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Facebook——马克·艾略特·扎克伯格:一开始我也什么都不懂
学海无涯,永无止境
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成功需要终生学习,每一个想成功的人都应该认识到,学习将成为终生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一个人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能终生享用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今天还在应用的某项技术,明天可能就会过时了。知识、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让人不能停止脚步,要想使自己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要不断地学习。
有人问爱因斯坦:“您可谓是物理学界空前绝后的人了,何必还要孜孜不倦地学习,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爱因斯坦并没有立即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找来一支笔、一张纸,在纸上画上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说:“目前情况下,在物理学这个领域里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这个小圆,我所知的是这个大圆。然而整个物理学知识是无边无际的,一般人就像小圆,因为与未知领域的接触面小,就会觉得自己的未知少;而我就像大圆,因为与外界的接触大,所以我才会感到自己的未知东西多,要更加努力去探索。”
其实,中国古代哲人荀子早就说过:“学不可以已。”人如果停止学习,就会退步。从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来说,一个人一旦停止学习,他的成就也就到头了。只有不断学习的人,才能掌握更多的有用知识,取得更大的成功。
斯托·卫尔最初的理想是做一个营造工程师,他一直在学习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武装自己。但是,在美国经济大恐慌时期,他找不到与之相关的工作,也就是说,他所学的专业知识没有用武之地,无法实现原来的梦想。
于是,他重新估量了自己的能力,决定改行学习法律。他又一次回到了学校,去学将来可以当法人律师的特别课程。两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他学完了必修课程,通过了司法考试,很快就当上了律师。
斯托·卫尔决定回学校继续学习的时候,他已经年逾不惑并且成家立业。更加令人敬佩的是,他没有逃避任何困难,而是挑选了法律这一学科最强的一所院校去选修高度专业化的课程。一般法学系学生需要四年才能学完的课程,他只花了两年就学完了。
人的潜能是很大的,成功没有止境,学习也是没有止境的。不断地学习,你就会不断地进步。有些人浅尝辄止,满足于一时的成绩,他们虽然值得庆贺,但不值得敬佩,只有那些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己的人才值得我们敬仰。
海伦·凯勒是一个又聋、又哑、又盲的小女孩,然而她生性好强,在老师莎莉文的指导下学会了盲文,又在八岁那年考上了帕金斯学院,开始了正规的学习。
之后,她又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五国语言。后来,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又学习了其他课程,终于在十六岁那年考上了哈佛大学。她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现在很多人会说:“我已经太老了,学不动了。”或者说:“我有一大家子人等着去养活,哪有时间去学习?”这些实际上是一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心理,不过是在给自己找一个体面的借口罢了。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琐碎的时间学习。
美国著名的钢琴家凯文·斯金,小时候每天坚持练琴4个小时。他的老师知道后,对他说:“你不能这样练,马上停止。因为长大以后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来练琴,你应该养成习惯,一有空闲就练,即使几分钟也行。”他听从了老师的劝告,把练钢琴的时间分解到各个时间段。其他时间他用来写日记、培植标本、到草地上踢足球,而这一切,并没影响他弹琴。
最后,他成为了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和极其出色的钢琴家。他之所以能在各个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原因在于他能把自己的爱好分解到每天的时间中,即使只有5分钟的空闲,他也会利用起来,写几句诗,弹一首曲子。
几分钟的时间并不长,但如果能充分利用,并能成为一种习惯,这些短短的时间就有可能成就一个人,因为再大的事业和成就所需要的时间都是由短短的几分钟累加起来的。
如果每天读15分钟书,我们就有可能在一个月之内读完1本书,这样一年至少能读12本书,10年之后,我们会读120本书!想想看,每天只需要抽出15分钟,我们就可以轻松地读完120本书,这可以大大拓宽我们的知识面,让我们对这个世界能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其实,人生是一个由本我向自我再向超我发展的过程,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接近最高的人生境界。
学习不只是接受学校教育
一个人有高等教育的文凭,不过是一种标签与资历。而工作中所需的知识,往往是在学校学习中所忽略或不重视的。
爱因斯坦在研究广义相对论时,连续搞了几年却进展不大,成果甚微。仔细查找原因,才发现自己在大学读书时,忽视了对数学的学习和钻研,因此这门基础课的底子较差。为了研究广义相对论,他只得搁置起眼下的研究工作,再次重返学校补习了三年的数学课程。
基础性的知识通常容易被一般人忽略,而特定的知识仅有几年的有效寿命,因此,更多的知识是在工作中边干边学的。
通常,一个人的成长,都要经历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及工作中学习三个阶段。
(1)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少则几年,长则十几年。在这个过程中,个人教育的决定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父母。
