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中医知道:中成药这样用才有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根正苗红中成药

人们习惯使用西药来治病时,常常忽略中成药。实际上,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药物,在某些方面,中成药比西药更具优势。它在治疗疾病的时候,更加注重整体的协调和调养,具有平衡身体机能的作用,而且安全性能更高。当然,中成药并非就是绝对安全的。它也有着自己的用药原则。如果违背了一些基本的用药原则,就可能会适得其反。

千万别小看中成药

随着人们对于传统中医学认识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中药来治病,就连一些外国人也慢慢对中药产生了兴趣。不过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用中药治病往往有一个“难处”,就是需要煎药,而且中药的味道实在不怎么好。

“煎药麻烦”“味道很苦”,实际上也成为人们使用中药的一个阻力。不过,古人其实也早就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进一步发明了中成药。那么,什么是中成药呢?中成药是指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丸、散、膏、丹等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可以说,它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

也许有人会问,中药治病的效果不错,那么,中成药呢?它是不是也具有很好的疗效,内部的中草药是否会在加工过程中丧失药性?在一些人看来,中成药在保持中药药效的同时,是否真的兼具简单便利的服食原则呢?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看似不起眼的一些中成药,实际上往往具有大功效。了解中医的人都知道,中药大部分直接取自某些天然的植物、动物或矿物的全体或部分,这些动植物及矿物因其生长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了各自的偏性,中药就是利用这些偏性来弥补人体的不足,从而确保身体达到阴阳调和的平衡状态。中成药中的中药显然也具备这样的功能。不仅如此,中成药通常都是多味中草药合在一起制成的,这些草药可以相互补充。比如,单味的草药在治疗某种疾病的时候,可能难以奏效,而且,可能会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而多味中草药一起发挥作用,就能够确保更强的药效,还能平衡好身体的其他机能。

很多医生在治病的时候,喜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要病人哪里不舒服了,就对哪里进行检查和治疗。这种方法在中医中通常都行不通。在中医理论中,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器官都紧密相连,相互影响。身体某一部位的病痛,往往和其他器官组织的病变有关联。因此,在治疗的时候,不能把目光局限在某一个点上,而应该辩证地进行治疗。而中成药恰恰具有这样的治疗优势。它可以兼顾各个方面,从相关脏腑的整体去调理,从而真正做到药到病除。

比如,很多人患有便秘症,这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便秘时间一长,体内的毒素会越积越多,从而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这时候,患病者会选择吃一些治疗便秘的西药或中药。结果长时间服用后,发现便秘症虽然好了一些,但胃病发作了。原因就在于这些药只专注于治疗便秘,但药性可能会造成脾胃虚寒,引起脾胃不适。如果患者能够服用麻子仁丸等中成药,不仅能够治疗便秘,而且还能调节肺脏和脾胃。

中成药的优势在于全面调养,它强化了脏腑之间的联系性,确保机体更加平衡,更加健康。如果说单味的中药是攻坚能手和排头兵,那么,中成药可以当成是一个整体作战的军队,军队中的各个成员都能够相互协作,最大程度地确保战斗的胜利。正因为如此,一些喜欢中医和中药的人,千万不要忽视中成药。如果身体不适,不妨尝试着服用中成药。这样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也能减少服用时的痛苦,可以更加全面地调理身体,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中成药组方原则——君臣佐使不能缺

很多人都知道,中成药是由多味中药组成的。在这些中草药中,有一些占据主要地位,有一些占据次要地位,有一些起辅助作用。各种药按照一定的比例杂糅在一起,共同发挥药效。但是,任何一个方剂都不是把药物进行简单堆砌,也不是单纯地将药效进行相加,而是应该根据病情需要,进行辨证分析和安排,对各种中草药进行适当配伍。

由于各类药物的功用都不一样,药效也不相同,只有通过合理的配伍,发挥各味药的特长和偏性,制约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从根本上消除或减缓其对人体的不利因素,这样才能够确保各具特性的药物发挥出综合作用,也才能更好地在疗效上发挥相辅相成的作用。中成药一定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单味或多味药物,而且,各种药物一定要规定合适的剂量。换句话说,中成药一定要坚持科学合理的组方原则。

那么,这些药究竟是如何进行组合的,又是按照怎样的比例进行组合?在这些药中,什么药占据主要位置,什么药占据次要位置?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对中成药的组方原则进行梳理和介绍,或者说每一个中医和患者都应该坚持按照科学合理的组方原则用药。

事实上,中成药拥有很长的历史,古人也在漫长的医疗实践中摸索总结形成了合理的中成药组方原则。那么,中成药中究竟应该包含什么样的药呢?

