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发展突围与创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互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云 端 网(4)

“互联网+”开启了一个风起“云”涌的新时代。以云计算为基础设施的应用已经渗透于各个领域,这项技术帮助人们在成本更低的环境下创造产品+服务,实时分享、高效敏捷地处理数据。

工信部电信研究所发布的《2014年云服务白皮书》报告显示,目前中国95.5%的企业对云服务有一定认知,38%的企业已采用云计算应用。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的关系

其实,当你看完上述对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这三个东西的描述、大致了解了它们所起的作用后,大概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三个事物总是会与“互联网+”的概念一起出现在聚光灯下。这三个东西是“互联网+”时代的最基本的基础设施。

如果再进一步总结它们与互联网的关系,可以这样来描述:

一、物联网是互联网大脑的“感觉神经系统”。

因为物联网重点突出了传感器感知的概念,同时它也具备网络线路传输、信息存储和处理、行业应用接口等功能,而且也往往与互联网共用服务器、网络线路和应用接口,使人与人(Human to Human,H2H)、人与物(Human to Thing,H2T)、物与物(Thing to Thing,T2T)之间的交流变成可能,最终将使人类社会和物理世界(人机物)通过信息的智能传送而融为一体。

二、云计算是互联网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

在互联网虚拟大脑的架构中,中枢神经系统是将互联网的核心硬件层、核心软件层和互联网信息层统一起来为互联网各虚拟神经系统提供支持和服务。从定义上看,云计算与互联网虚拟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征非常吻合,在理想状态下,物联网的传感器和互联网的使用者通过网络线路和计算机终端与云计算进行交互,向云计算提供数据,接受云计算提供的服务。

三、大数据是互联网智慧和意识产生的基础。

随着博客、社交网络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兴起,互联网上的数据信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和累积。互联网用户的互动、企业和政府的信息发布、物联网传感器感应的实时信息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大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分散在整个互联网网络体系内,体量极其巨大。这些数据中蕴含了对经济、科技、教育等等领域非常宝贵的信息,有待于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挖掘其中的宝藏。这就是互联网大数据兴起的根源和背景。

为便于理解,这里采取一个简单到不至于发生误会的解释,就是在“互联网+”的时代里,物联网感知并传送巨量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构成了大数据,而对于大数据的处理、分析,由云计算来完成。也就是说,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一起构成了“互联网+”时代的基础,就像电和电网构成了电气化时代的基础一样。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这三个“互联网+”时代的关键词所代表的产业方向,都将是信息社会中的宠儿。

4.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无缝连接的世界

移动互联网这词就好理解多了,因为你天天在用,走到哪儿“联”到哪儿、随时在线。你现在到了某个茶馆、饭店坐下后的第一件事是,低头看看手机WiFi的指示满格了没有,你早已被“移动互联”了。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设备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是将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简单点儿说,把你以前电脑上网的功能搬到手机上,让你随时随地、联遍世界。

如果说互联网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开启了一片新大陆,那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则为人们无缝连接互联网搭建了新的桥梁,人人都成为了移动终端,每个人无时无刻、无论身在何处都在和互联网相连。按着一般的说法是,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基于电脑PC的互联网已日趋饱和,而移动互联网却呈现井喷式发展。

2011年,全球每月移动互联网流量约为600PBPB为存储容量的大小单位。1PB=1024TB,1TB=1024GB,1GB=1024MB。,2014年这一数字上升至3200PB。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是移动互联网流量增长的最大动力。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移动的互联网流量为2011年流量的7倍有余,2012~2014年,智能手机上网流量都保持每年2倍及以上的速度增长。与智能手机相比,移动电脑、路由器和平板电脑的流量增长速度较缓,但2014年的月移动互联网流量也超过了1000PB大关。

如果上面这些数据还不够直观,那么我们来看,截至2015年1月,全球接入互联网的移动设备总数超过70亿台,几乎平均全球人手一台。作为最主要的移动终端设备,智能手机在2014年全球出货量达12.86亿部,同比增长28.0%。平板电脑增速则较前两年显著下降,全球出货量为2.34亿台,同比增长7.2%。近三年,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3.3%和27.0%。