中小学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教育的目标仅仅是使我们掌握一些基本的、通用的知识,培养学习能力与掌握学习方法。
高等教育则是一种专业教育。人生有时的确很矛盾,居然要求个人在缺乏足够信息的条件下,为自己做未来的基本定位,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必须决定自己未来的职业领域,并花上几年宝贵的时间为自己当初的定位学习各种知识。高等教育除了学习特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掌握特定的专业技能,这是时代的进步。
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肯定自己未来的职业定位,就要选择一所好大学;如果我们已经肯定自己的职业定位,选择特定的专业,至于什么学校则不重要。如果我们发现自己选择错误,就要尽快更改自己的学习内容,按照自己的兴趣设计学习内容。在学校期间,我们必须拥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这是我们步入社会和走向职场的关键。
(2)职业教育
国内很多企业录取新人看文凭,“非研究生不要”的牌子常常挂在招聘会上。在国外又是怎样呢?在一次北京职业教育国际周国别报告会上,记者采访了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论坛主席汉斯·艾尔斯特博士。艾尔斯特告诉记者,欧洲职业教育的理念和发展目标是“让学习更靠近学习者”,这一想法需要利用网络,以远程教育为基础,但又高于现在流行的远程教育。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机构和教师要更多地充当顾问的角色,给学生提供近期和远期目标,给他们的个人发展提供建议。这里,学生不单指在校生,而是指社会上所有有求知欲望的人。
谈到荷兰的教育现状,艾尔斯特说:“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工作,成为中层管理人员,少数优秀人员还可以成为跨国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在荷兰,大学毕业生有时候找不到工作,要到职业学校学点技术才能找到工作。”他说。
在荷兰,学生初中毕业后有两种选择:去职业学校和普通学校,大体相当于中国的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职业学校的专业覆盖面广,包括各项专业技术,大学里有的专业,职业学校基本上都有,只是内容浅一些;另外,学生毕业后可以参加工作,也可以和普通学校的学生一样报考大学,待遇是一样的。而普通学校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学生一旦考不上,就很难求职。
(3)在工作中学习
信息时代,特定的知识通常只有几年的有效寿命,即使是北大、清华的高材生,毕业几年后也会面临知识更新的问题,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与常识。我们在大学中学到的知识只占终生所学知识的10%左右,其余的知识都是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边干边学的。
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一方面会不断升迁,另一方面会不断地变换工作环境。不通过学习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是不可能有所发展的。在工作中学习,使针对性和目的性更加直接,大大缩小了学习范围,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性,学起来也更容易。
现在,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更喜欢上职业学校,因为这样会有更多的选择。21世纪的教育是开放式的教育。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每天都在催生新的职业,同时一些旧职业也在逐渐被取代。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如果说在不久前,我们还有可能掌握我们所在的领域中前人所积累的全部知识的话,那么,今后我们再也无法指望在年轻时能学够下半辈子要用的知识。
有调查表明,化学知识不到6年就翻了一番,信息技术知识不到5年就增加了一倍。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曾对软件开发人员说:“四五年后,现在使用的每句程序指令都得淘汰。”知识的更新速度将越来越快,个人的知识如果不能随之更新,很快就将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知识的迅速发展在促使个人更新知识的同时,还不断引发技术革新,技术革新又会使职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造成一些新的领域和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某些传统领域和行业的人才需求将会减少,甚至被淘汰。这两方面的发展趋势将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我们的知识结构、知识层次和知识面要不断更新。
现代成功学说,都将终身学习视为必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需要高水平知识和能力的职业越来越多,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随之增长,而且随着专业不断更新,这些进程将使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远超中等教育。另外,信息和传播技术使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教育模式增多,因此大学普及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这种普及并不是让所有的人都从中等教育直接过渡到高等教育,并将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最后阶段,而是让所有人在一生的不同阶段接受某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实现全民终身教育。
善于读书,善于思考
