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艺术知识大课堂:写作的语言艺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凝神苦想,反复思考(2)

(2)模糊期

在构思萌发的中期,作者往往精神兴奋,对未来的作品充满朦胧的希望和信心。然后,作者便要对未来的作品进行具体的孕育和构思。这就进人了构思的孕育期或模糊期。这一阶段,是写作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段,也是构思活动中最苦的阶段。孕育一开始,在作者头脑中,各种问题、各种想法纷至沓来,从人物、景物形象到文体结构,从情感到语言,朦朦胧胧,若即若离,稍纵即逝,难以捕捉和定型。构思的艰辛,往往使作者有焦虑、烦闷、痛苦等一系列紧张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甚至会引起失眠、食欲不振、脾气反常、时喜时忧、时哭时笑的如痴如狂的生理、心理反映,极容易使作者身心疲惫而中途退却。人们平常所说的写作之“苦”主要指此而言。例如,托尔斯泰在给友人的信中谈到他创作《安娜·卡列尼娜》构思的情景时说:“我感到悲哀,什么也没有写,痛苦地工作着。您简直想像不到。我在这不得不播种的田野上进行深耕的准备工作,这对于我是多么困难。考虑,反复地考虑我目前这部篇幅巨大的作品的未来人物可能遭遇到的一切。为了选择其中的百分之一,要考虑几百万个可能的际遇,真是极端困难。我现在做的正是这个……”。这也是为什么在“写作”这座巍巍大山的山脚下徘徊、在半山腰滞留的人多,而真正登上峰巅的人都很少的原因之一。福楼拜曾告诫人们:著书要有坚强的意志。只要闯过这一关,便会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取得文章构思的成功。

文章构思模糊期的长短,因人因文而异,差别很大。郭沫若写《地球,我的母亲》时,灵感和诗兴袭来,迫使他打着赤脚卧倒在路边,匆匆记下了那喷涌而出的诗句。创作中的这种挥笔而就的现象很多,模糊期短到几乎不易觉察。相反,有时却很长,例如左思的《三都赋》构思十年而成,冰心的散文《一只木屐》“卡壳”十五年后才发而为文。

在构思处于模糊期中,要求作者的思维既要能不枝不蔓地朝着既定的方向专心思考,同时又必须打破时空界限,围绕中心,把已经映现在头脑中的信息材料作进一步的扩充、延展,并进行再体验、再认识的思维活动。这一阶段的思维活动主要从两个方面同步展开:即横向的扩展和纵向的掘进。横向扩展,是把思考的问题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纵向掘进,是把思考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在实际写作中,纵向掘进与横向扩展往往是同步进行的,从内在关系来说,处于一种互为因果的互动状态:联想的展开,现象的组合,是作者思想深化的结果,同时又为在新的缉合层上作再掘进提供了基础;而再掘进的结果又导致更广阔的联想,唤起记忆中更多的储存,从而构成新的联结和组合。

构思的模糊期中,作者头脑中往往会不断跳跃出一些闪光的思想、精彩的句子或片断的形象,但一般说来是不稳定、不系统的,依靠它还不足以使写作的外化阶段得以开始。但如果把它记下来,可以帮助作者深入地构思。很多作者都在此时记下情节草案、作品提纲、段落提要、人物简表等等,有时还画出了未来作品中的人物肖像。这些做法有助于思路的梳理,有助于使构思的模糊化向明朗化、定型化的方向发展。

(3)明朗期

如果把萌发期和模糊期看做是构思的不定型阶段,那么明朗期则是构思的后期阶段、定型阶段,所要解决的主要是如何艺术地定型化的问题。

构思活动的完成,以形式的确定为最后标志。只有对未来文章或作品的具体形式有了基本确定的构思以后,作者才能进入文字表达,着手由“意”到“文”的转化。

概括地说,明朗期的构思具体内容为以下三点:

①定型化

即作者首先要从宏观上整体把握作品。如选定恰当的体式、开拓明晰的思路等;或以提纲的形式将其中的人物、事件、思想、结构、环境(指记叙性文章)以及大小论点、总分论点和论据(指理论性文章)列出,形成一个完整的“预想”表现体系。

②有序化

即作者按照思路的发展,对未来作品进行总体构架与局部层次的有序设计。其中包括层次段落的安排、线索的设置、材料的调整与组合等,从而变萌发期、模糊期的“无序”为“有序”。

③优化

构思中的“优化”(或曰“美化”)活动,是着眼于未来作品的“物态化”程度及艺术表达效果来考虑的。它主要包括展现形象或展开问题时所运用的具有美学功能的手法、技巧,乃至叙述语言的风格等。如贾平凹在谈《满月儿》的构思时说:“一出场要自然,要有场景,以形象抓人;时时写进生活情趣……描绘要细腻,叙述要抒情,产生诗的意境;调子要柔和,语言不要出现成语和歇后语一类太‘土’的话,节奏和音响更有乡下少女言谈笔语式的韵味;结尾要电影式的‘淡出’,淡得耐嚼。”显然,作家上述的种种具体构思设想,都是以作品艺术表现的优化为宗旨的。

总之,未来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的特点都达到了定型化的程度,标志着构思明朗期的结束。行文表达即可开始。

6.构思的技巧:简明扼要

构思是作者在动笔之前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全面设想。刘勰指出:“是以草创鸿笔,先标三准: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举正于中,则酌事以取类;归余于终,则撮辞以举要。”这讲的就是构思的主要内容。即首先要酝酿和确立主题,其次要选取和提炼好材料,再后是考虑好结构和语言。

构思是写作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对写作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

构思大致包括提炼主题、选择材料和安排结构三个方面。

(一)关于主题方面的技巧

主题是指通过题材所表达的基本思想,它是作者对文章中的主要问题的态度和评价。它包括主题设计、主题提炼、主题表达三个方面。

(1)主题设计技巧

文章的主题具有多样性、复杂性。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作者出于不同的写作意图,从有利于表达特定的中心思想出发,进行主题设计的结果。有意识地进行主题设计,是写作立意的第一个环节。主题设计的参照模式有:

①单向性主题

清代文论家刘熙载在《艺概,经义概》中说过:“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要可以一言蔽之。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主脑即得,则制动以静,治烦以简,一线到底,百变而不离其宗,如兵非将不御,射非鸽不志也。”这里所说“一言蔽之”就是说主题应明确单一,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来;“一线到底”,就是说“主意要纯,一而贯摄”,决不旁逸斜出。这是传统的单向性主题的要求。

在现代诗文作品中,占绝大多数的仍然是简单明了的单向性主题。这种主题简单明了,既不隐含什么,也不象征什么,主题在一个平面、一个方向上发展。例如,李存葆的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通过梁三喜、雷军长、靳开采三家人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前后的命运,歌颂了当代军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人民的牺牲精神,抨击了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尽管小说的时间、空间跨度较大,出场的人物也多,但由于作者确立的主题思想很明确,又一贯到底,呈单向性发展,所以是单向性主题。

单向性主题的好处是:思想明确,思路清晰;写作过程中对人物、事件易于把握;遣词用句容易得当;行文如一江春水,滔滔汩汩,行进自如;写作的难度和障碍较小。

②平行性主题

简单地说,就是一篇诗文作品中有并列的两个主题。它们像两条铁轨从诗文中穿过,并行不悖:各自统率着自己的材料,但又互相穿插,糅合在一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