古人一般认为,好的中成药中必须包含以下几种药,即君、臣、佐、使四种药。《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

所谓君药,其实指的就是主要药物,它起着最重要的治疗作用,是方剂中针对主要病症的草药,地位就像皇帝一样。在一个方剂中,君药是首要的、不可缺少的药物,是方剂组成中的核心部分。在方剂中,通常君药的药力最大,用量也比其他药物要大,而药味较少。

臣药亦称辅药。一般来说,臣药分为两种:一种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第二种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的药力小于君药。

佐药分为三种: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二是佐制药,用来消除或减缓主、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药性过猛的药物。三是反佐药,通常指方剂中与君药的部分性能相反在全方中有相成配伍效用的药物。

使药是指用作引经药,或调和药性的药物。引经药,是指某些药物能引导其他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起引导作用的药物。

在中成药中,一般都存在这四种药。比如,古人用来治疗伤寒的“麻黄汤”,就是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中草药组成。其中麻黄是君药,主要用于发汗解表;桂枝是臣药,协助麻黄解表;杏仁则是佐药,用来辅助麻黄平喘;甘草是使药,用来调和其他药物。

在组方的比例上,君药应该少用,一般只用一味,多了容易导致药力分散,而且互相牵制,影响疗效。如果病情比较复杂,治疗难度较大,可以适当增加到两三味药物。臣药可多于君药,佐药常常多于臣药,而使药一般只需要一到两味就行。

总有一种中成药特别管用

很多人都害怕吃中药,觉得中药很苦,而中成药刚好克服了这样的缺点。中成药一般有口服液和丸剂,服用时非常方便。不过即便如此,很多人还是不喜欢吃中成药,而且也不适合吃中成药。比如,有些孩子,食道狭窄,或者吞咽能力比较弱,吃药时很容易卡在喉咙里,苦不堪言,甚至造成一些不可预知的风险。

不仅如此,很多中成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尤其是对于一些脾胃功能不好的患者来说,药物进入胃部后,可能会刺激肠胃,导致身体出现不适症状。而且,中成药中往往也具备一些“毒性”。对于肝肾功能不健全的人来说,这些毒性可能会增加肝肾的负担,给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

鉴于以上这些缺点,很多人其实并不适合内服中成药。当然,对于这些人而言,总有一些中成药是适合的,总有一些治疗方法是适合的。内服的药物不能吃,那么,就不妨尝试一下一些外敷的中成药。

中成药的外治法,向来都被中医所推崇。中医认为,人体的皮肤是有孔窍的,能够自由呼吸。当中成药敷在皮肤表面后,就会被皮肤的孔窍所吸收,然后,在血液中运行,从而避免了被脏器直接吸收后,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实际上,外敷中成药的方法最适合儿童与妇女。首先,儿童的脏腑功能发育不完全,内服中成药,可能会造成脏腑的损伤,而且,还会出现呕吐反应。而妇女在生理期的时候,有些中成药也不能吃,以免损害身体机能。其次,妇女、儿童在外敷中成药的时候,具有一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他们的皮肤相对细腻、柔嫩,毛孔相对疏松,外敷药物时,药物更容易进入身体,因此,治疗见效快,效果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外敷的中成药是不能用来内服的。像一些伤湿止痛膏,就不能用来内服,患者只需要按照说明书进行用药即可。另外,有一些内服药可以用来外敷,只不过外敷的时候,可能需要稍微进行加工,而不是全部直接拿来用。

比如,内服药是水剂,那么,就可以直接用来外敷。像藿香正气水,既可以用来服用,也可以擦在皮肤上,用来治疗手足癣真菌感染的皮肤病。如果内服药是丸剂、散剂或者片剂,那么,在外敷时,应该先将药物碾碎,加上水、蜂蜜、白醋或者相关的药水进行调和,然后才能上药。水、蜂蜜和白醋通常具有软化皮肤和药物的效果,还能够保证药物紧紧地粘贴在皮肤上,有助于药物吸收。而使用药水来调和,不仅具有前面几种功效,还有助于加强药效。

那么,中成药一般适合敷在什么位置呢?