人生不可一日无书。书满足了人们喜新厌旧的本性,我们的世界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推陈出新。人生苦短,应多读书,否则将后悔莫及。有人总结出人生不同阶段读书的作用与乐趣。
少年读书:摆脱文盲,奠定基础,认识自我;
青年读书:谋职安身,讲求时效,自我定位;
中年读书:滋润心灵,舒缓心理,提升品质;
老年读书:神游千古,神交友朋,智慧人生。
书可谓是人生的需要,而非外在的强加。书是你我的良师益友,实在应该好好珍惜。“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但是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则永远不会过时。
曾任美国总统的哈利·杜鲁门没有上过大学。他曾经营过农场,后来经营一间布店,经历过很多次失败。当最终担任政府职务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但他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就是不断地阅读。多年不间断地阅读,使杜鲁门成为了一个知识非常渊博的人。他一卷一卷地读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以及查理斯·狄更斯和维克多·雨果所有的小说。此外,他还读了威廉·莎士比亚的所有戏剧和十四行诗等。
广泛阅读使杜鲁门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所以他能带领美国顺利度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期,并使整个国家很快进入战后的繁荣。读书还使他在面对各种有争议的、棘手的问题时,迅速做出正确的决定。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他顶住压力把当时人们敬爱的战争英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解职。他的信条是:“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是一名领袖,然而每一位领袖必须是读书人。”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在19世纪获得一小块土地,就是起家的本钱;而21世纪,人们最渴望得到的赠品,再也不是土地,而是联邦政府的奖学金。因为他们知道,掌握知识就掌握了一把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
我们不仅仅要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更要懂得思考才是读书的关键。为什么有很多人常有这种情况:书是读了不少,也从头到尾读完了,但是等过段时间回头想想,却什么也没记住,即使记住了一些,也是表面肤浅的东西。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读书时没有认真用心思考。
法国著名文学家莫泊桑说:“天才不过是不断地思考。”思考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所谓思考,指的不仅是把前人的知识装在自己脑子里,更重要的是善于反刍置疑,凡事必问一个“为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提炼、消化和吸收,最终为自己所用。
质疑当然不是怀疑一切,而是要在质疑的过程中,不迷信,不权威,在一次一次的质疑声中,纠正谬误的学说,向着寻找真理、接近真理、获得真理迈出重要的步伐。亚里士多德说:“不给物体一个力,它将不会运动。”牛顿却对此提出了质疑,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外力将产生加速度,时间是均匀的,质量是恒定的。爱因斯坦对此又产生了质疑,说只有光速才永恒不变。伽利略也对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降落的速度与它的重量成正比”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并最终确认“自由落体定律”。
思考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一个人没有思想,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少思考,对任何一件事情,都无法形成自己的思维,永远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不停地思考,不断地思考,时时思考,处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才会逐步地拓展自己的胸襟,开阔自己的眼界,也只有这样,才会更快地取得成功!
比尔·盖茨就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经常躲在自己的卧室不出门,他妈妈总是找不到他,就在外面大声地问他:“你在哪里,比尔?”
“我在我的卧室里。”比尔回答。
他的妈妈又追问:“你天天在你的卧室里干什么?”
比尔说:“我在思考,难道你就不思考吗?”
是啊,反问得多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经常思考。比尔·盖茨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创造了不可估量的财富,这一切,与他的思想是分不开的。他的成功在于他善于思考,能够独具慧眼地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今天,我们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学问、有能力的人,就要善于读书,善于在读书中思考、琢磨,形成自己的思维。
乐观接纳自身缺点,扫除成功障碍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高人一筹的长处或优点,同时也有着不可避免的缺点或缺陷。对于自己的不足,很多人喜欢讳疾忌医,想尽办法来掩饰,自欺欺人。其实,正视自己的缺陷,拥抱自己的缺点,才是对待自身不足的积极态度。
弗朗克毕业于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职业军人。可天不遂人愿,在一次战役中,弗朗克的左小腿被手榴弹的散碎片击伤。为了保住整条腿,医生不得不切除他的小腿,为他装上假肢。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弗朗克一直活在沮丧和痛苦当中,因为严重受伤的军人很少再能担负有行动的职务。
