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了解女孩心理,培养良好性格
性格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但性格本身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心理学家认为,性格对孩子将来的成就具有决定意义。比如性格开朗、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孩子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容易成功。因此,许多父母通过各种训练,希望改变孩子的性格,让过于内向的孩子开朗一些,让过于外向的孩子内敛一些。
李女士的女儿今年六年级,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性格有些木讷,这让李女士很着急。她认为,女儿现在的性格会成为未来发展的绊脚石。“她爸爸的性格也是如此,不爱说话,不会交际,只懂得钻研业务,升职这样的好事总也轮不到他,我可不希望孩子以后也这样。”因此,李女士不停地为改变女儿的性格做着努力。比如,带女儿出席各类聚会,报名参加各种与演讲有关的比赛等。然而,在这样高强度的训练下,女儿并没像李女士期待的那样变得性格开朗,话反而更少了。“这孩子一点也不领我的情,跟我说话也总是带着怨气,好像是我害她在演讲的时候出丑一样……”
很多人都说“性格决定成败”,所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都希望通过各种努力,让孩子的性格变得完美,以求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成功。家长的美好愿望无可厚非,但这里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几个问题。
1.什么是性格。事实上,生活中我们所说的“性格”,基本上包括了心理学上的“气质”和“性格”两个概念。决定气质的是生物学因素,也就是说,它来自遗传,是稳定的,不易改变的。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个典型类型。我们常说的活泼好动、思维灵活的外向性格多是指多血质和胆汁质,而安静沉稳、不善交往的内向性格多是指黏液质和抑郁质。心理学意义上的“性格”指的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比如勤奋、慷慨、诚实、礼貌、遵守时间和规则等,它是环境的产物,是人社会化的结果,是人的社会属性。所以,人的性格尤其是小孩子的性格,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进行适当改善的。不过,我们所说的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它更受遗传影响,不易改变。
2.性格有优劣之分吗?很多人认为,“性格”应该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要是符合这个模式的性格,都可以获得成功。事实并非如此。不同的行业对从业人员有不同的要求,并不是只有外向的人才能拥有一份好工作,内向的人也同样拥有好工作的机会。比如教师,要求善于沟通;科研工作者,就要求沉稳,能沉下心去。所以“性格决定成败”说的是在了解自身的基础上,能否找到适合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而且,“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果有些家长刻意将孩子向一个所谓的“理想性格”方向培养,而不去考虑孩子天生的那一部分,强迫孩子改变自己的性格,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痛苦。
那么,要正确地培养孩子的性格,特别是女孩的性格,家长需要做些什么呢?
1.家长需要搞清楚“成功”的定义
从早期的“哈佛女孩”开始,到书店里随处可见的成功学书籍,成功的热潮激荡着家长的心,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在带着孩子往那个叫作“成功”的路上奔跑。追求成功并没有错,错在很多人篡改了成功的定义。期盼孩子各个方面都优秀,这种想法当然没错,可是现实中,每个人总有自己不擅长的方面。其实,在保证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上,寻找一条适合孩子的路,鼓励孩子努力行走,未必不是一种成功的生活。
2.一定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帮助孩子客观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价值和优势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优秀,但是,改变孩子的性格也要尊重科学规律。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是认识自我、确认自我价值、形成自信的时期,孩子需要鼓励和肯定。如果在这个期间里,孩子总是被否定、批评、呵斥,对自己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孩子的自我评价会很低,可能会导致她的情绪和自信心下降。因此在低自我评价中成长,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势必要受到影响。
3.给孩子一定的机会,但不是定目标
针对孩子的不同性格和心理特征,特别是女孩子天生就比男孩子内向、容易害羞,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适当的改善,但切勿给她太大的压力。
人的性格虽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性格一旦形成便有着相对的稳定性,而性格的初步形成始于婴儿时期,3岁的幼儿在性格上已经有了明显的个体差异。以后即使有外界影响,幼儿的性格一般也会沿着原有的方向发展下去。所以,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性格,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组装”孩子,这样不仅让孩子痛苦,也会给自己压力。爱孩子,就要顺应孩子的发展。
4.充分了解孩子
一些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自己生,自己养,每天生活在一起,还用了解吗?其实不然,孩子身上、尤其是心灵上每天都在悄悄发生变化,如果不用心对待的话,家长并不能准确地了解孩子。这是父母与孩子的天然差距所决定的。
父母与孩子的差距首先是由心理发展水平引起的。由于孩子的感觉、知觉、思维等尚未发展成熟,她对外界的感觉与成人是不同的。比如,同样是看电视剧《鲁西西的故事》,当鲁西西趴在床上哭时,成人看到鲁西西受了委屈,很难过。但一个四岁孩子看到的却是“鲁西西不是好孩子,她穿鞋上床”。有关孩子的心理学书籍里,有充分的理论根据说明,成人与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其次,两代人的知识差距、生活经验的差距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的差距等都有可能造成代际隔阂。
所以,父母必须学会与孩子沟通,善于发现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当孩子做出一些成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时,父母不应当马上质问或训斥,要平心静气地思考一下:孩子的行为是否有合理性,缺乏合理性又是为什么。通过这样的思考,父母会更容易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恰恰是教育的成功之道。
5.对待孩子要有耐心
孩子其实就是父母的影子,你以怎样的态度对她,这种态度也会潜移默化成为她性格的一部分。你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没有耐心甚至粗暴的人,所以父母对待孩子也一定要有耐心。
当父母精心准备好饭菜,孩子却一口都不吃时;当父母有一大堆事等着孩子入睡以后再做时,孩子却无论如何不肯睡;当父母晚上瞌睡得要命,孩子却哭个没完……父母得拼命压制着自己的怒火,心平气和地对待你们的孩子———你们必须这么做,因为仔细想来,这些都不是她的错。但你们能做到吗?你们能一次次都做到吗?
