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盛评论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参差对照下的都市情怀

孟盛

可能是郭敬明带的头,开启了四十五度仰角的忧伤。后来这种文风肆虐,最后变得群起而攻之。随着各种类型不断渗入,创意题材开始被人称道,反而本有的都市言情在青年作家中成为一个尴尬的题材,不好写,不容易写。总体来说,都市言情题材的小说就文学圈影响力已经没有盗墓、悬疑、穿越那么风靡。还有一个更为奇怪的现象,我们生活在现代意义上的都市,但就文学而言最好的小说依旧是农村,就如提到上海仍旧是张爱玲。那么,张晓晗的写作值得关注。

先看《末日那年我二十一》只是三千字的小短篇,却很凸显当下的风潮,“我”一个女大学生渴望获得稳定的物质生活,“我”很努力地和“高富帅”谈恋爱,很努力放弃自己的价值观,最后终究是“性格不合”谈崩。但是“我”重新成为“我”之后,虽然生活艰难,但那是最真实的。仅仅用三千字就把这样的道理说清楚,晓晗对于语言的把握能力十分熟稔。如果《末日那年我二十一》只是横向的主要依靠文字技巧来阐释,那么《喜喜快跑》来得更加深刻,喜喜很博爱,喜欢所有男生,当经历过所有的爱欲和虚度年华之后,她要结婚了。但是,男方觉得一个不干净的女人是对自己的侮辱,喜喜必须跑否则会被乱拳打死。晓晗用狂欢式的语言带来了深刻,面对这个浮华得不能再浮华,空气里充满荷尔蒙的时代,作为女性应该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自己的家庭以及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七年之痒》就是矛盾的集中体现,“我”爱上一个花花公子,但是,花花公子犹如兄弟般待我,整整七年,“我”该如何面对这般虐恋?最后“我”果断结束暗恋,寻找新的生活。寻找是逼于无奈,但你除了独立之外,没有任何办法。所以说,晓晗的都市写作对生活在都市女青年们很有共鸣。

共鸣,是晓晗写都市言情小说的最重要的特征。比如几个短篇里会出现一些童年时期所热衷的动画,少年时期的初恋,让过去和现在进行对照。千万不能小看对照的力量,比如《摇晃》,我个人觉得这篇小说极为重要。“我”享受现实中“高富帅”对“我”的百般呵护,心中却怀念十六岁夏天的初恋。“我”经历了疯狂的爱情再回到永远平稳的爱情,“我”该怎么办?这就像台湾畅销书座机朱少麟《伤心咖啡店之歌》马蒂一样,你是要自由还是束缚?《摇晃》里的“我”开始“摇晃”了,唯有如此才能迅速震动年轻读者的心理。相类似的短篇还有《双城记》、《Muse》等。

为什么说看晓晗的这本小说集会想到《伤心咖啡店之歌》?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当下女性的几个特征,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女性进入社会的第一步恰恰就是要放弃“女性”自身性格的柔软部分,她必须要像男人一样的生活,包括对待爱情、工作,如《少年祝安》“我”对表弟的照顾。如果你一旦以女性的视角出现,那么你只有受到伤害。《一百种爱情》便是很好的例子,坚持独立的女性才能有收获。

总之,都市言情小说需要晓晗的创作来帮助文学也帮助读者带来“摇晃”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