几年以后,弗朗克准备带领自己的队伍去一处地形复杂的地方演习。可由于他的一条小腿被切除,上司担心他不能胜任这项工作。但弗朗克十分自信地告诉他的上司说:“我的小腿甚至使我和自己的士兵更加亲近。要是在演习过程中我的假肢陷在烂泥里,我会告诉我们的战友,这是由于我没有两条完整的腿。”
后来,弗朗克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四星级将官,并且学会了带着假腿跑步以及骑自行车。
一次,有记者问他为什么缺少小腿还要如此执着于做一名军人,他说:“虽然我失去了一条小腿,但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人受自己缺陷限制的程度可大可小,最主要的是看你如何看待你的缺陷与处理你和它之间的关系,更关键的是你要拥抱你的缺陷。”
正如弗朗克告诉我们的那样,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缺点或缺陷当成精神负担,而是应该选择一种乐观、进取的态度去拥抱和接纳。现实生活中,我们只有以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自己的缺点,拥抱自己的缺点,才能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才能扬长避短,为人生的下一个目标扫除障碍。
一些成功者,他们之所以取得成功,就在于他们能正视和拥抱自己的缺点,把缺点转化成优势,把那些在一般标准下的欠缺或不完善变成获取成功的优势。
菲律宾前外长罗慕洛是个出了名的小矮子,身高只有1.63米。
一开始,他和很多矮子一样,因为自己的身高而自惭形秽。年轻时,他也尝试穿过增高鞋,但那还是无法扫除他心中的阴影。后来,他学会了接纳自己,拥抱自己的缺点,以至于他的许多成就却和“矮”有着莫大的关系。他甚至说过这样的话:“但愿我来生还是一个矮子。”
1935年前,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罗慕洛是何许人也。一次,他受邀到美国圣母大学接受荣誉学位,然后发表演讲。当天,一起受邀演讲的还有身材魁梧的罗斯福总统。演讲时,罗慕洛时常用自己的身高开玩笑,赢得台下无数掌声,风头足足盖过罗斯福。事后,罗斯福甚至还幽默地对罗慕洛开起玩笑:“今天,一个矮子抢了美国总统的风头。”
1945年联合国创立,罗慕洛以菲律宾代表团团长身份参加在纽约举行的会议。发言时,他站在和他差不多一般高的讲桌前,静静等待下面人的安静。大家静下来后,罗慕洛十分严肃地说了一句:“今天,我就把这张桌子当作我们最后的战场吧!”罗慕洛的这句开场白,顿时引来阵阵热烈的掌声。演讲接近尾声时,他说:“维护尊严、言辞和思想比枪炮更有力量,唯一牢不可破的防线是互助互谅的防线。”话音刚落,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几年后,一家国际媒体的记者问他当初演讲为何如此受欢迎时,他对记者分析道:“要是一个大个子说那番话,观众很可能只是客气地鼓一下掌,意思意思一下。而我,刚好是一个出了名的矮子,所以可能我说出那番话效果会更好一些吧。”
通过这件事,罗慕洛觉得,很多时候矮个子比高个子更具有优势。因为矮子一向被很多人轻视,因此只要稍微有所表现,别人就觉得出乎意料。这样一来,就更容易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很多时候,缺陷在一定的情况下很容易转化成优势,帮助自己取得更好的效果。其实,世界上很多成功人士在知识和能力上并不高人一等,他们只是能清楚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和缺陷,然后扬长避短,克服弱点。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曾经这样说过:“那些杰出的领袖、成功人士,他们各自都知道自己身上的优缺点。此外,他们还能克服自己的弱点。”
在很多时候,缺点和不足并不足以致命,危险的是我们无法正视和接纳它们。所以,我们要武装心理,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正视自己的缺陷,懂得拥抱自己的缺点,努力从缺陷中找到闪光点,然后尽可能地把它变成另一种优势。
有创业的梦想,更要有创业的头脑
当今社会,选择创业的人越来越多,关注创业的人也越来越多,因为大家都不想给别人打工,都想自己当老板。然而,创业并不像很多人想象得那样简单,创业路上也不可能会一帆风顺。所以,如果选择创业,我们不但要有创业的梦想,还必须要思考如何创业等一系列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创业的头脑。
人们常说,每一个成功的人士都是从一个梦想开始的,这句话很有道理。毕竟,创业者的创业欲望、创业梦想是叩开创业成功之门的第一步。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甘心过平凡的生活,想开创一片新天地,干出一番大事业,以改变自己的身份,提高自己的地位,增加自己的财富,这种想法是值得称道的。因为只有敢想、敢做,才能活得和别人不一样。而创业者一旦有了创业的激情,才会有动力想尽一切办法取得创业的成功。这也印证了一句话:欲望是创业的最大推动力。
然而,空有一腔激情是远远不够的。选择创业的人数以万计,但是真正成功的却是少之又少。这是因为,有些人虽有创业的梦想,但缺乏创业的头脑,或者方法不对,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创业很难成功。
创业的头脑包括很多方面:
第一,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
一个人在选择创业的时候首先应该想好自己要选择哪一个行业,并且给自己做一个精准的市场定位,因为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做好每一步。比如《中国摄影报》、《少年儿童故事报》、《财经周刊》这些报刊你一眼就能看出来它们的受众定位是什么,它们做的是哪方面的内容。
第二,要有强烈的商业敏感度。
一个成功的商人必定有着敏锐的商业嗅觉,也就是商业敏感度,而它是每一个创业者成功的必备条件。
有个叫卡纳利的美国人,他的父母经营着一间杂货铺,但生意一直都冷冷清清,无人问津,父母为此非常忧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后,卡纳利敏锐地发现杂货铺的附近有几所学校,经常会有学生出来吃快餐,可是附近却还没有那种方便快捷的比萨饼店。卡纳利心想,如果在这里开一间这样的比萨店,生意一定很好。于是和家人商量后,他就在自家杂货铺的对面开了一家比萨饼屋。比萨饼屋装修得温馨而精致,正好是大学生们喜欢的风格。
果然,店一开起来,生意就十分火爆,才经营了十个月,卡纳利的比萨饼店就有了很好的口碑。卡纳利乘胜追击,马上在另外一个城市又开了两家分店。可是,他的这两个分店却门庭冷落,生意很不好。同样的比萨饼,同样的店面装修,加之这两个店面的附近也有不少学校,可是为什么会失败呢?
