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给儿女的一生忠告、洛克菲勒给儿女的一生忠告、摩根给儿女的一生忠告、查斯特菲尔德给儿女的一生忠告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个忠告 不盲目跟风

我可以理性地预期投资可口可乐公司的现金流量,但是谁能够准确预期10大网络公司未来25年里的现金流量呢?对于网络,我们知道自己不太了解,一旦我们不能了解,我们就不会随便投资。

巴菲特曾在一次演讲中,向人展示了一份名册,上面列有37家投资失败的银行机构。尽管纽约股票市场的交易量增长了15倍,但这些机构还是失败了。这些机构的主管都拥有强烈的成功欲望,他们智商高,而且努力工作。可最终却还是得到这样的结果,在巴菲特看来,其原因就在于不经大脑的效仿行为。

在投资市场,情绪的力量往往更强于理性的力量。许多投资者的行为就如同旅鼠一样盲目,他们自然而然地模仿其他投资者的行为,不管那些行为有多么愚蠢,有多么违反理性。我们相信,这些投资者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盲从一旦出现,他们的理性就会大打折扣。

1994年,随着Mosaic浏览器及World Wide Web的出现,互联网开始进入公众视线,许多年轻人更是为之着迷。人们逐渐适应网上的双向通讯,并开启了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直接商务(电子商务)及全球性的即时群组通讯。此时大家都认为,互联网即将成为一种新的最佳媒介,它可以即时把买家与卖家、宣传商与顾客以低成本联系起来。互联网带来了以往不可能存在的新的商业模式,并引来风险基金的投资。

投资者在这个时候亲眼目睹了互联网公司股价连续地创纪录上涨,因此很多人都抵制不住诱惑,不再谨小慎微地进行投资,而是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股市。所有人都希望在互联网的投资中大赚一笔,尽管很多公司都面临着亏损的局面。在亏损期间,公司依赖于风险资本,尤其是首发股票(所募集的资金)来支付开销。这些股票的新奇性,加上公司难以估价,把许多股票推上了令人瞠目结舌的高度,并令公司的原始控股股东纸面富贵。

那时各行各业的美国人,无论是理发师、的士司机、酒店和餐馆的服务生还是空管员都笃信炒网络股能让自己迅速发家致富。

就在人人都想在网络领域分一杯羹的时候,巴菲特却与众不同地选择了沉默。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大会上,有人问及是否也有投资的打算,巴菲特回答说:“这也许很不幸,但答案是不。我很崇拜安迪·格鲁夫和比尔·盖茨,我也希望能通过投资于他们,将这种崇拜转化为行动。但当涉及微软和英特尔股票时,我不知道10年后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想玩这种别人拥有优势的游戏。我可以用所有的时间思考下一年的科技发展,但不会成为分析这类企业的专家,第一百位、第一千位、第一万位专家都轮不上我。许多人都会分析科技公司,但我不行。”对网络科技股敬而远之的态度使得巴菲特在当前面临重大压力,因为投资者大多是势力和短视的,即便是伯克希尔的长期投资人以及巴菲特投资理念的坚定认同者,也抵制不住科技股强大的诱惑。面对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数以几十万计的投资人,他为自己辩解,极力捍卫自己矢志不移的投资理念。

然而,这次网络泡沫经济又一次验证了巴菲特的眼光。

1999年至2000年早期,利率被美联储提高了6倍,出轨的经济开始失去了速度。网络经济泡沫于2000年3月10日开始破裂,该日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到达了5048.62,比仅仅一年前的数翻了一番还多。至此,网络公司开始崩溃。市场高峰过后,股票市场损失逾4万亿美元。网络公司的失业人数至少达112000人。同时,幸存的互联网公司也进入了青春期。有人非常肯定地推测,巴菲特不会再认为网络股依然被高估。人们希望巴菲特不像以前那样悲观,可以变得宽容一点。尽管纳斯达克交易量跌了超过一半,然而巴菲特的态度还是不会买进。

关于互联网泡沫中网络公司崩溃的原因,分析家认为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导致纳斯达克和所有网络公司崩溃的可能原因之一,是大量对高科技股的领头羊如思科、微软、戴尔等数十亿美元的卖单碰巧同时在3月10号周末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星期一)早晨出现。卖出的结果导致纳斯达克3月13日一开盘就从5038跌到4879,大规模的初始批量卖单的处理引发了抛售的连锁反应——投资者、基金和机构纷纷开始清盘。仅仅6天时间,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就损失了将近470个点,从3月10日的5050掉到了3月15日的4580。

第二,企业的支出加重。科技公司有可能是为了应对Y2K问题而加剧了企业的支出。一旦新年安然度过,企业会发现所有的设备他们只需要一段时间,之后开支就迅速下降了。这与美国股市有着很强的相关性。

第三,与1999年圣诞期间互联网零售商的不佳业绩有关。这是“变大优先”的互联网战略对大部分企业错误的第一个明确和公开的证据。零售商的业绩在3月份上市公司进行年报和季报时被公之于众。

到了2001年,泡沫全速消退。大多数网络公司在把风险投资金烧光后停止了交易,其中许多公司甚至还没有盈利过。

2010年3月10日,是美股科网股泡沫达至顶峰并大破裂10周年的日子。《华尔街日报》在盘点10年来科技网络股的走势与成绩时,发现当年的十大互联网公司中,有两家已经完全消失。在留下来的公司中,总市值平均也缩水88%。10年前那些名头响亮的美股互联网公司中绝大部分已经销声匿迹了。

巴菲特认为,虽然有人说企业发展要与时俱进,要根据宏观环境的改变迅速转变产业,可是他认为,这种做法排除了他寻找长期投资对象的确定性。事实上,他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发现,如果上市公司经常发生重大变化,那么就很可能会因此造成重大损失,而这和他的长期投资理念是不符合的。正因如此,所以他经常说:“我们偏爱那些不太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公司和产业。”

时间会验证一切,10年后人们再反观互联网泡沫中巴菲特的理性的投资,很多人都会对巴菲特竖起大拇指。当年巴菲特坚持认为,创新也许能使世界脱离贫困。但历史显示,投资创新事物的投资人,后期都没有以高兴收场。互联网并不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改变世界的新科技,铁道、电报、电话、汽车、飞机和电视,它们都曾使事物的连接变得更快速,但其中又有多少新科技令投资人致富呢?

巴菲特说:“我可以理性地预期投资可口可乐公司的现金流量,但是谁能够准确预期十大网络公司未来25年里的现金流量呢?对于网络,我们知道自己不太了解,一旦我们不能了解,我们就不会随便投资。”巴菲特认为,长期投资必须非常重视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因为你购买该公司的股票就是因为看中了它的未来发展;如果你看不出该公司的未来或者该公司“没有未来”,那为什么还要进行投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