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彻天籁的世界音乐(话说世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中世纪音乐(3)

阿拉伯音乐的黄金时代随着阿巴斯王朝的覆灭而消失了,直至20世纪初。

奥斯曼帝国的音乐

奥斯曼帝国是奥斯曼土耳其人(简称土耳其人)建立的军事封建帝国。

11世纪土耳其(其主要民族为过着游牧生活的突厥人)从阿尔泰山脉西迁到小亚细亚半岛,其突厥塞尔柱克部族建立了突厥人的王朝。13世纪突厥的另一部族奥斯曼取代了塞尔柱克的统治,建立了奥斯曼帝国。1453年土耳其人占领君士坦丁堡,倾覆了拜占庭帝国后,开始了奥斯曼帝国领土扩张的新阶段。15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已扩张至小亚细亚和克里米亚的大部分地区。16世纪初,相继占领南高加索的阿塞拜疆、格鲁吉亚部分地区和库尔德斯坦,后又对控制地中海通往印度的海上通道的埃及发动进攻,将埃及、叙利亚和巴基斯坦等地区并入奥斯曼帝国。苏里曼一世时期曾一度兵临维也纳,占领匈牙利大部分地区,形成对欧洲的巨大威胁。1534年,苏里曼一世王朝进犯伊朗,占领巴格达和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并继续对北非进行征服,控制了北非大部分地区,征服阿拉伯半岛和也门,夺取了海洋控制权,从而控制了海上贸易通道。15世纪至16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全面扩张,使其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历史绵延600年之久的大帝国。正由于奥斯曼帝国是以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庞大封建军事帝国,所以没有统一的经济、政治、宗教、文化等基础。在帝国统治下,异教徒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伊斯兰教的压制和迫害,利用宗教进行统治和精神奴役是奥斯曼帝国专制统治的一大特色,也是维系帝国的重要纽带。19世纪初,巴尔干半岛诸国先后独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又遭列强宰割,1919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922年末,帝国告终。

土耳其音乐与阿拉伯——波斯的音乐同属于一个体系。

13世纪时在安纳托利亚高原的中部城市科尼亚,神秘主义者塞拉列丁·鲁米创建了伊斯兰教第一个托钵僧音乐舞蹈团体——梅芙莱维,培养了大批的音乐家。在神秘主义宗教仪式中产生了许多至今仍流传在整个中东地区的音乐体裁,如土耳其艺术音乐的两种最重要的器乐合奏形式——佩什莱夫和塞迈。15世纪起,随着奥斯曼帝国的不断扩张,为振奋军威、鼓舞士气,在帝国的各个军团设置了庞大的近卫军乐队——梅赫特哈纳,从而军乐得到很大的发展。奥斯曼军乐也用于平常的节日以及各种娱乐活动之中,成为土耳其音乐的一大特色,并曾对欧洲专业音乐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非洲音乐

大量考古物证,表明非洲可能是人类最早的发源地。

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人类文明发展主体大都集中在亚欧大陆和北非地区,在中南非洲和美洲等地的文明则相对处于较后进的状态。

非洲是仅次于欧亚大陆的世界第二大陆。其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面积占非洲总面积的2/3。赤道横贯其中部。有撒哈拉大沙漠、卡拉哈里沙漠;有埃塞俄比亚高原、谷深崖陡的东非高原和一望无际的南非高原,形成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的地貌;有尼罗河、刚果河、赞比西河、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冈比亚河等呈辐射状的河流,且激流、瀑布比比皆是。

东非较早地出现了相当发达的文明社会。公元前后在埃塞俄比亚形成以阿克苏姆为国都的古代国家,4世纪时进入极盛时代,并皈依基督教,逐步形成埃塞俄比亚帝国,16世纪以后,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导致埃塞俄比亚帝国的衰败。在埃及和埃塞俄比亚之间的苏丹,在公元前12世纪末就已建有国家,6世纪中叶基督教传入麦罗埃王国,7世纪中叶至13世纪逐渐被阿拉伯人征服,渐渐伊斯兰化,成为阿拉伯文明世界的一部分。东非沿海一带的索马里国际贸易相当繁荣,公元前后即出现了一批极富活力的商业城市。8~9世纪,伊斯兰教传入东非。10世纪后曾输入大量中国瓷器(中国旅行家汪大渊、费信等人的著作中曾对东非城邦有所记载)。