通过观察市场,原因终于找到了。原来这个城市里人们的口味、爱好和情趣与其他地方的人们差别很大,问题就出在了比萨饼的配方和店面上。于是他根据这个地方的人的口味,迅速做出调整,很快生意就好了起来。
19年过去了,卡纳利的比萨饼店遍布美国各个城市,共计3100家,总价值3亿多美元。
卡纳利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就是因为他异于常人的商业敏感度,他能一眼看出市场的商机在哪里,哪里能给他带来财富。
第三,要有创业所需的谋略、创新、胆识、人脉等。
商场如战场,不管是经商还是创业,假如一个人有勇无谋,那么他早晚会被淘汰。创业者的智谋,将会贯穿于他的每一次创业行动中,而他的每一次创业行动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其创业的成败。
创业者想要成功,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拘一格,出奇制胜。创业最忌讳的就是东施效颦、因循守旧,作为一个创业者,你必须要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因为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竞争也变得非常激烈,要想有立足之地,你就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改变,力争做到以新取胜。
创业还需要胆识,需要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支撑你去冒险。因为创业本身就是一项冒险活动。如果你没有胆量,不敢下注,那么肯定没有赢的机会。如果认为仅凭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创业成功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目前,联合创业的事例越来越多了。每一个创业者,都必然有其凭依的硬件(客观条件)和软件(个人的关系网)。这时,创业者搞好人脉关系就成了创业成功途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创业者想要成功的话,需要具备的素质和品性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实践中逐渐领会和积累,比如还需要具备开阔的眼界、超乎想象的忍耐力、深刻的自我反省等。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是幸福
幸福是怎样的一种语言,并没有人能真正读懂。但是,当你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发自内心的那种喜悦感和满足感,便是幸福的一种具体表现方式。
泰勒·本-沙哈尔博士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便是一个人想要获得幸福的一种有效途径。换言之,幸福的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爱好,然后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哪怕工作再忙再累,也能甘之如饴。轮胎制造商古利奇公司的董事长大卫·古利奇曾说:“成功的第一要素是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如果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即便是时间再长,对你来说也是一种享受。”
爱迪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他没有上过什么学,后来却凭借自己的爱好钻研,以致完全改变了美国的工业生活。他几乎每天在他的实验室辛苦地工作18个小时,在里面吃饭睡觉。但他一点也没有觉得辛苦,相反倒是很享受,内心充满喜悦和满足,他甚至对外宣称:“我一生中从未做过一天工作。”
所以,我们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更容易做出成绩来,也更容易享受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有一次,比尔·盖茨带着孩子和妻子梅琳达去欧洲度假,并去拜访了一位久违的老朋友。老朋友家的孩子杜拉斯与珍妮弗年龄相仿,两位孩子的母亲,自然谈得最多的也是孩子。
当盖茨和妻子走进孩子的房间参观时,他们被孩子大大小小的奖状震惊了。墙上挂着满满的获奖证书,如钢琴、大提琴、芭蕾舞、写作,等等。这让盖茨夫妻非常惊讶,不禁感叹:“杜拉斯很了不起啊,哪方面都很优秀!”要知道,自己三个孩子获得的证书加起来也没杜拉斯一个人的一半多。
可杜拉斯的母亲却淡淡地说:“不都说早期教育嘛,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孩子学了这些。上了中学后该学的太多了,所以钢琴、大提琴这样的特长很早就学会了。”
随后,杜拉斯的妈妈就问梅琳达:“珍妮弗怎么样?”梅琳达想了想,说:“嗯……她滑轮赛和棒球赛还有网球赛都拿了奖。”听了梅琳达的话后,杜拉斯的妈妈不相信地问:“您在开玩笑吧?”“这是真的。这都是她自己要学的,她喜欢,我们就让她学、练,而且成绩也非常好。”
由此可以看出,盖茨家庭的教育理念就是让孩子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其实盖茨本身就是因为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机才创造了奇迹。
大多数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那为什么不去选择我们喜欢的呢?一些真正功成名就的人,正是在自己能够做出选择的时候,非常及时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并朝着一个目标而努力。努力的过程既是一个追求事业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幸福的过程。
有一个相貌普通、工作简单的小邮差,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走在山村的小路上。他明天的生活与今天不会有什么太大不同,不会有波澜,除非出现什么奇迹。
