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1)

(一)发展与发展观释义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人们对“何谓发展、为何发展、如何发展”这一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性课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随着时代的变迁、文明的进步、实践的创新,人类关于发展的思维在历史上是不断演进的。发展问题历来是人类不断探索的主题,是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关注的焦点和努力的方向,它既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关系到人类生死存亡的重大实践问题。自从有人类历史以来,人类就开始面临发展的难题,并一直在为自身的发展而不懈努力。但在人们追求快速发展、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需要反思的问题,如生态危机、环境恶化、人生意义危机等。那么,什么是发展?发展的目的何在?

简单地说,发展是“自己”的运动、“对立面的统一”。从严格的学术意义上讲,发展是哲学术语,发展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事物的发展原因是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根源(或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事物的内因。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向前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即是发展。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也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狭义的发展是指那些处于不发达状态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发展经济、变革社会而走向发达状态的历程。我们这里所说的“发展”就是从狭义这个角度来讲的。

尽管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但是人们对发展及其规律的认识,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影响着发展道路的选择与确定。换句话就是说,树立什么样的发展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树立什么样的发展观,将严重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发展程度、发展水平以及发展的后果。正确的或科学的发展观将有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错误的或片面的发展观将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中,我们出现过一些失误和曲折,在这方面有深刻的历史教训,值得反思和警醒。例如:有时片面强调发挥政治和思想优势,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说什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而忽视经济建设规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就是不顾客观条件,不按经济发展规律要求的错误的指导思想的产物,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给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也有的时候只注意了发展经济,而忽视了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导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严重泛滥,“金钱万能论”、“一切向钱看”成为许多人的追求,一部分人精神空虚,社会道德滑坡,出现了严重的信仰危机。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协调、健康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努力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进步,推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协调发展。忽视和放弃哪一方面都是片面的,都可能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误入歧途。

当然,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像自然的发展一样,有它自己的内在规律”[1]。“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2],形成了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根本基础、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为根本动力、以社会形态的发展和更替为历史演进过程的社会发展观。马克思由于把现代唯物主义贯彻到底,也就是把他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而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3],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历史总趋势的科学发展观。但也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4]“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5]列宁也指出:“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自然,他也要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即将崩溃的问题,去考察共产主义未来发展的问题。”[6]列宁认为,发展既是“对立面的斗争”、又是“对立面的统一”[7],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列宁强调发展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更高基础上的重复;发展不是单纯的量变,而是包含着质变、革命和飞跃式的剧变;发展源于事物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而主要不是依靠外部力量;统一的有规律的世界运动发展过程也包括历史发展不断出现的新的方面,密切而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很显然,只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8]。因为,唯物辩证法所揭示的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9]。毛泽东特别指出:“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这些矛盾在实践中是否能完全处理好,也要准备两种可能性,而且在处理这些矛盾的过程中,一定还会遇到新的矛盾,新的问题。但是像我们常说的那样,道路总是曲折的,前途总是光明的。”[10]

社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发展过程中要全面地兼顾到系统构成的各个要素。社会系统本身就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子系统组成的一个大系统,这些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决定着社会大系统的整体功能状况,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社会内部的任何一个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在与它事物的普遍联系之中,一事物离开它事物的联系,就谈不上发展。因此,社会发展又是一个协调发展的过程。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讲,发展还应当是辩证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是发现矛盾、认识矛盾、解决矛盾的辩证发展观。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法则,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旧矛盾解决了,新矛盾又出来了,往复循环,事物在矛盾的推动下不断向前发展。社会发展也遵循这一法则,在矛盾的运动中获得前进。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为了解决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而提出来的,是实事求是的产物,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在不停地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100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11]“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12]

发展观也是一定时期内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思想观念层面的聚焦和反映,是一个国家在发展进程中对发展及如何发展的总的和系统的看法。确立什么样的发展观,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它也是伴随各国经济社会的演变进程而不断完善的。毛泽东指出:“各国应根据自己国家的特点决定方针、政策,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特点结合起来。中国的经验,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即使是好的经验,也不一定同别的国家的具体情况相适合。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13]邓小平也告诫我们,“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14]他同时强调,“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15]

当然,发展也不能仅限于经济发展的狭隘视域,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发展的根本目的乃是人的发展,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发展是现实的人的发展,而现实的人是有生命的活动而绝不仅仅是创造交换价值的商品。马克思指出:人的发展乃是一种全面的发展,即“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6]。“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7]。

简而言之,发展观就是人们对事物发展的总的看法。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十分重要的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是否承认发展,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是区分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主要标志,也是区分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分界线。邓小平曾讲道:“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18]说得更确切些,发展观就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观点体系。解放思想是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的前提,只有解除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落后保守的思想观念,才能扫除前进道路上的思想上观念上的障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贡献。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19]的新的科学发展的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的重大发展,是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突破。

(二)科学发展的基本理念

科学发展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在列宁看来,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新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这种唯物主义既是实践的,又是辩证的,同时也是历史的,即他所指的“现代唯物主义”[20]。发展观是否科学,关键看承认不承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承认不承认事物的运动、发展不仅有量变,而且有渐进过程的中断、飞跃、质变;科学发展观的规律不仅适用于人类社会,同时适用于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思维。毛泽东认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21]“只要我们更多地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更多地懂得自然科学,一句话,更多地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少犯主观主义错误,我们的革命和建设工作,是一定能够达到目的的。”[22]毛泽东早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时就指出:“至于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50年不行,会要100年,或者更多的时间。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快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100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23]然而,在那个“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年代里,“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不可能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所以,发展观的演进也就不可能进入科学的轨道。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他指出:“我赞成劲可鼓不可泄。但是要强调一点,我们需要的是鼓实劲,不是鼓虚劲。就是说,我们的工作要扎实,效果要实实在在。所谓鼓实劲,不鼓虚劲,拿科学的语言来说,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能弄虚作假,不能空喊口号,要有一套科学的办法。”[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