西非的加纳国家也大致形成于3世纪左右,位于尼日尔河上游康加巴地区的马里也曾在13世纪初逐渐崛起而形成马里帝国(以金矿著称,亡于17世纪)。继加纳、马里之后,称雄西非地区的是桑海帝国(亡于16肋年),是西非地区最大的帝国,也是最后的一个帝国,灭亡后,西非地区就陷入部族混战之中。

撒哈拉以南的所谓黑非洲,由于居住在森林地带和萨瓦纳草原上的各个部族社会而形成的文化,也反映在音乐文化之中形成千姿百态的各部族音乐文化。尽管历史上曾受到亚洲等其他地域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上、一些地区中接受了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但处于与世界其他地区相对隔绝状态下的黑非洲,不少地区却葆有其独特的传统音乐文化。与世界其他地区民族音乐相比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兼自娱功能和社会功能于一体。有磨米歌、舂米歌、摇篮曲、牧羊曲、划桨歌、家务歌等自娱性的音乐;不同的行业音乐、敬神音乐、巫术音乐、婚丧嫁娶音乐、成人仪式音乐,以及兼有教育、医疗、司法、道德评判等多种社会功能。由此可见,音乐与社会生活和传统习俗密切相关,人的一生从诞生、成人、结婚、死亡等阶段都要通过礼仪来完成的,在礼仪中音乐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每个部族成员都或多或少地都被卷入某种音乐活动中去,音乐艺术成为“一种既强调艺术性,又强调社会性、政治性和宗教性的社会活动。”(J·H·克瓦本纳·恩凯蒂亚《非洲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版第30页)

在音乐上,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就是与世界其他地区迥然相异的、异常鲜明的节奏语法,特别是其中的复节奏。四、五、六、七声音阶均见于各地。其音程近似于平均律,如平均七声音阶(在歌唱中)、等距六声音阶(近似全音音阶),亦有不等距音程。音乐乐句较短且多反复,织体为单声部音乐,但又具有各种各样形态的支声复调。比较多的形态是持续音、平行音、多声音乐、复节奏等。作为很有兴味的演奏惯例,即在小合奏中,每个人只演奏一组音中的一个音。

非洲的乐器,大多同种类的乐器广泛分布于各地,但其构造稍有不同。如非洲的代表性乐器散扎(sanza),不仅各地名称各异,而且捆扎其上的振动片也多为金属,有些地区则为木制;其共鸣器可为木制箱形,亦可以葫芦制成。另外一大特征为使用乐音与噪音相混的复杂的音响世界。散扎演奏时,不仅其本体振动,而且乐器周边和手腕子上的铃和刮响器的装置也在发响;木琴在其每个键下安装的共鸣筒上也开有小孔并贴上薄膜以产生蜂音。

非洲乐器的分布情况大致如下:西非有管状、容器状的笛类(多为横笛)、号角、喇叭(象牙、角、木制等)等气鸣乐器,竖琴类、齐特类、琉特类等弦鸣乐器(有的源于阿拉伯),以及木桶状、筒状的鼓类、刮响器、铃、裂缝树鼓等。

约鲁巴人的“谈话鼓”

中非有吟板(一般为在椭圆形的薄板的一端用细绳拴上,抡起于空中旋转发音,亦为“发音道具”)、竖笛、横笛、喇叭类、管子类、双簧管类等气鸣乐器,以及特别显眼的乐弓(种类颇多,常见为以嘴吹奏的“口弓”)、里拉类乐器、各种各样的鼓。特别是其中的鼓,可模仿音调言语(在日常会话中的具有旋律性的言语的抑扬),作为所谓“会讲话的鼓”(talkingdrum)使用,为传达意志和裁判使用的重要的东西。

南非的乐器除与西非共同的乐器外,尤以吹奏的弦乐器可拉琴(gora,弹拨乐器,张21弦,共鸣器为一葫芦,往弦上吹气使之产生振动发音)独特。尚有多种形态的木琴、乐弓等。

