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罗马文化
罗马帝国虽然是一个强大的武装政治集团,但是其文化发展比较滞后。而希腊虽然始终没有形成强大的武装力量,却在文化方面一直处于世界前沿。这样在罗马帝国武力征服了古希腊之后,就不可避免地对其文化进行大举吸收。换句话说,罗马人虽然在武力上征服了希腊人,但是希腊人也在文化上征服了罗马人。当然,罗马人并没有全盘照搬希腊文化,而是进行了一定的取舍和创新。
1.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的渊源
罗马文化是希腊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二者共同组成了西方的古典文化,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希腊文化对于罗马文化的影响,最早是通过伊达拉里亚人,该政权在当时往来于希腊和罗马之间经商,已经将希腊文化大量传播到罗马,这也让罗马人对希腊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向往。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的版图扩张触碰到古希腊人的势力范围,并最终将希腊的城邦联盟击败。紧随其后,马其顿王国也被罗马帝国征服,臣服于马其顿王国的希腊城邦同时划入罗马版图,整个希腊民族从此被罗马帝国完全降服。
事实上,罗马文化对于希腊文化的传承,一方面是因为希腊文化被动进入罗马,另一方面也是罗马人主动学习的结果。首先,罗马帝国在征服希腊之后,将大量的希腊学者、典籍和工匠掠回罗马,这实际上相当于把整个希腊文化完全移植到了罗马;其次,罗马征服希腊之后,大量处于二三流的希腊学者失去生计,为了谋取生存,他们成批涌向罗马。虽然这些人大多修为欠佳,但是都非常积极努力,从而保证了罗马文化的文化底蕴和人才储备;最后,罗马贵族早在战争之前就有很多人到希腊游学,对于希腊文化已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他们在后来也成为罗马文化的中流砥柱。
至于为什么是希腊文化传入罗马,而非其他民族的文化,并且传播得如此快速和有效,无外乎有三点原因:一是希腊文化在当时的欧洲具有绝对先进性,而征战四方的罗马人对此也具有充分认识;二是罗马民族有兼容并蓄的好传统,什么文化好或者什么文化有用,她们都会积极采纳;三是罗马民族已经通过伊达拉里亚人对希腊文化有了初步了解,甚至整个罗马社会都对希腊文化充满期待。这就让罗马帝国在征服希腊之前,就已经形成了与之近似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希腊文化的传播也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具体来讲,罗马文化对于希腊文化的传承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它们分别为:教育方面,罗马帝国几乎完全沿袭了希腊民族的教育模式,而且在教材的编写上也以希腊文化为基础;文学方面,虽然罗马帝国具有强大的武装力量,但是直到征服希腊之后,才出现了一些本属于希腊的文学家;史学方面,和文化方面的继承情况基本相似;哲学方面,罗马人虽然在征服希腊之前没有自己的哲学家,但是在之后出现了一些有名的哲学家,并且很快建立起了自己的哲学体系;艺术方面,罗马人虽然不懂艺术,但是他们非常喜欢艺术,因而不惜从模仿希腊艺术作品开始,逐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艺术。
当然,所有新生政权之所以能够取代旧有政权,都会有自己创新的东西存在,这一点罗马帝国也不例外。其中,政治体制的创新尤其值得观注。由于长期浸淫在丰富的文化当中,希腊的政治制度难免有一些完美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理性主义则只占据微不足道的地位,而罗马政治体制中的理性成分则占据主要地位。其次是法学创新。包括具体的法律条文和系统的法学理论,著名的《罗马法》就形成于这一时期。最后是科技创新。这里主要是指一些实用学科,如农业、医学、历法、天文和建筑等,至于一些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罗马人则比较轻视,因此其科技水平长期停留在希腊城邦时代。
2.希腊文化对于罗马文化的后期影响
