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发展思路的几点思考
一、理顺管理机制,坚持用人唯贤
良好的管理机制是学院发展和兴旺的前提。在管理机制上,我们不应太多地借鉴深职院的经验,要多根据汕头的特点和我们目前的状况来制定我们的管理规则和发展策略,制定的策略和方针切忌朝令夕改。要加强树立领导集体的权威。
首先,应切实改进人事工作,坚持任人唯贤,让有能力、有知识的人充实到领导队伍中,打造强有力的领导团队。人事工作乃重中之重,这关系到领导团队是否有感召力和战斗力。其次,建立学院计划发展处,制定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协助和监督学院各项策略的执行,构建一个良好的智囊团,是学院发展兴旺的保障。第三,精简和整合一些作用不大的机构。目前学院有些机构职能不明,功能交叉,办事效率低。同时也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协调机构,一些部门条块分割的现象也多少存在。各部门的职能划分应进一步地审察和完善,对不合理的地方要予以纠正和改进。
二、加强网络建设,促进教学管理规范化
目前,我院的网络建设几乎是空白,这与我院的规模很不相称,加快校园网建设,加快教学、管理和科研信息化建设已刻不容缓。网络建设的资金投入,尽管看不出有多大的直接经济效益,但其附加值是难以低估的,这将直接影响教学管理的效率、质量和规范统一。例如,我院的学生收费管理因没有网络,而使工作实施极为麻烦。教学管理还处于非常古老的传统模式,其效率低下,严重影响我们及时分析教学教研动态和教学策略的执行。这点希望领导层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当然,网络建设并不只是将网络搭建起来就行了,更重要的是要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益。信息化管理的先进性、高效性,只有在它发挥较好性能时,人们才会尝到它的魅力和甜头。
三、成立师范部,加强师范类专业统一归口管理
目前我院按专业划分系部,我认为这种做法有所不妥。应按学生培养的目标来划分系部,尤其是师范类专业应统一归口管理,这使教学管理更加具体,有方向性。
教师的归属划分不是重要的,师范部也可以有计算机、外语类教师。这些许多高校都有类似的做法。目前我院师范类、非师类混杂的局面,我认为不利于学院的长远发展。
四、工科类、艺术类专业尝试走创业教育发展模式
当前,汕头的经济情况不很乐观,企业发展规模不足,走与企业联合的“产学研”模式的发展空间甚是有限,走“订单”发展模式更是难上加难。工科类专业走创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开拓新的发展途径,也许是我们唯一选择,并将成为我们的“办学特色”。
1. 开辟创业园区
开辟创业园区是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升华,突出了高职院校的应用性特点,这将加速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和教材改革,降低高职院校学生的辍学率,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使他们一步入社会即可成才。创业园区是高职院校理想的第二课堂,对此一定要精心设计,严格管理,把第二课堂活动与实践性教学环节、创业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高职院校若能以创业为主线,发挥出学生的创业激情,就能促进学生的文化、专业课的学习,从而掌握一定的技能。
2. 创建虚拟公司
创建虚拟公司将是组建模拟企业的升华。虚拟公司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供应商、顾客甚至竞争对手等独立组织连接而成的网络,它可能没有办公室,没有组织图,没有等级层次与垂直的整合,但它却能互享对方的人力、信息、技术,分担开发运作成本、风险以及市场渗透。虚拟公司本身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经济实体,知识产权具有灵活的处理方式,这也是高职院校易于发挥功能的地方,以自身的技术优势参与经营,但又减少了许多“实体公司”的约束。
3. 推行虚拟经营
虚拟经营实际上就是借用、整合外部资源,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资源配置模式。虚拟经营模式突破了企业有形的组织界限,借用外部资源进行整合运作,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可获得诸如生产、设计、营销等功能,但却不一定要拥有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实体组织。虚拟经营的管理模式是一项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与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经营环境相适应的管理创新。它既适应了企业开拓市场,抓住市场机遇的要求,又降低了新产品开发的成本与风险。它不仅促进了企业组织结构的柔性化和灵活敏捷性,而且为合作竞争战略的具体实施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推行虚拟经营是高职院校创业实践最好的模式之一。
五、经济类、外语类专业按工学结合模式发展
经济类、外语类专业总的来说不适宜走创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因为这些专业多为服务型专业,对创业所需的外部条件要求较多,我认为按工学结合模式发展较为适宜。当然,个别专业或学生,具备创业的外部条件,也可引导其向创业模式上发展。我在这里只是说明总体的发展目标,限于水平和认识不够,不对之处敬请指正。
这类专业是否走“订单”发展模式,也许可以考虑。“订单”模式适合这类专业的特点,可以“短、平、快”地创造就业人才。但本人很不赞成“订单”模式,认为这是一种短视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对学生的个体长远发展不利,可以不客气地说,它是一种对学生不负责任的教育模式。学生毕竟不是商品,毕业后有漫长的人生道路要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的需求模式不断变化,“订单”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将难以适应就业形式的变化。“订单”模式追求的是短期的人才需求和高就业率,必将导致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培养的缺乏,使学生的社会适应力低,进而影响学生后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这种培养模式也导致学校办学资源的浪费,长此以往学校将难以适应。
工学结合模式优于“订单”模式,这实际上是一种半工半读形式,基本适合我院的发展情况。学生在校期间可接受专业知识、技能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培训,在企业可接受某方面技能的强化训练,并使学生意识到学有所用,从而增强他们自觉学习的兴趣。
六、精选和扶持“名牌专业”优先发展
一个高校的发展是否成功,一般与她有几个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的专业或学系直接有关。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集中资金和人力重点发展有潜力的专业,是很现实的做法。在目前我们所面临的资金不足、市政投入甚微的情况下,我们应精选一些投入较少、有发展潜力的专业作为“重点专业”优先发展,在策略和资金上予以倾斜支持,我认为很有必要。比如计算机软件专业、汽车维修专业、艺术设计类专业等,都具有投入较少、有发展潜力的专业,我们应加大力度给予支持,使其优先发展,并建成为我院的“特色”专业和在粤东地区有影响力的专业。
(作者单位:汕头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