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不掉的心理学:生活中不可思议的日常现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强迫篇

不绝于耳的歌声——音乐强迫症

音乐强迫症,音乐可以治疗强迫症,但是音乐也能让你患上强迫症,很多编辑、文案、记者都喜欢边听音乐边干活。有网友表示噪声污染太严重,不听音乐干不下去,也有人说耳朵里不塞上东西就难过!但是像这样随时随地都在听音乐的行为,是医生认为要谨防导致音乐强迫症的心理疾病,造成脑袋像回声机一样经常有音乐不断回响,久而久之,大脑对音乐产生依赖性,从而导致音乐强迫症的发生。

自我诊断:你有“音乐强迫症”吗?

1.脑袋里常常有音乐声环绕,翻来覆去,一响就是几个小时。起初以为听到了外界传来的音乐声,后来竟然在课堂上也能听到,这才明白原来声音来自他的大脑,令他不听都不行。

2.医生说患此强迫症的人大多数是年龄在15~20岁之间的青少年。他们接触的新事物多,思维活跃,喜欢思考,平时大多喜欢听音乐,不太喜欢与人沟通交流。

3.音乐强迫症的临床表现最主要的就是因为听到音乐而触动大脑不断回忆以前所听音乐的,病情较轻;在精神紧张时,脑袋随时会像“回声机”一样播放音乐,并且无法控制,病情属于较为严重的。

案例分享:

一名重点高中的学生小林,他在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中,令他烦恼的是发现自己患上一个怪病,脑袋里常常有音乐声环绕,翻来覆去,一响就是几个小时。起初,他以为听到了外界传来的音乐声,后来,竟然在课堂上也能听到,小林这才明白原来声音来自他的大脑,令他不听都不行。

小林特别紧张害怕,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幻听症?是不是患上了精神病?思来想去,精神变得愈加紧张,音乐声更挥之不去,白天课听不进去,晚上觉也睡不好。最终,等父母发现他变得不爱讲话,有抑郁倾向,才发现他已病得不轻。

原来小林回家后,家里人来人往有些吵。他便常常因为听到电视的声音、家人对话聊天的声音而分神,无法看书,无法写作业。于是坐在电脑前将耳机塞进耳朵听歌,这样周围的其他声音就影响不到他了。

案例如是说:折磨你的不是音乐,是习惯

生和死是人生命的起点与终点,当然我们无法掌控,但我们可以掌控中间这个过程中,避免将自己搞得半死不活。

心理咨询师建议:

这类问题,一般首先得让来访者放松心情,告诉他们常常回忆音乐的现象,并不是幻听、精神病,而是大脑过度疲劳所导致的。从心理上,让他们不要害怕,轻松治疗。其次可以通过行为治疗纠正,一旦出现回忆音乐,就用橡皮筋弹手等方式,给予疼痛治疗唤醒自己的大脑。告诫来访者听音乐是一种享受,但是不要无节制地去听,让它变成损害你健康的罪魁祸首。

1.顺其自然法。

任何事情听其自然,该咋办就咋办,做完就不再想它,不再评价它,如好像有东西忘了带就别带它好了,东西没收拾干净就脏着乱着呗。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来克服焦虑情绪。

2.宣泄疗法。

让患者说出自己的紧张情绪,如自己过去曾在某个情景或某个时候受到的心理创伤、不幸遭遇等,把内心的痛苦情绪尽情地发泄出来。说出自己的恐惧,也就降低了恐惧;说出自己的紧张,也就缓解了紧张。

3.转移注意力。

当出现强迫症状时,要想办法转移注意力,尽快脱离现实症状,摆脱痛苦。例如,一到出门时就检查门锁,怎么克服呢?把时间安排得紧一点,如果平时上班需在路上花30分钟,20分钟就比较紧张了,那么就留20分钟赶路,因为时间紧,怕迟到,出门后注意力都在赶时间上,也就来不及再反复检查门锁了。

4.多参加文体活动。

从事各种有趣的文体活动,可以解除生活或工作中的单调、乏味,减少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

5.找专业心理咨询师解决。

如果你的症状持续了较长时间还未能改善,可请求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帮助,作系统的“脱敏训练”。

华丽的“冒险”——美丽强迫症

当美丽成为一种极强的竞争力,当整形成为一种时尚,一个新的名词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它叫“美丽强迫症”,它是指特别注重外在形象的心理疾病。现如今无论男女对于美,总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也难怪,在当下的社会里,美女、帅哥几乎成为了一种流行的交际语,美丽像一种病毒,感染了许多人,美丽强迫症症候群就理所当然地应运而生了。

自我诊断:你是“美丽强迫症”吗?