有一天,他走到离自己居所最远的那个地方去送信,回来的时候已经能看见满天星辰。就在他望着满天繁星遐想之际,突然被脚下的石块绊倒。或许,真的是他太无聊了,他居然趴在地上仔细审视起绊倒自己的大石头,觉得这块石头在月光下竟显得格外美丽。他小心翼翼地将它放进了自己的背包,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心想:若是用这样的石头建造一座城堡,不管谁看到,都会觉得十分美丽吧!从此,建造城堡成了他工作之余的兴趣。
在以后送信的途中,他开始留心起地上的石头。原来自己以前走得太匆忙了,这样的石头在这条小道上俯仰皆是,每次往返这条路他都会像珍宝一样把它们带回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捡石头变成了他工作的一部分。后来,随着需要的石头越来越多,他甚至需要开上一辆车。人们早就习惯看到他携带奇形怪状的石头从这条小路上通过,每当有人问起他带着这些石头想要干什么的时候,他总是自豪地说:“我想要为大家建造一个神奇的城堡。”
就这样,他白天帮助别人传递梦想,到了晚上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20年过去了,他的城堡终于建成了,辉煌壮观,仿佛童话里的物件。有人看到这个错落有致的城堡,表示惊叹:“这真是一个邮差自己建造的吗?这要多大的坚持啊?”邮差告诉他:“这对我而言不是坚持,因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幸福。”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这座城堡,这座上帝遗留在凡间的瑰宝。再后来,几乎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这名小邮差叫做薛瓦勒,他的城堡叫做“邮差薛瓦勒之理想宫”。
一个简单的兴趣,让邮差倍感幸福的同时,也让来参观的人感到了幸福。因为风景是美的,但更美的是人对自己兴趣的坚持。时间是充满力量的,但更加充满力量的是人的梦想。
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慕名前来参观,那条小路也慢慢被拓宽,越来越多的人深受感染,这座城堡似乎也成了幸福的代名词。是的,幸福就是这么简单,找到自己的兴趣就可以了。往大了说,如果你探究一下“我人生中什么是有意义的,我的兴趣是什么,我为什么在这里,我真正想做的是什么”,然后认真思考,那么你会获得更多的快乐,生活会更有意义、更成功,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你的能力就是最大的饭碗
每一年的毕业季,大批的毕业生蜂拥进入社会,他们往往都奔着某些职位而去,例如:国企员工、公务员、老师等。这些工作有一个共同点——铁饭碗,这也是大家选择这个职业的原因。即使是铁饭碗,也有人事的更替,同事的竞争,面对这些,这些人可能又会后悔当初的选择。其实,选择什么职业不重要,一个人的才能才是他最大的饭碗。
本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曾说过:“如果你觉得大学里的理论就是一切,那你就错了,你要是不愿意更多地去实地学习,你对本田公司将毫无用处。”无独有偶,韩国总统朴槿惠也这样认为,才能比学历更重要。职场中,只要你有能力把工作完成好,没人在乎你是中专生还是博士生,就好比你只要按时到达目的地,没人在乎你开的是什么车。建立微软帝国的比尔·盖茨大学读了两年就退学了,学历也没有拿到。爱迪生只是小学文化,可是他一生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发明,被誉为发明大王,美国《生活》周刊评他为过去1000年最有影响力的100位人物的第一名。
在注重知识结构的21世纪,有才能的人,拥有一纸文凭,就会锦上添花、如虎添翼;如果是能力低下的人,即使混得一纸文凭,或者仰仗种种关系占据了某一位置,这种状态也是不会长久的。如果是有能力无文凭之人,也不用为那张文凭觉得低人一等,让它束缚了你的行动,使自己丧失能力。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用关系打造的饭碗是泥塑的,总是会碎的;用文凭打造的饭碗是铁的,但是容易生锈;而用能力打造的饭碗却是金的,一定会升值的。将自信添加到我们的能力中去,永远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态,用行动去证明自己,只有行动给予生命以力量,当我们的能力加上自己的行动时,价值才会体现出来。
艾柯卡在销售方面很有天赋,他曾经在福特汽车公司工作过,而且工作非常出色,最后竟然从一名普通员工做到了福特公司的高层领导。该公司的老板是福特二世,他看到这种情况,非常担心,害怕这样一个有能力的人会最终顶替他,控制整个公司。于是,面对艾柯卡这样一个曾为公司立过汗马功劳的人才,福特二世竟然将他辞退了。
离开了福特汽车公司的艾柯卡,最初觉得非常痛苦,因为他为该公司付出了很多心血,可是最终却被扫地出门了。不过,艾柯卡很快又重新振奋了精神,他相信以自己的能力,就算离开了福特这个舞台也一定会有所作为。艾柯卡下定决心,一定要向福特二世和所有人证明自己的才能,一定要取得比在福特公司还要卓越的成绩。
从福特公司离开之后,艾柯卡选择了另一个汽车公司——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要知道当时该公司可是正在面临着破产的危机,而艾柯卡却做出了大胆的决定,想要挽救它于危难之间。到克莱斯勒公司后,他开始对整个公司实行改革,而且改革幅度相当大:他一下子解雇了公司的上千员工,将三十几个副总裁一起辞退了,还关闭了好几个工厂,这一系列的措施无疑为公司节省了一笔很大的开支。之后,在最关键的市场调查和研究人们的消费心理方面,艾柯卡大胆地投入了巨额资金和大量的精力,然后以出场需求为出发点,迅速推出了新的车型。这一系列举动最终使临危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死而复生”,从而缔造了美国的又一个商业传奇。
当人们开始行动后,他的能力一定会在惊涛骇浪中得到洗礼,在挫折坎坷中得以提升。相信直到那一天,你才会茅塞顿开:原来金饭碗就握在自己的手里。我们每个人都有非同一般的能力,一个人工资的高低大部分取决于这个人的能力如何,一个人有怎样的能力就会拥有怎样的职位。那么,在现代社会,人们要拥有哪些能力呢?
