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明儒学案序
【题解】
秦汉以后的历代王朝不断加强对思想文化领域的控制,“好同恶异”是每一代王朝的统治者对待思想学术的基本态度。不过,专制权力对于思想学术的钳制毕竟不能从根本上阻止思想的进步。宋明时期,由于知识的增长和思想家的努力,在儒学内部产生了诸如心学、性学、事功之学等诸多学派,这些学派的学说旨意不同,各有所长。明清之际,“天崩地解”,原有的思想学术进程也因清军入关和满清王朝的建立而告中断。
黄宗羲做《明儒学案》,其目的在于整理有明一代的思想学术成果,叙其源流,述其精要,从而使有明一代的思想学术成果不致湮没。黄宗羲为本书写的序言,清晰地表达了对于百家争鸣的思想环境的渴望和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原文】
盈天地间皆心也,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故穷天地万物之理,即在吾心之中。后之学者,错会前贤之意,以为此理悬空于天地万物之间,吾从而穷之,不几于义外乎?此处一差,则万殊不能归一。夫苟工夫著到,不离此心,则万殊总为一致。学术之不同,正以见道体之无尽也。奈何今之君子,必欲出于一途,勦其成说,以衡量古今,稍有异同,即诋之为离经叛道,时风众势,不免为黄茅白苇①之归耳。夫道犹海也,江、淮、河、汉以至泾、渭蹄涔②,莫不昼夜曲折以趋之,其各自为水者,至于海而为一水矣。使为海若③者,汰然自喜,曰:“咨尔诸水,导源而来,不有缓急平险、清浊远近之殊乎?不可谓尽吾之族类也,盍各返尔故处!”如是则不待尾闾④之泄,而蓬莱有清浅之患矣。今之好同恶异者,何以异是?
有明事功文章,未必能越前代,至于讲学,余妄谓过之。诸先生学不一途,师门宗旨,或析之为数家,终身学术,每久之而一变。二氏之学,程、朱辟之未必廓如,而明儒身入其中,轩豁呈露。用医家倒仓之法也⑤。诸先生不肯以矇朣精神冒人糟粕,虽浅深详略之不同,要不可谓无见于道者也。余于是分其宗旨,别其源流,与同门姜定庵、董无休操其大要,以著于篇,听学者从而自择。中衢之樽⑥,持瓦瓯椫杓⑦而往,无不满腹而去者。汤潜庵⑧曰:“《学案》宗旨杂越,苟善读之,未始非一贯也。”陈介眉⑨曰:“《学案》如《王会图》洞儿:骇目,始见天王之大,总括宇宙。”书成于丙辰⑩之后,许酉山刻数卷而止,万贞一又刻之而未毕。壬申[11]七月,余病几革[12],文字因缘,一切屏除,仇沧柱[13]都中寓书,言北地贾若水见《学案》而叹曰:“此明室数百岁之书也,可听之埋没乎!”亡何贾君亡,其子醇庵承遗命刻之。嗟乎!余于贾君,邈不相闻,而精神所感,不异同室把臂。余则何能,顾贾君之所以续慧命[14]者,其功伟矣。
【注释】
①黄茅白苇:连片生长的黄色茅草或白色芦苇。形容齐一而单调的情景。
②蹄涔:兽蹄迹中的积水,指容量、体积等微小。
③海若:神话中海神的名字。
④尾闾:神话中海水从这里漏走。
⑤倒仓之法:中医治疗肠胃积滞的方法。
⑥中衢(qú)之樽(zūn):在四通八达的道路中央设置酒樽,以酒款待行人,行人喝酒多少,按自己的酒量来决定。衢,道路。樽,酒杯。
⑦瓦瓯(ōu)椫杓:瓦瓯,瓦制的盆盂。椫杓,用白理木制作的杓。
⑧汤潜庵:汤斌,字孔伯,号荆岘,晚号潜庵。康熙时举博学鸿词,官至礼部尚书、工部尚书,治学兼综程、朱、陆、王之长,讲求实用,著有《洛学篇》《汤子遗书》等。
⑨陈介眉:陈锡嘏,字介眉,号怡庭,浙江鄞县人。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翰林院编修。长于制义,以经学著名。锡嘏著有《兼山堂集》八卷,凡文六卷,诗二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⑩丙辰:康熙十五年(1676),黄宗羲六十七岁。
[11]壬申:康熙三十一年(1692),黄宗羲八十三岁。
[12]革(jí):通“亟”,危急。
[13]仇沧柱:仇兆鳌,字沧柱,浙江鄞县人,黄宗羲弟子。
[14]慧命:智慧之命。续慧命指刊刻《明儒学案》,使各家学说保存下来,是续智慧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