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毒性研究进展及应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白附子

baifuzi

【药名】白附子

【拉丁名】Typhonii Rhizoma

【别名】野半夏、犁头尖、剪刀草、玉如意、野慈菇、副本一粒红。

【历史】始载于《名医别录》,云“主心痛,血痹,面上百病,行药势。”《中药志》称为关白附。其性无毒,《海药本草》始载“有小毒。”《日华子本草》则谓其“无毒”。《本经逢源》据其性质曰:“其性燥血耗气。”

【基原】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的干燥块茎。

【分布】中国特有物种,产河北、山东、吉林、辽宁、河南、湖北、陕西、甘肃、四川至西藏南部。辽宁、吉林、广东、广西有栽培。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外皮,晒干。

【炮制】取净白附子,分开大小个,浸泡,每日换水2~3次,数日后如起黏沫,换水后加白矾(每100kg白附子,用白矾2kg),泡1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微有麻舌感为度,取出。将生姜片、白矾粉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白附子共煮至无白心,捞出,除去生姜片,晾至六七成干,切厚片,干燥。每100kg白附子,用生姜、白矾各12.5kg。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胃、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斜,语言謇涩,惊风癫痫,破伤风,痰厥头痛,偏正头痛,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煎服,3~6g;研末服,0.5~1g;内服宜制用。外用生品适量,捣烂外敷。

【使用注意】阴虚血虚动风或血热盛动风者,以及孕妇均慎用。

【化学成分】白附子含有七种脂肪酸:辛烷酸、7-十六碳烯酸、十六烷酸、9,12-十八碳二烯酸、十八烷酸、十六烷二酸、10,13-二十碳二烯酸;从其乙醇提取液的低极性成分中分离出棕榈酸、桂皮酸、天师酸。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D-葡萄糖苷(β-Sitosterol-D-glucoside)等甾体类化合物。此外还含有十三烷、2,4,6-三甲基辛烷、2,6,10,13-四甲基十五烷等挥发性成分、氨基酸类成分及微量元素[1]

【药理研究】

1.抗炎作用。白附子生品混悬液和煎剂对大鼠蛋清性、酵母性及甲醛性。关节肿有明显或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炎症末期的棉球肉芽肿增生和渗出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同免疫器官胸腺、脾脏关系不大。新法、老法制品与生品有相近的抗炎作用。新老法制品比较亦无差异[2]

2.镇静作用。白附子水浸液口服给药未显示镇静作用,腹腔注射则表现出明显的镇静作用,且有明显的协同戊巴妥钠催眠的作用,生品与不同制品之问未表现出差异性[3]

3.止痛作用。白附子水浸液30g/kg颈背皮下注射,40分钟后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0.1g/10g,观察25分钟,计算小鼠扭体反应次数,白附子水浸液可明最减少扭体反应次数,且老、生制品之间无明显差异[4]

4.抗恶性肿瘤体。白附子根茎水煎液给小鼠灌胃进行抗肿瘤试验,结果显示该药对小鼠S180实体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瘤率在30%以上;能延长艾氏腹水癌荷瘤,小鼠的生存期,生命延长率达40%以上;还能明显增加荷瘤小鼠的淋巴转化率,增强免疫功能[5]

【毒性研究】白附子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对眼结膜、胃黏膜及皮肤的局部刺激作用。白附子生品混悬液对兔眼结膜、家鸽胃黏膜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可引起兔眼结膜水肿,其冷浸液涂兔耳可引起耳壳明显肿胀。白附子混悬液给小鼠灌胃一次用量达成人用量100倍以上时,未见有明显的毒性反。连续用药21天后,对小鼠红细胞、白血病、血红蛋白的含量、肝功能及肾功能均未见有明显影响。生品冷浸液腹腔注射15g/kg(相当口服剂量的125倍),结果呈明显的毒性反应,有半数以上小鼠死亡。死亡率生品明显高于制品,表明炮制后白附子毒性降低[6]

【中毒症状】白附子中毒表现为口舌麻辣,咽喉部灼热并有梗塞感,舌体僵硬,语言不清,继则四肢发麻,头晕眼花,恶心呕吐,流涎,面色苍白,神志呆滞,唇舌肿胀,口腔黏膜及咽部红肿,严重者可致死亡,有服用30g生白附子中毒致死的报道[7]

【解毒措施】因中毒机理不明,西医尚无特效解毒方法,只能以对症处理,予以洗胃、导泻等促进排泄、减少吸收。并结合中医辨证,并予以针刺和静脉滴注中药制剂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另外,在抢救药物中毒时应结合辨证论治,不失为提高疗效的有效措施。

治疗:先后给予生脉注射液40ml,加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针刺水沟、内关、合谷、三阴交、气海、关元,益气养阴定心;食醋兑生姜汁60ml,含漱后吞服;20%硫酸镁100ml,加温盐水200ml,灌肠导泻;呋塞米20mg静脉推注,利尿促毒物排除;阿托品1mg静脉推注,改善心律失常,强舒西林抗感染、雷尼替丁制酸预防消化道出血、补充电解质[7]

【临床应用研究】临床用于治疗舞蹈症、黄褐斑、面神经麻痹、顽固性三叉神经痛、小儿肺炎、小儿面肌痉挛,以及治疗腮腺炎、冠心病、带状疱疹、破伤风、湿疹瘙痒、颈淋巴结核等症[8]

参考文献

[1] 陈雪松,陈迪华,斯建勇.中药白附子的化学成分研究(Ⅰ)[J].中草药,2000,31(7):495.

[2] 吴连英,仝燕,毛淑杰,等.白附子不同炮制品抗炎作用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2,17(6):339.

[3] 吴连英,毛淑杰,程丽萍,等.白附子不同炮制品镇静、抗惊厥作用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2,17(5):275.

[4] 刘洁,卢长庆,王玥琦.白附子炮制前后显微与化学比较[J].中成药,1990,12(2):18.

[5] 孙淑芬,曽艳,赵维成.独角莲抑制恶性肿瘤的实验研究[J].中医研究,1998,11(6):8.

[6] 吴连英,仝燕,程丽萍,等.白附子不同炮制品毒性比较研究[J].中国医院学报,1992,7(11):13.

[7] 黄钰玲.中西医结合救治白附子中毒1例报告[J].新中医,2007,39(4):78.

[8] 肖耀军.白附片和白附子不可混用[J].首都医药,2009,15(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