人的耐心是很有限,但为了培养孩子的耐心,需要做父母的耐心些。当然也需要让孩子承受一些忍耐和等待,即使孩子的要求很合理。例如你在做事,而孩子要你陪她,你告诉她“我正忙着,等我做完了这些事情再去陪你”。
6.言出必行
你也许会认为:孩子小,偶尔骗骗她没关系。其实这要不得,除非你希望以后也被她骗。
言出必行很重要,一方面可以获得孩子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能树立家长的威信,避免孩子因侥幸而无理取闹。
7.始终如一
尽量做到始终如一,以免造成孩子思维、判断的混乱。处理同样的事件要给出同样的标准,如果你今天允许孩子这么做,明天没有任何理由却告诉她不行,孩子便很不理解。你或许会忘记自己行为的不一致,可孩子绝对不会忘。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的命令很难贯彻。是孩子任性吗?不,其实一部分是你造成的。
8.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即使父母,也无权要求她事事按照你的意愿来做,即使你是为了她好。比如,你认为她该睡觉了;你一定要她把一碗饭全部吃掉;或者你一定要让她放下手里的玩具去做你要她做的事……最后,强加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孩子不但开心、乐观,还能养成独立、有主见的性格。
9.让孩子了解别人的感受
孩子的性格都是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起来的,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一个有着高情商的人。所以,一个不了解别人感受的人,是很难体谅别人的。虽然成人的世界有太多的辛苦和不如意,做父母的或许不想让孩子过早知道这些,但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感受,体谅父母的辛苦,对孩子却是很有益处的。
10.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言传身教,提高自身的素质
人的性格与发展,都与其生活的环境、所受的教育有关。一定的性格是在一定的生活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它会随着生活环境与教育影响的变化而变化。父母应是孩子的表率,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深远的。积极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会使孩子形成积极的性格,或使性格的积极方面得到发展;消极的环境与教育影响,会导致消极的性格,或使性格的消极方面得到发展。我们应当充分发挥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积极的性格,或转变消极的性格。
父母应该以身做则,把握好自己的言谈举止,先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后带着极大的责任心去引导她,最重要的是使她培养出好习惯。
当然,管孩子之前要先管好自己。家长自己没养成好习惯,孩子也很难从家长身上学到好习惯。望女成凤的心愿是每一个父母都有的,所以,不管你以前是如何喜欢放纵自己,做了父母以后都要自律,给孩子做出表率来,让孩子在你身上有榜样可学。
11.对孩子的性格要加以有意识的引导
父母平时要有一定目的性地引导孩子的性格向某个方向发展。讲故事不可只根据故事情节去讲,而是要根据孩子的优缺点恰当地与故事“挂勾”,告诉孩子应怎样去做,向故事中的主人公学习什么。
12.忽视孩子的无理要求,不迁就孩子的任性
父母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绝对不能满足,迁就和顺从实际上会助长孩子的“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这种自我意识的无限膨大,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自利,完全不懂得对父母的感激,认为一切是理所当然的。因此,父母要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让孩子明白,这个世界并非可以为所欲为,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而不曾被拒绝的孩子长大后是经不住挫折考验的。因此为了孩子的幸福,父母应施以理智的爱,学会对孩子说“不”。
现今,在许多孩子自小受祖辈和父母的宠爱,享受着家长的“百依百顺”与“有求必应”,很多女孩养成了任性、撒娇、好发脾气的不良习惯。孩子任性,父母要及时教育,因为这会影响她形成好的性格。有人说:“几岁的小娃娃,懂得什么?长大了就懂事了。”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说法。孔子说:“少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孩子越大越难教育。所以父母一定要为孩子的长远发展着想,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对孩子千万不能要什么就给什么,这不是爱孩子,是害孩子。因为任性的孩子会在生活中常常碰钉子,遭受挫折和磨难。久而久之,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及健康成长,即便长大后也很难适应社会,很难与他人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