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薪修炼工作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识破情绪的特洛伊(3)

人们为什么喜欢抱怨

一项关于职场人抱怨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九成的职场人每天都会抱怨,其中65%的人每天抱怨1~5次,13.8%的人每天抱怨6~10次,4.8%的人每天发出的抱怨在20次以上,只有11.2%的人表示自己很少发牢骚。人们为什么这么喜欢抱怨?那些善于抱怨的人们在发牢骚之前又是怎样给自己找到充足的借口的?

〇借口的诱因

职场中有这样一类人:无论是在员工例会上,还是在餐厅排队买午餐时,总能听到他们慷慨激昂的申诉。别看他们自己本身的工作岗位比较平凡,但他们用言行传递给别人的信息却不仅仅是交流心情那么简单——紧张的头脑风暴会议在他们不经意的几瓢凉水之下,前功尽弃;给团队的工作造成了障碍,他们总能找到看似合理的理由。工作中最常见的12种借口,每个借口背后都隐藏着更深的含义。

每个借口的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只是人们不愿意说出来。借口是人们在意识状态下做出的应激性反应,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借口有着更深厚的诱因。每个人身上都有,只是有人把这样的诱因唤醒,并把来源于内心的思维变成了行动。

首先,借口是逃避现实的工具。爱找借口的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很主观地认为自己应该得到优待,自己的工作进展应该一路绿灯。当努力无果,又面临“残酷”的现实时,他们就变得郁郁寡欢。他们想通过借口来避免尴尬和惩罚,这样就避免了因为工作中的受挫而带来的不安。

其次,抱怨是对行动的拒绝。没有完成工作任务,很多人会说:“市场的变化不是我可以控制的”“这样的工作流程不合理,我一个人负责三个人的任务,怎么能面面兼顾呢?”喜欢抱怨的人通常把完不成任务看做是别人的事情,自己是个旁观者。在一项关于职场人员的调查中,有九成的人在表达工作的遗憾中把主要矛头指向了上司和同事,很少有人承认问题在自己“努力不够”上。

抱怨让人们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行动推掉,从工作的本身抽身而出,不去设法改变现状,而是为困难和问题找解释,结果人们可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挑战自己的机会越来越少。由此,抱怨变成了爱找借口之人的一支有力的拐杖,时间长了就离不开了,从而逐步失去行动的能力。

为工作找借口看起来并不需要什么成本,但借口所带来的代价却昂贵得你无法想象。所以,工作没有起色,不受公司的重视,核心的项目你没有参与的机会,不是先抱怨,而是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工作中出现了太多没有必要的解释和理由。别吝惜自己的行动,用你的行动改变现实吧。用行动证明你的决心比用言语表达你的理由要好百倍。

【温馨提示】

不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幻想不劳而获,那你很可能被严峻的现实打垮。停止抱怨,修正自己的目标,做一个尊重工作也尊重自己的人,你才有更多的成果。

〇抱怨他人就是映射自己

很多人喜欢带着“问题”思维去解释问题,比如看到一个陌生人会说:这个人太胖了,一看就是不注意饮食习惯的那伙人;那个人的穿着太不协调了,西装怎么能配一双运动鞋呢;这个业务员业务还不够熟练,因为他没有和客户例行问好……这些看似无意识的想法,实际却是在隐形的抱怨。

人们之所以给别人设定那么多严格的标准,是因为自己身上也或多或少有类似的瑕疵或者自己所不喜欢的,所以把这部分不好的投射到别人身上。人们看不见自己身上有这些特点,却轻易地在别人身上看到,于是就变成了对别人的指责和抱怨。

没完没了的加班却还被扣奖金、管理不善、工作氛围糟糕,为什么自认倒霉的人总会遇到倒霉的事?归根结底,工作中遇到让自己头疼的人或烦恼的事,是因为自己本身在这个方面做得不够好。加班却被扣奖金,你要反思自己的工作效率;管理不善,是不是你的某些个性和公司的规定有冲突?工作气氛不好,是不是你还没有学会和身边的上司和同事们进行沟通?

其实抱怨别人就是对自己的失望,人们没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改变自己并不喜欢的现状的时候,就变成了指向于外部的抱怨。如果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不能用一颗平常心对待事实,只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烦恼之中。

赶走抱怨的5大方法

对与问题来说,解决永远比解释有效果。抱怨只能在碌碌无为中耗费时间,面对问题时先冷静下来,找到问题的症结,然后用下面的这些方法,赶走抱怨。

1.为自己的行动负责。如果展开一项工作需要你做出行动,那么把自己列为获得这项工作成果的唯一人选,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你才能赢得更多人的支持拥护。

2.对问题保持客观、诚实的态度。借口通常是人们不愿意直视问题结果的搪塞和自我欺骗。事情没有做成功,你可以再分析原因,弥补不足,但是借口只能让你本该增长经验的重要时机溜走。

3.给每项工作制定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要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之后,可以让你在想逃避问题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拥有继续奋斗下去的战斗力,不让无谓的心绪阻碍自己目标的进程。

