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论文的准备与构思
第一节 论文的选题
完成一篇论文,大体要经过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构思阶段和行文阶段。其中,准备阶段是整个论文写作过程的基础,对最终完成论文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
在论文写作的准备阶段,有两项主要任务,即选题确定和资料收集。本节讨论选题问题。
一、选题在论文写作中的作用
(一)概念
所谓选题,就是在自己的学科范围内提出问题,选择、确定一个写作对象的过程。换句话讲,确定选题,就是在主观上确定论文写作的方向和目标。选题工作是撰写学术论文的第一步,并与作者的科学研究紧密相联。
这里需要区分几个概念——课题、题目或论题、主题:课题是科学研究的方向和目标,论题是文章所要论述的问题及范围,题目是文章的标题,主题则是作者对文章论题所持的观点。
课题通常是指某一学科重大的科研项目,其研究范围要比论题、题目大得多,对学科发展的意义也非同一般。例如,“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就是一个大课题,其中可以包括很多论题,如“地方政府债务的统计方法”、“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等。
科研课题与论文选题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科学研究是学术论文的写作基础,没有研究成果,论文就无内容可写。所以,一般学术论文都要反映科研工作的局部或整体。如果论文选题是针对整个科研成果,那么科研选题就是论文选题。如果论文选题是取整个科研工作中的一部分,则存在一个选取什么内容写作论文的问题。
作为一篇论文所要论证的问题,论题有时就是论文的题目,有时则是文章所要论证问题的范围。这时,论题的内涵和外延就比题目大。例如,作者选择的论题是关于科研管理的,可以有很多具体的题目,如“科研管理的主体和客体”、“计算机在科研管理中的应用”、“知识经济时代的科研管理”、“科研管理人员的道德修养”等,每个题目都可以形成一篇论文。
课题、论题和题目有时互相重合,即一个课题就是一篇论文所论述的论题,同时又是论文的题目。但多数情况下,它们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即一个课题可以有多个论题,一个论题也可以撰写多篇论文,题目和论题所反映的成果只是课题的一部分。
在论文写作中,文章的观点称为主题。观点是一篇论文所表达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是作者写作意图的具体体现。有时,文章的题目即是文章的观点,但多数情况下题目只能概括、提示观点,或指出文章论述的范围、目的等。
由此可见,作为在科研基础上对有关问题的提炼和归纳,论文的选题与课题、论题、题目、主题等概念是不同的,应注意不要混淆。
(二)选题的作用
选题工作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关系到论文写作的成败。无论是论文题目的确定、论证角度的选择、材料的取舍和使用,还是篇章内容的组织和安排等,无不与选题有重大关系。论文写作并不仅仅在于“写”,更在于“思”,选题就是对有关问题思考的过程。在选题过程中,既要使思维有序而充分地展开,又要在展开思维的同时,以自己对于选题的初步理解而形成思维的内容,从而形成论文的朦胧构架,为随后的论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爱因斯坦在评价伽俐略提出的测定光速的问题时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正因为如此,有人把论文写作过程比喻为“过三关”,即选题关、研究关、表达关,选题即是决定论文写作成败和论文价值的第一关。这无不体现了选题工作在论文写作中的基础性作用。
概括起来,选题工作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选题是论文写作的起点和基础
选题一旦确定,所有的论文写作工作,如资料收集、构思、逻辑论证等将就此展开。在这个过程中,一般不会轻易改变选题方向。好的选题,不仅后续工作进行顺利,也容易获得预期的成果;相反,不好的选题,则可能随着科研和写作的深入而无法进行下去,不得不调整选题方向或重新选题。
2.选题可以规划论文写作的方向、角度和规模
选题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优化的过程。选题确定后,作者将围绕这个选题方向有针对性地收集有关资料,包括直接资料(科学实验和社会调查)和间接资料(相关论文、著作等)。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作者反复进行逻辑思考和构思,多方比较,不断推敲,论文选题逐步优化和明晰,在头脑里逐渐形成一个论文的轮廓,反过来指导材料取舍、内容的安排以及论点提炼、论证方法选择等。可以想象,如果没有选题的引导或限定,面对海量的文献资料,作者将无从下手。
3.选题预示论文最后的价值
选题的价值一般从三个方面体现,即选题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在现实生活的意义,以及有多少创新见解。选题是论文成功的依据。有了合适的选题,作者确定题目、组织材料和进行论述就比较容易。如果选题是自己不熟悉的问题,论文写不出来,即使写出来也没有价值。好的选题不一定有好的成果,还要看作者的研究水平以及在论文上所花的工夫,但不好的选题一定不会有好的成果。论文的价值在选题确定以后,就基本确定下来了。因此有人说,“好的选题使论文成功了一半”,也不无道理。