1.越来越关注自己的体形。患者对于体形的关注像一般人那样,他们对“瘦”的渴求是不同于常人的,总觉得自己不够瘦,体重稍稍有点变化就深感悔恨、内疚。

2.过分化妆。不管是参加重要活动,还是简单的买菜,只要是出门都要化妆,感觉不化妆就出不了门。

3.频繁换衣服。不管是不是自己真心喜欢,每天必须换一身衣服,尝试不同风格的造型,走不同路线。

4.与镜子做“好朋友”。不管处于什么场合,都控制不住地照镜子,更让人不可理解的是,总是问别人“我今天看起来还行吗”。

5.注射美容针。为把自己的皱纹、斑点一网打尽,每隔一段时间就去注射美容针,否则无法安心工作和生活,总感觉周围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着自己。

案例分享:

王小花现年26岁,是一位从事美容连锁机构市场管理工作的白领。由于工作原因,她对自己的外形非常重视,每天的精致妆容和定时护肤是必备工作,从去年开始她又开始追随整形的时尚大潮。据王小姐自己介绍,她去年曾在温州东方整形美容院做了隆鼻手术,术后效果非常满意。但是今年,她又对自己的身材不满意了,觉得大腿和手臂上有赘肉影响美观。

王小花声称:“我每天照镜子看到的就是自己大腿和手臂又肥了一圈,然后就是小肚子和腰上的赘肉。自己也尝试过很多减肥方法都不见效,天天称体重,某天如果体重增加了一公斤,我一整天都会魂不守舍的,我觉得自己真的患上美丽强迫症了。”

像王小姐的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少见,据北京仁爱慧心心理咨询中心夏抱玉老师介绍:几乎每个有整形诉求的男女都或多或少存在“美丽强迫症”,其实“美丽强迫症”是对热衷于美丽的心理的一种形象表达,这是当前社会上一种极为普遍的心理,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疾病。“我们热衷美丽无可厚非,因为现在整形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了,关键是需保持一种理性的求美心态,除了在整形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科学选择整形机构和整形医生之外,多听专家的意见非常重要。”

案例如是说:有种美丽可以由内而外,它同样也需要我们去追、去求一个过分在意自己外表的人,只能成为两种人,一个是整容成功者,一个是整容失败者,而他们都患了同样的一种心理疾病——美丽强迫症。

心理咨询师建议:

女孩热衷美丽无可厚非,因为现在整形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了,关键是需保持一种理性的求美心理,除了在整形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科学选择整形机构和整形医生之外,多听专家的意见非常重要。

在非理性的情绪下频繁整容,一旦对整容效果不满,很可能造成心理障碍。所以专家建议,整容成瘾后最好与专业心理人士沟通,从根本上解开“心结”。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刘翔平介绍,强迫症通常表现为明知不合情理或毫无意义却仍反复出现,力图抗拒和排斥而又不能控制和摆脱,从而导致内心冲突并焦虑。而“整容癖”与别的轻微强迫症不同的是,一旦整容失败或效果不佳,会给身心带来巨大伤害,同时也会给身边的人带来压力。而且这类人往往不会求助于心理医生,而是继续找整形医生去完善或修复自己的容貌。

专家建议,有“整容癖”的人,应在心理专业人士的引导下认识到频繁整容的坏处,以及根源在自己的内心,而不在外表,之后以自身意志去克服强迫症状,学会自我克制。

先迈左腿还是右腿——选择强迫症

百事可乐好喝还是可口可乐好喝?它们真的差别很大吗?佳能还是尼康?

苹果还是PC?这个还是那个?真的有那么多的差别吗?不,没有我们想得那么多。在各类产品和服务间作比较,原本是为了得到更有利的交易,但这并不总能实现。因为人脑会陷入小题大做的怪圈。

更有甚者会为“走路是先迈左腿还是右腿、坐车时是坐在前面还是坐在后面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困扰着……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许多人都患上了强迫症,而且强迫症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出现的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选择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类型,现在无论做什么事情人们都要面对选择,让选择性患者感到很头痛,不知道如何选择,不仅耽误大量的时间,甚至自己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会令他们感到异常地苦恼。

提到选择强迫症这个词,你可能觉得有些陌生,但是说到以下情景,你可能并不陌生。选择强迫症主要是出现在购买商品的时候,例如买衣服时,面对各种款式的衣服不知该从何选起,好不容易选好了一个款式的又不知道哪种颜色适合自己,最后很可能对在精挑细选后买下的衣服完全不满意。

自我诊断:你是“选择强迫症”吗?