虽然希腊文化是罗马文化的重要基础,但是随着罗马学者的后来居上,以及罗马民族对自身文化的呼声日渐高涨,再加之罗马帝国对其他各民族文化的博采众长,希腊文化对罗马文化的影响在后期已经很难再看到踪迹。但是从深远角度来看,罗马文化仍然与希腊文化脱不了干系,尤其是在文史哲等非实用性领域,由于罗马帝国缺乏相应基础,又未予足够重视,只能长期依赖于古希腊文化。
不过值得称道的是,罗马帝国居然完整延续了希腊文化的精神文明,比如对于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的解读,尽管他们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并不突出,创新更是乏善可陈。但是没有创新不等于没有进步,在经历了希腊民族的百家争鸣之后,罗马人静下心来对已经存在的理论进行系统整理,同样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而且这种系统的整理,从某种程度上讲其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比如托勒密对古希腊的“日心说”做出总结后,极大地完善了相关理论建设,虽然这一学说被后世学者证明是错误的。
和希腊民族一样,罗马帝国同样实行城邦制,但是与希腊不同,罗马帝国的城邦是相互沟通的,而且统归于中央政府进行管理。后来由于罗马版图的不断扩张,以及融入民族的日渐增多,罗马人开始赋予每个公民应有的权利,从而使得古罗马版图内的所有城邦、民族和公民都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使其能够充分享受自由空间。罗马帝国的这一举措,在很大程度上赢得了广大公民的认可,这也让罗马帝国最终扩张为跨越欧、亚、非的庞大帝国,从而开启了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帝国史先河。
由此可以看出,相对于公民权只赋予本邦公民的希腊城邦制,罗马帝国的世界公民政策显然更具进步意义。而且这还只是表面行为,从更深层面来看,罗马帝国已经具备了人生而自由平等的基本社会认识,为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盛行埋下伏笔。然而,罗马帝国对于所有权利的赋予,都基于对象是合法公民,并不包括广大的奴隶阶级在内。因此,罗马帝国的社会意识和制度虽然有所进步,其基本社会矛盾却没有得到根除,而且即使在公民与公民之间,也并没有实现完全的自由和平等。
罗马共和国末期,统治集团危机四伏,奴隶起义、格拉古兄弟改革和苏拉、凯撒的独裁等历史事件轮番上演,搞得罗马政权摇摇欲坠。然而“乱世出英雄”的历史规律再一次显现,这一时期的罗马共和国不仅出现了大批优秀学者,而且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政治家,从而推动了罗马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并且最终帮助罗马政权完成了精神建设,罗马也正式进入帝国独裁时代。其中最具代表的改观是城市的出现,以中心城市罗马为例,神庙、广场、宫殿、剧场和浴场等设备设施一应俱全,而且整个罗马版图内的城市基本都按照这个标准进行建造,这也让希腊文化又一次出现了闪光。
最后,文化方面的改革是最具重大意义的,罗马帝国的开创者奥古斯都推行拉丁文字,使希腊文化的光辉再一次隐没在罗马文化当中。而在艺术方面,罗马文化虽然也在追求美,但是更注重真实,并且为了真实不惜暴露丑陋。比如在著名的《角斗士》中,就塑造了一个真实丑陋的人物形象,罗马人也因此披上了朴实和现实的精神特质。
3.理性主义的传承和发展
亚里士多德 约公元前384年生
理性主义和科学技术相结合,是理性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长足进步,这也奠定了近代理性主义研究的基石。而所谓科学技术,亚里士多德曾经在他的《形而上学》中说道,就是研究一切事物起源,并且了解其起源原因的社会学科。由此可以看出,理性主义作为欧洲文化中重要的精神元素,始终发挥着与事实绑定的重要作用,这就有效避免了欧洲文化走上脱离实际的万丈深渊。比如在后来的中世纪时期,欧洲文化被神学完全垄断,最终打破这一黑幕的就是理性主义。