4.选题体现作者的才能
选题是论文写作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步骤,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才、学、识。一个富有战略眼光的作者,一定具有良好的学科把握能力,其选题也体现了学科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见识广博、经验丰富,其学术鉴赏能力也不同寻常,往往见微知著,善于发现问题,发掘有价值的选题。也只有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和科研能力,才能把好的选题写成好的论文。所以,选题水平的高低,常常被视为衡量一个人创造才能的重要依据。
二、选题的原则
从科学研究的意义、选题的作用以及期刊对论文的要求等角度,选题确定的原则可以归纳为四点:
第一,选题应具有现实性,与社会生活、科学文化密切相关,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有重要作用,是人们关心和关注的问题。
现实性要求选题应具有实用价值。所谓实用价值,是指论文的选题应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为千百万人所关心的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类问题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和阶段社会生活的重点和热点,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我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很有意义的。
我们强调选题的实用价值,并不等于实用主义,也非提倡效益优先。作为论文,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论文都和工作总结、调查报告有着本质区别,体现一定的理论性。一般说来,它由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构成,以逻辑思维的方式为展开的依据,在事实基础上进行严谨的推理过程,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它着重探讨和研究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阐述作者对这些规律的了解与认识,给人以认识上的启迪。因此,选择现实性强的选题,也要考虑其有无理论和认识上的价值,即有无普遍性的意义,能否进行理论的分析和综合,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从具体上升为抽象。要反对那种脱离现实、咬文嚼字、繁琐考证、追求时髦等毫无意义的选题。
基于现实性的考虑,选题要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与党和国家或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重大问题。这类问题关系国家发展方向、速度,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因而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二是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这类问题虽不是全局性的,却是人们关注的或期待解决、或有疑虑需要进行理论探讨和解答的问题。三是虽属具体又未引起社会重视,却代表一定倾向的问题。例如,问题的意义尚未被认识,作者用理论观点分析、预见到它的生命力;群众议论纷纷、反映很大的问题,要通过理论分析引导舆论等。
从现实性的角度,选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的起点,从实践中发现问题,从理论上研究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服务于实践。美国《科学》杂志的办刊宗旨提出,“把最重要的信息,用最快的速度传达给最需要的人”,就突出反映了该杂志对选题的理解:与科学发展密切相关,有重大学科价值,人们所需要的以及关心和关注的热点问题。
第二,选题应具有创新性,有学术价值。
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精髓,凡是具有创新性的选题,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这种创新性的选题,或者是从观点、题目到材料、论证方法全是新的;或者是对旧的课题提出了新的观点、新的看法;或者是以新的角度或新的研究方法,重做已有的课题,得出全部或部分新观点;或者是对已有的观点、材料、研究方法提出质疑,虽没有提出自己的新看法,但能启发人们重新思考问题等等。学术论文贵在创见,只有选题具有创新性,才能使论文具有创见性。郑板桥曾言,写文章应是“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强调的就是“新颖”这一论文写作中的重要美学原则。