在外敷中成药的时候,最好将药物敷在人体皮肤最薄弱的地方,尤其是人体的穴位上。很多人会在肚脐眼上贴一些药膏。这些药膏实际上就是中成药。因为人体的肚脐眼就是神阙穴。这是人体的养生大穴,连接着人体经络和五脏六腑,可以用来调节阴阳,补充元气。外敷这个穴位,对很多疾病都有疗效。中医常常将补中益气丸碾碎,然后加白醋调匀,外敷在神阙穴上,主要用来治疗胃下垂。

另外,像脚底的涌泉穴也是经常用来敷药的穴位,但凡头部疾病,以及一些引热下行的,都可以将中成药敷在涌泉穴上。比如,头痛可将正天丸碾碎,加上白醋调和,敷在涌泉穴上。

其余一些与疾病相关的穴位也可以采用外敷中成药的方法来进行治疗。比如,感冒咳嗽、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病症,可以将相关药物外敷在肺俞穴上;呕心、反胃、胃痛等病症,可以将药物敷在胃俞穴上。通过在穴位上外敷中成药,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节人体气血的功能,最终达到引血归经、治疗疾病的功效。

对于不喜欢、不适合内服中成药的患者来说,外敷药物是非常适用的办法。当然,也有很多患者不适用外敷。比如,有皮肤过敏症状的人就不适合在皮肤上敷药。对于不同的患者来说,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用药方法。有的患者也可以采取内外一同用药的方法,这样就能够更好地治愈疾病。

使用中成药注意事项

相对于西药和纯中药来说,中成药具有很多优势,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兼具西药与中药的优点,因此,非常适合日常生活用药。不过中成药具有这些优点,并不意味着它在用药的过程中就没有任何副作用,也不意味着患者可以随便用药。对于患者来说,无论自己的病症严重与否,无论自己的药物是否很有效,在用药时,都应该坚持科学的用药原则,要注意一些基本的事项。

首先,购买和使用中成药时,一定要针对自己的病症来用药,而不是跟随别人的经验来用药。对于病人来说,一定要依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具体症状来用药,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跟风吃药。毕竟同一种疾病,往往会因为病因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如果只是看病吃药,那么,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寻找适合自己的药,这是用药的一个重要原则。

其次,不要过度迷信中成药。很多患者认为中成药是万能的,无论大病小病、急性病,都选择服用中成药,结果反而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其实,对于一些严重的疾病,或者一些突发性的疾病,最好立即赶往医院治疗。此外,有些症状看起来虽然不那么严重,但很可能是某些大病的征兆,患者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去医院检查和治疗,而不是服用中成药来调养。

第三,用药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或者药物使用说明书,不能自作主张多吃或者少吃,更不能擅自加入其他药物配合治疗。如果有加入用药的必要,也应该先去咨询医师和药师,绝对不能私自配药。

第四,用药需要及时调整。对于患者来说,如果服用的中成药在三四天之内都没有起效,那么,就要及时咨询医师,要求及时更换药物。另外,人体的一些疾病会慢慢发生变化。比如,寒热转化,或者病情会加重,这时候也应该根据具体的病症,选择更换药物。尤其是当患者用药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身体出现不适,应该立即停药,并咨询医师。

第五,不同的人群应该使用不同的中成药。尤其是儿童,应该按照自身的体质来用药。如果使用的是成人中成药,那么。就要适当减少用量。而且儿童用药一定要在家长的监护之下进行。家长如果不好把握,那就要遵从医嘱。

除了以上这些用药原则之外,还有两个方面也要引起患者足够的重视,那就是注意用药的时间与用药的禁忌。这些通常关系着用药安全和疗效,也是患者容易忽视的因素。

在用药时间方面,通常有一些严格的规定。比如,绝大多数病症,在用药时可以选择在两餐之间,或者睡觉之前用药,也可以遵从医嘱用药。但是,有一些特殊疾病,在用药时间上应该严格进行把控。比如,治疗胃病、消化系统疾病的中成药,一般在饭后半小时服用。如果患者有胃溃疡、腹泻等症状,就应该在饭前服用,或者遵从医嘱用药。一些通便药以及滋补类的中成药,最好在空腹或半空腹状态下服用。治疗失眠的药,应该在睡前半个小时服用。治疗哮喘的药物,最好在哮喘发作前两个小时服用。而治疗月经的药物,可以在月经前和经期服用。