1.抑郁症状。整个人处于一种抑郁的状态,干什么都没心思。

2.优柔寡断。面对选择时难以取舍是选择强迫症的症状,这可能是性格原因,也可能是疾病所致。

3.穷思竭虑。对日常生活中一些自然现象反复思索,明知缺乏意义,但又不能自我控制。出现一个观念或者想到一句话,便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另一观念或语句。

案例分享:

31岁的小李是一家私企银行的高管,经常管理下属,安排别人工作的他竟然患上了强迫症。他这样告诉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总是为一些毫无意义的选择纠结到要死。在新浪博客和百度空间以及QQ空间之间做一个选择确定下来记录自己的生活总是会在某个时刻突然缠绕着我,逼我做出选择。我讨厌混乱和不整齐的东西和事情,可是我的东西也总是会被我弄得很混乱,这让我头疼不已。”

“我曾错过很多选择,不是选错,而是惧怕选错,所以没有做出选择。现在想来,其实无论如何选择,至少有五成胜算,可若没选,注定错过,错过在我看来等同于失败。”小李补充道。

案例如是说:与其怕错,不如将错就错

我们在夜深人静想到选择,也许是事业,也许是爱情,也许只是明天该穿什么,既然叫作选择,自然有选对也有选错,对于选择困难强迫症患者,每一次的选择都如临大敌,下半生的归宿和T恤尺码该买M还是L都一样会让他头痛不已。无论你选哪种时尚品,它都会被淘汰,但怕淘汰而惧怕选择的结果就是早早地被淘汰。

心理咨询师建议:

首先,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其次,找出原因,应树立必胜信心,尽力克服心理上的诱因,以消除焦虑情绪。要以坚强的意志力克服不符合常情的行为和思维。矫正强迫症行为和思维要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同时多参加集体性活动及文体活动,多从事有理想有兴趣的工作,培养生活中的爱好。

选择强迫症核心的症状是害怕选错,进而犹豫不决,当出现类似症状时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运动疗法。

当强迫思绪再次出现时,这时候不要让自己持续在痛苦中煎熬,出去运动一下,将所有的消极情绪得到最好的释放。

2.音乐疗法。

选择强迫症出现时会严重干扰我们的正常思绪,让我们无法正常思考,也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这时候音乐疗法是缓解这种症状最为有效的方法。

放上一曲自己最喜欢的音乐,让美妙的乐章充斥在我们的脑海中,渐渐地取代那些焦虑的情绪,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

3.培养兴趣爱好。

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仅可以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而且还可以有效地缓解自己的强迫症症状,当面对众多选择时自己依然无法及时地做出选择,焦虑难耐的情绪再次涌上心头时,可以找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可以选择有趣的、有建设意义的事情来代替强迫行为,如散步、体育锻炼、读书、作画、听音乐等。

4.记录行为治疗。

患者可以将转移注意力的行为记录下来,当这种做法达到自己所预期的效果时,会明显地提升患者治疗的自信心,但是要记住,记录时只需记录自己的成功经验,不要记录不成功的经验。

5.如仍无法摆脱症状。

可到心理咨询中心求助咨询师。

泛滥十年的口水战——口水强迫症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被口水困扰过的经历,当口水多的时候,让我们的吞咽带来麻烦,大家都知道吐口水是不文明的行为,可是偏偏就是有这么多的口水让我们吞吐为难?尤其是在晚上睡觉时,害怕一个劲地咽口水,会影响旁边的人对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在集体宿舍或一些亲属面前也是这样,只要是你想控制口水,却发现它总是想流就流,丝毫不顾忌你的感受。

自我诊断:你有“口水强迫症”吗?

1.有时会有口水,因为对于口水特别在意,从而使得对于口水的分泌、吞咽等关注过多,进而引发一系列影响正常生活的症状。

2.由于偶发或突发因素而导致,是一种应激反应,后来保持下来并影响了生活。

3.这类症状已经影响到了你的社交行为,有了一定的社会退缩。

案例分享:

莉莉今年26岁了,她已经受困于口水强迫症的时间超过10年。当年的她还是在高中,一天她喉咙发炎,不是很舒服,一吞口水就觉得自己的喉咙好像有什么东西从喉咙中掉下来似的,声音特别大。这一天,她在学校食堂吃饭。

在她座位旁边,有一个男生。她突然发现,只要她一吞口水,旁边的男生就会咳嗽一下。她很紧张,觉得是因为自己口水的声音特别大,影响到了别人。这件事情很让她难受。

第二天,她的喉咙还没有好。仍然觉得吞口水时,喉咙中有东西掉下来,声音仍然很大。上课时,她正在听课,突然发现,只要她一吞口水,老师好像也要咳嗽,于是更加烦恼痛苦。并开始认为是由于自己吞口水的声音引起了别人的不适。此后,她就不敢在人群中吞口水,以免别人受到影响。而这种情况一持续就是十年多。

莉莉这样告诉心理咨询师:“由于冬天睡觉经常和同学挨得比较近,我也试过,只要是和同学同床时,因为冬天冷,宿舍常常一起睡,我害怕自己咽口水的声音影响了别人睡眠,然后不停地涌出更多口水来,咽都咽不及,这也是我强迫得最严重的时刻,我终生难忘。”

据心理咨询师介绍这是很典型的口水强迫症。她的口水强迫症是从自己的生活中突发的事件以及对事件的错误评价所导致的。

口水强迫症是一种兼具强迫症和社交恐惧症两种性质的心理和行为障碍。

口水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强迫症,表现为患者过度地将意识集中在口腔,导致唾液大量分泌从而造成一种吞吐两难的矛盾局面。

