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土地问题和“马克思的批评家”》
全文约10万字。列宁写于1901年6~9月和1907年,全文共12章。
20世纪初,列宁十分关注马克思主义者与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理论家之间围绕着土地问题理论所展开的论战。资产阶级理论家们在论战中否定马克思主义关于土地问题和资本主义农业发展规律的理论。他们的理论和思想对俄国社会民主力量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侨居中欧的列宁从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先后写下多篇评述上述论战的文章,后汇编成本文。列宁在本文中先后分析了马克思主义者考茨基和俄国的谢·尼·布尔加柯夫、维·米·切尔诺夫以及德国的弗·奥·赫茨和爱·大卫等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理论家,有关土地问题理论的著述和相互之间进行的论战。列宁指出,资产阶级理论家关于土地问题的一切理论的基石——土地肥力递减规律,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是站不住脚的。它完全不适用于技术正在进步和生产方式正在变革的情况。
布尔加柯夫等人把劳动者的贫困归咎于自然界的“赐物”的减少,认为“土地肥力递减规律”是造成食物不足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并由此推论马克思主义关于土地问题的理论不适合用于现代农业问题。列宁认为,布尔加柯夫等人试图回避土地问题的实质,掩盖农奴制的残余、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导致农民贫困的现实,他们是在充当资产阶级的辩护者。
列宁指出,农业落后的现实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的。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生产方式发展变化的客观现实条件下,农业发展的事实驳倒了“土地肥力递减规律”,也同时否定了布尔加柯夫等人依据此规律对马克思有关土地问题的理论的否定批判。布尔加柯夫等人把级差地租理论同“土地肥力递减规律”联系起来,并否认绝对地租的存在,进而否定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列宁阐明了马克思关于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学说,指出,正是马克思使地租理论摆脱了“土地肥力递减规律”,从而具有了科学性和正确性。
“马克思的批评家”们的错误在于既不了解土地有限的影响与土地私有制的影响之间的差别,也不了解“垄断”和“生产率最低的最后一次投入的劳动和资本”这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农业存在着两种垄断,即土地经营的垄断和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把这两种垄断区别开来是绝对必要的,除了由于土地经营的垄断所产生的级差地租外,承认土地私有制所产生的绝对地租也是必要的。
“马克思的批评家”们认为在资本主义农业中小生产经济是富有生命力的,具有大生产所没有的优越性。他们否认技术进步将对农业生产发展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反对消灭“城乡差别”。列宁指出,“马克思的批评家”们所采用的统计方法和资料分析方法是不科学的。列宁列举了大量事实说明了技术进步已经对资本主义农业产生了如同其对工业所产生的那种巨大作用。欧洲现代农业走向机器化的明显趋势,证明了技术进步的优越性为历史发展所承认。列宁预言,以电气化为标志的新的技术革命将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更加巨大的推动作用。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者不否认大城市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巨大历史作用,而消灭城乡差别并不意味着消灭城市或使文明倒退,而是旨在消灭千百万农村人民与文化和进步相隔绝的社会现象。
列宁详尽分析了德国、英国、丹麦的农业资料后,指出,这些国家现代资本主义农业发展的现象表明,资本主义农业正在向大生产的方向发展,大生产由于运用技术革命成果和施行新的生产方式的有利条件,已充分显示出优越性。
“马克思的批评家”们选用的论据所表明的只是在某种特定历史和社会条件下的小生产的活跃。列宁分析了“马克思的批评家”们的论据,指出,他们片面利用了某些统计资料和分析材料,在分析方法和论证过程中都出现了严重错误。他们所分析引证的德国等几个具体例子的真实情况,恰恰证明了大生产在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列宁特别分析了“批评家”们心目中的“理想国”——丹麦的农业发展状况。列宁指出,丹麦的小农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和繁荣。通过对丹麦的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分析表明,丹麦农业的基础是大、中型资本主义农业——大部分土地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丹麦的小农经济在农业经济中所占地位是非主要性的,其发展趋势是走向衰落和贫困化。
列宁指出,事实证明,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也适用于资本主义农业,农业中同样出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存在着资本主义所固有的一切矛盾。小农经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没有前途的。不能否定资本主义大生产方式对农业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的历史进步性。
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农业存在的问题的根本解决出路在于,广大农民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进行反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斗争,从而摆脱受奴役和生活贫困的处境。农民在即将到来的革命中能够成为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军。
——《列宁全集》第5卷第84~2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