同一时期,理性主义不仅自身得到了划时代意义的进步,同时也促使人文主义的回归,成为文艺复兴的巨大源动力。众所周知,理性主义是与自然意识相一致的,因而与科学技术结合是一个必然,追寻理性和事实也就成了自然学科的宗旨。而奠定该学说的学者主要有两位,他们分别是英国的培根和法国的笛卡儿,二者也因此成为时代领军人物。其中,培根在对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进行研究之后,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并且建设出了全新的“科学归纳法”。他认为,科学归纳应该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从而衍生出缜密的程序和步骤,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辅助措施,才能够得出理想的结果。
与此同时,培根还提出了对理性主义的度的掌控,认为关注不足会导致科学研究脱离实际,而关注太过又会给科学研究戴上沉重枷锁。这一点同样是理性主义的重要进步,因为在此之前,理性主义只是在单纯地衡量其他事物,其本身的理论体系往往经不起推敲。而从此之后,理性主义的应用则开始包括其本身的理论建设,理性主义从此迈入一个崭新的高度。另外还有一点需要补充,即培根已经看到了“以偏概全”在科学研究中的弊端,认为个人经验,尤其是某个局部甚至是知识点的经验,不能用来充当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依据,而是要经过仔细分析和反复推敲,并且最终经过实践检验之后,才能视为普遍的理论依据。
笛卡儿在这方面的贡献是“科学演绎法”。该方法提出了前世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缺点和错误,再结合笛卡儿的理性主义,以及对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分析整理,推动了理性主义的再一次进步,笛卡儿也成为“唯理论”的创始人。该理论中,笛卡儿提出几个重要论点,首先是个人经验无法提供普遍知识(继承自培根);其次是感性知识必须依靠理性知识去伪存真,然后才能成为科学知识;最后,只有理性知识创建出来的逻辑思维,才能认清事物的内在联系,并最终完成对世间万物的统一认识。
后世学者中,德国哲学家康德将人类的认知能力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类,并分别做出系统研究和分析,从而推动了理性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康德也强调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揭示了理性主义和逻辑思维并不能穷尽大自然的全部奥秘。黑格尔则认为,理性主义的终极目标是校正经验(面向过去)和思想(面向未来)的统一性,如此才能够对世间万物的本质进行把控,实际上也是研究和运用世间万物的统一性。但是黑格尔将认识论、本体论和逻辑学糅合在一起,还将理性主义又一次推向新的高度,这也成为理性主义在传统阶段的最后闪光。
4.人文主义的重要性
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一样,也是欧洲文化的主要脉络,它的发展直接决定了欧洲乃至整个西方文化的走向和高度。其代表人物如但丁、莎士比亚、卢梭和伏尔泰等人,都在强调每一位公民的自由、平等、价值和尊严的重要性,也是在强调人文主义的重要性。从古希腊奠定人文主义基石以后,人文主义便开始走上了更加深入的理论建设,并且提出了社会性、实践性和自然性三大论断,布克哈特将其称为“人性的发现”。
莎士比亚1564~1616年
作为一门人性研究学科,人文主义自然要将人性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个人自由。而对于个人自由的建设,当然会侵犯统治者的权威,至少也会给他们带去麻烦,因此在后来的社会制度发展过程中,统治者开始用神性来泯灭人性,借以巩固和方便自己的统治。然而,人文主义已经在欧洲人民心中生根发芽,这种徒劳无功的做法在进行之初就注定了失败,后来,欧洲人民通过斗争果然取得胜利,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对人文主义建设的信心,这就为人文主义的又一次蓬勃发展提供了大好契机。
与此同时,人文主义也体现在国家概念中,并且最终融入了国家建设。而对于国家的建设,英国哲学家穆勒指出,它应该集中体现每一位公民的个人意志。同理,一个国家的价值,也是其所有公民价值的总和。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建设是以泯灭其公民的个人意志为代价,甚至是以摧残其个人价值作牺牲,即使其最终的目的是积极的,并且最终的成功也来临了,这个国家和民族也将是懦弱和藐小的。因为从本质上讲,统治者给予公民的不是自由和尊重,而是桎梏和驯服,处于这种国家机制下的公民,必定难以成就伟大的事业。