4.学会理解和宽容。“理解”帮助你重塑和伙伴相互尊重的关系,“宽容”让你减少对别人造成损失的责难。允许自己不完美,不给自己设限,你才会更积极地面对现状,拥有更多积累经验和技术的机会。

5.更新自我认知,不断重启自己的思维模式。抱怨常常是因为人们用固定的思维去看待一件事情,把自己滞留在已经过去的糟糕情境中而无法自拔。用发展的思维看待工作,不断启动新的思维模式,跟上工作步伐的转变,才能不断重启自己的工作状态和工作习惯。

抱怨改变不了倒霉的运势,抱怨也改变不了“不公平”,人们之间存在不同,出身背景、家庭关系、受教育程度等,所以虽然每个人所拥有的潜在资源不同,但是人们都有一个相对公平的平台——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成功的权利和机会。

西方有句俗语:“人们只注意到富翁坐在奔驰车上,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他因为操劳而变成秃顶。”人们只看到了光环,而没有留意他们成功背后艰辛的付出。所以,我们不要整天抱怨社会的不公平,抱怨自己倒霉,而放弃所有和工作有关的努力。因为“不公平”的存在只是决定了你的起点,却并不能决定你的终点。每个人的体内都潜在地贮存着让自己成功的优势,而这些优势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发现。当抱怨不再控制你的思想的时候,你创造新生活的步伐就迈出了第一步。

【温馨提示】

失败和抱怨是工作中最糟糕的两件礼物,然而这两者之间却存在鸡和蛋的关系:失败产生了抱怨,无休止的抱怨又孕育了新的失败。

天助和自助,你该如何选择?

一个人一边在屋檐下躲雨,一边祈求路过的撑着伞的菩萨保佑。

下面是人和菩萨的对话:

人:菩萨大慈大悲,带我走上一路吧。

菩萨:你在檐下,我在雨中,你不需要我。

那人走到雨中:我在雨中,你该度我了吧?

菩萨: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现在是伞度我,你要想度,自己去寻找一把伞即可。

不少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容易六神无主,把别人视作解决自己走出困境的救命稻草。这时候的人们处于恐惧中,只看到了自己的脆弱,而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核心人物应该是谁。通常面对工作中的问题和压力,你有两个选择:第一,通过努力提升自己,解决不断产生的问题;第二,改变环境,让自己成为事态发展的推动者,如权威专家、决策者等,这种方式需要阅历,也需要较长时间的考验。

困境常常是不期而遇的,可是哪位贵人又能次次及时地救你于“危难之中”?因为没有人会像影子一样跟随你左右,和你形影不离、给你最大动力的人是你自己。在问题面前,心态决定姿态、姿态影响状态。在我成为讲师的路上,也曾遇到过很多让我感到左右为难的境况:我的孩子在成长,她需要我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可是为了事业我必须要做出取舍;由于不善于沟通,以往的工作中时不时会有种被遗忘、被忽略的失落感;因为身体不好,我时常要在课堂中强忍身体的不适而保持最饱满的激情。我告诉自己,这些都是一个能带给别人力量和能量的讲师需要经历的过程,实际情况虽然不那么如人意,但是我不能放弃帮助自己。虽然6年间我忽略了自己对家庭、对女儿的照顾,但是有了同仁、客户、公司,我始终保持巅峰状态,保持饱满的热情,感染身边的每个人。我一直相信:自助者,天助之。“自助”就是不放弃努力;“天”就是机遇和成功的好运。只有自助,天才可助之;人不自助,天将弃之。

那么,如何自助呢?你需要先明确自己目前遇到了什么问题,自己面临的现状,才能理清楚现在要做什么。

5个问题帮你理清现状,建立解决问题流程

1.当前问题的中心在哪。例如一个业务员总是成交不了客户,那么成交失败是问题的中心吗?不是,问题中心是要找到客户最需要的是什么。

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要找到问题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比如一个员工总是迟到,直接原因可能是起床晚了、交通比较拥堵或者距离比较远,而根本原因是他对这份工作不够用心和积极。

3.该做出什么行动。找到了问题的原因,接下来就是努力改变现状而设置目标行动。

4.现在你拥有哪些资源。分析自己现在对于解决问题有利的资源有哪些,现存的不利因素是什么,然后综合起来为制定策略做准备,这个过程也会加深了自己对问题的思考。

5.怎样达到目标状态。盘点好资源之后,就要根据现状找到实现目标的最佳路径。当然,最快、最省力、最适合自己的路径才是最好的。

我相信,只要把精力放在勤奋自修与精益求精上,我们将比任何时候都拥有更好的机遇和光明的未来——我们已然起步,但坚韧不拔才是成功的必要推动力。你不能永远等着别人来救助你,在别人为你提供帮助的同时,你也需要付出自己的努力,否则你永远都不可能成功。道理人人都懂,但只有真正行动起来,才能够去实现理想,成为未来期盼的自己。

【温馨提示】

工作的每项成就都是一个改变,改变源于积累,量变才有质变,改变自己就是帮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