变得越来越清晰、明朗。很多人写作时喜欢列出简单的提纲,其道理也在这里。

第四步:论证。

论证是论述问题的主体过程,前述各部分都是这一步骤的铺垫。论证过程包括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排列段落、组织语言等各个环节,简而言之,就是提出问题、论证问题、得出结论。

(二)关键要素

1.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传达文章的基本思想。好的标题不仅与文章的内容密切相关,也与文章的主题密切相关。申论属议论文体,因此,申论标题的拟定要符合一般议论文体的要求和标准。实践表明,一个好的论文标题往往会直接影响到读者对论文本身的整体评价。“题好一半文”的说法,虽然不无夸张之嫌,但也决非无稽之谈。

2.主题句

主题在作文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如果说申论文章是一个生命,那么材料是血肉,结构是骨骼,语言是细胞,表达方式是皮肤,线索是脉络,而主题则是心脏。主题句是考生通过全部材料所表达的基本认识,具体表现为一个逻辑判断句。主题句称作中心论点或者基本论点,作为一个判断句的形式来说是非常明晰的,并且往往在标题中直接表达出来。如论文标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如《反对本本主义》等。

3.结构

即考生如何来安排申论文整个的布局,各段落之间是什么关系。比如,可以采用并列式结构,论述的层次或段落之间呈平行关系,彼此之间没有轻重之分。即通过几个分论点来论述论点的意义与价值,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并列的。也可以采用递进式结构,文章各层次之间呈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递进式结构更能体现议论文体“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论述时往往根据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等这样的顺序安排论述层次。这样安排,符合人们对客观事实的认知规律。递进结构一般是从问题的两方面入手,通过或正反、或利弊、或内在关系等来论述。

4.论点

论点,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材料内容;概念,要符合逻辑;观点、提法和分寸都要掌握得适度,要针对社会生活需要解决的问题、社会现实中的实际矛盾、人们思想认识的问题以及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的共性和个性的内容加以阐明和论述。论点要有创见、要有新意,不可人云亦云。论述的角度要独特,既能针对材料中的问题或矛盾,又能触及社会现实中的新问题或新矛盾,做到观点鲜明、见解精辟。

(三)常用模式

1.基本模式

(1)提出问题(主题)。用概括性语言概括材料中的主要内容;引用能够表现或生发论点的语句;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分析引文,引出主题论点。论点最好用一个判断句的形式来表达,如果以此判断句做标题,会使文章结构相得益彰,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分析问题(论证)。这是结构的核心部分,论述过程的主要部分。论述要有理有据。结构形式为:并列、递进、正反等。

(3)解决问题(结论)。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联系所给材料的事实,点明题意,深化论点,照应开头,总括全文。结构形式:联系实际,深化中心,总括全文。

2.发展模式

第一段,总结材料,概括主题。开头一定要根据原文材料总结性地概括命题,由命题自然涉入议题。一定要精炼,宁缺毋滥,精彩的开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你的申论脱颖而出。

第二段,展开议论,分析原因。由浅入深地找到根源,把复杂的问题分类并有机组合,把一般性的问题归纳为规律性的问题,将材料“梳成辫子”,为接下来的提出对策做铺垫。这部分切忌空谈,原因从材料中来,以3—5个要点为宜。

第三段,联系实际,提出对策。提出对策一定要务实,要联系实际,结合相关法律和政策科学论证,客观地拿出方案,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注意三点:第一,一个萝卜一个坑,前面找出了几个问题,一般后面就要拿出几个对策,要前后照应,顺序也要对应,各个对策之间要有逻辑关系,错落有致。第二,一定要有新意,文似观山不喜平,一定要拿出新颖的观点来,阅卷人没有理由不给你打高分。第三,本部分还是一个调节字数、调节时间的好地方。如果你感觉时间很紧,不够用,可以在这部分压缩一下,少写扩展句和引申句,简明扼要地提出方案;如果你感觉你的字数太少,就可以在这部分里加大论述力度,多写扩展句,也可以在一句话后面附加几个补充句,争取符合字数要求。

第四段,得出结论,升华主题。古人云,做文章,要做到“凤头、猪肚、貂尾”。“凤头”是说开头要好看,在申论中就是“引”字部分。“猪肚”是说中间要内容充实,在此就是指的“议”“联”两部分。“貂尾”是说结尾要简洁明快有力,总体囊括全文,归纳中心,一气呵成,切忌拖沓。

3.其他模式

该模式就是在四段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一段,考生可以根据申论要求和自己的情况(比较善于写什么、比较熟悉哪一块),在第一段之后增加一段写问题的表现及危害,或者在原因分析之后增加一段写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可以在提出对策后增加一段写解决问题的重要影响和意义。总之,由考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出考量。

其他段落模式就是由考生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做决定,可以写到六段、七段,但不宜过多,太多了容易使结构过于松散、不够严谨。希望考生注意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管是哪一种段落模式,一定要有总结材料、概括主题,联系实际、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升华主题这三个部分,特别是提出对策部分,是最不能缺少的。

三、注意事项

按照申论评分的标准,一篇一等的申论文应是紧扣主要问题,观点鲜明,内容充实,分析透彻,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标题准确而醒目,字体美观;二等的申论文应能针对主要问题论述,观点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标题正确,字体端正;三等的申论文是基本能针对主要问题,观点基本明确,内容一般,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标题基本正确,字体清楚;四等的申论文是基本脱离主要问题,观点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欠缺,语病较多,标题不准确,字体不好辨认;五等的申论文是脱离主要问题,中心不明,观点不明,内容贫乏,结构混乱,语言不通畅,题不对文或无标题,字体难以辨认。所以,考生在写申论文时,一要主题思想突出,观点正确鲜明但不偏激;二要注意少废话,避免过多的“穿鞋戴帽”和空泛的议论;三要注意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四要注意实事求是,不讲大话、空话、套话,少用华丽的辞藻、感叹语;五要注意卷面清洁,字体美观。注意了这些事项,才能写好一篇好的申论文。

第六节 查缺补漏

查,就是检查,在最后完成全部试卷题目后,如果还有一点时间,一定注意不要提前交卷,而要静下心来仔细检查一下整张试卷,一看姓名、准考证号、身份证号是否填涂完整、正确,避免犯低级错误;二看答题纸上每道题目的开头、结尾,申论文的标题一般是每段的第一句话,注意不要在醒目的地方出现错别字或少字、多字等问题;三看各道题目是否有遗漏,是否都是按要求作答,等等。总之,通过在最后关头的检查,力争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失误,争取获得尽可能高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