首先,执行力很重要。我们的周围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事情,每一个人都需要在生活和自己的工作中处理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工作中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快速做出有效决定的人将是众多公司追捧的对象,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都需要能够迅速解决问题的干练型人才。
再者,如今,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在某一个方面,你的职位、工作内容和领导对你的态度取决于你的技术能力,你的技术水平也决定了你的升迁幅度。
一项工作是否能够成功完成,往往取决于所有的员工是否能够团结协作。所以,人力资源经理、人事部门人员和做出管理决定的部门必须尽量了解职员的需要并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给予满足。公司内部的招聘很多时候都要考验到一个人的交际能力。
信息是当今社会经济系统的基础,掌握信息管理的能力对大部分行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拥有的信息越多,你在行业的竞争中就越容易赢得胜利。
现在人们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了,这就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规划和审视自己的人生,以保证以后的安逸生活和经济来源。所以,投资经理人、证券交易员、退休计划者、会计等职位的需求量也将持续增加。
在古代社会中,一年产生和收集到的信息还比不上现代社会一天之内产生和搜集到的多。所以,能够在教育、居民区服务、管理协助和商业方面进行训练的人才的需求量在逐渐增加。
能力的体现不但表现在工作上,还表现在每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上。积极的态度会帮我们赢得比别人更多的机会,更多表现和升职的机会。
你是哪一方面的人才呢?外语流利、善于交流、具有领导力、做事干练、思维活跃……无论是哪一个,只要凭借自己独特的能力,我们终究能在这个社会上赢得一席之地,成就美好的人生。
跌倒了,爬起来再哭
在一片绿茵草地上,一对金发碧眼的母女正在做赛跑游戏。突然,小女孩一不小心脚下一滑,重重地摔了一跤,疼得哭起来。此时此刻,她需要母亲跑过来安慰、帮助她。然而,母亲却用鼓励的眼神看看她,仍然往前跑着。最终,小女孩忍着疼痛爬了起来,拍了拍灰尘,继续往前追。最后,小女孩赢了,她比母亲更快地跑过了终点线。
在这个世界上,一旦你跌倒了,无论你摔得多痛,再多的眼泪、哭泣都不能减少你的伤痛。哭泣没有用,后悔也已经来不及,怨恨也于事无补,那么就先让自己爬起来吧!无论摔得多痛,我们也要先爬起来。高尔基曾经说过:“请不要向任何人抱怨自己的不幸,因为安慰之词往往缺少一个人所要追求的东西,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世界里,谁能比谁幸运多少,谁又能比谁不幸多少?”我们不是菟丝子,为什么一定要寻求依靠;我们不是那随波的浮萍,为什么要寻求别人的怜悯与同情,抱怨的后果只能是扼杀自己的勇气,腐蚀自己的人生。
有首歌唱得好:“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失败没有什么可怕的,大不了从头做起,重新踏上奋斗的旅程。也许人生之路少不了坎坷和波折,但是我们仍然要坚定自己的意志,怀着信念,扬起理想的风帆,向前追寻和进发。跌倒了,爬起来!即使摔痛了,也要爬起来再哭。
追求成功的过程常常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失败也会常常与你做伴。而对于困境,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该如何做,这往往是我们取得非凡成就之前的关键一环。正如音乐家贝多芬所说的那样:“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困境里百折不挠。”
遇到困境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相反,它是一种磨炼,是一种考验,它可以带来无可替代的宝贵经验,而是否有重大挫折的经验关系到一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上的表现。赫胥黎说:“经验不是一个人的遭遇,而是他如何面对自己的遭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与史塔桑管理研究中心曾经做过一次研究,该项研究结果显示:那些越是经历过磨难的人,就越能够从磨难中走出来,面对困境的忍耐力也会越强。
现实中,既不存在完全一帆风顺的人生,也不存在永远都会遭受挫折的人生,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困境,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要看到和想到自己人生中光明和积极的一面。另外,还要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你所有经历过的磨难,别人可能都经历过,甚至比你更严重。既然别人可以在跌倒之后站起来,你为什么做不到呢?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从某种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出来,获得新生的力量,并且自信而快乐地走下去。
困境是一种本身已存在的状态,这是一种现实,而一个人是否快乐并不取决于生活本身,只在于他的心。我们不难得出结论:面对困境,人的心境很重要,积极一点,或许我们就可能遇见命运的转折点,从而走出困境。因此,我们要坚信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路要怎么走,日子是否过得舒心,还是你自己说了算!