要挖掘有新意的选题,首先要善于观察,勤于思索,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在事物的运动、发展中寻找适合自己撰写的具有新意的选题。要善于积累和分析资料,对有关问题要清楚别人写过什么,有些什么论点,有何争论及分歧,目前国内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等等。在深入研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把别人的成果作为自己研究的起点,在前人基础上写出有自己见解的论文。
创新不是赶时髦、随大流,写自己并没有弄懂或没有条件研究的问题。如仅接触到一点国外材料,收集到几个新名词、新概念,为了求新、求异,一鸣惊人,就把别人的东西照搬,或东拼西凑,这也是不正确的。
第三,选题应是作者有条件完成、有兴趣完成的。
选题仅是重要的,还不能说明问题,还应有完成的可能性,即完成选题所应具备的基本的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条件。在客观方面,如实验条件、社会调查条件、图书资料条件等。主观方面,如个人的知识储备和水平、研究能力、特长和专长、兴趣和爱好等。
例如,同一个选题,同样的材料,有人可能憋半天也写不出东西来,有人却可以受到启发,产生联想,进行分析和归纳,发现新的结论,写出一篇学术论文来。这说明,后者适合这个选题,而前者不适合。
对所选课题有无兴趣也是选题时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只有把所作的科学研究视为乐趣的人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发现。兴趣可以调动研究者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促使研究者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如果对选题不感兴趣,或根本不是自己熟悉的领域,力不胜任,硬要去写,是写不出高质量的论文来的。
第四,选题应是作者有一定的材料基础的。
科学研究要继承和借鉴前人的有关经验,论文离不开材料,因此,写作论文最重要的工作是要大量地阅读和占有材料。在选题时,一定要充分考虑选题所涉资料是否丰富,是否有可资借鉴的前人经验,通过调查、实验、亲身体验能否得到大量的第一手材料。选题时,是否占有这方面的材料,是否可以搜集到这方面的材料,作者应该心中有数,量力而行,之后再决定是否确定此选题。
确定论文选题的基本原则可以从一般性与特殊性两个方面来理解。
作为一般性原则,包括需要性原则——实际需要和理论需要,创造性原则——有新意、有创新,科学性原则——依据已知理论和事实选题,可行性原则——主客观条件的可行性。这种一般性原则,要求作者要善于读书,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注重学术训练,具有科学的发现能力和思想表达技巧,掌握各种理论方法;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怀疑批评,勇于提出新看法。
作为特殊性原则,是就具体学科而言的,如文学,其选题应有思想深度,有意味,并将论题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中;应具有深耕细作的价值和潜力,善于带着“话题意识”去追索“话题价值”;应目标集中,角度、观点新颖。文学的这种特殊性原则,要求作者要眼光独到,善于思考、善于发现,思维具有发散性、多维性。
有人把成功的选题概括为四句话,即抢占前沿、涉足边缘、找准夹缝、注意扩展。这里不作解释,大家可以自行揣摩。
三、选题的方法
(一)选题类型
论文选题大致可分为约束性和非约束性两种类型。
约束性选题的目的性很强,就是为了完成某项科研任务,包括横向科研和纵向科研,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通常属于一个多级课题系统,按系统论的方法分割,分别由不同的专家完成。这类选题起点高,无论是学术价值还是社会影响都比较大,并且有经费支持。但是,这种选题不能随心所欲,一定要按照事先公布的课题计划和项目的内在联系确定。由这类选题衍生的论文,通常用于项目验收、课题结题等。毕业论文或学位论文显然也属于这类选题。
非约束性选题即自由选题,通常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目前掌握的资料和研究基础、完成的可能性选定。这类选题通常比较“小”,经费也少,多数情况下是约束性选题的补充,但自由度大,可充分体现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研究兴趣。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选题“小”是相对于多级课题系统而言的,通常表示选题范围单一,论文可以单篇自成体系。但是,绝不代表研究的价值小。有时候,自由选题更有可能产生创新成果,因为在完全没有外力介入的条件下,研究人员可以摒弃功利思维,最大程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产生创新成果。
因此,大学和研究机构都十分重视自由选题,并同样给以一定的经费支持,以确保研究的自由和自主。例如,被誉为新型大学发展里程碑的日本筑波大学(University of Tsukuba),将自由选题作为尊重教师学术自由、培养教师研究能力、实现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手段。通过平等地资助每位教师的自主选题,利用经费纽带集成不同学术背景的人群,进而巩固学系和学群,实现促进学科融合的办学目标。
