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换种心情
一次,在学校里,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很大的白圈。然后,老师指着黑板问下面的同学:“你们看到了什么?”所有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回答道:“一个白色的圆圈。”老师惊讶地说:“你们只看到了白圈吗?这么大的黑板大家就都没有看到吗?”同学们面面相觑。
为什么所有的同学都只看到那个白色的圈,而将一整块黑板忽略掉了呢?其实这就是思维的惯性。如果一个人受到惯性思维影响的话,在面对问题时他将会得出与往常近乎相同的答案。这种惯性思维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如果一个人长期受惯性思维的控制,便会抑制一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容易将自己限制在一个圈内,让自己在原地踏步、钻牛角尖。
一位名叫艾利斯的美国心理学家曾经提出一个叫“情绪困扰”的理论。艾利斯认为,一个人的信念才是引起人们情绪结果的因素,而并非事件本身。在现实中许多遭遇挫折的人,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想不通”,认为“自己倒霉”,其实这些都是当事人本人片面的认识和解释,而正是因为这种认识才产生了情绪的困扰。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产生的烦恼和痛苦,常常与自己的情绪有关,与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有关。同样在夜晚仰望夜空,你看到的是无边无际的黑夜,还是满天繁星的闪烁,都是由你看待问题的角度决定的。如果总从一个方面去看待某个问题,在不转换自己思维方式的情况下,看到的永远都是“不幸”或者“倒霉”,这样你也就永远不可能高兴起来了。“幸运的人总幸运,倒霉的人总倒霉”,便是这样一个道理。
当你被领导批评了之后,你可能对领导恨之入骨,恨不得马上辞职走人。可是不行,你想要生活就需要工作。于是,你开始敷衍工作,对领导视而不见。时间一久,领导可能不再批评你了,可是你离失业也就不远了。如果你在被批评的时候换个角度想一想:领导会批评我,是因为看重我,是因为对我抱有期望,是为了让我有更大的进步。如果自己已经不再适合这份工作的话,领导何必要浪费精力对自己进行批评教育呢?直接让卷铺盖走人才是他应有的做法。
你看,这样一来情况是不是完全不同了呢?领导看得起自己,工作起来自然更加卖力。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傻瓜,领导看得到你卖力地工作,当时机成熟,升职加薪的名单里一定有你的名字,这样想心情还能够不好吗?
如果你每天都沿着同样的线路上下班,难免枯燥乏味。如果在某天下班的时候,换一条线路,你便会发现许多不同的色彩。所以,换个角度去看待问题,是避免自己考虑问题的时候走入死胡同的最好方法。
一个人是否聪明,应该反映在他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上。一个人是不是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是从他能否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和处理问题来判断的。只要你放下自己的偏见与固执,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从各个方面去观察、分析,一定会发现许多事情都存在着它的另外一面,有的时候你还能从中得到意外的惊喜。比如,你平时都是竖着将苹果切开的,但是如果你哪天心血来潮,将苹果横着切开,你便会发现一个五角星,这是你以前从未发现的。瞧,仅仅是换了一种切法,你便发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这难道还不能让你的心情变好吗?
艾利斯还提出了“合理情绪疗法”,他认为,人是同时具有理性与非理性特质的,当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与行动时,便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成为有效率的人,但是在运用非理性思考时,则会带来许多负面的消极情绪。
艾利斯认为,人的思维是借助于语言而进行的。人们若是不断地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便会导致其产生无法排解的情绪困扰。艾利斯认为,大多数人的思考并不合逻辑,比如:我刚刚犯了一个错误,这证明我不是完美的,可我应该是完美的啊!正是由于这些信念,让人们产生了罪恶感、焦虑、忧郁等负面情绪。
因此,想要调整自己的情绪,就必须建立一个新的思考模式。例如,当患有社交恐惧症的患者进入人多的场合而感到脸红心跳时,他可能这样思考:“大家都没有注意到我吗?一定没有注意到我,这里的人这么多。”这样就会明白,自己之所以会脸红心跳,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原因,他人并没有注意到自己。在经过多次训练之后,他便会慢慢地融入到人群中了。
当遇到事情时,要及时制止自己用常有的惯性思维来思考问题,让自己朝另外一个方面去思考,这样便可以轻松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