而且,中成药的禁忌也有很多。比如,患者要弄清楚是内服,还是外敷,外用药内服可能会引起中毒,内服药外敷也可能会降低药效。过敏体质以及孕妇应该禁止用药。用药期间,不能食用刺激性食物。病症消除后,要及时停止用药,以免引起药物中毒。中成药与西药最好隔开一个小时服用。

此外,如何确保中成药的药效与安全,也很重要,而这种安全主要体现在药物的购买和保存上。

很多患者在购买中成药的时候,只注重药名,却很少关注其他细节。实际上,想要保证药物安全有效,在购买前一定要买到好药。首先,要对症买药,而且认准国药准字号,要优先选择名牌老店的药物,要看清药物的成分、功效、主治病症。其次,要注意观察药物的颜色、形状、味道,以及包装。有异样的话,多半是过期或将要过期的产品,或者质量不合格。这类中成药绝对不能买。

如果患者一次性购买了很多中成药,那么,一定要注意保存,平时要将药物放在阴凉通风处,还要放在深色瓶子里,避免紫外线的照射。内外用药应该分开存放,最好贴上标签,了解药名、功能、主治病症、用法用量。中成药不宜存放太久,开封后的药物更是要及时处理,放在儿童难以够到的地方。

其实,只要保证科学的用药方法,重视相关的注意事项,或者遵从医嘱,就一定能有效杜绝一些医疗事故,并更好地利用中成药治疗疾病。

中成药说明书先看“用于”后面的第一句

很多人在药店买药时,都会发现有处方和非处方药品的区别。所谓处方药,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而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中成药就是非处方药,因此,在购买的时候,常常不需要医生过多的指导。

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在购买中成药时,会忽略一些细节。比如,忘了看说明书。调查研究表明,只有部分人买药时,会先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而多数人在买药之前,可能仅凭借经验或者别人的指导,就直接购买并加以使用。

这样的习惯并不好。事实上,仔细阅读说明书,往往能够有效降低误买、错买、误用药品带来的风险。当然,在很多时候,也许买药者并不了解自己该如何阅读中成药的说明书,或者说没有使用正确的方法来阅读。那么,怎样看使用说明书,才是科学合理的做法呢?看使用说明书时,最要紧的是看什么内容?

其实,多数人都在看,自己买的中成药主要治疗什么病,却往往忽略了病因和症状。而这就是阅读使用说明书时最应该看重的。众所周知,我们在阅读使用说明书时,都会看见这样一行字,该药品主要用于××××引起的××××(病症)。这句话其实包含了很多意思:首先,它会明确地告诉患者,这个中成药主要是用来治疗什么病的,而最重要的是,它会告诉我们,这个中成药主要用于治疗哪一种病因引起的疾病。

很多人可能有些疑惑,只要这种中成药是治疗某种疾病的不就行了,还要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病?从表面上来看,似乎很有道理。但从医学的角度来说,了解病因则很有必要,因为同样的疾病,往往由不同的病因引发,而且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因此,在治疗这些不同的病症时,肯定不能选择同样的方法和药物。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很多中成药会说明该药品主要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烧流鼻涕。为什么说明书上一定要特别标注是风寒感冒引起的,而不是直接说感冒引起的,或者直接说用于治疗发烧、流鼻涕?原因就在于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都可能会引起发烧、流鼻涕。如果不加以分辨,胡乱用药,很可能会加剧症状。因此,最科学的用药应该是彻底了解症状,然后对症下药。

另外,有些人平时出现食少腹胀、泄泻乏力的症状,然后贸然去药店购买补中益气丸之类的中成药进行治疗,却没有弄清楚到底是什么引起的这些症状。如果这些症状是脾胃气虚引起的,补中益气丸自然会起到不错的治疗效果。可是急性肠炎同样会引发“食少腹胀、泄泻乏力”的症状,如果服用补中益气丸来治疗急性肠炎,根本起不到任何效果,还会耽误治疗。