口水强迫症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和其他强迫症一样多是患者对疾病的无知想象而产生的恐惧最终促使了口水强迫症的形成。也都是在一些平常事件中偶然触发(偶然中带有必然)。正常人在吞唾液的时候不会伴随有意识,并认为吞唾液是一种很正常的生理活动,所以不会去深究唾液的分泌、吞咽、吞咽路径、吞咽产生的声音,更不会去想由此而牵出的其他东西。

案例如是说:把咽不了的都吐出去

症状来袭的时候,想怎么样就怎样,带着症状充实你的生活,全身心追逐你的梦想,生活多一分,强迫就少一分,这就像一场拔河比赛,当你生活非常充实的时候,梦想都实现的时候,这些症状也就烟消云散了。

心理咨询师建议:

1.帮来访者认识到口水强迫症是一种很正常、很普遍的现象,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类似的困扰,所以不必过分担忧。

2.让来访者了解口水强迫症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口水强迫症在触发后一般分为两种发展过程。

第一种,触发的同时想象唾液吞咽的过程,或是对唾液是否能吞完产生质疑,于是开始认识到唾液集中在口腔会促使唾液大量分泌,随后开始想象如果意识不能离开口腔后会发生什么事,对主观想象可能发生的事情产生恐惧,由此进入思维和行为的矛盾并开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二种,触发的同时伴随着对唾液吞咽过程的各种想象,并有可能被人听到了吞咽唾液的声音,主观上认为在别人面前吞咽唾液是一种非常不好的行为,非常害怕而影响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开始想象问题得不到解决而可能出现的局面。

3.让来访者以有趣的心态来训练自己的口水,不要用认真且严肃的态度对待它。练习时就想象自己是一个孩子,在用自己的口水玩游戏。

4.专注地做一件事,不去注意自己的口水,将吞口水这个事情交给自己的身体,该吞就吞。然后做到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生活之中,顺其自然,或忍受痛苦做自己应当做的,让它自由发展变化。

因根本不是在于事情本身,而是因为内心深处一种渴望被理解、被尊重的感受的严重缺乏,你很在意的不是吞口水本身,而是你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不要和症状较劲,和它做好朋友,体贴地照顾它。

上班电脑控,下班拇指族——QQ强迫症

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打开QQ登录上线,不管有没有好友在线或者想不想聊天,只要看到QQ是开着的心里就舒服。如果不开QQ总觉得电脑上少了什么一样。在心理学家看来,这是强迫症的又一种典型病例,我们也许可以把它叫作“QQ强迫症”。由于科技日新月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也用手机使用QQ,因此这种症状相对来讲就更为普遍了。

自我诊断:你是“QQ强迫症”吗?

1.开机第一件事就是登录QQ。

2.工作、玩耍间隙,会时不时地看一眼,害怕有信息没有看到。

3.一段时间没有信息过来,心里就不自在,一定要找人聊一聊。

4.草木皆兵,把很多声音当QQ来信息或好友上线声音。

5.只要开电脑没开QQ,便有些心烦意乱,无法认真工作和玩耍。

6.半天没有新信息,就会怅然若失……

案例分享:

1.QQ强迫症情境一。几个朋友到餐厅聚会,各自打声招呼坐定后,席间陷入了沉默。有的人低下头掏出手机看小说;有的在微博上写上一句流水账:“我在和朋友吃饭”,再自己拍张照片上传;有的则上QQ聊天,然后在QQ上遇到同在饭桌上的他。这是最近我们经常遇到的一幕,而这样的情景越来越多地发生。

2.QQ强迫症情境二。“我和女朋友约会,她坐定后就掏出手机。我掏出手机上了QQ,她的头像也挂在上面,我问了句‘在干吗?’她竟然用QQ回了句‘别吵,忙着呢!’”想到和女朋友面对面不说一句话,却要用QQ聊天,张先生觉得匪夷所思。

3.QQ强迫症情境三。晚上下班、放学后,一家三口总算聚到一起,在饭后一起看看电视、散散步本来是很容易实现的。但赵女士却感叹:“难,太难了!”每天狼吞虎咽地吃完晚饭,女儿便一头扎进掌上电脑游戏了,先生埋头台式电脑中,家里寂静得只剩呼吸声,赵女士也拿出手机上网看小说了。

“家里三个人,一人一台电脑。刚开始还觉得很好,不用抢电脑了,生活水平提高真是造福全家人。没想到很快就陷入了一个怪圈,一个人带头玩,其他人觉得无聊,也跟着玩,结果经常玩到整晚不说一句话。”

案例如是说:不要让虚拟的世界影响了你正常世界的运转“在网上的信息,都是经过过滤、选择的,很多并不是生活的原貌。甚至有些可能是被修饰过的,戴着一层无形的面具。只有见面交流才能真正克服问题。”要将自己的生活调适一番,不紧不慢,收放自如地做网络的主人,而不是让网络控制了你。

