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位继承制
公元14年屋大维去世后,屋大维的养子提比略(公元14~37年在位)继位,从此罗马帝国开始了帝位继承制。在公元1~2世纪,罗马帝国共经历了3个王朝: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公元14~68年)、弗拉维王朝(公元69~96年)、安东尼王朝(公元96~192年)。在这3个王朝统治的近200年间,帝国达到鼎盛,并号称实现了一代“罗马的和平”。其实,此时的罗马帝国仍然充满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纷争、奴隶起义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所谓的“罗马的和平”,只不过是统治阶级的自我标榜而已。
◎克劳狄(公元41~54年在位)头像据说克劳狄是被其续娶的妻子阿格里庇娜毒死的,为的是让她与前夫的儿子尼禄继位。
◎尼禄(公元54~68年在位)头像
相传尼禄幼年丧父,由其母抚养成人。在其当政之初因母后对其管教严厉,引起尼禄怨恨,于公元59年,他策划了一起杀母事件。之后又亲小人,远贤臣,火烧罗马城,其残暴令人发指。
◎韦伯芗(公元69~79年在位)头像
韦伯芗在尼禄死后的混乱中当上罗马皇帝,他在儿子台塔斯的协助下镇压了犹太人的起义。
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统治时期,皇权进一步加强,官僚体系逐步建立。提比略的统治基本上延续了屋大维的统治政策,他取消了公民大会的选举权和立法权,将权力移交给了元老院,以此缓解与元老院之间的矛盾。同时,他又以暴力手段血腥镇压反对派,大肆迫害那些被认为有反叛行为的人。在他统治期间,元首顾问会已成为较固定的机构,经常处理重要事件。提比略死后,其子卡里古拉继位。卡里古拉的残暴和奢糜引发了宫廷政变,被近卫军刺死于宫中,而克劳狄则在近卫军的拥戴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在克劳狄统治时期(公元41~54年),初步建立起了一整套官僚机构:秘书处掌管内政、外交和军政,财务处经管财政,司法处处理法律事务。他将罗马公民权授予行省居民,允许行省贵族进入元老院并委以高官。他还扩建了意大利的港口、道路,并新建了毛里塔尼亚行省。克劳狄死后,尼禄继位。尼禄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凶狠残暴,竟不惜担当弑母的恶名,在继位5年后派人杀掉了干政弄权的母后阿格里庇娜。他荒淫无度,终日沉溺于声色犬马、宴庆游赏之中,还常以“伟大的艺人”自命,登台歌唱演奏,参加角斗竞技。公元64年夏,罗马发生大火,延烧6日,全城14区中的10个区被焚毁。相传此时尼禄却登楼观火,面对火光冲天的罗马城,吟诵《荷马史诗》中描写特洛伊城陷落燃烧的诗篇。大火过后,他不去解救无家可归的灾民,却忙着修建被称做“金屋”的王宫。这座王宫极尽奢华,内部遍饰黄金和珠宝;餐厅的天花板用象牙镶边,而且是可以转动的,转动时不时有花瓣飘落或香水洒下;连宫中的侍女都以贵重金饰作装扮。因而,当时便有流言说他是为了建造新宫而故意纵火烧毁民房的。尼禄为制止流言,诬指基督教徒纵火,对基督徒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规模迫害。公元66年,巴勒斯坦爆发了大规模犹太人武装起义,全歼罗马驻军。公元68年,高卢也爆发了讨伐尼禄的起义,近卫军也乘机兵变,元老院宣布其为“祖国之敌”。尼禄众叛亲离,于深夜带了几名仆从仓皇出逃,藏匿到郊外皇庄一个家奴的地下室里。他决定自杀,但拿着匕首比划来比划去,却始终不敢下手。天快亮时,远处传来人喊马嘶声,他这才把匕首让一个仆人握住,他再把住仆人的手,颤抖着将匕首引向自己的喉咙,结果总算把自己杀死了。据说他临死前还不住地念叨着:“这个世界将失去一位多么出色的艺术家啊!”朱里亚·克劳狄王朝随着尼禄的死亡而宣告终结。
公元25年
中国大事记:
刘秀即帝位,建元建武,定都洛阳,东汉王朝开始。
·隶农制的盛行·
共和末期,奴隶主为了缓和与奴隶之间的矛盾,提高经济收益,开始实行隶农制。到帝国黄金时代,隶农制开始流行。隶农最初是指自耕农,即以自力耕种自己土地的农民或殖民地的移民者。当时的大土地所有者把土地分成小块,分租给佃耕者,佃耕者中有契约租户和世袭佃户,其中也有奴隶。这些佃农,以及以交付定量收获物为条件从主人手中获得小块份地的奴隶,都属于隶农,这种生产关系称为隶农制。隶农最初向地主交纳货币租,后又交纳占收成1/3左右的实物租。隶农制的盛行反映了罗马的奴隶制经济已有衰落的趋势。
公元69年,即尼禄自杀后的第二年,东部行省和多瑙河军团拥立韦伯芗为皇帝,建立弗拉维王朝(公元69~96年)。韦伯芗即任后,虽然残酷地镇压了各地的起义,但他追随克劳狄的政策,继续向行省扩大公民权。为了挽救濒临崩溃的国家,他在政治、财政、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不少改革,使帝国政权不仅获得罗马、意大利奴隶主的支持,而且也获得各省奴隶主的支持。公元79年,韦伯芗去世,其长子台塔斯继位。台塔斯执政后不久,即被图密善推翻。15年后,残暴的图密善政权也在一次政变中宣告消亡,弗拉维王朝也随之宣告结束。
◎尼禄自杀
尼禄的残暴使他众叛亲离,在“祖国之敌”的声讨中,这位帝国末代皇帝无奈地选择了自杀。绘画表现了尼禄临死前近臣惊乱的情景。
公元79年
世界大事记:
维苏威火山爆发,庞贝城被埋,直到19世纪由考古学家发掘出来。