中医在治病的时候,向来注重对症下药,而对症下药的前提,就是弄清楚病因。这样一来,在选择药物治疗的时候,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消除病患。而患者在购买中成药的时候,也是一样,一定要注意看清楚说明书,尤其是看清该药品主要用于治疗什么病因引起的疾病。这样可以通过病因来判定自己购买的药物是否正确。如果仅仅是“对病看药”,很有可能因为用错药而带来负面影响。

便宜中成药吃错很伤身

疾病通常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负担一方面来自于病痛带来的身心伤害,另一方面则是经济负担。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关注药物的价格,都会尽量想办法减少用药成本。尤其是一些慢性疾病或者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通常都会有意识地表现出看病难、看病贵的担忧。

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很多患者会购买一些便宜的中成药,以此来减少购买药物的成本,从而替自己和家人减轻经济负担。从这一方面来说,似乎也无可厚非,可是从健康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

世界上几乎每年都有很多因为服用便宜药品而导致患者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在我国,也有很多患者因为过量服用了价格便宜的中成药,而发生中毒现象。这些悲剧实际上给我国的药品市场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患者的科学用药敲响了警钟。

其实,所谓的便宜中成药,指的是那些价格相对较低的中成药。这类中成药的成分、功效都很有限,而且吃多了会给身体带来比较大的负面影响。比如,很多人喜欢吃火锅,可是吃完火锅又怕上火,于是,每次都会选择服用清火栀麦片来解决问题。可是,时间一长,他们会慢慢发现药物开始失效,而且,还慢慢带来副作用,导致脸上出现痘痘,脾胃功能也开始下降。

其实,之所以会出现这个现象,并不是因为他们购买的清火栀麦片不好,或者说他们所购买的药物无法用来“降火”。清火栀麦片是用于清热解毒的中成药,药中主要含有穿心莲、栀子、麦冬。这几味中草药对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发热、牙痛、目赤等都很有疗效,算得上是不错的凉血药。而且,这种药价格便宜,根本不会对患者造成什么经济负担,因此,非常受欢迎。不过,是药三分毒,清火栀麦片也有一些弊端,当患者长期服用后,就会伤胃和脾脏。一旦脾胃不好,就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负担。

还有一种常见的便宜中成药也具有类似的危害,那就是牛黄解毒片。也许有些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他们可能每天都在吃,或者说经常吃这个药。他们都清楚牛黄解毒片是清热泻火药,一些牙床肿痛、大便不通或口舌生疮的患者,会选择服用它来缓解症状,而且用起来效果也还不错。但是,如果当这些热证的患者知道牛黄解毒片含毒,估计很多人都不会再去购买这种便宜的中成药了。

作为常见的清热解毒药,牛黄解毒片中的确含有一种剧毒物质:二硫化二砷。尽管牛黄解毒片中的砷元素很少,平时服用根本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但是,长期服用之后,砷元素会在人体内慢慢堆积,最后引发中毒现象。曾经就有一个女孩因为连续两年都大剂量服用牛黄解毒片,结果引发砷中毒,出现声音嘶哑、头发脱落、皮肤异化等症状。

正是因为患者对药物的滥用,导致一些家庭常备的中成药变成了“毒药”。一方面,他们觉得这些中成药很便宜,自己无需花太多的钱,就可以把一些小毛病治好,因此,在购买和使用的时候,毫无顾忌。另一方面,这些药物的确具有非常不错的疗效,而且服用也简单方便。只不过患者可能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药三分毒。

任何一种药物,一旦过量服食,肯定会造成毒素在体内的积累,最终反噬身体,给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而且,那些价格便宜的中成药,在制作上往往没有那么精细,内部药物的搭配也不会太讲究。有些还会使用一些价格低廉的替代品。这些都增加了便宜中成药的毒性和服用风险。

所以,无论药物是昂贵还是便宜,用药时都应该坚持适度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乱吃多吃,更不能对药物产生依赖感。凡事适可而止,只要病症有所改善,就要适当减少或停用。如果效果不明显,则应该咨询医生,或者改换另一种药物。毕竟长期服用一种药物,对身体绝对没有任何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