“一个人绝对不能在遇到困难时,背过身去试图逃避。若是这样做,只会使困难加倍。相反,如果面对它毫不退缩,困难就会减半。”这是一位哲人曾经说过的话。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那么,当你跌倒的时候,是选择想方设法地站起来,还是选择待在原地,或者哭泣自己的不幸呢?一个勇敢者的选择只能是前者。因为只有在跌倒以后重新站起来,我们才能够获得毅力和勇气,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进得更远,取得更大的成功。在遭遇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要一心想着这个困难有多么难以克服,情况是多么的糟糕,而是应该脚踏实地地将目光放在眼前,努力让自己迈出那最初的一小步。只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我们终有一天能够战胜它。
其实,只要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强化,一个人战胜困境的能力也是可以增强的。而那些对困境适应能力强的人往往能够对事情有一定的控制感,在应对困境时,他们不但有积极、正确的态度,而且还会及时地、迅速地行动起来。古人说得好:“有诸内,形于外。”积极的态度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层面,然而要想有所作为,还要将其反映在积极的行动上,要知道“知而不行”,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积极。
在纽约的贫民窟,女孩莉丝在这里出生。那是一个充满着毒品、艾滋病、饥饿的环境,莉丝在这种环境度过了她的童年。后来,母亲因为吸毒而染上了艾滋病,最后导致精神崩溃;父亲在极度的精神压抑下,开始酗酒,最后也进入了收容所。莉丝只好去投奔外公,可是连外公都不肯收留她,无奈的情况下,她只能在街头流浪。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她靠捡垃圾艰难度日,有时捡不到东西,她甚至去偷别人的东西。晚上为了能够安然地进入梦乡,她只能整夜乘坐地铁,因为只有那里才温暖一点。
在残酷的现实中,莉丝却相信,在自己生活的世界之外,还有一片更加光明的天地。虽然她没有在明亮的世界里生活过,可是却清楚地知道如果一味沉沦下去,她将会有一个和母亲一样悲惨的结局。于是,她决心要开始全新的生活。她用自己的真诚最终争取到了参加中学考试的机会。她还成了在收容所里的父亲的担保人,使父亲从收容所里被放了出来。面对这样的女儿,父亲说:“好孩子,坚持学习,我不能成功了,但是你行的。”那一刻,这个弱小的女孩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之后,她开始投入到了紧张而刻苦的学习中,并且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使得自己的所有科目成绩都在A以上。因为她取得了全校第一的优秀成绩,学校决定出资让她和其他9名学生到哈佛大学去参观。
在一个秋色浓郁的秋季中,金黄色铺满了整个世界,一个女孩站在哈佛学府的门前,仰望着这个知识殿堂,她决心要成为其中的一员。她要让所有人看到她的努力,并且向全世界证明,即使你的人生曾经跌入谷底,你也依然可以重新站起来,坚强地走下去。
1996年,这个付出过努力和艰辛的女孩终于得到了上帝对她的奖励,在场的每一位评委都被她的真诚、意志所深深打动了。最终,她赢得了12000美元的一等奖学金,顺利地走进了哈佛大学的校门。
只要你肯努力、肯付出,人生其实可以改变。这是美国“奇迹女孩”莉丝·默里所经历过的真实故事。莉丝·默里出生于贫民窟,却拥有世界上最阳光的笑容,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特为其颁发“无所畏惧奖”。她还被评为“美国当代杰出年轻女性”,受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接见。
我们虽然都是平凡的人,但我们却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不平凡。当我们面对困境时,不妨扪心自问:你的生活比故事中的主人公更糟吗?你像她一样努力过吗?你竭尽全力了吗?
挫折和逆境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够看轻它或者贬低它。所以在面对困境时,我们不妨审视一下,重新评估一下自己的实力,看看自己究竟能不能战胜它。
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是错综复杂的,有的时候,可能事情会按照我们预期的或者期望的方向发展,但是更多的时候,它往往不会遵循我们的意志。因此,我们首先要学会在现实中正确地评估自己的实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要尽全力去做,而那些我们一开始就知道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就不要耗费自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那样做可不是勇敢的表现,而是愚蠢。
生活中的困难,就像尘土一般会不时地降临到我们身上,要想摆脱人生的困境,我们就要认真考虑:是让它们落在自己的头顶、身上,慢慢将自己淹没其中?还是勇敢地站起来,把尘土都抖落在地,一点儿一点儿踩在脚下,让它们成为我们人生历程中每一块垫脚石?答案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