美洲音乐

美洲包括北美洲和拉丁美洲两大部分。美国、加拿大和格陵兰岛等国家和地区为北美洲,美国以南至最南端的合恩角为拉丁美洲(因其曾是拉丁语系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而得名)。大约距今4~5万年前,印第安人从亚洲的东北部经白令海峡的陆桥迁徙至北美洲,大约在距今1万年前分布到南美洲,后爱斯基摩人也迁徙到北美洲北部和北极地区(以狩猎、捕鱼为生)。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同属亚洲蒙古利亚人种。其语言同属古亚洲语系的爱斯基摩语。印第安人有1700多种语言和方言。拉丁美洲虽地处热带,但其绵延不断、纵贯南北的山脉,以及由山脉所形成的高原和山间谷地形成其独特的地形,使之高原上和坝子里凉爽舒适。

1492年10月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前,美洲不仅处于与世界文明发达地区相隔绝的状态,而且即使在美洲的各地区的诸民族之间也缺乏联系,几乎仍停留在原始公社制的不同发展阶段,只有居住在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印第安人形成了古代文明国家,并逐渐形成比较发达的三大文明中心——阿兹特克文明、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较之世界其他古代文明多发祥于大河流域而言,拉丁美洲的古代文明则发祥在高原上和坝子里。就是在这样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中,孕育出了他们极具特色的古代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发祥于墨西哥谷地。阿兹特克人是印第安人的一个分支。早在公元前6000年就已从事农耕活动。中经奥尔梅克、特奥蒂瓦坎和托尔特克等文明。奥尔梅克文明处于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100年左右,奥尔梅克人在美洲率先创造了文字和历法。特奥蒂瓦坎文明兴起于公元前200年,鼎盛于公元350年,衰落于公元750年,在艺术上以其辉煌的建筑和壁画成就著称,从壁画中可看到一些舞蹈姿势。托尔特克文明则兴起于公元950年;1150年左右,由于内讧,阿兹特克人乘机入侵。后通过征战势力范围扩及今墨西哥全境和中美洲部分地区。1521年西班牙殖民者占领该地。阿兹特克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歌唱和舞蹈的培训,故设有被称作“歌唱之家”和“舞蹈之家”的培训学校,以使用在祭祀仪式之中,亦利用歌唱传颂其历史和传统。预备学校毕业后,可在专业高等学校中学习建筑、农业、雕刻、绘画、音乐、舞蹈、戏剧、诗歌等。阿兹特可文化的发展刚刚起步,就被西班牙侵略者以极其野蛮的手段摧毁了。

玛雅文明(公元前1000年~公元1500年)。玛雅人分布在今墨西哥瓦哈卡州以南、危地马拉大部分地区、洪都拉斯西部和萨尔瓦多,总面积达32.4万平方公里。公元前1000年业已发展到农业文明。9世纪末,其城邦就多达110个。12世纪末,玛雅潘(城邦)确立了霸主地位,直至15世纪中叶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中断了其发展。玛雅人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玛雅文化”,在天文、历法、算术、建筑以及文字(象形文字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绩。玛雅人用毛发制笔(形同中国毛笔状),用彩色在棕皮纸上书写。现仅存3种玛雅文古抄本,但至今无人释读。他们也将重大事件用象形文字刻在石碑或石柱上,现存有大批石刻。这些都是了解玛雅文化的珍贵的历史文献。在皮德拉斯·尼格拉斯附近发现的作于6~8世纪的博南姆帕克彩色壁画是惟一完整地保存到今天的古玛雅壁画,其中有一幅乐队演奏图,可见其社会音乐生活之一斑。

印加文明(公元前4700年~公元1532年),发祥于南美洲的安第斯高原。经过数千年大发展,于12世纪兴起了印加国家(以处于今秘鲁南部的库斯克为都城),15世纪初,通过征战,扩张为幅员辽阔的大帝国。辖区达80多万平方公里,居民近1200万。帝国结束于1532年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之时。据研究,在帝国时期,音乐已很发达,但流传甚少。留存有战争时使用的皮鼓、螺号和骨笛;祭祀时使用的小手鼓、铜铃和呱嗒板等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