心理咨询师建议:

心理咨询师提醒大家,这种虚拟世界的交流不能太过于沉迷,虚拟社交犹如是一把双刃剑,网民们一定要小心患上SNS强迫症。

网络社交更容易挫败人们处理现实的能力,进而形成新的心理封闭。而随着心理的更加封闭,便更依赖网络,沉迷于虚拟社交,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表面看似乎减少了人的孤独感,联络了感情,实际上却让人更加封闭与压抑。

如果你是QQ强迫症不妨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倾诉法。

强迫症患者可以找到能够倾诉的朋友,说出自己的紧张情绪,把痛苦发泄出来。说出恐惧,也就降低了恐惧;说出紧张,也就缓解了紧张。

2.提高自控能力。

QQ给我们带来很大的诱惑,所以我们必须提高自我控制能力,QQ强迫症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的危害,我们不能成为“QQ控”。

对于学生,特别是初高中学生来说,提高自我控制力尤为重要。在这个阶段,正是学习的好时期,如果时间都花在QQ聊天上,而导致学无所成,那就得不偿失了。

如果真控制不了,那么可以不带手机,或让家长、同学来监督自己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3.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很多时候人们患QQ强迫症都是因为无聊,精神空虚、无所事事。玩QQ可以打发无聊时间。所以专家建议大家在空闲时间多去图书馆、书店转转。领略世界名家的风采,去感受他们的思想,和名家进行心灵的对话,增长自己的见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比简单的聊天好处多。

4.积极参加户外活动。

生命在于运动,平日没事我们应该多进行体育锻炼。在闲暇假期时间,不要只顾玩手机,玩QQ,多去参加一些户外活动,进行体育锻炼,户外活动对身心都是有好处的,分享大自然的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这样不仅仅能够陶冶情操,更能够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保持良好体形,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不清洗不痛快的焦虑——洁癖

你有时会为自己的洗手或日常清洁烦恼吗?每个人都会有一段时间陷入洁癖的怪圈。你还记得自己最洁癖的日子是怎样克服的吗?这节我们来介绍一下洁癖症。

反复洗手是强迫症的一种最典型的表现,也称之为洁癖。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轻微的强迫观念的体验,比如,有时会冒出一些小的担心“我是不是真的锁了门?”“这件事我有没有做错?”“我钱包丢哪了”,等等。甚至在遇到一些挫折、不顺或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时,会不断地在头脑里反复地想该怎么样处理这些事情,特别是面临重大选择的时候,这种反复的想会持续得更久。不过,正常人不会渴望压制那些强迫的内容,也没有“反强迫”心理,他们的这些行为或念头于是很快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

自我诊断:你是“洁癖”吗?

1.过分崇尚思想。

2.无法忍受模棱两可。

3.完美主义。

4.过于注重清洁,有时会影响自己的情绪、生活。

5.对自己周围的事情有一种不确定感,安全感不够,紧张而不断地清洁身体或物品。

6.有无法控制的想法和念头,想要将手或他物反复清洗,产生焦虑。

案例分享:

小鱼(化名)被这病困扰了3年,一开始暑假的时候,天气太热出很多汗,一天要洗好几次澡。后来,上学了,小鱼又因为,前面同学光抓头,很害怕头皮屑掉到她的桌子上,还很害怕别人摸她的桌子,一旦这样,小鱼便恨不得拿消毒水来擦桌子。

小鱼说自己冬天也要坚持每天洗澡不然难以入睡,后来上初中,症状有所减轻,但有一次同学不小心冲小鱼打喷嚏,让她有种极度的厌恶。回家洗了又洗还是感觉有味道在。

美国旧金山一家结婚顾问公司的女老板宝莲,她规定公司的职员每隔一小时就要进浴室洗澡一次,每天冲洗八次,浴巾和香皂免费供应,她本人每天至少冲洗十次。

案例如是说:想到什么不一定就一定是什么

洁癖患者最大的困扰来源于自己心灵的困扰,归咎到身体进而折腾和折磨自己。其实你想到的事未必是真实的,不要将自己的行为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即使脏也不一定马上清洁干净,学会忍受这种不舒服,要知道它是心理的不舒服,与清洁无关。

心理咨询师建议:

在性格影响强迫症的因素中,完美主义是最主要的因素。对亲身经历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和苛求,是强迫症的常见特征。患者之所以产生怀疑,是因为他们相信,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最完美的解决办法,如果找不到这种完美的解决办法,患者就会感到不舒服。

洁癖是当事者在其生活过程中,逐渐固定下来的行为模式。所以洁癖者要从上述分析中找出与自己有关的心理动因,对症下药而加以克服。此外,无论是何种原因导致的洁癖,当事人都应让自己明白,整洁干净自然是好,但凡事不能绝对。人的天性中应有一点对乱的宽容,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心态与生活的稳定与正常。