当然,所谓的公民自由权,并非单纯强调自我意志的体现,更重要的是每个公民都必须尊重其他公民的意志,如此才能使自己的意志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就自由而言,只是不要盲目地相信权威,因为迷信权威必然导致被权威欺诈、愚弄,甚至残害。如此一来,人文主义就帮助欧洲人民创建了独立思考能力,并且最终形成了惯性的逆向思维方式。这不仅可以避免妄自尊大,侵犯他人利益,还能够避免被人愚弄,以及避免被他人侵占个人利益。
然而,在人文主义的发展史上,也曾不幸出现过矫枉过正的情况。比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欧洲人越来越坚信自己能够征服世界,因而不仅对世界各大民族和国家连年用兵,而且对于自然资源的索取也越发无度,造成的破坏和污染更是日趋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人文主义曾一度堕落为个人主义,对欧洲乃至世界文化都造成了巨大伤害,并且一直遗毒到了今天。如此一来,欧洲文化的传承者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与社会(或者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但这种思考最终演变为一场旷日持久的激辩,而且这一激辩早在人文主义的发源时期就已经存在。
其实,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好或者绝对坏的事物,人文主义也不例外,最为关键的还是要把握好其中的度。比如人文主义中有对人性的关怀,但强烈的自我意识,也曾造成过一些不成熟的自我膨胀,如果没有理性主义的史制,最终只能落得害人害己的下场。但是无论如何,人文主义都是欧洲文化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我们想要了解欧洲文化,首先必须充分意识到人文主义的重要性。
5.民主法治思想的传播
在政治方面,希腊人最大的贡献就是建立了民主制度,这也促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雅典城诞生,并且其整个社会模式和政治理念都对后世形成了深远影响。罗马帝国在征服希腊之后,开始继承并发展其城邦民主制度,建立了更加先进的共和制度,实际上这是一种建立在罗马贵族基础上的共和制度,奴隶阶层仍然长期存在。至于二者最显著的特点,是对公民权力的充分关注,并最终让所有公民都参与到了国家和社会的治理当中,从而保障了每一位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及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
这里所谓的民主制度,虽然和近代民主制度有较大差异,但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比如该制度最核心的“三权分立”、主权在民和人人平等原则,无论是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还是近现代的西方国家,都是坚定的奉行者。当然,也有很多欧洲国家对民主和共和不屑一顾,甚至也建立起了极为强大的政治集团。但是从整条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这些政权的存在都是极其脆弱和短暂的,只有那些意识到了民主制度重要性的政权,并且真正实施了相关民主政策,才得以让国家长治久安。
概而述之,欧洲的政治原则可以归纳为一个词——法制。这里的法制和东方民族的法治有本质区别,因为法治是统治者的一种政治工具,是完全为统治者进行政治服务的,不仅统治者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甚至整个统治阶层都可以逍遥法外。而法制则完全不同,它是将整个社会的所有成员全部置于法律限制之内,包括处于最高政治地位的统治者,具体的方法就是对统治者的权力予以限定,并且将限定的权力交到所有公民手中。如此一来,整个社会的权力便全部处于被牵制状态,每个人只有严格依照法律行事,才能够保障自己的权益和自由,社会秩序也因而变得井井有条。