按照中国工信部2015年8月的统计数据,2015年的1~7月,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净增超过6220.6万户,总数规模达到9.37亿户,同比增长7.5%。其中,手机上网用户总数达到8.9亿户。可以说,中国已步入了移动互联网社会。

又据艾瑞咨询(iResearch)的统计数据,从PC网页端与移动APP月度使用时长来看,2014年1月到2014年11月,移动APP的月度有效浏览时长份额继续稳定增长。如2014年11月,移动APP月度使用时长份额为61.3%,PC网页端月度使用时长份额为38.7%,移动APP月度时长占比已经超过六成。这说明,人们的使用习惯正在进一步向移动网络终端转移。

手机不仅是一个资讯平台,还是一个社交平台、综合服务平台。“树挪死,人挪活”,走到哪互联到哪,这本身是人们社会属性的需要。社交,从始至终都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焦点:没有社交,生活将变得没有色彩;没有社交,工作将无法顺利进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是“互联网+”时代的新技术条件下给人们满足上述需要带来了空前的便利。社交软件的出现,不仅模糊了工作和生活之间的间隙,也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无处不在。

移动世界里的互联经济

根据《2015年度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白皮书》的数据,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总规模突破千亿元,达到2134.8亿元,同比增长115.5%,为2011年市场规模的7倍多。一方面,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和应用,奠定了移动互联网的硬件基础;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所衍生出的互联网金融、交通旅行、在线教育的应用服务愈发完善,并加速推向市场,成为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从用户特征来看,用户不断年轻化,新生代用户持续崛起,80后人群已经成为中流砥柱,90后和95后人群作为移动互联用户的新生力量迅速增加。2014年,90后人群已经占据了移动用户总数逾70%,是当前移动互联网的绝对主力,80后和85后人群占移动互联网用户的24.4%。

另据数码投资银行DigiCapital的研究数据,2014年世界移动互联网在交通旅游业、移动电商、社交网络、即时通信、游戏和效率工具这六个行业创造了近2300亿美元的价值,成为移动互联网巨头公司的主营业务领域,其产生的价值占移动互联网市场总价值的89%。

据DigiCapital预测,2015年全球移动互联网收入将达到4000亿美元,比2014年增长约1000亿美元。到2017年,移动互联网产业年营收将达到7000亿美元,移动商务、移动广告、应用内购物、应用即服务模式等将是移动互联业务的重要增长点。其中,移动电商收入将达到5160亿美元,个人移动应用规模为740亿美元,企业移动应用为530亿美元,移动广告则为420亿美元,而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则为110亿美元。

当新的社交形式与商业发生交叉的时候,总会诞生新的业态。无论是以前的博客、微博,还是现在的微信、手机QQ,又或是地图软件、新闻客户端、打车软件等等,这些以前与社交或有或无关系的APP都在与社交进行交叉,进而催生社交商业时代的到来。

基于微信朋友圈、QQ空间、微博等社交平台而诞生的“微商”在2014~2015年间迅速崛起,1000多万的微商成为社交商业时代的领潮人。围绕朋友圈产生的社交众筹商业模式,成为新时代的产物。《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获得来自网络780万人民币的众筹资金,让人们看到了社交商业的力量。Facebook、Twitter等国际著名的社交网站上也在不断激发着各式各样的社交商业模式。

社交和商业的边界模糊促使着消费者心智和理念升级,从而倒逼企业在营销推广上进行创新。“情感营销”时代的到来,让人们看到了社交在商业上的重要性。传统式被动的客户关系管理已经变得十分脆弱,而通过社交建立的强关系不仅能够牢牢把握每一个客户,最终还能将客户变成企业品牌的一部分。社交商业时代的来临,进一步发挥了社交工具的优势,让工作和生活从此无边界。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创新还体现在商业规则上。相对于传统经济时代交易双方的信息极不对称,在移动互联时代,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空前透明。如果说“免费”是互联网时代的创新,那么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负价格”出现了。负价格也就是消费补贴。以前是第三方付费,现在却是资本来埋单。补贴消费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常态:打车不仅免费,还会给你钱;去餐厅吃饭,除了半价,更能得到大量的代金券;就连你要洗的衣服,也有人上门收取、花钱替你消费,等等。而那些宣称不赚钱的手机厂商,都是通过其他周边产品获取利润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