1.接纳症状。

症状是自身的一个组成部分,排斥它,实际上是在排斥自我,只会加重症状,加重焦虑和痛苦。不管多焦虑和痛苦,都要接纳症状。心里接纳了症状(实际上是接纳“怕”),焦虑感就会减轻。接纳症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效的,需要一个过程。接纳症状需要智慧和勇气,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领悟。

2.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中。

在生活中寻找人生的乐趣和价值。在生活中一天天轻松、乐观、果断、勇敢起来,在生活中一天天充实起来。当生活充实而又快乐起来时,症状就没有立身之地了。

3.接纳症状并不是向症状妥协。

主观上已意识到没有必要这么清洗,还要不断清洗,这就是强迫心理。生活中在接纳“怕”的基础上就是要及时中断这种强迫行为。开始会很难,也很痛苦,但慢慢就会过去的。只要坚持住,你会一次比一次容易,一次比一次轻松,直到症状消失。

心路屐痕偷窃癖——偷窃癖

相信每个人都有对别人东西垂涎三尺的经历,当我们不具备足够的先天资质或后天条件去获取时,便会心生邪念。你有过拿别人东西的意念和想法吗?

别先急于告诉我没有,因为这个可以有,而且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偷拿别人东西的事屡见不鲜。如果你说有那么我会欣赏你的诚实果敢,正是这样的你战胜了内心怯懦的自己,并且我对你敢于表现真我的做法表示欣赏。我们要善于正视自己的阴暗,并用温暖的阳光和话语来照亮它,让它生辉。

首先对你的偷窃行为表示理解,因为道德两难问题曾是摆在你面前的难题,正如一个孝子偷药为了救自己因贫穷而无法医治的老父一样,你因自己的某种自以为很高尚的理由行窃。其次,一般我们的偷窃意念都会随着年纪的增长,道德感、羞耻感以及法律意识的强化,进而摆脱先前的不良行为和思想。也有一种人在成年中保留了自己幼稚时期的偷窃癖,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了。

偷窃癖,是一种由于忧郁心理障碍而产生的反射症状。特点是偷窃癖患者无法自拔,但所偷东西,往往既不名贵也不是自己所需要,只是一种强迫心理,像强迫洗手症那样。“偷窃癖”在心理学上属于“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

自我诊断:你是“偷窃癖”吗?

1.反复发生不能克制偷动西的冲动,而其动机并不是为了自己或其经济价值。

2.行窃时感到愉快、满足或放松。

3.偷窃不是为了发泄愤怒或报复,也不是受身体健康的影响。

案例分享:

一日,一位老师带着一名学生走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学生化名叫杨晓孜,读大一。他耷拉着脑袋,手里拿着一沓检讨书。

原来,小杨上大学不久,看见同宿舍一个同学的抽屉经常不上锁,便趁别人不在时偷偷打开抽屉,见里面有一沓钞票,就顺手拿了几张。几天后,那同学没有发现。接着几天,小杨又偷了几次,还没被发现。以后,只要看见别人的抽屉没锁好,或是看见别人的钱包放在桌面上或其他地方,小杨总要想办法偷一点。但每次偷得都很少,只从中抽出一两元,他却感到莫大的满足。

一次,他正在翻动一个同学的书包,不料那同学突然回来了,事情败露,小杨遭到全宿舍同学的痛骂,小杨表示痛改前非。

为了给小杨改过自新的机会,同宿舍的同学没有告发他。但小杨恶习难改,几天后照偷不误。

他的行为多次被发现。每次被发现后,小杨都痛哭流涕并能如实交代,甚至跪下请求同学原谅。同学们一次又一次地原谅了他。小杨并未因此而悬崖勒马,他渐渐发展到私配钥匙偷开他人抽屉。

一年快过去了。同宿舍的同学终于忍无可忍而告到系里。系里老师觉得小杨的行为不像简单的品德问题,遂带其求助于心理咨询师。

案例如是说:好好偷菜吧,满足自己的偷窃癖

这是一种成瘾病,他与小时候的环境有关,偷窃从道德和法律上是不对的,但不乏得手后也会有一种类似成功的快感的人。建议在虚拟的环境中完成自己偷窃、偷窥等带偷字的行为,不要触犯他人,进而受到法律的追责。

心理咨询师建议:

一方面,偷窃癖的人往往缺乏正常的生活乐趣,他们缺少快乐的来源,所以才会依赖偷窃的行为。所以,这样的人最好能够自己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尤其是能够让自己收获快感的爱好更好,比如有竞技性的运动或游戏等。

另一方面,偷窃癖的形成是一个正强化的过程,即每次偷窃行为都会得到快感,所以才会形成固定的行为模式。对此,我们可以用负强化的方式来减弱这种需求。最简单的形式就是在头脑中幻想自己偷窃时被抓住的场景,让自己感到恐惧和羞愧以及强烈的负面情绪体验。之后,可以在手腕上套一根橡皮筋,只要想到了偷窃的念头,就拉起橡皮筋弹自己一下,让自己感到疼痛,马上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有助于减弱偷窃念头的出现频率。

今天闪电劈到你了吗——病理性赌博

非病理性参赌者往往有明确的赌博动机,并且能够自我控制。他们中间有的人是为着不劳而获或是为赢取他人更多的钱,有的人将赌博视为一种消遣方式,有的人则将其作为一种纯粹的娱乐活动和生活嗜好。

病理性赌博(也称赌博癖),是指在个人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的、频繁发作的赌博行为,且行为对社会、职业、财产及家庭价值观念与义务都造成损害。

自我诊断:你是“病理性赌博”吗?