其实,早在古希腊的梭伦改革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成文的法律产生,并且在第一时间公诸于众,从而使法制观念深入民心。不过可惜的是,希腊人虽然建立了丰富的法制理念,但是并没有充分落实到社会建设中,最终收到的政治效果也十分有限。罗马人征服希腊并大幅扩张领土之后,迅速吸收了希腊人的城邦民主制度,并且在整个罗马版图内实行贵族共和制度,随后还将民主制度上升到了国家立法的高度,法制建设和法律推行因此被罗马人最先完成。后世的柏拉图也曾明确指出,法律是上帝赐予世人的福音,其社会地位是高于统治者的,如果法律成为统治者的政治工具,那么整个西方文明都将惨遭毁灭。
此后,虽然罗马人又经历了与日耳曼民族和基督教徒的大融合,但是由于法制政策的成功推行,罗马人还是在欧洲占据了长时间的统治地位。对此,安徽大学原法学院教授,罗马法研究专家周枏先生认为,罗马人对于世界的征服可以分为三次,第一次是赤裸裸的武力,第二次是遮遮掩掩的宗教,第三次则是科学系统的法制。其中又以法制对世界的征服最彻底、最成功,同时也最长久,《罗马法》更是因此成为西方国家的法制建设的基础。
6.古典文化的基石作用
古典文化主要可以分为两种风格,一种是希腊文化的优美和典雅,另一种是罗马文化的庄重与和谐,并且这两种文化风格直到今天仍然在欧洲文化中清晰可见。如果放眼整个欧洲文化丛林,就会发现几乎所有文化都与这两者脱不开干系,有些甚至全盘继承了这两种文化风格。比如在中世纪时期,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和新生的拜占庭文化融合,形成了最新的罗曼风格,其实就是对罗马文化的再一次归纳总结,源头仍然是罗马人创造的古典文化。
综合来讲,古典文化在罗马时期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进步,它们分别为:
(1)建筑方面。在统一的罗马文化大背景下,各地的建筑风格虽然略有不同,但本质上都与罗马建筑同出一源。比如举世闻名的巴伦迪建筑风格,这一风格由于囊括了几乎所有地方风格,所以样式足够繁多,且各具特色,因而形成统一的艺术风格。如果仔细观看便不难发现,这些建筑中处处可见罗马建筑风格的痕迹,并且都是本质上的影响。至于原因,诸多地方政权虽然臣服于罗马,但大多保存了自己的独特风俗习惯,因此在主体上沿用罗马建筑风格之后,也会在细节处理上融入自己的特色,出现千差万别的细节也就不难理解了。
(2)绘画方面。虽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分为众多流派,但是古典文化中追求自然和谐的传统却一脉相承,并且各大流派都在尽可能地分析并开发出自然之美。而所谓自然之美,其实仍是以和谐为主要原则,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就是以研究事物的完美比例为毕生追求。为了追求自己心目中的完美目标,身为画家的他不惜深入研究光学、解剖学、透镜学和数学,最终成为一代绘画大师。在他的名作《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女主人公的微笑程度就堪称绝美,这必然要归功于达·芬奇对和谐比例的不懈追求,以及对古典文化中的“和谐即美”原则的坚守。
达·芬奇1452~1519年
(3)文字方面。尽管古希腊人是欧洲文化的主要创造者,但是他们同样注重对其他民族的文化吸收,这其中就包括古希腊文字,而被吸收的对象称为腓尼基人。当然,古希腊人并没有完全吸收腓尼基文字,而是在吸收之后首先进行了改造,比如他们对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进行了重新划分,使之更适用于希腊语言的文法和发音。接下来,古希腊人还将腓尼基文字进行了简化,如“α”被他们简写成为“a”,这样就形成了最初的23个拉丁字母。中世纪以后,为了满足最新的文化和语言需要,罗马人又在原本的字母中选取“I”和“V”,分别进行异化,从而生出了“J”和“U”、“W”,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26个英文字母。
随后,文字成为欧洲文化的主要载体,然后随着罗马版图的大肆扩张,迅速传播到全世界各地,并且先后在整个欧洲、美洲和非洲生根发芽。再加上之后几个大帝国不断扩张和殖民,欧洲文化辐射到的地域便越来越广阔,如果抛开政治的原因不讲,欧洲势力的扩张及其文化的传播,对于全世界人民的文化进程,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