约束性选题没有太大的技巧,一般都事先详细地规定好,由高级研究人员申请和组织完成。对于初级研究人员,尤其是大学生、研究生,论文写作的选题大多属于自由选题。本节重点讨论的也是自由选题。
(二)选题方法
实践中,怎样选题,到哪里选题,可能是许多大学生苦恼的问题。一些学生所选论题要么大而空、空而泛,要么是没有学术意义的常识性问题,或者是老调重弹的旧话。不能确切地提出和解决一点新问题,成为许多大学生选题的通病。
作为自由选题的内容,一般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引领,要能够解决社会实践的紧迫需要,这反映了科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二是总结,从现有的成果派生、外延与升华,从而使现有理论更加完善,这反映了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
基于上述两个角度,自由选题的方法可以有两种思路——前瞻式与回顾式。
前瞻式选题的第一步,是彻底检索你感兴趣的领域的文献,精读最新期刊中的最“热门”文章,搞清楚这个领域里已解决和未解决的问题。然后,针对未解决的问题设计自己的实验或调查方案,在实验和调查基础上优化、提炼,形成选题。
这是一种经典的科研方式——探索未知、追寻新知、一种往前看的“前瞻式”研究,这些选题常常是最近的热门文章尚未涉及的。但是,对一个科研新手或刚进入新领域的研究人员来说,有一定的风险。因为在你完成实验之前,类似的成果很可能早已被有关人员率先发表。因为,你所认识到的未解决的问题,其他研究者可能早已发现并着手研究。一个新手要和他们竞争,必然处于不利的地位。
对新手来说,回顾式的选题则提供了一个比较适合的思路。回顾式选题的第一步,是把所有热门期刊的热门文章都暂搁一边,读几篇你所选的学科领域里最近的权威综述,从这些综述中选出几个你感兴趣的、在这个领域已被公认和接受的概念和假说。然后,去图书馆寻找这些假说所依据的原始文献。在仔细阅读这些文献后,你就可以开始设计一个新的实验或调查,用过去没有的新技术或方法,再度检测这个假说。当然,你不能完全依照旧方法去重复旧实验,因为复制别人的实验是不受重视的。
你的实验和调查可能有两种结果:
其一,你可能证实了旧的实验或调查结果是正确的。因为你使用了新的实验技术或调查方法,为一个公认的重要假说提供了新的证据,对这个领域是有相当的贡献的,形成的论文可以发表在高水平的期刊上。
其二,你的实验或调查结果与旧的实验调查结果不符甚至相反,那你就“中奖”了。你的证据可以对目前公认的假说提出质疑,流行的概念与假设需要重新考虑。你可以发表一篇“热门”文章,一连串的新研究课题也将从此诞生。在科学史上,科学的进展就是不断对目前流行的假说进行修正的过程。
无论是“前瞻式”还是“回顾式”,只代表了不同的思考方向和思考角度,并无高下之分。前瞻式选题从累积新的信息来迫使假说修正,回顾式选题则从检测已知信息的可靠性出发直接指出假说的破绽。两种方式从截然不同的策略开始,但最终都可能使你对科学作出贡献,并享受到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从选题的思维方向可以看出,选题的过程简单地讲就是发现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的过程。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五类:
第一,前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
科学研究就是要开辟新领域,进行科学探索。发现前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本身,就是在进行探索性的研究。这类选题本身就具有创新性,如果写得好,论文会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不过,由于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可供借鉴的资料有限,因而这类选题写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现实中,随着学科的发展,学科体系已渐趋完善,要找到完全没人研究过的问题似乎不太现实,而从学科交叉、融合中找到空白点,则相对比较容易。近年来,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研究十分活跃,高水平的探索性论文不断涌现,而经典学科相对沉寂,也反映出了这个特点。
第二,前人虽有研究,但大有发展、探讨、补充余地的问题。
这类选题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发展性研究。科学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学科不可能齐头并进、同步发展,有的发展快些,有的慢些,从而形成了科学研究的某些“相对短板”和“空白”,有必要进行填补、充实。选择这样的问题进行研究,既发展了前人的研究,也填补了该项研究的短缺,同样具有创新性。
有的问题,虽已有论述,但若能使用新的材料,从新的角度加以论证,并得出新的结论,也是一篇高质量的论文。
第三,前人虽有研究,但有争议、需深入探讨的问题。