1.经常会想要去赌博,并有可能为赌博而四处筹钱。

2.也许开始想着只赌一小会儿,但实际的情况是经常超过自己的预想,赌注也会比自己预算得大得多。

3.如果输了,就会总是想着把赌本赢回来。

4.如果因故不能够去赌博,就会坐立不安,情绪不稳定,甚至会莫名其妙地发怒。

5.赌博会给他们带来快感,如果增加赌注或延长赌博时间就更能够刺激他们,使他们达到极度的兴奋。

6.由于赌博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7.为了赌博可以放弃其他一些自己原来的爱好和一些社交文娱活动。

8.曾经多次想要戒掉赌瘾。

9.十分清楚赌博的坏处和危害,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渐渐无法支付的赌债,但仍然无法控制自己不去赌博。

案例分享:

一位年近40岁的李女士,由于一次旅游到澳门,沾染上了赌博,此后无法自控,反复赌博5年。

首次和其后两次投入的赌资数额均较小,赌钱数额尚能自控。但后来出现频频独自过境赌博,不仅赌博次数明显增多,且赌资数额较大,几乎不在意赌博的输赢。李女士在赌博中有时赌输几万甚至几十万元以致赌资枯竭后,就在澳门当地借高利贷继续赌,并以“做生意”为名向在珠海的亲朋好友借钱做赌资,以致李女士在珠海的多数亲友都与之绝交。其家人曾对其赌博行为反复规劝无效。

小李是长沙一名公务员,2003年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由于工作勤恳,多次立功,不到30岁就当上了副科长,前途本是一片光明。然而他总觉得靠一点工资活得太不滋润,于是从3年前开始买彩票。开始是每个星期买一两次,每次十几元,渐渐变成每期必买,一次就买两三千元。他很快就把积蓄花光了,开始以各种借口向亲戚朋友借钱,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最后把车子和房子都卖了。越陷越深的他开始借高利贷,债主找到他父母家中,逼老人还债,以致家无宁日。小李并未反省,而是变得越来越暴躁,越来越孤僻。到最后,小李背上了300万元的债务无力偿还。

案例如是说:戒断反应是痛苦的,比戒断反应更痛苦的是戒而不断买彩票的中奖概率和打闪时雷电劈到你、上街行走被车撞的概率差不多,社会上有不少人梦想着一夜暴富,中大奖。这种心态也可以称之为病理性赌博,是一种盲目的投资行为,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

心理咨询师建议:

在现实中,赌博行为同娱乐行为互为一体,彩票、奖券,甚至电视、电话都可以参与摇奖,潜移默化地起着示范作用,势必增加控制赌博的难度。因此告诫利用“斗地主”来赌博者,当你加入“斗地主”的行列时,要先问自己在做什么,是娱乐,还是赌博?当属于赌博行为时,一定要调整心态,克服欲念。成人要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对于病理性赌博者应积极采取厌恶疗法和系统脱敏技术,以摆脱病态行为。

这种病理性赌博是一种比较顽固的心理疾病,需要心理咨询师的指导治疗,可以通过一些行为疗法或是厌恶疗法等,需要社会、家庭、法律以及个人的多方面配合以及心理治疗专家来协助治疗。也可以配合一些药物来治疗,相信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囤下的不仅有物件,还有痛苦——囤积强迫症

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收集某些物品的小嗜好,但我们不知道的是有些人却会因此而走入囤积症。你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倾向呢?在一件物品使用得很破旧时,还舍不得丢掉,买完新的衣服,旧衣服越攒越多,哪件都舍不得扔,但又很少或几乎不穿。

在不停添置新东西的同时,人们还不舍得扔掉他们囤积的大量没用的东西,有人甚至因此无法正常生活。心理学家说,这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学名叫强迫性囤积症,俗称“囤积狂”,从其词源来看是指“无节制囤积的兴趣”。

囤积症也叫“囤积强迫症”,也称为病态性囤积症、弃置恐惧症。是一种过度性地收购或收集物件的病症,即使是不值钱、有危险性或不卫生的物品。

囤积强迫症患者所聚集的物件,会干扰或损害到患者及身边的人生活上的流动性和基本活动,包括做饭、打扫、洗澡及睡觉等。

自我诊断:你是“囤积症”吗?

1.不仅仅只是非常不爱清理杂物的懒汉,他们对于自己所拥有的每一件物品均保持着非常强烈的感情,即使是那些看似使用时间最短暂的东西,就像使用过的创可贴,他们都不舍得丢弃。

2.总是想方设法记住最初为什么要将它保留下来。他们在作决定前,会非常努力地搜寻记忆,设法回忆起所有与该物品相关的情况。

3.强迫性囤积症患者通常有强烈的占有欲,即使是无关紧要的东西也舍不得丢掉,这些物品不仅压缩了生活空间,而且会让人产生诸多负面的情绪。

案例分享:

广州有一位商经理,住着一套200多平方米的小阁楼,家里塞满了东西。

其中有两样东西,让人觉得最不可思议。第一样就是牛仔裤,Boss不知道是何原因,喜欢疯狂地购买牛仔裤,据说家里整整五个衣柜,其中半数以上的位置,都放着他各式各样的牛仔裤。没有人细数过那究竟有多少,初步估计怎么着也有近千条吧。

这位Boss第二样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东西,就是“景德镇瓷器”。不同于一般有钱人,往家里收藏的都是价值不菲的古董瓷器或者手工精细的工艺品瓷器,他每次让人用三轮车拖回来的竟然是在路边摊上买的“景德镇瓷器”,大多数都是仿品,他每次一买,就大大小小买一堆回家。既不使用,也无价值,他就喜欢家里堆得满满当当的感觉。

静静生平最怕的一件事情就是搬家。因为每一次搬家,对于她来说,都是一次磨难。理由很简单,静静的家当实在太多了。静静大学毕业时的东西就已经堆满了整个宿舍,几个舍友对她的意见从来没停止过,有时还会惊动整个宿舍楼。这不静静从四人公寓里搬到自己实习单位附近的合租房,就动用了搬家公司。

案例如是说:沟壑难添的欲望——贪心将我们的感受弄得乱七八糟与其被困扰,不如索性丢掉,想起的全是美好回忆。现代人都是追求多,用不完也要买,从餐桌上的浪费,到买大房子、买名牌,再到我们现在讲的囤积,无不是我们对外面的世界过度需求,对每天的自己过度使用所致。

心理咨询师建议:

史密斯学院心理学教授兰德·弗罗斯特和波士顿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教授盖尔·斯泰吉蒂在新书《物品:强迫性囤积和物品的意义》中剖析了囤积症这一普遍现象。

他们把囤积看作一种生理和神经系统的疾病,而不只是一种可以在整理术指导人士一个下午的陪同下就能纠正的坏习惯。很多人以为囤积者懒惰或不讲卫生,其实问题要复杂得多。他们无法有效率地处理信息。他们知道自己有囤积物品的毛病,但声称自己只是没时间去处理它们。实际情况是,由于他们处理信息的过程,他们要花很多时间决定是否扔掉某件东西,所以导致他们跟不上物品积压的速度。

囤积者在得到某种东西时,只考虑拥有眼前的这种东西会多么美妙,以至于忘记他们没钱买或没地方放。当要丢弃时,他们只想着他们将失去什么,不会想到丢掉之后会带来什么好处。

目前没有药物能治疗囤积症,认知行为治疗是唯一一种能帮助“囤积狂”作出决定并平稳他们情绪的方法。

一位知名心理学教授说:“如果这些人对于扔掉了一些东西感到心情忧虑,那么一再让他们这样做,最后他们在扔东西时就不会产生如此极端的情绪反应。”

“囤积强迫症”在进行决定时往往会伴随着焦虑情绪的出现,可以通过放松方法平稳其情绪,并辅以认知行为治疗,帮助“囤积狂”做出决定。当然也可以采取暴露疗法,让“囤积狂”反复扔掉一些东西。

结束语

爱与恨的纠缠

人类为什么会喜欢痛苦呢?只是为了享受最终解脱的那一瞬间吗?

绝非如此。在如影随形的恐惧里,在理性的完全失控中,必定蕴藏着无可挽回的诱惑;它如同情欲一样深嵌在本能里,不可理喻。也许从来就没有真正的恐怖症,不管你怎么会因害怕死而死,其实都是两个字——幻象。恐怖若能就此被消解,大家理当松一口气,都继续好好活着。

然而不是这样,人还是因活着而罹患恐怖,因恐怖而活在幻象之中。

其实归根结底,我们缺少的是爱,爱是万能溶剂,它能溶解一切幻象。

如果爱照亮了这颗心,也必然会照亮那颗心;如果恨遮住了这双眼,它也会蒙蔽另一双。有时我们会选择一个拒绝我们的人做恋人,是因为我们的母亲总是拒绝自己,这种感觉很熟悉,熟悉带来安全感,尽管会痛;有时我们会选择一个帮助我们的人做敌人,我们内心的恐惧,让我们制造出了一个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