人类认识具有局限性。因此,对于同样问题,由于占有材料、研究角度等不同,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些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并不代表真理的归属,而恰恰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证明了哲学中关于相对真理的命题,也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客观写照。它们反映了问题的不同方面,继续深入探讨,有助于深化对这个问题的全面认识。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作者可以受到启发,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产生创新性成果。
第四,前人虽有研究,但需要纠正的问题。
人类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以前认为正确的观点,可能随着时代的发展,或者条件的变化,被证明是错误的。纠正不正确的观点,使人们获得正确的知识,自然具有科学价值,并推动科学的发展。
第五,实践中的问题。
实践是丰富多彩的,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大量的新思潮、新理论涌现,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应用,不仅带来了人们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会出现新的问题和矛盾,原有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面临不适应。在社会实践或科学实验中,发现问题,并设计方案、解决问题,体现了科学研究的社会意义。
为了确保论文选题的新意,一般在选题确定前要进行“查新”,如博士论文要求开题前要出查新报告,目的就是避免选题重复和陈旧。
提出新的问题,是论文写作的真正开始,也是科学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作为大学生,不一定要求都能提出新的问题,但是,在选题时起码要具有这样的自觉意识。
根据选题的特点,选题的产生方法总体上可以有六种:①经验积累法,从实践中发现问题;②文献分析法,通过分析他人研究发现问题;③趋势分析法,在学习基础上分析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方向态势;④比较法,比较国内外研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找到差别;⑤联想法,从学科的交叉领域发掘选题;⑥验证法,从主观拟想出发,通过阅读资料跟踪追溯,了解原先拟想是否解决,最终确定选题。
所有方法中,阅读和研究现有文献是最重要的内容。大学生作为论文写作的初学者,从文献中发现问题是最主要的选题途径,如果觉得问题重要和可行,就可以确定为论文的选题。
从学术期刊中挖掘和寻找选题是最常用的途径。学术研究的基本话题在较长的时期内变动不大,很多问题争论未决,历久常新,如管理学和经济学中的土地流转问题、教育学中的考试问题等,从学术期刊网上可以查找到上万篇文献。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解读、不同的逻辑,能够源源不断地写出新意。而且,在学术期刊网上通过关键词检索某个选题,其研究进展一目了然,文献追溯也很系统。专著等其他文献显然不具备这样的优势。因此,定期到图书馆翻阅本专业学术期刊,既有助于获取相关学术信息,也有助于捕捉学术论文的选题。
四、选题注意事项
大学生在论文选题时,不可赶时髦、凑热闹,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学术专长来选择,以便更好地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激发科研能力。要提前准备,不可临时抱佛脚。尤其是毕业论文,校历安排的时间只有两三个月,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写出一篇具有创新性的论文并非易事,应提前准备,不致到时仓促。例如,可以提前查看文献资料,了解本学科的历史发展、目前状况、未来趋势等,以免孤陋寡闻、心中无数。越早涉猎相关资料,可以越早地进入到论文写作状态。
大学生在论文选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难易适中
选题既要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信心,又要“量力而行”。很多初学者在论文选题时跃跃欲试,想通过论文的写作,将自己学习所得充分地反映出来,因此着眼于一些学术价值较高、角度较新、内容较奇的选题。这种敢想敢做的精神值得肯定,但如果难度过大,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一旦盲目动笔,很可能陷入中途写不下去的被动境地,不仅造成时间、精力的浪费,也容易使自己失去写作的自信心。反之,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和条件,却将论文题目选得过于容易,既不能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水平,也达不到通过撰写论文提高自己的目的。
2.大小适度
初学者写论文有一个通病,就是论题空泛,面面俱到,找不到切入点。论文往往照搬学科基本知识的大框架,再举几个例证而成篇。解决这个问题的简单做法是,着眼于小而具体的选题。
大选题需要掌握大量材料,不仅要有局部的,还要有全局的,不仅要有某一方面的,还要有综合性的。而写作论文的时间有限,尤其是大学生的毕业论文,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资料收集是比较困难的。同时,大选题结构复杂,论述层次繁琐,初学者难以把握,不容易深入细致地阐述,流于泛泛、失之肤浅、“大题小作”。论文的字数一般在1万字以内,毕业论文稍长一些,用这样少的文字很难把一个大问题透彻地阐释清楚,往往顾此失彼。另外,大学的几年学习,对学生来讲还只是掌握了一些基本理论,要独立地研究和分析一些大问题,还显得理论准备不足。再加上缺乏写作经验,对大量的材料的处理往往驾驭不了,容易造成材料堆积或过于散乱,写得一般化。
因此,一般来说选题宜小不宜大,宜窄不宜宽。专谈一个问题,对准确把握方向、深刻阐述问题及透彻地作出结论可能更容易实现。可以由近及远,就近避远,放眼未来,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多方论证,在组织材料、说明观点方面也能很好驾驭,做得具体而扎实。只要写得丰满深入,同样很有价值。
此外,选题大小是相对的,也非一成不变。小题也可以大作,这时小题也已不再是小题,而是和现实相关联的大问题,其所需要的知识积累和理论素养也是极其深厚的。选题大小具体如何,因每个人情况不同,难以一概而论。有的理论素养好,情况了解多,写作水平较高,可以选择稍大一点的选题。但一般来说,题目还是小一点、具体一点为好。
提倡小选题,但不能取得太小,太小的选题没有足够的扩展空间,难以展现自身的实力与水平。
3.突出重点
论文只能关注一个对象的一个侧面,解决一个具体问题,不同于教科书或专著。正如美国学者罗伯特所说:我们很少有能力去解释全部真理,但如果我们能做到像探照灯那样照耀在真理的某一个方面就很了不起了。因此,在大致确定的选题范围内选定研究的重点,不仅使论文张弛有度、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也可以集中思考、深入讨论,把重要论述引向深入。重点出来了,论文的切入点和论述角度也就容易把握了。
大学生接触的理论主要还是教科书的内容,学术论文涉猎较少。不仅缺乏研究意识,没有进入研究状态,也缺乏对学术论文文体的了解。写起论文来,尤其是写毕业论文时,时常模仿教科书的写法,动辄拉出一个体系,甲乙丙丁、开中药铺、面面俱到,内容过多而不够深入,无重点、无新意,演化为复述学科基础理论。好的选题,在范围上通常有一定的弹性,为展开论述预留一定的空间。通过伸缩选题的范围,可以确定论文阐述的重点。
4.内容具体
选题是抽象抑或具体,关系到论文的应用范围。选题越抽象,意味着对事物内在规律的认识越深入、应用价值越大,对作者的理论素养和写作能力要求也越高;越具体,则意味着针对性越强,个性特色越突出,应用范围也越小。鉴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论文的选题应以具体为宜,可以具体到只扎扎实实地研究并解决一个问题,甚至一个问题的某一方面。
就大学生写作而言,选题具体有其必然性。大学生写论文,尤其是毕业论文,主要目的是进行学术训练,创新性方面要求相对较低。此外,大学生理论素养不足,知识储备不足,对问题的概括、抽象和升华能力薄弱。因此,选题时可以选具体一点的问题展开研究,由浅入深。选题越具体,则内容越单一,讨论越深入,越容易收集资料和完成论文。
例如,“大学生论文写作”与“理工科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两个选题,后者比前者具体、单一,针对性也强,容易结合具体情况深入研究,收集资料相对而言也容易。
需要强调的是,具体不能肤浅,而要更加深入。著名学者王力在指导研究生写论文时曾强调:反对长篇大论,讨论问题要深入,深入了就是好文章。
对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选题的具体化也体现了学科的特点。例如,文学研究要体现具体性,这个具体性就是指从具体的作品出发。同时,日常生活场景、人物心理世界、形象比较、对话分析等,无一不是以具体形象为参照物。
但是也要注意,不能把选题范围限制得太过具体,以致失去典型意义或使理论水平发挥不出来。例如,“科研管理岗位责任制刍议”,这样的题材写个意见书足矣,硬要写成论文则意义不大。
选题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也是研究的第一步。论文写作讲究“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初学者不要好高骛远,可以从应用入手,多观察、多思考、多练习,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应用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选题和研究方向,不断积累论文写作的经验。
论文的选题是论文写作中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步骤。选题恰当,不仅可以促进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使论文写作顺利进行;也可以进一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的不足。掌握选题方法,不仅掌握了论文写作的法门,也同时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